李氏朝鲜创立者李成桂简介
李氏朝鲜历史
李氏朝鲜历史李氏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统治了约五个世纪。
它的成立可追溯到1392年,终止于1897年。
李氏朝鲜的统治者完全掌握了政权,并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李氏朝鲜的建立、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李氏朝鲜的建立李成桂是李氏朝鲜的创始人。
1392年,他推翻了高丽朝鲜的统治,建立起李氏朝鲜。
他采纳了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朝鲜半岛上的统治理念。
李成桂还通过设立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以确保政府的廉洁和高效运转。
二、社会制度李氏朝鲜的社会制度基于儒家的价值观和等级观念。
朝鲜社会将士人(文人)、农人、工人和商人分为四个等级。
士人享有特权和地位,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晋升为官员。
农人负责农业生产,工人从事手工艺和建筑工作,而商人则负责贸易和商业活动。
这种分工体系在朝鲜社会中形成了稳定的秩序。
三、国家治理李氏朝鲜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政府的最高权力。
他任命和罢免官员,决策国家大事。
而官员则负责下属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统治。
官员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以确保其才干和廉洁。
四、外交政策李氏朝鲜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对中国的朝贡为主。
李氏朝鲜承认中国的中央王朝是合法的统治者,并向中国皇帝朝贡,并得到皇帝的任命。
这一举动保证了朝鲜的安全和繁荣,同时也确保了朝鲜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五、文化成就李氏朝鲜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朝鲜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朝鲜文化。
文人为朝鲜社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木兰诗》、《汉江临漫》等。
此外,朝鲜的陶瓷制作和书法艺术也达到了高度发展。
六、李氏朝鲜的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朝鲜逐渐陷入衰落。
外来势力的干涉、官员腐败和内部斗争等因素导致了朝鲜社会的动荡。
1897年,李氏朝鲜被日本吞并,结束了李氏王朝的统治。
结语尽管李氏朝鲜的统治时间长达五个世纪,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它还是走向了衰落。
朝鲜王朝氏表
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1392年-1398年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1398年-1400年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1400年-1418年太宗李芳遠1367年—1422年1418年-1450年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1450年-1452年文宗李珦1414年-1452年1452年-1455年端宗李弘暐1441年-1457年1455年-1468年世祖李瑈1417年-1468年1468年-1469年睿宗李晄1450年-1469年1469年-1494年成宗李娎1457年-1494年1494年-1506年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1506年-1544年中宗李懌1488年-1544年1544年-1545年仁宗李峼1515年-1545年1545年-1567年明宗李峘1534年-1567年1567年-1608年宣祖(宣宗) 李昖1552年-1608年1608年-1623年光海君李琿1575年-1641年1623年-1649年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1649年-1659年孝宗李淏1619年-1659年1659年-1674年显宗李棩1641年-1674年1674年-1720年肃宗李焞1661年-1720年1720年-1724年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1724年-1776年英祖(英宗)李昑1694年-1776年1776年-1800年正祖(正宗)李祘1752年-1800年1800年-1834年纯祖(纯宗)李玜1790年-1834年1834年-1849年宪宗李奐1827年-1849年1849年-1863年哲宗李昇1831年-1863年1863年-1907年高宗李熙1852年-1919年1907年-1910年纯宗李坧1874年-1926年详细参考/43729该回答在2006-02-19 00:02:42由回答者修改过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李氏朝鲜(1392年—1910年),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君主的本贯是全州李氏。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朝鲜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面店铺分享了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一起来制作吧。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1392年-1398年太祖李成桂 1335年—1408年1398年-1400年定宗李芳果 1357年—1419年1400年-1418年太宗李芳遠 1367年—1422年1418年-1450年世宗李祹 1397年—1450年1450年-1452年文宗李珦 1414年-1452年1452年-1455年端宗李弘暐 1441年-1457年1455年-1468年世祖李瑈 1417年-1468年1468年-1469年睿宗李晄 1450年-1469年1469年-1494年成宗李娎 1457年-1494年1494年-1506年燕山君李隆 1476年-1506年1506年-1544年中宗李懌 1488年-1544年1544年-1545年仁宗李峼 1515年-1545年李成桂1545年-1567年明宗李峘 1534年-1567年1567年-1608年宣祖 (宣宗) 李昖 1552年-1608年1608年-1623年光海君李琿 1575年-1641年1623年-1649年仁祖李倧 1595年-1649年1649年-1659年孝宗李淏 1619年-1659年1659年-1674年显宗李棩 1641年-1674年1674年-1720年肃宗李焞 1661年-1720年1720年-1724年景宗李昀 1688年-1724年1724年-1776年英祖(英宗) 李昑 1694年-1776年1776年-1800年正祖(正宗) 李祘 1752年-1800年1800年-1834年纯祖(纯宗) 李玜 1790年-1834年1834年-1849年宪宗李奐 1827年-1849年1849年-1863年哲宗李昇 1831年-1863年1863年-1907年高宗李熙 1852年-1919年1907年-1910年纯宗李坧 1874年-1926年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的详细介绍1.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李旦,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至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在位;2.定宗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李曔,太祖李旦次子,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至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在位;3.太宗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李芳远,太祖李旦五子,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至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在位;4.世宗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李祹,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至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在位;(见图世宗大王)5.文宗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李珦,太祖李旦长孙,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至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在位;6.端宗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李弘暐,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年)至朝鲜端宗三年(1455年)在位;7.世祖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李瑈,世宗李祹次子,朝鲜世祖元年(1455年)至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在位;8.睿宗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李晄,世祖李瑈次子,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至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在位;9.成宗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李娎,世祖李瑈长孙,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至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在位;10.燕山君李漋,成宗李娎长子,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至朝鲜燕山君十二年(1506年)在位;11.中宗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李怿,成宗李娎次子,朝鲜中宗元年(1506年)至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在位;12.仁宗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李岹,中宗李怿长子,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至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在位;13.明宗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李峘,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至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在位;14.宣祖昭敬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景命神历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李昖,中宗李怿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至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在位;15.光海君李珲,宣祖李昖长子,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年)至朝鲜光海君十五年(1623年)在位;16.仁祖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李倧,宣祖孙、定远君李琈长子,朝鲜仁祖元年(1623年)至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在位;17.孝宗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李淏,仁祖李倧次子,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至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在位;18.显宗昭休衍庆敦德绥成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李棩,孝宗李淏长子,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至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在位;19.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李焞,显宗李棩长子,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至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在位;20.景宗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李昀,肃宗李焞长子,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至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在位;21.英祖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李昑,肃宗李焞次子,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至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在位;22.正祖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李祘,英祖李昑孙、李愃次子,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至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在位;23.纯祖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干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李玜,正祖李祘次子,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至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在位;24.宪宗体健继极中正光大至圣广德弘运章化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李奂,纯祖李玜孙,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至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在位;25.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钦命光道敦元彰化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李昇,英祖李昑玄孙、李愃曾孙、恩彦君李裀孙、全溪大院君李圹第三子,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至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在位;26.高宗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李熙,英祖李昑六世孙、李愃玄孙、恩信君李禛曾孙、南延君李球孙、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次子,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至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在位,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起称帝;27.纯宗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李坧,高宗李熙长子,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
朝鲜李成桂
李成桂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篡夺高丽政府的权臣,类似于中国的曹丕、司马炎、李渊等等。
高丽辛禑王时期,李成桂手握重兵,在当朝宰相崔莹的要求下,北伐辽东,为高丽夺取古高句丽的故土。
遗憾的是,李成桂威化岛回军,没有征辽东,相反却兵临高丽都城,杀死了宰相崔莹,取得了高丽朝政的实权。
随后,李成桂先后废除了辛禑王、辛昌王和恭让王三位高丽国王,灭亡了高丽王朝,正式建立了朝鲜王朝。
这李成桂到底有什么能耐,能让高丽王和崔莹放心地派他手握雄兵去北伐呢?这就要追溯到恭愍王时期高丽的一大战事了。
恭愍王时期,是中国元末明初的时期。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这对半岛上的国家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要知道,高丽后期和元朝皇室联姻,关系非常紧密,高丽女子奇氏甚至成为了元朝皇太后,掌握了元朝的实权。
也因此,高丽成为元朝坚定的后援。
当元朝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时候,高丽也派兵援助。
这对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来说也是一个心腹后患。
红巾军,是元末农民大起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义军。
这支义军曾经和高丽援助元朝的军队发生过交战,所以他们非常痛恨帮助蒙古人的高丽人。
红巾军因此派出了数十万大军远征半岛,试图消灭高丽王朝。
面对农民军,被蒙古人削弱武备的高丽当然是节节败退,一度连都城也落入敌手。
在亡国的威胁面前,高丽军民还是团结了起来,同仇敌忾,抵抗侵略。
李成桂,从一个小小的武将,抓住了这个机会崭露头角。
他在和红巾军的战斗中,歼灭了红巾军的主力部队,大破敌军。
红巾军首脑被打死,全军败走辽东。
李成桂可以说是保卫高丽的大功臣。
所以恭愍王提拔他当大将军,让他手握兵权。
同时也是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才让后来的崔莹放心让李成桂征讨辽东。
主流历史学家认为,李成桂威化岛回军,是因为没有把握战胜明朝,所以才被迫撤退的。
这种观点基于李成桂曾经在战前反对出兵的上疏。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有漏洞的。
李成桂既然没有把握战胜明朝,何必又要回来逼宫呢?更何况,杀一个崔莹就够了,李成桂还杀害了他的同僚曹敏修,还要逼三代国王退位。
朝鲜、日本、美洲
禄邑制新罗统一朝鲜三韩部落以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各地出现的封建生产关系,于687年实行禄邑制,国家对文武官吏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收租地,是为禄邑。
689年(神文王九年)停禄邑改为赐租。
757年(景德王十六年)恢复,迄新罗末年。
丁田制新罗王朝于722年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国家对16岁以上的良民男女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分口分田和永业田两种。
前者限本人终身使用,不得买卖或转让,后者可由子孙继承传世。
领受丁田的农民,必须固着在土地上,以物缴纳地租,并以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缴纳贡品,此外还要负担各种徭役。
受封农民从此成为国家依附农民。
嗣后因封建剥削日益苛重和贵族地主兼并土地,该田制渐遭破坏,至新罗末期已名存实亡。
田柴科朝鲜高丽王朝的田制。
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以后,开始调整土地制度。
仿效唐制,于976年国家实行土地清查,登记全国耕地和山林,收归国有,然后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按等级(科)分给文武百官和士兵,称为“田柴科”。
文武官员按“人品”(身份)分为79品,最高者得田柴各110结,最低者得田21结,柴10结。
士兵给田15结,田柴科是国家把土地的收租权授予受田者,只限本身,不准世袭。
但授予功臣和归顺豪族的“功荫田柴”不在此限。
其余绝大部分土地作为公田,由国家直接租佃,给农民耕种并征收租税。
田柴科的实行,确立了国家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它一方面限制了官僚贵族的土地兼并,另一方面确保了国家的税源。
成为专制国家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李成桂兵变李成桂(1335-1408)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建立者。
1362年(恭愍王11年)袭父职,在图们江方面参与抵御女真族和蒙古残余势力入侵的军事行动。
不久调京任职,后到南方制御倭寇。
1388年(辛禺王14年),为左军都统使。
率军攻明辽东,军抵鸭绿江中威化岛,与曹敏修合谋,发动兵变,班师回京。
立辛昌,与曹敏修、赵浚等为核心组成新政府。
次年,废辛昌、立恭让王。
自任门下侍中,三军都总制使,独掌军政大权。
朝鲜族的姓氏
朝鲜族的姓氏姓氏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标识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相连的关系,更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朝鲜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起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朝鲜族的姓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朴姓朴姓是朝鲜族中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朴姓源于中国的姓氏“裴”,意为“谷堆”,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朴姓的人们通常勤劳善良,重视家庭和睦,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团结。
二、李姓李姓是朝鲜族中最为重要的姓氏之一,也是朝鲜王朝的创始人李成桂的姓氏。
李成桂于14世纪建立了朝鲜王朝,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姓的人们通常聪明睿智,勇敢坚韧,注重礼仪和忠诚。
三、金姓金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金姓源于中国的姓氏“金”,意为“黄金”,寓意着家族的富裕和繁荣。
金姓的人们通常聪明灵活,勇敢果敢,注重商业和财富的积累。
四、崔姓崔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崔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崔”,意为“高山”,寓意着家族的高贵和崇高的品德。
崔姓的人们通常正直坚强,重视道德和家族的声誉。
五、赵姓赵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源于中国的姓氏“赵”,意为“早晨”,寓意着家族的光明和希望。
赵姓的人们通常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注重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六、宋姓宋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宋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宋”,意为“松树”,寓意着家族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宋姓的人们通常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注重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七、徐姓徐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徐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徐”,意为“迅速”,寓意着家族的进步和发展。
徐姓的人们通常机智敏捷,勇于创新,注重家族的学识和素质的提升。
八、吴姓吴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李成桂生平
公元1361年,高丽万户朴仪发动叛乱,李成桂当时官居金吾上将军,自动请缨,与李之兰率领一支仅1500人部队大破叛军,挽救了高丽王朝。
随后,李成桂又与李之兰率领部队率军击退了中国反元势力红巾军的进攻。
凭借显赫战功,很快官居右侍中。
公元1351年至1368年间,正值中国元朝末年,江南多路民变。
最后,由朱元璋平定各路民变,于1368年在金陵称帝,改称应天府,国号为明。
其间由于中国局势一直不明朗,令高丽国内分为以崔莹为首的亲元派;和以李成桂、曹敏修为首的亲明派。
两派相争,亲明派最后得胜。
李成桂等新官僚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
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由李成桂分配,还赋予统治国家的权力。
公元1380年,李成桂南下到南原一带,平定侵扰多年的倭寇,成功剿灭一股较大的倭寇势力,俘获倭寇600多人。
自此,李成桂的声望与势力与日俱增。
公元1388年,明朝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1355年被高丽吞并)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
崔莹怂恿高丽王辛禑铤而走险,进攻辽东。
李成桂则得到李之兰的支持而极力反对。
是年四月,辛禑派兵入侵明朝。
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威化岛回军,回师松京,废黜辛禑,流放崔莹。
之后李成桂立辛禑之子辛昌为王,又废,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恭让王)。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丽大臣李之兰以及左侍中裵克廉、郑道传、赵浚等人的倡议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
其时五十八岁。
李成桂派使向金陵的明朝朝廷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万众推戴不得不即位。
朱元璋则口气冷漠,道“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
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
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
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
由于传统观点中李成桂属于大逆不道的篡位,为得到中国明朝皇帝的支持,李成桂认为高丽是个亲元朝的政权,并遣使请朱元璋裁定新国号,朱元璋以纪念殷商箕子之故,圈选了朝鲜二字。
世祖大王---李氏王朝(朝鲜)版的燕王朱棣
世祖大王---李氏王朝(朝鲜)版的燕王朱棣韩国古装照(1)韩国古装照(2)作者:正二位都承旨倘若讲起朝鲜的历史,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印象便是,朝鲜是小邦国家、中华属国,长久以来都受到中原王朝的控制。
是的,自第一代箕子被分封到朝鲜半岛以来,一直到1897年高宗脱离清王朝独立称帝,上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朝鲜的地位是很微薄的。
然而俗话讲得好:”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
”在权谋诡计方面,朝鲜可一字不差的学习了中国。
而承旨今天要带给你们的,就是这么一位号称是李氏王朝版的燕王朱棣,通过强硬无情的手段,仿效大明王朝的明成祖发起“清君侧”,将皇位从自己的侄儿手里夺过来。
他就是朝鲜王朝的世祖大王---李瑈。
李氏王朝(朝鲜)太祖---李成桂威化岛兵变朝鲜王朝疆域图在讲述李瑈这个人之前,我们得先对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在14世纪末,高丽王朝(王氏高丽,都城位于开城,李氏王朝前一个朝代)在历经了蒙古人入侵和连年战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民心浮动。
此时的高丽贵族们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全然不顾国家昏暗的现状。
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臣前往高丽,宣布元朝的领土为大明王朝所领有,要求高丽国王奉还开元路辖区(即辽东一带,南抵长白山、西临辽河、北逾黑龙江达外兴安岭、东到日本海)。
此时掌握高丽军政大权的是领三司事崔莹,他打算利用这次领土争议的机会,煽动高丽禑王起兵进攻明朝,趁机称霸辽东朝鲜地区。
同年农历四月,崔莹被任命为八道都统使,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共同率领三万朝鲜军北上攻打明朝。
当行军至威化岛(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安北道义州郡新义州市西北)时,李成桂以士气不振、粮饷不足为由,请求崔莹停止继续行军,但被崔莹当场拒绝。
李成桂可不傻,他知道新建立的大明王朝国力鼎盛,三万朝鲜军是根本无法抗衡当时镇守东北地区的二十万明军的。
于是当即发动兵变,掉头直驱开城,并击溃了崔莹部署的禁卫军。
李成桂借兵变之际,废黜并处死了高丽禑王及其王储王昌,推翻了高丽王朝,不久登基称王,正式建立李氏王朝,定都汉阳(今汉城),奉明朝为正朔。
朝鲜李朝诸皇帝在位时间表七
朝鲜李朝诸皇帝在位时间表七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朝鲜李朝诸皇帝在位时间表七朝鲜李朝诸皇帝在位时间表:01、太祖皇帝: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李旦至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1335年十月十一日出生于高丽朔方道永兴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兴本宫;父亲李子春仕蒙古双城总管府并为高丽朔方万户;李成桂少年仕高丽官至东北面帅知门下省事、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出生和成长的时期正是大蒙古帝国走向衰弱、东北亚大地风云跌宕的时期;至正二十八年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红巾军的朱璋在应天即位建立大明改洪武;是为洪武年;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惠宗乌哈图可汗北奔作为中国历史朝代之一的朝宣告终结;但是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残余势力仍然控制着漠北并且影响着高丽对明朝和北的政策;洪武二年四月朱璋派人前往高丽宣告即位;高丽立即停用至年号遣使至应天恭贺朱璋登极朱璋颁诏册封恭愍王为高丽国王并赐金印;明丽两国宗藩关系正式建立;但是高丽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丽一向擅长在大国之间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这也是它免于被金、这样的虎狼之国吞并的原因——而获得好处;所以高丽朝廷一直与北朝廷也私有往来;1372年明军在辽东败于盘踞在辽阳行省的北将领纳哈出高丽亲势力也大为活跃;1373年恭愍王被弑北想送高丽宗室、沈王脱脱不花回国即位但是高丽拥立恭愍王养子辛褕;1377年北册封辛褕为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1378年北昭宗去世国力式微善变的高丽又再次向明朝示好;其时高丽国内分为以崔莹为首的亲派和以李成桂为首的亲明派;两派相争亲明派最后得胜;李成桂等新官僚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给李成桂去分配还赋予了他统治国家的权力;以李成桂为首的集团完全了解能不能带来秩序和结束衰微的高丽王国取决于土地占有制度;高丽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宗庙、学校、仓库、寺社、禄转、军须田及国人世业田民豪强之家夺占几尽”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为标”的大农庄;而兼并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横行纵暴侵掠倍于盗贼”许多良人农民又沦为大农庄主的奴婢;李成桂兵变上台以后积极着手田制改革;政变当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将佛寺的三百多处土地收归国有没收国家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于市街大火数日不灭;1391年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共79万多结包括耕地和荒地并宣布实行科田法;国家规定京畿一带土地按科等级授给在京任职的官员故称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结依次递减至第十八科得田10结;京畿以外的地方置军田以养军士;地方官吏和“闲良”不论资品高下随其本田多少各给军田10结或5结;从“凡受田者身死后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传受无子媳守信者减半传受”看科田和军田都允许程度不同的世袭;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孙相传;公私奴婢、工商、卖卜、娼妓、僧尼等不许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结糙米30斗旱田1结杂谷30斗;除陵寝、仓库、宫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纳土地税水田1结白米2斗旱田1结黄豆2斗;科田、军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余土地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无资料可查无疑公田占绝大多数;军田和科田须向国家纳土地税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国家规定公私田租的数额“此外有横敛者以脏论;”科田法的实施有积极意义它限制了大农庄主的横征暴敛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也多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科田法的条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两班即拥有官职的贵族的土地积累受到这样一条规定的严格控制:科田将只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授予在这个地区政府很容易加以监督和监视;李成桂及其追随者通过坚决地实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经济大权;02、定宗皇帝: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李敬“敬”字左边有一个“日”字旁我的机子打不出来所以只能在此说明一下曔李敬1357——1419字光远初名李芳果至正十七年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的李成桂私邸太祖潜邸咸兴本宫;仕高丽官至将相;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丽李芳果受封为永安君、官拜义兴亲军卫节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远在都城举兵发难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世子李芳硕被杀;其时李芳果居长长子李芳雨已死于是册封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是为李朝定宗;李芳果即位后实际操纵政权的是拥有兵权的五弟李芳远;即位当年李芳果便离开了充满血腥戾气的汉城回到高丽故都开京先后居住在高丽故宫寿康宫、昌乐宫中;李芳果为人宽厚中庸喜好在开城宫中玩击球之戏;吸取高丽朝臣专擅的教训在定宗年间的1399年三月李朝颁布了奔竞禁止法抑制官人权贵势力;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开城发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乱;这一次李芳远已经不甘心当幕后国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拥戴下李芳果在开城寿昌宫内传位于太宗十二月上尊号为“仁文恭睿上王”;永乐十七年世宗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于开城仁德宫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赐谥为“恭靖”敬事上曰恭;宽乐令终曰靖; 葬兴教洞厚陵;王妃:顺德温明庄懿定安王后金氏籍庆州至正十五年生永乐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同葬厚陵;长子义平君李生淑仪池氏出次子顺平君李群生淑仪奇氏出三子锦平君李义生淑仪奇氏出四子宣城君李茂生淑仪池氏出五子从义君李贵生淑仪文氏出六子鎭南君李终生淑仪李氏出七子守道君李德生淑仪尹氏出八子林堰君李禄生淑仪尹氏出九子石保君李福生淑仪尹氏出十子德泉君李厚生诚嫔池氏出十一子任城君李好生淑仪池氏出十二子桃平君李末生诚嫔池氏出十三子长川君李普生淑仪尹氏出十四子贞石君李隆生淑仪奇氏出十五子茂林君李善生淑仪奇氏出长女咸阳翁主淑仪池氏出二女淑慎翁主淑仪奇氏出三女德川翁主四女高城翁主五女祥原翁主六女全山翁主七女仁川翁主淑仪尹氏出03、太宗皇帝: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李芳远李芳远1367——1422字遗德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私邸咸兴本宫母亲是神懿王后韩氏;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丽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出力最大;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善竹桥刺杀了高丽大贤郑梦周;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洪武年间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鲜贡马他随贡使前往南京过北平时与燕王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李芳远尤过之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硕为世子;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经过前文所说的两次王子之乱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此时明朝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局;太孙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难惠帝用人不当渐处下风被迫对朝鲜更多地采取怀柔政策;为了在内战中拉拢朝鲜站在朝廷一方当他得知李朝定宗传位于弟便敕谕礼部“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的事呵呵讽刺得妙极任他国中自主张”;于是方赐朝鲜太宗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成了朝鲜国王;而与其相厚又均为夺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难”成功登极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李芳远在位期间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没收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颁布功臣田传给法;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1403年改革行政区划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1400年太宗废除高丽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设立“鹰扬卫”和“别侍卫”;1415年改革军制设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李芳远在位期间还修订了经济六典集详节, 续集详节、璿源录等书籍;1413年9月李朝宣布实行号牌法;国家规定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带一种号牌上书姓名、住址、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有不戴或伪造、遗失、借用者要受处罚;两班贵族的号牌用象牙或鹿角制成平民的则用杂木;1407年起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加强统治和保证对国家的负担得以实现;李朝实行奴婢辩正把高丽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永乐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位于世宗;十一月上尊号“圣德神功大王”;永乐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共计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他死后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敬事上曰恭;纯行不爽曰定;肃宗九年加上谥号“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号“建天体极大正启佑”;葬于献陵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王妃彰德昭烈敬王后闵氏籍骊兴骊兴闵氏自此为朝鲜望族五百年间出了多位王后至正二十五年高丽恭愍王十四年生永乐十八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合葬献陵子女嫡子长子让宁大君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补三子世宗大王李祹四子诚宁大君李褈长女贞顺公主二女庆贞公主三女庆安公主四女贞善公主庶子二子諴宁君李裀信嫔辛氏出三子温宁君李裎信嫔辛氏出四子谨宁君李裎信嫔辛氏出五子惠宁君李祉安氏出六子熙宁君李袉淑仪崔氏出七子厚宁君李衦崔氏出八子益宁君李■善嫔安氏出长女贞惠翁主懿嫔权氏出二女贞信翁主信嫔辛氏出三女贞静翁主信嫔辛氏出四女淑贞翁主信嫔辛氏出五女昭善翁主六女淑惠翁主昭嫔卢氏出七女淑宁翁主信嫔辛氏出八女昭淑翁主安氏出九女淑庆翁主信嫔辛氏出十女敬慎翁主安氏出十一女淑安翁主金氏出十二女淑谨翁主信嫔辛氏出十三女淑顺翁主李氏出04、世宗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李陶注:“陶”字左边就是左耳旁而是示字旁;机子打不出来特此说明祹李陶1397——1450字正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永乐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宁君四年后进封大君;其时朝鲜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长子李是“是”字的左边有一个示字旁永乐二年册封王位似乎与李陶无关;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宫中发生变动;根据明史记载“……十六年奏世子不肖第三子陶孝悌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诏听王所择;因上表谢并陈己年老请以陶理国事;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封陶为朝鲜国王……”;世子被废为让宁大君而忠宁大君李陶则被太宗册封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陶受其父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是为朝鲜乃至东亚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国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世宗以精通儒学而着称;除了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策的根本以外还能够自如地对付两班学者;在十五世纪中叶他统治期间在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进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体制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六曹直启制”和“议政府署事制”并且让世子协助处理庶务;朝鲜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世宗年间得到了改善;世宗时期还制订了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和士庶四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他还对当时朝鲜的农民生活表现出巨大关注为了减轻农民贡税负担设置贡法详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结负法按照田地等级和年份丰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赋税并且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提救济;世宗还命郑招编纂农事直说内容为从全国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收集来的材料;这是朝鲜第一部农书成了朝鲜农业的经典着作;此外还修订了农桑辑要、四时纂要、本国经验方等农事书籍;世宗还下令编纂医书表明他对人民健康的关注;公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医方类聚和共有85章的乡药集成方;后一部书包括959条疾病诊断10706个处方和1477个针炙疗法;还用本国语文出版了一部关于如何采集本地药材的书藉乡药采集月令;世宗大王最着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朴彭年、崔恒、李善老、李垲等着名学者创立了韩文字母Hangul;韩文字母由11个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简单和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儒家学者大为反对说使用韩文字母会妨碍儒学研究;世宗则坚持推行韩文;并于公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官方书面语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欧洲那样但是朝鲜的下层人民却有了一种书写自己语言的手段创作了讴歌王朝建立的韩中两种语言写成的颂诗龙飞御天歌并把释谱详节佛祖生平片断一书译成韩文;这两本着作为韩文的实际使用奠定了基础;在科学文化方面世宗于公1442年下令试制雨量计并把复制品分发给汉城的钦天监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世宗对天文学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他的鼓励推动下汉城简仪台制造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计时仪器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还在汉城惠政桥安装了公众核对时间的计时仪器;历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历法书籍;世宗还命人修订韩国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军事方面当时的朝鲜发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设立了火炮铸造所;在对外关系上世宗对当时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东北边疆地区的大片土地被朝鲜吞并大将金宗瑞1434年平定东北女真部落之后在那里建立了会宁、稳城、钟城、庆源、庆兴和茂山六镇;公1443年世宗在北部边境设置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四郡并向人开放三个港口以利贸易;世宗的土地税改革、保健政策和创制韩文字母全都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也有助于唤醒人民;世宗使儒教国家名副其实地得到了实现并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一种现代国家意识;他虽然在早先曾没收了寺庙的土地和农权并在其他方面限制佛教但后来在昭宪王后死后变得特别崇奉佛教;在那段时间他的健康日益不济于是准备象其父亲一样把王位禅让给世子文宗1450-52在位但是不久就去世了;不幸的是他留下的国家稳定繁荣的局面没有被他短寿的继承者保持下来;景泰年二月十七日世宗大王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去世在位三十二年享年五十四岁;明朝赐谥“庄宪”严敬临民曰庄;行善可纪曰宪定世室;初葬广州献陵睿宗年移葬骊州城山英陵;王妃:宣仁齐圣昭宪王后沈氏籍青松洪武二十八年太祖四年生正统十一年世宗二十八年在别宫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合葬英陵子女:长子文宗大王李珦次子世祖大王李瑈三子安平大君李瑢四子临灜大君李璆五子广平大君李玙六子锦城大君李瑜七子平原大君李琳八子永膺大君李琰长女贞昭公主二女贞懿公主庶子:一子和义君李璎令嫔姜氏出二子桂阳君李曾慎嫔金氏出注:“曾”字左边有“王”字旁三子义昌君李工慎嫔金氏出注:“工”字左边有“王”字旁四子汉南君李■惠嫔杨氏出五子密城君李琛慎嫔金氏出六子寿春君李玄惠嫔杨氏出注:“玄”字左边有“王”字旁七子翼岘君李曾慎嫔金氏出注:“曾”字左边有“王”字旁八子永曾君李曾惠嫔杨氏出注:“曾”字左边有“王”字旁九子宁海君李瑭慎嫔金氏出十子潭阳君李渠慎嫔金氏出注:“渠”字左边有“王”字旁长女贞显翁主尚寝宋氏出二女贞安翁主淑媛李氏出05、文宗皇帝: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李向注:“向”字的左边有“王”字旁珦李向1414——1452字辉之;永乐十二年太宗十四年1414出生于世宗潜邸;六岁的时候被封为王世子;二十三岁的时候世宗十九年1437开始协助父亲世宗大王处理庶务;景泰年世宗三十二年1450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文宗体弱多病而且一改李朝崇儒抑佛的政策有好佛倾向不仅在宫中修建内佛堂并对全国的寺庙进行布施养并因此遭到儒臣言官的劝谏;但是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享国长久;文宗在位仅仅两年便在景泰三年1452年因病死去终年三十八岁;葬杨州显陵;王妃:仁孝顺惠显德王后权氏籍安东永乐十六年1418年生;世宗十三年1431年册封良媛世宗十九年1437年册封世子嫔;正统六年世宗二十三年1441去世终年二十四岁;合葬显陵;子女:长子端宗大王李弘暐长女敬惠公主庶长女敬淑翁主司则杨氏出06、端宗皇帝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李弘韦注:“韦”字左边有“日”字旁暐李弘韦1441——1457;正统六年世宗二十三年1441七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朝鲜王朝的东宫——景福宫资善堂;父亲是当时的王世子后来的文宗;正统十三1448年被封为王世孙景泰年1450册封王世子;景泰三年1452五月十八日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一年后景泰六年1455年他的叔父首阳大君和大臣韩明浍、郑麟趾勾结杀死了皇甫仁、金宗瑞等顾命大臣而夺取政权是年闰六月十一日端宗被迫禅位于世祖七月尊为恭懿温文太上王;端宗被篡后被幽于昌德宫一批忠臣密谋拥戴其复位但是被人出首密告;为了警告仍然拥护端宗的那些大臣世祖在景泰七年1456悍然下令处死了为首图谋拥戴端宗的成三问、俞应孚、金文起、朴彭年、河纬地、李垲六人世称“死六臣”;发明朝鲜文字的着名大学者成三问在临刑前做绝命诗两首:击鼓催人命回首日欲斜黄泉无一店今夜宿谁家食人之食衣人衣素志平生愿莫违一死固知忠义在显陵松柏梦依依事后两百余年如同明朝末年为方孝儒等人平反一样李朝的肃宗、正祖、高宗等国王也纷纷为这些王朝忠臣平反并赠谥号皇甫仁为忠定金宗瑞为忠翼朴彭年为忠正成三问为忠文大加旌表修碑纪念;天顺年1457六月端宗被流放于外降封鲁山君;最初的流放地在江原道清泠浦该地三面为深水仅剩一面则是险峻的悬崖只有乘船渡江才能出去;该年夏天这里发生洪灾于是世祖将其迁到更险恶的宁越并在同年十月二十四日下了最后的毒手;在世祖派来的使者面前年轻的鲁山君于宁越的观风梅竹楼内被赐药鸩死尸体被使者抛入江中最后由宁越的一个小户长偷偷收尸安置这个户长一家都因此被杀害;端宗共计在位三年在上王位二年终年十七岁;肃宗七年追封为大君二十四年追尊复位上庙号端宗;无嗣;葬于江原道宁越郡的庄陵;这也是李朝五百年间唯一一座不在京畿的王陵追封的各王不算;王妃:懿德端良齐敬定顺王后宋氏籍砺山正统五年世宗二十二年出生景泰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册封王妃次年七月被世祖尊为懿德王大妃天顺年六月降为夫人;正德十六年中宗十六年六月四日去世终年八十二岁;肃宗二十四年追复位;葬杨州思陵;07、世祖皇帝: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李柔注:“柔”字左边有“王”字旁瑈李柔1417——1468字粹之;永乐十五年丁酉太宗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于世宗本宫;宣德三年世宗十年封晋平大君后改咸平又改晋阳最后改为首阳大君;自称“小中华”的朝鲜历史与中国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太宗李芳远屠兄杀弟逼父退位就与唐太宗李世民很相象而据说自幼“聪敏”的首阳大君则表现出了与明朝太宗文皇帝一样惊人的本事——篡位;文宗去世后任命了皇甫仁、金宗瑞、成三问等一批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端宗;1453年首阳大君勾结大臣郑麟趾、韩明浍出其不意地扑杀了皇甫仁、金宗瑞、南智等顾命大臣;史称“癸酉靖难”;之后首阳大君把持朝政逐渐剪除反对篡位的朝臣;三弟安平大君李瑢及其儿子宜春君李友直、六弟锦城大君李瑜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的乔桐不久赐死英祖年间复爵昭雪高宗以南阳君为安平大君之后;韩明浍等人则被封为“靖难功臣”;广赐封田并让次子后来的睿宗娶韩明浍之女为夫人;景泰六年1455年闰六月十一日乙卯首阳大君受禅于景福宫勤政殿;是为世祖大王;明史中对此事件的记载是“……弘暐立三年以年幼且婴夙疾请以叔瑈权国事;七年上表逊位乃封瑈为国王;瑈请立子暲为世子从之”朝鲜奏闻使完全掩盖了其中的血腥残酷;端宗被废之后囚禁于昌德宫内;一年之后1456年发生了大臣成三问等人图谋拥戴端宗复位的密谋;成三问等六人被处以用烧红的铁钳活剥皮的极刑是为“死六臣”;此外还有金时习、南孝温等六位大臣则辞官引退终生不仕世祖是为“生六臣”;这次密谋失败。
历史趣谈朝鲜太祖李成桂 第一次王子之乱李成桂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一次王子之乱李成桂的故事
导语:朝鲜太祖李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王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
朝鲜太祖李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王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即位之后选择了作为明朝的宗主国,但是明朝承认了朝鲜这个国家的名称,却迟迟不愿意承认李成桂的君主地位,李成桂百折不挠积极争取,最后终于得到了明朝的承认。
朝鲜太祖李成桂二十二岁的时候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之后归顺了高丽政府,这个时候的高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纷乱的局势使得李成桂有了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机会,李成桂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在战争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自己的官职逐渐的获得了升迁,并且获得了非常高的威望。
公元1388年,高丽国王与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这次行动,但是李成桂的反对却没有任何效果。
这一年的四月,高丽王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打辽。
五月,李成桂带领军队过了鸭绿江之后,感觉到行军非常困难、粮饷迟迟供应不上,于是上书要求回师,高丽王王禑不听。
于是李成桂劝服了曹敏修,非常果断的在威化岛回师,返回到了开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开城,掌握了高丽的实权,流放了崔莹。
1392年七月十二日李成桂登上了王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一年李成桂五十八岁。
李成桂即位之后积极的开展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1398年朝鲜发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乱,李芳远逼迫李成桂立李芳果为世子,后来逼迫李成桂退位,李芳果成为
生活常识分享。
李成桂崛起之谜
精心整理李成桂崛起之谜李成桂崛起之谜李成桂的早年身世可谓是能充分反应,当时在元朝统治下的高丽现状。
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虽然是一个高丽人,但是同时也有一个蒙古式的名字“吾鲁丝不花”。
吾鲁丝不花原本是元朝治下的斡东千户所千户和掌印,但是到了元至正十六年,这个行政单位早已名存实亡,加上高丽恭愍王趁机派兵攻取了元双城总管府,李成桂的父亲吾鲁丝不花便干脆带着李成桂投靠了高丽。
攻高邮的行动。
但是这一战元军却苦战无果,高丽的大将李权也在这一战中战死。
高丽军队之后依旧在黄淮作战和四处劫掠,自然引起了红巾军的极大不满,加上元顺帝提出在高丽的济州岛建立行宫的举措,更是让红巾军将高丽人视为自己的另一个大敌。
1359年,红巾军毛居敬带领四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红巾军第一征高丽便由率领李成桂的开京之战很快令他名声大噪。
很快他就又一次迎战从北方而来的敌人。
不过这一次入侵的已不是红巾军,而是元朝辽东太尉纳哈出。
在入侵高丽的红巾军刚刚被剿灭,纳哈出便已经亲自领兵进入高丽,准备收复被高丽侵占的元朝土地。
李成桂利用了纳哈出分兵的决定,先是消灭了他派出的先锋部队,之后又趁纳哈出移兵之际发动夜袭。
就这样,李成桂不断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削减了纳哈出的兵力,并使得元军士气低落。
对此大为恼火的纳哈出下令布阵,正面迎击高丽军府,迫使已是北元的东宁府同知离吾鲁帖木儿出逃。
李成桂的兵锋更是一度直逼辽阳。
不过高丽试图在辽东的扩张野心,却被自己的另一近邻无情毁灭。
14世纪,日本进入了社会大分裂的南北朝时代,整个国家也随即陷入了内战之中。
其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日本南朝,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因此恶向胆边生,派出了军队以倭寇的身份前往高丽劫掠。
原本高丽并没有太过把倭寇的威胁倾向。
李成桂在行军途中发现了粮饷难以维持,在上书请求退兵无果之后,便迅速回军,之后迫使王禑退位。
最后,他在洪武二十五年,正式登基称帝,李氏朝鲜也由此建立。
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
1朝鲜太祖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2朝鲜定宗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3朝鲜太宗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4朝鲜世宗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5朝鲜文宗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长子6朝鲜端宗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7朝鲜世祖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8朝鲜睿宗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9朝鲜成宗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10燕山君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成宗长子11朝鲜中宗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12朝鲜仁宗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长子13朝鲜明宗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14朝鲜宣祖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15光海君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16仁祖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17朝鲜孝宗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18朝鲜显宗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19朝鲜肃宗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显宗嫡子20朝鲜景宗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肃宗庶长子21朝鲜英祖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肃宗庶四子22朝鲜正祖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23朝鲜纯祖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长子24朝鲜宪宗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25朝鲜哲宗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26朝鲜高宗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27朝鲜纯宗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高宗嫡长子。
李朝世系表
5)文宗李珦 (1450-1452年)
7)世祖李瑈 (1455-1468年)
6)端宗李弘暐 (1452-1455年)
德宗李暲(追认)
8)睿宗李晄 (1468-1469年)
《仁粹大妃》(1437-1504年)历史跨度较大,历经世宗、文宗 端宗、世祖、睿宗、成宗、废王燕山君7朝。
《王和我》
9)成宗李娎 (1469-1494年)
跨度较大,历经世宗、文宗、 、废王燕山君7朝。
10)废王燕山君李 隆(1494-1506 11)中宗李怿 (1506-1544年)
后世史家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
2)纯宗李坧 (1907-1910年)
《明成皇后》(明成皇后生于1851年于 1895.10.8被日本人杀死。由于闵妃(即:明成 皇后)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 死殉难,所以深受韩国后世人民欢迎。韩国的
后世史家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
《大王之道》
真宗李緈(追认)
庄祖李愃.思悼世 子或庄献世子
《八天-正祖暗杀之谜》
《李算》
《商道》
22)正祖李祘(17761800年)承真宗嗣
23)纯祖李玜 (1800-1834年)
第三子恩彦君李裀的孙子
思悼世子曾孙兴宣大院君之次子
翼宗李旲(孝明世子)
24)宪宗李奂 (1834-1849年)
全溪君李圹的第三子
《大长今》
《黄真伊》
12)仁宗李峼 (1544-1545年)
13)明宗李峘 (1545-1567年)
朝鲜翼祖李行里生平简介
朝鲜翼祖李行里生平简介朝鲜翼祖李行里是朝鲜王朝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的曾祖父,李行里出生在咸兴的德源,是其父亲朝鲜穆祖李安社的六个儿子中的老四,后来承袭了其父亲朝鲜穆祖李安社的千户职位,并且将这一职位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子度祖大王李椿,也是其第四个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朝鲜翼祖李行里一定是受到父亲的喜爱的。
朝鲜翼祖李行里在1274年去世,去世之后被安葬在了咸镜道安边,陵号为智陵。
太祖李成桂成为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即位后上庙号为翼祖,取思虑深远的寓意。
谥号为康惠圣翼大王。
作为朝鲜王朝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的曾祖父李行里承袭了其父亲的千户兼达鲁花赤的职位,李行里有弟兄六人,李行里既不是长子,也不是最小的儿子,而是位列第四,在众多的弟兄之中,李安社能够选择李行里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李行里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
可以说李行里是深受父亲喜爱的一位儿子,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儿子。
后来李行里在这个职位上做的也是非常不错的,安然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后来将自己的职位再次传承给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椿,也就是李成桂的祖父。
李成桂当上君主之后,追赠了自己的曾祖父李行里,李行里死后的称号就是值得一提的,从李成桂给予自己的曾祖父李行里的谥号康惠圣翼大王来看李成桂对于自己的这位曾祖父就是非常敬重也就是非常尊崇的。
李行里是朝鲜王朝李氏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的曾祖父,生前承袭了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行里去世之后被安葬在咸镜道安边智陵,李成桂即位当上朝鲜的君主之后,给自己的曾祖父上谥号康惠圣翼大王,庙号为翼祖,李成桂为自己的曾祖父追谥的这个谥号的意义是什么呢?李行里谥号就是康惠圣翼大王,对于大王这个称号来说代表着仁义所往,民往归之的意思。
李行里谥号表示渊源流通、宽裕慈仁、虚己从谏、小心事天、小心昭事的意思。
从李行里谥号中可以看见朝鲜王朝后世对于李行里的一生就是充满著了推崇的,后人对李行里的评价还是相当低的。
为什么这么说道呢?这一谥号就是对李行里一生的总结,也就是对李行里一生之中所搞的事情的评判,下面我们就融合李行里一生的犯罪行为评判一下这个谥号。
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简介
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简介李成桂,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
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鲜王朝开国之君李成桂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成桂生平简介朝鲜太祖李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王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即位之后选择了作为明朝的宗主国,但是明朝承认了朝鲜这个国家的名称,却迟迟不愿意承认李成桂的君主地位,李成桂百折不挠积极争取,最后终于得到了明朝的承认。
朝鲜太祖李成桂二十二岁的时候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之后归顺了高丽政府,这个时候的高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纷乱的局势使得李成桂有了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机会,李成桂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在战争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自己的官职逐渐的获得了升迁,并且获得了非常高的威望。
公元1388年,高丽国王与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这次行动,但是李成桂的反对却没有任何效果。
这一年的四月,高丽王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打辽。
五月,李成桂带领军队过了鸭绿江之后,感觉到行军非常困难、粮饷迟迟供应不上,于是上书要求回师,高丽王王禑不听。
于是李成桂劝服了曹敏修,非常果断的在威化岛回师,返回到了开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开城,掌握了高丽的实权,流放了崔莹。
1392年七月十二日李成桂登上了王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一年李成桂五十八岁。
李成桂即位之后积极的开展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1398年朝鲜发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乱,李芳远逼迫李成桂立李芳果为世子,后来逼迫李成桂退位,李芳果成为了朝鲜定宗,1400年,李芳远再次发动了第二次王子之乱,自己做了大王,李芳远就是朝鲜太宗。
1402年,李成桂刺杀李芳远未果,被李芳远幽禁,1408年五月廿四日,李成桂薨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
朝鲜李氏王族介绍
朝鲜李氏王族介绍编者按:李氏朝鲜的皇室就是全州李氏的后人,太祖李成桂是全州李氏的第22代。
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因与当地知州不睦,迁至江原道三陟。
后该知州又至三陟任职,于是李安社全家迁至元朝境内,定居在今中国吉林省延边地区,李安社成为元朝的达鲁花赤。
李安社之子李行里、孙李椿亦曾出任图们地区的元朝千户。
李成桂(),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
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
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李成桂晚年偏爱幼子李芳硕,立他为世子,引发第五子李芳远的不满。
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
后死于汉城。
李成桂全州李氏是朝鲜半岛的一个著名世族,也是李氏朝鲜的王族。
全州李氏的始祖李翰为新罗司空,更早的先世无迹可考。
推测,李翰先祖为新罗六姓中阏川谒平李姓的后人。
李氏朝鲜的皇室就是全州李氏的后人,太祖李成桂是全州李氏的第22代。
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因与当地知州不睦,迁至江原道三陟。
后该知州又至三陟任职,于是李安社全家迁至元朝境内,定居在今中国吉林省延边地区,李安社成为元朝的达鲁花赤。
李安社之子李行里、孙李椿亦曾出任图们地区的元朝千户。
李椿之子李子春任元朝双城总管府(在今朝鲜江原道永兴)的千户。
在高丽恭愍王向东北方向开拓疆域的战争中,李子春曾作为内应,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双城,因此被高丽封为万户兼兵马使。
李成桂出生于永兴,22岁时首度出仕高丽,后接替父职,任东北面兵马使,在击退元军和倭寇的战争中取得战功,升至守门下侍中。
朝鲜李朝简史
朝鲜李朝简史朝鲜李朝简史李氏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
又称朝鲜王朝(Chosun Dynasty),简称李朝。
(1392年-1910年)),开国始祖为李成桂。
历经27代国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
李氏朝鲜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
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城。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政治制度李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李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了《经国大典》的规定。
李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
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
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
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
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
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
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
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
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
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史馆称春秋馆。
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
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
鲜太祖李成桂之父李子春简介
鲜太祖李成桂之父李子春简介朝鲜桓祖李子春是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是一位相当优秀的人物,李子春能够在其父亲众多的子女之中得到其父亲的偏爱,将世袭的职位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握在手中,可以说李子春必然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朝鲜桓祖李子春生于1315年,卒于1360年,去世之后被李成桂追谥渊武圣桓大王,庙号桓祖。
朝鲜桓祖李子春蒙古名字是吾鲁思不花,少年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禀赋,长大之后特别擅长骑射,后来承袭了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做的非常的出色,军卒都非常的信赖与推崇李子春,李子春在高丽入仕,曾经历任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高丽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等职。
可以说朝鲜桓祖李子春并不是一个躺在祖先的功绩簿上睡大觉的人,而是一个积极进取,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个人地位的人,在历任的官职之上,李子春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朝鲜桓祖李子春的人生之路对于后来的李成桂影响是非常大的,李成桂也比拟擅长骑射,这与其父亲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朝鲜桓祖李子春后来将自己世袭的职位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成桂,李成桂从这一职位上起飞,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最终成为了朝鲜的开国君主,成为了一代帝王,这可能也是朝鲜桓祖李子春没有想到的。
李子春的儿子李子春是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的儿子一共有四位,两位嫡子,两位庶出,李子春的儿子中长子是李成桂,是太祖大王,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氏王朝的开创者。
次子李天桂,是永城大君,三子是庶出的完丰大君李元桂,四子是庶出的义安大君李和。
李子春的儿子们可以说都遗传了李子春优秀的基因,每个都是出色的。
在历史上李子春长子李成桂的名气实在是太大的了,因为李成桂是朝鲜的开国君主,李子春的儿子中的其他的儿子虽然也非常的优秀,但是都被长子李成桂的光芒淹没了。
李成桂一开始的时候跟随父亲在元朝为官,后来再次跟随者父亲李子春投奔了高丽,并且在高丽做了官,当时的高丽正是非常混乱的战争年代,这对于擅长骑射的李成桂来说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捞取政治资本的时机,于是李成桂带着着军队东征西战,在长期的战争中通过一系列的胜利获取了相当高的威望,后来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高丽的实权。
朝鲜度祖李椿的生平简介
朝鲜度祖李椿的生平简介李椿的生平简介朝鲜度祖李椿是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的祖父,蒙古名孛颜帖木儿。
李椿是朝鲜翼祖李行里的第四个儿子,李椿在其父亲李行里去世之后承袭了世袭的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职位,李椿能够在自己的八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自己的父亲选中承袭这一世袭的职位,肯定是深得自己的父亲喜爱的,肯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
朝鲜度祖李椿一生之中生育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分别是完昌大君李子兴(蒙古名字塔思不花)、朝鲜桓祖李子春(蒙古名字是吾鲁思不花)、完原大君李子宣、完川大君李子平、完城大君。
三个女儿分别是文惠公主、文淑公主、文懿公主。
在朝鲜度祖李椿的众多的子女之中李椿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子春作为自己世袭职位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的继承人肯定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的,李椿对于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子春的偏爱也是可见一斑的。
事实证明朝鲜度祖李椿的眼光是非常精到的,正是由于李椿选择了第二字李子春作为世袭职位的继承人,从而使得这一世袭的职位可以传到李成桂的手中,这样才使得李成桂从这一职位出发走上越来越高的道路,直至后来成为了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所以可以说是朝鲜度祖李椿的选择造就了朝鲜王朝。
朝鲜度祖李椿去世之后被安葬在了咸兴义陵,太祖追崇庙号度祖,谥号恭毅圣度大王,从谥号来说后人对李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度祖李椿的子女度祖李椿是朝鲜王朝李氏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的祖父,度祖李椿的子女一共有八人,其中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度祖李椿可以说继承了其父亲李行里优秀的基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深得自己的父亲朝鲜翼祖李行里的喜爱,度祖李椿的基因也是相当的优秀的,度祖李椿后来将自己世袭的职位传给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子春。
度祖李椿的子女众多,李子春能够在众多的子女中脱颖而出,承袭了其父亲度祖李椿的世袭职位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可以说李子春也深得父亲的喜爱与看重。
度祖李椿的子女一共是八个,五个儿子分别是完昌大君李子兴(蒙古名字塔思不花)、朝鲜桓祖李子春(蒙古名字是吾鲁思不花)、完原大君李子宣、完川大君李子平、完城大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废辛昌立恭让王。
李成桂掌权后,与明朝保持友好,并进行广泛社会、经济改
革。1390年他下令废田籍,改田制,颁布科田法,按等权授与文
武百官田地,并以军田分给士兵,领科田者以地租取代俸禄,其
他土地由政府征收租税,从而奠定中央集权体制的基础。1392
李成桂,高丽大将,后推翻高丽王朝统治,建立李氏王朝。
1335年,李成桂出生在王氏高丽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习
武,擅长骑射。年其父病故,他承袭父职,任东北兵马使。他
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屡建战功,威望日高。当时,朝鲜为元朝附
庸,元朝并在开城设征东行省,监督朝鲜国政,在朝鲜大肆搜刮,
激起朝鲜人民极大仇恨。1368年,中国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
明朝。这时高丽国王辛禑昏暴专横,依附元朝残余势力,迫害亲
明派官员。1388年,国王辛禑令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进
攻明朝,未被采纳,只得率军渡过鸭绿江,驻扎威化岛。不久水
涨,行军困难,士兵厌战,他乘机发动兵变,班师回国,废辛禑国
年,他驱逐恭让王,自立为王,翌年改国号朝鲜,建李朝,迁都汉
阳(今汉城)。
1398年,朝鲜宫廷发生内讧,李成桂被迫让位与次子李芳
果,自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