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_陈共_第六版_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全套课件283P)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一)为什么要学习?
导论
1、财政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履行各项职能唯一的资金来源和保证 税收与其它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 税收政策、公共投资、国债政策、预算政策等 财政是政府调节社会公平的主要重要手段 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
•社会公平 •提供公共品 •稳定经济
具体的、 准确的、 标准-NO
第二讲
理论共识
西方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市场在经济中起基础作用,政府只有在 市场出现失灵时才进行干预、市场失灵
政府与市场 关系的确定
政府万能
政府职能
财政职能 我国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历漫长的历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都印 证了这一结论。 反思1 反思2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导论
三、学习财政学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 资料1: • 人民日报近期(2011年2月)连续四次刊载评论文章,从各个 层面分析解读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 • 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 势》。 • 2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收入鸿沟需正视》 • 2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次发表评论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 社会公正问题》 • 2月17日,人民日报第四次发表评论文章《行业收入不怕差 距怕不公》
•(二)考核要求 •平时考核:以课堂考核为主,作业为辅; •期中考核:课堂考核
《财政学》系列课件
第一讲
二、课程介绍
导论
• 财政学(public finance)从属于经济学(Economics)——应用经济学范畴,是将 经济学一般原理引向财政领域/政府活动领域,并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的 一门学科。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表现在: • 1、研究主题存在一致的方面; 经济学:如资源配置,通常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财政学:也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也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例如:生产什 么——私人品/公共品; 怎样生产——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为谁生产——私 人/公众 • 2、研究方法一致; 采取实证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 财政学属于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分支。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财政学期末复习_陈共.doc
财政学复习一、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政府如何干预,政府在干预过程中存在哪些失效?(一)市场失灵表现1、垄断条件:唯一的厂商、无替代品、存在行业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二)政府干预手段1、管制一产权界定2、规定价格一征税、补贴3、生产一国有企业(三)干预失效1、短缺和过剩2、信息匮乏3、官僚主义和无效率4、缺乏市场激励5、政策的频繁转变6、选民不了解7、不代表人民的政府8、缺乏个人自由二、简述财政的职能及实现的机制和手段(_)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是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
三、画图论述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法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规模一般很大,而且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全部市场的需要。
随着产量的增MR:边际收益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AR:平均收益(1)如令价格P”t=MC,则产出为0A,该部门将蒙受P mt DEF的亏损;(2)如任由市场定价,则在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MR=MC,此时的价格为P”,产量为0C,而利润为GHIP”;(3)如以平均成本(AC)定价,平均收益(AR)等于价格,此时,价格为P”,产量为0B, 厂商的损益持平,无额外利润可获。
财政学名词解释(最终版)陈共_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公共财政学知识要点(陈共哦)
1、公共财政学导论 (2)关键字:公共需要(私人需要)、公共财政(定义,基本特征)、公共财政学研究对象(理论和实践)和方法(实证、规范)、公共选择(含义、规则、主体行为)、市场失灵 (2)2、市场、政府与财政的职能 (3)关键字:资源配置效率(含义、实现条件)、市场失灵(含义、原因)、政府经济范围、政府财政职能 (3)3、财政支出 (5)定义、支出分类(理论、统计)、财政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模型)、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综合分析 (5)4、政府采购 (7)政府采购(概念和特征)、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参与主体、采购客体、采购模式、法律法规)、国际规则 (7)5、税收理论 (8)基本特征、税收术语(纳税人、负税人、瞌睡标准、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起征点与免征额、课税基础)、税率(分类)、税收分类 (8)6、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10)税收转嫁(概念、特征、转嫁、条件)、税收归宿(概念、与逃税的区别) (10)7、税收负担 (11)8、税收原则 (12)原则的沿革、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12)9、税收效应 (13)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13)10、税收制度 (14)类型、结构(含义) (14)11税制体系--商品课税 (15)12税制体系-所得课税 (16)个人所得税 (17)13税制体系-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 (20)14税制改革 (20)15公债理论与管理 (21)16政府间财政关系 (23)17财政政策 (26)1、公共财政学导论关键字:公共需要(私人需要)、公共财政(定义,基本特征)、公共财政学研究对象(理论和实践)和方法(实证、规范)、公共选择(含义、规则、主体行为)、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概述社会公共需要与政府财政①所谓私人个别需要,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
②所谓社会公共需要,则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是社会成员的整体需要或者集中需要。
③与私人个别需要的个体性、分散性和自愿性相比之下,社会公共需要突出的特征在于:(1)整体性(2)集中性(3)强制性公共财政活动的基本特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这是财政收支区别于其他收支活动的基本特征,这里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财政活动以政府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五章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 设—经营—转让)的缩写,表示一种项目融资 模式,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
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或称为“联合
体”)。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
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
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无偿地移 交给政府。
345.87
437.19
836.08
1665.93
3141.21
6641.71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238.03 158.57 247.70 472.49 1533.49 2486.96
农业科技 三项费用 (亿元)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乘数理论
企业投资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 劳动力等,支付了地租、利息、工资等,形 成了社会的收入……
政策。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Biblioteka 金柔如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足使我们认识到,片面强调节约,对经济发展也 不利。如果大家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 缝补补又三年",纺织行业不更困难了吗?这样, 政策与舆论都向鼓励消费转变。政府出台了消费
陈共《财政学》第六版第十一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 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 改革的方向。具体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 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2.了解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公平课税论的核心内容是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 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称“横向公平”;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 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称“纵向公平”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课税理论1
自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研究 “最适课税论”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认为,在政府的政策目标 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 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 入的再分配。这是因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越高,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就越大,超 额负担就越大,即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导致经 济效率的损失。而且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限 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者所获得 的免税额或补助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二、商品税和所得税改革
(一)商品税改革 (二)所得税改革
三、资源税和财产税改革 (一)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定额征收
转变为从价定率征收
(二)财产税改革:房产税、车船税的 改革、遗产赠与税的开征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 二、全面范围取消农业税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辑课后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
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具备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最佳状态。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标准”就是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状态,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
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2.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3.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制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4.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5.按经济性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共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的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半成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他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
8.财政性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形成,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P1499.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在我国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种。
10.税收支出:以特定的法律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最新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编著第十五章
第14页/共34页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导: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
对个人收入分配;对企业利润分配 量作为媒
介作用于总需求 价格:
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来控制基础产业部门的 价格,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目标。
宏观政策要解决的是后三种
第6页/共34页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 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第7页/共34页
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00-1960
在1900到1960这段时期里,美国的低失业典型地伴随着高通货膨胀,高失 业伴随着低的或者负的通货膨胀。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负向关系。 第8页/共34页
(4)收入的合理分配 效率与公平:既要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又要防止收 入差距多大。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5)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这是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
第9页/共34页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四、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收入类工具: (一)税收:税率、税种、优惠、惩罚措施 (二)国债:弥补赤字、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 与金融关系 财政支出类工具: (三)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四)政府投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投资的流向, 改善产业结构,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 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 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包括信贷政策、利 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第20页/共34页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 定准备率,如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 就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 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让每一美 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财政学陈共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the moderate fiscal policy
四、我国财政政策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 经验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and changing the fisc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四、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和日本的前车之鉴 (二)我国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1.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 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different kinds of combinations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 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 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基本理论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
(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贡献: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1.绝对指标。
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
2.相对指标。
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财政收入/GDP 2、财政支出/GDP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瓦格纳法则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
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
这取决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 供给因素1. 服务环境。
2. 公共物品的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
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差异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趋势呈现特殊性的原因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
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行政管理费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
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国防支出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
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
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国防支出的管理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一)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
(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
教育支出(一)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教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
表现:1.外部性。
2.教育不公平。
3.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卫生支出(一)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1.不确定性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4.垄断5.公平(二)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
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
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
我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
(2)投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
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
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体制的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的,应由财政无偿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的投资;(2)项目投资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3)项目投资若能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