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医学史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摘要:目的:为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方法: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史、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其发展概况。
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药产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1 中国传统医药传入日本简史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公元25~208年(汉朝时期)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治疗热证和多种疾病)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中草药首先由中国僧人传到日本,自那以后,日本的传统草药(TM)以其与中国不同的方式得到发展。
医生给病人作出诊断称为“症结”,同时决定使用何种TM。
经沸水对药用植物的混合物进行提取后,TM的给药形式有溶液、粉末或颗粒等。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交往从未中断,至隋唐之际渐臻繁盛。
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赴日,608年惠日来华学医,754年名僧鉴真东渡抵日,弘扬佛法之外,也传播了中国医药学术。
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
日本称中医学为东洋医学,称中药为汉方药。
日本人解释,东洋医学是中医进入日本后,通过在日本的实践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具有日本特点的内容如腹诊、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疑难病和辨病为卞施药等,故称东洋医学。
日本当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汉方。
江户时代(1603~1868年)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国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
其中“古方派”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
古方派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代有传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饮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之学术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之执牛耳者。
日本汉方医学史
日本汉方医学史日本汉方医学史序言:在中日两国医学交流中,中医药学与日本的汉方医药学往往会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日本化了的中医学,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早在公元四世纪未期,充分吸收了中国医学朝鲜医学就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走进了岛国日本。
日本目前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论》处方的制剂为主。
随着两国之间的不断往来,公元五世纪初,中华医药渐渐的走进了日本。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中华医学和来自中国的草药一直被日本人民视为神草妙药。
不过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医疗的任务却多是由寺院中的僧侣来担当的。
到了公元七世纪时,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些使者们不但带回了各种文献典籍,更把医学典籍大批带回到日本。
据统计,仅宇多天皇宽平三年(891年)时藤原佐世奉敕登记日本图书,撰成《日本国见在书目》,书中就收载有医书166部,计1107卷。
其中如徐文伯的《杂药方》、僧深的《方集》、葛洪的《肘后方》、胡洽的《胡洽方》、鉴真的《鉴上秘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等都成为了日本医学界的至宝。
除了上述的这些医书外,还有诸如《诸病源侯论》、《千金方》等也在当时传入日本。
这些书籍中还包括了不少后来在我国散失的医书,如《新修本草》、《小品方》(今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集验方》等,张仲景、陶弘景、葛洪等名医的著作传入日本后,来自于中国的唐医方一步一步的取代了比唐医方更早传入的韩医方。
同时,每次随同日本使节来华的,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学习的“留学僧”和进行短期学术访问的“请学僧”,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浙江的宁波、天台等地进行修禅和学习,日本当时流传的《康治本伤寒论》就是当时由来华僧人所带回的手抄本。
在医学史上有名的如倭汉直福田、药师惠田、羽粟翼、菅原椎成、玄昉等人也是当时来华学习的日本名医,但是他们回国后却仅服务于上层社会,所以造成了16世纪前的汉方医学只能由宫廷贵族所享受的现象。
借鉴汉方的发展
反思日本对于中药材的研究发展与推广一、对中医理论的接受中医学约在公元4世纪传入日本。
当时日本汉方医学也有着中医一般的地位,被称为官方医学、皇汉医学、正统医学。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兴办西医,占据日本医疗主流一千多年的中医被废止。
此后,相继有著名医师逆流疾呼,力主复兴汉方。
1910年,信州名医和田启十郎撰写了《医界之铁椎》,指出:“西医非万能,汉方非陈腐”。
和田被称为“守护濒临灭绝汉方之先人”。
大塚敬节是日本医学会“最高功勋奖”得主,师从汤本求真。
他说:“汉方医学实际上是很了不起的高级临床医学,《伤寒论》是世界最高的论述治疗学的古典医著。
”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中医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一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传入,如吴昆的《医方考》、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在日本备受重视,被再版、释、补注;二是随着17世纪日本版《仲景全书》、《宋版伤寒论》的首次刊行,日本汉方界对《伤寒论》有着极大的热情和重视。
至今,日本当前普遍应用的294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
二、对中医制剂的定性1974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一般用汉方处方承认审查内规》,2008年修改为《一般用汉方制剂审批基准》,起初收录一般用汉方处方210 个,到2013 年共收录一般用汉方处方294 个,其中有148种被纳入了保险,处方中明确规定了汉方制剂的成分、规格和功能效用。
作为医药品的质量标准,日本药局方中详细记录了汉方浸膏制剂质量标准的品质检测项目。
日本汉方药基本上是配伍固定的粉剂或者汤剂。
比如桂枝茯苓含有桂枝4克、茯苓4克、牡丹皮4克,桃仁4克,芍药4克,经萃取提练精制成粉剂或片剂。
厂家不得随意更改,更不允许含朱砂、雄黄等矿物质。
一开始日本将汉方纳入医疗保健体系时,就希望将其做得尽量规范、标准化。
所有医生和药师都只能使用规定好的这294个处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开药,也不能任由患者自行购买使用,这样就可以让其安全和疗效得到一定的保证。
日本汉方医学发展记述之四
日本汉方医学发展记述之四20世纪初,兼通汉方的西医生:<和田启十郎>编撰出版了《医界之铁椎》一书。
明治维新之时期是日本汉医界最黑暗的时代,因为政府实施了“灭汉兴洋”的政策,导致社会普遍认为陈腐的汉方医需被淘汰。
但信州名医和田启十郎(1872-1916)与之相反,他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著成《医界之铁椎》(1910)以宣扬“西医非万能、汉医非陈腐”,是在当时情形下第一个提出复兴汉方的人,并用西医科学方式解释汉医理论,故被后世称为“守护濒临灭绝汉方之先人”。
这种赞誉或许比不了其弟子──汤本求真,但在今天的日本汉方医界,和田启十郎仍占有一席之地。
汤本求真(1876~1941)是20世纪初日本医学界“西学汉”的巨擘,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一代宗师。
1901年金泽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西医治疗。
1906年,他正在家乡石川县开业行医时,长女患疫痢死去,他“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时,精神几至溃乱”,并开始对现代医学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1910年和田启十郎自费出版《医界之铁椎》,抨击“洋医万能论”,宣传汉方医学的优越性,对痛失爱女的汤本求真触动极大。
此书让他对汉方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和田启十郎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于是他主动写信求教于和田启十郎,尊为老师。
汤本求真原名“汤本四郎右卫门”,出于对和田启十郎的学识、志向、精神的追随,他仿照和田启十郎之名“子真”,将自己的原名“四郎右卫门”改为“求真”。
他立志要在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日本社会重新复兴汉方医学。
1927年6月,凝聚着他全部心血的《皇汉医学》一书的第一卷出版。
1928年4月、9月,先后出版了第二、三卷,全书57万字。
该书的出版,对当时的日本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汉医奥田谦藏为该书撰写跋文时赞扬说:“此书成后,公之于世,所以补正现代医术之谬误缺陷,故无论矣;又将医界之宝库、汉方医学之真谛一一揭出,负启导后进之大任。
”《皇汉医学》出版后,正值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欲“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引起全国中医界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对。
日本汉方医学史
日本汉方医学史日本汉方医学史序言:在中日两国医学交流中,中医药学与日本得汉方医药学往往会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日本得汉方医学就就是日本化了得中医学,两者得关系可以说就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早在公元四世纪未期,充分吸收了中国医学朝鲜医学就随着两国之间得交流走进了岛国日本。
日本目前使用得汉方药以《伤寒论》处方得制剂为主。
随着两国之间得不断往来,公元五世纪初,中华医药渐渐得走进了日本。
在此后得一千多年间,中华医学与来自中国得草药一直被日本人民视为神草妙药。
不过在此后很长得一段时间中,医疗得任务却多就是由寺院中得僧侣来担当得。
到了公元七世纪时,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派出遣隋使与遣唐使,这些使者们不但带回了各种文献典籍,更把医学典籍大批带回到日本。
据统计,仅宇多天皇宽平三年(891年)时藤原佐世奉敕登记日本图书,撰成《日本国见在书目》,书中就收载有医书166部,计1107卷。
其中如徐文伯得《杂药方》、僧深得《方集》、葛洪得《肘后方》、胡洽得《胡洽方》、鉴真得《鉴上秘方》、陶弘景得《本草经集注》、龚庆宣整理得《刘涓子鬼遗方》等都成为了日本医学界得至宝。
除了上述得这些医书外,还有诸如《诸病源侯论》、《千金方》等也在当时传入日本。
这些书籍中还包括了不少后来在我国散失得医书,如《新修本草》、《小品方》(今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与《集验方》等,张仲景、陶弘景、葛洪等名医得著作传入日本后,来自于中国得唐医方一步一步得取代了比唐医方更早传入得韩医方。
同时,每次随同日本使节来华得,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学习得“留学僧”与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得“请学僧”,她们中得许多人都在浙江得宁波、天台等地进行修禅与学习,日本当时流传得《康治本伤寒论》就就是当时由来华僧人所带回得手抄本。
在医学史上有名得如倭汉直福田、药师惠田、羽粟翼、菅原椎成、玄昉等人也就是当时来华学习得日本名医,但就是她们回国后却仅服务于上层社会,所以造成了16世纪前得汉方医学只能由宫廷贵族所享受得现象。
日本汉方医学史
日本汉方医学史日本汉方医学史序言:在中日两国医学交流中,中医药学与日本的汉方医药学往往会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日本化了的中医学,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早在公元四世纪未期,充分吸收了中国医学朝鲜医学就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走进了岛国日本。
日本目前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论》处方的制剂为主。
随着两国之间的不断往来,公元五世纪初,中华医药渐渐的走进了日本。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中华医学和来自中国的草药一直被日本人民视为神草妙药。
不过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医疗的任务却多是由寺院中的僧侣来担当的。
到了公元七世纪时,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些使者们不但带回了各种文献典籍,更把医学典籍大批带回到日本。
据统计,仅宇多天皇宽平三年(891年)时藤原佐世奉敕登记日本图书,撰成《日本国见在书目》,书中就收载有医书166部,计1107卷。
其中如徐文伯的《杂药方》、僧深的《方集》、葛洪的《肘后方》、胡洽的《胡洽方》、鉴真的《鉴上秘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等都成为了日本医学界的至宝。
除了上述的这些医书外,还有诸如《诸病源侯论》、《千金方》等也在当时传入日本。
这些书籍中还包括了不少后来在我国散失的医书,如《新修本草》、《小品方》(今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集验方》等,张仲景、陶弘景、葛洪等名医的著作传入日本后,来自于中国的唐医方一步一步的取代了比唐医方更早传入的韩医方。
同时,每次随同日本使节来华的,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学习的“留学僧”和进行短期学术访问的“请学僧”,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浙江的宁波、天台等地进行修禅和学习,日本当时流传的《康治本伤寒论》就是当时由来华僧人所带回的手抄本。
在医学史上有名的如倭汉直福田、药师惠田、羽粟翼、菅原椎成、玄昉等人也是当时来华学习的日本名医,但是他们回国后却仅服务于上层社会,所以造成了16世纪前的汉方医学只能由宫廷贵族所享受的现象。
日本汉方药背后的210个中国古代名方
日本汉方药背后的210个中国古代名方日本汉方药起源于中国,但在发展过程中被日本人不断改进和发扬光大,并融合了西药理论,最终形成日本独特的汉方药文化。
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中医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一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传入,如吴昆的《医方考》、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在日本备受重视,不断再版、补注,增加具有日本特色的内容;二是随着17世纪日本版《仲景全书》、《宋版伤寒论》的首次刊行,日本汉方界立即对《伤寒论》表现出极大的重视和热情。
至今,日本当前普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
师承中国,日本汉方药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尤其在国内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门户之争还未消除的背景下,了解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史对我国中药破局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名方为底没必要过度神话日本的汉方药。
日本于1974年确立《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准》,其中包括210个汉方,这些处方均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剂局方》和《千金方》等。
而日本在汉方药研究方面,大部分也是选择《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准》中的处方进行开发,或以对1968-2015年批准生产的承认基准以外的汉方制剂进行仿制。
这主要因为,企业在生产该基准中收载的汉方药时,可以自主确定成品剂型、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而且只要在制备工艺中不使用水以外的溶剂,即可免除药理和临床研究,类似于我国的仿制药以及改剂型药物。
然而对于基准外批准生产的汉方制剂,只需进行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即使是改变原有药物的剂型,只要不新增使用除水以外的其他溶剂,也无需进行药理和临床研究。
至于新汉方制剂,涉及日本自主开发的成果较少。
原因在于,在日本研发新的汉方制剂,除了前述药学研究外,还需进行药效、毒理以及临床研究,这就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成本效益比导致企业望而却步。
不难看出,日本引以为豪的汉方药,仍以中国古代名方为底;所谓汉方药研究,和国内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类似,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日本, 汉方,医学, 流派, 简介序言:自从公元五世纪汉方传入日本伊始,一代又一代的汉方名医就为汉方能在日本落地生根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曲直濑道三先生所在的后世方派为主的曲直瀬流;以名古屋玄医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的流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曲直濑流的医术曲直濑道三于古河的田代三喜处进行了多年的修业后于1545年回到京都,自此揭开了其医学生涯的序幕。
道三先生的医学体系是基于以金元医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明医学,而在明医学中又受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
这个我们可以从道三先生的著作《启迪集》一书中就能看出。
而他的医学思想,也和医术一起被他的徒子徒孙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根据今天残存于世的医方案集中,我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大致的推测出当时曲直濑流的医生们是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
道三先生所治疗过的疾病大部可在他所写成的《出证配剂》一书中看到。
这里被记载的病案资料全部都是他经手确证的,而且从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医治方法都是道三先生所独创的。
这个病案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疾病伴随的各种症候与药物的药效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本书中大部分的药方记录仍然能为今天的汉方医生们提供参考。
道三先生的医术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而他的孩子玄朔的医术也不遑多让。
在玄朔所著的《医学天正记》一书中,记录有包括皇族、公卿、武将等当时的著名人物在内的六十门共三百七十四种不同的病例。
然而在当时,对各人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没有定论的。
所以即使诸如半井瑞策、竹田定加、祐乘坊、上池院等有名的宫廷医生也不能轻易地将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案定为最佳方案。
在如此难度之下,人们看到的却是玄朔以他神乎其技的本领将病魔一一击败。
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
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汉方药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治疗理论及临床经验总结,它随着历史的演变对世界各国的民众健康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中的高手良药,被日本用心引进和发展,成为日本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一、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程汉方药在日本最初的出现是在公元3世纪京都的山背大学。
之后,日本天皇的医师收集了大量的汉方药方,并逐渐发展起来。
在12世纪末,日本建立了公认的汉方治疗系统。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不断的完善,又于17世纪日本的足利义满时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足利汉方医学”。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医学在日本的引进,汉方药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在一些传统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中,汉方药仍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0世纪,一些年轻的中医专家开始研究日本本土植物的药用价值,开发出了许多新药。
这些新药既加强了汉方药的功效,又增强了其现代化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二、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方便性很多人认为中药疗法需要煎药、泡茶或甚至捏成丸子,这样的疗法过于麻烦和费时。
但是在日本,汉方药制成的现代化剂型非常丰富,包括片剂、胶囊和水剂剂型等,用起来非常方便。
不用煮药、不用自己配方,怕麻烦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享受到汉方药的好处。
2.疗效明显在日本,汉方药因为它的独特的治疗方法、经验丰富的医师以及先进的技术,已经在不少领域成为了不二之选。
世界健康组织对中草药进行研究认为,它们在治疗慢性疾病、预防传染病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采用汉方药的治疗方案,对恢复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3.中西医结合西式医学优点是技术先进,药效快,对于疾病的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
汉方药优点是温和且疗效显著,但缺点是药效不如西医药品。
在日本,两种医学在商业隆盛的大城市中完美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特别是在治疗胸痛、喉咙发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上优势更为明显。
三、日本汉方药的启示1.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一项长久的任务,日本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汉方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
汉方中药在日本的发展
“汉方医学是在日本发展起来并已经日本化了的中医药学。
汉方药是在汉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中药同根同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独自体系,并在日本整个医药体系当中扮演着较为特殊的角色。
”
中医药学在我国秦汉时期传入日本。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医药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其中尤以“古方派”最为有名。
该派系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享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主流派系。
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汉方医学受到排挤,一度濒临灭绝。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疾病和疑难病普遍增多,在西医疗法无可奈何,且西药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之时,汉方药再度兴起。
1972年,日本厚生省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筛选出210条经典古方作为非处方药批准使用。
1976年,在未经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的情况下,破例将146只汉方药收录到国家药典,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经过不断补充,现已有233种汉方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
日本民众可凭医师处方报销由本国厂家生产的汉方药制剂,而从国外进口的中成药则属自费项目,无法报销。
自纳入医保后,汉方药的销量曾以每年约15%的速度激增。
1992年,日本医用汉方药的生产。
日本汉方药
• ()
流影本效以法为为医“,学日
派响汉之其尊基有学古出将本
系,方显医仲础名派方现中。中
。至医著论景的。系”了医日医
今学而之,艮该,、被药本药
仍发享新崇山派其“史学江学
为展誉颖尚、系中考学与户在
日产日、求东是尤证界其时我
本 汉
生 过
本 汉
理 论
实 ,
洞 流
指 以
以 “
折
称 为
固 有
代 中
国 秦
方 医 学 的 主
•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汉方药的整体市场规模较为稳定, 2008年约合10亿美元,比新世纪初仅上升了约1%左右。此 外,日本汉方药的出口很少,现每年不足100万美元,在 国际植物药市场上的份额甚少。
日本汉方药在日本民众中的反映及应用
• 尽管汉方医学曾长期 被边缘化,但日本广 大民众对汉方药情有 独钟,民间认可度很 高。日本人称中草药 为“汉方药”或“和 汉药”。受中国文化 影响,日本人自古就 有服用汉方药的传统 。日本奈良东大寺还 珍藏着1200年前的沉香 等名贵药材。日本百 姓相信汉方药能治百 病。
•
准量产规尽三 制控企模管是 定制业不日企 、、在大本业 营科生,汉整 销研产但方体 策投工汉药素 略入艺方的质 、、、药市较 内标质生场高
。
制中药内纺剂日二 药数总田、生本是 最有产约大产拥产 强百值 杉企有业 ,年的家、业 集 约历 企帝,多中 占。史的津村以上,其业占汉方国、本草津村、钟家汉方制高。目前
举 足 轻 重 的
方 界 , 对 日
之 雄 辩 、 疗
名 家 辈 出 ,
派
医 学 ,
张 仲 景 医 学
古 方 派 ” 最
衷 ” 的 三 大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日本, 汉方, 医学, 流派, 简介序言:自从公元五世纪汉方传入日本伊始,一代又一代的汉方名医就为汉方能在日本落地生根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曲直濑道三先生所在的后世方派为主的曲直瀬流;以名古屋玄医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的流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曲直濑流的医术曲直濑道三于古河的田代三喜处进行了多年的修业后于1545年回到京都,自此揭开了其医学生涯的序幕。
道三先生的医学体系是基于以金元医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明医学,而在明医学中又受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
这个我们可以从道三先生的著作《启迪集》一书中就能看出。
而他的医学思想,也和医术一起被他的徒子徒孙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根据今天残存于世的医方案集中,我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大致的推测出当时曲直濑流的医生们是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
道三先生所治疗过的疾病大部可在他所写成的《出证配剂》一书中看到。
这里被记载的病案资料全部都是他经手确证的,而且从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医治方法都是道三先生所独创的。
这个病案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疾病伴随的各种症候与药物的药效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本书中大部分的药方记录仍然能为今天的汉方医生们提供参考。
道三先生的医术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而他的孩子玄朔的医术也不遑多让。
在玄朔所著的《医学天正记》一书中,记录有包括皇族、公卿、武将等当时的著名人物在内的六十门共三百七十四种不同的病例。
然而在当时,对各人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没有定论的。
所以即使诸如半井瑞策、竹田定加、祐乘坊、上池院等有名的宫廷医生也不能轻易地将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案定为最佳方案。
在如此难度之下,人们看到的却是玄朔以他神乎其技的本领将病魔一一击败。
玄朔与其弟子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比起初代的道三的时代又有所不同——可以借鉴参考的医学资料变的齐备起来。
汉方在日本,中医在美国
• (7)当我贴出有关美国中药的不算‘药’事实,有人竟误解为:在美国,中 药有个‚宽松环境‛,更适合中医药的发展!他们不懂,算‘药’和‘不算药’ 的区别: 药是经过了FDA的检查和同意,具有某种疗效,因而可以在标签中 标示(所用文字都要FDA批准),在药品专销(店)柜台出售的药物。医生也 能在处方中开给病 人,医疗保险有可能支付。另外,它的成分,品质也在 FDA的监督之下,即,不能有假药出售。但是,不算‘药’,而算‘食品补充 物’,FDA/市场只须注意 它是否符合卫生检疫标准(包括不含有害物)。至 于它的成分谁会去管:难道FDA要去检查,比如,某种蛋糕的成份含量是否变 了?另外,不算‘药’,它的标签 上就不能含暗示‘可以治疗XX病’含义的 文字。执照医生不会在处方中看出,保险公司一定不支付。所以,中药在美国 只能躲在唐人街的小中药店或东方店的一方小柜台里,进不了像CVS, Walgreens, WalMart等美国人买药的地方。
汉方的历史
• 日本汉方药与中药应属于同根同源。汉方药在秦汉时期传入日 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体系,从根本上排斥 汉方医学,导致其几乎灭绝。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老年疾 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束手无策,且西药对人 体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因而汉方医药又逐渐兴起。1976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确定了汉方药医疗保险适用制度,即批准可以 使用中国《伤寒杂病论》中的210个古方汉方生产汉方药,汉 方药产业随之得到迅猛发展。 • 西方医学传入日本真正受到注意并发生影响是在17世纪,随 荷兰人进入日本之后。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 防医学、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 相矛盾,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 公元1868年,进入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实行富国强兵政策, 同时在倾向于西洋文化的社会大潮的背景下,医学也转向于西 洋医学。汉方医学馆被封闭,领导权由西医执掌,片面强调西 医的优点,根本忽视两种医学的不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 医、药分业制度,通过西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此时 的汉方医学陷入低谷。明治8年以后,汉方医学甚至处在法律 上难以生存的状态。至此,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阶 段。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概况
西医学发展 出现瓶颈 , 对 老年 病、 富贵病 等疾 病疗效不尽人意 , 且一 些治疗方法副作用大 , 患者
不能 承 受 。汉方 药 因为 副 作 用小 , 又能 治 愈 一些 现 代 医学 棘 手 的疾 病 , 所 以至 2 0世 纪 6 O 、 7 0年 代 以
、
汉方 医学 的流 派
汉 方 医学在 日本 的形 成 主要 经 历 了 四大流 派 , 第 一个 便是 以 曲直濑 道 三 为 首 的后 世 派 , 后 世 派 的 医学基 础是 中国 的明 医学 ; 第 二 个 对后 世 产 生 深远 影 响 的是古 方派 , 首 推 吉 益 东洞 , 他 推 崇 仲 景 学说 , 以《 伤寒 论 》 为理 论 基 础 , 重 视 临床 , 并 集 大成 地 著 成《 药征 》 《 类 聚方 》 ; 第 三则是 待 1 7世 纪 时 , 西 医学
也为 汉方 药赢得 了在 汉方 医学 中 的重 要地 位 。
三、 汉 方药 学 的发 展
由荷兰传入 日 本, 日本汉方 医家受到严谨解剖学的 影响 , 试 图走结合 的路 线 , 则 形 成 了折 衷 学 派 ; 到 了 德川幕府的末期 , 以丹波家族 为代表的考证学派 以 小学 的手 段 研 习 中医 学 , 形成 了考证学派 , 但 是 这
发展 。
纵 观汉 方 医学 在 日本 的 兴 衰 和 近 代 汉 方 医 学 的形 成 , 不难看 出, 汉 方 医学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 伤 寒 论》, 汉方医家将其 高度 简单化 , 临 床 重 视 方 证 相
对, 重 视方 剂—— 即汉 方 药 的疗 效 。汉 方 药 就是 在
者又各有千秋。本文 旨从汉方 医学流派 的形成和
现代汉 方 医 学 的 复 兴 两 方 面 对 汉 方 药 学 的成 功 进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核心提示:汉方医学的历史中国医学的传入和模仿时期日本的医学在明治政府决定采用德国医学之前,中国的传统医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这种医学最早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接着和其它的文汉方医学的历史中国医学的传入和模仿时期日本的医学在明治政府决定采用德国医学之前,中国的传统医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这种医学最早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接着和其它的文化一起由中国大陆直接传入。
从那以后,日本的医学不管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模仿着中国而发展。
奈良时代的大宝律令(701年)中就记载有模仿唐朝的医疗制度,在这个医疗制度下宫廷中开展了教育和诊疗活动。
当时使用的全是中国的教科书。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编集新医书的潮流出现了。
把中国医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面向日本人方便阅读,成为了编辑的主要工作。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丹波康赖编集的《医心方》(984年),在这以后的大约一百年里就没有出现过超越它的医书。
镰仓时代到了镰仓时代,佛教在人民群众中传开,在寺院中进行医疗活动的僧侣也出现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奈良修建了北山十八门户,在镰仓(神奈川县东南部的市)修建了极乐寺的忍性,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元朝统治着的中国,两次出兵日本,使得一段时间里和日本的来往变得很少,但是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来自中国的新文化一直影响着日本的文化。
14世纪初期,梶原性全通过使用新传来的中国的医书,整理出了《顿医抄》和《万安方》两本书。
大量使用的中国医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幼幼新书》。
室町时代(1336~1573)从室町时代开始,从明朝来的信息就增多了,去中国学医的人也出现了。
其中竹田昌庆、半井明亲、吉田宗桂、田代三喜等人及其继承者成为以后日本医学界的先驱。
室町时代的末期,随着五山僧(京都、镰仓的禅僧)积极地展开医学文献的研究,文人对医学的关心程度高涨,通过被称为“遣明船”的商船运输,流入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和药材。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不同点,为了与其区别,也称日本汉方。
►已故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教授难波先生在探寻汉方生药一书中认为:把在中国 以汉民族体系形成的治病疗法叫中医学,所用药物称为汉药。
汉 方
汉
方
►已故近畿大学教授久保道德先生在疾病与汉方临床一书中认为:汉医学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
医
同时也有很多本草书药物书籍传入日本,将发生在中国的医疗方法加以继承和发展,一部分在
囊
囊
常
用
品
种
• • • • • • • • • • • • • • •
芍五四越六栀大麻八通辛平桃乙五
药积物婢君子承子味道夷胃核字积
甘散汤加子柏气仁丸散清散承汤散 日
草
术汤皮汤丸
肺气
本
汤
汤汤
汤汤
汉
方
常
用
品
种
望闻问切以外对腹诊的重视
不同类型腹诊后的用药特点
不同部位腹痛的汉方用药
京都汉方研究会对阴阳五行的量化
从明治到大正
留学欧美学者成为日本医药学界主要力量 明治6年(1871)东京大学开设药学科 明治10年开始讲授药用植物学 明治13年提倡生药学、14年创办药学杂志 1885年长井长义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素 1912年朝比奈泰彦创造“植物化学”这一名词 山顺一郎——化学生药学研究
汉方的复兴
汉方复兴的种子《医界之铁椎》——和田启十郎 汉方医学中兴之父——汤本求真 《皇汉医昭学和》时代 1934年日本汉方医学会成立 1936年~1944年,举办8次汉方讲座,参加者共计700人 1941年出版《汉方诊疗的实际》——被称为日本现代汉方的源头
镰
仓
南 北 朝 室 町 时
禅宗医僧对医学传播的贡献,如
中医东渡,汉方医学始于《伤寒论》
中医东渡,汉方医学始于《伤寒论》道法自然,中医东渡在日本生根发芽,江户时代的吉益东洞等,因力推经方,在日本成为汉方医学。
日本素有“汉方医学,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大多数汉方家行医后都终生不辍研究《伤寒论》。
这里也有一位汉方家,也许在中国不太被人熟知,但在日本汉方医学领域众所周知,他便是:大塚敬节。
基本信息.书名:《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定价:59作者:大塚敬节著,王宁元译开本:16开字数:431千字页数:430装帧:平装出版时间:2016年5月ISBN:9787513223768内容推荐.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
大塚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
但大塚敬节先生认为“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最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
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作者简介.大塚敬节(1900-1980),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
一九二三年毕业于熊本医学专门学校,一九二九年师事汤本求真学习汉方医学,一九三一年开设汉方专科医院,从此以复兴汉方医学为己任,不懈地工作。
一九三四年参与创立日本汉方医学会,一九五〇年参与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历任理事、评议员、会长、理事长等职务。
一九五五年参与设立医疗法人金匮会、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
一九七四年参与创建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
五十年汉方一条道路,从事疑难病诊疗与研究,培育后续人才,且著述甚丰,为汉方医学复兴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的中药还能叫中药么?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汉方药的秘密
日本的中药还能叫中药么?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汉方药的秘密前几天,中国全国****会分组审议中医药法草案的现场,如何通过完善立法保障中药材品质引起与会人员热议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医中药在日本颇为流行,被称为汉方医汉方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由民间走入各大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达217种日本人认为,中医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医处方在1800年前就已公开,由于没有专利,谁都可以使用日本许多公司就相继开发了不少中药处方日本的汉方药分为两种,一是面向医院医疗用处方药,二是在一般药店能买到的非处方药在日本生产的汉方药才能被划为处方药,可以加入医疗健康保险范围为了保护制药企业的利益,日本制药界对中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古方进行垄断,开发出210种成药,指定该成药才能进入医保范围这意味着中国等外国的药物再灵验有效,出口到日本也不能被纳入处方药,成为医保药物上世纪80年代,汉方医学在日本迅速发展中药店遍布全国各地,走在东京的街头常能看到中医针灸和推拿诊所而以中医为原理以中药为原材料的药膳更是深受日本年轻女性的青睐据统计,目前日本约2万人从事以汉方医学为主的工作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日本东洋医学会现有会员1万余人日本汉方药企业非常重视生产高质量的汉方制剂,把提高品质作为汉方药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日本汉方药业协会要求各生产企业根据生药微生物限度实验法充实和强化试验体制,防止汉方和生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为确保汉方药的品质,日本汉方药企从原料生药开始,一直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日本汉方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以及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日本汉方制剂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汉方药的基础研究比较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实行标准化,配套产业也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高,定位简单明确,外观精美,且服用剂量少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给予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政府还在大学中设立中医诊疗所及研究所目前在日本医学界,不少年轻医生,甚至一些造诣甚高的西医专家权威也对汉方抱有浓厚兴趣如杏林大学第二外科学教授锅谷欣市,不仅精通日本汉方的理论及治疗,而且十分熟悉中医的辨证理论著名精神医学教授大原健士郎除撰文介绍汉方在精神医学方面的应用外,还鼓励住院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汉方药之所以受到日本百姓的欢迎,是因为日本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各种现代慢性病越来越多,人们往往能通过汉方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民意测验表明,近八成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有效,六**则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西洋医学治不了的病,汉方医学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在既要研究西医,又要研究汉方医学,这是我们这一代医生的任务,东京大学医学部内科教授大岛良雄在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演讲时曾这样说近年来,由于汉方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使用的汉方药日益增加汉方制剂在各大城市的药房成了畅销品日本各大汉方药制造企业普遍通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汉方药的颗粒冲剂和胶囊,从而**减少了熬药的麻烦,便于随时随地服用据调查,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许多家庭主妇和老人除经常收看汉方电视讲座外,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班,学**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日本一直以来被誉为世界长寿国家,但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病慢性病逐年增多,西医对某些疑难杂症束手无策越来越多的病人求治于汉方医,这给汉方医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END -阴虚阳虚区别广告女性小便后到底擦还是不擦?教你正确的做法!搜狐网4-19没有子宫后的女性会变成什么样子!惊呆了!搜狐网4-19。
日本汉方中的10个治耳聋方?
日本汉方中的10个治耳聋方日本汉方中的治耳聋方来源:《医心方》作者:日本、丹波康赖朝代:北宋年份:公元984年散人序:作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
他于日本永观二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在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忘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
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汉方的治疗方法以草药为主,但也包括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等。
汉方医学以《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主要经典。
现代日本从1967年开始接受汉方医学药物进入健康保险允许使用的药物名单,时至今日,共有148种汉方药剂获得承认。
而且越来越多的汉方被注册了日本专利,就是说,很多中医药方在日本要做成药是侵权的!这是国内打压中医的悲哀!日本汉方中的治耳聋方:1、雄黄,硫黄分等,绵裹,塞数日,闻。
2、巴豆(十四枚,去心皮)松脂(半两,炼去滓)凡二物,合捣,取如黍米粒大,着簪头,着耳中,风聋即愈。
劳聋当汗出,痒后乃愈,数用。
3、灸听会穴,在耳前陷中。
《范汪方》4、鸡子一枚,渍苦酒七日,塞耳,当取其黄汁用注中。
神良。
5、以淳苦酒微煎附子五六宿,削令可入耳中,裹以絮,塞耳。
6、《新录方》云∶治耳聋方∶雀脑绵裹如杏仁,塞耳中,日一易。
7、菖蒲散治耳聋方∶菖蒲附子(分等)下筛,以酒和如枣核,绵裹,卧时塞耳,夜易之,十日愈。
(今案∶《博济安众方》8、《效验方》云∶杏仁丸治耳聋方:杏仁(十分)桂(二分)和丸如鼠矢,绵裹塞耳中,日三。
9、菖蒲丸方∶菖蒲根(一寸)巴豆(一枚,去心皮)凡二物,捣合,分作七丸,绵裹如大豆,塞耳中,朝一夕一,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汉方医学史日本汉方医学史序言:在中日两国医学交流中,中医药学与日本的汉方医药学往往会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日本化了的中医学,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早在公元四世纪未期,充分吸收了中国医学朝鲜医学就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走进了岛国日本。
日本目前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论》处方的制剂为主。
随着两国之间的不断往来,公元五世纪初,中华医药渐渐的走进了日本。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中华医学和来自中国的草药一直被日本人民视为神草妙药。
不过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医疗的任务却多是由寺院中的僧侣来担当的。
到了公元七世纪时,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些使者们不但带回了各种文献典籍,更把医学典籍大批带回到日本。
据统计,仅宇多天皇宽平三年(891年)时藤原佐世奉敕登记日本图书,撰成《日本国见在书目》,书中就收载有医书166部,计1107卷。
其中如徐文伯的《杂药方》、僧深的《方集》、葛洪的《肘后方》、胡洽的《胡洽方》、鉴真的《鉴上秘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等都成为了日本医学界的至宝。
除了上述的这些医书外,还有诸如《诸病源侯论》、《千金方》等也在当时传入日本。
这些书籍中还包括了不少后来在我国散失的医书,如《新修本草》、《小品方》(今存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集验方》等,张仲景、陶弘景、葛洪等名医的著作传入日本后,来自于中国的唐医方一步一步的取代了比唐医方更早传入的韩医方。
同时,每次随同日本使节来华的,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学习的“留学僧”和进行短期学术访问的“请学僧”,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浙江的宁波、天台等地进行修禅和学习,日本当时流传的《康治本伤寒论》就是当时由来华僧人所带回的手抄本。
在医学史上有名的如倭汉直福田、药师惠田、羽粟翼、菅原椎成、玄昉等人也是当时来华学习的日本名医,但是他们回国后却仅服务于上层社会,所以造成了16世纪前的汉方医学只能由宫廷贵族所享受的现象。
附带说一句,当时日本天皇的侍医就是中医师,除了系统的学习中国医学外,日本汉医大写作时也经常引用中国的医学著作,如五代十国时期日本的原顺在写《名类聚钞》、丹波康赖在写《医心方》时都引用了宁波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一书中的部分资料,除此之外,椲原性全在编写《顿医抄》和《万安方》两书时也参照了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这些书籍不但大大的丰富了当时日本的汉方医学。
而且为日本的汉方医学发展立下了汉马功劳。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往来的增多,公元754年,大唐高僧鉴真和尚经过了六次东渡后来到了日本,这位精通医学的唐朝高僧不但为日本带来了更为详细的医药资料,而且兼通医学的他更利用中医治愈了困绕了光明太后多年的宿疾,为了感谢鉴真大师,日本皇室更是赐予鉴真大师位于备前国的一百町水田。
此事一经传开,他更受到日本人民敬仰,当时的日本人民都敬称他为“过海大师”,而鉴真大师在日本传律讲经同时,他还向日本人民传授中国医药知识和鉴别药材的方法等,尽管鉴真大师当时已经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利用嗅觉、味觉、手的触觉等方法将有关药物的鉴别、收藏、炮炙、使用、配伍等知识向日本人民倾囊相授,除了普通的日本人民外,日本皇室也派出了圣武天皇的侍医韩广足(时任正八位上典药头)随着鉴真大师学习药物的鉴别、使用等技术。
后来浅田惟常在他所写的《皇国名医传》中指出:“自鉴真东渡面授医药知识,得使日本“医道益辟”。
”所以14世纪以前,日本医界都把鉴真大师奉为始祖,而直至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汉方药袋上还贴有着鉴真的肖像。
鉴真大师的这些做法对日本汉方医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鉴真大师于公元763年逝世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但由他所带到日本的奇效丸和丰心丹等药方,至今仍为日本人民所沿用。
就是直至今天,日本正仓院中仍然保存着一批当年由鉴真大师所带去的五色龙齿、龙骨、远志、桂心(即肉桂)、人参、大黄、雄黄等药物。
公元984年(即平安时代中期),当时宫廷的医生丹波康赖写出了现在日本所存的最古老的医书《医心方》,这本书是依据中囯医书中的的抽象医学还有适用处方所写成的。
(在当时的中国的处方药约为50—60种,其中的配合为5—6种),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集中华医学和日本本土医学精华大成于一体的著作。
丹波康赖也因此被称为日本医学的鼻祖。
《医心方》一书计本草及用药各1卷,俞穴及针灸疗法1卷、内科9卷、外科及皮肤病6卷、五官科1卷、妇产科4卷、小儿科1卷、服石2卷、养生3卷、食疗2卷。
全书以《诸病源候论》立论,引证晋、隋、唐三代的方书共百余部,号称方书之府库,可以说这本书是集唐代传日医学与日本医生本土经验之大成的作品,据说这本书送给圆融天皇御览后,立即被圆融天皇下令收藏于秘府中。
从这儿足以看出此书的重要性,(编者按:说这本书是日本汉方医药的里程碑大概也不为过吧。
)除了医学典籍之外,遣唐使们更以唐朝的医事制度为主,建立起了日本独有的医事制度,这一点我们能从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所颁布“大宝律令”可以看出来,“大宝律令”中的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官等设置都仿唐朝的制度。
比如在《疾医令》中就规定在中务省设正、佑、令使、侍医、药生等官职。
在宫内省则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针生;按摩师、按摩博士、按摩生;咒禁博士、咒禁生;药园士、药园生等职务。
同时规定凡是医科学生都要学习《甲乙经》、《脉经》、《本草》、《小品方》、《集验方》等;针生(即针灸科医生)则必须学习《素问》、《针经》、《明堂》、《脉诀》和《流注经》等。
除了以上的书籍外,像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也都是当时日本医学生和医者所必须要研读的教科书。
除了唐朝外,中日医学交流的另一个全盛时期是明朝,在这个时代中,中国的医学书籍不但源源不断的运进日本,同时受中国医学的影响,日本汉方界的各派也开始了渐渐的形成.一、汉方各派日本的汉方学派是首先出现了以田代三喜(1465~1537或1544)和曲直濑道三(1507~1594)为代表的“后世派”;继而又出现了以贬斥宋明医学与《内经》、《难经》之说,独尊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为主的“古方派”,在这两派的争鸣中,又逐渐产生出了一个既用古方,又用后世方派的“折衷派”;同时还出现了以多元孝等人为主的考证学派和以吉田意安等擅长针灸的针灸派。
下面就对这几派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后世派:这一派的创始人是日本名医田代三喜(1465-1537),15世紀末期,田代三喜就把李朱医学带回了日本,从此时开始,日本的宗教和医学渐渐的开始了分离。
这一切却都是源于佛教支配政治的崩溃和儒教的取而代之。
虽然田代三喜是日本后世方派的鼻祖,但真正将李朱医学和后世派发扬光大,并对日本医学进行革新的却是他的门人—有“后世方派的骨干”之称的曲直濑道三,这位曾经受到了信长、秀吉等人厚待的名医,不但首创了腹诊术,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和古籍中的精粹结合起来,使汉方能更加适合日本国情,因此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日本医学“后世派”的中兴之祖。
本文第二章将专门对田代三喜和曲直濑道三两位名医进行专门的介绍。
尽管金元四大家中尚有"攻邪派"代表人物刘完素与张子和两人,但他们的理论并未能对日本的汉方学界产生相应的影响,以至在今天,日本在生产及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汉方制剂,大多数还是偏向于滋补、和解的温和性处方2、古方派:这一派是以中国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为主体,反对宋明医学与《内经》[注一]、《难经》之说并结合自家的中医学术观点和临证实践而形成派系。
其先驱者为甲斐武田氏的遗臣永田(一名长田)德本,他在受到坂净运推崇张仲景学说的影响后,也崇尚仲景学说,反对曲直濑道三推崇的李、朱学说。
其后的名古屋玄医、吉益东洞等也属于“古方派”的名医,3、折衷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不详,仅知这一派是介于上述两派之间,既主张遵奉古代经典医理,也重视使用宋、元以后的新方,明治时期又产生了兰(西医)汉折衷派,其代表人物为名医华冈青州、山胁东泮、中神琴溪、片仓鹤陵、浅田宗伯、石坂宗哲等。
4、考证派:这一派的代表者为多元孝,他们致力于对古典医学进行训诂学的考证。
多元孝去世后,他的后代多纪元简继承了这项工作,多纪元胤又继多纪元简之后,广泛收集了历代中医书籍3000余种,记载其书名、作者、卷数、存佚、序跋及考证等,编成《医籍考》一书(今名《中国医籍考》)刊发于公元1831年,对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5、针灸派:这一派主要是以针灸疗法为主,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吉田意休、杉山和一等人,吉田意休于1558-1569年在大明学习针灸后,回国集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针刺家鉴》一书。
其子吉田意安后继承父业,创立了日本最著名的吉田针灸派。
除了吉田意休与意安两人外,日本最著名的针灸家的代表还有杉山和一,他的贡献在于发明了一种管针,从此日本针灸法就有了拈针、打针和管针三种。
后来德川幕府命令杉山和一设立针治讲习所,于是他的门人三岛安一在千住、板桥、新宿、品川等地都设下了讲堂,前后一共设立了45所针灸学校,日本针灸史的鼎盛时代也自此开始。
二、济世名医汉方在日本的发展除了有中国医学书籍的传入以及一批中国名医如鉴真大师等人的努力外,历代医家更是无私地把中国医药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甚至秘方、秘诀、制药工艺和宝贵的医籍介绍到国外,这些名医或是亲自出使,或是教授外国弟子,或是信函往来为汉医解难答疑。
这些作风都为汉方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在日本也有着不少为汉方传播立下了汉马功劳的名医。
下面就这些名医的一生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田代三喜(1465-1544):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国家自古以来有许多名医,但得祀者却只有古代的鉴真和尚与田代三喜。
"田代三喜生活的时代正是"局方"盛行的室町幕府未期,但他不随大流,独倡李朱医学,并使其风靡于关东一带,完全可以说他就是日本李朱医学的开山祖师。
宽正六年(西元1465年),三喜降生于武州(今埼玉县)地区。
其实关于三喜的确切出生地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田代三喜出生于武州的川越,另一说他的出生地在川越以北大约二十里左右的越生。
于是在经过详细的考证后,研究埼玉县史迹的工作人员将三喜的出生地定在了越生。
田代三喜本名导道,字祖范,三喜是他的通称。
范翁、廻翁、支山人、意足轩、江春庵、日玄、善道等都是他曾经用过的号。
其先祖田代信纲及其家族都世居伊豆,并在寿永年间臣属于源氏立下了军功,但到了他第八代的孙子兼纲时,田代一族却移居到了川越地区行医。
作为兼纲之子的三喜在十五岁那年正式立下了继承父业成为名医的志向,可惜当时的医生却多是寺院的僧侣,于是他为了学习医术,三喜不惜落发为僧并加入了妙心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