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招生就业处编制2019年12月31日报告说明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及贵州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第一章学校概况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民营资本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毗邻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
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16个行政管理部门、7个学院和2个教辅部门,开设有本科专业36个。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依托优秀资源,延揽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理念,以“修身、自信、乐学、笃行”为校训,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开发支撑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路,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社会信赖、民族团结、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2018年毕业季已经结束,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预计本年度约820多 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 15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这不仅关系 到毕业生本身的生活和发展,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目光,未毕业的学生、即将 报考的学生都希望能从就业数据中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参考价值的内容,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生扩招,会出现和大 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 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 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 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 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拥有高学历的你面对就业会更加难以抉择,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8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13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95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11万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60万人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80万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人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56万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95万人,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20万人
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乐专业⼤学⽣就业状况分析2019-06-05⼀、影响⾳乐类专业⼤学⽣就业的因素(⼀)供求严重不平衡⽬前,我国师范⽣整体⽽⾔供远⼤于求,师范⽣就业遭遇严重困难,⾳乐类专业在中⼩学属于“副科”,每个学校对⾳乐教师的需求⾮常有限,但是⾼校扩招导致⾳乐类专业在校⽣⼈数迅速增加,⾳乐类专业的招⽣和培养规模已远远超过社会的需求⽔平。
然⽽,我国中⼩学的在校⽣⼈数近年来已经⾛过⾼峰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对新教师的需求也在递减,⽽⾳乐类教师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由于适龄⼉童减少,很多农村中⼩学⽣源逐渐枯竭,中⼩学校被撤并,教师超编现象⽐较普遍,难以腾出编制接受新教师。
政府等公共部门能够接受的⾳乐类专业毕业⽣更少。
(⼆)就业观念和⾃⾝素质的影响惠州学院⾳乐系的三个专业均为师范类,很多同学的梦想就是成为⼀名⼈民教师,对于从事教师之外的职业存在⼼理上的落差,要么是不接受要么是认为难以胜任。
⼀⽅⾯,⾳乐类专业⼤多数是⼥⽣,很多⼥⽣觉得教师对她们⽽⾔是⽐较理想的职业;另⼀⽅⾯,部分同学在校期间过于注重⾳乐专业的学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对⽂化知识的学习,客观上导致他们难以胜任除⾳乐之外的其他⾏业的⼯作。
2013年⼴东省国家公务员报名前⼣,就业指导教师发动毕业⽣报名,结果最后只有2名同学参考,经过⼀番调查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要考《⾏政能⼒测试》和《申论》两门,很多同学认为⾃⼰⽂化基础差,对通过这种纯⽂化的考试缺乏⾃信,⼲脆不报名。
(三)学校层次与知名度的影响惠州学院前⾝是专科层次的惠阳师范专科学校和惠州⼤学,于2000年升格为本科,属于我国⾼等教育迅速发展阶段发展起来的地⽅性本科院校。
现在很多地⽅的教育⾏政部门进⾏教师招聘的时候限制在6所部属⾼等师范院校,或者是“211⼯程”⼤学和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惠州学院的地⽅院校性质让毕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国家应该在制度上制⽌这种歧视的发⽣,建⽴⼀个公平的环境,让每个⼤学毕业⽣获得竞争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生育率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生育率的相关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与此同时,国内的生育率也在持续下降。
这两个问题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但是,就业市场的扩大速度却远远跟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导致了当前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近900万人,再加上之前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了。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工科类专业,而文化类专业的就业率则相对较低。
同时,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去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对专业素质的提升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生育率降低原因除了就业难度较大外,生育率持续下降也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已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背后有多种原因,例如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比例的提高、居民经济压力的增加以及年轻人结婚意愿的降低等。
另外,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之一。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现有的家庭政策难以满足大部分年轻人的需求,这使得他们担心失去职业机会、降低工作收入和减少自己的自由时间等,从而对生育产生一定的压力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大学生就业与生育率的关系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想到,大学生就业与生育率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并且就业工作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许多年轻人推迟计划要孩子的时间,或者在未来还未能保证定居和稳定生活等方面,也会让很多年轻人不敢轻易决定要生孩子。
同时,社会设施不完善也会让许多未来的父母对生育产生不安全和不信任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和生育率会相互影响,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取得改善,提供更好的教育、打造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很有必要的措施。
汹涌的裁员潮下,大学生就业会更难吗?
69“双选会”直辖市)的430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才人,吸引众多大学生赴会应聘。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2018年多出14高。
而从2018年底蔓延到2019难就业季”裁员潮+毕业季=?自2018年10开启“裁员模式”,范围广泛、上加霜。
影响很明显,而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季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又遭遇中美经贸摩擦,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受到影响的一些出口企业、合资企业、外企在今年都有裁员趋势,国内一些民营和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在通过裁员、停招控制成本,这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就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重要的影响因素。
反映了这一现象。
猎聘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发布的《2018报告》显示,预期全国增加招聘数量的企业占比减少量的占比增加季度的报告中,尽管预期全国增加招聘经济Economics数量企业有明显提升,但是减少招聘数与之相对应的,中国青年网校园通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了毕业生对裁员潮和近九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五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七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八成学生期望薪资元以上,当工作不称心时超八“本科生肯定不如研究生工作好找,加上大学生太多,就业越来越难,何况新闻报道中很多企业今年招聘季不但不招人甚至还在裁员,这对我们来说更是打击,所以考研只能被迫成了首选。
”《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本科生不好就业所以希望提升学历增加竞争力,可选择性增加也导致用人单位的要求水涨船高,倾向于选择高学历的应聘者,而考研人数增加让竞争压力变得更大,这就陷入了一个无“总之现在本科毕业生确大学生就业情况是社会整体就业形随着近些年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毕业生人数的攀升是必然结果。
年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就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降税减费等优惠政策等。
2020-2021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2020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引言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人,较之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54万人。
伴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应届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今年,由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外就业环境都变得非常恶劣,企业生存艰难,应届生求职难度加剧。
综合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诸多的外部因素,如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应届毕业生基数庞大、疫情原因导致面试机会减少等等,但是也不排除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譬如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对公司和岗位期待值过高、工作经验不足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意向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反馈到企业方,为应届毕业生与吸收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将是一件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之后高校大学生求职就业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由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联合鲸媒体、京东教育、香聘网及简历义工共同发起,以2020年应届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系统解读2020年应届毕业生为什么就业难和就业难体现在哪些方面,期待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为应届生求职就业提供专业的策略指导。
Part 1数据说明报告主要对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样本数据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样本数据涉及来自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共 1934 人,基本信息如图1 - 4。
图 1数据样本地区分布图 2数据样本性别分布图 3数据样本学历分布图 4数据样本专业分布Part 2目录目 录01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02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03 当前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就业策略探讨04 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毕业生人数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严峻,2020年应届毕业生正式入职比例不足13%45%的同学认为继续学业深造可以暂时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但是绝大同学认为即使考研可以缓解社会上一部分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尽管超50%的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但是多数同学心态相对轻松,对求职仍抱有积极态度综合分析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影响因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探讨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多数毕业生更倾向留在家长发展,普遍追求稳定且高薪的企事业单位,教育行业成应届毕业生“新宠就业区域单一,多数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发展。
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一、90后毕业生直面就业,不再“迷信”高学历1 、XX年,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而非继续深造;大学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在降低。
参与调查的XX届应届毕业生中,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比例为76.3%, 14.5%的人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5.4%的人选择出国继续学习,选择创业的比例为3.2%。
与XX年、XX年相比,XX年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比例由XX年的68.5%上升至XX年的76.3%,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则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
专家认为,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盲目地寻求高学历,而选择步入职场积累工作经验。
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XX年的5.8%下降为XX年的3.2%。
综合来看,XX年,选择继续深造和创业的学生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由此造成进入就业市场的应届大学生比例上升。
在今年应届大学生数量由XX年的699万上升至727万的大背景下,今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应届大学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今年的应届大学生就业相比往年竞争会更激烈,情势更加严峻。
二、毕业生积极投身职场,盲目投递简历签约率低1 、XX年应届生求职较往届更积极,高峰集中在春节后的2月。
XX 届毕业生开始进入求职环节的时间相比往届有一些差异。
首先,年前开始找工作的比例与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个小高峰。
差异在于,XX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出现在春节后的2月,这一时间段与职场跳槽人士找工作的高峰重叠。
此外,截止2月,尚未开始求职的学生比例,XX年是11.3%,相比XX XX年有大幅下降,说明今年的大学生比往届大学生在找工作上更积极。
2 、大专生和本科生倾向于春节后2月开始找工作,硕士则集中于9月开学时期开始求职。
数据显示,对比XX年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开始求职的时间,可以发现,XX年不同学历学生的求职时间有较大差异。
大学生的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和看法
期望过高
许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过高,对于一些基层、偏远地区的工作机会不屑 一顾,而对于高薪、稳定的工作又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竞争力。
价值观趋同
受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稳定、高薪和体面的工作,而 忽视了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不同年级、专业对就业观的影响
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随着年 级的升高,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对于未来 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清晰。
专业差异
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 和社会发展。
02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
清华大学:100名学生
浙江大学:100名学生
北京大学:100名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100名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100名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在线和纸质形式发放问卷, 确保调查对象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
访谈法
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深 入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 。
缺乏自主性
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04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较高,但缺乏实际就业准备和技 能。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的职业规 划和自我定位。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足,缺乏对就业信息的掌 握和判断。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和推断性分析。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篇1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
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19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
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
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
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
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范文5篇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学生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增长。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019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范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3.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经典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经典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年经典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一)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
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
智联招聘: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智联招聘: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为深入探索宏观经济新形势下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趋向和求职规律,研究大学生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求职行为和求职心理的变化,智联招聘面向全国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问卷调查,形成了《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期望能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现就业市场核心规律,为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在出台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及规划求职路径提供帮助和借鉴。
1、重要发现基于《2019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的数据,企业校招岗位与应届生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且需求增长幅度高于供给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今年应届生的就业景气指数高于去年,从1.78升至2.68。
同比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13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求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
01、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求职状态更加积极2019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压力的感知较去年更加明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同比上升5.30%。
从就业行为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3月底,近九成毕业生参加过面试,同时,超四分之三的毕业生已经获取offer,虽然整体就业形势较往年严峻,但大学生们的求职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02、要高薪但更爱学习,95后最看重职场进步空间根据历年调研结果,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关注的首要因素并非薪资水平,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追求。
2019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是“能够学习新东西”,其次是“待遇好,能挣钱”。
结合前几年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对于95后求职者而言,“待遇好”固然重要,但他们并没有单纯为了高薪而工作,能够得到学习进步的空间,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才是他们理想中的工作状态。
03、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求职预期与现实仍有落差受到物价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9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都比2018年上浮一档。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目的是为了解高校毕业生现实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访问和问卷调查。
对前100名响应问卷的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多个体化信息。
三、调查结果1、就业形势据问卷调查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70%,其中大部分在半年内找到了工作;就业企业分布广泛,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相当部分就业企业为私企和外企。
深度访谈中,毕业生普遍坦言就业难度不小,要么被限制在专业相关的领域内,要么面临薪资低、人性化管理差等诸多问题。
2、就业定位高校毕业生求职时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职业方向的定位,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职业前景、薪资待遇、行业发展特点等。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对职业定位的热门程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期望职业略有偏差。
3、就业渠道除了通过校内招聘会、宣讲会等途径申请工作外,高校毕业生还广泛使用网络招聘、人才中介、内推、社交媒体等渠道。
不过,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所有方式都有效,毕竟许多就业机会是来自于岗位信息的发布和内部推荐。
4、职业竞争力调查显示,在就业之前,近九成的高校毕业生会参加相关的职业规划或技能提升课程,而就业成功与否更是和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经验相关。
此外,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沟通能力、发掘人脉也同样重要。
5、解决方案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能够更多推出相关政策,并加大对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的支持,多在信息技术方面做文章;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增加毕业生的职场经验和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毕业生自身应该多学习,多参加实践经验,尤其要拓展人脉,主动与业内人士联系,这样才能增加就业竞争力,提高成功率。
四、总结撇开仅仅因为就业难而抨击高等教育体制的讨论,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场准备能力和行业选择确定了就业结果。
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发掘相关职业信息、优化服务拓展渠道,学校和政府是必要的,而毕业生更要注重自身发展,并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五篇2019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五篇2019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一)一、项目背景1.大学商学院是一所由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 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
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
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
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
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
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10年)里程碑10.01-11.01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11.02-12.15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12.16-12.31调查问卷总结分析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电气自动化就业调查报告
电气自动化就业调查报告【电气自动化就业调查报告】一、引言电气自动化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领域,对于推动工业智能化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以及从业人员。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就业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率较高,约为85%。
这说明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2. 就业行业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制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以及自动化设备销售和服务行业等。
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40%。
这说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领域较为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
3. 就业岗位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包括自动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控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其中,自动化工程师占比最高,达到45%。
这说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能力。
4. 就业薪资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较为可观,平均起薪在8000元至10000元之间。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位的提升,薪资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这说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薪资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5. 就业发展前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同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方面也具备较强的能力,有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2.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3.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从事自动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岗位;4.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较为可观,具备一定的竞争力;5.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毕业生调查报告
毕业生调查报告毕业生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他们对就业市场的期望,我们进行了一次毕业生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19年毕业的大学生,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各个省市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二、就业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其中有60%的毕业生选择了在城市就业,而另外40%的毕业生则选择了回乡就业。
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就业城市。
就业行业方面,信息技术、金融和教育行业依然是毕业生的首选。
这与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和金融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
同时,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行业也成为了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三、就业难题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普遍感到求职压力较大,主要原因包括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工作经验等。
此外,薪资待遇也是毕业生关注的焦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薪资待遇有一定的期望,但是他们也认识到刚毕业的自己可能无法得到太高的薪资。
他们更注重的是工作的发展潜力和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方面,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认为,通过工作的经历和积累,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毕业生也对于继续深造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通过继续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开更多的机会。
五、对教育改革的建议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毕业生对于教育改革的建议。
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精品文档8页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2年6月11日起正式对外发布。
本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低就业分析”。
回应高校、政府与社会都关心的问题: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对就业状况是否满意?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价值观是否得到提升?大学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的收入变化和职位晋升如何?大学毕业生是否出现“低就业”?等等。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2012年3月最新出炉的麦可思调查数据,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与2010届同期相比(89.6%)略有上升。
按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就业率没有上升,大学生总体就业率上升靠高职高专拉动。
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更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读研是因为职业发展需要。
2011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比上届同期上升了11.6%,这跟全国的物价与人工成本上涨是同趋势的。
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47%。
自主创业的比例连续两届在缓慢上升,从2009届的1.2%上升到2011届的1.6%;并且,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2.2%)是本科(1.0%)的约两倍。
2011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从上届的79%上升到82%,高职高专与本科的差距缩小为4个百分点。
“实习和实训环节不够”与“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依然是近几届毕业生认为高校最应该改进的教学培养问题。
有60%以上的本科生认为大学提升了他(她)们的“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关注社会”和“包容精神”;而在“遵纪守法”和“健康卫生习惯”这两方面得到提升的人群比例最低。
总的来看,在就业率和对母校的满意度方面,高职高专提升明显高于本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
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一、热能专业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
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
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
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
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
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
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
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
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
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
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
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
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
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
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
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
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
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
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一、纵向比较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
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
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