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解析

合集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群探析——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群探析——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为例
的 问题
随 着 高等 教 育 教 学改 革 的 不 断深 入 ,教 学 内 容 的改 革 已经 越 来 越 重要 ,旅游 高 等 教 育也 不 例外 。旅游 管 理专 业 ( 科 ) 为 本 作 工 商管 理学 科 下的 二 级学 科之 一 ,其 教学 改革 一定 要适 应 2 世 纪 1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取 得 良好效 果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20 ・月 下 0年 1 ・期 1 2
学 理 现 代 衾等 术・ 论
旅游管理专业 ( 本科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主干课程群探析
— —
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 本科 )为例
吴 慧 刁 宗广 刘 力
( 肥学 院 旅游 系 合 摘
安徽
合肥
20 0 3 6 1)
要 :旅 游 管理 专 业 ( 科 ) 为 工 商 管理 学科 下 的二 级 学科 之 一 ,其教 学改 革 一定 要 适 应 2 本 作 1世 纪 中 国旅 游 业 的发 展 需要 。本 文 主 要 以 合 肥 学 院旅 游 管理 专 业 ( 科 )为 例 ,针 对 旅 游 管理 专业 复 合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 ,对 其 主 干课 程 群 建 设 方面 进 行 一 些初 步 本
培养 能力 和 提 高素 质为 一 体 , 富有 时代 特 征 的应用 型 高级 人才 培 养 模式 ” 。这 种 培养 模 式就 是 以 “ 能力 为 中心 ” 以适 应社 会 需求 , 为 目标 , 以培 养技 术应用 能力 为主 线 , 设计 人才培 养的 知识结 构 、 能力 结构 和素 质结 构 , 优化 和整 合专 业教 学计 划 , 努力 为社 会培 养综 合 素 质较 高 、适 应 面 较 宽和 技 术应 用 能 力较 强 的应 用 型 高级 人 才 。根据 教育 部 应用 型 高级 人 才的培 养 模式 , 同时考 虑 到旅游 业 的边 缘 性 、应用 性 、实践 性 和 综合 性 ,可 以看 出 ,旅游 管 理专 业 要 培 养 出 高 素 质 、有 创 新精 神 的 复 合 型 、应 用 型 旅 游 管 理 人 才 ,应 当在 教 学 活动 中系统 地 融人 新 技 术 、新 知 识 和新思 维 ,借 助 严 密 的 教学 体 系设 计 达 到 培养 创 新人 才的 教学 效 果 。为 此 ,我 国也 提 出 整合 旅 游 教育 资 源 ,加 强 学科 建设 ,优 化专 业 设置 ,深 化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加 强旅 游 从 业 人 员 素 质 建 设 的具 体 要 求 。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根本,将教案、科研、产业紧密联合,以教案为中心,以加强实践教案为宗旨进行专业办学。

主要服务于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培养面向世纪,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具有高尚品质;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懂得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个性鲜明,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专业英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四、实践教案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导游业务实习、旅游资源开发实习、酒店服务实习、旅游专业英语实习、旅行社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分散实践: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旅游公共关系、餐饮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地形象设计等课程实践。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学制:年修业年限:~年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六、学期设置实行三学期制,课程及实践环节进度按秋、春、夏三学期设置。

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些地
不太 相 同 课 程体 系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方 法 也 大 相 径庭


般根

方高等 院 校 提 供 了 有 益 的启 实 际 不 断 调 整 其 培 养 目标 和 课 程 体 系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形 势严 峻
外 旅 游 教 育 的最 大 特 点 是 重 视 应 用 型 强 调 教 学 研 究与 实 际 相 结合
并在 客 观 分 析 旅 游 管理 专 业 本 科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的 基 础 上
探 讨 旅 游 管理 专 业 本 科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培 需求 将 酒 店管 理 专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定 位 为 : 养 应 用 型 酒 店 管 理 专 门人 才 并针 对 这 种 定 位 经 过 多年摸 索 实 践 逐 步 形

才 培 养 中理 论 教 学 课 程 设 计 和 实 践 教 学 课 程 设 计 问 题
成了

2
+
1

酒 店 管 理 人 才培 养模 式 ;有 些 院 校 根据 当地 旅 游 经
“ ” , ,
关 【 键词 】
旅 游 管理 专 业
应用型

才培 养
济 发 展 的 需要 针 对 应 用 型 特 征 和 专 业 岗 位 要 求 结 合 旅 游

截至到
2005
年 底 全 国 共 有 高 中等 旅 游院 校 ( 包 括 完 全


4
月 学生 有

3
的 旅 游 院 校 和 只 开设 有 旅 游 系 或 旅 游 专 业 的院 校 ) 1 3 3 6 所

浅谈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浅谈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 . 4 资金投 人 与师 资建设 途径 陈 旧
因为民办的特殊性 ,没有财政 的支持 ,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足够 的 资金来建设 ,酒店和导游管理教学设施奇缺。在师资建设方面 ,大多 数民办院校不能为老师提供去一线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 ,导致大部分 老师在技能方面存在着缺陷。兼职教师过多 ,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 。
考 虑 的 问题 。
关 键词 :民办 高职 院校 ;旅 游管 理 ;应 用 型人 才
基金项 目:江西省社会科学 “ 十二五” ( 2 0 1 2 年 )规划课题 “ 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
究 内容 。
1 2 J Y3 8)的部分研
1 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研究的背量
3 . 1 培 养 目标要 明确 ,人 才规 格要 具体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 《 旅游法 》,并且 于2 0 1 3 年l O 月1 日 起正式实施。我 I 的旅游市场 尚不规范 , 市场恶性竞 争 、旅游资源屡遭破坏 、旅游 景区和活动管理混乱等问配 不合 理
旅游业是一个跨学科 的行业 ,将来旅游业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 势 将是人才 的多样化 ,对从业人 员的综合 素质要求相 当严格 ,不仅要知
识 面广 ,还要精通外语 ,肯吃苦 、 肯钻研 。优秀 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 行卒 _ 卜 在合法 的政策 、法规下发展 , 更会 为企业 “ 另辟蹊径”创造更多 盈利空 间。他们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 ,在不损害旅行礼利益的前提 下 ,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 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 、 住 、行 、游 、娱 、购等方面提供服务 , 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 言 、
货 币、法律法规 、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行业规范等心 中有数 ,并具 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 、在国外迅速处理 紧急事务等能力。 目 前 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管理类人才在校生仅为4 3 万多人,未来5 年 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1 4 万一 1 9 万人之 间。旅游人才的巨大缺 口与旅游教 育 的相对滞后 , 将影响 国家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目 标 的实现。 在旅游人 才存在 缺 口的同时 ,我 国旅游从业 人员素 质也普遍 偏 低 ,主要体现在学历偏低 ,初 、中 、高级人才 比例失衡 ,中高级人才 明显偏少 。2 0 0 9 年 ,全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为 1 3 5 0 万人 ,大专以上学 历 的旅游人才2 7 2 万人 ,占全 国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2 0 . 1 5 %。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 模式探究高培娟(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 要: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分析“双导师制”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从育人机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和转型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球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沿,旅游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大大提高[1-3],急需德才兼备、专业过硬、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能够满足新时代游客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但一些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或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旅游业现状和前景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业市场需求不够契合。

同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旅游行业最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介绍;教学案例不够丰富,与旅游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这都将导致理论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受限。

(二)校企合作不充分一是一些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方式较为单一,未能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有的仅限于在实习基地挂牌。

由于在校内课堂上缺乏针对企业的实操性教学,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缺少经验和技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一些业务操作。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制定了一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提高旅游业的人才素质。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从事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文化传播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旅游管理的最新动态。

2.具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传播的能力,能够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营销方案。

3.熟悉旅游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旅游企业管理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等工作。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旅游行业各类人员有效合作。

5.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各种办公软件,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五个部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计算机基础、英语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专业基础课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等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市场情况。

专业技能课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文化传播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实践技能。

任意选修课包括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地理、旅游英语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实践环节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专业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旅游行业人才而设立的专业,以下是一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培养目标
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胜任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相关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内容
旅游管理理论:包括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旅游实践技能:包括旅游接待、旅游规划、旅游销售、旅游营销、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实践技能。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包括英语口语、汉语口语、书面表达、演讲技巧等方面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领导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旅游考察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四、毕业要求
具备较强的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相关工作。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 的培养 ,使得学生旅 游服 务意
识 不强 , 未 来 定 位 在 饭 店 经 理 、 行 社 总 经 理 等 管 理 阶 层 , 把 旅
不能正确地看待 自己的能力和社会 的需求 ,这对毕业乍就业
率 低 也 存 在 一 定 的影 响 。毕 大 学 生 普遍 认 为 自已 学 历 №的
二、 高校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存 在 的 问题 1 才 培 养 目标 不 明确 。 目前 , 国 旅 游业 缺 乏 的是 腹 .人 中
中国高等旅游教育虽然起 步较晚 ,但从总体数量 卜 , 看
已经 有 相 当 大 的规 模 。
用 型与理论型相结合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我国高校 的旅游 人
择 该 专 业 前 具 有 一 定 的 茫 然性 ,如 错误 地 认 为 :导游 的 I 作
图 1 中 国近 年 旅 游 高 等 院 校 数量 统 计 图
就足 游 山玩 水 ,酒店 就足 豪 华 的场 所 而 已等 等 。很 多学 生 足 从 事 旅 游 行 业 后 才 深 刻 体 会 到 作 的艰 辛 和 不 易 的 。
业 ,就业门槛相对较低。而高校旅游 专业课程设置普遍重理
论 轻 实 践 , 生 理 论 型 、 础 型 知 识偏 多 , 践 型 、 用 型知 学 基 实 应
3 .工学结合 , 加强实践教 学。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 , 各旅游
院 校应 建 立 不 同 类 型 、不 同层 次 的实 训 基 地 供 师 生 进行 模 拟
本文为 20 0 8年 江 西科 技 师 范校 级 重 点 教 改 课题 “ 游 管 理 专 业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探 讨 ”( 号 :J z 一 0 — 旅 编 GD 8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形式对企业需求进行深入调查 。 3 . 企业对旅游人才的知识构 成的要求分析 .1 2 从 图 1 以看 出 , 游企 业 对人 才 的专 业 知识最 为 看 重 , 可 旅 8 . % 的旅 游 企 业 认 23 5 为要 胜 任在旅 游企 业 的工作 , 必须具 备“ 旅 游 专业 知识” 。此外 ,
文章从旅游企业需求 的角度切入 , 全面 了解 当前旅游企业对 旅游人才 的要求与期望 , 旨在 以此 为依据指导高职院校的应用型 人 才培养 , 实现高职教育与市 场需求之 间的对接 。 根 据调查需要 , 参考相关 文献设计 了调查 问卷 , 主要 包括两 部分: 第一部分是旅游企业 的基本情况 ; 第二部分是企业 对员工 的综合素质要求 。调查 的时间是 2 1 年7 8 0 1 - 月。选择 6 家旅游 8 企 业 ( 店 、 行 社 和 景 区分 别 占总 数 的 4 .2 、 1 7 酒 旅 41% 5 . %和 4 44 %) .1 的负责人或人事 主管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考 虑到旅游管 理专业学生毕业 后将 流向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就业 , 又将杭州 和 台州作为调查地点。调查方式 为一对一访谈式调查 , 问卷有效 性 10 回收问卷用 S S 软件进行分析。 0%, PS
深入分析 了企业的现实需求。在调查 的基础上 , 试图找 寻 出 适合 高职 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应 用型人 才 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 1 G70 文献标识码 : c DOI1.99js . 7 — 1 1 0 2 3 7 :0 6 /in1 2 8 8 . 1 . . 0 3 .s 6 2 00
比重 (0 % ) 10
3 .5 67
每 年 新进员工 数( ) 人

创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创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才培 养规格 的统一 性要 求 ,二 是各 高校 根据 自身 实际 适应
社会 的多样性 要求 。 对 于 应 用 型 旅 游 本 科 教 育 ,我 们 认 为 其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由 以 下 几 部 分 构 成 , 是 人 才 培 养 的 基 本 规 格 , 是 国 家 对 一 这
= “



教 理 究曩 爹 育;论研

创 新 应 用 型 本 科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邵 小 慧 陈爱梅 熊庆 蓉
( 口经济 学院 , 南 海 口 5 12 ) 海 海 7 1 7 摘 要 :随着 中国旅 游业 的快速 发展 , 高校旅 游 专业的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创新 成为 一项刻 不容缓 的重 大课题 。本文在 分 析应 用型本 科旅 游管 理专业人 才 需求和人 才培 养模式 创新 的必要性 的基础 上 , 出 了要通 过准确 定位 , 提 明确 自身培养 规格 ,
高 等学 校人 才培 养 规格 是 高等 学 校培 养 目标 的 细化 , 是学 校对毕 业生 培养质量 要求 的规 范 。因而是 学校 制订 教
学 计 划 和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 织 教 学 、 查 和 评 估 教 育 质 量 的 组 检 依 据 。_ 们 知 道 , 才 培 养 规 格 有 两 个 特 性 , 是 国 家 对 人 2 _ 我 人 一
调控 与微 观管理上 的创新 。Ⅲ 一 , 旧的人才培 养模式 造 第 陈 成 了不 良影 响 , 应用 型旅游 高等 教育要 想实 现可 持续 发展 . 就必 须进行旅游人 才培养模式 改革 。第二 , 旅游行 业不 断发 展的需求决定 了创新人 才培养模 式 的必要 性 。当前 。 国旅 我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需要的中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关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

3.能够熟练运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相关工具软件,能够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传媒的运营和管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良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具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力。

5.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二、培养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地理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市场营销等。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主要方式,包括实习实训、实地考察、企业实践等。

4.综合实践项目综合实践项目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核,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实际旅游项目策划、市场调研、团队合作等。

三、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采取“学校培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项目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期间,学生还将参与一定的实习实训,亲身感受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实际工作。

四、评价与考核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实践表现评价和专业技能评价。

关于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

关于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1,2009第25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5(总217期)To t a l No 1217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 娟(—),女,安徽淮北人。

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

关于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吴 娟(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确定本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自主办学,确定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办学方针、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特点需要的学生而努力。

笔者结合建构理论和当前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建构;旅游应用人才;探讨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059—03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确定本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自主办学,确定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办学方针、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特点需要的学生而努力。

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一)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差。

我国现行的高等旅游教育大多仍沿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学校没有实习场所,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低,也导致了学生与行业接轨较为困难,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且多数院校都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实践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也是极为不利的。

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2021年5月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May,2021Vol.42No.5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崔俊涛,龙雨萍,朱运海(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要:以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培养集具有广阔视野、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旅游+”专业人才为目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培养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地”优势,深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行业企业职业学业相融合策略,实现项目育人、竞赛育人、协同育人的专业培养目标.关键词:旅游管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1)05-0079-05 2017年国家前旅游局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旅游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标准,旅游教育要培养涉及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乡村旅游开发等多层次、多专业的高素质、重应用、充满活力的人才⑴.随着“旅游+”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⑵鉴于此,以湖北省地方高校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立足专业培养集广阔视野、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旅游+”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深入地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1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内容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始创于1993年,200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在学校“坚持综合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基层,面向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⑶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了构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秉承“强化应用、突出创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彰显特色”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宗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搭建学生成长与发展平台,实践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升旅游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并实践了“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实践贯穿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始终,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问题,较好解决了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教学环节与岗位技能脱节、学生学习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畅通了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问题⑷,明确了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11“多元培养”解决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问题“多元培养”指在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旅游管理专业生源的多样化现状,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育人方案,采取“导师制”管理模式,促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发展,让每位学生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以此解决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问题,如图1所示.在学习培养中,针对理论功底较强的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备战研究生考试,侧重科学素质训练,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针对技能功底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学科竞赛,侧重技能应用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专升本学生,引导他们参与教师服务地方项目中去,侧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收稿日期:2020-10-22;修订日期:2020-12-12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20057)作者简介:崔俊涛(1969—),男,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普高生源•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应用研::究人才'•鼓励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侧重综合科学素员训练中职生源■指导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侧重技能/歹•指导参与各类创业项目/应用训练I;应用型:人才I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专业教师指导5至6名学生,学生从大一开始实施跟踪培养.导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质、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跟踪培养中尽量做到“导师个性化引导,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保证每位学生找到自己潜能充分发展的领域和成长点,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实践中,强化普高生源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引导他们参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和提升学历层次.从2017年至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①,科研参与热情明显提升.考研报考率和录取率逐年提升,2018—2020届旅游管理专业多位同学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专业涉及旅游管理、新闻传播、软件工程、会计、行政管理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一半学生来源于中职生.针对这类学生,引导他们发挥技能特长,参加学科竞赛.经过比赛的历练,学生们曾获得了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襄阳市“金牌导游大赛”季军等成绩.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他们进校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导师可积极引导这类学生参与教师团队承接的《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关于如何办好草庐剧场的对策研究》《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等调研课题和服务地方的项目.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不仅掌握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技能,还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发表学术论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12“四维融合”解决人才供需脱节问题实施知识能力育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行业企业职业学业的四维融合,如图2所示.1.2.1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触合,提升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一维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灌输和渗透相结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襄阳文化与旅游”“旅游文化学”等先后立项校级课程思政专项项目,“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基础知识综合”获得校级优秀课程教案三等奖.在这些课程中,授课老师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寻找德育元素,运用可以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提升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2.2课内课外触合,提升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二维是搭建校内外共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协同育人平台,课内通过旅游企业岗位技能驱动项目,课外通过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教师科研项目、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真实的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使课程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岗位,达到学生“能干、会干、干好”的目的,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解决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教学环节与岗位技能脱节的问题.①文中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年度建设质量报告》崔俊涛,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内:•岗位技能项目驱动线下:•面对面辅导•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灌输和渗透相结合厂课外:•大创项目驱动•学科竞赛驱动•教师科研项目驱动•教师服务地方项目驱动•团中央暑假“三下乡”9活劫驱劫‘线上.•義上無品资源共享自主学习•线上MOOC自主学生•线上虚假仿真实验项目操作,创新学习•宏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呆方案•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图2旅游管理专业“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思路课内强调“项目驱动、真题真做”.如对“旅游市场调查”进行“讲、练、展”课程教学改革时,以真实的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项目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讲、练、展,教、学、做融为一体,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为此,课程教学团队与旅游景区合作,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同时强化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旅游市场调研设计能力、数据获取处理能力、市场调研报告撰写能力.课外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教师科研项目、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湖北文理学院校园自然景观优美、三国历史文化景观众多,是“导游业务”等课程理想的校内实践中心,导游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就可以在校园内实景模拟;2018年以来立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包含国家级2项,省级4项,校级12项,共计18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赛事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10项,获奖12项、参与100多人次.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生参与团中央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多次,多篇调研报告获得大奖.学校旅游学社每年举办校级导游大赛,并和景区联合举办隆中实地讲解大赛.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和学科竞赛,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2.3线上线下触合,提升学生自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维是线下面对面辅导,线上通过MOOC 等“金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提升学生自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线下通过面对面授课和辅导,从价值引领高度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按照金字塔构造原理,学生通过概念性、事实性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职业发展必需的程序性和技能型知识,最后实现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追求卓越价值观养成,实现从初级认知向高级认知的升华.合理、充分地利用线上各种信息化资源实施教学,如老师们利用学校“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和“学校在线平台”完善“会展旅游”课程和MOOC“襄阳文化和旅游”,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采取师生讨论、案例研究、小组辩论、项目驱动、讲练展评等多种方式.并且开展线下线上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合作、沟通、探究、感悟、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2.4行业企业职业学业触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四维是通过“行业+企业+职业+学业”融合,宏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职业需要跟社会发展要求相脱节的问题⑸.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协会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人才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化培养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目标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教学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相融合,以期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娴熟,创新能力优良、岗位适应性强.13“五位一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教、学、研、赛、创”五位一体,齐头并进,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资源的第42卷第5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做到“教中练、问中得、赛中学、研中悟、悟中创”.在“教”上下功夫,课程教学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项目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习者为主体,讲、练、展,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学”上下功夫,教师、导师引导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态度学习,鼓励学生和教师就学术问题进行争论;在“研”上下功夫,引导理论基础好的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发表学术论文,搞科研创作;在“赛”上下功夫,依托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创”上下功夫,依托“互联网+”等学科竞赛、虚拟仿真等创新实验项目,引导悟出学习门道的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把会学知识转变成会用知识和创新过程.14“全程协同”解决旅游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问题依托校级教研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新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例”和“多元培养、全程协同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产教融合、创新育人、协同育人.建立政行企校全程协同育人联动机制,保障四方协同培养人才贯穿全过程;请行业导师,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建课程团队、共同制定双育人大纲,共同出版教材、促使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联合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不断改进育人方案和教学活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定期磋商机制,推进应用型、创新型育人模式落地.湖北文理学院建有校外“示范性协同育人基地”,与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聘请企业经理担任专业外聘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专家.政行企校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共同参与共建课程如“旅游职业经理人修炼”等教材的编撰、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与课程考评等工作.2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体系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2.1育人理念转变观念,确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旅游+人才”目标,形成“多元培养、四维融合、五位一体、全程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企业岗位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成长路线.2.2育人模式克服了所有学生“一个模子打造”的缺陷,采取“导师制”管理模式,按照生源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育人方案,确保应用研究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落地.2.3育人过程克服了育人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模仿轻创新等不足,强化了育人、校外、课外、线上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研、赛、创”搭建平台,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用知识能力、适应变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实现“教中练、问中得、赛中学、研中悟、悟中创”的培养目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2.4协同合作政行校企合作不受限于之前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合作,而是开展沉浸式的全程协同合作,从育人思路的确定,到共建课程团队、共同制定双育人大纲、共同出版教材、共同授课,到评价反馈机制、定期磋商机制的建立,确保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效果3.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科学素养得到提升2018届旅游管理专业的45位学生中有7位同学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大学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学习,专业涉及旅游管理、新闻传播、软件工程、会计、行政管理等;2019届硕士研究生报考率达27.2%,考试过线率6.8%,最终录取率4.5%;2020届硕士研究生报考率47.3%,过线率19.7%.报考率和录取率逐年得以提升.崔俊涛,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3.2学科竞赛参与度加强,成绩取得提升突破2018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共计18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项——“程河柳编非遗文化挖掘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省级4项,校级12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共10项,获奖14次、参与了100多人次.3.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和服务地方项目中来.近3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项,参与54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参与热情明显提升.3.4对社会贡献度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2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区域贡献度呈上升趋势,2017届为59,2019届为66.7®,主要就业地是襄阳和武汉,表明专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逐渐彰显.并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社会认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7-07-03)[2020-10-01].http:///zfxxgkml/rsxx/rcgl/202012/120201213_919310.html[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5-27].http:///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3]湖北文理学院学校简介[EB/OL].(2019-12-31)[2020-05-27].http:///xxgk/xxjj.htm.[4]马有•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5]陈雨海,张庚灵,张方爱•锐意创新扎实推进“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山东农业教育,2014(2):3-5.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as an ExampleCUI Juntao,LONG Yuping,ZHU Yunhai(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441053,China)Abstract:Taking th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n example,ai­ming at professional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practical ability,service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spirit,it discussed the ways to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it put forward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cusing on u multiple cultivation,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five-in-one and full collaboration,,. W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u politics,business,enterprise,and university,,,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on-campus and off-campus,in-class and out-of-class,online and offline,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s,career and schoolwork,to realize the goal via project education,competition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local university;talent training(责任编辑:陈丹)①数据来源于《麦克思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

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浅议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5项对策,分别是1、要有的明确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2、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3、完善校内外教学基地;4、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5、完善第二课堂。

关键词:地方性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一、地方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只有那些基础厚、知识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是未来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

目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两大突出问题。

一方面,在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转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空缺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以致出现了对“旅游本科规模:是发展还是限制?”的疑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2]。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平顶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2005年开始招生专科对口学生,主要招生对象是旅游职高学生,2010年开始招生本科学生,招生对象是全国统招学生,目前是本专科同时招生,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尚处于“广义旅游管理”的阶段。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源自职 教 台 ‘ ‘
高校旅 游 管理 专 业应 用型 人 才 五 位 一 体 " 培 养 模 式 构 建 与 实 施 研 究
马 勇 ’ 李 欢’ 何 彪 郭 田 田’ 海南 海 口 5 7 0 2 2 8) 武汉 4 3 0 0 6 2 ;2 .海 南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强沟通性的旅游行业应该积极 探索从业者和旅游 者之 间最有效 的沟通 渠道 ;营造信任 的沟通氛围才能实现 良好互 动,如旅游 行业从 业者 真
诚 的微 笑 、贴 心 的服 务 均 营造 了 良好 的沟 通 氛 围 。 ( 五 ) 创 新 能 力子 系统
刨新能力 “ 五位 一 体 ”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全方 位 发 展 。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 五位一体 ”培养模式职业素 养子 系统主要由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 、职业 习惯 构成。职业 道德是职业 素 养的核心,而 良好的服务态度 、诚实守信 又是旅游 职、 世道德的核心 内
( 1 .湖 北 大 学旅 游 发 展 研 究院 湖 北

要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渴求的背景下,对旅
游管理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从素质和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整合 , 并构建了知识素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创新能力五大子系统,最后针
堵 养 方 的深 化 认 识 和 旅 游 臀理 专业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提 升 ,促 进 高 校
生活而形成的一 系列科学理论 知识 体系 ,着重解 决在社会生活过程 中 遇 到 的 实 际性 问题 。
( 二 ) 职 业 素 养子 系 统
人 培养 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位接 轨,以期 为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 的 “ 素能 r j l 领 ”应用型人才。 二、“ 五位一体” 应用型旅游人才培 养模式的 系统构建 “ 位~ 一 体” 应用型旅 游人才培养模 式顺应时代 发展特征 、迎合 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所提出的一 一 种 以培 养学 生综 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 心的新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 为促进 旅游高等教育 由数量 向 素质 型转 化 、 由外 延 式 向 内 涵 式 转 变 等 方 面 提 供 了全 新 的 思 路 , 更是为学校 、企业 、政府搭建合作平 台。 “ 五位一体” 应用型旅游人 培养模式基 本 内涵 为 :以提 升综合 素质 和增强 多元能 力两个 层面 “ 二维 引领”,实现学生知识素质 、职业素养 、学习能力 、沟通能 力和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服务城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新格局、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紧跟当前社会及企业发展趋势,秉承“实用、实效”的学习理念,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热爱劳动,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具有国际视野。

2、熟悉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力,懂得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其相联的应用软件进行旅游管理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胜任较强的旅游管理工作。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践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4、能够熟练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展客户调研和客户关怀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能够熟练地运用文秘、英语等职业技能,理解市场机制,具备运用旅游行业管理理论和技术进行旅游管理的技能。

6、具备较强的营销技能,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效开发旅游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具体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的旅游管理知识、技能、素养及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将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3、推动学生关注新社会发展形势,关注旅游管理新理论,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4、通过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友谊;6、指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走出一条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职业发展道路。

四、培养计划1、完善教学体系: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科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科学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从事旅游管理和服务运营的管理人才。

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了解旅游发展趋势和特点,掌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经济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置:1.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和趋势。

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的特点和规律。

2.旅游市场营销:讲授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产品设计与定价、旅游推广与销售等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

3.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介绍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与激励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4.旅游规划与管理:讲授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管理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5.旅游经济与管理:介绍旅游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旅游的经济效益评价、旅游投资与融资、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等。

通过实践案例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6.旅游政策与法规:介绍旅游政策和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旅游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三、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了解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一、专业背景与发展趋势1.1专业背景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品质、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将成为主导。

(3)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加深,跨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2.1人才培养目标(1)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2人才培养规格(2)知识结构: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3)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3.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与政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

(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策划与规划、旅游项目管理等课程。

3.2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实践教学环节4.1实习实践(1)旅游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旅游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024年旅游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旅游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旅游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领域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及应用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具备以下能力:1. 熟悉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 掌握新兴的旅游信息化相关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3.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应用技术服务于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4.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 具备创新精神和市场营销能力,能够为旅游企业提供战略和发展方向的建议。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1.1 旅游管理基础课程- 旅游经济学-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1.2 应用技术课程- 旅游大数据分析- 旅游信息系统与应用- 旅游互联网营销- 人工智能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1.3 实践课程- 旅游实习- 旅游案例分析- 旅游项目设计与管理- 旅游企业调研与策划-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2. 实践教学2.1 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的实习,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配备导师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同时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加强学生对旅游管理应用技术的理解。

2.2 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市场调研等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技术能力。

3. 实验教学建设旅游管理实验室,配备最新的应用技术设备和软件,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

设立实验课程,如旅游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旅游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熟悉应用技术工具,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4. 课程评价与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小组项目、期末考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解析【摘要】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但是因为当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所以导致对学生的培养之路存在一定的阻碍,本文就主要围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1协同创新角度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
因为目前我国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非常传统,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并且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知识面也得不到拓展,所以,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基础教育与实务教育脱节
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学科中,包括旅游的基础理论以及国内外地理、历史等内容。

同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必要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语言,以及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旅游学科的实务教育则是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实习器材和实习场地,在教师的指导,提高基本服务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社会责任。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校虽然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却忽略了对学生实务教育的培养,
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旅游管理专业所必备的技能,使得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就业优势,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1.3实习条件不完善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很多高校的资金投入都不够充足,所以导致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不够完善,而学生可利用的实习设施也不够充足。

这样使得学生难以投入实训教学中,而只能选择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但是,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1.4忽视实习生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培养
很多高校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时,都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论课程的设置,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岗位知识,延长了学生的上岗适应时间,使得学生失去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学生服务技能的培养,也加强对实践课程的设置。

2协同创新角度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2.1加强校企协同
高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因为校企合作能够给高校带来更多的益处,校企合作其实就是指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缩减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成本,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企业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

因此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是绝对的双赢。

2.1.1完善校企合作基地
因为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也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和企业一同建立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和锻炼,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能够得到一定的益处,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前,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对对方进行充分的了解,因为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权衡是否应该合作。

2.1.2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中不仅要考虑到校方的需求,也要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只有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才能够将教学考核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才能够使双方利益最大化。

对于学校而言,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能够推动教学改革,找到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而对于企业而言,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能够帮助企业调整战略方向,并和学校培养默契,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而这些人才其实也是企业的储备人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都能够得到推动。

2.2加强学校内部协同
2.2.1完善实践设备
笔者认为,一般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配置以下基本实践设备:餐饮实训室、旅游管理软件应用实验室、导游模拟室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亦可为学生外出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育中主要对学生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效果,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但是在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

因此高校也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于婷婷.“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模块化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91-93.
[2]徐硕,欧阳霞.“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问题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1.
[3]朱静宜.“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12):54-56.
作者:张佳胡小霞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