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二2课后巩固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各类术语要辨清(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常见表达技巧二、考点突破(一)设问方式梳理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技巧(是什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找依据(怎么用):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析效果(怎么样):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解题提示审清题意,根据指向和要求作答。
1.审题型明考题: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
暗考题: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指鉴赏范围,局部还是全诗。
3.审角度一种是宽角度,即题干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
宽角度该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一角度。
窄角度,角度明确,不能乱答:如问修辞,就不能答表现手法。
4.审数量分清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哪些与哪种的区别。
哪种必定只有一种。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知识清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卒章显志
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以小见大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专题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
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散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忽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若箫和。
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结构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卷Ⅰ在2015年、2014年考查了表达方式技巧,2013年考查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省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
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手法技巧。
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规范。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4)规范基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定时训练: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
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
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清]陈维崧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
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1)对比。
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藿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
(2)衬托。
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
(3)比喻。
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
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
3 高考命题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各类术语要辨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3
类型一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 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答: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结构技巧。八字对结,只写景象和境界,悲凉而又 雄阔,千古兴衰都在其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6
(6)根据技巧特征判断。(借景抒情少不了景物,想象虚写总有“想、忆、梦”等词, 对比要有两个内容存在,动静结合会有声音、动作描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句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
20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小角度(修辞 手法) 两种(数量) 分析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1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 2016·山东卷
辞手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6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而如何 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 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 要规范答题,需要“四审题”“一注意”“三步骤”: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技巧语言(课件)
怀
诗人内心的孤苦等
5
解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含义 (直接鉴赏某字的题目,明确观点省略)解释该字(词)的准确 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和对表达诗 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点明手法 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 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该字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指明这种手法并简要 分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10
三、语言风格
题型标志
题干中有“特色”“风 格”之类的词语,要求 分析鉴赏
设问方式
【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 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 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 作简要阐释
题型标志
题干指定明确的语句或某一 联,要求品味其妙处或比较 优劣
设问方式
【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 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018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8
解题策略
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 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 在表达上的匠心。
12
第二步,分析语言风格。 (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通过字词的属性、色 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 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 的色彩等,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色彩的浓艳体现出诗歌瑰 丽的语言风格,而色彩的素净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③诗 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韵律 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 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四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②整鬟:梳理发鬟。
③含嚬:愁眉不展。
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答案:AD★(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从“不语含嚬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高考精品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 ——各类术语要辨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该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 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 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情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 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 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无论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解题方法和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在分类 型讲解之前先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考点的解题通法。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简要赏析。 5.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
它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
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名称
精析
(2)实写,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虚实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结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
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名称
பைடு நூலகம்精析
这两种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
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
正面描 写和侧 面描写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二、中间部分:过渡、呼应前文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画秋景?这种 手法有什么作用?
1、用了白描(意象并列、名词叠用)手法 2、描画出酒旗在西风中招展、菊花在细雨中盛开 的秋日景象。
3、质朴而清丽,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 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 合、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 “实”是指眼前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景、实境;
• “虚”是指假设之象、想象之景、未来之 况、回忆之境。
• 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 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诗歌的 容量增大,内涵丰富。赏析时应注意指出 “实”的是什么,“虚”的又是什么,二 者构成了怎样的对照衬托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丑陋。
抒情:直接、间接
(一)直接:直抒胸臆。 (二)间接: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 志;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用典。
《短歌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归园田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少无 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 沙① 陆龟蒙
渤澥②声中涨小堤,官家③知后海鸥知。 蓬莱④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⑤。 【注】①〔新沙〕指海边新形成的沙洲。 ②〔渤澥(xiè)〕渤 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 ③〔官家〕旧指官府,朝廷。 ④〔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 之一。 ⑤〔紫芝〕灵芝的一种,传说仙人种紫芝为食。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
反复
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 反复:有意让句
倚楼。
子或词语重复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 使得音节舒缓和 谐,朗朗上口, 主题得到强化和 突显,感情的表 达也更为绵密曲 折。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同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比喻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
借代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Hale Waihona Puke 借代(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 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表达确定的意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思。可以加强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语气,表达强 烈感情,激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思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二 知识清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组 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 象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特征及分类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
精选资料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
议论 抒情
精选资料 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
心理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
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 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
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
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 声慢》)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
。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
或是起强调作用
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
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
,有节奏感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 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 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苏轼《定风波》:“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 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 胸怀、抱负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
互文 叠词 列锦
精选资料
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 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
的目的是表达出一种委婉含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蓄的情感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
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
有情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 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各类术语要辨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
闼,小门。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解析:选C。
C项,“生活的无奈和苦痛”情感理解错误。
(2)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考查具体诗句的手法首先考虑修辞手法。
后两句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答案: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一水”对“两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
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色彩绿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冬暮李商隐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李商隐入仕后受人猜忌,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做些幕僚工作。
此诗是诗人晚年罢盐铁推官后,还郑州闲居时写下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羽翼摧折的鸟儿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以“寂寞”概括自身感受,交代了诗人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颈联“暮”字和诗题中“冬暮”照应,既是写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的情景,也是写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境。
C.尾联卒章显志,感叹自己早年就怀有匡国济世之志,却难以实现,令人愤懑,其中“匡国分”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了主旨。
D.诗人使用“晓鸡”“寒鹜”“急景”等意象勾勒画境,表情达意,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解析:选D。
D.“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错,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诗人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情绪。
(2)颔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解析:注意答出“对偶”“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解释。
答案:①对仗精工。
“晓鸡”对“寒鹜”,动词“惊”对“守”,自然物“树雪”对“冰池”,体现出李商隐律诗的特点。
②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晓鸡惊树雪”中的“惊”字表明天明,喻指诗人不忘进取;“寒鹜守冰池”中的“守”字,喻指诗人身处苦寒,不改节操、志向。
③借景抒情。
“树雪”“冰池”照应题目中的“冬”,晓鸡“惊”、寒鹜“守”,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是诗人借以抒发进退两难的凄楚、感伤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薛昭蕴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②整鬟:梳理发鬟。
③含颦:愁眉不展。
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呈现给读者的,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暖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选A。
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
(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颦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从“不语含颦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颦”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颦”,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4.(2019·周口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寻梅[宋]方岳①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
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收获后的欣喜。
C.颈联写出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他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D.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解析:选C。
C项,不是作者的真实生活状态,而是作者的梦中所想。
(2)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答:解析:解答本题,应该先明确诗句的含义,然后再与梅相联系,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
如梅花的高洁、脱俗与诗人此时的心态正相契合。
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炉夜话为乐事。
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的内在精神相契合。
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做了铺垫。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洞庭①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②缬:有花纹的纺织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
“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而知。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解析:选D。
这两句词的观察角度,一为远望,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
(2)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要求答出三种)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然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如“白鱼双尾玉刀明”一句写鱼跃出水面的动态,以动衬静;“玉刀”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鱼尾的形与色;“白”字与上句“红”字构成对比,色彩鲜明。
答案:①动静结合。
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景象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
②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樽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应是初春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
“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
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的隐喻。
梧桐,也寄寓着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情。
解析:选A。
应该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答:解析:题干中的“虚实关系”明确了鉴赏的角度。
“虚”是已逝之境或想象之境,“实”是眼前之景。
上片“求得”“歌长粉面红”很明显是想象之景,是虚;下片“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则是写实。
找到“虚实”的句子后,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要突出作者借此种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即希望“小会”能长久,不忍分别。
答案:①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樽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
②下片写主人公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情,是实写。
③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独倚高楼,引发了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
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