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设置厂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权的基本史实;初步理解明朝君权的强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讨论、微视频、图片解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加强君权的措施三、教学难点:废丞相、八股取士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书接上回,咱说道宋末纷争,蒙古北起大漠,一统天下,舆图广超前代;然元朝末年,奸佞当权,开河变钞,惹红巾万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在万千红巾队伍中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和尚,足智多谋,作战勇敢,逐渐成长为起义军的首领,他带领起义军南征北战,灭掉大元,建立了大明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走近明朝,学习《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来解读朱元璋和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有你更精彩!(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明白本课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

(三)前置性作业——即时游两京:清明时节雨纷纷,晴日暖风游两京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内容P90-93,根据下面提纲预习新课。

1.从南京到北京——应天至顺天(1)1368年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就是。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死后,继位,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下令实行。

北平的燕王,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

朱棣就是。

年,明成祖迁都,改北平为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朝前期君权的强化(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设;中央废,撤,权分,六部直接对负责。

(2)司法上:设、,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相关史实,力求上课时有的放矢。

2.搜集“锦衣卫”的故事,小组PK选出“故事大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课堂设计【导入新课】PPT配乐播放“明朝东厂胡同”、“明锦衣卫”、“建文帝”、“明成祖”、“明北京城”以及“明朝疆域图”,激发学生探究“明朝那些事”的强烈欲望。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PPT2—PPT7)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些画面都和哪个朝代有关呢?生:快速浏览“明朝东厂胡同”、“明锦衣卫”、“建文帝”、“明成祖”、“明北京城”以及“明朝疆域图”,回答老师的相关提问。

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明朝那些事儿(出示课件8)。

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探究新课】师:请同学们来看明朝档案(出示课件9)。

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档案资料,然后抢答3个问题?生:快速浏览“明朝档案”师:下面请抢答第一题“明朝是哪年建立的?”生:1368年师:第二题:明朝最初定都在哪里?生:应天师: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最后一道题,请同学们一起来告诉老师: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呀?生:朱元璋。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前都做过什么呢?生1:当过和尚。

生2:放过牛羊。

生3:参加过农民起义。

师:由此可见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

这个草根皇帝会如何巩固他的统治呢?下面就让咱们一起打开朱元璋的日志。

(出示课件10)。

先来看朱元璋的第一篇日志(课件11),请语文课代表给大家读一读。

师:从这篇日志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登基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举手回答。

生1:地方官权力太大。

生2:宰相的权力也很大。

师:那面对这两个问题?朱元璋又将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本88-89页,看看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最终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呢?(出示课件12)师:好,下面找同学来给大家说说朱元璋是如何加强君权的。

生:在地方,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而在中央,他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分设六部。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人教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说明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专制迈向顶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明朝君权的加强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明朝君权加强的种种措施,并引导学生探究出现的原因。

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

教材分析知识与能力:明朝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②通过编排历史剧,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而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朝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编排历史剧,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03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03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务;设置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北京、设置东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是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不过经过接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导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首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在这首歌谣里提到一位皇帝——朱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元璋)他建立了哪个朝代?(明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朝代,明朝。

板书: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时如何建立的: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取代了哪个朝代?(元朝)2、那么,元朝为什么会被灭亡呢?(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饥寒交迫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在农民起义中,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强大,他于哪一年建立了明朝?定都在哪?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为南京,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当年秋天,攻下了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历史上南京名称的变化教师提示: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那么最先在南京建都的是哪个朝代?三国时期的孙吴,以南京为都城,那时候称为“建业”。

此后东晋和南朝仍作为都城,被称为“建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

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等四、教法过程1.导入新课由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汇演导入新课。

2.“郑和下西洋”一目。

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表现。

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认识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君权加强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明朝政治制度变迁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政治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图片或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为新课内容铺垫。

讲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详细解释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和过程。

分析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阁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明朝皇帝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君权,如设立特务机构、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控制等。

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详细介绍明朝的文字狱、厂卫制度、八股文等具体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明朝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思想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君权加强措施的实际效果。

讨论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工商业的繁荣、农业的进步等。

探讨明朝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君权加强的关系,如宋明理学的影响、小说的繁荣等。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文化对明朝君权加强的推动作用。

总结与拓展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原因和措施,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启示。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撰写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小论文或进行主题讨论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 B.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士 . C.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他建立明朝, D.1421年建立明朝 . 年建立明朝 4.对靖难之役的正确评价是( A ) .对靖难之役的正确评价是( A.是争夺皇位的战争 . B.是正义力量推翻非正义力量的战争 . C.是非正义力量取胜的战争 . D.是先进阶级对落后阶级的战争 . 返回
明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明殿阁大学士
明朝监狱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四月, 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四月,朱元璋 公元 年 四月 将仪鸾司废除,改立锦衣卫, 将仪鸾司废除,改立锦衣卫,为皇帝侍从军事 机构。 机构。 由于用刑残酷,致使民情激愤、怨声载道。 由于用刑残酷,致使民情激愤、怨声载道。 洪武二十年(公元 公元1387年),朱元漳不得不下令 洪武二十年 公元 年, 将锦衣卫废除。在明成祖时期, 将锦衣卫废除。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 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 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锦衣卫除拥 有众多特权外,还拥有大量田地。 有众多特权外,还拥有大量田地。直到成化年 他们的权势地位才逐渐削弱。 间,他们的权势地位才逐渐削弱。
明朝君权的加强
目录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探究活动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
退出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
(1328~ 1398) ~ ) 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家境贫寒, 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家境贫寒, 年轻时曾入寺为僧。 年投红巾军, 年轻时曾入寺为僧。1352年投红巾军,参加元末 年投红巾军 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 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 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 张士诚部, 年建立明朝, 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 年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 洪武” 元“洪武”。 统一全国后, 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 统治的措施,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 统治的措施,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 对明朝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 对明朝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合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合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合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

2.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和措施。

2.难点:明朝加强君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2.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需要加强君权,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2.君权加强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如:吸取元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等。

第三课时: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强化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

3.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第四课时: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1.君权高度集中:皇帝总揽军政大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加强君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3.历史局限性:过度集中的君权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影响国家发展。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1.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3.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使学生了解明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需要加强君权吗?我们可以从历史背景中寻找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及其具体措施,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灭亡和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2.学习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教师讲述明朝建立初期,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背景。

学生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必要性,理解其目的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经济。

3.学习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教师讲解废丞相、设内阁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举措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其他措施,如设立厂卫、整顿科举等。

4.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影响。

5.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案例,如张居正改革。

学生分析案例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效果,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实际运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课后作业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影响。

写一篇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感悟或评论。

四、板书设计《明朝君权的加强》1.原因:政治动荡、经济凋敝2.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厂卫;整顿科举等3.影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五、教学反思1.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在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气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废丞相、设内阁的措施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明确的领导层级,会是什么样子?混乱,对吧?明朝初期就像这样的公司,所以朱元璋决定废除丞相,设立内阁,这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清晰的权力层级。

人教版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06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课内容 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介绍明朝的建立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影响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君权的 加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 进入本课主题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或 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新课:详细介绍明朝君权的 加强背景、过程和影响,包括朱 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 等措施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 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 合作、实践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君权的加强过程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增强课堂互动性
总结回顾: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巩固练习
列举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 对比明朝与前朝加强君权的异同点 思考明朝加强君权的原因及后果
归纳小结
回顾本课知识 点
强调重点和难 点
总结明朝君权 加强的原因和
影响
布置作业和思 考题
07
板书设计
08
教学反思
感谢观看
影响。
教学内容:明朝 君权的加强过程, 包括朱元璋废除 丞相、设立锦衣 卫等措施,以及 明朝中后期宦官 专权、东厂西厂 等机构的设立。
教学方法:通过 讲解、图片展示、 小组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了 解明朝君权的加
强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解明朝君 权加强的过程, 难点是理解明朝 政治制度的特点 及其对历史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故事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读书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4)文学作品辅助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4)另外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些特点。

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多媒体导入1、幻灯显示诗:“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半不敢长伸腿,深恐江山一脚穿。

”2、幻灯显示凤阳花鼓词。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民间传唱的凤阳花鼓词,词中的朱皇帝说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你知道是谁吗?(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由以上内容引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从而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教案(重点资料).doc

《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稿本人说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自然较弱。

所以,在课堂上需要采取阅读史料、观察图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已不是主体,学生才是主体。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文、史料、图片等资料,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交流,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2、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难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学习内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

他就是_____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死后,继位的_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下令实行削藩。

燕王_______打出“________”的旗号,起兵反对,史称“_____________”。

最终,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__。

2、________年,_________迁都北京。

3、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建立特务机构。

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由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探究活动】见课本p91活动与探究课堂1、下列对明太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因此明朝是农民政权B、废丞相,设六部C、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D、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2、明朝时,直接指挥锦衣卫的是()A、皇帝B、内阁C、六部D、三司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A、摆脱南方大地主的控制B、喜欢北京城检测练习C、加强北京的防御力量D、寻找建文帝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说明()A、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封建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5、“靖难之役”的性质是()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B、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C、农民反封建斗争D、两个名族之间的夺权斗争6、明代的科举考试与唐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差异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7、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明朝君权的加强》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明朝君权的加强》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明朝君权的加强》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差不多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读书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刻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土。

三、教学预备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朱元璋的身世及其攻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形2、教师提问导入新课: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进展的时期。

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如何样加强君权,进展君主专制的?二、讲授新课(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秦朝、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的历史,提问: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样都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思想文化措施等)2、学生预习本子目第2—3自然段。

摸索: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立特多机构。

3、课堂探究:(1)明太祖什么缘故要采取这些措施?(2)你认为明太祖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点拨: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点威逼中央,相权威逼君权),加强君主权力。

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制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隋唐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和作用。

学生预习本子目第4自然段,摸索: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如何样重大变化?5、课堂讨论:八股取土有什么阻碍?教师利用P90“动脑筋”摸索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操纵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展造成严峻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进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图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讲授新课:一、明朝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 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
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易错易漏易混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导入新课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检查预习
介绍一下朱元璋
朱元璋(1328~ 1398)
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

1352年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

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
..................
....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

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

对明朝文化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

(很小时候给地主放牧牛羊,吃尽了生活的苦,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16岁的他在乡邻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


讲授新课
1、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开国皇帝:朱元璋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过渡语: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
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有功之臣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那就是要加强皇帝的权力,让所有的臣民都无条件地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小组合作交流)知识点: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⑶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教师点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能够民政、司法、军政)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须秉承皇帝命令;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

曾经丞相总揽六部事宜,他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

历史上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

这样一来,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

(官员都能否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百姓是否背后说坏话)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你有什么发现?三司长官听从皇帝命令;六部尚书听命于皇帝;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全国所有的权利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

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拥有权力最大的封建独裁者。

3、互动参与:
故事一: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故事二:钱宰上朝后,低声吟咏做诗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朱元璋朝见钱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机把他遣送回老家。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
(老师强调)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

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4、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又一表现,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明朝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隋唐时期,强调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
阅读理解:
同学们,请你们通过阅读课文,归纳什么叫“八股取士”?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试卷文体以及结果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服帖帖、合乎统治者需要的、驯服忠顺的官僚。

这种凭着八股文才能中举作官的途径被称为“八股取士”。

动脑筋: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为什么?(课本90页)
辩证看待问题:
①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

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

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思维拓展:
过渡语:从以上我们讲的明朝统治机构的变更、设立厂卫、八股取士三个方面,可以看到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已然强化到历史上空前的程度,
多媒体显示讨论: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学生议论: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封建帝王高度虚弱,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预示了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我们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5、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过渡)明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除了采取了上述措施加强君权外,还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

明太祖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与建文帝大战三年,夺得了帝位,他就是明成祖。

问: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2)、明成祖强化君权
政治上迁都北京
军事上继续实行削藩,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板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开国皇帝:朱元璋
二、明朝军权的加强措施
⑴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⑵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⑶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4)军事方面:继续实行削藩
课堂练习
1、明朝时,掌管地方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三司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
2.撤销中书省的朝代是()
A.唐朝B.隋朝 C.元朝 D.明朝
3.下列活动不属于明太祖的是:()
A、吸收读书人充当谋士
B、在中央废除丞相
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4.对靖难之役的正确评价是()
A.是争夺皇位的战争 B.是正义力量推翻非正义力量的战争
C.是非正义力量取胜的战争 D.是先进阶级对落后阶级的战争
课堂小结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使皇权达到至高无上,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迁都北京;司法上:设立厂卫机构,实行特务统治,用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思想上:八股取士,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军事上:实行削藩,使藩王无力同君权相抗衡。

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也说明了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课后作业
本课练习册
预习作业
复习17课内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