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论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
它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科目、内容范围、程序、活动和分量标准。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理论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由授课教师在备课或评课前谈论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让参与备课或评课的人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
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
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研究法是一种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它要求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满怀信心地研究。
8.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研究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
11.研究力是研究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它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
它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种力量因素聚合构成的。
这两种力都有大小,但决定的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非智力系统。
12.微格教育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
学科教学论重点
什么叫教学论:研究教育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什么教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什么叫结构学说:由学科或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所组成的且反映这些基本内容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框架(有机的有序的合伙逻辑的骨架)。
什么叫平台学说:掌握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清楚了基本概念,并对相关领域的相对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手算分析的人,开发和利用基于学科理论与计算机工具相结合的应用软件平台,有效完成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践课教学的说法。
什么叫教学沙龙:有共同学术兴趣的少数学生或教师聚集在餐厅、咖啡厅、茶馆、俱乐部、会议室,自主或有教师指导或主持,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信息和学术问题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交流和讨论。
什么是准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示法或计算机屏幕显示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近似直观的教学方法。
什么叫立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教材或称基本教材,附有供学生使用的导学光盘和供教师使用的辅教光盘,供师生学习与讨论使用的学科网站,以及与可以利用此网站的学习卡等组成的新形态教材。
什么叫教学评估:为促进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者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论和判断的一种教学活动或教学工作。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1、用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事物的共性一定含于其个性之中。
3、教学内容接近实际,素材生动活泼,易于引起学生思考。
4、案例教材是一种没有结构的教材,是一种不稳定的教材。
命题的过程:1、确定测验目标(1)首先应把教学大纲规定的、需要考察的内容分类。
(2)其次,明确对各类知识、技能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
2、确定题型(1)客观题型(2)非客观题型3、试卷的结构设计和命题用双向细目表(1)根据测验目的,在课程总的可测验内容中选定本次测验的具体内容的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
(2)选定测验所用的题型。
课程(学科)教学论是什么
课程(学科)教学论是什么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
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大纲
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日益提高。
数学学科教学论作为师范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检验,更是培养教师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教育思想和行动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2.掌握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三、课程内容3.1 数学学科教学论基础知识•数学学科教学论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发展历程;•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
3.2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数学学科教学组织的原则和方法;•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3 数学学科教学评价•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的应用和策略。
3.4 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领域和热点问题;•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2.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问题;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实践应用;4.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采用多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表现;2.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3.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论基础知识的掌握;4.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学学科教学论的论文,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和研究能力。
学科教学论解释
名词解释: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
2.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4.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
5.学习目标:是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在进行课堂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
6.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媒体。
7.课堂教学技术:对行为、科学概念以及有助教学问题解决的其它知识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应用。
8.演示技术: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操作、示范、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表象及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
9.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
10.教学启发艺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11.教学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灰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12.教学艺术风格:就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
13. 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14.教学评价:就是评价者系统地、有计划地从量或质的角度描述教学过程、结果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属性,并以此做出价值判断,确认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15.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教学运行的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16.说课:是说课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将自己教学系统设计的思路、依据或者教学后的反思,借助口头语言和其它辅助手段,简约地与同行、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部门有关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以改进说课者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和方式。
英语学科教学论
英语学科教学论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英语学科教学论则是在这一领域中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的学科。
它涵盖了语言学习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多个方面,为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英语学科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英语学科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它包括了对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索,以及对教学评估的实践。
其中,语言学习理论是指导我们理解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的过程,教学方法和技巧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而教学评估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英语学科教学论的重要性和挑战英语学科教学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框架。
它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设计合适的教学课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估。
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如何处理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如何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结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是指导我们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
然而,面对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和理解,以适应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期待英语学科教学论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以推动我们的英语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
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英语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也能帮助他们增强语感、积累词汇,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强调词汇和语法,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名解1.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在备课时或在评课前,由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使参与备课的同行或参与评课的热播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有关人员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
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要用向学生“灌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学习法:是自觉自愿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8.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学习:终身教学首先是一种观念,起中心词是“学习”。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
11.学习力:是学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
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探讨的是关于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教育领域,课程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着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因此,了解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对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政策、教材选用、评估方式等因素,确保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
课程与教学论还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和策略,它包括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则是指教学活动发生的过程,包括教学的组织、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参与等。
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课程与教学论也关注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评估数据,评判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和依据。
教学评估则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监控的过程。
通过教学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我们可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
新《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
新《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原则1. 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2. 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3. 巩固性原则: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防止遗忘。
4. 差异化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要求。
2. 教科书:以教科书为主导,整合各类教材资源。
3. 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语文素养。
二、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与信息。
3. 人力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2.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1. 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教案等。
2.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学习软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一、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
2. 终结性评价: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外交流:与家长、学生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长。
第五章:教学组织与管理一、教学组织2. 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1.科学素养:了解和熟悉进行个人决策、参加公民事物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2.学科课程: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
4.基础型课程: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具有统一、共性的基础要求,为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
研究型课程:旨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属于必修课程。
5.分科课程:在我国较为常见,它主要继承某一传统学科的特点,以比较简约的方式将学科发展的序列通过概念、原理和组合展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
综合课程:学习内容往往不限于某一学科,横跨几门学科,如综合理科涉及理、化、生、地等知识6.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价值的一种理性认识,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7.教学设计: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8.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通常指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某些核心概念。
9.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导论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概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是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教学论是人们对整个教学科学和艺术的认识,它把整个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而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说,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对象,因而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理论科学又称为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是教学论的分支。
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基础,同时,学科教学论又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逻辑。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德育学科。
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就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
1、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特点及发展规律,包括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中的教育性等。
2、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作为研究对象(1)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2)四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3)五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教学媒体。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从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来看,这一学科既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学科教学论课件
术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作用、要求、如何提问
课堂教学幽默艺术:概念、功能、类型、和技巧 和方法
教
概念
学
艺
类型
术
风
格
形成过程
的
形
成 与
形成方法
发
展
遵循的原则
概念
测量:教育测量的概念、
与教学评价相关 特点、两者的关系
测验
教 的概念
学 理论基础
考试
评
评价
价
要素
概 述
特点
功能
过程
原则
类型
步骤
特点(优势)
概念 价值 原则 内容 评课的艺术 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评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评课的误区 评课的审视和反思
展 新课程的好课观:总体要求、具体标准
趋
势 对教师要求:加强学习,评价促提高(教
育叙事、教学反思 )
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说课
概念及本质 特点 功能 类型 原则 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说课的评价原则 说课的语言艺术:说课艺术的核心 存在的主要问题 走出说课误区的对策(如何克服) 说课的审视和反思
评课
类型 开发
教师资源 教材资源 学生资源 网络资源
课堂技术
课堂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学习方法指导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
地位:教学工作的核心
课
堂
导入技术:作用、基本方式
教
常
学 技 术 与 设 计
用 的 课
教学语言技术:类型、种类语言技 术的要求
堂 讲授技术:概念、类型、要求
教 学
板书技术:形式、原则、主要方法
步
测验编制过程
学科教学论(历史)
引言概述:学科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各学科教学方法和原理的学科,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历史学科为例,探讨历史学科的教学论,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等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历史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明确历史学科的核心目标:历史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记忆、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1.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不同的时期和主题,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2.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权威、全面、丰富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图片和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实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记忆效果。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学科的知识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1.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掌握、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项目评价:让学生参与历史项目的研究和展示活动,通过项目完成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书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图书和参考资料,以帮助他们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结:历史学科的教学论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
《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 学会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教学计划。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巩固性原则等。
2. 语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践法等。
3. 教学设计: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等。
4. 教学评价: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中期末评价、学生自评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语文教学原则、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教学目标和编写教学计划。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针对某个教材的教学方案。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原则、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教学目标和编写教学计划。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针对某个教材的教学方案。
4. 小组讨论法: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语文教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教学书籍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优质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用于分析和借鉴。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
《学科教学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
2. 使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
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3.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语文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第二课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上)第三课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下)第四课时: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上)第五课时: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语文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 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3.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4. 教学过程的规划与管理5.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七、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
2. 情境模拟法:让学生模拟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策略。
3. 任务驱动法:布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4. 反馈循环法:通过模拟教学和教学评价,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安排第六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七课时: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上)第八课时: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下)第九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第十课时:教学过程的规划与管理九、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度和合作程度。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使师范生掌握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规律,提高实际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师范特征,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肩负培养教师重任的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这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此为指导,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为突破口,面向基础教育,着眼于提高高师学生的从师素质与能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科教学论(整理版)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二)选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71-72) • • • • 1、符合化学学科特色 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特点 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 个性特点 • 5、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二、化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学科”与“活动”的关系并不 “对立”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每位学生为达到规定 学业要求必须学习 工具性的基础课程 (我国)国家课程, 具有学科课程的特点
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 向自主选择 限制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
• 初中化学:必修课程(初三) • 高中化学:必修+选修 • 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学期两个学 段,每段10周,每个模块每周4学时,一 个学段即可完成。 • 学分要求:必修116个(研究性学习15, 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选修28个
一、含义
教学方法:定义
•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 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 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 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特定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 • 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 受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 • • • •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实验法 • • • • 练习法 参观法 实习法 读书指导法
(七)参观法
•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需要,带领和组织 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 生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 学方法。
四、现代教学方法
• • • • • • • (一)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伯尔 (二)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三)问题教学法——杜威 (四)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五)范例教学法——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 (六)程序教学法——斯金纳 (七)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注: “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
(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目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小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导读式:自读一导读一教读一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一自学一讨论一答疑一自测一自结。
7、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一一理解一一实践。
(注:书中是初读一精读一复读)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一半命题作文一供料作文一话题作文。
9、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一确定目的一策划方案一角色分工一准备材料一明确时间一优化步骤一组织实施一成果展示一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二、简答、论述一)1、什么是语文素养?答: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生长的过程。
2、语文素养可以分为哪四层?答: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基础层和动力层。
1)听说读写这是形之于外的显性语言行为属操作层支配上述这些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属于实施层。
2)参加和支配上述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属于动力层。
3)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个性人格,智力发展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属于基础层。
3、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答:(1)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六条结合)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过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地主体构建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想。
5)着眼创新精神,倡道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5、什么是三维教学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书225)答:(1)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①从“知识和能力”这一角度,所关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现代化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内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②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感和文化的积累、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发展,以奠定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质。
③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发展, 并在这样一种人文熏陶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同样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3)关系: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6、语文课程标准的概念是什么?答: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基本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7、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建构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思想。
5)着想创新精神,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8、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课程标准理念是什么?(书P56)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9、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有什么突破?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1)体现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现代课程教育思想;(2)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必然联系;(3)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4)开放的课程观拓展了课文课程的学习空间。
10、义务教育内容从哪五方面展开?答: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展开。
11、高中阶段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书P58)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公共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四) 11、什么是课程资源?答: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1)从狭义方面而言,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例:教材,学科,知识等。
(2)从广义方面而言,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例:生态环境、 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图书馆、人文传统等。
一般而言,语文课程资源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或者“是能够转化为 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12、课程资源的类别划分1)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划分:素材型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来划分: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五) 13、什么是阅读? 答:阅读就是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14、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 书 P147)答: 阅读教学的方法有 朗读、默读、讲述、问答、讨论、填空、提要、 复述、比较、批注、写读书笔记、读 后感。
15、什么叫问答法教学?问答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答:(1)问答就是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2)原则: ①问题有价值; ②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 记忆性问题为辅; ③问题应大小适当, 难易适中; ④问 题应有启发性;⑤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回答;⑥教师语言简明,态度亲切⑦恰当评价;⑧鼓励学生提高。
16、什么叫讨论法教学?讨论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答:(1)讨论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把独立阅读变为集体阅 读的方法。
(2)原则:①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关键);②从文本岀发;③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 又要尽可 能的寻求共识; ④要倡导持之有效, 言之有理; ⑤应当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⑥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
17、提要法教学的要求有哪些?答:编写阅读提要的要求在于①准确无误的表达原意;②合乎逻辑;③言语简洁和谐;④作为一种阅读教学 的方法,编写提要的运用应该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并非每篇文章都需要编写提要,编写提要应因文而异; ⑤编写提要可以有繁简详略的区别,同一篇文章可以有大同小异的两种甚至多种提要,编写提要的教学过程 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处理。
18、阅读教学模式一: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主四式”1)“三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① “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 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 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② “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 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③ “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 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