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微格教学教案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望江南》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1.2 教学内容:介绍《望江南》的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朗读《望江南》全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教师朗读《望江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朗读《望江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中的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析《望江南》中的重点词语,如“江南”、“楼台”、“江水”等。
分析词语在古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词语在古诗中的意义。
教师解析重点词语,并解释其在古诗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运用所学词语。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中的重点句子。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析《望江南》中的重点句子,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
分析句子在古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意义。
教师解析重点句子,并解释其在古诗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翻译和改写句子,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第四章:意境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望江南》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意境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望江南》中的意境,如江南的美景、作者的情感等。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特点。
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意境。
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意境的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望江南》的作者、词语、句子和意境等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5.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
《望江南》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江南》诗歌。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望江南》诗歌。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学生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写作纸张和文具。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音响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望江南》的写作背景。
4.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江南》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提供相关注释和背景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特点。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示例分析和创作。
4.4 创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
5.2 背诵与理解:检查学生对《望江南》诗歌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忆和表达。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创作与鉴赏:评估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韵律的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教师推荐与《望江南》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或文章。
《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
《望江南》教学设计《望江南》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望江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部分学生能够唱这首词。
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赏析与当堂创作相结合。
教学方法;品读法即兴创作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词”并入题。
二、解题并引导回忆白居易《忆江南》熟悉本词的词牌名。
三、作者及其词风介绍。
四、朗读感知1、学生回忆朗读要求。
2、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提问停顿和重读。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多媒体显示)5、学生点评学生的朗读,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6、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她在做什么?(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在什么地方等待?(望江楼)来这之前她有没有做些准备?(有)。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梳洗罢)2、学生读“梳洗罢”(作节奏指导),追问:从“梳洗罢”字中,你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行不行?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
“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望江南》教案设计
《望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2)感受江南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描绘诗歌画面,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望江南》全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的美。
(2)简介作者白居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解释关键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描绘画面:(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学生的描绘成果,互相交流感受。
5. 背诵诗歌:(1)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2)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江南》。
(2)写一篇关于《望江南》的读后感或描绘诗歌画面的短文。
8. 板书设计:《望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解析、描绘画面等环节,对《望江南》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通过背诵诗歌,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部分学生在描绘诗歌画面时,表述不够准确生动,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和启发。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景色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词语解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和《望江南》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题目《望江南》。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解析诗歌:(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词语解释:(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记录,加深理解。
5. 背诵诗歌:(1)学生自主背诵诗歌。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望江南》。
(2)写一篇关于《望江南》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望江南李清照美丽的江南景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了解她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江南》。
(2)理解诗歌《望江南》的主题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望江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望江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望江南》的背诵与朗读。
(2)理解诗歌《望江南》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歌《望江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望江南》。
(2)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望江南》。
(2)查阅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词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望江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望江南》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望江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中的美景。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望江南》的主题和意境。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望江南》。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望江南》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学习,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时间分配等,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
(2)理解古诗《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望江南》。
(2)学会通过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
(2)理解古诗《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望江南》,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古诗《望江南》。
4. 品诗赏景(1)让学生发挥想象,比较古诗中的江南美景。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望江南》。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增强记忆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望江南》,加强记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江南美景”为主题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古诗《望江南》的文本、注释、图片等。
2. 视频:江南美景的相关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诗鉴赏方法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的情况。
《望江南》教案设计——鉴赏温庭筠的抒情诗艺
《望江南》教案设计——鉴赏温庭筠的抒情诗艺。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核心篇目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抒情诗《望江南》。
《望江南》是温庭筠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诗,通过丰富的形象和婉转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本课的教材包括《望江南》全文和相关注释。
二、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课前预热(10分钟)通过展示与《望江南》相关的图片或地图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联想到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历史人文等方面,进一步引出对《望江南》的探讨和分析。
Step 2: 温庭筠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温庭筠的文学成就和诗歌思想,培养对温庭筠作品的兴趣和认识。
Step 3: 诗歌鉴赏(40分钟)1.教师可以逐句讲解温庭筠的《望江南》全文,并请学生一起朗读和感受诗歌的韵味。
2.通过对温庭筠抒情诗的语言、形象、节奏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唐代“诗经派”抒情诗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文学特色。
3.针对温庭筠在《望江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Step 4: 课后反思(10分钟)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同时就下节课的备课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安排和指导。
三、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表现评估:考察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包括听讲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学生作业评估:布置学生阅读温庭筠其他诗歌作品并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述,考察学生对于温庭筠抒情诗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学习笔记和评估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应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四、教学思考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抒情诗人,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出发,让学生对温庭筠的诗歌风格和情感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强调对诗歌语言和形象的分析和鉴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诗歌的魅力和深刻内涵。
《望江南》的教案模板
《望江南》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美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望江南》的背景和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江南》。
(2)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美景,引发学生对江南的兴趣。
(2)简单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风格。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望江南》。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3. 词语解析:(1)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4. 内容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江南》的读后感。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2. 评价:(1)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来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望江南》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邀请当地诗人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分享对《望江南》的解读和创作经验。
3.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以《望江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望江南》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江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望江南》这首古诗。
(2)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
(2)理解诗人通过诗句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望江南》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江南》这首古诗。
(2)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望江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江南》,理解诗句的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望江南》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词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分析《望江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启发。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望江南》,理解诗句的大意。
2. 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分析《望江南》的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珍惜当下、追求美好人生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望江南》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诗歌情感
《望江南》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诗歌情感。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望江南》的背景、文学特征、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熟悉诗歌的构成要素,尝试运用诗歌思维,感悟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2.过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启发思维,使学生体验文学和艺术,培养诗歌情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
二、课程分析1.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一篇描写江南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的山水田园诗,展示出作者的胸襟和雅致,形式上突出了格律千古风流的特点,内容上表现出对生活的客观真实,同时概括了杜牧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主张,在古代诗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学生分析现代学生大多受到了五花八门的影响,他们通常不能独立思考,在面对文艺品时难以正确认识到内在的艺术特质,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又相距甚远、差异比较大,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吸收其诗歌情感成为了教育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教案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投影仪播放江南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们贴近“望江南”这篇诗歌的主题,营造出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
2.课中教学(1)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序轮流朗读《望江南》,分析诗歌的格律和语言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和寓意,萌发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2) 诗歌欣赏教师可以配合演示诗歌的相关注释或翻译,通过空间、情境、色彩、音乐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望江南》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加入一些有关江南风情、静气流转的短片或佳句,让学生欣赏这些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3) 诗歌解读通过对《望江南》诗歌的语言文字、句式结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揭示其深层次的意义,进一步感悟中国文化在驰骋历史潮流中积淀的功力。
(4) 诗歌情感体验针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可以考虑让学生写一篇情感怀古或者自由创作,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从多个方面感受杜牧的诗歌情感,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自觉。
3.课后拓展(1)进行后续阅读,选读与《望江南》主题有关的名著,如《红楼梦》《双城记》等。
《望江南》的教案模板
《望江南》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江南》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释。
3.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 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望江南》的全文和注释。
2. 教师准备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资料。
3. 教室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对江南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江南》,并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
4. 应用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以《望江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色的感受。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对《望江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
2. 理解与记忆:评估学生对《望江南》的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记忆能力。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学生需要背诵《望江南》。
望江南 教案
望江南教案教案标题:望江南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望江南》这首古文诗,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风景、文化和历史。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对江南地区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重点:1. 理解《望江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受。
2. 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课文《望江南》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和文化特色。
3. 学生的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江南地区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江南地区了解多少?你们对江南的印象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望江南》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描写手法和诗人的感受。
3. 提问学生关于诗歌内容和诗人写作意图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诗歌欣赏(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望江南》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江南地区的向往和想象。
3. 教师逐个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词汇和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江南”、“烟花”、“悠悠”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让学生理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江南的话题,如“江南的美食”、“江南的传统文化”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对江南的感受和想象。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学生对江南地区的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不足之处。
望江南教案初中
望江南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向往。
教学重点:1. 《望江南》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2. 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学难点:1. 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朗读时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望江南》课件或黑板。
2. 参考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对古诗的感悟。
2. 提问:大家听说过江南吗?江南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江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水乡、美景、美食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望江南》的作者杨万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2. 展示《望江南》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自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望江南》的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2. 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等。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朗读指导(10分钟)1. 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重音等。
2.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
3.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望江南》的诗意。
2. 提问:通过学习《望江南》,你对江南有什么样的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背诵《望江南》。
2. 写一篇关于江南的短文,可以是描绘江南美景、美食或风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的诗意,感受江南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望江南》教案设计
《望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望江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望江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的美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思想情怀,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望江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1)分析《望江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望江南》的原文、译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望江南》,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望江南》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望江南》,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望江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望江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讲解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望江南》。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背诵《望江南》。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望江南》原文,并标注生字词。
2. 结合诗意,创作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绘画作品。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望江南》的诗意和表达手法。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景,提高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望江南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学设计望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朗读课文: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
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
(指读)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1)指导朗读。
望江南温庭筠教案
望江南温庭筠教案望江南温庭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掌握吟诵欣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
(3)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和语气。
(2)赏读诗词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2)古人心灵交融,使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展示《久别的人》mtv.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久别的人》,(展示歌词)有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呢?(生说感受。
)这首歌曲表达了情侣(朋友)之间切盼重逢却又无法相逢的复杂情感。
是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了很长时间了,想见却不能相见,心中是何等的痛苦!今天,也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正在江边,痴痴盼着久别的人的归来。
大家想去看看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走进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这首词。
(A、了解作者。
B、读准字音。
C、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并将不懂的字、词、句作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2、师生交流:①、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②、简介词的知识。
师:这是一首词,有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词的一些知识呢?(生介绍)师补充:词又叫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它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只是为配乐演唱时所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
按字数多少来分,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
那么这首词属于哪一类呢?③了解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他的诗与李商隐的诗齐名,时称温李。
《望江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望江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望江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望江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一单元课文《望江南》。
本文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以江南之美为主体,情感丰富,气韵流畅,富有典型性。
本文适于七年级学生阅读,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培养其欣赏和表达能力,同时学习和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熟读课文,掌握其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知识,并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作品。
(3)学习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现手法,分析并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分析、比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江南的美丽景色和文化底蕴,培养其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和感悟,增强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通过课程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品质。
三、教学内容1.欣赏《望江南》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情感。
2.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体验江南的人文情怀和诗意意境,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3.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和了解杜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加深对唐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节、还原环境等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化的内涵。
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名句、典故的比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文化思考。
3. 诠释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思考诗歌的情感和意蕴,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际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望江南》微格教学教案
3.请自读一遍,想想本词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4.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词中是如何写这位女子等待爱人的?
教师适时点拨。
6.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7.小结: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其景物层出,情感起估。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手法,却又含蓄、细腻,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望江南
温庭筠
女子盼归
思念
肠断
要素
学习行为
(预想的问题)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1分钟
8分钟
1分钟
1.“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你快回来,
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别让我的心空如大海……”孙楠的《你快回来》唱遍了大江南北,歌中直抒胸臆,传达了对爱人的无尽思念。在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盼望之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望江南》。请翻到课本204页。
《望江南》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初三科目:语文课题:望江南
主讲人王礼虎
训练目的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教学。3、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意境,理解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
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导入
一般性提问
一般性提问
深入理解性提问
讲解技能
讲解与
结束技能
认真听。翻到204页。
认真听,标注字音。
自读,想象,思考。
作答:一位女子在望江楼上苦苦等待她的爱人。
《望江南》教案设计——从古诗中领悟人生哲理
《望江南》教案设计——从古诗中领悟人生哲理从古诗中领悟人生哲理一、教学情境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该班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基础。
教学环节主要为课堂授课和小组讨论,旨在通过学生对《望江南》这首古诗的理解,来进一步领悟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唐诗的深度研究和思考,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熟悉《望江南》这首唐代名诗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了解唐诗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人生短暂、人生苦短、人生无常、人生的价值取向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运用古诗教学常规方法及较高的阅读能力,理解古文的含义和底蕴。
(2)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掌握唐诗的阅读技巧和批评方法,提升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其理解古人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感悟诗歌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3)让学生领悟到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的真谛,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感悟。
三、教学内容1、《望江南》的背景和含义2、唐诗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3、人生哲理的诠释、感悟和延伸。
四、课堂设计第一节课:1、导入环节:利用音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呈现《望江南》的背景和含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重点讲解:讲解唐诗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3、实践环节:请学生阅读《望江南》这首古诗,并完成诗歌赏析中的基本要素分析和语言特点剖析,体会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第二节课:1、导入环节:请学生阅读《望江南》这首古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初三科目:语文课题:望江南
主讲人王礼虎
训练目的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感受意境,理解思想情感。3、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意境,理解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
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望江南
温庭筠
女子盼归
思念
肠断
导入
一般性提问
一般性提问
深入理解性提问
讲解技能
讲解与
结束技听,标注字音。
自读,想象,思考。
作答:一位女子在望江楼上苦苦等待她的爱人。
学生思考,作答:思念、惆怅、悲伤、痛苦……
学生再读,思考,作答:
“梳洗罢”点出时间——早上;“独倚望江楼”点出地点和处境。这两句从行动上来表现女子一早便到望江楼上等待爱人,是满怀希望,然而内心却很孤寂。一个“独”字韵味十足。“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写其所见,可谓情景交融。女子眼见一只只帆船从面前经过,每一只船都是一份希望,可当船过,希望变成失望,如此反复,直到傍晚,却仍不见归人,这是何等惆怅!这里作者像景抒情,抒发了女子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与等待。末句“肠断”二字直接点出主旨,看到江边“白蘋洲”,睹物思人,想到了当初离别的时刻,此时此景,怎不销魂?表达了女子的极度悲伤。)
要素
学习行为
(预想的问题)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1分钟
8分钟
1分钟
1.“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你快回来,
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别让我的心空如大海……”孙楠的《你快回来》唱遍了大江南北,歌中直抒胸臆,传达了对爱人的无尽思念。在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盼望之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望江南》。请翻到课本204页。
2.范读全词,请学生认真听,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3.请自读一遍,想想本词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4.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词中是如何写这位女子等待爱人的?
教师适时点拨。
6.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7.小结: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其景物层出,情感起估。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手法,却又含蓄、细腻,值得我们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