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

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

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

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

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

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

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

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

大意

..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

..”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

“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

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

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

....,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还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荷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D.《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

的黑影,峭楞楞如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

..

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些词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B.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C.“斑驳”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这里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阅读《故都的秋》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不出门去吧,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只要……就B.即使……就是……也

C.虽然……但……也D.即使……只要……就

2.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是着力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景象。对作者这样选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只有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点。

B.表明北平的秋意无处不在。

C.着力写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

D.名胜古迹处繁闹之境,而且秋色较为明艳,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等描写,是从视觉入手,描写北国的秋高气爽和天色清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