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1
国开电大《教育学》1-11章自测答案
国开电大《教育学》1-11章自测答案题目如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作出揭示的是东汉____________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正确答案是:许慎的《说文解字》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下面哪个学科()。
正确答案是:基本学科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劳动起源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学记》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____________中。
正确答案是:《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思名著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论语》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大教学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夸美纽斯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赫尔巴特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循序渐进原则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布鲁纳关于教育对象,我国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孔子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1-7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023国开电大教育学1-4章课后作业及自测题答案
2023国开电大教育学1-4章课后作业及自测题答案第一章课后作业1. 下列选项中,哪一类因素对个体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A. 遗传因素B. 生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 遗传因素2. 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研究和发展的关系问题B. 教学策略的问题C. 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D. 教育改革的问题答案:A. 研究和发展的关系问题3. 什么是教育学的范畴?A. 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B. 研究教育理论的学科C. 研究教育实践的学科D. 研究教育政策的学科答案:A. 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4. 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研究意味着什么?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B. 各学科之间相互竞争C. 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D. 各学科之间相互牵制答案: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机构B. 教育环境C. 教育活动D. 教育者答案:C. 教育活动第二章课后作业1. 分类中的第一层是由什么单元构成的?A. 性别B. 种族C. 年龄D. 地理位置答案:B. 种族2. 良好的群体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什么能力的培养?A. 学术能力B. 社交能力C. 创造能力D. 沟通能力答案:B. 社交能力3.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教学法是什么?A. 实践教学法B. 合作研究法C. 问题教学法D. 讲授法答案:C. 问题教学法4. 研究目标具有什么特征?A. 目标性B. 可操作性C. 多样性D. 具体性答案:D. 具体性5.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研究能力B. 研究兴趣C. 研究态度D. 研究方法答案:B. 研究兴趣第三章课后作业1. 教师的权威性是指什么?A. 教师在学科上的权威地位B. 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地位C. 教师的职业地位D. 教师的社会地位答案:B. 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地位2. 教育者转变角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学生中心B. 教师中心C. 社会中心D. 政府中心答案:A. 学生中心3. 教学活动的计划需要满足什么要求?A. 灵活性B. 可操作性C. 深思熟虑D. 多样性答案:D. 多样性4.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A. 教育质量B. 学生发展C. 教育投入D. 学校声誉答案:B. 学生发展5.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衡量学校教育质量B. 指导学生研究C. 评估教师教学效果D. 排名学校教育水平答案:B. 指导学生研究第四章课后作业1. 教育目标按实施层次划分,可分为哪几个层次?A. 总目标、分目标、教学目标B. 教学目标、分目标、总目标C. 总目标、教学目标、分目标D. 分目标、总目标、教学目标答案:C. 总目标、教学目标、分目标2. 教育目标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领域性B. 执行性C. 超越性D. 渐变性答案:A. 领域性3. 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以下哪些?A. 掌握性B. 理解性C. 运用性D. 分析性答案:C. 运用性4.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行为B. 知识C. 能力D. 意义答案:A. 行为5. 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哪些?A. 层次B. 难度C. 内容D. 方法答案:C. 内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教育学)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
广义定义
教育是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人的 品德的活动。
日常含义
教育通常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狭义定义
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 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终身教育
教育并不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是终身性的。
04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改革与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动教 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 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全 面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和 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 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 提供优秀人才。
定义
教育学理论是关于教育现象和教 育实践的系统化、概括性的认识,
它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指 导。
目的
教育学理论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 规律,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 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构成要素
教育学理论由概念、范畴、原理和 规律等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学理论 体系。
传统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 学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44分题量:43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深入共感”主要属于()A.训练行为的方法B.改变认知的方法C.调整情感的方法D.精神分析的方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可分为()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A.1980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洛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现代教育越来越面向全体公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说明现代教育具有()A.生产性B.公共性C.科学性D.终身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一个学校的传统和仪式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以下诸因素中,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遗传素质B.环境C.主观能动性D.教育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属于()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神学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学生的品德B.发展学生的智慧C.增强学生的体质D.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决定课程结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A.学生的学习方式B.教师的教授方式C.学生的学习兴趣D.教师的知识结构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在教学活动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学应遵循()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为建制形式的班级组织结构属于()A.直线式B.职能式C.直线职能式D.职能直线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潮属于()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主要影响源的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制度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有人观察能力强,有人记忆能力好;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善于理性思维,有人长于形象思维。
教育学第一二章基础知识详细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学校的德育,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得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也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5,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的作用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分为显性功能更和隐形功能。
6,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其中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学说,劳动起源说被认为是科学的起源说,7,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教育均等,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有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8,我国夏朝学校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西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是六艺,礼乐射艺书数,到封建社会后,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9,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时期的两种教育体系,到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是主要的两种教育体系。
10,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而现代教育则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即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前苏联)苏霍姆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古,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甲骨文中的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一、教育的含义(二)从教育1 / 10的起源看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用权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从于神。
评价:教育神话起源论,仅仅是在没有正确认识自然之前对自然界发生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也仅仅是美丽的神话。
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讲义】教育学(一)
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跟着夏夏走,教资证到手!【一个小tips 】一次成功上岸的秘诀:课前做好预习,直播积极互动,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评价:让我看看是哪个小可爱点亮了5颗小星星~教材精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夏夏老师教师资格证备考通关班模块课程阶段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匹配教教材教辅笔试通关学霸领学入门学霸领学☆学霸带你领先学习教材串联精讲科目一教材精讲-覆盖考点周测-查缺补漏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备考指南》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专项精准提升科目一模块专项-拿定高分精准刷题-快速提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刷题预测冲刺科目一考前押题-临考加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考前突破高分密卷》科目二面试突破面试精讲面试理论打破面试堡垒《国家教师资格证面试实战过关宝典》面试实战试讲+答辩名师一对一点评普通话普通话实战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指导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课前要求1、准备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与笔记本2、可通过切换“清晰度”保障听课流畅3、做重点,勤互动第一章教育基础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内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之,三乐也”最早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
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全)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1)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183l-1902) (2)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 内容: (1)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 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需要。
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 :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 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本质上和 动物界毫无两样。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沛西·能: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 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
》
(一) 教育学的萌芽
1.基本特征
人类最早的教育认识活动 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
2.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教学方法:产婆术 (3)教育目的则在于促使学生唤起意识,发现以潜在形式存在于 人心内的真理。 (4)评价:强调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和道德价值。他注重的是形式 和方法,而不是内容,从而为教育即训练这一观点植下了种子。 ‚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 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 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问题:教育从哪里起源? 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教育发展的现状怎样?
一 教育的起源
• 三个问题: (1)教育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2)动物和人在可受教性上是否有本质区别; (3)人是否必需教育。
2024年4月自考《教育学(一)》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教育学(一)》真题课程代码0042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学问题C.学生学习问题D.教师问题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康德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克伯屈C.梅伊曼和拉伊D.泰勒4.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美国B.日本C.印度D.欧洲5.学校的公益性特点体现为:普遍受惠原则,非营利性原则和()。
A.自由原则B.公正公平原则C.免费原则D.公开原则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管理沟通B.规章制度C.法律D.组织制度7.学校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
A.培养学生B.增加收入C.提高绩效D.完成教育目标8.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和()。
A.家委会B.微信群C.家长群D.亲子群9.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论断的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卢梭D.皮亚杰10.在我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是()。
A.教师B.教育研究者C.学校管理者D.教育家11.古代或早期的课程的特征是()。
A.分科B.分散C.综合D.混合12.课程的最一般的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进度表13.最古老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访谈法C.观察法D.实验法14.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15.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制度文化D.班级文化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并给予简要说明。
16.教育者就是学校教师。
17.双轨学制是学校的唯一发展模式。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2013
47
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 《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 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 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 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
48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49
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 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 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 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 觅新的曙光”。(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27
戴枷的犯人 1899年 昆明
28
流浪孩子组成的杂耍班在表演龙头的造型 北京 1902
29
春节时的皇后大道 1902
30
西藏 布达拉宫 1904
31
,
1909年11月9日 地点:北京 说明:1908年11月14日,慈禧病逝, 1909年11月9日,慈禧太后的遗体从北京移往东陵安葬,
其时京师在道路上警卫送葬队伍。
•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 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在我国 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 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 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 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我国丰富的教育遗产, 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 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 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亚 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 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35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
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 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
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
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对于了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影响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
概念包括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了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中世纪的宗教教育、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都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讨了学习、记忆、
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
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结语
教育学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
内容,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一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大一学生作为教育学专业的新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大一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心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史和教育法学等。
这些学科共同构成了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教育现象。
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德和创造性等方面;教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培养价值观念和塑造人格。
四、教育的因素和要素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和游戏法等;教育的手段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六、教育的评价和改革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统一考试、学业评价和素质评价;教育的改革涉及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等。
七、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教育发展的历史涵盖了远古时代的家庭教育、宗教教育等,以及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发展的现状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差异。
八、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改革的理论主要有人本主义教育、发展教育和全人教育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包括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育公平等。
九、教育的伦理和价值观教育的伦理主要包括教育公平、教育道德、教育人权等;教育的价值观主要有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创造性。
以上是大一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将对教育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关注教育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教育学参考答案(题与答案)
教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教育:各种各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3、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指学校教育。
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以保证的适龄儿童或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的期望。
即人们期望受教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和结果。
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确定的规格和标准。
7、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8、智育: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9、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
10、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化。
1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课程:广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学的各门学科,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13、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1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上) (1)
绪论一、单选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C )。
A.《教育论》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C )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B. 凯洛夫C.杜威D.陶行知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D )。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杜威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 )A. 蔡元培B. 陶行知C. 杨贤江D. 晏阳初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 )。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 A )。
A.《论语》B.《学记》C.《孟子》D.《道德经》8、《教育漫话》一书是( B )的著作。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斯宾塞D. 裴斯泰洛齐9、《大教学论》一书是( C )的著作。
A. 斯宾塞B. 洛克C. 夸美纽斯D. 裴斯泰洛齐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 C )的信条。
A. 鲁迅B. 蔡元培C. 陶行知D. 杨贤江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B )。
A. 《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 《教育论》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 )。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布鲁纳D. 洛克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B )。
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 培根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赞科夫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第1章1高等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答:1、从形式上说,古代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
2、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
4、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
2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答:1、从形式上,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
2、从目的和内容上,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发扬的场所。
3、从对像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的教育4、从管理来说,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的保证。
3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答:1、从形式上,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等各类型院校都是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上,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在保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求。
4高等学校的职能:答:1、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2、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中心3、作为服务社会的服务中心。
5对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新认识和争论:答:1对三项职能内涵的认识更为明确2、教学与科研职能的矛盾与冲突3、建立有序、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6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
7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某一职业、行业的实际需要。
通才教育:也被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识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即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8并存与互补: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通才与专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必须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章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1、大学文化或大学精神文化:(名解)是指大学群体习得的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2、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答: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
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而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师生(包括个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2)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
一所大学在历史上主张和坚守的理念,形成了大学的精神。
3)大学理念基于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是建立在大学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
3、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答:1)校训的作用:校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元素。
2)校训、理念和精神的关系:一所大学的校训在提出之初通常是从应然的角度表明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起着引领这所大学不断发展的作用。
处在理念形态的大学校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会成为大学的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即大学精神。
4、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答: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大学精神文化。
2)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性而言。
就是要做到兼容并包。
二是从学术自由而言。
对各种学术观点、行为包容。
3)大学精神文化的整合性: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
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
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
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5、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答: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2)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念并存与对峙时期3)大学理念显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时期6、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答:1)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2)现代大学应具有针对性3)现代大学应该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4)现代大学应该有大师,也应有大楼5)现代大学应是国际化的第三章高校教师发展第一节学术职业与高校教师发展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高校教师把“学术”、“学术活动”视为自己神圣的天职和使命,而不是单纯以谋生为目标。
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学术职业以知识为材料,以教学和科研为手段,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
2、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学术自由需要无私利、非功利、纯粹地追求知识,信奉“为知识而知识”的法则。
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学术职业应利用其知识权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保持公正的良心,用宋朝学者张载的话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学术职业的光荣与使命(一)“传道、授业、解惑”——学术职业的古老梦想 p55“传、授、解”乃韩愈《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界定。
1、教师应该是“传道”的“人师”:教师首要是要教人“成人”之“道”,即教人如何认识人生、人世、人情、人性,其实是一个探求“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2、教师应是授业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传播人类已有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3、教师应是解惑的学者:对高校教师而言,不全是为了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解未知之惑。
(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学术职业的现代定位p56高校教师要具有教育家、科学家和服务社会专家的三重角色。
三、学术职业的诱惑及偏差p571、学术失范:第一,目标庸俗化:只为功名利禄。
第二,学术行为失范:抄袭、剽窃、造假等。
第三,学术贿赂:以权力谋职称、课题等,或以学术媚权。
第四,学术腐败: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
2、学术漂移p59:定义:学术漂移是指学术生活的价值基础及制度安排的权重分配发生了偏移。
①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是高校的根本,我国出现将一流大学等同于研究型大学,降低教学的重要性。
②重行政权力、轻学术权力:行政干预学术、行政替代学术、行政权力泛化。
3、低效教学——低效教学的表现,7条:①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高校学生是成人,不能采取家长式的管理。
②不能维持课堂纪律。
③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
④不能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
⑤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⑥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⑦不能采纳他人关于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低效教学的出路:唯一出路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有没有进步是教学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4、职业倦怠:倦怠产生与压力与紧张有关。
教师长期受到科研、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教学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而面临着职业倦怠。
四、学术职业的发展与超越p641、何谓高校教师发展:高教教师发展强调立足于教师的主体性,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主动追求达成某种或某些发展目标。
2、高校教师发展什么:主要有三个方面,学术水平的提高:掌握学科的学术前沿,创新学科知识。
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专门的教学技能。
师德的提升:要有学术道德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如爱护学生、诲人不倦等。
第二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p68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以内修为基础,通过自觉的、系统化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促进群体发展,进而成长为作为身份神圣、学术自由、组织自治、行为自律的以学术为业者。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共有七条:1、形成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首先要求学术职业全职化:学术成为终身追求的全职工作。
其次要求学术职业独立化:与国家、市场等保持适当的独立。
第三,要求学术职业生涯道路的发展性、上升性:专业化变革有利于提升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
2、形成专门的群体繁衍机制: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能力的重视,培养下一代学者。
3、形成建制化的专业组织:学者要有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的协会。
4、提出专业的服务承诺:高校教师的专业服务承诺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5、形成专业伦理规范:专业团体的内部伦理(学术诚实);社会伦理职责(培养人才)。
6、专业价值的合法化:专业群体赢得合法性的方式有三:外部权威认可,同行评价认可,顾客评价和市场认可。
7、获得专业自治特权:专业自治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教授拿的是公务员的收入,但却拥有艺术家的自由”,还能享受“在学术工作中没有上司”的自由。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p74第三节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p77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1、1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为什么而教”。
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理智能力,形成智慧。
2、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教什么”。
要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学生。
3、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如何教”。
就是要因材施教。
4、高校教师必须“知道在何时教”。
以学生原有知识和成长经历为根据。
5、高校教师必须“知道在何地教”。
要根据在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不同地点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模式p79可以按照“是否借助教学专家的帮助”为标准,将教学发展模式划分为两类,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
1、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同一学科或学院内教师通过听课或“传、帮、带”方式,发展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2、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教师发展是一项专业性事物,需要有专业人士的介入与指导。
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第四节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一、教师职业的发展程式p861、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美国学者傅勒认为,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教师们所关注的事物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教学前关注:职前培养,无教学经历和经验,只关注自己。
早期生存关注:初次实际教学,老师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能否在新环境中生存下来。
教学情境关注:教师关注教学上的种种需要、限制及挫折。
美国学者伯顿提出了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的理论,认为教师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刚进入新环境,对环境和事物在适应中。
调整阶段:开始关注学生,教学技巧等。
成熟阶段:教师们感觉比较安心,可以放心地、专心地处理教学所发生的事情。
3、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p88美国学者费斯勒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高涨的专业成长阶段,生涯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
二、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p891、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指标:效能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确定效能。
职责指标:对教师所能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
资格素质指标:三者相互联系,其中效能指标是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核心和根本。
2、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p92为了保证高校教师学术工作绩效评价的科学、合理、有效,其指标体系的设计及相应的绩效评价实践,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价值均衡原则: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如教学、科研,本科、研究生、理论、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