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戏剧鉴赏 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最新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最新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关于戏曲鉴赏心得体会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在学习戏曲鉴赏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也更加深入了。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京剧、豫剧、粤剧以及苗剧等不同地区的戏曲作品。

在听和看这
些戏曲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这些戏曲作品所传递的深
刻思想和感情。

其次,我也学会了如何辨别京剧中的各种行当,如文武生、花旦、老生等,从而更好
地欣赏和理解京剧。

另外,在学习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分析戏曲中的曲调、唱腔、表演等方面,对于戏曲的整体效果有更深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随着
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背景的转变,戏曲的表现形式、内容和传承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重为新时代定制更适合现代观众的精品
戏曲作品。

综上所述,学习戏曲鉴赏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使我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
值和意义,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戏曲鉴赏学习心得,欢迎你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以前,我以为戏剧的就是戏曲,枯燥无味的过时艺术。

真正接触戏剧是在大学——《戏剧鉴赏》课里,仅仅十周的时间,却有着十分丰富知识含量,让我深深了解到了戏剧其实并非只有戏曲,还有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以及相声等等,戏剧也并不是枯燥无味,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真正的灵魂。

真正的戏剧鉴赏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广博的知识,鉴赏美的心灵去欣赏,去体会,发现戏剧其中的美妙与艺术。

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1.娱乐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

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

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

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2.教化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

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

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3传承功能.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

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戏剧鉴赏心得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说起传统戏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剧。

确实,京剧是清朝最流行的剧种,时间上离我们最近,名声也远播海外。

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有京剧,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可中国的戏曲不仅仅只有京剧才好看,还有川剧、粤剧、评剧等多种剧种同样异彩纷呈。

这些戏曲各领风骚,共同演绎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通过一学期的戏曲鉴赏课程学习,我对中国的戏曲有了很多了解,不仅如此,还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了很多好感。

我认为很多人不关注中国戏曲是因为不了解,等到有朝一日了解的多了就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珍惜起来。

中国的戏曲常常与歌舞相伴,加上各种传统乐器的配合,营造出热闹喧哗的场面。

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戏曲演员一边演一边唱,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带观众感受故事中的跌宕起伏。

自从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开始,喜欢中国古典戏曲的人就越来越少。

央视11频道的戏曲节目可能只有一些怀旧的老年人,和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才会去看。

现在这一代人已经对中国的戏曲十分陌生,大家更喜欢的是高颜值的电视剧,搞笑的综艺节目和带来视觉享受的电影。

这可能就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吧。

可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传统戏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人类还不会记录光与影的古代,戏曲是社会上广大平民百姓的精神食粮。

现在的人们没事的时候可能会出去跟朋友看一场电影,以前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戏观舞就是许多人的头等乐事。

戏曲为现在的诸多的表演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个光秃秃的舞台上,仅凭几件道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靠演员自己高超的技艺了。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许多戏曲,可以说这些戏曲带给人的享受一点也不比看一场电影差。

在舞台上,区区几个人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的阵势;当一正一反两个角色相互打斗时,那种紧张激烈的场面丝毫不逊于用特效制作出的场景。

历史总是向前推进的,正是这些传统戏曲的成熟经验造就了今天荧幕上各种精彩的电影和电视剧。

这些戏曲曾丰富了中国人数百年的精神世界,无数的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篇1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周年庆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

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

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

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

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

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021年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2021年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心得与体会戏剧鉴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戏剧鉴赏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戏剧鉴赏课学习心得
经过半学期的西方现代戏曲鉴赏的学习。

虽然不能说对西方戏曲很了解,但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我做一下中西方戏曲比较。

(一)悲剧喜剧在戏剧中的界线:
古代希腊戏剧严格区分为悲剧和喜剧。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模仿,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而喜剧总是同缺陷、错误、丑陋连在一起的,喜剧总是模仿比今天的我们更坏的人。

这类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指“咎由自取”丑的一种形式,在西方多少世纪以来,都以此界定。

“悲”与“喜”的界限判若鸿沟,不可逾越。

在西方戏剧中悲剧情节往往是连贯的三部曲,喜剧则只有一出,不论悲剧或喜剧全是诗体,但二者的语言风格截然不同。

悲剧语言高雅,格调严肃崇高。

喜剧语言通俗易懂,格调诙谐,有时甚至低俗。

首先举起悲喜剧混杂大旗的是16世纪意大利作家
瓜里尼,他的《忠实的牧羊人》打破了悲喜剧的框架。

此后的西班牙作家维加也提出了悲喜剧混合,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则成功地将崇高与卑贱、恐怖与滑稽、悲怆与诙谐混合在一起,但他却在这一点上遭到非议。

中国的戏剧从一开始,悲喜剧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森严。

它走着市民艺术的路子,实现着与现实生活合拍的路子。

现实生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戏曲则多为悲喜交杂,苦乐相错,乐忧相衬,庄谐并与。

同一剧目,见仁见智,悲喜难辨。

如《琵琶记》采用了平行交叉的手法,穷与富,悲与喜爱,一折一折相扣,一喜一忧。

而西方戏剧则多采用喜 ;悲大悲的手法。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罗朱约会,私自结婚(喜) ;罗密欧杀死泰保尔脱和巴理斯(悲) ;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死去(大悲)就符合这一戏剧规律。

中国的戏剧发展形式则为喜 ;悲 ;喜 ;大悲 ;大喜,与西方的格局不同,如《西厢记》张崔相见,一见倾心(喜) ;叛将孙飞虎欲夺崔,崔夫人允婚(悲) ;张生写信求援解围(喜);崔夫人悔婚,拷打红娘崔张被迫分离(大悲)张生考中状元,崔张团聚(大喜)。

(二)艺术理念之不同
悲剧是戏剧的最重要艺术主题。

中西方都有悲剧的艺术经典。

中国的悲剧是以“苦戏”、“冤戏”、“哭戏”为特征。

舞台上大多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弱势群体,是如窦娥般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

这种苦戏演示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却缺乏剧烈的冲突。

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主人公的抗争非常软弱,仅表现在对上苍和青天的乞求。

悲剧的脚本作者,希冀以道德、伦理、来评判善恶、来贬责社会的不公;以轮回报应抚慰受伤和破损的心灵,来缓释社会的矛盾。

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能激发出观众的眼泪,甚至激起义愤。

但义愤仅仅是义愤,缺乏殊死抗争的刚勇和对社会的感召力。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体现的是“礼乐之和”和“治世之音”。

中国人固有的“伦理信念”保障和支撑着“大团圆”结局的实现和完成。

中国人喜欢“大团圆”这一固有模式,这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和自我的满足。

权力场域力图矛盾对立的转化,靠“中庸伦理”、“消愁补恨”来平和冲突。

“大团圆”式的结局,符合各自所需,它是艺术场域与权力场域相协调的必然产物。

中国悲剧以惩恶扬善、先苦后甜为结局,但这种结局一般不是抗争的结果,而是依赖外力的作用,表达的只是善恶有报的愿望,这是中国戏剧的艺术理念。

西方悲剧舞台上常以英雄为主角。

赞美使其拔高,甚至神化。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抗争,让人看到正义的力量。

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任何胜利都必须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但人类的希望也正在于此。

西方戏剧塑造出许多不甘心向命运低头、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正面形象。

哈姆雷特品格脱俗、精神超拔,在克服犹豫、迟疑和过分善良的个性之后终于拿起正义的复仇之剑。

[4]
西方戏剧的结局方式与传统的中国戏剧大相径庭。

它没有皆大欢喜、没有功德圆满。

剧中的英雄用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去斗争,哪怕选择与邪恶共同毁灭的极端方式。

正是这种不惜以牺牲宝贵生命为至高代价的斗争,体现了西方戏剧艺术的精神内核。

它是社会改造、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中心事件和人物
中国戏曲往往选取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或用局部生活反映生活中带有全局意义的东西,描写人物多为对正面人物的赞美。

喜剧人物往往是以弱取胜,以智取胜,反言显正,寓庄于谐。

常常表现人民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精神。

他们相信站在正义的一边,有力量战胜邪恶。

因此剧中的人物往往敢于藐视比自己强大的反面人物,对他们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

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敢于面对带着上方宝剑
的权豪势要的逼害,抓住敌人的弱点,巧施机智,赚到权剑金牌,将杨衙内置于死地。

再如《》窦峨冤》《救风尘》都在作品中艺术地反映了人民的力量。

带有理想的光辉,但又符合社会现实。

中国戏剧很少象西方戏剧那样以下层劳动人民为讽刺揭露的对象,相反总是用高高在上的权贵的愚蠢、卑劣作为下层人民聪明、高尚的陪衬。

高贵的宦门子弟往往凶狠恶毒,为非作歹,而平民百姓则是忠诚老实、聪明机智,互相帮助。

这一切都与戏剧产生于民间有关。

西方写悲剧,人物必须高贵,事件必须崇高。

如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主人公是高贵的公主,索福克洛斯的《安提戈涅》的主人公是王子和公主,在戏剧中表现的则是“英雄时代”的事件。

西方写喜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人公则必须是小人物,因为崇高往往与高贵联系在一起。

如《伪君子》,不论答尔丢夫是“叫花子”“苦行僧”还是“座上客”,还是奥尔贡一家,身份都是卑微的,它描写的是发生在商人家的事件。

但中国古典悲剧人物却不象西方戏剧有那么多的身份局限,悲剧中的人物可以是豪门权贵如《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杨贵妃,也可以是普通的小人物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