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3422c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9.png)
2019年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在学习戏曲鉴赏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也更加深入了。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京剧、豫剧、粤剧以及苗剧等不同地区的戏曲作品。
在听和看这
些戏曲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这些戏曲作品所传递的深
刻思想和感情。
其次,我也学会了如何辨别京剧中的各种行当,如文武生、花旦、老生等,从而更好
地欣赏和理解京剧。
另外,在学习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分析戏曲中的曲调、唱腔、表演等方面,对于戏曲的整体效果有更深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随着
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背景的转变,戏曲的表现形式、内容和传承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重为新时代定制更适合现代观众的精品
戏曲作品。
综上所述,学习戏曲鉴赏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使我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
值和意义,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d67c5c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
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如今的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有的魅力,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故而我在这个学期选择了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鉴赏能力培训》这门课程。
在培训中,每堂课、每位老师的讲授都让我感到获益匪浅。
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戏曲的发展沿革、戏曲的人物的装扮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旦角、生角各行当的舞台表现特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教授。
老师们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中国戏曲中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特征。
并带领我们一同体验了戏曲的唱腔、基本的手势、身段,以及对戏曲视频进行了赏析,让我对戏曲有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知道了戏曲的起源,以及大致的发展脉络。
2.了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体验和感受了戏曲中主要行当的基本身段。
4.聆听和欣赏演唱了越剧及昆曲中的部分唱段。
5.欣赏了戏曲的舞台美术:包含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但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升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
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授课的老师都是当今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
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力求健全,孜孜不倦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们。
通过这次在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戏曲更加加深了认识。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5cdc5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2.png)
在学习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和价值。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戏曲的历史、形式、表演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下面我将从个人角度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戏曲历史的认识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对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昆曲、京剧到黄梅戏、越剧,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色。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戏曲作品,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戏曲艺术。
七、总结
通过戏曲鉴赏的学习,我不仅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戏曲艺术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戏曲鉴赏能力,为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了解戏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渐渐明白了戏曲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戏曲文化,让其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五、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对戏曲的学习,我不仅对戏曲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论是在传统的戏曲作品还是现代戏曲创作中,我都能更深刻地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这对于我个人的审美修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提升。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1fa307b0b1c59eef8c7b4f5.png)
戏曲鉴赏心得说起传统戏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剧。
确实,京剧是清朝最流行的剧种,时间上离我们最近,名声也远播海外。
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有京剧,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可中国的戏曲不仅仅只有京剧才好看,还有川剧、粤剧、评剧等多种剧种同样异彩纷呈。
这些戏曲各领风骚,共同演绎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通过一学期的戏曲鉴赏课程学习,我对中国的戏曲有了很多了解,不仅如此,还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了很多好感。
我认为很多人不关注中国戏曲是因为不了解,等到有朝一日了解的多了就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珍惜起来。
中国的戏曲常常与歌舞相伴,加上各种传统乐器的配合,营造出热闹喧哗的场面。
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戏曲演员一边演一边唱,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带观众感受故事中的跌宕起伏。
自从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开始,喜欢中国古典戏曲的人就越来越少。
央视11频道的戏曲节目可能只有一些怀旧的老年人,和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才会去看。
现在这一代人已经对中国的戏曲十分陌生,大家更喜欢的是高颜值的电视剧,搞笑的综艺节目和带来视觉享受的电影。
这可能就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吧。
可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传统戏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人类还不会记录光与影的古代,戏曲是社会上广大平民百姓的精神食粮。
现在的人们没事的时候可能会出去跟朋友看一场电影,以前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戏观舞就是许多人的头等乐事。
戏曲为现在的诸多的表演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个光秃秃的舞台上,仅凭几件道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靠演员自己高超的技艺了。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许多戏曲,可以说这些戏曲带给人的享受一点也不比看一场电影差。
在舞台上,区区几个人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的阵势;当一正一反两个角色相互打斗时,那种紧张激烈的场面丝毫不逊于用特效制作出的场景。
历史总是向前推进的,正是这些传统戏曲的成熟经验造就了今天荧幕上各种精彩的电影和电视剧。
这些戏曲曾丰富了中国人数百年的精神世界,无数的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戏曲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戏曲鉴赏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ec512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d.png)
中国戏曲鉴赏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的瑰宝,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戏曲鉴赏不仅仅是欣赏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国戏曲鉴赏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深入了解了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演变,我了解到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宫廷音乐和舞蹈,演变为一种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
从最早的盛唐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我逐渐领悟到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剧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戏曲有京剧、豫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通过学习不同剧种的演出形式、唱腔和表演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
然后,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于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戏曲演员需要具备声乐、表演、舞蹈等多种技能,通过学习他们的演出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他们的表演艺术。
尤其是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我深深被演员们那悠扬的嗓音和精湛的表演所打动。
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还让我对于戏曲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历史故事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戏曲作品中的经典剧目,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内涵,更好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中国戏曲鉴赏,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戏曲,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
总结起来,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剧种和演员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
同时,戏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也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5篇)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4ce7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5.png)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5篇)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篇1】戏剧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
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
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
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____.可谓成绩斐然。
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
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篇2】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
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1、口头传承戏剧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
主要体现在梨园弟子的技艺传承这一方面。
当时的戏剧演员文化水__都很有限,甚至大字不识,但他们却能在台上搬演古今之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员自身的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师父的言传身教也功不可没,而且拜师学艺主要是通过师父的口头传授来完成的。
特别是对唱、念这两方面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口头传承的无可替代。
我国的戏剧就是依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行为传承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招式主要体现了行为的传承。
戏剧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动作。
相对而言是固化的。
戏剧的表演程式是根据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和美的形式提炼出来的。
如鹞子翻身、兰花指、卧鱼等,是抓住这些动植物最具有造型美的闪光点而予以模仿、定格的。
上戏曲鉴赏后的感想
![上戏曲鉴赏后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a82e952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b.png)
上戏曲鉴赏后的感想在阅读上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到的是对这门古老艺术形式的敬畏和尊重。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有几百年历史,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上戏曲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戏曲表演所需要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细节,比如歌唱、念白、动作、服装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演员长年累月的实践和磨练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这让我更加敬佩和尊重这些戏曲演员。
其次,我也更加认识到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地区和流派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例如,评弹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与京剧、豫剧等区别很大,它的表演以弹词为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下,戏曲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京剧新文化运动时期,京剧就发生了较大的改革,加入了许多新的表演形式和素材,使其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
这些都使我深入了解到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变化。
最后,我也意识到通过学习赏析戏曲和学习一般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受到了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能够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读书、学习历史也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中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和言外之意。
总之,通过上戏曲鉴赏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这让我认识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1ce3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d.png)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篇1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周年庆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
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
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
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
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
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9e3daf19b89680203d82595.png)
篇一:戏曲鉴赏浅谈《四郎探母》摘要: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百演不衰的经典,是现代京剧发展的一个小符号。
梨园有称“探不完的母,过不完的关”指的是两出经典大戏,一出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文昭关》,另一出便是《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身处异乡独活十五载,在战火重燃之际,发现来军将领是自己十五年未见的家人,突出关卡只为见母亲一面,孝子之情感动天地,与母亲相见之后,又不忘铁镜公主之情,毅然返还,实在重情重义。
但有关杨四郎的忠义却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在对《四郎探母》这出戏进行赏析的同时,对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以现代视角分析“忠义”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关键字:四郎探母忠孝道义正文京剧《四郎探母》,这是说的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共同抗击敌军。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在民间广为传颂。
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惨重,杨四郎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五郎出家,四郎被俘。
作为俘虏的四郎改名换姓,被压到萧太后面前,萧太后见此人长的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武功,十分满意,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相敬如宾,还有了大阿哥,虽说萧太后和公主对她很好,但思乡之情却时刻煎熬着他。
直到有一天,杨四郎听说宋王朝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
杨四郎决心要去见母亲一面,无奈关卡重重会面遥遥无期。
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铁镜公主并求助于她,在铁镜公主的帮助下,杨四郎拿到萧太后的令牌,悄悄潜到宋营,得以与母亲家人见面,十五年的相思衷肠一朝诉。
但是杨四郎感恩铁镜公主的贤德善良,与家人匆匆一聚之后,又返还回到铁镜公主身边。
《四郎探母》不管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舞台上唱腔优美,受到一代代戏迷追捧。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81617076eeaeaad0f3301a.png)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
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
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戏曲艺术课程的收获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课程的收获与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f0099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d.png)
中国戏曲艺术课程的收获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机会,对学习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与戏曲艺术课程可能带来以下收获和感想:
1. 传统文化认知与尊重
•了解历史与传统: 通过戏曲课程,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更全面的认知。
•尊重传统价值观: 了解戏曲艺术背后的价值观念,如忠孝节义、崇尚正义等,培养尊重传统价值观念的意识。
2. 艺术鉴赏与审美素养
•戏曲表演艺术: 学生学会欣赏戏曲表演艺术,包括唱、念、做、打等技艺,提高审美水平。
•舞台美学: 对舞台美学、布景、服装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3. 形体与表达能力
•肢体语言和表情: 戏曲注重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学生通过课程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声腔唱腔: 学会模仿戏曲的声腔唱腔,提高声音的操控和表达能力。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角色演绎: 在戏曲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角色演绎能力。
•沟通与配合: 学习演出需要与其他演员、导演及舞台工作人员合作,提高了沟通和配合能力。
5. 个人发展与自我认知
•自我表达与认知: 通过表演角色,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性格特点,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自信与胆识: 在舞台上表演需要自信和勇气,戏曲课程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胆识。
总结
戏曲艺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的教育。
通过学习戏曲,学生除了学会表演技巧外,还可能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修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更加全面深入。
这样的课程可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9e3daf19b89680203d82595.png)
篇一:戏曲鉴赏浅谈《四郎探母》摘要: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百演不衰的经典,是现代京剧发展的一个小符号。
梨园有称“探不完的母,过不完的关”指的是两出经典大戏,一出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文昭关》,另一出便是《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身处异乡独活十五载,在战火重燃之际,发现来军将领是自己十五年未见的家人,突出关卡只为见母亲一面,孝子之情感动天地,与母亲相见之后,又不忘铁镜公主之情,毅然返还,实在重情重义。
但有关杨四郎的忠义却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在对《四郎探母》这出戏进行赏析的同时,对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以现代视角分析“忠义”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关键字:四郎探母忠孝道义正文京剧《四郎探母》,这是说的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共同抗击敌军。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在民间广为传颂。
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惨重,杨四郎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五郎出家,四郎被俘。
作为俘虏的四郎改名换姓,被压到萧太后面前,萧太后见此人长的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武功,十分满意,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相敬如宾,还有了大阿哥,虽说萧太后和公主对她很好,但思乡之情却时刻煎熬着他。
直到有一天,杨四郎听说宋王朝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
杨四郎决心要去见母亲一面,无奈关卡重重会面遥遥无期。
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铁镜公主并求助于她,在铁镜公主的帮助下,杨四郎拿到萧太后的令牌,悄悄潜到宋营,得以与母亲家人见面,十五年的相思衷肠一朝诉。
但是杨四郎感恩铁镜公主的贤德善良,与家人匆匆一聚之后,又返还回到铁镜公主身边。
《四郎探母》不管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舞台上唱腔优美,受到一代代戏迷追捧。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14b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0.png)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篇1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1ba4b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0.png)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
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
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
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
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https://img.taocdn.com/s3/m/a63539e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b.png)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
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如今的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故而我在这个学期选择了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鉴赏能力培训》这门课程。
在培训中,每堂课、每位老师的讲授都让我感到获益匪浅。
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戏曲的发展沿革、戏曲的人物的装扮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旦角、生角各行当的舞台表现特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教授。
老师们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中国戏曲中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特征。
并带领我们一同体验了戏曲的唱腔、基本的手势、身段,以及对戏曲视频进行了赏析,让我对戏曲有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知道了戏曲的起源,以及大致的发展脉络。
2.了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体验和感受了戏曲中主要行当的基本身段。
4.聆听和欣赏演唱了越剧及昆曲中的部分唱段。
5.欣赏了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
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授课的老师都是当今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
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力求完善,孜孜不倦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们。
通过这次在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戏曲更加加深了认识。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
【心得体会】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2213804551810a6f4248618.png)
【关键字】心得体会戏曲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一:戏曲鉴赏心得体会戏剧鉴赏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4d53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f.png)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戏曲鉴赏学习心得篇1“哇呀呀呀……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天放学,这一段令我熟悉不过的京剧便回荡在校园里,虽听过无数遍,但每一次都让我感受了京剧的美。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家里也有关于它的美——京剧脸谱。
它很特殊,没有画在宣纸上,也许是因为没有立体感;也没有画在木制的模板上,也许是太过古板。
它画在葫芦上,许是因为葫芦的曲线带着天然的美感,立体而不失灵动。
这个葫芦光滑圆润,上面画着两张惟妙惟肖的脸谱:一张是绿色的,____勇猛与忠诚,另一张蓝色,____聪慧与英武。
这也恰恰印证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程咬金半路拦兵,吕蒙手不释卷。
我不禁佩服画家精妙而独具匠心的构思。
看着程咬金满脸英勇,我仿佛和他一起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面前是一对人马。
只见程咬金一声喝令,硬是以一人之力死死地挡住了大队人马的行进。
呼呼作响的两柄大斧仿佛在警告着每一个敌人、每一匹战马:再上前,就是死路一条!刹那间,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我又转身来到了大将军吕蒙的营帐内。
只见他左手持一卷兵书,右手秉一把宝剑,挥舞着,烛光一闪一闪的,映照着英雄舞剑的背影。
想象着,一幅长达一米宽的横幅呈现在眼前。
一百多种京剧脸谱都动了起来,那棕黑的瞳仁变得生动起来,眼神中透着千年的深邃。
我想,这便是艺术吧。
我会提着这一个葫芦,寻找京剧脸谱的主人,恢复那穿越千年的美,寻觅那亘古永存的俊。
京剧,曾称__剧,说起来也有百年来的历史了。
自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____,与来自河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表演过程和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并分为四个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不同行当的唱念有不同的声腔、动作。
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戏曲鉴赏课后总结
![戏曲鉴赏课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b3af6f7e21af45b307a8f9.png)
戏曲鉴赏课后总结戏曲,中国的国粹,应该说我小时候对戏曲是很抵触的。
但长大后,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个性都摈弃似乎很悲催,我极力的反对全盘西化,但对于戏曲,平时在现代音乐和戏曲之间做选择,我往往还是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
我认为这是从小到大,接触戏曲的机会是少之甚少,可谓是极少导致的。
如果在小学开设戏曲的选修课,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我很希望国家、学校能多多的重视这方面的熏陶。
至少要让国人明白我们有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民族特色,我觉得我们完全不应该去排斥、厌恶她。
应该在心里留一块地方去接纳她,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这个学期的戏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倒是学会了几首自己蛮喜欢的戏曲唱段,例如:《卖水》(之前我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而且我觉得像这种西皮流水形式的京剧,似乎更让我们能接受,唱着唱着也觉得很有意思,越唱越喜欢。
)《凤还巢》“母亲不可心太偏”(其中的尖音字也挺有意思的,另外特别是湖广音、中州韵的念白我甚是喜欢,我觉得特别有韵味。
如果是普通话的,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就不是那个调调了。
)《沙家浜》的那个“今日同饮庆功酒”(感觉十分的熟悉,想必是小时候听过只是一直不知道曲名罢了。
)另外我还想说,京剧版的《苏三起解》比越剧版的好听得不知多少倍,越剧版的怎么听都觉得是怪腔怪调,难听死了,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
以前我就蛮喜欢一首现代京戏《说唱脸谱》,其中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我一直以为真的有这么一段京剧,后来才知道这些歌词只是传统老唱段的曲名集合来的。
还有一个我相当喜欢的京剧唱段,赵群版的《红娘·佳期》红娘唱段,低沉婉转的反四平调,尤其是前面那一句“看他二人,**将门关闭,已称心愿,老夫人啊老夫人!你是枉费了心机哟!”声音特别的空灵,我是没想到京剧也能唱的这么美,别有一番缠绵悱恻的入骨情柔。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学习心得(共10篇)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学习心得(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d5e12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1.png)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学习心得(共10篇)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
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
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
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
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
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两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
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
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
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
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
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
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