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_第一单元_知识点总结
哲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哲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db86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0.png)
第三课 时代精神旳精髓
一、 真正旳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精神旳精髓
(1)哲学是一定社会
1、时代精神旳总结和 和时代旳经济和政治在
升华
精神上旳反应
真正旳 哲学都 是自己 时代旳 精神上 旳精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哲学旳内容起 源于时代
(2)真正旳哲学是自 己时代旳精神上旳精髓 旳原因
(2)哲学旳基本问题内容旳第二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有无同一性旳问 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旳问题。
①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旳根据。
可知论: 世界是能够认识旳 不可知论: 否定认识世界旳可性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旳基 本派别,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派别
(2)你以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 旳关系主要吗?为何?
(1)上述材料涉及旳共同旳哲学问题是什么?
处方
学习计划 教学计划 收获旳计划 做工旳措施
决定 反应
病情 学习实际 教学实际 收获旳实际 做工旳实际
(思维)
(存在)
材料涉及旳共同哲学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
(2)你以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 间旳关系主要吗?为何?
处理好两者旳关系十分主要。 因为学习计划旳制定必须从你本身旳学习实际出发 ,假如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旳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 旳指导作用;假如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旳学
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毕学习任务。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旳基本问题。
哲学旳基本性质和方向
1、从与生活关系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7c64144a7302768e9939a0.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3efb0e52d380eb62946d74.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物质观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https://img.taocdn.com/s3/m/fa430c39eefdc8d376ee3277.png)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p12 唯 物 主 义 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三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一、哲学
1、哲学的起源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性的)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含义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 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 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进步性: 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 认为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原子 了唯物主义。 是世 局限性: 界的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原子 ) 本原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观(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扩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近代机械唯物 主义。经典观点 •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 成 •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展示: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5c6863011ca300a6c3907c.png)
《生活与哲学》会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与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区别: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5、哲学的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通过批判社会弊端,旧思想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和目标。
3)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依据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2)它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并且它贯穿了哲学发展的是中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1)坚持唯物主义的方向,认为世界是物质的2)局限性,没有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水、火、气、土等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1)坚持唯物主义方向,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认为原子的性质就是物质的性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9f4478df524ccbff0218412.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d4f29e51e79b89680226ac.png)
一.什么是哲学?(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P25)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4、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5.哲学的作用: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b。
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具有反作用。
6.哲学是什么(内涵)1.从本意上来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来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来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关系上来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二者的关系如何?【提示】哲学的“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两方面。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3、小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么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_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_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308b5c0679563c1ec5da7138.png)
考点4:哲学的作用 • ①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 术。 • ②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 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 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⑤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⑥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 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 ⑦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 思维方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①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要求。 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比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旧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P29)
世界 本质
把物质归结为具 体的物质形态 没有科学依据
的本原。
(2)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
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3)局限性:A、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 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考点7: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其特点 (1)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
考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 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 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
![《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8ca426b84ae45c3b358ce1.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高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高考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的作用【知识梳理】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②哲学就是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误区: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df99461f5335a8102d220d8.png)
“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 (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
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 花明,眼闭则花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属唯心主 义
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 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2.河南商报2010年12月1日A12版刊登了《咱看到的地动仪 都是“现代货”》一文,指出真正的张衡地动仪1 700年前已 失传,如今我们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只是后人复原的模型。 目前,河南博物院正在和中国地震局洽谈张衡地动仪复原
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在《论语》词句的诵读声中,2010年9月27日,中国(曲阜)国 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这位中国先贤诞 辰2 561年。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
6.“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 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用好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与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 作用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是因为, 哲学社会科学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C ②与自然科学有相同的研究对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完整版)哲学基本知识点(一二单元)
![(完整版)哲学基本知识点(一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3d3bbeba26925c52dc5bf06.png)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3)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9b80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生活与哲学》原理概括
![《生活与哲学》原理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6e8a9bc1a37f111f1855b8f.png)
《生活与哲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编辑王炳志审核管延臣 2011.10.16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原则。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并非一定就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只作理解性要求)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反过来,哲学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2、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与时代课题的关系):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另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一单元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7e100e0f8c75fbfc67db209.png)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重难突破
探析古代哲学史上的“理”、“气”关系
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朱熹说:“未有此所,已有此理”
思考(1)“气”和“理”谁是物质,谁是意识?
(2)王夫之与朱熹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提升能力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 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 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 雷锋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3)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⑴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⑴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⑵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重难突破
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逻辑体系
什么是哲学 哲学基本理论(第一单元)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 (第二单元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单元第六课)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
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源自1.哲学是什么提升能力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76a15a6c30c2259019ea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c5a63890c69ec3d5bb75b0.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1页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史唯物主义
2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唯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的本源,认为整个客观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心
主观唯心主义
主
把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整个现实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在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 住了时代脉搏,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提和要求。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 hao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 hao](https://img.taocdn.com/s3/m/f54c8eef172ded630b1cb68a.png)
)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 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
5、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 、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 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 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 之用” 从哲学上看, 之用”。从哲学上看,这一观 点 ( ) A.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 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 .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 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 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 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 论成果
本义 认识 世界
人
对实践 的追问 产生 功能、 功能、任务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 对世界 的思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复习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哲学是什么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 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6、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 义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义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唯心主义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旧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 看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旧唯物主义只承认意识依赖物质,而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只承认意识依赖物质, 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C、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物质决定于意识,又看到 、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物质决定于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错误观点:哲学是正确的科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①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回答问题不同: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错误倾向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5.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6.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8.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是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常见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常见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4)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哲):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本原常见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王守仁:心外无物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本原
常见观点(中外“神创论”柏拉图:理念论朱熹:理在事先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学上的两大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如果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在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上展开的,那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就是在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问题上展开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和唯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看待问题
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问题
9.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内容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能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3)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的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到社会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示: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是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好马哲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好马哲):
(1)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2)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