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置省的意义
介绍一下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截至2022年,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行政区,省
会贵阳市。
贵州省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此外,贵州还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
贵州省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以其惊人的落差和秀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有着清澈的河水和独特的石灰岩地貌。
西江千户苗寨则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梵净山则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总的来说,贵州省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省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一游。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
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
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蔗糖、油菜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
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贵州精神名词解释
贵州精神是指在贵州省这一特定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品质。
它是由贵州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奋斗、创造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了贵州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贵州精神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和特点。
首先是顽强拼搏的精神,贵州人民在地理环境复杂、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其次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贵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贵州文化和贵州智慧。
最后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贵州人民注重团结协作,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实践中,贵州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传承。
在经济发展中,贵州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文化传承中,贵州人民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文化品牌。
在社会建设中,贵州人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贵州精神,使其在新时代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质量发展对贵州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对贵州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对于贵州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贵州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提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贵州将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其次,高质量发展可以改善贵州人民的生活质量。
贵州是资源型
省份,通过高质量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
动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将为贵州创造
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
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次,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贵州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贵州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高质量发展,可以
加强与其他省份、企业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贵州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提升贵州在全国乃至
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之,高质量发展对于贵州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推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贵州与其他地区
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贵州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贵州省情精简知识点
贵州省情精简知识点第一篇:贵州省情精简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大气降水比较丰富(2)光、热、水基本同季(3)立体气候明显(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暖湿润不利:(1)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2)“倒春寒”“秋绵雨”等自然灾害“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3)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不利:(1)自然生态比较脆弱(2)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3)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贵州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贵州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避免掠夺开发和过度开发,以免造成资源的枯竭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开发的同时,应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保持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由于封闭,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化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封闭原因:(1)“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2)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2008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23亿元发展到333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发展到8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96.9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8.76元。
贵州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贵州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贵州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多重重要性:
1.能源基地:贵州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尤其是水电和煤炭资源丰富。
它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为东部及中部地区提供重要的电力供应支持。
2.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贵州被赋予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这表明其将在深化改革、创新政策、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生态屏障与环境保护:贵州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重视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其生态环境资源。
4.旅游经济与文化传承:贵州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是不可复制的
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区域交通枢纽: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如高速铁路、高速公
路网络的建设,贵州正在逐渐成为连接华南、华中与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这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互联互通有着积极作用。
6.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贵州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
突破,如贵阳市已成为中国的“大数据之都”,这对推动全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战略性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贵州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扮演着能源保障、深化改革先行者、生态保护、旅游经济推动者、区域协同纽带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等多种角色。
贵州八条叫法
贵州八条叫法摘要:1.贵州简介2.贵州八条叫法的背景3.贵州八条叫法的内容3.1 贵阳3.2 六盘水3.3 遵义3.4 铜仁3.5 毕节3.6 黔南州3.7 黔东南州3.8 黔西南州4.贵州八条叫法的特点与意义正文: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贵州,有八条具有代表性的叫法,它们不仅反映了贵州各地的特色,还承载了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贵州八条叫法源于贵州省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这八条叫法分别为贵阳、六盘水、遵义、铜仁、毕节、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
这些地名各有来历,有的以地理特征命名,有的以民族特色命名,有的则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1.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
这里气候宜人,被誉为“中国避暑之都”。
贵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甲秀楼、阳明祠等人文景观。
2.六盘水:因地处六盘山脉而得名。
六盘水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遵义:遵义这个名字源于红色革命历史。
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遵义市内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如遵义会议会址。
4.铜仁:铜仁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丰富的铜矿资源。
铜仁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九龙洞、梵净山等。
5.毕节:毕节地区因古代彝族部落毕节部而得名。
这里拥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如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等。
6.黔南州: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荔波小七孔、龙里龙宫等。
7.黔东南州: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这里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8.黔西南州: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如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等。
贵州八条叫法各具特色,它们反映了贵州省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以
下是贵州的简要概况介绍:
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邻湖南和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
地形地貌:贵州地形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
有众多的山脉、峡谷、溶洞和地下河流。
贵州素有"中国山
水甲天下"的美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相对
凉爽,冬季较温暖。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贵州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人口和民族: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常住人口约为3895万人。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壮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贵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贵州以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和旅游业兴盛而闻名。
主要的经济支柱包括煤炭、金属矿产、化工、农业产品等。
旅游资源:贵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黔东南苗族侗族风情园等。
贵州的独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对贵州省的简要概况介绍,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经济特点而备受关注。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贵州省情》的学习,对贵州的省情有了不少知道和体会,一同也有了很大的收成。
跟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打开,格外是地质勘探技术,气候科学等的打开,开阔了大家的视界,使咱们的知道逐步由地上到地下,由理性到理性地逐步深化。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本钱富集、民族许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地貌归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形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歪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底子类型,其间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许多,重峦叠峰,绵绵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曲折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挺拔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十分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规划广泛,形状类型彻底,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格外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改变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前进0.3℃。
从全省看,一般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别的区域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区域。
降水较多,旱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占总面积的75%以上,是中国四大喀斯特地貌之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838万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贵州的历史和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贵州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贵州的气候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大,贵州的气温和降水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贵州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
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濒危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贵州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贵州的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但通过多年的努力,贵州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贵州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除了农业,贵州也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省份之一。
贵州拥有丰富的铅、锌、锑、煤炭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和风电发电基地之一。
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贵州有许多自然风景区,包括黄果树瀑布、观音洞、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构造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镇,如贵阳、安顺、凯里等,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展现了贵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贵州在交通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
目前,贵州已经建成了一些高速公路和铁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是贵州的交通枢纽。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多元、生态环境优美的省份。
贵州省情调查报告
贵州省情调查报告贵州省情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二、经济发展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调查显示,贵州省在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例如,贵州省的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此外,贵州省也注重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和推广有机农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民族文化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保护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稳定。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包括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方面。
例如,苗族的银饰工艺和织布技艺、侗族的歌舞表演、布依族的木雕艺术等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四、旅游资源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
调查显示,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黔东南风情小镇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
此外,贵州省还拥有众多的民族村寨和古建筑,如镇远古城、黄果树古镇等,这些地方展示了贵州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中,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酒店和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环境保护贵州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调查显示,贵州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贵州省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六、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贵州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的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900万。
贵州的省会是贵阳市,其他重要城市还有遵义市、安顺市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因此,贵州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民族融合的地方。
贵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的贵州高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喀斯特地貌中的典型代表。
贵州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典型的湿润地区。
贵州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贵州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其中以茶叶、烤烟、油菜、水稻等农产品最为著名。
工业方面,贵州在煤炭、金属、化工等领域都有发展,其中贵州的大数据产业也备受瞩目。
旅游业方面,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黄果树瀑布、贵州省博物馆、黔东南苗族侗族风情园等景点都是贵州旅游的重要代表。
贵州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古以来,贵州就是中国西南地
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和经济中心,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古建筑。
其中,黄果树瀑布的“黔东南三十六洞天”、贵阳市的“黔灵公馆”、遵义市的“茅台酒厂”等都是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化、具有独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省份。
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是中国西南地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情介绍
贵州省情介绍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面积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区划下辖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
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474万人,共有48个少数民族,居全国第二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地形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典型“四不靠”地区。
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交通作为西南入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3公里。
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
按照贵州“67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45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余个城市的航线。
铜仁凤凰机场,黎平机场,黄果树机场,兴义机场等4个地市县级机场也相继修建完成,凯里黄平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等支线机场已相继开工建设。
矿产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
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
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和您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新时代贵州精神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您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贵州精神。
一、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理解贵州精神1.1 山地文化的独特性贵州地处西南山地,自然环境多变、地形复杂。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着贵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文化。
这种山地文化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等特点,成为了贵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贵州的历史人文,也为贵州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包容与开放。
二、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理解贵州精神2.1 脱贫攻坚的决心与努力近年来,贵州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成功范例。
这其中体现了贵州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脱贫攻坚的决心与努力是贵州精神的重要体现。
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持与创新贵州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当前,更是为了子孙后代。
这种坚持不懈的生态意识和创新发展方式,体现了贵州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贵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个人理解与观点通过对贵州精神的多维度理解和评估,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所包含的自然敬畏、勤劳朴实、团结互助、坚韧不拔等特质。
这种精神,不仅是贵州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我看来,新时代贵州精神不仅仅代表了贵州人民的精神风貌,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人对新时代贵州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贵州省的省会是贵阳市。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交汇处,地势复杂多样,山脉、丘陵和高原交错分布。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里,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
贵州省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锌、铅、锰、金、银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大量的水资源,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遵义市的红花湖和贵阳市的南明河。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也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贵州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这里冬少夏多,雨水充沛,温度适宜。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贵州省成为一个适合种植各种作物的地区。
贵州是中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了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如茶叶、水稻、玉米、油菜等。
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荔波小七孔等。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如贵阳市的黔灵山和遵义市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贵州省发展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
贵州省还加强了对农业、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的省份。
它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贵州省正在不断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信在未来,贵州的发展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贵州省置省的意义
内容提要:贵州建省的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贵州的战略地位所决定。
贵州建省在贵州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贵州省元代分全国为腹里及十一行中书省,今贵州之地,当时分属于湖广、四川、云南三行省,实为三省毗连的极边之地。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始为一省,成为明代十三布政使司之一。
有明一代,除北京、南京而外,建立省一级行政区的只有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广(包括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而东北三省、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均未有省区建置。
贵州建省之初,幅员狭小,仅有1宣慰司、8府、3州,即贵州宣慰司并思州、镇远、铜仁、乌罗(后并入铜仁)、思南、石阡、黎平、新化(后并入黎平)八府及安顺、镇宁、永宁三州,大致相当于今贵州省境的三分之一。
建省63年即成化十二年(1476年)始增设程番府(后改贵阳府),弘治七年(1494年)开设都匀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分播州地置平越民府,次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府。
终明之世,贵州有10府、9州、14县,约相当于今贵州面积的2/3。
是时,乌撒和遵义二军民府尚属四川,荔波县及黔西南部分地区属广西,天柱县及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六卫属湖广,直到清雍正三年至五年间才拨属贵州。
“地广人稀”是明代贵州的一个显著特点,据(万历)《贵州通志》记载,贵州都司所辖18卫2所有“军户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三户,二十六万一千八百六十九丁口”,贵州布政司所属各司府有“民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四户,二十五万四百二十丁口”,军民合计不过51万多丁口。
由于地狭民稀,经济不发达,“纳粮不多,军卫屯田所贮,不支半年”,因而财政窘逼。
据查,全省每年所征军卫屯科粮及府州田赋,通共不足20万石,入不敷出,不得不仰给川、湖、云南协济。
湖广每年坐派解纳贵州粮米12.24万石,四川解纳10.97万石,另由播州、乌撒、乌蒙、镇雄、东川诸府交纳3.17万石,通计为25.91万石,约占贵州财政收入的60%。
对贵州的介绍
对贵州的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
贵州简称“黔”或“贵”,因境内有乌江、赤水两大流域而得名。
贵州是中国西南
地区的交通枢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称为“黔中”,汉代始称“夜郎”。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最高的是六盘山,海拔为2069米;最低的是乌江源,海拔为351米。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苗、彝、布依、侗、回、满、土家等16个少数民族。
截至2010年底,全省辖9个地级市、22个地区
(其中3个副省级城市)、68个县(其中23个民族自治县)和
1个特区。
截至201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5776.1万人(含
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为13.84‰。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700.2亿元(2013年)。
贵州气候宜人,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
地和旅游胜地。
境内有被誉为“地球彩带”的黄果树瀑布和著名的梵净山等景区。
—— 1 —1 —。
贵州发展前景优势
贵州发展前景优势
贵州是中国贫困程度较深地区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贵州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大,贵州的发展前景变得十分乐观。
贵州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贵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通往川渝、云贵、湘黔和滇黔等地的交通枢纽。
同时,贵州处于中华民族的分布中心,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就为贵州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贵州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带,拥有大片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贵州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如长江、珠江、湘江等流经贵州境内,这为贵州发展水利、能源等产业提供了便利。
再次,贵州的人才优势明显。
贵州的教育事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知名高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另外,贵州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也为贵州的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充分的支撑。
最后,贵州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产品以茶叶、猪肉、白薯等为主,具有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贵州的农业生产也在向高效、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为农业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贵州的发展前景十分优势。
在国家政策、地理位置、
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下,贵州正加速拉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
未来,随着贵州的发展,相信贵州将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贵州省情论文
贵州省情论文1. 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上,是中国肇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古以来,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本文将对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进行分析和介绍,以全面了解贵州省的省情。
2. 地理特征贵州省地理特征多样,包括山脉、河流、盆地和喀斯特地貌等。
整个省份被山地所主导,其中包括云贵高原、贵州山地地带和四川盆地。
贵州省境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黔江、乌江、沅江等河流,以及许多湖泊和溶洞。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之一,拥有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
3. 历史文化贵州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贵州地区就有了人类的居住活动。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聚居地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主要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艺术和宗教信仰,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景观。
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黔南著名的古城遗址——遵义古镇,以及黔西南的兴义古城等。
这些古城见证了贵州省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4. 经济发展贵州省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水稻、玉米、茶叶等农作物。
贵州还以茶叶生产而闻名,其茶叶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颇有口碑。
工业方面,贵州省有着优势的煤炭资源和铝土矿资源,因此在煤炭、铝制品和化肥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
贵州省政府也大力推动物流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提升经济结构,促进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省内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黔东南的麻江河等。
另外,贵州省还以举办多样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5. 环境保护贵州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贵州省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和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等。
同时,贵州省还注重建设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贵州建省的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贵州的战略地位所决定。
贵州建省在贵州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贵州省元代分全国为腹里及十一行中书省,今贵州之地,当时分属于湖广、四川、云南三行省,实为三省毗连的极边之地。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始为一省,成为明代十三布政使司之一。
有明一代,除北京、南京而外,建立省一级行政区的只有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广(包括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而东北三省、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均未有省区建置。
贵州建省之初,幅员狭小,仅有1宣慰司、8府、3州,即贵州宣慰司并思州、镇远、铜仁、乌罗(后并入铜仁)、思南、石阡、黎平、新化(后并入黎平)八府及安顺、镇宁、永宁三州,大致相当于今贵州省境的三分之一。
建省63年即成化十二年(1476年)始增设程番府(后改贵阳府),弘治七年(1494年)开设都匀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分播州地置平越民府,次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府。
终明之世,贵州有10府、9州、14县,约相当于今贵州面积的2/3。
是时,乌撒和遵义二军民府尚属四川,荔波县及黔西南部分地区属广西,天柱县及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六卫属湖广,直到清雍正三年至五年间才拨属贵州。
“地广人稀”是明代贵州的一个显著特点,据(万历)《贵州通志》记载,贵州都司所辖18卫2所有“军户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三户,二十六万一千八百六十九丁口”,贵州布政司所属各司府有“民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四户,二十五万四百二十丁口”,军民合计不过51万多丁口。
由于地狭民稀,经济不发达,“纳粮不多,军卫屯田所贮,不支半年”,因而财政窘逼。
据查,全省每年所征军卫屯科粮及府州田赋,通共不足20万石,入不敷出,不得不仰给川、湖、云南协济。
湖广每年坐派解纳贵州粮米12.24万石,四川解纳10.97万石,另由播州、乌撒、乌蒙、镇雄、东川诸府交纳3.17万石,通计为25.91万石,约占贵州财政收入的60%。
故明代志书说:“贵州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处”,“全省赋税不如中州一大郡”,“诸所应用,大半仰给川湖”。
若按土地、人口和赋税条件,贵州本不足以建省,然终究列为13布政司之一,而且在此后500余年相沿不改,其中有极深刻的原因。
贵州建省的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它的战略地位,尽管历代省区累有分合,而贵州依然不变。
自贵州建省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极为深远。
本文拟从建省原因和建省后贵州的发展两方面来阐明贵州建省的历史意义。
一综观全国形势,自唐宋以来,江南经济迅速赶上北方,西南地区也有较大进步。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两湖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云南则是南诏、大理崛起,广西亦为边防重地。
元代武功极盛,势力达于西南边疆,在西南设置行省和推行土司制度,但元朝仅存80余年,统治未能深入。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国势日强,自然要着手经营西南,谋图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云南边防的巩固,于是看重贵州的战略地位,把它视为连接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纽带,使西南结成一个整体。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高耸于四川盆地、两湖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境内山岭重叠,形势十分险要。
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州东临荆楚,西接云南,北倚四川,南濒广西,南来北往,东出西进,莫不以贵州为冲要,实为“西南之奥区”。
明初在元代大兴“站赤”(驿道)的基础上,大力修整湘黔、滇黔、川黔、黔桂及川黔滇诸驿道,四条驿道干线在贵州形成十字交叉,致使贵州成为西南交通的重要枢纽,在战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贵州方舆纪要序》说:“常考贵州之地,虽偏隅逼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清浪而西,回环于西北凡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胸腹也,东西诸府卫犹人之两臂然。
守偏桥、铜鼓,以当沅、靖之冲,则沅、靖未敢争也;踞普安、乌撒,以临滇、粤之郊,则滇、粤不能难也;扼平越,永宁,以扼川蜀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所谓以守则固也。
命一军出沾益,以压云南之口,而以一军东指辰、沅,声言下湖南而卷甲以趋湖北,武陵、澧阳不知其所守。
膺击荆南,垂头襄阳,而天下之腰膂已为吾所制矣!一军北出思、黔,下重庆,敌疑我之有意成都,而不疑我之飘驰葭萌也。
问途沔北,顾盼长安,而天下之噤吭且为我所益矣!所谓以攻则疆矣!如是而曰贵州蕞尔之地也,其然乎哉!”对此,田雯在《黔书》中特别强调:“无黔则粤、蜀之臂可把,而滇、楚之吭可扼。
国家数十年来,亦知荒落之壤无可供天府之藏,犹且日仰济于他省,縻金钱而不惜,怀柔之道固如是也。
”可见,明清两代在贵州设省,主要是从战略形势着眼。
贵州对于云南,尤其重要。
云南远在西南边陲,自爨氏称霸以来,长期自雄一隅,唐有南诏,宋有大理,元朝虽有行省之设,但情况复杂,边防并未巩固。
明朝建立以后,云南仍在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统治之下,自恃地险路遥,不肯投降。
朱元璋为使全国统一,从洪武二年(1369年)起,七次遣使往云南招谕,但均无功而还,竟至杀害使者。
针对梁王的顽固态度,待全国形势稳定以后,便决定用武力平定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朱元璋谕文武大臣;“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
今元之遗孳把匝刺瓦尔密等自恃险远,桀骜梗化,遣使诏谕辄为所害,负置隐匿,在所必讨。
”然其用兵,无论取道湖广或巴蜀,势必都以贵州为喉襟,于是确定“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方针。
经过一番精心劈划,九月初一日,朱元璋在奉天门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石副将军西平侯沭英等:“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
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阨塞。
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军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
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
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劲旅趋乌撒,应永宁之师。
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官兵径趋大理,先声已震,势将瓦解。
”为了稳定后方,孤立梁王,朱元璋首先遣人诏谕贵州土司,争取他们的支持。
就在九月初一日,遣使赍敕符谕播州宣慰使杨铿:“今大将南征,多用战骑,尔当以马二千,率酋兵二万为先锋,以表尔诚。
”又谕金筑安抚司长官密定:“尔密定首献马五百匹以助征战,甚诚可嘉,故特遣使往谕。
侯班师之日,重劳尔功。
”贵州各土司深明大义,或献马,或纳粮,或出兵,以播州宣慰司2万士兵为开路先锋,往征云南。
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兵至湖广,先遣平凉侯费聚领兵直奔普定,分据要害,堵住云南出口。
继又分遣都督胡海洋帅偏师5万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与主力于曲靖会合。
十二月二十一日,傅友德等率大军自辰、沅进入贵州,过偏桥(今施秉),据贵阳,克普定(今安顺),下普安(今盘县),云南震恐。
梁王闻讯,即刻派司徒平章达里麻将兵10万驻防曲靖。
十二月二十六日,傅友德军至曲靖城下,逼梁王决战,败达里麻于白右江,乘胜入昆明,占大理,云南一举平定。
由此可见,夺取云南,必重贵州。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十四日,攻克云南的捷报至京,朱元璋遣使谕傅友德等:“比得报,知云南已克。
然其区处布置,尚烦计虑”,最使他感到忧虑的是,“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当时,霭翠为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在贵州土司中势力最大,且因其为彝族,与乌蒙,乌撒、东川、芒部、普定、普安土司声息相通,若霭翠不尽服,势必造成中梗。
一旦贵州发生变乱,即令占领了云南,而粮道中断,后援不继,明军在云南必然势孤,“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所以,要巩固其在云南的统治,必须全力稳住贵州,首先取得霭翠等的支持,解除后顾之忧。
正是因为镇守云南、巩固边防必须以贵州为后盾,所以在云南平定后31年即建立贵州布政司。
建贵州布政司的目的,是为了“开一线以通云南,郭子章《黔记》说:“我朝因云南而从此借一线之路,以通往来。
”在这里,驿道具有特殊意义,发号施令,通达边情,调兵遣将、运输粮秣、接送官员、进京朝觐及运送滇铜,均以驿道畅通为先决条件。
贵州为:“驿道所经”,控扼云南的进出,由湖广通往云南和由四川进入云南的驿道都必须经过贵州。
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实际上是由湘黔驿道和滇黔驿道组成,在平溪(今玉屏)入境西行,中经镇远、偏桥(今施秉)、兴隆(今黄平)、清平(今凯里)、新添(今贵定)、龙里、贵阳、威清(今清镇)、平坝、普定(今安顺)、安庄(今镇宁)、关岭、尾酒(今晴隆)、新兴(今兴仁),在亦资孔(今盘县边境)入云南境。
川滇黔驿道,自四川永宁(今叙永)开始,西南经赤水(今毕节赤水河)、层台、毕节、乌撒(今威宁)、黑张(今赫章)入云南境。
在贵州的各驿道中,以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为大动脉,运输最为繁忙,而川黔滇驿道亦是重要路径。
万历间,贵州巡抚王缉、巡按马呈图在《移云南协济议》中写道:“查得贵州驿站,万历七年正月起至十二月终止,应付过云南马二千八十八匹,夫二千七百三十一名,本省止用过马一千三百三十七匹,夫一千三百一十九名,以十分为率,在云南用过七分,在贵州只及三分。
至于上六卫、西四卫各驿站不过数千,尽皆云南过客,本省之用则十无一二。
”可见,驿道对于云南,事关重大。
为了确立云南道路的畅通,在驿道沿线设立卫所,派兵保护,这可从卫所的布置上明显看出。
贵州卫和贵州前卫设在贵阳,拱卫都司,控扼四条驿道。
贵阳以西的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普定六卫,史称“上六卫”,驻守黔滇驿道。
贵阳以东龙里、新添、平越、清平、兴隆、都匀六卫,史称“下六卫”,除都匀卫在黔桂驿道上而外,其余均在湘黔驿道上。
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六卫,史称“边六卫”,分布在湘黔边境以扼入黔孔道。
西北一线乌撒、毕节、赤水、永宁四卫,史称“西四卫”,驻守川黔滇驿道。
鉴于贵州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卫所最为密集,全省共24卫,当时,地面辽阔的四川,总共只设立17卫、23所,云南地处边陲,亦不过20卫、20所。
广西的卫所远不如贵州之多,仅10卫、22所。
至于地跨两湖的湖广,虽有27卫,而其中平溪等6卫却设在贵州。
如此布置,在于关系西南全局和云南边防。
由于战略上的需要,稳固贵州,势在必行,为此,朱元璋在贵州采取了以下几个重要措施:第一、大兴屯田,令卫所官兵“屯田自赡”以足军粮,又令商人召民垦种以粮换取盐引,还以“移民实边”的办法招徕民户,于是,军屯、商屯、民屯勃兴起来,为贵州建省奠定经济基础。
第二、贵州是土司集中的区域,要安定贵州必须安抚土司,于是将元朝所置300余处蛮夷长官司加以归并、改置,设立贵州、播州、思州、思南4宣慰司及9安抚司、94长官司,“以土官治土民”,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改土归流。
因此,永乐年间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的改流便成为贵州建省的开端。
第三、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朱元璋制定了“移风善俗,礼为之本;敷训导民,教为之先”的“安边”政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辅以佛、道,目的在于“广教化,变土俗,使之同于中国”,使少数民族“归顺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