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
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分支。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醉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有强变弱。,这种活动是郁制活动。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生物体对适应这种环境能力,称为适应性。
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径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除了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各种调节外,各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对运动生理学的认识与理解
对运动生理学的认识与理解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
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
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是体育科学中
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
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资料开拓: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
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
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
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
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
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科学,它关注于人体在运动中的机械、能量、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变化。在许多方面,我们对于运动生理学还有着相当多
的未知问题,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在这一领域中产生。运动生理学对于运动训练和竞技表
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于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运动
的基本生理反应、疲劳机制、训练适应以及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运动生理学
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生理反应
1. 心血管系统反应
在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进一步影响到其他生理系统。
身体运动时,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得心排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对身体内各个
器官的供血量。运动带来的心脏、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对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
血压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呼吸系统反应
运动时,呼吸系统也会有所改变。呼吸急促,深度增大,有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同
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运动所带来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肉有重要作用。
3. 肌肉系统反应
在运动时,肌肉系统的能量代谢会有明显的改变。当人体发生运动时,肌肉细胞需要更多
的能量从而进行持续收缩,这需要细胞内能量合成途径的加速,以及最终成为细胞内ATP
的使用。此外,肌肉纤维产生的乳酸会增加,当乳酸积累过多时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这
也就是肌肉疲劳的原因之一。
4. 神经系统反应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也会有所变化。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运动皮层活动增加。
运动生理学PDF
血乳酸
测定血液中乳酸水平,了解运动时的能量代 谢情况。
血压
观察血压变化,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适 应性。
呼吸频率和深度
监测呼吸系统的反应,了解运动时的通气状 况。
06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恢复
运动性疲劳定义及分类
定义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运动引起的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反应迟钝、协调 性降低等。
定时定量
遵循三餐规律,合理分配餐次和食物量,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饮水
运动前后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喜好选择适 宜的运动方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 和挫折。
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高效供能
在有氧条件下,该系统能够高效地利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燃料, 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延缓疲劳
通过有氧氧化系统供能,可以减少乳酸堆积,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同时,该系统还能促进运动后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04
神经调节与运动控制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感觉信息、产生运动指 令和维持体内平衡。
按摩与理疗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4.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5.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
6.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新城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7.细肌丝的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8.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酶活性改变。
9.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10.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11.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答:首先是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的引起肌肉强烈收缩。其次离心收缩时肌肉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而向心收缩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有一部分是用来克服弹性阻力的。12.细胞压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子约0.4-0.5,女子约0.37-0.48。13.碱贮备: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14.运动员血液: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
粘度下降等;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血液称为运动员血液。15.肾糖阀: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人的为160-180mg%。16.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1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之间,取决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含量。尿中含有淡黄色的尿胆素;尿的PH值一般介于5.0-7.0之间;尿的形成部位是肾单位和集合管。正常人每昼夜排尿量约为1-2升,一般约为1.5升。18.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红细胞表面积和容积的比值;红细胞内部粘度;红细胞膜的弹性。19.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皮质,肾小球是入球小动脉所分出的一团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20.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到
多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能量代谢等。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总结运动生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调节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心脏的收缩频率和收
缩力会增加,从而提高心输出量。此外,运动还会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使得血液供应更为充足。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同时促进废物的清除。
常见心血管生理参数: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的收缩次数,通常在运动中会增加;
•心输出量:指每分钟由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受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运动可以引起短时的升高。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脏肌肉的增强和心率调节的改善,使得心脏更加强大,更有效地向全身供血;
•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使得血管更具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血液黏稠度的降低,减少血栓的形成风险;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对于运动来说至关重要,它负责向肌肉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清除
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提高。
呼吸系统的主要变化:
•呼吸频率:运动时会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活量:通过训练,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通气功能的增强,提高了通气效率和氧气利用率;
•肺毛细血管网络的扩张,增加了气体的交换面积;
•肺组织的弹性增加,减小了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是运动的主要执行器。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需要发挥力量、保持稳定性和适应不同的力学需求。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人体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运动生理学则是从人体运动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体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肌体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ATP是人体的直接能源
对人体而言,生命活动要求细胞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能量的化学反应互相耦联,将有机物的不能直接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化学能。
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胆汁有肝细胞分泌,其成分复杂,包括胆盐、胆色素等
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
ATP-CP供能系统主要参与6-8秒极大强度运动时的功能。
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评价是wingate实验。受试者在特定运动阻力下30—90s内以最大能力持续运动。
兴奋性又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时间3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时值越小,神经肌肉兴奋性越高;相反,时值越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越低。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特征: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4绝缘性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
引言: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理机制的学科。它涉及运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和体能的影响。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1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运动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2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代谢、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等方面。这些原理构成了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并指导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领域
2.1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运动时人体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研究能量代谢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能量需求的影响。
2.2肌肉生理
肌肉生理是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的学科。它涉及肌肉的结构、收缩机制、适应性变化等方面。肌肉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提升。
2.3心血管生理
心血管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它涉及心脏的功能、血管的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心血管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4呼吸生理
呼吸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它涉及肺部的功能、呼吸调节、气体交换等方面。呼吸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
运动生理学(全)
引言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类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的科学,它对于人们了解和改进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从身体机能、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五个大点来阐述运动生理学的全面内容。
身体机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在运动中不同系统的身体机能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具体包括:1.呼吸系统的变化,如肺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脏输出量和血液流动的增加;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胃肠道的血流分配和消化酶的分泌的改变。
能量代谢
在运动中,身体需要能量来维持各项生理活动。运动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主要包括:1.静息代谢率和运动代谢率的差异,即身体在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增加;2.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燃料的利用比例,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3.特定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在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系统之一。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变化。具体包括: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壁的肥厚和心室壁的扩张;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运动时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3.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如血管扩张和血液流动性的提高。
肌肉系统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具体包括:1.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过程,如肌肉的收缩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2.肌肉酸碱平衡的调节,如乳酸的产生和清除;3.肌肉的适应性和增长,如肌肉纤维的增加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完整版运动生理学
完整版运动生理学
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还是高强度的运动训练,都对身体健康与功能有着显著影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健康有效的运动。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多好处,包括增加心脏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血脂代谢等。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跳动效率和容量,降低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肺的通气量和呼吸肌肌力,增强呼吸肌的耐力和协调性,改善肺功能。长期进行锻炼还可以减少肺疾病的发生,降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三、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和体脂。长期进行锻炼可以改善血糖和胰岛素代谢,避免糖尿病或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四、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减轻压力和抑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长期进行锻炼还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生和增强神经元的功能,缓解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症状。
五、运动对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密度和强度,减少骨
质疏松、骨折和骨关节疾病的发生,缓解肌肉疲劳和酸痛。
六、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进行锻炼还可以降低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七、不同种类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体脂,改善心血管健康,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负重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柔韧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预防运动伤害。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内部功能调节
的学科。它研究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
统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并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运动生
理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讨论。
1.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节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调节血压以及供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确保运动时身体有足够的
能量供给。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提高心肌代谢和心肌耐力。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呼吸系统
运动时,呼吸系统起到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运动可以增
加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耐力,提高呼吸效率。长期锻炼还可以减少肺
部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身体的氧气利用率。
3.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是人体进行运动的动力来源。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肌肉的
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
收缩效率。通过力量训练,肌肉纤维可以增加交叉桥的数量和肌纤维
的截面积,从而增加力量输出。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
和协调性。
4.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扮演着指挥和控制的角色。运动能够改善神经
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传递速度和反应能力。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
神经节细胞的生成和保护,对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5. 代谢调节
运动对人体的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促
进脂肪分解和糖原储存。长期锻炼还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更
加高效地利用营养物质。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患糖
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二)拉长收缩 1、概念:肌肉收缩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被拉 长的收缩形式,又称离心收缩。 2、特点:肌肉做负功。 (三)等长收缩 1、概念:当肌肉收缩力等于或小于外力时, 肌肉收缩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2、特点:作功为零。
二、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一)前负荷 1、概念:肌肉收缩前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一定的拉长状 态。 2、前负荷与肌肉张力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 越长,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越大。 3、最适初长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力的初长度。 (二)后负荷 1、概念:肌肉开始收缩时所拉动的负荷或克服的阻力。 2、后负荷与肌肉张力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后负荷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 张力越大,但肌肉开始收缩的速度减小。 (三)肌肉收缩能力 肌肉收缩能力是指肌肉本身的收缩能力(内因)。
三、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一)肌肉的做功:包括外功和内功。人体 运动时既作外功有作内功。但通常所讲的肌 肉作功,主要是指肌肉作的外功,即机械功。 (二)肌肉的功率 即:肌肉收缩的爆发力。 (三)肌肉的机械效率 肌肉收缩时消耗的能量被转变为功和热。人 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25%~30%。
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释义、任务及目的
1、释义: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
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运动锻炼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
同年龄、性别、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包括同化过程与异化
过程。
2、兴奋性:是指生命体的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或能力。
3、应激性:是指机体或一切活体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4、适应性:是指生命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
的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特点:
快速、短暂、准确。
2、体液调节:是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
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自身调节:是指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
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锻炼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的学科。它涵盖了从细胞水平到整个身体系统的多个层面,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运动生理学旨在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适应机制和优化身体性能的方法。
以下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
1.心血管适应:运动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包
括心肌增厚、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容积增加和血管弹性改
善等。这些适应性变化提升了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和耐力。
2.肌肉适应:运动可以导致肌肉的适应性改变,包括肌肉断
面积增加、肌肉纤维类型改变和筋腱增强等。这些适应性
变化提高了力量、耐力和肌肉协调。
3.呼吸适应:运动对呼吸系统也有影响,包括肺容积增加、
呼吸肌肉力量增加和呼吸效率改善。这些适应性变化提高
了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能力。
4.代谢适应:运动影响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产生、糖代谢、
脂肪代谢等。运动锻炼提高了身体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能量
和调节代谢平衡。
5.神经适应:运动锻炼有益于神经系统,包括改善神经调节、
提高神经传递速度和协调性等。这些适应性变化有助于提
高运动技能和运动协调性。
6.热适应:运动锻炼可导致体温调节和汗腺功能的适应性变
化,提高热耐受能力和调节体温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不仅要求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运用实验室测试、野外测试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运动训练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此外,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提供指导,并推动运动科学领域的发展。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
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调控规律的科学。(如节律性呼吸及其调控规律)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体在急性运动(一次运动练习)或训练(反复运动、慢性运动)中功能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如急性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长期训练后呼吸的持久变化)
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什么?(研究内容)
1. 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各器官机能的变化规律
2. 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调节与适应
3. 不同人群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特点
4. 不同环境条件下运动时机能变化特点
5. 体育运动训练和教学的生理学原理解析,效果评价及科学指导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1 概念:有机体为实现自我更新,与周围环境之
间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2 分类:
①合成代谢(同化作用):结构重建与更新
②分解代谢(异化作用):破坏与清除衰老组织
(二)兴奋与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的前提
1 概念
①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
②兴奋性: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活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兴奋性,尤其神经、肌肉和某些腺细胞的兴奋性较高
2 意义
兴奋和兴奋性是一切生物体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是机体产生反应和适应的前提,由于它的存在才能使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宜的反应和适应。
(三)、反应和适应——运动和训练的影响
急性运动——一次运动练习;
慢性运动/训练——超过几周、几月或多年的反复运动。
1 反应(respon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
2.肌小节: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为基础的收
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4.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
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8.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9.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血红蛋白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0.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所消耗的O2的容积之比。
11.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
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12.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13.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4.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5.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
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16.乳酸阈: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
17.身体素质: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
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8.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度而引发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
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19.“极点”: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功能不能
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现象成为“极点”。
20.“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运动者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
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问答
一、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特征
(一)生理学特征
1.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肌肉力量:快肌纤维肌肉力量较大,慢肌纤维肌肉力量较小。
3.疲劳:快肌纤维容易疲劳,慢肌纤维不易疲劳。
(二)生物化学特征(代谢特征)
1.有氧能力:快肌纤维较低,慢肌纤维较高。
2.无氧能力:快肌纤维较高,慢肌纤维较低。
二、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2.酶活性改变。肌纤维对训练的适应还表现为肌肉中有关酶活性的有选择性增强。在长跑运动员中,与氧化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短跑运动员则相反,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水分、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二)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液能维持水、渗透压、酸碱度和体温等的相对稳定。
2.运输。血液把氧和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处;同时又将全身的代谢产物排
出体外。
3.调节。血液对体液调节和体温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4.防御和保护。血液中白细胞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坏死组织有吞噬分解作
用;血浆中含有抗体,能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
作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四、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1.直接因素:①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
②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随着心率的加快而增加。
2.间接因素:①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直接影响到每搏输出量,从而间接影响到心输
出量。
②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室余血量减少,每搏量也会增加,从
而间接影响到心输出量。
五、运动中如何保持合理呼吸
1.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
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
3.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呼吸时相和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
4.合理运用憋气。通常在完成最大静止用力的动作,需要憋气来配合。
六、结合运动实例,论述三个能源系统的代谢特点
1.磷酸原系统:无氧代谢;功能速度极快;能源:GP;ATP生成很少;肌中贮量少,最
大强度运动供能时间6-8秒;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运动。
实例:100米跑就是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是典型的速度性项目,要求快速高输出功率的供能,强度大,时间短,要求供能速度快,最大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短。
2.酵解能系统: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能源:肌糖原;ATP生成有限;终产物乳酸可导
致肌肉疲劳;用于30秒至2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
实例:800米跑就是以酵解能系统供能为主,持续时间2分钟左右,时间较短,供能速度快,强度大;在运动中或之后,会产生乳酸使肌肉疲劳酸痛。
3.氧化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能源:糖、脂肪;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用
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
实例:越野滑雪就是以氧化能系统供能的。是有氧代谢,是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糖和脂肪持续供能。
七、状态反射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1.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2.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
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八、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如何教学
1.泛化:特点:①感性认识。②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③大脑皮质细胞
强烈兴奋,抑制尚未确立。④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⑤动作表现为
僵硬、不协调、费力。
如何教学: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
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
学生掌握动作。
2分化:特点:①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②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
中。③分化抑制得到发展。④动作表现为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
逐渐消除。
如何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
抑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精准。
3.巩固:特点: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②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
和精确。③动作表现为动作准确、优美,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
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
如何教学: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