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诗人情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 李商隐《贾生》赏析<P>【原文】</P><P>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P><P>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赏析】</P><P>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P><P>“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P><P>“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P><P>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P> <P>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P><P>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P>高骈《山亭夏日》诗歌鉴赏山亭夏日 <br>高骈 <br><br>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以下是贾生的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贾生嘉宾赴阙文敬亭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贾生赏析:这首诗以贾生为主题,以形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和思考。
下面展开两个方面的解读。
1. 嘉宾赴阙文敬亭:这句描述了贾生是作为一位嘉宾,被邀请到皇帝居所的大殿上进行文化交流。
这也是贾生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和荣耀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贾生的身份地位和他为人处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
2. 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这两句是诗人对贾生境遇的描绘。
贾生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也对他厚待有加,使他深受国家恩泽。
他的声名也因此在国内外闻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文坛上的高手,深受尊敬。
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现了贾生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文坛上的成功。
接下来切换到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
1. 诗歌形式:这首诗是杂言体,结构短小精悍,用字简洁大气,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同时,以贾生为题材更使得整首诗紧凑而有力。
2. 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接近白话的风格,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力地表达了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贾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丰富的意蕴,成功地表达了李商隐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深思的思考。
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诗歌形式,贾生给读者带来美学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努力和价值追求有所启示。
《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
《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作品介绍:《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李商隐《贾生》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鉴赏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贾生》审美赏】LISHANGYIN《JIASHENG》SHENMEISHANGXI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大家。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
后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并称“温李”。
李商隐《贾生》,源于《史记·屈贾列传》中关于汉文帝见贾生一事。
其中有一句“贾生(贾谊)征见,孝文帝方受厘”。
“方受厘”即刚刚祭拜过(想得到神灵好的保佑)。
“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之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接着写道:“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其中“前席”即把自己的坐席往前拉。
而李商隐在诗歌中,另辟蹊径,独具慧眼,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全诗如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
” “宣室”即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即被贬之臣。
“访”即咨询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
这里一个“求”字,不但把汉文帝求贤若渴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也突出了汉文帝的真诚。
一个“访”字,表现了汉文帝对待贤才态度之诚、之谦。
特别是“逐臣”一词,很是有分量的,它不但说明汉文帝访过朝内那些贤士,而且连被贬逐的臣子也要访。
这样,不但表现出贾谊的才华出众,人品的高尚,由此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诗歌开始,好似在表现文帝思贤若渴,一个明君的形象跃然而出。
重点落在了描写文帝上,实则是诗人先“扬”一笔,为后面真的表现做了铺垫。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而来。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言被贬逐,一生抑郁不得志。
在中国历史上,贾谊是第二个最有名望的被贬流放的文人(第一个是屈原)。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作品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李商隐诗《贾生》赏析李商隐诗《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贾生李商隐古诗原文及解析
贾生李商隐古诗原文及解析贾生李商隐古诗原文及解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贾生李商隐古诗原文及解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翻译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古诗贾生李商隐带拼音版,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一起来学习一下古诗贾生李商隐带拼音版,古诗李商隐贾生翻译,古诗李商隐贾生赏析吧!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的诗词《贾生》鉴赏
李商隐的诗词《贾生》鉴赏《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鉴赏】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咏史诗的过人之处。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古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李商隐 贾生 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原标题:李商隐贾生诗鉴赏?李商隐贾生诗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一百多年来,贾生之命运引起过许多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和热烈的歌咏。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诗,一首是杜牧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另一首就是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李诗强调贾生在政治上无可奈何的处境,杜诗则着力刻画他一腔忠心,得不到重用的悲凉心情。
尽管二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表现方法也有差异,但同样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都反映了诗人对贾生的遭遇深为惋惜的感情。
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原标题:李商隐贾生诗鉴赏?李商隐贾生诗鉴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诗赏析一百多年来,贾生之命运引起过许多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和热烈的歌咏。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诗,一首是杜牧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另一首就是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首诗各有侧重,李诗强调贾生在政治上无可奈何的处境,杜诗则着力刻画他一腔忠心,得不到重用的悲凉心情。
尽管二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表现方法也有差异,但同样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都反映了诗人对贾生的遭遇深为惋惜的感情。
贾生才调更无伦,周生如旧月,汉帝似春云。
《咏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叙事诗,前四句描写贾生善诗、遭遇不好,后四句写出他那些被排挤和压抑的痛苦的遭遇,真实感人。
这首诗采用散文句法,前六句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先点题,后概括,而又抒发感慨,回环往复,互相照应,艺术手法较为成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古乐府名句,李商隐化用其意,进一步写出了贾生遭受的不幸,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诗人主观上并没有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意思。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此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收藏。
《贾生》原文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鉴赏:贾谊不仅是汉初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二十多岁即当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惊其才,拟授以公卿之位,后因见嫉权臣,被贬斥长沙王太傅,几年后才得入京面君。
当时,文帝刚主持过祭礼,有感于心,所以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谈开了鬼神之事,并多有询问。
贾谊对此一一作答,使文帝不觉中移膝倾听,并感慨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贾谊列传》)。
李商隐此诗写的正是这件事,只是他不像一般文士那样,以赞叹或倾羡的口吻报写君臣的遇合,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对此事作别具深意的阐发,从而使诗歌有了一种独特的`内涵。
诗歌一开始直写文帝夜召贾谊事,“求贤”、“访逐臣”两词写出文帝的求贤心切,而逐臣的“才调无伦”是其所以要深夜相召的原因。
如前所说,贾谊年少才高,然他因才高而达,也因才高而穷,被贬到长沙便是证明,现在文帝深夜相召,莫不是有独排众议,重新起用逐臣的打算?读这两句,人们不免对此有所等待。
然而,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先蓄足声势再行折转,为突出后两句作铺垫。
因为事实是文帝宣室夜召逐臣,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
由此,这种求贤心切,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愦慵弱;其对逐臣有所咨询,适足成为对逐臣的愚弄和侮辱。
试想,贾谊年少得志,自视甚高,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现在文帝不问他治国安民之策,反向他讨教鬼神之事,岂不是将他与巫祝同列,难道还有哪一种怀才不遇比这种遭人冷落,更令人痛切、丧气呢?贾生才高被贬的坎坷遭遇曾激起历代人的同情,他们感叹其空抱经国之才,痛惜其不幸的结局,然而视线总跳不出一己穷通荣辱的圈子。
李商隐《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商隐《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贾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以汉文帝求贤的故事为背景,以贾谊的才华出众作为开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被汉文帝赏识,但最终因为遭受排挤而被贬谪。
接着,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描述了汉文帝在召见贾谊时,虽然对贾谊的才华表示了敬意,但却并没有关注民生疾苦,反而询问起鬼神之事,这与求贤的初衷相悖。
最后,诗中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作结,表达了对汉文帝求贤不重用,对贾谊遭遇不公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求贤故事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惋惜和对汉文帝的不满。
继续写: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这也是李商隐在此诗中表达的惋惜之意。
在唐朝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才辈出,但李商隐却通过《贾生》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他借贾谊的遭遇,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批判。
总的来说,《贾生》这首诗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贾生》赏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以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逐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前两句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
首句特别标出“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待贤态度之诚恳,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的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歌功颂德的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虚晃一枪,故弄狡狯之处。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了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的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难以为继的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不过它并不硬转逆折,而是用用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仿佛给汉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