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2020完整版)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破伤风杆菌引起。
破伤风杆菌存在于土壤、粪便和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也可以在人的皮肤上找到。
当破伤风杆菌进入人体时,会产生强烈的神经毒素,导致肌肉痉挛和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接种破伤风疫苗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破伤风疫苗通常与百日咳疫苗和白喉疫苗一起接种,形成DPT三联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力,减少患破伤风的风险。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于破伤风的控制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破伤风暴发地区,及早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伤口可能有助于阻止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3.保持伤口清洁与消毒由于破伤风杆菌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因此保持伤口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步骤。
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然后涂抹抗菌药膏,并用消毒棉球清洁周围的皮肤,可以有效减少破伤风杆菌的感染风险。
4.注意伤口的处理除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消毒外,正确的伤口处理也非常重要。
不宜用脏手或不清洁的物品触摸伤口,避免在伤口上涂抹不适当的药物或物质。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处理和包扎。
5.提高环境卫生破伤风杆菌可以在土壤和粪便中存活,因此提高环境卫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正确处理废弃物和粪便,定期清洗工具和器械,可以降低破伤风杆菌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6.教育公众和提供宣传材料教育公众和提供宣传材料有助于提高破伤风的预防意识。
通过宣传活动和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破伤风的知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伤口处理和环境卫生的方法,可以促进破伤风的预防和控制。
7.加强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破伤风的防控措施,如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加强伤口处理和感染控制的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施和设备,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受破伤风的感染。
8.注意疾病的早期症状破伤风具有独特的早期症状,如肌肉僵硬、咬肌强直和吞咽困难。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 年版)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etanus vaccine,adsorbed,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equine anti-tetanusF(ab')2, F(ab')2] 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immunoglobulin,HTIG)。
其中F(ab')2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 TAT 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 IgG 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的相对含量,2使之安全性较TAT 得到较大提高。
在 HTIG 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其次选择 TAT。
先选择F(ab')2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
其中F(ab')2 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TAT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IgG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2 的相对含量,使之安全性较TAT得到较大提高。
在HTIG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先选择F(ab')2,其次选择TAT。
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1. 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 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的伤口;超过6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
3. 污染伤口: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二)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仔细询问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患者适宜的预防方法,后文详述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推荐。
破伤风预防共识
破伤风预防共识
引言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致病菌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各国卫生机构和专家们达成为了一致的共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破伤风预防的共识,并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
1. 破伤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1.1 破伤风病原体存在于土壤、动物排泄物等环境中
1.2 破伤风病原体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2. 破伤风预防的共识
2.1 接种破伤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2.2 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可维持免疫力
2.3 清洁伤口并进行适当处理可预防破伤风感染
2.4 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2.5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破伤风预防意识
3. 破伤风疫苗的重要性
3.1 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
3.2 破伤风疫苗接种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3.3 破伤风疫苗的副作用极少,安全性高
4. 伤口处理的重要性
4.1 及时清洁伤口可以减少破伤风感染的风险
4.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可以杀灭病原体
4.3 包扎伤口可以防止细菌的进一步感染
5. 公众教育的重要性
5.1 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了解
5.2 宣传破伤风的预防措施和重要性
5.3 鼓励公众积极参预破伤风疫苗接种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破伤风预防的共识包括破伤风疫苗接种、伤口处理、环境清洁和公众教育。
通过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及时清洁伤口,保持环境清洁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这些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破伤风的侵害。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要点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要点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病原学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严格厌氧。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尽管有报告表明破伤风的潜伏期从受伤后的1天到数月不等,但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感染后的3~21d,中位时间是7d。
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且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另一种为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破伤风患者采用伤口直接涂片镜检和病菌分离培养的检查阳性率很低,故一般不进行此项检查。
临床上主要是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作出诊断。
二、流行病学(一)全球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破伤风在免疫规划项目执行不规范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的不发达地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破伤风流行病学概况外伤后破伤风多散发于乡镇和农村地区,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报告发病率可能存在低估。
三、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
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
四、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破伤风免疫预防
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 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 能繁殖。如果伤口很浅,血运丰富不易感染。如 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伤口不深,只要做好适当 的清创,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
发病机理
破伤风的致病菌是破伤风杆菌,它是一种革兰染 色阳性的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 畜粪便中。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 入,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
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另一种是溶血毒素。
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对神 经有强亲和力,它在释出后,即沿肌肉的运动神 经末梢向中枢方向扩展,经神经干、前根到脊髓 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毒素到达中枢神 经系统后,使灰质中突触小体膜不能释放抑制性 传递介质,使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而 增强兴奋性,即使轻微的刺激,也能引起特征性
破伤风免疫预防共识
衡阳市中医医院南院急诊科
概述
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 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 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 正常的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责任。
谢谢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外伤(犬伤)后破伤风的预防
。保护期为28天。
主动免疫 长期保护
通常首次皮下注射破伤风 类毒素0.5ml,间隔4-8周后再注射0.5ml,第 二针后6-12月再注射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 基础注射。
以后间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作为强化注射。 接受全程主动免疫后,伤后仅需肌内注射0.5ml类毒素,即可在3-7日内
破伤风抗毒素(TAT)7天左右失效,破伤风 人免疫球蛋白(HTIG) 28天左右失效。
破伤风疫苗注射后抗体浓度变化趋势
破伤风疫苗全程免疫后可获得5-10年的长效保护。
1.破伤风免疫制剂
被动免疫 短时间保护
对伤前未接受主动免疫的伤员,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3000U。保护期为10天左右。
创伤后的所有人群应根据破伤风疫苗免疫史及伤口情况立即进行应急接种破伤 风疫苗或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以期获得有效的抗体免疫保护,减少破伤风发病
有开放性损伤的外伤病人:尤其是 ✓外伤 磨伤 划伤 擦伤; ✓开放性骨折; ✓动物咬伤(犬伤 猫咬伤 鼠咬伤 人咬伤); ✓烧烫伤 冻伤; ✓细小的伤口如:铁钉刺伤; ✓耳部感染 肛周脓肿 牙龈发炎 纹身 注射吸毒等; ✓堕胎 不洁分娩等;
采取主动预防,长效保护,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医生,减少医疗 纠纷,规避医疗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国 破伤风病例\
家
年
美
30例
国
中 10万例左右 国
外伤后使用 主动被动制剂 TT或 TT+TIG
习惯使用TAT
外伤后使TAT数量 TAT过敏人群数量
已淘汰
无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版)
附件 1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 年版)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 TTCV)。
TTCV 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etanus vaccine, adsorbed, 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equine anti-tetanus F(ab')2, F(ab')2] 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immunoglobulin, HTIG)。
其中F(ab')2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TAT 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IgG 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2的相对含量,使之安全性较TAT 得到较大提高。
在HTIG 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先选择F(ab')2,其次选择TAT。
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破伤风的免疫预防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说明
我国未成年人多数都接受过正规的破伤风免疫 接种。主动免疫可在较长时间内产生很好的免 疫效果,这种方式是预防破伤风的最优选择。
凡在免疫规划阶段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 程预防者,在接种后10年内受伤就可不再应用 TAT或TIG,若实施干预,则只需要再加强注射 1次疫苗即可。只有未经过主动免疫、伤口污染 严重的患者,才需要注射TAT或TI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良反应
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 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 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 救可以迅速死亡。若患者出现眼痒表示过敏反应已 波及全身。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 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 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成人的免疫预防
接种破伤风疫苗---高危人群和育龄妇女 接种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吸附破伤风疫苗
有效成分: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
妊娠期妇女接种本品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用途: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破
疾病简介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 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 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 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原学
免疫学单选模考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单选模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HIV基因组为为A、1条RNA单链B、2条不同的RNA单链C、2条相同的RNA单链D、2条相同的DNA单链E、2条不同的DNA单链正确答案:C2、免疫球蛋白各组分的定量测定可采用A、单向琼脂扩散法B、散射免疫比浊法C、ELISA法D、RIA法E、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E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B、T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应答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正确答案:C4、要经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是A、异硫氰酸荧光素B、四乙基罗丹明C、四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D、藻红蛋白E、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正确答案:C5、对蛋白A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与所有人类免疫球蛋白作用B、从葡萄球菌中纯化而来C、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反应后才能与抗体结合D、不能应用于免疫电镜E、实际上为一种多糖正确答案:B6、可用于脱敏治疗的超敏反应性疾病为:A、食物过敏B、血清过敏性休克C、冷空气过敏D、血清病E、接触性皮炎正确答案:B7、妊娠试验乳胶凝集法属于A、反向间接凝集试验B、直接凝集反应C、正向间接凝集试验D、协同凝集试验E、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答案:E8、与B细胞活化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表面分子间的作用是A、B7分子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40L与CD4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CD4与MHCII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D、IL-2与IL-2R间的相互作用E、CD40L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B9、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抗原自凝现象A、反应pH高于抗原的等电点B、反应pH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C、反应pH高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D、反应pH低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E、反应pH达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正确答案:E10、以下关于胚胎抗原的描述,说法不对的是:A、是胚胎的某一时期组织细胞表达的成分B、不存在于正常人组织或含量极微C、肿瘤患者机体的胚胎抗原可大量增加D、往往对某种肿瘤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E、将其免疫动物可制得抗血清正确答案:D11、慢性肉芽肿病(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A、补体缺陷病B、吞噬细胞缺陷病C、T淋巴细胞缺陷病D、B淋巴细胞缺陷病E、联合免疫缺陷病正确答案:B12、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没有哪种力的参与A、疏水作用B、共价键C、静电引力D、氢键E、范德华力正确答案:B13、有关半抗原(hapten)论述正确的是A、通常是多肽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D、只有与载体偶联后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E、是大分子物质正确答案:C14、ELISA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示:A、抗体越多B、抗体越少C、抗原越多D、抗原越少E、抗体适量正确答案:C15、免疫电泳时,常用的琼脂糖凝胶载体的浓度是A、1.50%B、0.5%~0.8%C、0.50%D、2.00%E、0.8%~1.0%正确答案:E16、关于LAK细胞,下列哪种说法不对A、具有细胞毒性效应B、能被大剂量IL-2诱导C、其实质是NK细胞D、较NK细胞具有更广谱的杀瘤作用E、其抗肿瘤的生物应答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正确答案:C17、首先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是A、RichardB、JerneC、MedawarD、OwenE、Burnet正确答案:D18、对同种异型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抗原决定簇是A、MHCⅡ类蛋白分子的α肽段B、β2微球蛋白C、MHCI类蛋白的a1和a2部分D、HLA-C决定簇E、MHCⅢ类基因产物正确答案:C19、用Per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一种A、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B、聚合物不加速沉淀分离法C、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D、多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E、聚合物加速沉淀分离法正确答案:A20、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A、接种剂量较大B、不能诱导局部免疫C、一般需接种2-3次D、免疫效果好E、疫苗较易保存正确答案:D21、携带DR3的个体易患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类风湿性关节炎B、肺出血肾炎综合征C、多发性硬化症D、桥本甲状腺炎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正确答案:E22、参与溶细胞效应的补体成分是A、C3bB、C4b2bC、C5b~9D、C5b67E、C4b2b3b正确答案:C23、不能用CDC试验检出的抗原是A、HLA-A、BB、HLA-CC、HLA-DQD、HLA-DPE、HLA-DR正确答案:D24、下列哪一种物质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A、前列腺素B、备解素C、白三烯D、激肽E、组胺正确答案:B25、为防止新生儿破伤风,最佳预防措施是:A、给新生儿注射入破伤风抗毒素B、给新生儿注射入破伤风类毒素C、在婴儿出生72小时之内给其母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D、在怀孕之前或怀孕早期用破伤风类毒素对孕妇注射免疫E、给予孩子抗毒素和类毒素以激发其被动和主动免疫正确答案:D26、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特异性强B、出现凝集为阴性C、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D、敏感性高E、抗原致敏载体正确答案:B27、下列选项中属于火箭免疫电泳的特点是A、电泳时间大大缩短B、灵敏度有极大的提高C、电流方向有规律地改变D、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状如火箭的沉淀峰E、电流逐渐减小正确答案:D28、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抗原性是A、β2微球蛋白B、HLA-A肽类C、补体分子C3D、DP蛋白E、HLA-B肽的01部分正确答案:A29、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A、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B、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远C、抗原与抗体性状相似D、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E、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正确答案:D30、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正确答案:D31、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非特异性吸入物质常用A、组胺或花粉B、甲基胆碱或花粉C、花粉或屋尘D、组胺或甲基胆碱E、动物皮屑或花粉正确答案:D32、人类胸腺发育达高峰是在A、胚胎后期B、青春期C、学龄前期D、老年期E、胚胎早期正确答案:B33、对间接凝集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为颗粒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B、分为有波片法和试管法两类C、只能检测抗原D、须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颗粒载体表面E、只能检测抗体正确答案:D34、流式细胞术一般不用于下列哪项免疫学检测:A、淋巴细胞亚群分析B、淋巴细胞功能分析C、肿瘤耐药基因分析D、白血病免疫分型E、补体的分析正确答案:E35、全体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A、CD21B、CD32C、CD4/CD8D、TCRE、CD28正确答案:D36、下列关于免疫血清制备正确的是A、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B、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C、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D、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E、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正确答案:A37、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抗自身IgG抗体A、恶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自身免疫性溶血D、RAE、肺肾出血性综合征正确答案:D38、最常用的RIA标记物是A、131IB、125IC、14CD、3HE、32p正确答案:B39、当怀疑患者患有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应首先测定A、mIgB、染色体检测C、血型凝集素D、Ig浓度E、CD测定正确答案:D40、用于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试验是:A、血清Ig测定B、溶血空斑试验C、B细胞增殖试验D、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E、趋化试验正确答案:D41、鉴定人ABO血型,常采用: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单向免疫扩散试验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直接凝集试验正确答案:E42、关于公式K=K1/K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2固定,K1越大,亲和性越高B、K1固定,K2越大,亲和性越低C、K1越大,与抗原结合越牢固D、K越大,亲和性越高E、K2固定,K1越大,亲和性越低正确答案:E43、室间质评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A、参考实验室x±2sB、强阳性C、弱阳性D、明确的阴性或阳性E、参考方法值正确答案:D44、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IgE升高:A、变态反应性疾病B、急性或慢性肝炎C、寄生虫感染D、以上都正确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D45、目前临床上最常做的移植类型是:A、同系移植B、自体移植C、同种异体移植D、胚胎组织移植E、异种移植正确答案:C46、NK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A、CD3+、CD16+、CD56+B、CD3-、CD16+、CD56+C、CD3-、CD16-、CD56+D、CD3-、CD16+、CD56-E、CD3+、CD16-、CD56-正确答案:B47、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A、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阻止病原体与靶细胞的结合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C、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D、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E、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从而阻止可溶性抗原与BCR结合正确答案:A48、吞噬作用的正确表述是A、在血管表面由于ELAM-1而增强B、伴随着氧化还原代谢C、是由于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的刺激而发生的D、内吞后与防御素结合对细菌来说是致命的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49、流式细胞术对HIV感染患者或AIDS发病者进行区别是通过A、测DNA凋亡峰B、DNA倍体含量测定C、胞质抗原含量监测D、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E、监测凋亡调节蛋白含量正确答案:D50、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A、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B、II型和Ш型超敏反应C、I型和II型超敏反应D、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I型和Ш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D51、火箭电泳是将()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间接凝集反应B、单向免疫扩散C、免疫浊度检测D、直接凝集反应E、双向免疫扩散正确答案:B52、识别抗体的抗一抗体系统被认为是A、独特型网络系统B、负反馈抑制系统C、抗原识别位点网络D、同种异型网络系统E、表位网络系统正确答案:A53、关于组织细胞标本固定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B、促进组织细胞中抗原的释放C、保持细胞固有形态与结构D、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E、防止细胞自溶正确答案:B54、直接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D、为半定量试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正确答案:C55、影响沉淀试验的因素包括A、抗原与抗体的比例B、温度C、盐浓度D、以上三项E、仅B+C正确答案:D56、患儿反复化脓菌感染,血清IgG<2g/L,淋巴结无生发中心,但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正常,初步印象是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B、Bruton综合征C、缺铁性贫血D、PNP缺陷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57、关于抗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抗原均需T细胞辅助才能产生抗体应答B、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C、抗原与耐受原可能是等同物D、宿主对抗原应答的控制是通过免疫应答基因表现出来的E、超抗原连接MHCⅡ类分子又连接T细胞受体正确答案:A58、在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组织损伤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淋巴细胞E、Mφ正确答案:B59、AID最基本的特征是:A、均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破伤风处置与破伤风免疫接种指导
破伤风处置与破伤风免疫接种指导一、关于破伤风二、破伤风杆菌特性三、破伤风常见致病原因四、破伤风发病机制四、破伤风临床表现五、破伤风临床分型六、破伤风临床诊断七、破伤风预防流程八、破伤风免疫接种九、主动免疫十、被动免疫十一、关于免疫接种知识问答一、关于破伤风破伤风是指因破伤风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当其侵入人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释放痉挛毒素时,就会引发破伤风。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微克。
二、破伤风杆菌特性破伤风杆菌,学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其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存在于土壤中数年仍有传染性,需经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气中(120°C)10分钟,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浸泡10小时~12小时,才能把它杀死,具有不易杀死的特性。
破伤风杆菌那种环境中居多破伤风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中,连手术室中也发现过它的身影。
三、破伤风常见致病原因1.外伤所致:破伤风梭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通常是污染的物体造成的伤口(如: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的伤口,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伤口内有坏死组织。
外伤是造成破伤风感染的主要因素。
2.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3.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穿孔等)。
四、破伤风发病机制破伤风梭菌对活组织、淋巴结、血液无侵袭力,但可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毒素有两种:溶血素和痉挛毒素。
目前溶血素的作用尚未明确,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单链蛋白,分子量约150kDa,由1315个氨基酸组成,被切割为重链和轻链,由二硫键连接在一起。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严重的破伤风可能威胁生命,因此,一定要注意一些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专家提醒,治疗破伤风是很难的,学会预防才是关键,那么破伤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破伤风的.预防方法。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一、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基础注射:3次。
第1次0.5ml,以后2次各为1ml。
两次之间,间隔4一6周。
强化注射:第2年再注射1ml,以后每5-10年再重复强化注射1次。
二、被动免疫伤员过去若未曾作过自动免疫,应予被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或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
三、幼儿打预防针预防针一岁以内的幼儿,均要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由于白百破疫苗不是终身免疫,上后需再接种一次。
四、正确处理伤口清洗伤口人受外伤后,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并不多。
这是因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才会引起破伤风。
而细菌大量繁殖的条件是缺氧,这种缺氧环境一般只有在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局部缺血等情况时才会发生。
因此,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五、动物咬伤、烧烫伤也要注意动物咬伤、烧烫伤也需注意日常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还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事实上,只要人体皮肤出现外伤,如动物咬伤、开放性损伤骨折、烧烫伤等,甚至细小的伤口如刺伤,只要符合破伤风发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条件,均可能发生破伤风。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规范
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
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 年版)》。
下面,解读《规范》,就破伤风临床治疗用药问题,进行解析。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定义是什么?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因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破伤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常见的病因包括:1. 皮肤、粘膜有外伤史或破损史(如动物致伤、注射毒品等药物、分娩或流产等);2. 皮肤、粘膜、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3. 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穿孔等)。
非新生儿破伤风分哪些类型?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全身型破伤风、局部型破伤风和头部型破伤风。
全身型破伤风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类型。
局部型破伤风较为少见,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和痉挛性肌肉收缩,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头部型破伤风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型破伤风。
头面部受伤或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可能出现头部型破伤风,亦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破伤风治疗要点是什么?严重程度为中型及以上的非新生儿破伤风,建议在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能力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
治疗要点包括:灭活循环毒素;消除伤口中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控制肌肉痉挛;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气道管理;一般支持性措施和并发症的防治;免疫预防。
灭活破伤风循环毒素,首选哪种制剂?敲黑板,划重点!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系统会发生不可逆地结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
规范(2024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10.11
•【文号】国卫办医急函〔2024〕381号
•【施行日期】2024.10.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应急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
(2024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急函〔2024〕3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保证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我委组织专家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了《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10月11日。
破伤风应该如何预防?
破伤风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破伤风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破伤风应该如何护理,破伤风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破伤风:*一、预防破伤风的预防包括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和受伤后的清创处理及围生期保护。
1、主动免疫我国早已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为三联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
接种对象为3~5月龄幼儿,第1年皮下注射0.25ml,0.5ml和0.5ml共3次,间隔4周。
第2年皮下注射0.5ml 1次,并在1岁半至2岁再复种1次。
以后每隔2年可加强注射1次1ml,直至入学前以保持抗体水平。
对未进行过破伤风主动免疫的军人及易受伤的职业工作者,可采用磷酸铝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群免疫,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
方法为第1年肌内注射2次,每次0.5ml,间隔4~8周。
第2年肌内注射0.5ml,以后每5~10年加强注射1次,即可维持有效抗体水平。
在受伤时还可追加注射1次,以达到增强抗体水平。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性强,接种后成功率高,很少有接种后再发病者。
在破伤风发病较高的地区,提倡孕妇在妊娠后期进行破伤风免疫。
方法为每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肌内注射,共注射3次,间隔1个月,末次注射应在分娩前1个月。
这不仅可保持产妇在分娩时有较高抗体水平,而且有足够的抗体传递给婴儿,达到有效的保护预防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曾广泛在全球推行儿童破伤风免疫计划,希望在2000年全球基本消灭破伤风。
可惜这一目标尚远未达到。
来自美、英等国的计划免疫监测报告显示,破伤风保护抗体,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在成人中仅约60%左右的人具有保护性抗体。
因此,如何保护老年人和进一步在发展中国家普及破伤风免疫计划仍是尚待努力的问题。
2、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未进行破伤风自动免疫的受伤者。
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
1000~2000U,1次注射。
注射前需先作皮试,如皮试阳性者则应改为脱敏注射法分次给予。
注射后可维持保护期约10天。
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策略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看不见的杀手。
80年代初期,世界上死于新生儿破伤风的婴儿每年约100 万。
目前,虽已减少到每年50多万,平均每分钟仍然有一个新生儿死于破伤风感染。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的19%。
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脐带处理不当等原因,使破伤风杆菌通过脐部感染而造成的急性传染病。
由于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对中枢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一旦结合牢固,抗生素就难以起作用,因此治疗十分困难,死亡率很高,所以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易于预防而难以治疗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有两种有效的方法:(1)新法接生是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策略。
新法接生的基础是推广“消毒”,即接生前接生人员手消毒、产妇的^外yin消毒、脐带和断脐工具及用具产包消毒。
避免因消毒不严或未经消毒处理而被破伤风杆菌或其他病源污染。
产妇应尽量在医院或乡卫生院分娩,农村和边远地区不得不在家中分娩的产妇,一定要请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接生员实行新法接生,严格执行“消毒”。
(2)对孕妇和育龄期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接种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方法,是1995年以来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策略。
仅靠新法接生很难达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而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是预防此病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是给育龄妇女第一年注射3次破伤风类毒素。
在第一次注射后至少间隔4周再注射第二次,但间隔时间不宜过久。
注射两针的妇女在1至3年内自己和所生的新生儿均可免于破伤风。
在第二次注射以后至少6个月再注射第三次,这样95%的妇女在5年内自己和生育的新生儿可免于破伤风。
注射5次后即可达到整个育龄期获得免疫保护。
对于孕前没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孕妇,应在怀孕3个月左右,也就是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注射第一针,在注射了第一针后 4 周注射第二针,第二针的注射时间不得晚于分娩前的4周。
如果在怀孕期注射第三针,必须是在第二次注射后的6个月和分娩前4周,以便留出充分时间,让身体产生免疫力。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破伤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破伤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
该病也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考点,尤其是破伤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1.破伤风的预防:清创:破伤风的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其生长繁殖必须要有缺氧的环境。
因此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采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注射,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
在现行小儿计划免疫中通常实施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注射。
接受全程主动免疫者,伤后仅需肌内注射0.5ml类毒素即可形成有效的免疫抗体,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被动免疫:伤前未接受主动免疫的伤员应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
抗毒素易发生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进行皮内过敏试验,过敏者应采用脱敏法注射。
目前最佳的被动免疫是肌内注射250~500U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免疫效能10倍于破伤风抗毒素。
2.破伤风的治疗:破伤风死亡率高,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
清除毒素来源:凡能找到伤口者应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伤口下有无窦道或无效腔。
中和游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只在早期有效,若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一般用量10000~60000U,用药前做过敏试验。
目前推荐应用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剂量为3000~6000U。
控制和解除痉挛:病人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
可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
可选药物有: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每次20~40ml,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每次0.1~0.2ml,地西泮10~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每日一次。
病情较重者可用冬眠1号合剂缓慢静滴,但低血容量时忌用。
破伤风预防及处置规范
合处摄取,而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
破伤风的致病机理
毒素通过干扰各种神经递质释放,包括抑制性介质释放 缺乏神经兴奋的抑制性介质及抑制神经元协调作用,导致伸肌及屈肌同时
每周都接诊外院转来的儿童外伤患者要求使用 “不过敏”的破伤风针(破伤风被动免疫 – 抗体)
真的需要吗?
每年都有无外伤史的破伤风病人来医院就诊
为 什 么 会 患 病?
尴尬的事实
我国每年使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是发达 国家上万倍
我国每年的破伤风发病率也是发达国家万倍以上
一 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预防与处置规范
XXX 急诊科
汇报提纲
一、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二、破伤风概述 三、国内外现状 四、破伤风免疫预防 五、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一 破伤风的若干思考
每天有大量外伤病人使用 “破伤风针”(破伤 风被动免疫 – 抗毒素 / 抗体) —— 患者强烈要求 —— 急诊外科医生建议
标准是什么?
强烈收缩,肌肉强直,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
三 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
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差异,从0到0.65/10万不 等,绝大部分病例(99.2%)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
美国报道破伤风发病率为0.16/100万人,60岁以上 老年人0.35/100万人
新西兰0.7/1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3.0/100万人 澳大利亚截止2002年数据报道发病率0.35/100万人,
2.典型症状: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 局 部 抽 搐 , 牙 关 紧 闭 , 张 口 困 难 面 部 肌 肉 强 直 表 现 苦 笑 脸 背 部 及 腹 部 肌 肉 触 之 坚 硬 , 呈 角 弓 反 张 咽 肌 痉 挛 , 吞 咽 困 难 ; 喉 肌 、 隔 肌 和 肋 间 肌 痉 挛 、 呼 吸 困 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2020完整版)
破伤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唯一的非传染性疾病[1],其致病菌为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及其芽胞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2],暴露常常难以避免。
无菌技术、新法接生、疫苗接种等措施推广普及之后,新生儿破伤风已得到有效控制,很多国家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消除标准(每个社区或相似的行政管理单位每1 000名活产婴儿中新生儿破伤风年发生数少于1例)。
但是,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3]。
根据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报告约13 500例破伤风,其中非新生儿病例占85%,这个数据很可能还低估了其发生水平[4]。
我国将新生儿破伤风列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达到WHO新生儿破伤风消除目标[3]。
但我国仍缺乏非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监测和报告体系,发病情况尚不明了。
另一方面,国内临床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容易误诊漏诊[5],选择预防措施时囿于经验和传统,免疫制剂选择极不规范,亟待提高认识。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10月31日印发了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规范包含重要附件——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5],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一、破伤风发生机制
当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侵入人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发育为增殖体,产生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属于神经毒素,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在伤口中产生并迅速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典型的麻痹与强直性痉挛[2]。
非新生儿破伤风常与无感染表现的穿刺伤有关[2]。
引起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各种损伤中,急性创伤尤其刺伤和撕裂伤占47%~82%[1]。
烧伤、开放性骨折、皮肤擦伤及表皮脱落也与破伤风发生有关。
历史上,破伤风往往是战争创伤导致的严重后果。
近些年,破伤风大规模集中暴发多出现在自然灾害(如印度尼西亚2004年海啸和2006年地震)所造成的大规模伤亡之后。
破伤风也见于多种非外伤的情况,包括慢性皮肤溃疡、脓肿、坏疽、口腔感染、昆虫和动物叮咬,以及癌症。
在南亚地区和非洲各国,中耳炎也是小儿破伤风的常见病因,可占儿童破伤风病例的一半。
注射毒品也是引起破伤风的高危因素,在破伤风病例中可占15%~89%。
在不洁分娩和流产比较普遍的地区,孕产妇破伤风可能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占比可达5%。
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打耳洞、文身、身体穿刺、宗教仪式中皮肤划痕等都与破伤风有关[2]。
但有些病例的感染入口并不清楚,当破伤风症状出现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查不到伤口[4]。
二、非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表现及诊断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多数为3~21 d,可短至1 d内,偶有病例可长至半年以上[5]。
临床表现形式有3种类型:(1)全身型破伤风:全身型破伤风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类型,病例之间临床病程差异很大,通常在开始1~4周表现强烈,随后逐渐减弱。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逐渐发展可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等。
因呼吸肌收缩和(或)声门、咽肌收缩可分别导致周期性呼吸暂停和(或)上气道梗阻、吞咽困难[5]。
痉挛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
全身性破伤风病死率为25%~70%,在高龄老年人中病死率接近100%。
在重症监护情况下,病死率可降至10%~20%[1]。
(2)局部型破伤风:较为少见,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主要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和痉挛性肌肉收缩。
(3)头部型破伤风:属于特殊的局部型破伤风,是破伤风的稀有表现形式。
通常与头面部创伤,特别是面部神经分布区与眼眶部位的创伤及慢性中耳炎有关[1]。
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颅神经麻痹表现,常伴有牙关紧闭。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断主要依据是典型的症状和病史,需至少有以下两项表现之一:(1)牙关紧闭或苦笑面容;(2)疼痛性肌肉痉挛。
诊断有疑问的病例可采用压舌板试验[5]。
外伤史等风险因素不是破伤风诊断的必要条件。
破伤风患者采用伤口直接涂片镜检和病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很低,故一般不进行病原学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学检测(涂片、培养
及核酸检测)没有进一步确诊价值,仅起协助或支持诊断的作用[1,2,5]。
近期无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史的患者,如果破伤风抗体检测阳性,有助于除外诊断[5]。
三、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
1.免疫规划及其对人群易感性的影响:
破伤风免疫接种的目的是(1)达到全球消除母婴破伤风的目标;(2)通过达到和维持6剂次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 containing vaccines,TTCV)高覆盖率确保所有人获得破伤风的终身保护。
为此,WHO推荐了不同年龄人群的TTCV免疫接种程序[6]。
TTCV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破伤风发病年龄等分布特征。
在疫苗接种率很高的发达国家,破伤风主要出现在老年人,其中多数为未接种过疫苗或接种剂次不足的老年人。
其他发病人群包括因为宗教等原因拒绝接种疫苗或注射毒品者。
血清学调查也显示,破伤风易感染人群为老年人、国外出生者以及反对疫苗者。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破伤风基本情况的变化,即新生儿和低龄儿童破伤风逐年减少,而大龄儿童和成年人的破生风负担持续加重[1]。
2.我国疫苗免疫规划推荐破伤风疫苗接种5剂次:
3、4、5月龄进行3剂次基础免疫,18~24月龄、4~6岁分别加强免疫2剂次。
我国研究数据也揭示出破伤风易感性和发病成人化的现象。
北京市昌平区不同年龄组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下各组抗体阳性率均在90.00%以上,40岁以上组抗体阳性率仅50.00%左右[7]。
2015—2017年桂林市报告破伤风病例69例,除1例新生儿破伤风外,40岁以上为主要发病人群(94.20%),年龄分布19~92岁(中位数62岁)[8]。
结合国情,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也列出了≥6岁儿童及成人TTCV免疫接种程序,并指出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等院校在校学生、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及厨师等,如既往无破伤风免疫史建议尽早完成暴露前免疫[5]。
3.外伤后破伤风的免疫预防: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
由于TTCV的广泛使用导致人群对破伤风易感性分布明显改变,创伤后破伤风免疫制剂的使用已经发生变化,尤其大量减少了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immunoglobulin,HTIG)。
减少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就可以减少相应的不良反应,尤其TAT引起的过敏,甚至致死等不良反应。
根据指南[5],创伤后预防破伤风的处置中,需要正确使用TTCV 的情况远比需要TAT或HTIG的情况更常见,对预防破伤风也更为重要。
但目前我国临床上遵循指南的情况却极少,更多时候是依据经验和传统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现实中,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只供应被动免疫制剂,根本就没有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制剂供应的现象极其普遍。
我国TAT每年用量为4 000万~5 000万支,2016年TIG批签发数也达到了377万人份[9]。
这提示创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中,免疫制剂使用极不规范,亟需改变。
破伤风预防的医学处理措施包括清除异物、清创术去除坏死组织、切开引流和冲洗,以预防或消除厌氧环境及细菌污染。
选用免疫制剂之前,应了解患者TTCV免疫史,注意先前接种剂次以及最后一次接种至今的时间间隔,同时结合伤口的性质决定是否使用TTCV和被动免疫制剂[4,5],具体决策可参见相关指南[5]。
但要注意,询问的接种史常常并不准确[1],我国医疗记录中的疫苗接种史常不准确,又无法查及居民疫苗接种准确信息,更需准确评估疫苗接种情况。
国外曾有机构评价了快速免疫色谱法鉴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水平高于100 U/L的性能,结果表明尽管通过检测可以减少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数量,但性价比受到质疑。
考虑到在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医生对指南并不熟悉,且有忽视指南的趋势。
因此,在靠即时检测破伤风抗体来降低成本之前,需要大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以提高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能力[1]。
我国国情有所不同,如果能快速评估伤者破伤风免疫水平,结合免疫接种史,可能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证据,从而有利于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没有证据表明抗生素预防破伤风的效果优于或等同于抗
毒素。
就破伤风预防本身而言,不建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而应该观察伤口感染情况,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治疗措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