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实现路径

合集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管理育人建设途径探析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管理育人建设途径探析

前沿视角Frontier Perspective“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管理育人建设途径探析邱惠妍周文静张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办公室山东•威海264209)摘要自古以来,德育为先,一个人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固,绝不会成为国之栋梁。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哨所”,在德育方面肩负着引导、教育和纠正的重任。

近年来,高校在管理育人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对管理育人的界定和内涵理解仍不够充分,因此并未发挥切实功能。

本文对管理育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高校在管理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于分析结果,制定了树立管理育人理念的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的优化方案,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管理育人高校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0.10.004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s of"All-round Education*1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on Based on College ManagementQIU Huiyan,ZHOU Wenjing,ZHANG Junping(Office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eihai),Weihai,Shandong264209)Abstract From ancient times,moral education comes first.If a person who don't have a solid ideological and moral foun­dation will never become the pillar of the state.As the last"post"before higher talents enter the society,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guiding,educating and correcting in moral education.In recent years,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exten­sive practi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but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and it doesn't really func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education,an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is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education.Keywords all-round education;management education;college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也就是说高等学校育人模式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_重要特征、制度依托及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_重要特征、制度依托及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_重要特征、制度依托及实现路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重要特征、制度依托及实现路径概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是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实施,旨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重要特征:1. 融合理论与实践: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3. 良好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4. 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活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制度依托:1.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三全育人”,通过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实践实训、校外实习等,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评价:高职院校建立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科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等,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路径:1. 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项目化教学、课程开放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推动“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3. 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 多元化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考试,还应包括实践操作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工作路径探索

新时代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工作路径探索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路径探索作者:石钟旭孙园郑雄林来源:《江西教育A》2022年第07期近年来,在国家先后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都对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出反映类型教育定位、符合职教发展规律的“三全育人”工作创新路径。

一、育人内容上要凸显职教特色精准定位职业教育要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转变,使高职育人呈现育人标准高、适应性要求突出这两个特征。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职业元素融通,在育人内容上体现职教特点。

一是要抓好思政教育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要遵循思政工作一般规律,将“育人”作为核心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更高标准,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重点打造思政“金课”,淘汰“水课”,提升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增强学生课程获得感。

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破思政课和其他课程隔离的“孤岛效应”,有效运用各类课程阵地。

要坚持红色资源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利用地域性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体验性,解决思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突出职业精神深度培养。

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增强适应性”,从育人角度来说,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从职业教育实践来说,就是要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

此处的“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文化背景下对高素质劳动者的一般要求,表现为时代呼唤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二是与特定行业、职业和岗位相关的职业伦理,表现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摘要:国家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全育人”模式将育人理念与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

关键字: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1]。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符合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育人实际,分析“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搭建高职院校育人平台,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建设。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的现状分析(一)全员育人方面高职院校在实行“三全育人”要求过程中,明确了全员育人的主体。

一方面,扩大了“全员”的范围。

不仅思政教师、辅导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全体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因此,“全员”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后勤人员等。

另一方面,提高了“全员”的素质。

高职院校加强了对于育人主体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体的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将管理、教书、育人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二)全程育人方面高职院校将育人贯穿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一方面,将“全程“进行了延展。

对学生的培养从入学前已经开始,并延续到学生毕业后。

通过建立校友沟通机制,假期与学生联系等方法,实现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全程”更加的细化。

总结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高职院校在分析学生特点后,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实际,开展不同阶段的育人工作,将“全程”进行细分,保障育人工作实施的精准性。

(三)全方位育人方面高职院校结合不同的方法,以新媒体等载体为依托开展育人工作。

“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研究

“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研究

“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研究作者:李坤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从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到国家顶层设计工作方案,再到逐步落实到高校进行试点工作实践,这是高等教育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有效思路。

从“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意义入手,提出实施路径和创新思路,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实施路径一、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开办校企班、校企联合招生等,更加影响了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高职教师对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偏重的认知,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技能轻德育是比较普遍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学苗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已“厌学”,不得不为了就业而选择继续求學,对于带着这样目的而学习的学生来说,如果学校不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教书不育人,那么高职院校就没有完成好总书记要求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使命和任务。

(二)可行性从“三全育人”改革的条件看,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仅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这是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三全育人”的改革实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协同整合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以及各项育人元素,为学生提供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育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改革的研究方面,特别是现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三全育人”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还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体系,还有可研究的空间。

二、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一)学校党委顶层设计学校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改革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

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陈雪琼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综合技能性人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改革之下,高职院校教学应当秉持着多元化发展的态度,结合自身学校发展状况,创造出全面多角度的育人模式。

因此,本文围绕着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展开论述,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三全育人是指学员育人、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这样的教学思想为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指导,应当使教学具有教育的本质功能,承担育人思想的任务。

通过高职院校的育人教学能够改善自身的社会价值观念,将育人的理念渗透到科目教学的全过程当中,而全方位教学更应当联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体现出教育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特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三全育人”机制的意义和价值(一)有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开始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育资源储备,也拓宽了教学空间和教学平台,这也使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面临着新机遇。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将三全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成全新的知识传播平台和信息载体,使三全育人的理念被学生、家长、社会所熟知,打破了陈旧的、封闭化的教学空间,是我国新时期教学的一大创举。

多媒体资源的诞生和利用,可以极大地促进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传播,有利于塑造新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当中形成系统网络化的管理趋势。

(二)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改革,明晰了育人的主要目标,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打造更具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团队,将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到法治化的高度;同时有利于教育信息的管理,加强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效率,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当中发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改正[1]。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三全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其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走向全面发展的未来。

首先,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这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从源头到入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都是成长的关键期。

因此,我们要构建起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比如,在大一阶段,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习惯;在大二阶段,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到了大三阶段,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和就业平台,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场。

其次,全方位育人则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这就像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既有雄伟壮观的主峰,也有错落有致的侧峰。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状态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

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全员育人则强调教育的广泛性和参与性。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团演出,每一位乐手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要倡导全员育人的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格魅力,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来。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育人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高校三全育人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

本文将就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

一、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1.建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首先需要建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坚持德育和治学相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构建多元化的育人体系高校应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育人体系,包括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素质培养。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教师并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育人水平,让老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榜样。

4.强化育人环境建设高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包括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风建设、提供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等。

5.培养社会责任感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二、高校三全育人的保障机制研究1.加强组织领导高校要加强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并完善学校领导机构,明确各项育人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政策支持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高校三全育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大投入力度,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确保育人工作的持续推进。

3.建立评价考核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三全育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引导和激励学校和个人不断提高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推动教学改革高校应当推动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其全面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

浅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

浅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发布时间:2022-05-12T03:23:49.19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期作者:高圆圆[导读] 高职院校设施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教育引导高圆圆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青岛校区山东省青岛市 266232摘要:高职院校设施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教育引导。

分析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策略的实际情况,了解在实践阶段的问题。

注重育人目标的优化,以及合理利用育人的资源,并总结育人、教学发给你吗的规律,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优化策略引言:现如今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了良好条件。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全方位职业教育的演绎,注重高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社会所需的优质人才。

高职教育要深度落实,我国在各个阶段,有关于职业教育的精神思想、先进主张。

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学生职业技能引导、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学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实践之中,强化自我的专业技能,并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自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应用要点三全育人简单来讲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

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指导阶段,教师有全员育人的认知,能够依托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担当,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之中,通过专业探索,理解劳动的意义。

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学校依托劳动育人机制开展相关工作[1]。

高职院校主张全方位育人,就是更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组织学生从校内到校外,由课堂到课下,以及联动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实施多维并进以及互补互动的目标,实现综合融通的教育格局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问题所在(一)全员参与的范围较窄,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要注重一线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思政教师的专业性,教师有全员育人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的育人目标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高校的三全育人模式就是一种新兴的育人理念,它要求高校在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

要实现三全育人并非易事,需要高校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为实现三全育人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围绕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探讨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建设,共同探索新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实现路径1. 优化教学体系要实现三全育人,高校需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建立符合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专业的深度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高校还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推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 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

高校应当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

高校的评价体系应当从内容、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学生的功利性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保障机制1. 建立学生发展档案要实现三全育人,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档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表现、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通过学生发展档案,高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实现三全育人,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探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探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探究发布时间:2022-08-23T05:06:52.9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4月第8期作者:章露[导读] 本文针对“三全育人”改革下,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关爱学生”为核心,章露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730摘要:本文针对“三全育人”改革下,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关爱学生”为核心,创新育人模式,实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实践路径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

站在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的育人起点上,推动“三全育人”改革的深化,必须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关爱学生”为核心,牢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知行合一,强化综合统筹,落实“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一、“五育并举”理念的提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

“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的思想,简称为“五育并举”。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其时代要求。

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基本原则1.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智体美劳等素质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

2.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阶段连续的过程体系,系统地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3.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文素质能力等。

要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4.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各项数据的采集、分析、计算等方面要简单便捷,科学有效。

关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探

关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探

关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探发布时间:2022-08-03T05:30:54.68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6期作者:蒋周[导读] “三全育人”意在指将教育人力、载体、蒋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成都,邮编:610000摘要:“三全育人”意在指将教育人力、载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这种形式的整合可以很好地提高高校的整体文化水平。

育人则是通过专业的有文化水准的人进行教育,以人育人,以此达成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在校园里不仅学到书本知识,也要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那么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首个地方,怎样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需要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校方也应该多思考,多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传授知识的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是校方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径探一、高职院校进行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育人是一个非常复杂及重要的一项工程,需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来实现,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院校也是对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从长期的教育经验中得出了符合现代社会规律的教育理念。

文化是经过几代人传承的,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社会,简单来说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总和,而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载体,更要重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如何将专业的、有技术的人才培养起来才是学校的终极目标。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一)发挥本体作用,全员育人经过长期的调查,学生的性格、行为、思想思维、价值理念等各个方面是跟身边人有直接的影响,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场所基本上都是在家和学校,在家时跟父母时间比较久,在学校跟教师及同学时间比较长,所以教师、家长、同学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也会耳濡目染,慢慢地对其本身的性格、思想、行为都有着深远影响。

在家庭当中父母长辈应做好楷模,规范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动,慢慢地使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及为人处世;在学校教师是最受学生尊重的,教师的思想及谈吐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同学当中可以大量宣传优秀学生等优秀的正能量的例子,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此为榜样,去学习效仿优秀学生,以此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步入社会也会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基金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党建与思政课题 三全育人 理念下新时代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023DJSZ34)㊂作者简介:卓晓如(1993-),女,江苏徐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㊁汉语国际教育㊂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卓晓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㊀要:在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实施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是要协同多个育人主体和多种育人资源,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㊂通过充分调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现状,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㊁发挥其作用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㊁实现 三全育人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㊂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7.079㊀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㊁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意见“,全国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㊂2019年秋季学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实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获得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㊂1㊀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现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典范,他们把 第二课堂 作为开展一系列工程训练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方法㊂在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利用 第二课堂 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㊂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由教师团队建立平台,通过平台上真实业务的实践等学习场景的构建,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彰显办学特色㊁落实实践训练㊁充实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制度开展4年来, 坚持一个认定办法㊁依托一个职能部门㊁卡牢一条毕业红线㊁开发一个线上平台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模式,不断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德育㊁美育㊁劳育等育人实效㊂1.1㊀坚持一个认定办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出台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认定范围包括思想品德㊁创新创业㊁社会服务㊁身心健康㊁文化活动等5个大类,例如:思想品德方面,学生参加党校㊁团校培训㊁思想引领类活动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均可被认定;创新创业方面,学生参加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㊁考取大学生英语A 级证书等均可被认定;社会服务方面,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㊁担任学生干部等均可被认定;身心健康方面,学生参加运动会获奖㊁参加勤工助学项目等均可被认定;文化活动方面,以下内容均可被认定:学生参加微型团课比赛㊁校史馆讲解比大赛等㊂1.2㊀依托一个职能部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是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的主管部门,为使 第二课堂 的运行规范化㊁科学化,各二级学院团委在校团委指导下,分别成立工作组,制定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的具体方案,做好统筹协调㊁监督及裁决相关工作,做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㊁各部门工作协同统一,从而推进 第二课堂 制度的有效实施,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诉求㊂二级学院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出台本学院认定的其他第二课堂项目㊁审核记录式学分㊁下发认定式学分㊁数据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㊂1.3㊀卡牢一条毕业红线‘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第二课堂 学分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㊂在校期间,三年制学生须修满6个学分㊁两年制学生须修满4个学分,为了便于与第一课堂学分区分和统计, 第二课堂 学分以 微学分 为计量单位,每20个 微学分 折合1个学分,三年制学生毕业前须修满120微学分,两年制学生毕业前须修满80微学分,各 第二课堂 项目匹配的 微学分 数值参考‘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课堂 学分认定表“,每个项目根据类别㊁难易程度等区别可以认定的微学分从5分至40分不等㊂该办法也是深化学分制改革㊃032㊃2024年第7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的重要内容,是对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规定的细化和落实㊂1.4㊀开发一个线上平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 PU口袋校园 APP实施 第二课堂 工作的信息化运行管理㊂学生登录该APP,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在 活动计划 列表中的活动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报名,在活动开始时签到,结束后经审核认定便可得到相应的 微学分 ;学生加入自己所属部门的 部落 中,便可以收到 部落 活动提醒,及时收到相关的活动信息;在 校园生活 模块中发布自己的动态并可以给他人的动态点赞㊁评论等㊂学生可以在APP中查询相关记录㊁报名情况㊁签到人数㊁ 微学分 认定信息等,实现了信息公开,确保了 第二课堂 的公平公正㊂2㊀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制度实施中的不足目前, 第二课堂 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各高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育人形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㊂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建设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亟须解决㊂2.1㊀第二课堂 运行机制缺乏部门协同目前 第二课堂 仅靠校团委主要负责,二级学院也只有负责团学工作的辅导员一人在统筹,运行主体单一,故形成了 第二课堂 项目策划㊁组织实施㊁验收审校㊁学分发放等流程全部由团委负责, 第二课堂 毕业学分是否达标的审核也由团委定稿后再转交教务处㊂当前,教务处㊁学生处㊁就业处等部门缺乏 第二课堂 培养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形成上下一致㊁分工配合的良好局面㊂虽然在制度文件组织保障中要求学校㊁二级学院㊁班级成立工作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参与其中,但是文字表述的工作职责较为模糊,未进行自上而下的责任划分㊂2.2㊀ 第二课堂 实践活动缺乏形式创新在调研的湖职院经济管理与电商学院1384名学生中,有超过73%的学生认为 第二课堂 的活动质量有待提高㊂虽然活动数量繁多,但是内容重复,以特殊时间节点的同质性活动尤为突出,总体来说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 第二课堂 的兴趣㊂例如2022年举办的 花开如愿 女生节活动㊁ 清明追思㊃云祭英烈 线上活动㊁ 相伴成长,感恩有您 母亲节主体活动㊁ 皎皎明月,浓浓师恩 主题活动等,大多数活动的设计浅尝辄止,并未使同学们学到有深层价值的知识㊁经验,不能充分地体验生活㊂学院在举办 第二课堂 活动中能够投入经费的有限,这也给活动升级带来了很大障碍㊂管理 第二课堂 活动的老师同时又要负责学院学生工作的其他众多条线任务,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确保每一次活动的质量,也无法每次都进行精心筹划㊂2.3㊀ 第二课堂 缺乏学生激励机制在调研中的76%的学生更愿意参加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类活动,主要原因是这类活动难度低,花费精力较少,有一定的趣味性㊂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参与较少,因为此类活动时间较长,需要的能力比较全面,多数学生不愿走出舒适圈去挑战新的领域㊂从参与对象的层次来看,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㊂不少学生修满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后就不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形式,敷衍了事,只在乎活动签到与否,完全不在意活动内容,由于过分在意学分或者学分已达到要求而懒于参加活动等,都会使学校所举办的活动流于形式,指导老师也无法做到一对一指导每一个参与对象,从而忽略了 第二课堂 活动的本质 通过 第二课堂 平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自身兴趣爱好,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㊂2.4㊀ 第二课堂 育人实效缺乏评价机制第一课堂往往采用考试㊁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验收,而 第二课堂 除了参与的学生自行从主观上进行感受之外,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所以无法将学期或学年的 第二课堂 育人成效进行清晰记录㊂参与同一个非竞技类 第二课堂 项目的学生,不论参与程度如何所得到的 第二课堂 微学分完全一致,无法促进学生沉浸式参与 第二课堂 项目的纵向发展㊂第二课堂 活动项目开展的准入方式也无固定指标监测,往往是负责老师一人决定活动项目开展的数量和内容,并无监管反馈等机制存在㊂鉴于此, 第二课堂 活动的同质性等问题的出现也不难理解㊂3㊀ 三全育人 理念下 第二课堂 制度改进方向3.1㊀优化 第二课堂 运行保障队伍建设运行保障队伍是 第二课堂 高效运行㊁高质量实施的关键支撑,要着力构建既能统筹协调㊁整体推进,又能分工配合㊁落实到位的组织实施机制㊂党委统筹,团委主导,学生处㊁教务处㊁就业处㊁社团等部门作为主体责任人参与到 第二课堂 制度运行中来,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各自明确其责任,打破团委看似一方全揽实则孤立无援的状态㊂除扩充责任部门外,还应丰富指导教师类型,提升 第二课堂 的丰富性,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不同的 第二课堂 指导老师,实地推进 全员育人 ,指导老师可以是具有专业理论背景的教师,也可以是具有相对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食堂厨师㊁后勤园丁㊁安保大叔㊁宿管阿姨等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校内外工作人员都可以被选聘为 第二课堂 活动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特色针对学生进行 劳育 美育 德育 体育 等个性化项目开展,丰富 第二课堂 育人成果㊂㊃1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3.2㊀完善 第二课堂 课程体系化建设第一, 第二课堂 目标要明确㊂ 第二课堂 活动课程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造就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在确定目标时,必须使长期目标同近短期目标保持一致,将课程目标写入 第二课堂 培养方案当中形成制度㊂从课程类型来分,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要明确,符合大学生培养规律㊂第二, 第二课堂 项目内容要丰富,从活动的时间㊁空间和参与对象上来看,第二课堂 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是参与主体,所以 第二课堂 项目设置既要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㊂个性化原则的基本特点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不同层次㊁不同个性学生在兴趣㊁能力㊁爱好㊁动机㊁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㊁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用鼓励的㊁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发展个性优势的信心和动力㊂要让学生有所选择,因此课程设置必须科学㊁全面㊂第三, 第二课堂 应该完善项目结构,和第一课堂一样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㊂虽然 第二课堂 课程丰富,形式多样,但其中一定包含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的一些核心活动,如社会实践㊁志愿服务等;还应包含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生活实用技术活动,如劳动技术㊁体育锻炼等;更应涵盖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活动,如艺术欣赏㊁文学创作等㊂可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㊂选修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活动课程㊂3.3㊀提高 第二课堂 参与者的重视程度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一定限度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学校 第二课堂 管理者㊁教师㊁学生对 第二课堂 建设的重视程度㊂ 第二课堂 的培养主体是学生,他们也是最大的参与群体,因此要不断地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参与 第二课堂 ,改变他们参与 第二课堂 的动机,由以往的被动参与转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整体的 第二课堂 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㊂学生不仅是为了修满学分确保毕业,还应该在 第二课堂 学习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㊂3.4㊀建立健全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验证 第二课堂 制度协同育人成效的科学依据,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运用到 第二课堂 优化升级中,让 第二课堂 这一育人方式动态地发挥育人最佳效果㊂在建立健全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各个部门的自评数据,又要结合参与对象的他评结果,还要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描述性反馈,更直接地激励学生的参与感,将 第二课堂 育人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深入总结,推进 第二课堂 协同育人模式有序㊁高效运行㊂3.5㊀深化 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的全方位协同模式将第一课堂拓展到 第二课堂 ,将 第二课堂 项目的设计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从而推动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实现1+1>2的育人效果㊂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目标一致,服务对象相同,在育人过程中坚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反思同步推进,协同育人效果将快速显现㊂在课程设计环节,充分考虑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 各自优势,将适合在第一课堂开展的理论讲解等内容和适合在 第二课堂 体验㊁实践等内容进行分头梳理,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做到扬长避短㊁长短互相补充,在互补共进中强化㊁深化育人成效㊂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充分做好保障工作,保证落地与设计不变形㊂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强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高校 第二课堂 育人理念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新时代 第二课堂 育人功能,尤其是要重视 第二课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科学地去构建 第二课堂 育人体系,形成 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育人的有效合力,推动形成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的 三全育人 新局面㊂参考文献[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2]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喻晨玲.新时期江西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4]陈文娟,袁大伟.新时期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深化与创新研究 以江苏高校共青团为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3):44-49.[5]杨伟国,宋洪峰,许馨月,等.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索[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3):18-22.[6]李发武.高校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94-96.[7]陈玲,陶好飞,谢明昊,等.论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一一以高校一二课堂学习联动为中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23.[8]李丽,周广,臧欣昱,等.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9]周国桥. 三全育人 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52-54. [10]李娇楠.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运用与启示 以武汉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87-89.㊃232㊃。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科研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校育人任务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三全育人”成为了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发展、协同育人和创新能力。

其中,协同育人是对课程和科研教学的要求。

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课程创新。

高校应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针对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方案,推动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跨学科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应该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和思维。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贯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高校应该着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和管理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学科知识与人文科学完美结合。

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将实际应用情景引入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三是强化科研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高校应该重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实践性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科研中,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是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学品质评估是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来说必不可少。

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利用各类评估手段,例如学生口碑调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评估等,全面查缺补漏,不断改进和提高。

同时,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协同育人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总之,高校加强课程与科研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需要各方共同合作,通过创新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推进协同育人发展。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承担社会发展重任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育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三全育人就是一个好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

高校三全育人是指“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标体系,即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体魄等方面的能力。

具体来说,高校三全育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发展学术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基础。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提升学术水平。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生学术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术竞争水平。

2.品德发展品德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责任心和爱国情怀等方面的能力。

3.体育发展体育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点。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通过体育课程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健康体质。

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必须注重课程体系的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知识。

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高校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现学科交叉、教育和科研一体化。

通过多学科开放式课程设置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必须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

1.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必须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持续的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三全育人”

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三全育人”

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三全育人”在当今社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实现“三全育人”呢?全员育人,意味着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渗透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工科课程中,强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在商科课程中,培养诚信经营和团队合作精神。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他们应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

同时,辅导员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行政人员也应树立育人意识,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发挥榜样作用。

学校的后勤人员同样可以为育人工作贡献力量,通过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全程育人,要求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帮助他们打好专业基础。

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开展学业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应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例如,安排实习实训、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等。

在毕业阶段,要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开展求职技巧培训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工程职业学院2021年度院级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家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研究”(编号:JY2021-10)作者简介:药丹(1987-),女,山西稷山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英杰(1989-),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以培养契合各产业领域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在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方法创新工作步入了全新阶段。

而文化育人概念的提出,开拓了三全育人要求的新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思政教育等工作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基于对相关政策精神的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探索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全面育人功能,构建覆盖校园、系部和班级的多层次特色文化氛围,推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与各项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成为实践价值很高的课题。

一、三全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联系1.概念内涵在高职院校人才培育领域,三全育人概念建立在育人观念转变的基础之上,以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着眼于新时期的人才培育目标,强调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等主体的协同,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创造有益于文化和专业素养、品格、思想道德全面发展的环境,集各方之合力,全程服务于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1]。

而文化育人立足于高职院校各专业教育实践,强调发挥多元优秀文化的育人作用,基于思政教育、现有课程体系和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凝聚各领域文化的精华,将之融入上述各项工作中。

一方面,利用优秀文化优化校园环境氛围,打造具有院校、系部、班级特色的文化体系,借助中华传统哲学思想、道德观念、革命精神、院校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大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家国情怀,明确职业理想,形成优良品格;另一方面,把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中,促使文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创新育人理念和教学内容,助力三全育人理念落实。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三全育人”路径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三全育人”路径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三全育人”路径田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全育人”的理念和模式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覆盖的工作体系,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完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匹配,为顺利就业和成才和发展打下基础,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实践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而这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显得更为突出。

2019年高职院校首次推行“百万扩招”计划,全国共扩招100多万人,2020年和2021年在此基础上又继续扩招200万人。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扩招使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加之疫情的影响,就业慢、就业难的现象日趋严峻,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和就业准备阶段,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全面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决策,确立职业目标并能够制定较为系统的阶段性计划,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求职技能,对顺利进入职场有很大的帮助。

1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近些年各高职院校才陆续开设相关的课程,目前这项工作的开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在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仍停留在一般性的指导层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全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实现路径作者:戴晓云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分析“三全育人”视野下的高职院校管理育人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院系二级管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完善校园互联网信息平台等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有效方式方法,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在高职院校开花结果。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 管理育人 ;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76-03新时代征程中,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妥善解决能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怎样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和培养的人是否堪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重任这三个核心问题。

国家提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下,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管理育人的谋篇布局,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效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构建“五权协同、内外联动”的内部治理体系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把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推向深入,贯彻依法治校工作理念,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共识。

高职院校应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以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提升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进一步健全行业企业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完善学院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把管理育人贯穿于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大学章程》为统领,构建“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五权协同、内外联动”的内部治理体系。

(一)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院健康发展。

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贯彻落实《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会会议规则》,履行好一岗双责。

(二)完善学术委员会建设,构建“教授治学、学术自主”的治学系统。

完善和出台《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促进学术发展的权力运行系统,实现学术组织功能的有效整合,推进教授治学,将学术权力分离于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力相对独立行使;聘请校外知名学者专家、行业企业高管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促进前沿科学技术的交流,提升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第三方专家、教授参与的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库。

(三)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修订完善《教学委员会章程》,明确组成规则,职责权限和义务,委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产生程序及增补办法,负责人产生机制,工作制度和议事决策规则以及其他事宜。

加强师德师风、教学教风建设;参与教学改革、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选拔、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举措和制度;参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考核评定和教学责任事故工作。

(四)完善理事会建设,构建“三会合力、民主开放”的监督体系。

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有效发挥好“三会”在决策咨询、民主管理和社会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完善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健全教代会提案征询制,试行教代会提案督办制度,创新教代会提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教代会电子提案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机制。

二是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守则,设立学生事务管理和权益维护委员会,拓宽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渠道。

三是完善学校理事会制度。

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职学院、龙头企业协会、校友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学院理事会,下设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

丰富社会参与和支持学校办学的方式与途径,创新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联盟高校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办学活力。

(五)开展内设机构调整,理顺机构职能。

根据国家和省区市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服”精神,以新一轮全员聘用为契机,按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要求,调整原有内设机构:增设发展规划处,贯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事业发展有关指示精神,进一步谋划学院发展规划;整合教务处职能,增强其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校企合作交流职能;整合教学质量监控职能,将原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教学检查与听课评教、管理信息反馈和管理等职能划归质量监控办公室;将原人事处教师培训职能划归教师发展中心。

通过理顺部门职责,妥善解决职能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促进管理效能提高。

二、推进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一)完善院系二級管理的制度体系。

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先导,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院系二级管理体系,形成学院宏观规划调控,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健全系部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机制、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二)实现职能转变、管理重心下移。

以完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为导向,强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系部二级自主分配制度,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和办学理念,加强成本核算,开源节流。

学院控制各类人员的总编制,给予系部自主管理教学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出台政策鼓励系部积极承接对外创收和社会服务,促进系部责权一致,建设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主体。

三、深化人事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教育部实施“三全育人”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核的手段和方式,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绩效工作制度,以一流的管理水平提升育人效果。

制定《全员聘任工作方案》《全员聘任实施细则》,实现人岗匹配,各司其职,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实施学院新一轮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以目标考核为重点,制定“教学系部和行政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办法”,发挥奖励绩效的杠杆作用。

高职院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实施办法。

教职工个人岗位绩效以实际贡献为导向,各教学系部和行政职能部门分别以教育教学改革成绩和管理服务水平为导向,绩效工资分配向外部引进的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和内部培养成长的高层次人才倾斜,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组织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要求,全面开展诊改。

(一)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内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依据学院行政与服务管理机构组成和诊改纵向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系统功能,厘清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立其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功能,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组建学院党委领导,院长负责,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工作原则、质量目标,确定各部门质量职责。

下设质量监控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建设、运行、质量监控与考核。

成立系部质量保证工作组。

教学系部是质量生成核心。

各教学系(部)成立系主任任组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质量保证工作组。

在学院总体规划的指引下,负责制定系部专业、课程、老师、学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审核专业质量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质量标准。

监控质量生成过程,进行质量考核,撰写系(部)质量建设诊改报告。

在系部质量保证工作组的指导下,系部分别建立专业质量保证团队和课程质量保证团队,实施具体专业、课程的建设。

(二)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根据目标管理原理,广泛调研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经验,结合学院办学实际、以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主体层面形成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纵向系统。

同时,根据各主体层面发展要求编制规划、确立目标,建立与“目标链”协调的“标准链”,形成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诊断和改进质量保证体系。

五、完善校园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契机,实现管理育人为要求,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任务。

(一)健全信息平台。

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以建设智慧校园为目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数据,构建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与评价、校学家企沟通、安全管理、网上办公、目标预警、绩效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重点加强应用系统建设,优化建设OA办公系统。

建设一套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人事管理和后勤资产等在内的管理系统,并将各系统有效对接构建平台,共享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二)加强平台管理。

加强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队伍建设,制定数据专人负责工作办法,加强对各部门信息采集与分析人员的培养,着力打造懂平台、会分析、勤研究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队伍。

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形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资源库,按时采集填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确保数据采集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依托教育部診改平台和学院数据平台,推进人人参与、源头采集、时时共享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逐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三)平台数据信息的应用与分析。

加强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人才培养工作年度质量报告等工作中的作用。

运用数据平台监测各专业资源置配、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技术服务、社会贡献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控和改进,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改进螺旋。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重要的课题。

高职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传道”和“授业”,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熏陶大学生行为举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大学生心灵深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1]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2]李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3]张福明,李威,许文丽,等.“三全育人”理念引导下的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南方农机,2018(11)【作者简介】戴晓云(1977—),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