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提升练习:中国地理(2)

合集下载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1章 阶段性测试题5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1章 阶段性测试题5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广东汕头)下表示意北京市2000年和201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据表回答1~3题。

A.人口出生率降低B.人口死亡率降低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答案:B解析:从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了,代表人口出生率降低,A选项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变大了,表示人口老龄化加重,人口死亡率会相应升高;北京市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北京市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是现代型了。

2.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不正确叙述是()A.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B.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受外来人口的迁入影响较大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D.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答案:D解析:由表可知,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上述特点的形成受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较大;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加重了;0~14岁人口年龄段变化幅度最大。

3.北京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答案:C解析:北京市15~64岁人口比重升高,劳动力过剩,青壮年就业压力大;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但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北京市人口增长并不是负增长且人口数量也不是日趋减少的。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同时,在我国中部一些省(区)的农村却出现了“农民荒”。

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本来是农业大省,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同步训练正确。

2.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A错误。

②地是汉水谷地,属于湿润区,没有河流断流问题,B错误。

③区域属于洞庭湖平原,洪涝灾害严重,C错误。

④区是我国重要人工经济林区,是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D正确。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4.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C. 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答案】3. D 4. D【解析】3.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地形,四面环山,风力难以深入,风力微弱,所以C正确。

4.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是因为甲处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丁处深处内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所以D正确。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地其他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19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5. 该地形区是( )A. 太湖平原B. 山东丘陵C. 三江平原D. 黄土高原6.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水平较低B.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 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 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答案】5. C 6. A 7. A【解析】5.该地1月和7月均温均比较低,说明该地纬度高,最可能的是三江平原。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二部分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二部分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第二章中国的地形【填图练习一】中国地形图(写出各ft脉的名称、主要地形区及三大阶梯的分界线)(1)填写下表地势阶梯海拔第一级阶梯界线第二级阶梯界线:①____岭----②____ft脉③____ft第三级阶梯第 2 页(2)第一级阶梯以___地形为主,E_____;第二级阶梯以____地形为主,B___;第三级阶梯以______地形为主,I_____。

(3)将图中其他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主要的ft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⑨_____,⑩_____,○11______主要的盆地:A_______,B C _______,D______主要的高原:G_______,H______,K______【实时检测】填写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山脉名称第 3 页第二章《中国的地形》检测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 1 题。

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ft脉是()A.贺兰ft B.阴ft C 大巴ft D.秦岭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 2 题。

2.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A、新、川、新、青 B 新、川.藏、青C 甘、川、藏、青D 新、川、青、藏读我国某区域简图,A、B 表示ft脉两侧的地理事物,请回答3~4 题。

5.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冰川广布,雪ft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C.③处远看是ft,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6.下列ft脉介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是: ()A. 祁连ftB.阴ftC.武夷ftD.太行ft7.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D .准噶第 4 页尔盆地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1讲 中国地理课时作业 湘教版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1讲 中国地理课时作业 湘教版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1讲中国地理课时作业湘教版A.基础组(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我国四大盆地剖面图(图乙)”,回答1~2题。

图甲图乙1.关于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B.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都属于中纬度地区D.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2.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图甲中的()A.abcd B.bcadC.dabc D.dcab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四大盆地中只有XX盆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处在第一级阶梯上,它们都在中纬度地区。

第2题,从海拔和经纬度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为准噶尔盆地、XX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分别对应dcab。

读“我国部分城市位置图及7月平均气象资料表”,回答3~4题。

气温城市7月日平均最高气温(℃)7月日平均最低气温(℃)甲29 22乙34 25丙31 26丁39 213.表中气象资料与图中城市搭配最为合理的是()A.①——丁B.②——丙C.③——乙D.④——甲4.④城市出现这种气温状况的原因是()A.准静止锋控制B.暖锋控制C.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台风影响答案:3.A 4.C解析:第3题,①在大陆内部,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应该对应7月日平均温差最大的丁;季风气候区内②纬度最高,7月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数值最低,应该对应甲;③位于XX 盆地,多云雾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应该对应日平均温差最小的丙;④是XX,代表表中的乙。

第4题,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答案:5.D 6.C解析:第5题,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2016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课后达标检测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2016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课后达标检测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2015·鄂尔多斯二模)2014年10月30日国务院首次明确了“中三角”概念,“中三角”最有希望角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三角”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27个地级城市,“一江两湖”整体协作,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

读图回答1~3题。

INCLUDEPICTURE"18-84.TIF"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工业基础雄厚B.水陆交通便捷C.自然资源丰富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3.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C.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解析:第1题,与“长三角”相比,“中三角”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铁矿资源、水能资源相对丰富。

第2题,“中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发展潜力巨大;该地区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城市化速度较快,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湿地退化较快,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任务艰巨。

第3题,该地区人口增长快,城镇化速度快,农副产品种植面积增大,加之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小,粮食总产量下降。

答案:1.C 2.B 3.A(2015·河南沈丘高中统考)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完成4~6题。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5.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份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有解析)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有解析)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有解析)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下面是地理网为考生准备的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考香一号是中国的主要地形(浙江金华4月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各时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河西走廊b.三峡地区c、黄河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选b。

从海拔上看,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隋以后开始向平原、丘陵过渡地带布局。

河西走廊和云贵高原海拔都要远高于300米,可排除;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海拔低于200米,也可排除;唯有三峡地区有此海拔分布,故b选项正确。

2.该地区新建城市平均海拔普遍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a.地壳抬升b.泥沙淤积c、土地短缺D.河流侵蚀解析:选c。

新建城市海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地势低平的区域较少,只能向相对较高海拔地区发展。

中国高香2号气候特征及其影响(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中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较小,主要影响因素为()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解析:选b。

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4.由于中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止夏季风深入西北部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很强,影响范围很广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

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中国河流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湖北八校二模)湖泊像镶嵌在锦绣河山之中的明珠,晶莹夺目。

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中国地理》第2讲

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中国地理》第2讲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1~2题。

A. 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B. 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C. 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D. 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A本题考查商品粮基地。

①基地耕地面积广,商品率最高,应为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②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干旱的西北地区;③基地的年降水量及积温少于南方地区,应为黄淮平原区;④基地农业人口所占比重最大,且降水量及积温最多,应为南方高产区。

故选A。

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A. 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B. 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C. 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D. 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C本题考查影响商品率高低的因素。

④地为南方高产区,单产比①地高,因热量条件好,所以复种指数高于①地。

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多,但是④地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小于①地,所以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

故选C。

读“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表”。

回答3~4题。

A. 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B. 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C. 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D. 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A本题考查区域定位。

读表格,根据数据分析,①省老龄人口比重最高,产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说明是经济发达地区,应位于东部沿海。

海南省开发晚,城市化水平低,所以①是浙江。

②省第一产业比重在四省中最大,第三产业比重高,城市化水平较高,说明该省虽然开发晚,但经济增长速度快,第三产业发展快,所以②是海南省。

③省城市化水平最低,可能位于西部,经济水平低,工业占比重大,③可能是青海。

④省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占比重最高,④可能是河南省。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中国自然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中国自然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题:中国自然地理一、单项选择题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回答1-2题1. 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 4~6月B. 6-7月C. 6~8月D. 5~8月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 南旱北涝B. 南北皆旱C. 南涝北旱D. 南北皆涝【答案】1. B 2. C【解析】1. 4-5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6-7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所以说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选择B。

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少,可能出现干旱,雨带停留在南方时间长,南方可能出现涝灾,即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选择C。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 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 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 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 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4. 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 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 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C.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 夏季均出现丰水期【答案】3. C 4. D【解析】3. 四条河流中伊犁河流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黑龙江、海河、闽江流经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的为伊犁河,丙为伊犁河;海河流经我国华北地区,地表径流量也较小,故甲为海河;黑龙江较海河长度长,故丁为黑龙江,乙为闽江,故选C。

4. 伊犁河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参与的是内陆循环,黑龙江、伊犁河均流出我国国境,所以A、B、C均错。

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辅导讲义+课后练习: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2份)第4讲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

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辅导讲义+课后练习: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2份)第4讲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

第4讲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主讲教师:田佩淮北京著名地理特级教师题一:下图为西藏地区地形分布图。

简述该省区的位置特征并说出与该省区相邻的省区简称。

题二:下图为云南地形分布图。

简述该省区的位置特征并说出与该省区相邻的省区简称。

题三:读图,判断A湖泊的名称,简述其地理位置特征。

题四:读下图,简述红海的地理位置特征。

题五:2006年12月21日韩国决定将韩国新行政首都命名为“世宗(Sejong)”。

新行政首都位于韩国中部忠清南道的燕岐郡与公州市交界处。

新行政首都从2007年开工建设,韩国主要国家机关和立法机关计划在2012年至2014年迁往新行政首都。

读下面韩国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0分)改为“Se-jong”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

(2分)题六: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6分)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题七: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1~2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1.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题八: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提升训练(有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提升训练(有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提升训练(有解析)解析:选A。

水资源的损失一般表现在蒸发或流入海洋,而没有被人类充分利用。

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而蒸发量大;同时台湾岛多山而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而流速快;季风气候而降水分布不均,特点是夏季多暴雨,水资源被利用的难度大。

(2019南京市、盐城市一模)读我国部分城市位置图及7月平均气象资料表,回答3~4题。

气温城市 7月日平均最高气温(℃) 7月日平均最低气温(℃) 甲 29 22 乙 34 25 丙 31 26 丁 39 21 3.表中气象资料与图中城市搭配最为合理的是()A.①丁B.②丙C.③乙D.④甲4.④城市出现这种气温状况的原因是()A.准静止锋控制B.暖锋控制C.副热带高压控制D.台风影响解析:第3题①在大陆内部,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应该对应7月日平均温差最大的丁;季风气候区内②纬度最高,7月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数值最低,应该对应甲;③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应该对应日平均温差最小的丙;④是南京,代表表中的乙。

第4题,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

答案:3.A 4.C(2019郑州二模)水分盈亏指数是农业生产监测的重要指标。

在不考虑灌溉的条件下,作物的水分盈亏指数计算公式是:作物水分盈亏指数=(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

该指数为正表明水分有盈余,为负表明水分亏缺。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空间分布图,图示区域小麦生长需水量南北方差异不大。

读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位于()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解析:选D。

从经纬度可判断位于淮河流域。

6.影响该区域小麦水分盈亏指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解析:选C。

图中显示由南向北水分盈亏指数越来越小且基本都为负值,依据水分盈亏指数含义知由南向北水分亏缺越来越严重,说明主要是降水量逐渐减少的结果。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综合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综合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综合训练少并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小且不稳定(1分);其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多(通航条件差)(1分)。

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1分)(2)陕西省耕地比重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以旱地为主,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或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或带动旅游业发展);加速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间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4)(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航运作用的因素,主要河流的水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渭河流域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并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小且不稳定;渭河的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多,通航条件差;该地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2)读图可知,该区域耕地比重大,说明植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度地带,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耕地面积比重大,大量的灌溉容易引发水资源短缺(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而影响。

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主要是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4)本题主要考查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主要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西三角经济圈”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2.材料一不久前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3》里的解说词“辣椒对贵州人而言,是患难与共的情谊,对四川人却是两情相悦。

2016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课后达标检测中国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2016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一轮课后达标检测中国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下图为山东沿海某丘陵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茶园多分布在山腰处,下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2.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B.M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C.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同解析:第1题,山谷往往有冷空气集聚,气温低,山腰位于冷空气形成的逆温层,天气晴朗,光照充足。

第2题,通过剖面图定位,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风经过海洋面增温增湿,使M地冬季降水多于N地。

答案:1.A 2.C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

读表回答3~5题。

A.珠江三角洲、热带季风气候B.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C.黄淮海平原、温带季风气候D.松嫩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4.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扬沙天气出现时期和主导风向应是()A.12~次年2月、西北风B.3~5月、西北风C.6~8月、东南风D.9~11月、东北风5.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太阳辐射平均强度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 A.白昼时间较长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地面温度上升较快 D.阴雨天气较少解析:第3题,该地最冷月均温低于0 ℃,最热月均温接近30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9.4 mm,且雨热同期,故为温带季风气候,选C。

第4题,扬沙天气出现时应有大风,从表中可看出应为3~5月,这时段黄淮海平原多吹西北风。

故选B。

第5题,比较表中数据可看出,5月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故选D。

答案:3.C 4.B 5.D(2015·潍坊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回答6~7题。

6.图中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A.0 ℃B.1 ℃C.2 ℃D.3 ℃7.影响图中4 ℃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植被覆盖率B.地形、海陆位置C.纬度、海陆位置 D.纬度、植被覆盖率解析:第6题,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出E处的气温为-2 ℃~0 ℃,F处气温为0 ℃~2 ℃,故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0 ℃。

新课标Ⅱ卷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2教师版含解析

新课标Ⅱ卷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2教师版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 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

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答案】1.C 2.D 3.B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气候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霜冻形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4-6题。

4.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5.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4.B 5.C 6.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理环境差异,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配套试题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配套试题 中图版

第2讲中国人文地理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相邻的省(区)是( )。

A.K、M B.K、N C.L、M D.L、N2.N省(区)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蒙古族 D.藏族解析第1题,通过轮廓可以判定,K为山西省,L为陕西省,N为西藏自治区,M为湖北省。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故选C。

第2题,N为西藏自治区,主要的民族为藏族,故选D。

答案 1.C 2.D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3~5题。

3.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4.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5.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第3题,冬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因此冀鲁豫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该区域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第4题,图中M地位于北方地区,R地位于南方地区,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异使M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地。

第5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

N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小麦收获较早。

答案 3.B 4.A 5.A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图,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表。

依据图表回答6~8题。

6.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

A.甲B.乙C.丙D.丁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区)种植业集中地区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8.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练习(2)
一、选择题
(2014·塘沽模拟)“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 5.8万平方千米,人口 1 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读图完成1~3题。

1.黄河金三角地区( )
A.包括晋、秦、鄂三省
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2.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亚欧大陆桥经过②能源原料丰富③内河航运发达④环境优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作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 )
A.资金雄厚B.技术先进
C.市场广阔D.劳动力丰富
(2015·潍坊模拟)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4~5题。

4.张掖地区所产瓜果品质优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B.地形较为平坦
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5.张掖所处的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流区域,关于黑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黑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B.下游流量增大
C.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D.无结冰期
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6~7题。

6.判断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是典型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
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2014年起台湾推行台湾区域计划是为落实“土地计划法草案”精神,下列关于台湾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台湾土地资源紧缺,可在东部填海造陆
C.台湾土壤多呈碱性
D.台湾地多人少,农业商品率较高
(2015·泰安模拟)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
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辅轴的分布规律是( )
A.沿长江干流分布
B.沿长江支流南北延伸
C.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
D.沿公路线分布
9.下列对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B.是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
C.经济总量大,对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大
D.进行城市建设的地形条件优越
(2015·惠州调研)读区域图,回答10~11题。

10.西藏地区( )
A.河湖稀少
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1.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A.热量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
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也是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门户。

材料二新疆区域简图(图1)和喀什、伊宁气候资料图(图2)。

图1
图2
(1)比较伊宁和喀什两地的气候差异。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3)简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交通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

13.(2015·厦门模拟)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种桑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桑蚕饲育适温为20~30℃,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

2006年,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广西等地区转移。

近年来广西的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1)从气候角度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

到2013年末,广西电网统调装机容量为1 997万千瓦。

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黄金电源”基地。

(2)说明广西电力开发与输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国家提出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3)简述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第1题,“黄河金三角”地区不包括湖北省;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附近。

第2题,本区内河航运不发达,炼铝工业与环境关系不大。

第3题,与东部相比,该区劳动力丰富。

【答案】 1.B 2.A 3.D
【解析】第4题,读图,张掖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分布广,降水少,A错。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地形较平坦,但东部平原地区都具备地形平坦的特点,不是优势条件,B错。

土壤、灌溉水源与东部、南部地区相比也没有优势,C错。

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导致作物养分积累多,品质优良,D对。

第5题,读图,黑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发源于祁连山地,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A对。

黑河下游流经沙漠区,缺少支流注入,流量减少,最终消失,B错。

黑河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断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C错。

黑河冬季有结冰期,D错。

【答案】 4.D 5.A
【解析】第6题,台湾经济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第Ⅱ阶段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为主,附加值低。

第7题,台湾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东部临近深海沟,不宜填海造陆,土壤多呈酸性,人多地少。

【答案】 6.D 7.A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经济辅轴大致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

第9题,重庆市地处山区,城市建设的地形条件较差。

【答案】8.C 9.D
【解析】第10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西藏地区河湖较多;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河流沿岸;根据河流流向可看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11题,高原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可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

【答案】10.C 11.A
二、综合题
12.【解析】第(1)题,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比较。

第(2)题,从地理位置、
交通、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结合图示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交通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从地形、水源、土壤和人口等方面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喀什年降水量较小,伊宁年降水量较大;气温:伊宁冬夏气温均低于喀什。

(2)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交通便利;邻近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或山麓地带)。

地形平坦;水源较丰富;土地条件好;人口集中。

13.【解析】第(1)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均气温高,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旺盛,适宜桑蚕饲育的时间长、蚕茧批次多、批量大。

第(2)题,广西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的输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水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3)题,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的结合部;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

【答案】(1)年均气温高,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旺盛;适宜桑蚕饲育的时间长,蚕茧批次多、批量大。

(2)有利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的结合部;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