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词九要
古诗欣赏:初三(九年级)古诗词大全
这篇关于《古诗欣赏:初三(九年级)古诗词⼤全》,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初三(九年级)古诗词共计7篇,上册5篇,下册2篇。
上册:《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唐代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悠悠。
肠断⽩苹州。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宋代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
千嶂⾥。
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
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不寐。
将军⽩发征夫泪。
《江城⼦·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宋代诗⼈) ⽼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
持节云中,何⽇遣冯唐。
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宋代诗⼈) 风住尘⾹花已尽,⽇晚倦梳头。
物是⼈⾮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弃疾(宋代诗⼈)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下册:《关雎》《蒹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词的定义和特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音韵、意境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
诗词通常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简洁明快,意蕴丰富。
二、诗词的体裁1. 诗:以律诗和绝句为主要形式,包括词、曲等。
2. 词:以曲牌为主要形式,包括词牌、曲调等。
三、诗词的创作技巧1. 韵律:诗词的韵律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意境:诗词通过意象的构造和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3. 押韵:诗词中的押韵是其音韵美的表现方式,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仄押韵、平仄交错押韵等。
4. 对仗:诗词中的对仗是其语言美的表现方式,对仗多以平仄对仗为主,常见的有平起平仄、上平下仄等形式。
四、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韵、唐诗、宋词和明清诗词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诗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五、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李白:《将进酒》《赠汪伦》2. 杜甫:《登高》《春望》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4. 苏轼:《江城子》《题西岭南村壁》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夜泊牛渚怀古》六、词牌介绍词牌是中国古代词曲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词曲的词句、字数和平仄等要求,是词曲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七、曲调介绍曲调是古代词曲的旋律,它和词牌结合起来,构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词曲艺术。
八、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现代诗歌也在吸收古代诗词的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九、如何欣赏诗词1. 熟读唐诗宋词,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关注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3. 参加诗词吟诵比赛,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展现诗词的个性化魅力。
十、诗词的价值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表达欣赏的古诗词
表达欣赏的古诗词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山村咏怀》--陶渊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悲歌击筑,委地问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7.《登鹳雀楼》--白居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秋日田园杂兴》--杜牧
铭心稻香已微熟,
无力关风害。
一花露未澄明,
冻蟾黄欲堕。
独爱杯中酒,
临歧亦自取。
可怜经友人贫,
无送肌肤者。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明;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原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原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
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原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诗词九首
《诗词九首》一、《饮酒》陶渊明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2.释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2)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3)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4)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3.主旨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4.考点(1)表现诗人投身到清新的大自然中的无限喜悦之情的句子:(2)把主观对客观的感受写得异常真切自然的句子:(3)本诗的主旨句是:(4)写山间晚景,表明诗人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的句子:(5)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6)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二、《过故人庄》孟浩然1.作者简介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2.释义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xiá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具:准备。
具鸡黍:杀鸡做饭。
最著名的9首田园诗 描写乡村田园的诗句
最著名的9首田园诗描写乡村田园的诗句喜欢柳永“晓风残月”的柔美,喜欢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伤怀,喜欢秦观“朝朝暮暮”的感慨,喜欢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迈。
总有一句宋词,动人心怀,想不想亲笔填一阙词。
诗和远方,是所有人的向往。
隐娘在看李子柒的视频时,只见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瓜藤菜架,恍然一片世外田园。
有人说,人们喜欢李子柒的视频,是因为她过出了人们所期盼的“诗和远方”的生活。
确是如此,今天,隐娘推荐九首村居诗词,这里炊烟袅袅,蝉鸣鸟叫,这里有你要的诗和远方。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乡村雨天,一两家的鸡鸣叫了起来,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的媳妇和婆婆,呼唤着去洗蚕种。
大家都太忙了,以至于庭院中的栀子花寂寞地无人欣赏。
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象征意义便给忘记了。
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村间的屋外有条小河曲曲弯弯,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飘悠悠,慢慢地飘进了钓鱼的河湾。
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
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全诗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味浓郁,意境悠远。
读罢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富有诗情画意。
《村居即事》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九九重阳诗词欣赏
九九重阳诗词欣赏
九九重阳诗词欣赏如下:
1、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欣赏:重阳佳节,诗人登高,写下这首重阳诗,这首诗历来评价很高。
几乎每一句都是名句。
独自在异乡作客,孤独一人。
每逢佳节到临时候,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家中亲人,兄弟们,今日登高,赏菊望远,头上插满茱萸,却单单少我一人。
伤感而来,自觉凄凉。
2、唐朝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这里竹叶,也就是竹叶青,指代酒。
欣赏:杜甫在重阳佳节这天,他是抱病登高台,只想一边美酒畅饮,一边欣赏九月秋色。
可是呢,身体不允许不能喝酒,那么从此菊花也无需开放。
伤心人说的伤心话。
杜甫也有可爱的一面。
有些任性,也有几分趣味,说明诗人喜欢饮酒,也喜欢菊花,纵使身体困难,也热爱生活。
3、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欣赏: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是重阳节两大重要主题活动。
从白居易这首诗可以看到,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唐朝就已经有了。
重阳佳节,赏菊花黄,郁金香。
花丛中有朵大白菊花。
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类似现在老年人活动的老叟,和年轻的后辈们一起载歌载舞。
以花喻人,也暗示诗人不服老,人老心不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头。
九首赏花诗词,助你成为文艺大咖
九首赏花诗词,助你成为文艺大咖诗词精品集赏花季,站在花树下、花丛中美美的拍上一张照片,是很多人在春日里的必不可少的调剂。
可是,面对无边的花海,你是会感叹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下这些诗词帮助你成为文艺大咖:01《古风·孤兰生幽园》李白(唐)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赏析: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此诗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以后,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此联佳妙,大有知音去,宝瑟焚的感觉。
02《腊前月季》杨万里(宋)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己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赏析:首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点出了月季花花期长的特点。
都说花儿的色彩不会超过十天,这些花儿却每液体都春风满面,娇艳欲滴。
第二句写了月季花的姿态:花苞尖如笔,被花萼包裹着。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写了月季花芳香动人以及在冬天仍然傲雪斗霜的几层优点。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折取一支如此明艳动人的花,看着它,都可以让人忘记现在已经是寒冬腊月的时节了。
03《山园小梅·其一》林逋(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赏析: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一说是丧偶不娶,又一说过继侄子),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
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现代人欣赏古代诗词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时间距离较远,并且缺乏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就给大家介绍如何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唐诗宋词。
初中古诗鉴赏技巧点拨一、古诗诗句鉴赏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x'x)特点,表现了(突出了)(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作用。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二、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鉴赏技巧: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鉴赏技巧: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三、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四、诗歌分类: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九上古诗赏析
九上古诗赏析1、《行路难》李白唐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手法写酒宴的奢华,接着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并不是真的去渡河、登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分别用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运用南朝宗悫的典故,表现诗人对实现人生理想的强烈自信。
这两句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两句并不是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为中华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兴盛至宋代,无论是艺术、思想还是史学,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今天我们精选了100首经典唐诗宋词,带领大家欣赏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人在静夜里思念故乡的情景。
诗中床前明月光和地上霜形成了自然的映照,抒发了作者思故乡之情更加深沉。
作品流畅简洁,清幽深邃,堪称唐诗的代表之作。
2、《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又一代表作,是一首豪迈、壮志不凡的诗歌。
诗中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描绘了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而诗的最后,作者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自己不畏势力,勇者无畏的心态,展现了李白那豁达奋发的气质。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年终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哲理价值。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咏史诗,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和同乡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描绘了一个人在异乡流浪中思乡的孤独心情,而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受。
王维是唐代诗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表现了一种对世俗的冷静和远离名利的追求。
4、《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唐代代表性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精神抗争为主题,写出了作者面对逆境所表现出来的气魄和情感。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四、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五、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此题为开放题;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六、欣赏下列诗歌;完成题..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最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欣赏的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回家的感觉真好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八、读诗;然后答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2分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九、读下面的词;完成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十、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大全
九九重阳节古诗词大全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是赏菊、登高、插茱萸的好时机。
此外,重阳节还是弘扬孝道、祈福健康长寿的节日。
下面是一些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 登高望远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与竹兮庐与山,采薇蕨兮盈匡。
——陶渊明《登高》2. 赋菊今日装束频须臾,纷纷落叶下长衢。
历乱浮云最可嗟,今年又是重阳时。
——刘禹锡《赋菊》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 九月九日赋黄鹤楼闻道黄鹤楼,路过宋玉家。
青山锁九重,黄鹤满空中。
见惜频星汉,书牵不独龙。
思归万里外,空有鹤归容。
——杜牧《九月九日赋黄鹤楼》7.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8. 九月九日登高望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忆旧时游。
忽然忆山中,彩凤双飞去。
雾锁千峰暗,风吹百谷秋。
——杜牧《九月九日登高望远》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上是一些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重阳节的热情与祝福。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秋佳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祈求康健和长寿。
重阳节也是表达孝道的良好时机,人们会探望长辈,向他们表示敬意和问候。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
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
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照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答复下列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⑴“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
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在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作品,它们包括古代的诗歌、唐诗、宋词等。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具有文化底蕴,还能够启发我们对美的感知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我将就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介绍和赏析。
1.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远眺的壮丽景色。
作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
2.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声音和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活力和变化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无常的思考。
3.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夜晚和明月,作者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4.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时的壮丽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自然界变化的思考。
5.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原野的草木为切入点,揭示了生命的循环和不断更新的真理。
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坚韧的思考。
在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
它们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思想和情感的凝结。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能够感知美和思考人生。
诗词作品所展现的景物和情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们让我们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所认识,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有所思考。
同时,诗词作品中也包含了许多乐观向上的精神,它们鼓励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九上《诗词三首》
九上《诗词三首》在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
这些古诗词既有深刻的哲理,又能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我在此分享三首我最喜欢的古诗词,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欣赏。
首先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
诗中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
通过诗句中的描写和抒发,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身处的时代,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为我们的梦想努力奋斗。
第二首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
诗中以一个人在深夜思考为背景,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通过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诗人将他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当我在静夜中读到这首诗时,我会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同时也想到了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他们的思念之情会更加浓烈。
最后一首是《望月怀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龄所作。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离家留学的朋友们,他们也许会在异国他乡对着月亮思念故乡和亲人。
这首诗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觉得无论身在何处,家乡和亲友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
这三首诗词,无论是在描写的场景、情感的表达还是语言的运用上,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词,我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希望大家也能够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到其中的美与思考,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领略诗词的魅力,共同感受文化的力量。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建议收藏!0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03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欣赏柿子的诗词-欣赏的诗词九要点
欣赏柿子的诗词|欣赏的诗词九要点(一)扫除字词障碍(包括查明典故)阅读(诗词)可能会遇到两种状况:第一种通俗易懂,没有艰涩的字词,也没有生僻的典故,比如清代陆次之的《五人墓》:五人五匹夫,五人五君子。
埋骨在青山,题名在青史。
学校三班级的同学就能读下来;但学校三班级的同学不见得能读懂;高中三班级的同学可能读懂,但未必能挖掘出其中深刻的含义。
其中的关键是要了解五人墓是怎么回事。
高中同学读过张博的《五人墓碑记》,因此可能读懂,但要从赏析角度讲。
能从今诗挖掘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应当怎样生;又应如何死,就不是很简洁的事情了,所以,通俗易懂的诗词不见得能理解深透。
其次种状况是有较多的生字和典故。
读下来都较困难,这就非借助工具书不行了。
比如南宋戴复古的《饮中》这首七律:布衣不换锦宫袍,刺骨清寒气骄傲。
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能持螯。
蝇随骥尾宜千里,鹤在鸡群亦九皋。
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离骚)》。
此诗困难的是用典太多,全诗共用了五个典故。
一是别肠贮酒。
此为古语,言酒量过人,二是左手持螯。
典出《世说新语》:晋代毕卓嗜酒如命,曾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三是蝇随骥尾。
典出《后汉书·隗嚣传》,刘秀曾对隗嚣说: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超群。
骥,良马也。
四是鹤鸣九皋。
典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九皋,指深远的水泽淤地。
五是屈平独醒。
典出《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被放逐于滨,遇见渔父,见屈原颜色憔淬,形容枯稿便问他何以到这个地步,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但查清典故并不是目的。
关键是搞清用典意图即他想通过用典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
比如第三个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什么?从原(诗句)蝇随骥尾宜千里来看,估量复古有难言之隐。
这从宜字可以看出。
既是随骥本应(宜)可以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里有两种推想:一是复古曾有意随骥,想借他人名势而封印成名,结果却落了空。
诗词九首教案
诗词九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文化之诗词九首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九首经典的中国诗词,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瑰宝。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九首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九首经典的中国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2. 诗词注释和解读材料。
3.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2. 列举一些著名的中国诗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诗词(30分钟)1. 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
2. 学生跟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音韵和意境。
3. 解释诗词中的生词和难点,并进行讨论。
三、分析诗词(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创作活动(2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知识,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保留原诗词的主题和意境,也可以进行改编和创新。
3. 学生可以借助诗词注释和解读材料进行创作。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华。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文化活动,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课堂笔记等。
2. 学生创作成果:创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3.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来评估。
有九州的诗词
有九州的诗词九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诗词资源。
在这里,有人们对美好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憧憬,有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祈愿。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九州的诗词吧。
1.《离骚》中的九州: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九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九个地区。
这里,屈原描述了大风与雷电所呈现出的气势,见证了九州的壮美。
秋色九州,来何时?落叶暗中,疑是东篱菊。
黄华自飘单独去,日日空门向黄昏。
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思》中描绘了九州秋日的美景。
在他的笔下,九州的树叶散发出一种浑浊的颜色,就像是东篱菊在隐约出现一般。
这种美景一片寂默,让人不禁产生了忧愁之感。
3.《送元二使安西》中乾坤九州:乾坤已倒,“冉冉孤城”绕。
征蓬出汉塞,关山度祁连。
云自无心水自闲,何须画檐开口笑!天也妒,未信与,山河犹未尽。
4.《山中杂诗》中赞美九州:九州高山,匹马戍梁州。
功名万里外,长鬓十年秋。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山中杂诗》中描绘了九州的高山和战火纷飞的景象。
他那美妙的语言以及深情的感慨,把九州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一起感受那战火中的悲凉和那高山上的苍茫。
5.《李将军庙西峰》中天上京城和九州:古木阴中系煮酒,天涯共此时;独沉吟,钟山剑雨几经秋。
洪涛九州,飞沙尽日在眼头。
色狼蛛网血,万里心如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李将军庙西峰》中,将九州铺展在眼前。
通过描述天上京城、洪涛九州等景象,展现了九州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的辉煌。
6.《秋登陕州西北望洛阳城》中九派冲融: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黄口奏犹热,半夜飞书到板桥。
断谷飞声里,江枫自古多情。
不觉今宵酒醒何处?杨花扇底,策杖初归。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秋登陕州西北望洛阳城》中写到九派冲融,这里是许多大河交汇之处,以“九派冲融”形容其汹涌激流,也表现了莘莘学子的志向与豁达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诗词九要・欣赏诗词九要(一)扫除字词障碍(包括查明典故)阅读诗词可能会碰到两种情况:第一种通俗易懂,没有艰涩的字词,也没有生僻的典故,比如清代陆次之的《五人墓》:“五人五匹夫,五人五君子。
埋骨在青山,题名在青史。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能读下来;但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不见得能读懂;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可能读懂,但未必能挖掘出其中深刻的含义。
其中的关键是要了解“五人墓”是怎么回事。
高中同学读过张博的《五人墓碑记》,因此可能读懂,但要从赏析角度讲。
能从此诗挖掘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应该怎样生;又应如何死”,就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通俗易懂的诗词不见得能理解深透。
第二种情况是有较多的生字和典故。
读下来都较困难,这就非借助工具书不可了。
比如南宋戴复古的《饮中》这首七律:布衣不换锦宫袍,刺骨清寒气自豪。
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能持螯。
蝇随骥尾宜千里,鹤在鸡群亦九皋。
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离骚》。
此诗困难的是用典太多,全诗共用了五个典故。
但查清典故并不是目的。
关键是搞清作者用典意图即他想通过用典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
比如第三个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什么?从原诗句“蝇随骥尾宜千里”来看,估计复古有难言之隐。
这从“宜”字可以看出。
既是“随骥”本应(宜)可以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里有两种推测:一是复古曾有意“随骥”,想借他人名势而封印成名,结果却落了空。
二是并无事实,只是假设:如果我有蝇苟之心,便可“随骥尾”,也早该飞黄腾达了,然而我不愿做这种丧失气节的事,从复古的性格和经历看,当以后者的推论为准,这由下句更可得到印证。
这就联系到第四典的用意。
复古以鹤自比,觉得自己是鹤立鸡群,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鹤的本性。
鹤总要独立孤鸣,其声闻于野,而鸡群是无法理解的。
诗人为自己绘出一幅孑然傲立,顾影自怜的画像,清高傲岸使他不可能去作“蝇随骥尾”的事情。
这样,两典就和作品的思想联系起来了。
由此更能深刻理解诗人阶性格特点。
再说第五典。
诗人以屈原的遭遇类比自己,痛切地感到当前的社会,尤其是南宋统治者们恰似楚亡前夕的状态,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而诗人又不能“随波逐流,哺糟啜离”,那么也只好任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像屈原一样赋《离骚》那样的悲世之作了。
明白此典,再看“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赋《离骚》”这一结尾就可豁然贯通了。
诗中用典必须查清,但更重要的是弄清典故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当然要弄清这一点,很可能还需对作者生平、写诗背景有所了解。
上面说了读诗可能碰到的两种情况,读词亦然。
如王先的《人月园・元夜》就属通俗易懂的一类: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园时。
禁街萧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
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帐。
全诗除“禁街”(指皇区、皇宫大内等禁地)值得查一查之外,再无难懂的词句。
但要体会出作者写元宵之夜的意境特点,也非易事。
元宵节在古代是非常热闹的节日,尤其在宋代更甚。
柳永描写元宵有这样的词句:“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一对比,你就能发现此词的特点了。
所以,别看字面上通俗易懂,要想分析透彻,也不大容易。
第二类词作可用姜夔的《湘月》为例。
下面仅录上片作一简要分析。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
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这里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
你能体会出来吗?你看,日沉西山后,暮色渐渐笼罩远处的山峦。
从晚霞映天到暮色苍茫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幻。
朦胧清幽的暮景藏着深不可测的美的精华,正怂恿诗人大舟浮水乘兴一游。
天色更加暗了,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也都收网归家,水面上原有的撒网声,鲜鱼的崩跳声,浪花的激溅声现在已经全无,天光的余辉映在水面上,反射出银色的光斑,水上也许只有大舟击楫之声了。
江上不时还有几只水鸟匆匆飞过,它们也要归巢栖息了。
寂静的江面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也逐渐消失,夜,将帐幕完全落下,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将清辉洒在江面上,再也听不到单调的划桨声,船在水中任其漂流。
此时只觉远山近水空寒逼人,月色透过薄薄雾气,弥漫在江面上,更显得朦胧。
虽是溽热的盛夏,望着江中小舟洲,水边的草树,不但顿觉溽暑全消,更使人感到一股凄冷袭上心头。
“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
”不是秋寒,却似秋寒,……万籁全息,江面如镜,任“一叶”在江中漂泛,谁也不肯用船桨点破明镜的江水,损害这天然的静美……这是一幅多么清幽的月夜浮湘图呀!可是,你要描绘出这样一个优美的意境,如果连词中的“一叶”、“夷犹”、“汀洲”、“中流”、“容与”、“画桡”等词都弄不懂,怎么可能呢?如果你写不出意境又不解“终年底事”为何意,你就更弄不明白“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这句领起全词的问句是什么意思了。
可见,要读懂词,领会其写景的意境,先扫除字词障碍是多么重要了。
底事,何事,何以,即为什么。
领起句的意思是:与友同游太湖早有旧约,为什么没有实现呢?自问年复一年,为了何事长期辜负这清幽的美景?“一叶”指画船,“夷犹”从容不迫,汀,水边平地;洲,水中陆地。
“中流”指湖中(还记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吗?)“容与”,安逸自得貌,一讲起伏徐动貌。
(还记得“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吗?)“画桡”,画船之桨,桡rao,船桨。
读诗词必须先扫障碍。
但扫清障碍不是就读懂了诗词,实际上走完这一步,对诗词尚来分析哩。
(二)了解有关情况要深入了解一首诗词,除了要扫除字词障碍外,还需了解有关方面的情况。
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题目,二是作者有关情况(尤其是和作品关系密切的情况),三是浏览诗词时引起的有关联想。
这些联想很可能对你深入理解诗意有推动作用。
当然这些联想必须有泛读的基础和审美联想能力。
联想往往是自然跳出的,不是冥想可得。
但如果你在分析一个诗人的某个时期的诗之前,广泛地浏览他那一时期的其他作品,那么你对那首诗的理解可能会深刻得多。
后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四是作者的写作风格。
还有一点要说明,即对有关背景和史实的了解也很重要,但我们单列为一项,放到第“五要”中具体说明。
当然,不是对所有的诗题、词题都需要研究,但有些题却非研究不可。
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诗题就很值得玩味。
花下醉,真是醉得奇丽,醉得惬意。
然而此醉是不胜酒力而微醺呢,还是观赏花艳而陶醉呢?看来,“醉”字却有双关。
诗人因不胜酒力而去“寻芳”,已是微醉,看到百花吐艳、溢彩流芳又不禁陶醉,这才有后面“更持红烛赏残花”的情趣。
像这样的题目就值得推敲。
再如顾炎武的“悼亡”诗,如果你不知悼亡诗的来源及它特指悼念亡妻的意思,分析起来就会失之浅薄。
至于像《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杜甫)这样的诗题,如果不弄清“泥饮”(niyin强留客人饮酒,表示十分热情)是什么意思,严中丞是谁。
(严武),“美”的词性变化(赞美之意)那就很难往下读诗了。
有些词题也不可忽略,它往往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为你的分析提供线索。
比如郑燮的《沁园春・恨》,这“恨”字就是全诗线索。
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题名点明时间、地点和词的内容。
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点明是咏荷上之雨,而不是雨中之荷,为你的分析提供了重点。
总之,分析诗词往往就从题目入手,千万不可忽视。
第二是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这也是分析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诗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所以要深刻理解一首诗必须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以顾炎武的《悼亡》诗为例:甘年作家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
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当然,首先要把“作家”(治家)和“首丘”(《礼・檀弓》:“古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丘是狐穴根本之处。
后人谓返葬故里为归正首丘。
)查清。
但如果不去了解顾炎武的生平事迹,而只从诗面看,也不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前两句写对妻子的歉疚之情,后两句写对故乡的怀恋,如此而已。
但如果你对顾炎武的生平和性格有所考查,对诗的理解就会加深很多。
顾炎武出身在江苏昆山,其祖父和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但使他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更使他懂得要作一个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人。
一六四五年五月清兵渡江,他毅然到江苏参加抗清斗争,虽未成功,且经受了兵败、母死的惨痛打击,但从此立下了坚定的抗清复明志向,至死不衰。
四十五岁决定到北方游历,以便更广泛地结交抗清志士,从此一直奔走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后在山东定居。
一六七七年他六十五岁时又从山东迁至陕西华阴,但仍然不忘抗清复明,最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因上马失足,受伤病死在山西曲沃。
他自离家二十多年直至七十岁寿终,一直为两件事奔忙;一是抗清,二是作学问。
却从未回家探望过一次。
这中间他的外甥都已做了清朝的大官,几次写信请他南归,都被他严词拒绝。
其实他并非毫无思家之情,但为了不作异国臣子,为了学术研究,他鄙弃了可以轻易得到的高官厚禄,他的这种心情和高尚品格,难道在他的《悼亡》诗中丝毫没有反映吗? 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妻子和故土是怀着多么深挚的感情!但在权衡家与国的重量上在衡量营造家庭的温暖、妻小的安适和深虑国家的兴亡、学术的进步两者的轻重上,他没有迟疑,把全部砝码放在了后者。
当我们了解了以上事实后,再看他的《悼亡》诗,就会透过表面看到了贯串在他一生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而深深为之感动了。
第三是由诗句引发的联想。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其他诗句,尤其是表达类似思想的诗句有所了解,还有,也要了解其他各个历史时代的诗人表达类似思想的著名诗句。
现以秋瑾的《对酒》为例;不借干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便可联想起曹操的诗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一个是表达对离乱的伤感,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个却是抒发拯救祖国的革命豪情。
第一句可从其豪气联想到秋瑾的其他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但秋瑾也还有做为一个女子的生活情趣和细腻感情:“夏昼初长,纨扇轻携纳晚凉,……浴罢兰泉,斜插茶花映翠钿。
”第二句大有李白诗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第三句可想到他的另一些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第四句和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思想是相通的。
分析一首诗,对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了解得越全面,分析得可能越透彻;由诗句引起的联想越丰富,分析的说服力可能就越强。
第四是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
要对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有较深刻的理解,必须研读这一诗人一定量的作品。
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较困难,也是没用必要的。
但对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却并不困难,同时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