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4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4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1 《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
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
古时候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
《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
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反抗,推翻统治。
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患。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
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2 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绝对的。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一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希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可以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现在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可以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可以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4篇)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1《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
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
古时候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
《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
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反抗,推翻统治。
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患。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
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2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绝对的。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五篇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
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
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道德经读后感一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
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
此时的人们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
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
因为富贵加骄傲,使自己招来祸患,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
像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
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肯下来,继续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愿意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
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
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道德经读后感500字(篇1)前些日子,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不仅仅每个人发了本《道德经》,还请了教授前来举行讲座。
忙里偷闲,我把《道德经》读了一遍,感受一下老子的风采,也领悟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
《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
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
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
之后成为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鲁迅以前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林语堂也曾对《道德经》大加赞赏,他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到: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中的大概含义是:”道“是能够说清楚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道的名是能够叫出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用的那类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坚持从”无“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与众不一样;坚持从”有“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认识它的作用之广大。
”无“和”有“是从不一样角度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不一样刻画,将”无“和”有“统称为”玄“,一个”玄“再加上一个”玄“,就是一切奥妙的总****。
这一章说明大道玄妙的特性,告诉人们怎样去认识大道。
在老子看来,”道“是不能够用语言确切表述的,但它又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它深远而又深远,是万物所从出的地方。
道德经读后感10篇
道德经读后感10篇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读完某⼀作品后,相信⼤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是⼩编精⼼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道德经读后感1 这是⼀篇迟交的作业,师⽗在暑假就让我写了,可是⼀直俗务缠⾝,往往有所得时也没有什么时间写下来,今天正好有空,赶紧抽空码⽂。
《道德经》,⼀部著作,在短短五千⾔⾜以让世⼈细细品读⼀⽣。
第⼀次看时我只是当成课外的读物⼀样看,⼀⽬三⾏,粗粗扫过,只觉得这篇韵⽂哲理诗在努⼒向我们阐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但具体是什么,根本不得⽽知。
第⼆次,结合很多资料去看,发现很多⼈⽤庄⼦的《天下篇》来概括其旨:“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澹然独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有,主之以太⼀,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 其说⼤体从天⼈合⼀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发明修⾝治政等⼈道。
所谓“⼈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然。
道之理则,分⽆、有⼆⾯。
道常⽆,⽆名⽆形,先于天地⿁神,⽽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天地万物,具⽆穷之⽤。
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有之⽤,常以⽆为本,“有⽣于⽆”。
圣⼈体道之⽆,法道之⾃然⽆为,以之修⾝,当⽆欲⽽静,⽆⼼⽽虚,不⾃见⾃是,⾃伐⾃矜,为⽽不持,功成⽽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为之事,⾏不⾔之教”,还⼑兵,离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实腹,⽆知⽆欲,则⽆为⽽治。
“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它以⼤部分内容劝告⼈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私、淡泊名利、知⾜常乐;教导⼈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度、以德报怨、先⼈后⼰、舍⼰为⼈;⿎励⼈们⽆为守静、顺其⾃然、清⼼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预⾃然;引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 以上很多都是别⼈的思想,对《道德经》作出的简单概括。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五篇道德经读后感一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们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因为富贵加骄傲,使自己招来祸患,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像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肯下来,继续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愿意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那么面对失意,面对挫折,道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告诉我们,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失意只是暂时的,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因此,人要善于居下位,居于弱势,这样人们就容易把你忽略,不会排挤你,嫉妒你,此时你就有足够的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准备有一天一鸣惊人,以天下之至弱驰骋天下之至坚.最后,用庄子的齐物论中国的一段话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所谓悬解也.〞人们只有安时处顺,不管得意与示意都能处之泰然,这样才能超越人世间的倒悬之苦.道德经读后感二最近我不大喜欢聊天了,因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么花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喜欢一个人在花园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们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让底层的人难以往上流动,_还如何做人民的公仆,公平正义何在?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空_来风;中国的官员的选拔应该真正交给选民而不是由上级领导说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讨好选民而不是绞尽脑汁的去巴结领导一切的一切都好办了——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痛苦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我的痛苦,我开始读道德经了,我发现我受益匪浅.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的适应环境能力.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随之改变.为人处世当如柳树,而不能像青松.柳树温柔,给人以美感.青松倔强,叶如锋芒,容易伤人.我们不能老是埋怨环境的恶劣,自己应该主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达尔文不也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道德经里说要摒弃自己的私欲,不妄为便能无所不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干什么事要稳重.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对晋升高级也不再有过多的冲动.而是顺其自然吧.道德经里说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是因为过分追求名利而在缩短自己的寿命.贪官为了贪欲而锒铛入狱,赌徒因不服输而彻底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单位上有好多人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闹僵了人际关系自寻烦恼.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老婆,爱我的家,爱我的亲朋好友,爱爱大自然,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星球.我相信善,回报与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宁静了.最近我的睡眠质量好多了.劝你有时间也读读道德经,好吗?道德经读后感三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应当表现坚强,不表现柔弱;应当表现聪明,不表现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可表现柔弱,不表现坚强,可表现愚鲁,不表现聪明,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良方.天文地理,各有专著论述.在为人处世这方面,道家可谓击中要害.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谈论了诸子思想的造旨,并历数了儒法墨等诸家长短,却惟独对老子的道家思想褒而不贬.《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揭示了为人处事中极奥秘的观点.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出了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万事生长历程看得何等深刻,概括得何等精辟,让人感到它们的任何注释都是多余累.或许你以为只要自身端正,名正言顺,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好办,其实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却容易处处碰壁,事事不顺.这时你不妨看看《老子》.它并不要求人们消极遁世,它貌似出世的书,谈的却尽是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儒家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达到目的,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些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天下竞争之术化为艺术的智者.有时,你采用采用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与人争强胜斗胜.结果呢?也许表面上你胜利,痛快淋漓地将对方休落甚至痛打了一顿,可事实上,这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埋下了更大隐患,无形中给自己留下更多障碍.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将大大超过那一时的风光快意!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行不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能达到目的,战胜强者,而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何乐而不为呢?大智惹愚,大巧若拙,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都是深奥而又检朴的道理.为人处事,或与人竞争中,只图一时快意的以强压强,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能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到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大柔排柔,至刚无刚.其实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儒法并不是截然相对立的,入世出世,而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此,才能既做出壮烈奋进的事业,又可保持宁静谦退的心静.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可是对领导用人之术的至理名言,可古今会意者又有多少?曹操深知此之重.,赤着脚去迎许攸,得以火烧乌巢,大破袁军;刘备也知此理,三顾茅庐去请村夫诸葛亮,得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共产党人也明此理,将军与士兵同食同宿,终克天下.相反,如果领导者只知用严刑酷法来维护自己神圣的尊严,既使让臣民敢怒不敢言,道路以目,他的部下会给他卖命?他的天下会长久?中国有古训:得人心者得天下.试问,不以怀柔来安抚人民,又怎可得人心?田氏小斗进米而大斗出而施惠于民,结果归之如流,终以田氏代齐.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拿破仑等好战者不明此理,自恃武力强大,穷兵黩武,最后〝世界主人〞末做成,反例被囚于孤岛.悲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是无法表达一切道理的.了解〝道〞的人无法很明白地向不了解的人语明白,就像明眼人无法向瞎子解释什么是颜色(这句话个人不是很看好——转者注).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所以,理想的人格是:挫锐.解纷.同尘.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含敛光辉.道德经读后感四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读了道德经之后,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道德经读后感五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商战,还是体育竞技,到处都存在着激烈竞争,这是自然的.问题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实际上,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人应该明确:真正的对手是谁?要战胜的是谁?明确这一点就掌握了获胜的法宝,答案是〝不争而善胜.〞我们都知道,胜利的获得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人对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胜者强〞.所以真正的对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要竞争的物件就是阻挠自己成功的内心干扰,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弱点.一门心思地想战胜对方,这就是〝有为〞,这决不是明智之举,风云突变就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之中,而导致心身内耗,患得患失,这反而不利于个人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影响个人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想去战胜对方,而是视自己为对手,不断地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静的状态,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点,冷静地看待问题并保持与客观变化相适应,从而〝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在竞争当中要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如何成功和怎样才能战胜对方上面,而是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无为.对成功与胜利无所谓,以〝无为〞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能〝无不为〞.在《道德经》里有句话:〝战胜,以丧礼处之.〞这里指的是在战场上,意思是,打了胜仗,就用丧礼来处理.为什么?因为你胜了,就意味著对方的不幸,故应用丧礼对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则处事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这并不是说不要胜利,而是说不要把胜利看成至高无上的.那么引伸到日常现实中,我们就不要总把胜利看得那么重,要给对手同样以必要的关怀,而给对手以必要的关怀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风范.〝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成功者的风范并不是以胜利为唯一标志,就是处于下风.或失败了,仍然有着内心的坦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样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心态.很显然地,这样的心态是建立在慈善和关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争而善胜〞的本质还是人内心的慈善使然.8.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道德经》是提倡学习的:〝为学者日益〞就是要学习各种科学,业务知识越多越好,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终生不殆.但是,人生的成功,知识其实只占较少的份量,而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即道性的丰富程度,因此人还必须要不断损掉人性中那些不符合自然的想法与私欲,而这不是学习知识能办得到的,这要靠修道才能办到,这就是〝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那些不自然的.不合理的主观成分都去掉了,人就无为了,即人的想法和心理活动都顺应自然了,那么处事为人就都会因符合客观而感到顺心自在,万事如意,人的潜能也因此会得到充分开发.所以人生的成功,〝为学〞与〝为道〞必须并重——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通过修道来修炼本性,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同样非常重要.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道德经读后感1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能够说起初是很模糊的。
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最后有机会认真拜读老子的《道德经》了,那洋洋五千言中的智慧身影,让我如获至宝。
随着一页一页的翻看阅读,《道德经》那智慧的灵光在我的眼前一道道地闪现。
想起林语堂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的确如此,当我掩卷沉思,《道德经》给于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
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十分物质化和金钱化。
对于一名国家公务员来说,如何去应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个人以为,就是要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静处世,清静自省,消除贪念,宽以待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一、致虚守静是安于本职工作的根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这句话强调……我一向认为,生活中应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
《道德经》是人类礼貌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最高标准,是文化史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用心品读《道德经》是很美的,而恰恰是这些文字,在失望痛楚处给人以抚慰。
读书学习是我生命的自觉,阐释圣典《道德经》,让我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领域内尽心尽职,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二、读《道德经》后,让我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仅要了解别人能战胜别人,更就应了解自己有勇气战胜自己。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7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7篇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不但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文化,而且有着源远而流长的传统美德,哺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7篇,欢迎借鉴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范文1道德犹如一片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却是土壤中幼小的,有的愿意冲破头顶上的“重重阻力”获得阳光下的茁壮成长,而有的则愿意缩在土壤中,最后枯死。
道德也是一样,人只有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最后才会在人生中获得快乐,而另一种人最终会非常孤独,让人看不起。
坚强的金晶,永不放弃的周杰伦,“七不准”的钱学森、还有克服困难的黄美兼、李丽都让我感受到他们优秀的品德和那颗永往直前的心,他们在遭受困境时还一直勇敢地面对。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华达人秀中用脚弹钢琴的刘伟。
刘伟因少年时触电而失去双臂,可他却仍然笑着面对,没有自暴自弃,经过几年苦练钢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中华达人秀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在困难挫折面前勇敢,用微笑面对,人活着才有意义”。
如同李丽所说“把挫折当存折,把失败当财富”。
假如你能像孝敬父母的卓佳一样为忙碌的父母递上一杯芬香扑鼻的茶,父母一定会回赠给你一个纯洁的微笑;假如你能像坚持运动的成龙每天锻炼身体,“健康”会伴你一生快乐。
假如你能像毛岸英一样每天认真清扫风尘仆仆的地板,勤劳的皇冠一定属于你!正因为如此,伏而泰才写下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
第二章让我懂得:“只有孝敬长辈,每天锻炼,勤劳节约,这样的家庭才够温馨,够温暖。
”在知识的——里,你是否被责骂或赞美过,你又是否用团结的力量,人心齐,移,在某项成绩里夺到第一名,你是否为了班级去奋斗、努力、拼搏了?让我最深受感动的是严师。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乔丹小姐为了上课和闲扯而让她抄写《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六篇。
我明白,乔丹小姐的严厉是想让我们知道,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取得成功。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后感1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汲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责!其实,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位置;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清静无为”为道教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曰明”,不会因“不知常”,而“妄作,凶”也。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则云:内以养正安静虚元,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云:“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
《道德经》的读后感(精选5篇)
《道德经》的读后感《道德经》的读后感(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经》的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经》的读后感1原文我是看不懂的,从译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经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了个体和集体。
个体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与圣人。
集体分析是侧重于道德来推动集体往更好的方向运转,而集体分析的刻度“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间万物,用哲学和科学来概括总觉得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得到两个范围。
自有文字以来人类文明就在物质与非物质这两个范围萌生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从古到今,从今到末来,人一定会探索下去。
哲学侧重点是“非物质”范围,道德经的侧重点也是“非物质”范围,但是他们的刻度不一样。
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是内容都是“非物质”范围,这挺重要的。
我觉得产生这种差异内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宗教信仰环境导致的。
扯得远了些,回到道德经。
道德经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是以人来教导、以人来衡量对错的。
但是有些人是以神来衡量对错的,所以不同的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对比。
记得BBC纪录片里面就有讲到天主教对人们的生活形成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因为我从小就被我父亲教导人要怎么样,人不能怎么样,怎么才能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的确对我形成了一种塑造,这里的我对我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道德经其实是基于道德上思考总结出的一篇,从侧面上说,人们在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到达了那一种地步。
道德经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成就形成的。
道德经说明了那时候我们是以人来衡量对错的。
维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价。
维持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说你要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标准。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
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
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
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500字《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道德经》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道德经》读后感500字1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
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
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
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
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
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
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
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
高中作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6篇最新
高中作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6篇最新《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中作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仅供大家参考!高中作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1读完这本书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子关于水的智慧。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
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
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
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
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
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
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这上述是老子的道德经所记载的`关于水的看法,老子把水比作君子,形象而突出地把水的存在升华。
水是世上最温柔的事物也是世上最狂暴的事物。
水是刚强的。
一滴水是无所谓的,可是由百川千湖汇聚成的大江大河就是刚强的,坚硬的,充满力量的,它能覆盖一切,能移山倒海,能波涛汹涌,能所向披靡。
在田间,看那流水哗哗的流进田垄里,大大小小的土块随之被瓦解,我不知多少次被它吸引,呆呆地瞧那水流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高中作文道德经读后感500字2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深至远,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
可见,老子对人们影响深远啊!书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经》中也不乏对水的赞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我觉得,水的精神是可贵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刚强。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10篇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10篇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对于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你会写吗?来看看吧。
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你知道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篇1】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
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
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解决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
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500字【篇2】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
《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篇《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道德经》读后感一《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
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
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
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
“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
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
《道德经》读后感二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道德经读后感范文(9篇)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500字(通用8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500字(通用8篇)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500字(精选篇1)在如今这个喧闹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瞬息万变。
比起像大众一样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在一个惬意而又安静的下午,喝着亲手沏的茶,手捧着一本《道德经》,去感受古人那时隔千年的智慧。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出生在这么一个有底蕴的文明古国,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去感受,有更多的文化精华可以去吸收,有更多的历史可以去领略。
读书无疑是一种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好途径。
比起现当代的这些科幻大作,以及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小说,我更倾心于古典文学。
毕竟那才是真正有营养的作品。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难免使人们的心变浮躁了,于是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吸收那沉淀的文化,反而热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幻网络小说。
可是我们青少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沦了,开始盲目追求一些没有内涵的.书。
直到那次去新华书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本厚厚的《道德经》,我轻轻拿起它,便不想再放手,从此,我便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
”可这本书在我的生命里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读着它时,仿佛时间静止了,一段慢节奏的时光便产生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书中的智慧,还有那智慧带给我的心理的变化。
以前的我,也许太年轻了,敢想敢做,没有目的地横冲直撞,结局总是头破血流。
现在,我依然带着年轻的激情,依然是敢想敢做,但不同的是,我已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一步登天。
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远了,远得连在梦里都看得不真切。
可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朝着梦想前进吗?在这条路上,难免会孤独寂寞,难免会浮躁,我们应该找到那个照亮梦想道路的指明灯,让它指引着你,不断前进,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进。
所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蕴含着千年智慧、为我及时照亮远方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道德经读后感6篇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6篇500字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道德经读后感1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
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
但你理解深刻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
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不过是几个时辰而已。
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如果人们在远古指天叫“夷”,指地为“希”,那现在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
所以他告诉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可以有如此深奥的道理。
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
”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该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
”的确,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
现在,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
只能用心体会,而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
道德经读后感2《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
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
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这个说的是无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没有,反而才能当容器。
就像一个满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别的,必须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装进别的。
所以有是优点,没有是用处;)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
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书中描写一个对“骑士小说”入迷的没落乡绅吉哈达,试图用小说中虚幻的骑士之道,还世界公正与公平。
吉哈达给自己改名叫堂吉诃德,他骑着老马若昔难得和侍从桑丘潘萨四处奔波,行侠仗义。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
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
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
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中华民族道学的经典,下面为大家精心搜集了2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
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
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
他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
所以我想他才能写出如此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
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所以成功之人要具有“善德”和“信德”,要心怀感恩,要牢记你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这样你就会很快乐,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
坚硬易折,柔软耐久。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接着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
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
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读后感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
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
此时的人们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
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
因为富贵加骄傲,使自己招来祸患,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
像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
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肯下来,继续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愿意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
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
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
那么面对失意,面对挫折,道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告诉我们,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因此,失意只是暂时的,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因此,人要善于居下位,居于弱势,这样人们就容易把你忽略,不会排挤你,嫉妒你,此时你就有足够的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准备有一天一鸣惊人,以天下之至弱驰骋天下之至坚。
最后,用庄子的《齐物论》中国的一段话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所谓悬解也。
”人们只有安时处顺,不管得意与示意都能处之泰然,这样才能超越人世间的倒悬之苦。
《道德经》读后感功成事遂,圣人功成而不居并归功于下,圣人使己无功,下欲亲誉之而无能名焉。
百姓都说:我只是做了理所应当做的事,而不争功(我自然)。
上下皆不争功,故老子曰:圣人不尚贤,使民不争。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备受瞩目,中国文化也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道德经》就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书。
《道德经》中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潜移默话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道德经》里面蕴含的内容也在塑造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论语》里面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硬塞给别人,这是从反面来论证你应该怎么对待别人,是一种“防御性”的方式。
另外《孟子》里面讲“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意思是当你身居高位,或者处于优势地位时,要包容比你差的人,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不要让人对你恨之入骨,这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强调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从《论语》到《孟子》,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应该怎样学习。
中华经典中《道德经》的作者就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曾经老子的出生地是一个谜,为了破解这个谜1990年以来继清代所以前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得知老子出生在今涡阳县闸北镇太清宫的流星原址。
两千多年以来,在老子故里涡阳人民心田里,长期浸润着老子光辉的智慧和思想。
老子对于人类的贡献,在于他博大精深的思想。
老子思想是中国人揭示自然界奥秘的一种尝试,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个系统提出了“道”,这个“道”来源于自然,以“无”为本,以“有”为用,以“反始守柔”为处事之方。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与无”成为《老子》五千言的纲领。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尼采曾评论《老子》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是可以阐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
无,称天地的初始;有,称万物的本原。
因此,从常无中,将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将以观察道的端倪。
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身置于度外,却能保存自己。
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够成就自己,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我们才能从《道德经》中汲取营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