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二年级下-搭一搭(二)教案2-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 (二) 北师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拼搭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剪刀、胶水、彩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图形的拼搭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图形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搭一搭(二)2.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搭方法3.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4.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拼搭创作。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图形拼搭过程中,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搭一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这篇文章的类型。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数学活动课。
接下来,我们需要梳理课文中的要点和细节,并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排列。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体的特征,并能够根据几何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在空间中的关系。
为了解决难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状的几何体,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在空间中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在讲述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搭积木。
2、呈现例题: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几何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积木的活动,并记录搭积木的过程和结果。
4、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搭积木经验和成果,并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在空间中的关系。
5、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总结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所学的内容,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课下继续探索和学习。
总之,《搭一搭》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操作和验证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的题目和内容,通过分享一些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第2课时 搭一搭(一)
生:老师,我来答,看这是我摆的结果,所以16根小棒可以摆成摆3个五边形,还剩1根。列式为16除以5等于3个余1根。
师:这位小朋友说的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掌声送给这位小朋友。
师:1题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并解答。
改进的地方:
1.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2.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快乐自主地学习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也可以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搭3个用12根,还剩1根。
师:你说的真棒,那我们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你能尝试着用算式表示出用13根小棒搭成的正方形的个数和余下的小棒的根数吗?
师:请按下暂停键,拿出纸和笔动手写一写吧。
师:小朋友们,写的都非常棒,那看看这是老师写的算式,那你能结合刚才搭正方形的过程,想想这个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吗?
北师二下第一单元《除法》
第2课时搭一搭(一)
课题
搭一搭(一)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从学生贴近的用小棒搭正方形的活动入手,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余数;并且通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
师:请小朋友动手搭一搭,并填写表格。
师:看,小朋友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14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15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16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小棒;17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18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19根小棒搭了4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20根小棒搭了5个正方形,没有剩余小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积极思考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2. 图形的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平移、旋转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搭一搭2. 副图形的平移、旋转3.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践、总结、作业布置。
七、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平移、旋转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成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4. 应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搭一搭》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搭一搭》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的例题及练习。
主要学习了利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并掌握“搭一搭”的概念,能够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2. 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搭一搭”的概念,能够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搭一搭”的概念,能够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小组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搭建积木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画出搭建积木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搭一搭”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搭建积木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搭一搭”的概念。
2. 乘法计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3个积木,小明要搭建一个长方形,每行放4个积木,问小明一共需要多少个积木?答案:小明一共需要12个积木。
2. 题目:小红有5个积木,小红要搭建一个正方形,每边放3个积木,问小红一共需要多少个积木?答案:小红一共需要15个积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搭一搭”的概念,是否能够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小组活动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搭一搭”的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
2. 能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积木、计时器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笔、记录本)、积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结构,并记录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2. 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尺子,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测量长度(10分钟)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测量他们搭建的积木结构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测量长度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题将会涵盖如何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们将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练习题将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填写相应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并记录下长度,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1.2搭一搭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1.2搭一搭一课程设计课程背景与目标搭一搭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掌握基本的搭积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学生。
对于其他版本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课程内容课程名称:搭一搭一学习目标•认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掌握基本的搭积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细节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每人要分发 6-8 枚不同种类的积木。
课堂活动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描述积木的形状和颜色。
2.活动一:自由搭积木教师让学生自由搭积木,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当然也可以在孩子的创意中增加一些棘手的问题,促进孩子们的思考和学习。
3.活动二:颜色分组教师让学生将不同颜色的积木分成一组,然后再将同种颜色的积木分成一组。
4.活动三:形状拼图教师将一些积木按照一定规则拼成一个形状,然后让学生自己拼。
5.活动四:合作搭积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合作搭一个积木塔。
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上的拼图活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拼图思路。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考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包括讨论、问题解决和组织合作等方面;3.采用形式化评估(如测验、作业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资料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积木大师》手册。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二年级下-搭一搭(二)教案1-精
搭一搭(二)1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摆小棒的故事情境,明确摆一个小正方形用4根小棒,提出用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得出可以摆3个正方形剩1根小棒的结论,结合具体操作列出算式,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接着安排了“搭一搭,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初步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并且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知商和余数的含义。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所以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搭一搭的活动,这一活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动手分和动手算两种不同的求商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合作能力。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5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6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正在用小棒搭图形呢,你想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图形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原来,他们在搭正方形啊,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那就让我们一起和他们搭一搭吧!(板书课题:搭一搭(一))活动2【活动】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认识余数师:如果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能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汇报:生1: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2个正方形需要8根小棒,3个正方形需要12根小棒,还剩下1跟小棒,不能再搭正方形了。
生2: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三)四十二,12根小棒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一跟小棒。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第3课时 搭一搭(二)
师:小朋友们,大家做对了吗?
师:下面我们来一道竖式计算的题吧。
同学们,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都正确。大家顺利过关了。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道题该怎么做呢?
师:由于这道题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有些难度,那我们一起来做做吧。
生(男):我来说说这幅图,有13片树叶,粘一朵花需要5片树叶,那这些树叶可以粘2朵花,还剩3片树叶。
师:顺利过关。
师:下一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并解答。
师:小朋友们,都已经完成了。来,这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吧。
生:20除以3,想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十八最接近20了,经过计算,最后余2,计算完以后,我还检查了一下,余数2比除数3小。所以平均每人分到6块积木,还剩2块。
缺点:
1、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摆一摆。
2、在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中,对于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部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熟练。
3、练习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说说自己解题想法。
改进的地方:
1.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快乐自主地学习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老师,搭一个房子用6根小棒,那16根小棒可以搭成2个房子,但是还剩4根。所以16除以6等于2个余4根。
师:这位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你会竖式计算吗?请小朋友们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自己尝试写一写吧。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的竖式?
生:老师,我来说,被除数16表示的是小棒的总数,把它写在里面,除数6表示的是搭一个房子需要6根小棒,把它写在左面,我想乘法口诀二六十二,商2,这个2表示最多可以搭2个房子,2乘6等于12,再用16减去12,就等于剩余的4根小棒了,我还知道这个4叫余数。所以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
观察力与创造力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发现能力。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仔细 观察、分析不同积木的特点和形状,以选择合适的积木搭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 的观察力。
玩家之间进行比赛,按照规定时间内 完成搭建并符合要求的玩家或团队获 得胜利。
多个玩家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个搭 建任务,考验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游戏目的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搭积木游戏,玩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 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或建筑,从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在搭积木游戏中,玩家需要准确地将积木放置在指定位置 ,这需要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
小组合作搭积木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活动,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
创意搭建
鼓励学生在搭积木过程中发挥创意 ,培养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交流分享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搭积木的经验 和想法,促进知识共享。
课堂提问与回答
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 思考和理解。
学生分享与交流
总结词
提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在分享自己的作品时,需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意图,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和 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与指导
总结词
促进个性化发展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分享,给 予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帮助 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 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0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1.2节《搭一搭(一)》。
这一节主要讲解在方格纸上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求出一个图形的面积。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小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2. 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3. 掌握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4. 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小正方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2.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用小正方形拼图来计算面积;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方格纸、小正方形、剪刀、胶水;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若干个小正方形,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讨论如果要用小正方形拼出这张桌子,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2. 讲解知识点:介绍图形面积的概念,讲解如何用小正方形拼图来计算面积。
3. 例题讲解:用一个长方形为例,用小正方形拼出这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图形,用小正方形拼出它,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小正方形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给出自己所拼图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们也能够理解和掌握。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搭一搭(一)》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搭一搭(一)》教学设计武义明招小学叶相红一.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和读写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棒五.学具准备:小棒、作业纸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手持一捆小棒]师: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小棒)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小棒搭成一个什么图形?[预设: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要用到几根小棒?)正方形【请一生上台搭一个正方形】为了让大家能看清楚,老师给你几根有磁性的小棒,你把正方形搭在黑板上。
评价: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孩子。
顺势提问:刚才他用几根小棒搭了一个正方形?(4根)评价: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请回。
师:是的,用小棒可以搭三角形,可以搭正方形,还可以搭出其他什么图形?(学生再说一两个例子)。
是的,还可以搭出很多其他的图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小棒搭一搭。
[板书:搭一搭(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自己列式,认识余数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用4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用12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预设:A:(3个。
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口诀“三四十二”)对啊,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迅速地解决问题。
看来你以前学的知识很扎实,作为你的数学老师肯定很欣慰。
除了用口诀解决外,你能不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12÷4=3(个)【板】(边播放课件边说:是的,这里有12根小棒,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也就是求12根里面有几个4根,所以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除法算式。
预设B:(3个。
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12÷4=3(个)】【板】(边播放课件边说:是的,这里有12根小棒,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也就是求12根里面有几个4根,所以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除法算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搭积木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搭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给出了三个不同的搭建物体,分别是飞机、火车和轮船。
每个物体的搭建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通过这三个物体的搭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搭建大的物体、如何保持物体的稳定性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搭积木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1.3搭一搭(二)》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理解三个不同的物体搭建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搭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
2.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搭建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搭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和示范不同物体的搭建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018—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搭一搭(一)授课时间1课时实践意见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每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13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有的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得到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让他们试着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结合操作过程,了解每一步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难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
教学方法传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操作探究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1)操作并填写表格。
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课后作业完成书练一练1-3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一)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13÷4=3(个)……1(根)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正方形的识别和运用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搭一搭活动,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创作。
4. 小结: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4.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一搭(二)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一摆,圈一圈,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通过自主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培养动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基础:1、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东西时,刚好平均分完,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生活经验。
2、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突破方法:在操作中了解
教学难点: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突破方法:在操作中,合作交流,发现知识
教法:情境教学,引导探究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题单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作业纸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猜猜看”。
(1)请孩子们在纸上依次写上“我真棒”三个字,比一比谁写的多,写好后,请将自己写好的个数数出来并写在纸上。
师:将你写的字的个数告诉大家,我们一起猜猜你所写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
(师生一起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