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树脂的微发泡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发泡剂在PVC软制品中的发泡技术

发泡剂在PVC软制品中的发泡技术

发泡剂在PVC软制品中的发泡技术发泡技术发泡制品在pvc软制品中占有较大比例,如发泡人造革、发泡壁纸、发泡地板革等。

发泡技术是PVC软制品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一、发泡剂的性能在PVC软制品中采用的发泡剂,通常是偶氮二甲酰胺(AC)。

AC发泡剂为桔黄色结晶粉末,分解温度为190~205C,发气量为200 一300ml/g。

AC发泡剂的性能与粉末颗粒的粒径有较大关系。

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为集中的AC发泡剂,比表面积较大,受热时能够在较短时限内分解,完成发泡过程。

粒径较大且分布较宽的AC发泡剂,在受热时小粒子先分解,大粒子则分解迟缓,不仅使发泡时间延长,而且不利于获得均匀的泡孔结构。

AC发泡剂经特殊改性,分解温度可以降低,从而适合于不同产品的需要。

除通常情况下采用AC发泡剂的化学发泡法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物理发泡剂或机械发泡法。

例如,地板卷材的背涂层,可以采用机械发泡法。

其方法是在PVC糊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强烈的机械搅拌,在糊料中形成均匀的气泡,然后将含气泡的糊料经塑化制成泡沫层。

二、影响发泡的因素1、发泡剂的用量发泡剂的用量一般按制品所需的发泡倍率而定。

发泡倍率的计算方法为:发泡倍率=(发泡后厚度一发泡前厚度)/发泡前厚度中、低发泡倍率的产品,AC用量一般在3份以内,发泡倍率在3倍以内。

高发泡制品,AC用量可达6份,发泡倍率可达6倍。

2、发泡温度发泡温度是影响发泡过程及发泡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PVC软制品的发泡过程一般是在烘箱中完成的,因此,发泡温度通常是指发泡烘箱的温度。

发泡温度较高时,发泡剂的分解速度加快,达到预定发泡倍率所需的时间相应缩短。

在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常采用提高发泡温度的方法来缩短发泡时间。

但发泡温度过高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影响泡孔结构的均匀性,产生大泡和泡孔破裂等,并有可能导致PVC降解。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利用助发抱剂。

3、助发泡剂助发泡剂是起降低AC发泡剂分解温度的助剂。

聚氯乙烯糊树脂硬质发泡材料工艺介绍

聚氯乙烯糊树脂硬质发泡材料工艺介绍

第3期2019年06月石河子科技中图分类号:TQ3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99(2019)06-0039-021研究背景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属于聚氯乙烯树脂的一个产品分枝。

PVC糊树脂以其高分散性的粉料用于糊料加工而得名,由于其成糊性能优良,以及分散性能良好,主要应用于PVC树脂的软材料领域,比如手套、人造革、玩具等。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装备,使PVC糊树脂产能、产量、产品质量均得到大幅提高,可生产多种型号产品。

到2010年,除部分高端产品外,国产PVC糊树脂质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尤其是普通PVC糊树脂市场已呈饱和状态,导致市场供大于求[1]。

为扩大应用范围,彻底解决糊树脂产能过剩问题,天伟化工有限公司研发出一种新的材料—硬质糊树脂发泡材料,它不仅可以用在建筑外墙保温上,而且还能用在风电叶片、船舶夹层等领域,大幅度扩展了糊树脂的使用范围,下面对其生产工艺加以介绍。

2生产工艺2.1成型方法的确定对于常见的发泡材料,其加工方法一般有三种,分别是挤出成型、注塑成型、模压成型。

三者各有特点,挤出成型能实现连续生产,其效率最高;注塑成型其采用模具加工,精度较高;模压成型设备投资小,制品力学性能最佳。

通过对上述三种加工方法的比较以及对自身材料性能的研究,我们决定采用模压成型来生产糊树脂硬质发泡材料。

一方面模压成型工艺操作简单,便于实施。

另一方面模压工艺制做的制品力学性能非常优异,使糊树脂发泡材料可以应用在一些高端领域。

2.2生产工序介绍确定发泡工艺后,我们单独对模压发泡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尤其对其常用配套设备及使用方法做了重点了解,最终将我们的生产工序确定为混料、发泡、后处理、修剪四个工序,具体操作工艺如下。

2.2.1混料先将粉料做水分测定实验,保证每种粉料水分含量不能超过1%,若有不合格者需先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不仅会使制品表面性能受到影响,而且会使发泡材料在后处理阶段严重收缩,影响发泡倍率。

PVC发泡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

PVC发泡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PVC 泡沫塑料在欧洲就已经研发成功并被广泛应用。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高标准化, PVC 泡沫塑料的成型配方与加工技术日新月异,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近年来高性能PVC 发泡材料的开发更是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Vaikhanski L 等研究了芳纶纤维增强 R-PVC 发泡材料的研究。

利用可发性 PVC 颗粒和改性芳纶纤维通过振动渗透、模压成型的方法解决了纤维在成型过程中分散性和相容差的问题。

结果表明:与无纤维增强的 R-PVC 发泡材料相比,这种复合泡沫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 6 倍和 8 倍,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也增加了 1.8 倍和 2.4 倍;与交联 R-PVC 发泡材料相比,这种材料的冲击强度,抗疲劳强度以及撕裂强度都提高了许多。

Dey S K 等通过将物理发泡剂注射到挤出机型腔内,通过挤出成型的工艺制备了 R-PVC 发泡型材。

通过此方法解决了 PVC 使用化学发泡剂挤出发泡成型的缺陷,如有机发泡剂分解残渣对设备、模具和产品的影响,有机发泡剂因在树脂中发生迁移而影响发泡的稳定性等,同时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

Sharma V K 等以电子束为辐照源辐照交联改 PVC,分析了 TMPTA、TEGDA和 TEGDM 三种敏化剂对 PVC 热稳定性和交联速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 TMPTA添加量为为 5%时,PVC 交联效果最佳,拉伸强度达到了 23 MPa,比普通 PVC 提高了 7%,同时热分解温度提高了许多。

Tamas J 等采用三嗪类交联剂对 PVC 进行交联改性,改性条件为:温度 96 ℃,四丁基溴化铵的碱性溶液。

研究表明,交联 PVC 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

交联 PVC 产品的热变形温度显著提高,当聚合物的凝胶含量达到为 75%时,热变形温度提高了 13℃。

采用过氧化物和辐射交联 PVC 具有着色严重的缺点,而采用三嗪类化合物对 PVC 进行交联正好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PVC发泡板材生产工艺和配方探讨

PVC发泡板材生产工艺和配方探讨

PVC发泡板材生产工艺和配方探讨PVC 发泡材料由于性能优良, 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装饰、家具、广告、汽车等行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PVC 发泡板材也称安迪板、雪弗板, 从产品外观、性能和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 ①结皮发泡板材,其采用塞卢卡原理生产, 表面结一层硬皮, 光滑平整、硬度高、力学性能好,并且产品精度高、厚度误差小,对模具、配方、材料、生产工艺要求严格; ②自由发泡板材,产品表面疏松没有结皮,呈细密凹凸状麻面,有利于印刷、喷涂、贴面,采用普通发泡模具即可生产,工艺过程相对容易控制。

1 工艺及配方目前,国内结皮发泡PVC 板材的生产线大多是引进设备,自由发泡PVC 板材生产线主要是采用国产设备。

常用主机一般为80 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模具差别较大,主要生产工艺大致相同。

1. 1 主体配方PVC 发泡板材的主体配方见表1 。

1. 2 工艺将原料准确称量, 按工艺要求顺序投料。

根据使用发泡剂的种类来确定发泡剂的加入时间, 达到捏合终点。

物料温度达到125 ℃左右时, 迅速将物料放入冷搅锅中冷却,降温至50 ℃左右,以防止结块和发泡剂过早分解而影响发泡倍率, 造成产品密度增大。

其工艺流程见图1 。

1. 3 挤出机工艺参数1 区: 175 ~186 ℃,2 区: 180 ~186 ℃,3 区:185~190 ℃,连接器:175~185 ℃,机头:190~200℃,主机电流:50~70 A ,螺杆转速:14~22 r/ mi n 。

2 PVC发泡板材的组分2. 1 PVC树脂生产硬质PVC 发泡制品, 一般选用K 值较低的PVC 树脂。

生产PVC 发泡板材一般采用P -700 型PVC 树脂, 加工时其凝胶化速度快, 加工温度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稳定,密度容易控制。

在结皮发泡PVC 板材生产中,为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控制产品密度和厚度的波动, 多选用P - 700 型乙烯法PVC 树脂。

在自由发泡PVC 板材生产中, 从降低生产成本考虑,也有不少厂家采用了电石法P - 700型PVC 树脂。

pvc发泡原理

pvc发泡原理

pvc发泡原理
PVC发泡是通过在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加入发泡剂,通
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发生膨胀,形成气孔结构的一种加工方法。

物理发泡方法是在PVC材料中添加具有较高挥发性的物质,
如氨水、丙烯酸丁酯等。

在加热的过程中,这些物质会从材料中逸出,形成气泡。

这种方式适用于发泡板等大块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来控制气孔的形成和分布。

化学发泡方法是在PVC材料中添加发泡剂,如双(4-氯苯基)过氧化二异氰酸酯(DCP),或者吡咯烷酮(TAC)等化学物质。

在加热的过程中,发泡剂会分解产生气体,瞬间形成大量气泡,从而使PVC材料膨胀成泡沫状。

这种方式适用于薄膜、管材
等较细小的制品,可以通过调整发泡剂的种类和添加量来控制气孔的大小和密度。

无论是物理发泡还是化学发泡,都需要适当的加热来使PVC
材料发生膨胀。

通常,材料在发泡之前会经过预热,使其达到适宜的加热温度。

然后,在发泡过程中,会通过压力控制或模具设计来控制气孔的形成和分布,最终得到具有良好性能的PVC发泡制品。

PVC发泡制品具有轻质、隔热、吸音、阻燃等优良性能,广
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家居用品等领域。

发泡原理的掌握对于制备高质量的PVC发泡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pvc 发泡工艺

pvc 发泡工艺

pvc 发泡工艺
PVC(聚氯乙烯)发泡产品是一种轻量、高强度、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等领域。

以下是PVC发泡工艺的步骤:
PVC原料制备:将PVC树脂和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通过挤出机或混炼机进行混炼。

热塑发泡:将混合好的PVC颗粒通过挤出机挤出成板材或管材,再通过热塑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处理。

首先,将挤出的PVC板材或管材传递到加热区域,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并在特定的时间内施加高压气体,使其产生膨胀和发泡的效果。

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PVC中的气泡不断地膨胀和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均匀的泡沫结构。

同时,利用冷却装置快速降温并冷却,以保持泡沫结构的稳定性。

切割:将发泡板材或管材按照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

检查和包装:对发泡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将其进行包装和出货。

pvc发泡工艺流程

pvc发泡工艺流程

pvc发泡工艺流程PVC发泡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工艺,主要用于制造发泡板、发泡管、发泡模块等产品。

下面将介绍PVC发泡的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原料。

PVC发泡原料主要包括PVC树脂、发泡剂、稳定剂、增塑剂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

然后,进行原料的配料混合。

根据产品的要求,将PVC树脂、发泡剂、增塑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接下来,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挤出机。

挤出机是PVC发泡的核心设备,它通过高温高压将原料挤出成型。

在挤出机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稳定剂来提高产品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挤出机出口设置模头,模头的形状决定了产品的外形。

通过调整模头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制造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发泡产品。

挤出机将原料挤出成型后,进入发泡区。

在发泡区,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原料中的发泡剂产生膨胀,从而形成气泡。

PVC发泡的关键是控制好发泡剂的逐渐气化和成泡速率,以达到产品所需的密度和质量。

在发泡区结束后,就进入冷却区。

在冷却区,通过控制温度和速度,使发泡产品逐渐冷却固化。

冷却后的产品形状稳定,可以进行下一步加工处理。

接下来,对发泡产品进行切割、修整等加工工序。

根据产品的要求,使用切割机、修边机等设备,将发泡产品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最后,对发泡产品进行检验和包装。

对发泡产品进行外观、尺寸、密度等方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然后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储存。

总结起来,PVC发泡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合、挤出成型、发泡、冷却固化、加工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多个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制造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PVC发泡产品。

PVC发泡板材的成型机理和发泡材料研究

PVC发泡板材的成型机理和发泡材料研究

PVC发泡板材的成型机理和发泡材料研究作者:苗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随着森林和木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国家对资源保护程度逐渐加强,以PVC材料代替木材已经大势所趋。

目前PVC发泡板材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药等行业。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PVC发泡板材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介绍了PVC板材的分类、特点和性能,并对板材的成型机理和常见发泡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旨在为PVC发泡板材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PVC发泡板材;成型机理;发泡材料前言:PVC发泡板材指的是以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包括稳定剂、发泡剂、润滑剂、发泡调节剂等辅助助剂,经过塑化、挤出发泡加工制备的不同形状的板状材料[1]。

PVC发泡板,即雪弗板、安迪板[2],由于具备较小的密度、较低的热导率,较好吸收噪音的效果,阻燃性好,耐腐蚀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而被建筑装潢、室内装修、公共建筑隔断板材、建筑地板等领域广泛应用[3]。

目前PVC发泡板材在国外应用较多,目前我国PVC发泡板材的年产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PVC发泡材料在各行各业还没有得到普及。

然而,随着木材、森林资源的日益紧张,以PVC来代替木材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PVC发泡板材的发展前景广阔[4]。

不同应用领域所需要的PVC发泡板可能存在形状、性能上的差异,所需的发泡材料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发泡板材的成型机理存在差异[5]。

1 PVC发泡板材1.1 PVC发泡板材的分类(1)根据发泡程度的不同可以将PVC发泡板材分为低发程度的发泡板材和高发程度的PVC发泡板材。

其中,发泡程度位于20倍以上的被称为高程度发泡板材,位于15倍以下的被称为低程度发泡板材[6]。

(2)根据泡体质地软硬程度的差异,可以将PVC发泡板材分为软质发泡板和硬质发泡板两大类。

其中软质PVC发泡板材的硬度和强度较小,发泡程度高,倍数大,常用于保温材料的制备[7]。

PVc的微发泡处理及PVc/Cac0。的原位复合

PVc的微发泡处理及PVc/Cac0。的原位复合

第4卷第4期过程工程学报v01.4No.4PVc的微发泡处理及PVc/Cac0。

的原位复合熊传溪,董丽杰,汪庆刚,王涛,鲁圣军,向妮娅(武汉理工人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泣4300701摘要:研究了用原位生成法制各PvC,纳米caC03复合母粒的过程.首先利用混合溶剂将Pvc粉料溶胀,同时带入发泡剂偶氮二异丁腈,在112℃下进行固相微发泡.利用己发泡的Pvc,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各了纳米cac0—Pvc复合母粒.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已发泡Pvc颗粒表面布满微孔,纳米级ca003填允在Pvc孔洞里.Pvc,纳米caoD3复合母粒同时起到了增韧增强的作用.关键词:PVC;复合母粒:微孔Pvc,纳米caco,中图分类号:063l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6Xf2004Ⅷ4加347_051前言聚氯乙烯(Pvc)作为第二大通用塑料,具有阻燃、耐腐蚀、绝缘、耐磨损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低廉、原材料来源广泛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Pvc的使用环境不超过80。

c,在加工应用中,尤其在用作结构材料时,抗冲击强度低、热稳定性差,加工性不好【“】.一般弹性体增韧增强Pvc是以牺牲材料的刚性、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为代价的口41.近年来,因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结台能力强,能达到既增韧又增强的效果,因而被广泛用作塑料的增强改性””.目前一般是先对纳米碳酸钙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再填充到Pvc塑料中“….改性前可能达到纳米级,但是由于纳米粒子表面能很大,而纳米粒子间只有薄薄的一层改性层,相互问间隔太小,塑料在受热熔化的加工过程中容易破坏保护层使纳米粒子团聚.故简单共混填充均匀分散难…’”l,从而不能完全体现出纳米粒子的增韧增强效果.本工作试图先对Pvc颗粒进行微发泡处理,将得到的微孔作为纳米粒子生成与稳定的“容器”,即利用所谓的限制化学环境法合成纳米母料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用类似方法通过先制各出纳米cacO—Pvc复合母粒再用来填充改性PvC塑料的报道.2实验2.1主要原料聚氯乙烯(Pvc):s—1000型(平均粒径150灿l,重均分子量6.25×104,平均孔隙率为20%的多孔粒子),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表面活性剂,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

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浅解

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浅解

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浅解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建材装饰领域的发泡聚氯乙烯(PVC)的技术进展。

结果表明,加入阻燃剂与绝热材料可以提升PVC发泡板耐高温性能与防火性能;通过控制干燥木质纤维粉水分含量不大于1%(w),与长玻璃纤维一同经过双螺杆挤出机可以制备高强度PVC木塑发泡板;采用水晶珠光颜料、发泡剂及PVC配制成糊料经圆网印刷在无纺布上,可以得到闪耀透明的PVC发泡墙纸。

关键词:聚氯乙烯发泡生产工艺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具有质轻、耐化学药品腐蚀、减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材装饰行业。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建材装饰领域的PVC发泡板的生产研发进展。

1 PVC发泡板PVC发泡板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可替代木板,具有质轻、防潮、保温、隔音、减震等特性,在其表面可印刷、覆膜或制成多种色彩[1]。

PVC发泡板生产工艺流程通常是:PVC与助剂经高速混合、低速冷混、双螺杆挤出、口模赋形、冷却定型、多胶辊牵引、切割制得。

PVC发泡板可以替代木材应用于天花板、地板、室内及车内装饰板材[2]。

现有的PVC发泡板存在一些不足,如PVC发泡板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形开裂,防火性能差,存在安全隐患。

高密浩翰木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制备了一种防火、耐高温的PVC发泡板。

使用平均聚合度800~1000的PVC100.0 phr、发泡调节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70.0phr、丙烯酸丁酯26.0phr、焦磷酸钠1.4phr、十二烷基硫酸钠2.0phr、过硫酸钾1.5phr、水200.0phr经乳液聚合制备)5.0phr、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0.7phr、甲基八溴醚5.0phr、氧化铝3.0phr、聚异三聚氰胺酯8.0phr、马来酸二丁基锡3.5phr、钙锌复合稳定剂4.0phr、木屑6.5phr、碳酸钙37.0phr、滑石粉12.0phr、内润滑剂60 0.7phr、外润滑剂液体石蜡0.7phr、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5.0phr。

PVC-木粉复合微发泡新型材料的研制

PVC-木粉复合微发泡新型材料的研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PVC/木粉复合微发泡新型材料的研制根据国家“九五”发展计划和二0一0年“以塑代木、以塑代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远景目标规划,北京化工大学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与上海宸得塑胶制品合作公司经过多年的攻关与研究,成功地研制出PVC/木粉复合新材料及其制品生产技术。

其特点是在PVC塑料原料中添加30-50%的木质纤维填料(木粉)和各种加工助剂如稳定剂、改性剂、润滑剂、发泡剂等,利用高速混合机混合后,经专用造粒挤出机制备成不同规格及等级的木塑颗粒,最后使用成型挤出机、模具及不同工艺生产各种形状的PVC木塑复合微发泡装饰型材。

其关键技术是保证木质粉料较高填充量,以达到制品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使用性能,同时由于对木粉进行了表面处理,使其能被PVC 树脂很好地润湿,达到最佳结合界面。

该项目符合国家新上项目要以节材、节能、安全作为发展重点,满足市场需要,填补国内空白要求的精神,符合“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长期技术国策。

PVC/木粉复合材料发展很快,以其高韧性、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木质品。

但聚氯乙烯与木粉复合后,其延展性和耐冲击性降低,材料脆性大,密度也比传统木质品高出近2倍,这些因素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为了消除上述缺点,通常采用添加冲击改性剂的方法提高其冲击性能,但这种方式对改善制品的延展性和降低密度几乎无效。

近几年,研发方向转向微发泡成型技术,经发泡后的PVC/木粉复合材料由于存在良好的泡孔结构,可钝化裂纹尖端并有效阻止裂纹的扩张,从而显着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延展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制品的密度。

挤出微发泡法以其成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注塑工艺,它是注塑工艺中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

它主要应用于制造微型零件和复杂型号的零件,是实现高性能和高精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概述了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原理,材料,特点和应用等。

一、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原理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微发泡剂的气化热释放,这种物质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在高温下分解发泡,其形成的泡沫可填充空隙,使塑料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结构强度。

二、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材料
微发泡注塑成型常使用PE(聚乙烯)、PP(聚丙烯)、PA(聚氨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ES(聚氯乙烯)、PC(聚碳酸酯)等塑料。

三、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特点
1、微发泡注塑成型具有型芯强度高、外观无瑕疵等特点。

2、注塑件孔径精度高,可实现孔径小于0.1毫米的微型零件制造。

3、制品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表面光滑柔韧,良好的耐化学性和气密性。

四、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应用
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可穿戴设备、自动化设备零部件、消费类电子、5G移动通讯器件、照明行业元件等,
目前正迅速地发展着,这些都对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该工艺的更新换代。

总之,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具有速度快、工艺复杂程度低、能够制造微型零件等诸多优势,在各种行业,如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生产更高效,建立更完善的工艺系统,更好地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的研制

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的研制

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的研制一、引言在鞋底材料的研究中,软质PVC材料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其具有可塑性强、耐磨、耐高温等特点,广泛用于鞋底生产。

然而,传统的软质PVC材料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弹性较差、耐磨性不佳等问题。

因此,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我们进行了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的研制。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1)软质PVC树脂:选择具有良好可塑性的软质PVC树脂作为基础材料。

(2)发泡剂:选择适宜的发泡剂,以提高鞋底的轻量化和舒适性。

(3)助剂:添加适量的助剂,以改善鞋底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2.实验方法(1)材料预处理:将软质PVC树脂经过烘干处理,去除水分和杂质。

(2)材料混炼:将经过预处理的软质PVC树脂与发泡剂、助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热稀释后进行混炼。

(3)材料挤出:将混炼好的材料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得到鞋底的初形。

(4)鞋底成形:将挤出的鞋底初形放入热压机中进行膨胀和成型,得到最终的鞋底产品。

三、结果与讨论1.材料配方优化通过对软质PVC树脂、发泡剂、助剂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多次试验,我们确定了一种优化的配方。

(1)软质PVC树脂:选择高分子量的软质PVC树脂,以提高其强度和弹性。

(2)发泡剂:选择合适的发泡剂,以获得较高的发泡率和均匀的发泡结构。

(3)助剂:添加适量的助剂,以改善软质PVC材料的抗氧化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等性能。

2.鞋底性能测试对经过优化的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1)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鞋底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其硬度适中,能够提供舒适的脚感。

(2)耐磨性测试:采用滑动摩擦法对鞋底进行耐磨性测试,结果显示软质PVC鞋底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3)抗拉强度测试:使用拉伸试验机对鞋底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

(4)综合性能测试:对软质PVC鞋底进行了综合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满足了鞋底的要求。

四、结论通过上述研究,我们成功研制了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经过优化配方和性能测试,得出了以下结论:1.所研制的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轻量化和舒适性,满足了鞋底的要求。

pvc微发泡工艺

pvc微发泡工艺

pvc微发泡工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PVC微发泡工艺:科技与材料的完美融合PVC,全称为聚氯乙烯,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塑料产品之一。

PVC树脂的微发泡工艺研究

PVC树脂的微发泡工艺研究

PVC树脂的微发泡工艺研究鲁圣军熊传溪*董丽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关键词:PVC,微发泡,形态结构聚氯乙烯(PVC)作为第二大通用塑料,具有阻燃、耐腐蚀、绝缘、耐磨损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低廉、原材料来源广泛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刚性低、使用温度不高、尺寸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等缺点是PVC工程化的最大障碍[1~3]。

近年来,纳米粒子,特别是纳米CaCO3被广泛用来改性PVC [4, 5]。

纳米粒子的加入不但可以提高PVC的韧性, 同时也可以改善其强度、模量、热变形温度(HDT)、加工流变性能等, 显示增强增韧的复合效应。

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主要采用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来制备。

然而制备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技术重点仍然是CaCO3在PVC基体中良好分散的问题。

对PVC颗粒进行微发泡处理,让纳米CaCO3在微发泡PVC的孔洞中受限原位复合,可以制备微孔PVC /纳米CaCO3母料。

将微孔PVC /纳米CaCO3母料与PVC共混加工制得的PVC/纳米CaCO3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且纳米CaCO3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不团聚[6,7]。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了发泡剂发泡工艺条件对PVC颗粒形态结构的影响。

1实验部分将发泡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适量丙酮与环己酮组成的混合溶剂溶解,将PVC加入到溶液中,充分溶胀。

物料常温放置一天后在112℃下加热8min让AIBN剧烈分解,利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爆发力将PVC颗粒微发泡。

本实验采用油浴加热,发热物料用冰水浴冷却。

将微孔PVC粒料表面作喷金处理,利用JSM-5610LU型扫描电镜观察颗粒形貌。

2结果与讨论Fig.1是经不同组分溶剂处理后微发泡PVC的SEM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溶剂的组分对微发泡PVC形态结构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丙酮只能溶胀PVC,而环己酮是PVC的良溶剂,所以环己酮的含量较高时,PVC颗粒表面被明显侵蚀,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02AA333110) * :通讯联系人基本组成结构被破坏,不能形成微孔(Fig 1a );环己酮的含量较低时,PVC 颗粒表面被部分侵蚀,附聚体(悬浮PVC 粒子的组成单元,1~5µm )之间大部分由于环己酮的溶解作用而粘接,只有少量的微孔产生(Fig 1b );当只用丙酮作溶剂时,由于丙酮只能把发泡剂带入PVC 的附聚体之间而不会使附聚体之间粘接,所以能产生大而多的微孔(Fig 1c )。

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的研究进展

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的研究进展

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的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木塑复合材料的独特优点,使其需求迅速增长,很多国家正着手建立本国的木塑工业体系。

总结了国内外在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分别从木粉处理、配方、成型工艺及成型设备等关键技术上介绍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研究取得的成就。

并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PVC/木塑发泡材料的发展方向。

木塑制品兼有木材和塑料的双重特性:力学性好、不怕虫蛀、不生霉菌、不吸收水分、使用寿命长且可重复利用等。

但相对于基体塑料,其韧性、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仍会有所降低。

且作为木材替代品,其密度过大,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微孔发泡塑料相对未发泡塑料有更高的冲击强度、韧性和疲劳寿命,弥补了未发泡木塑性能不足的问题。

目前已经制得了PE、PP、PVC、PS和PUR基等类型木塑发泡复合材料,其中,PVC 基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化学稳定性强、强度高、耐酸碱腐蚀、耐水浸泡、阻燃及成本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木粉及其处理技术木粉的选择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发泡性能有重要影响。

木粉粒径减小,则体系表观黏度增加,发泡较容易。

但是颗粒过小则容易团聚,且物理性能变差,故一般粒径选择150μm左右。

增加木粉含量会使木塑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升高,且木粉的填充量越高,越不容易发泡。

未经处理的木粉与PVC相容性差,界面的粘结力小,分散效果差,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差。

要获得性能优异的木塑产品,必须对木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木纤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不改变纤维的化学成分,但改变纤维的结构和表面性能,从而改善纤维与基体聚合物的物理粘合。

热处理能够除去植物纤维吸附的水分和低沸点物质,但不能除去大部分的果胶、木质素及半纤维素。

由于植物纤维各成分热膨胀系数的差别和水分等物质的挥发,使纤维产生空洞和缺陷,导致木纤维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韧性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

碱处理不改变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但植物纤维中的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等低分子杂质能被碱溶解,使表面变粗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C树脂的微发泡工艺研究
鲁圣军熊传溪*董丽杰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关键词:PVC,微发泡,形态结构
聚氯乙烯(PVC)作为第二大通用塑料,具有阻燃、耐腐蚀、绝缘、耐磨损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低廉、原材料来源广泛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刚性低、使用温度不高、尺寸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等缺点是PVC工程化的最大障碍[1~3]。

近年来,纳米粒子,特别是纳米CaCO3被广泛用来改性PVC [4, 5]。

纳米粒子的加入不但可以提高PVC的韧性, 同时也可以改善其强度、模量、热变形温度(HDT)、加工流变性能等, 显示增强增韧的复合效应。

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主要采用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来制备。

然而制备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技术重点仍然是CaCO3在PVC基体中良好分散的问题。

对PVC颗粒进行微发泡处理,让纳米CaCO3在微发泡PVC的孔洞中受限原位复合,可以制备微孔PVC /纳米CaCO3母料。

将微孔PVC /纳米CaCO3母料与PVC共混加工制得的PVC/纳米CaCO3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且纳米CaCO3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不团聚[6,7]。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了发泡剂发泡工艺条件对PVC颗粒形态结构的影响。

1实验部分
将发泡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适量丙酮与环己酮组成的混合溶剂溶解,将PVC加入到溶液中,充分溶胀。

物料常温放置一天后在112℃下加热8min让AIBN剧烈分解,利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爆发力将PVC颗粒微发泡。

本实验采用油浴加热,发热物料用冰水浴冷却。

将微孔PVC粒料表面作喷金处理,利用JSM-5610LU型扫描电镜观察颗粒形貌。

2结果与讨论
Fig.1是经不同组分溶剂处理后微发泡PVC的SEM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溶剂的组分对微发泡PVC形态结构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丙酮只能溶胀PVC,而环己酮是PVC的良溶剂,所以环己酮的含量较高时,PVC颗粒表面被明显侵蚀,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02AA333110) * :通讯联系人
基本组成结构被破坏,不能形成微孔(Fig 1a );环己酮的含量较低时,PVC 颗粒表面被部分侵蚀,附聚体(悬浮PVC 粒子的组成单元,1~5µm )之间大部分由于环己酮的溶解作用而粘接,只有少量的微孔产生(Fig 1b );当只用丙酮作溶剂时,由于丙酮只能把发泡剂带入PVC 的附聚体之间而不会使附聚体之间粘接,所以能产生大而多的微孔(Fig 1c )。

Fig. 1a Fig. 1b
Fig. 1c Fig.2a
Fig.2b Fig.2c
Fig.1 SEM micrographs of PVC treated by solvent composed of acetone and cyclohexanone with volume ratio (a)50:50 (b)75:25 (c)100:0.
Fig.2 SEM micrographs of PVC treated by AIBN with mass ratio to PVC (a)5% (b)10% (c)15%.
Fig.2是经不同用量的AIBN 处理后微发泡PVC 的SEM 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AIBN用量对于PVC微孔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AIBN用量较多时,产生的微孔比用量较少的要多而且深。

这是由于AIBN的量越多,渗入PVC附聚体之间的AIBN的量也越多,加热分解时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Fig. 3a Fig. 3b
Fig.3 SEM micrographs of PVC (a) no treated by DOP (b) treated by DOP with 3% mass ratio to PVC.
Fig.3是增塑剂DOP对微发泡PVC形貌结构的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DOP后,微孔空隙增大、变深。

这是由于DOP能改善PVC分子链段及初级粒子之间的流动性,使AIBN更能渗入到PVC粒子的内部,在AIBN分解时相同的爆炸力也能产生更大更深的孔洞。

3. 结论
PVC树脂颗粒经过发泡剂溶液浸泡处理后加热,发泡剂分解能在其表面及内部形成孔径为5~30µm的微孔。

溶剂的组成,发泡剂的用量及增塑剂的选用对微孔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用丙酮作溶剂,加入DOP作增塑剂,在AIBN量较大时能形成较多大而深的孔洞。

参考文献
[1] 赵磊, 梁国正, 秦华宇, 等. 我国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塑料, 2000, 14(1):8~17.
[2] Madera-Santana, Tomas J Campos Torres, Alberto,et al. Extrusion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VC-leather fiber composites [J]. Polymer Composites, 1998, 19(4):431~439.
[3] 熊传溪, 王银珍, 董丽杰, 等. 纳米晶PVC和纳米CaCO3在PVC型材中的应
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 25(7):8~10.
[4]Wang H, Mei M, Jiang Y, et al. A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by photo-polymerization Polym Int, 2002, 51: 7-11.
[5] Ruckenstein E, Yuant Y. Nanocomposites of rigid polyamide dispersed in flexible vinyl polymer. Polymer, 1997, 38: 3855-3860.
[6]熊传溪,汪庆刚,王涛等.PVC的微发泡处理及PVC/CaCO3的原位复合研究[J]. 过程工程学报, 2004, 4(4):347~351.
[7] C. X. Xiong, SH. J. Lu, et al. Microporous polyvinyl chloride: novel reactor for PVC/CaCO3 nanocomposites. Nanotechnology, 2005,16:1~6.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Microporous Polyvinyl Chloride
Shengjun Lu, Chuanxi Xiong, Lijie Do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 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PVC by decomposition of AIBN when heated. 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 of solvent and quantity fraction of AIBN also preferred DOP on the structure of microporous PVC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uch large and deep microporosity can be generated when acetone is selected as solvent, a small amount of DOP and large amount of AIBN is used.
Key words: PVC, microporosity,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