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文欣赏】

合集下载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那咱们来一句句地瞅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

想象一下,满树的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粉嫩嫩的,就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这“夭夭”两个字,把桃花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灼灼其华”中的“灼灼”,更是强调了桃花的鲜艳夺目。

哎呀,每次想到这场景,我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里,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呢,就是出嫁的意思。

姑娘要出嫁啦,而且肯定能让夫家美满和睦。

为啥这么说?因为能娶到这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那夫家能不幸福嘛!“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开始结果啦。

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就好像姑娘嫁到婆家后,会为家庭带来丰硕的成果,生儿育女,让家族人丁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次强调姑娘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长得又多又茂盛。

这就好比姑娘的美德和福泽会让整个家族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最后还是说姑娘出嫁能给家人带来好运。

咱们再来看看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定使家庭更兴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定使家人更幸福。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烘托出姑娘出嫁时的美好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那为啥要用桃花来比喻呢?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正好赶上春天,路过一片桃园。

那满树的桃花真是让人陶醉,旁边还有几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出典] 春秋《诗经·国风·周南》注:1、《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注释: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

华:花。

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蕡: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3、译文1: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译文2: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译文3: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朵朵的桃花映出满树的红光。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喜气洋洋。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累累的满枝象果实一样。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爱河流长。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密密的叶子茂盛而茁壮。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幸福无疆。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赏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1 夭夭(yāo):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2 灼灼(zhuó):鲜艳的样子。

3 之:这。

4 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称“子”。

5 于:往。

6 归:出嫁。

后来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7 宜:和顺。

8 室家:家庭。

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9 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

10 蓁蓁(zhēn):树叶繁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

全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作为比兴事物,衬托出新嫁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

古代诗词小说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词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诗的启发。

这样一首贺新婚的诗,《毛诗序》也认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

《毛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驳斥说:“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桃夭》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

……又以为美后妃而作,……且呼后妃为‘之子’,恐诗人轻薄亦不至猥亵如此之甚耳!盖此亦咏新昏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经典写景散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经典写景散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经典写景散文但站在桃林下方向坡顶仰望,亦觉气势磅礴,红粉如海如潮,宛如轻纱薄雾般的“胭脂云”,令人疑心是哪位九宫仙女遗落在人间的霓衣羽裳。

我们融入妖娆烂漫的花的世界,看那一树树的繁花,一树树的粉红,蓬蓬勃勃,巧笑嫣然;也有许多含苞待放的花蕾,带着一丝丝柔美,一缕缕暗香,含羞半敛,安静地躺卧在布满嫩芽的枝头。

轻轻地走近,凝神静气,吮吸着桃花散发出来的芬芳馥郁,仿佛能听到花骨朵儿悠然绽放的声音。

多想,用浅浅的水墨,描绘出片片桃红那淡淡粉粉的容颜,将其极致的柔媚拥进怀中,织入梦里,融在画卷中。

穿行于在桃林之中,花瓣掠过耳畔,落在发髻上,情深款款,似有暗香盈袖。

惊喜的目光停留在一片片粉红中,内心且喜、且暖、且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一首首诵咏桃花之美的诗词佳句,咚咚咚,齐刷刷敲响着我那有些生锈的脑门。

再看面前景色,我情不自禁地对诗人们充满着深深的敬仰。

这些简短凝练的诗句,寥寥数字,却将春日桃花景况描摹得如此贴切、形象、生动。

我迫不及待取出相机,将这片灿若云霞的桃红,连同周遭的莺飞草长,一起摄入镜头,镌刻成我心底永恒的花雕。

沿着那条曲曲折折的小道,我们奋力向上攀登。

地势越高,桃花盛开得越发茂密。

“哇,快看这棵,开得太美啦”“呵呵,那棵树上的桃花,好漂亮啊”于是,数不清的惊喜令我们欢呼雀跃。

且拍、且乐、且走,终于到达桃林的顶端。

面前的桃枝上,每一朵桃花都洋溢着开心的笑颜,绽放出缤纷异彩。

那五片由浅而深的粉色花瓣,经过一夏一秋一冬的精心准备,此一刹那倾情绽放的艳丽,无不展示出桃花的千娇百媚,呈现出一种极致之美,撩拨着人们的心性。

那因饱满绽开的绚烂,既美得清绝沉静,又美得喧闹惊艳。

花枝在微拂的春风里摇曳,蜂飞蝶舞,芳香扑鼻。

顺坡俯瞰,连绵的山坡上,桃红云蒸霞蔚,芳草蔓延遍地,野花、菜花处处竞秀。

桃花妖妖之灼灼其华意思

桃花妖妖之灼灼其华意思

桃之妖妖,灼灼其华的意思是:茂盛桃树嫩枝桠,开着鲜艳粉红花。

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桠,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桠,桃子结的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桠,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全家。

扩展资料:
《桃夭》赏析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

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

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

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

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
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作者及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作者及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作者及翻译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作品赏析:《桃夭》三章,章四句。

是一首贺婚诗。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

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

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

与《关雎》同为房中乐。

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

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

”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

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

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

”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

《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相奔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桃夭》原文2、原文翻译3、翻译的特点与准确性4、原文赏析5、赏析的角度与重点6、对诗歌整体价值的评价11 《桃夭》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11 原文解读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以鲜艳的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12 原文翻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121 翻译特点翻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语言流畅、优美,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同时,注重传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2 翻译准确性对于关键词汇和意象,如“夭夭”“灼灼”“蕡”“蓁蓁”等,都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忠实反映了原诗的含义。

13 原文赏析131 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章,每章都以“桃之夭夭”开头,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象征着新娘出嫁后的美满生活。

132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桃花的艳丽、桃子的丰硕、桃叶的繁茂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多子和幸福。

同时,反复强调“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突出了婚姻的美好和重要。

133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和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134 文化内涵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女性的期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4 对诗歌整体价值的评价《桃夭》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在文学上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价值观。

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使其历经千年而不衰,仍然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141 文学影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在题材、表现手法、韵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散文篇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女子寻得好人家。

美景,美人,美事。

时过境迁,桃花开而谢,谢而又开。

当我们还沉迷于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的意境之时,不知不觉也迎来属于我们的特殊节日,女生节。

桃花盛开却无一片绿叶衬托,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女性,独立很重要。

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本书,便是有关美国西点军校军人需要养成的二十五种性格。

这些性格却不仅仅是军人才需要的,对于我们来说也一样的重要,我们要做外表的“淑女”,内心坚强的“女汉子”。

在各种挫折中建立一个无比坚强的内心。

如桃花虽绽放得如此艳丽,却无需一片绿叶来衬托,也不如藤般需要依附太多的东西。

人的思绪万千,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完全由得自己选择。

女性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免不了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通过学习来修养身心,并以此来不断的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月期日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除了要庆祝之外,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我们应当不断进行思考,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女性。

三月七日为女生节,三月八日位妇女节,虽才相差二十四小时,但是要跨越幼稚与任性,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女性却不是那么的容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不代表柔弱,更代表优秀。

桃夭散文篇二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名为桃夭。

至少她明白,她不爱桃花,相反,甚至带着些许厌恶。

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似乎是妖艳娇嫩的女子,弱弱地开着,极具风流雅韵。

她似乎只爱《诗经》中的那一句,那温婉迷人的诗句,含在嘴里,咀嚼千百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早春春冬交替之际的阳光总是不太温暖的,晃悠悠地撩着她的眼眸。

她恍惚地往窗外望,一切都带着刚刚出生的嫩绿。

斑驳的树枝交错,她隐约瞥见了几点粉红,在灰绿色的树干上显得醒目而弱小。

"啪嗒,"不经意间笔掉了,发出不轻不重的落地声。

三三两两的眼光往这边望着,她涨红了脸,迅速捡起笔,手下的试卷却迅速被抽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文欣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文欣赏】
2015-02-23 20:05:27| 分类:【美文欣赏】| 标签:情感美文|字号订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文性淡如菊编辑我是一片云
【一】
我的心中是有桃花的,要不这个春天怎么会来得这么早。

春节前四五天,桃花就开了,以至于我见到桃花时,忽然就惊诧了,不知怎么来形容这种惊喜。

如同忽然见到寻找了千年的女子,惊艳得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望着,我知道,这就是爱情。

不管千年万年,尽管山河老去,这种奇异的感觉,是不会老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你是我《诗经》里的新娘,妩媚而摄人心魄。

这种浪漫的情怀,是开在骨子里的,只感觉我的骨头上,一朵一朵开满了桃花,玉蕊楚楚,娇羞欲燃。


是个大自然的奇迹,菊花,桂花,桃花,在同一个时空开放。

佛说:万法由心生。

心中的爱情,催开了桃花。

春天真的来了,滚滚的雷声,磅礴的春雨,就要涨桃花汛了。

佳人如玉。

飘逸淡雅,婀娜多姿。

温婉含蓄,热情奔放。

这是一朵开在心底的花,我的桃夭。

你是艳的,仿佛天上落下的云霞,含露吐英,旖旎在春的枝头。

烟雨蒙蒙,如同缠绵的情丝,滋润着这灵性的生命,伸手捻着那一丝柔滑,一缕花魂。

粉妆玉砌,鹅黄纤嫩,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那明丽里蕴含着多少寂寞。

这是素洁的梦幻,欲燃的粉红。

也许是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也许是来自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桃花似海。

越是高雅的,就越寂寞。

这些高贵的粉红色花雾,是冬的沉寂后乍暖的惊艳,娇弱,惹人爱怜。

我不得不感叹这造化的神奇,欣赏她的绰约风姿。

桃花是闲散的,也许是墙角地头,也许是河滨的一隅,也许就在那不为人知的荒野。

通过烟雨的浸染,熏风的抚摸,桃花更是轻盈,香而不浓,甜而不腻。

或晴或雨,都妩媚动人;或浓或淡,都不失温柔婉约。

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如痴如醉,尽情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桃花是美丽的,浪漫的,多情的,优雅而稚气,高贵而热烈。

我觉得,除了桃花,没有哪一种花可以代表爱情,玫瑰终究是太俗了的,配不起淡而雅,也配不起这种热情——争先恐后的狂热。

这是一种疯狂,一种燃烧,没有哪一种花,可以这样燃烧自己。

拼了命地燃烧。

【二】
桃花是带着酒气的。

粉嫩动人,天真烂漫。

妖娆,柔软,调皮,可爱,俏丽。

被春风唤醒,坠入尘埃。

粉红的瓣,黄黄的蕊,慵懒而缭乱。

玲珑艳丽的身影,有着说不出的凄美。

贵妃醉酒,应该是桃花色的,那种骨朵儿乱,花枝儿颤,带着几分酒气,是最让人意乱神迷的。

那种色是饱胀的、欲裂的,指尖一触碰,就会滴出水来。

蓓蕾初绽,如含苞欲放的害羞的少女,在熏风细雨里做着春
梦。

才几日,惊醒了似地,东一枝,西一枝,嫣然微笑,花潮奔涌——那是一种喷涌,把花儿朵儿从褐红色的枝干上喷了出来。

桃花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是春的火焰。

粉红的,深红的,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枝丫,怒放着,张扬着,狂热着,一团团,一簇簇,染红了云霞。

大气磅礴,如海,似潮。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满园胭脂色,莫道不销魂。

桃花灼灼地开放,深邃,慵懒,妩媚,温婉,迷情,醉了多少红尘过客。

隔岸桃花,淡而浓,冷而艳,带着江南的气息。

令多少英雄豪杰,醉生梦死。

桃花,是美人脸颊的颜色,也是血的颜色。

桃花是留在文人血管里的艳词,带着颓靡的诗意。

桃花是一种运,也是一种劫,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这一场劫,也都在心里种着一株桃树。

桃花落满蹊,鲜血,情欲,桃花,繁华之后就是苍凉。

但那苍凉,也是铺满了桃花的,一壶酒,一把剑,一路桃红。

江湖是桃花的江湖,惹上桃花,虽然颓靡,但也美丽。

桃花是任性的。

极静,又极动。

悄无声息,又肆无忌惮。

是爱情的,也是恨意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的桃花,开过千年,都不会老,因为爱情不会老。

艳情更不会老。

林黛玉葬的桃花是红色的,林妹妹吐在宝玉送的半旧的帕子上的血也是红色的。

桃花是开在凡尘里的,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

桃花说到底,是一种深沉的寂寞,而且是太过寂寞了。

桃花也是冷的,那是深到骨子里的寂寞开出的极静的花,因此桃花也是最艳绝的——冷到极处,是绚烂;静到极处,是喧哗。

大凡世上的美人,都是极其寂寞的。

越是寂寞,越高雅。

静到极处,才能美到极处。

【三】
桃花是诗人的。

不知是桃花招惹了诗人,还是诗人招惹了桃
花,桃花与诗人的痴缠,平平仄仄,自有文字来,就无止无休。

一壶酒,一杯茶,与花语,共花眠。

红雨阵阵,朱砂点点,任桃红片片落满身子,醒来随手一抹,那淡淡幽情便化成了诗,化成了画。

不教相思惹桃花。

世上最潇洒的,要数诗僧张志和,他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诗人们爱好以诗作画,其实桃花并不需要太多,“竹外桃花三两枝”就可以了。

最好是野生的,那种野,仿佛人骨子里天生的野性,更自由,更自在。

“桃花一簇开无主”——名花无主,尽可以采摘。

晏几道诗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蒋捷诗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杜甫诗云:“可爱深红爱浅红。

”除了万亩桃花红霞一片,依云而开之外,更有夹岸桃花蘸水开的奇景,若是悬崖峭壁之上,猛然瞥见一树桃花,那更是惊艳了的。

桃花是冰清玉洁的,《红楼梦》说林妹妹是做了桃花仙子的,那种馨香也是淡到了极处的,就如林妹妹的冷香。

每一朵桃花,都如轻盈的羽翼,也如奇女子的肌肤,如脂,如玉,如
雪。

亭台楼榭,野外荒郊,烟雨风露一晕染,便灵性地活了起来。

桃花是风情的,也是风流的。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更有“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画舫珠帘,买花载酒,武陵溪上频偷眼,小唇秀靥,一夜花狼藉。

浅浅的酒窝,坏坏的笑,让我想起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一种艳情。

桃花无处不在,《红楼梦》里是开满桃花的,《金瓶梅》里也是开满桃花的。

桃花总是与柳呆在一块儿的,桃花面,杨柳腰,才构成一个绝色的美人。

桃含宿雨,柳带朝烟,在熏风暖阁小桥花坞之上,执一柄团扇,娇喘吁吁地去捕蝶,那该是怎样一种风流呢。

林妹妹薛姐姐也是风流的,曹公说她们的风流,是一种意淫,是超越于肉体之上的。

【四】
桃花是瘦的。

黛玉《葬花吟》说:“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瘦得如一朵桃花。

红颜多薄命,因为红颜太瘦了,这种骨感,虽然很美,但也是经不起岁月的,冷雨一打,就零落了。

不零落,也凌乱了,如红楼里的那些女子,才高貌美命薄,剧未終,却早已一片狼藉,落红遍地。

桃花是有恨的,此恨有关风和月。

每一个桃花梦,都是令人沉醉的,有着自己的伤和痛。

可以脉脉含情不离不弃,也可以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桃花是一种忧伤的糜丽,江南江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桃花,从南到北依次开过去,几千里的时空。

古代和现代都有桃花,从古到今依次开过来,几千年的时光。

中国是个桃花的国度,离开了桃花,就没有了诗。

离开了桃花,也失去了风流。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世界上最风流的一章,远离世外,一个仙境,如在梦中。

中国的帝皇,都致力于把自己的皇家园林,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那被称为“东方梦幻艺术”的圆明园,就是清代帝皇的桃源之梦。

芳草平沙,斜阳远,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山泼墨,水捋蓝。

皇帝太监宫女打扮成樵客渔夫、隐士文人,在桃花花雨之下,垂钓耕作,吟诗作
画,好一派田园风光。

世上的喧嚣远了,人间的争斗淡了,只剩下一片幽静。

但是黄发碧眼是不懂桃花的,一把火烧了中国帝皇们的美梦。

花痴自古有之,晋朝陶渊明爱菊,宋朝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唐朝的白居易却是一个桃花痴。

他在诗里说:“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的花期很短,几天就谢了,若想久观,就得如白居易一样,从山下到山上,追着桃花跑了。

明朝的唐寅,更是个桃花狂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换酒,潇洒如此,最是痴狂。

古代还有一个叫潘安的人,做县令时居然要求治下的农户,家家户户种桃树,只为看那花开的浪漫。

潘安是古代第一帅哥,命犯桃花实在可爱。

几日不来春便老。

桃花雨,柳叶眉,薄衫轻扇,嫁于东风。

一片春愁待酒浇,惆怅。

只想乘一叶扁舟,去石矶西畔,在飞桥野烟里,觅一方田园,安放此身。

有酒,有诗,有数树桃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