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导学案1精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

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

(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部编六下语文《匆匆》第一课时导学案

部编六下语文《匆匆》第一课时导学案

《匆匆》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 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领悟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自主预习】1.预习三步曲:(1)认真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把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口头组词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优美的词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便作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预习自测:(1)我能读准确下列词语。

涔涔潸潸赤裸裸徘徊遮挽蒸融伶伶俐俐(2)这是我搜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3)通过读课文,我读懂了我提出的疑问是【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你有什么识记生字的小妙招?探究点二: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自主检测】1.仿照例子写词语。

赤裸裸( ) ( ) ( )匆匆忙忙( ) ( ) (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3.你曾有过对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吗?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种感慨呢?对此你认为应该做些什么呢?【拓展延伸】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完整word版)2.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

(完整word版)2.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导学案
主备人:复备人: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学习时间:年月日
课题
2.匆匆
课时
2课时
探究二:领悟“时光匆匆”
1.我知道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3.我能结合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说说我的感受和体会。
【挑战自我,初露锋芒】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读记下列词语,并能说出画线词语的意思。
挪动蒸融游丝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3.我理解课题“匆匆”的意思。
4.我知道文中的中心句是:
5.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匆匆》这篇课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导学航线: 1.独学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3.组内展示 4.全班展示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 2.我补充了( ) 3.我质疑了( ) 4.我点评了( )
1.感知“时光匆匆”(品读描写日子匆匆的美词、佳句,感受语言美。)
2.理解“时光匆匆”。(把第一自然段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3.想像“时光匆匆”。(细品文中修辞手法体会)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教学任务: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徘徊、旋转、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自习1、揭题⑴、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⑵、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2、了解作者: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蒸融、徘徊、旋转、挪移”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自己读一遍。

3、指名读4、有不同想法吗5、(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6、zhuǎn。

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7、“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8、“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

纠正全班齐读。

10、“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

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

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运用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感悟文中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关键: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步骤: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坊理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

2、齐读课文题目,“匆匆”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什么“匆匆”二、理解内容1、谁能给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你喜欢这个开头吗?喜欢哪些句子?说理由。

2、默读第二自然段,对照老师打出的设影分析,如果把这段改成这样好不好?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如果读懂了,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4、此时作者想到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5、谁还知道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三、总结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2】篇〗教材简析:《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重点)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

(难点)【评价设计】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一)词语检查(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

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朱自清画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出示课件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出示课件3】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第【1】篇〗《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

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

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

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

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

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导学案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导学目标:
1.能读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说出作者表达方法。

4.能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能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学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导学时间:二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能读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能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说出作者表达方法。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
(一)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二、精设提纲,预习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需要探究的预习目标。

2、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目标,小组长归纳总结,准备全班交流。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本课预习目标:
A你对本课生字词理解多少?
B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
C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返?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你能仿写吗?
E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F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2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3
课件: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能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说出作者表达方法。

3、能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导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4.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
相关资料: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
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
4
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出示汉乐府民歌的《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三)小练笔:写读后感受。

学情分析: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语言委婉细致,意境幽雅深远。

可是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何种程度?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去初步感知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过程。

因此,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以及不甘于现状的情感。

这种体验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受到启发,懂得珍惜当下,把握当下,好好学习的道理。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拟人化,资料袋以及作者对于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细腻刻画,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