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录
目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中国明确智慧城市目标的16个城市
明确体现智慧城市,智慧地方的有,北京、常州、广州、南京、上海、天津、湘潭、珠海、佛山、合肥、深圳、石家庄、苏州、无锡、武汉、中山等16个城市。
一、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2012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全面开展“精细管理、服务群众”活动,实施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提升重点大街、重点区域、进京通道的环境景观,抓好街巷胡同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发动,集中力量推进,启动全市现有882栋简易楼改造,实施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房屋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抗震节能、设施配套、停车管理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任务。
实施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加强安全防护和动态管理。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水平,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
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北京”。
二、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2012年工作计划提出协调发展各项事业。
启动实施“智慧常州”三年行动纲要,加快把我市打造成“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实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开展婴幼儿、青春期、中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水平。
全力备战第十八届省运会,承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重大赛事。
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完善城乡基层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共13处出现“智慧”内容。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深化改革开放,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南沙新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2.22•【字号】宁政办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各区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22日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夯实平台、网络、安全以及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基础支撑,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二、主要目标2022至2023年,每年推动实施130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12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
到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
三、重点任务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坚持结果导向、项目牵引、分类推进,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深入实施12项重点工程,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及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及建议一、江苏省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近年来江苏省GDP排名全国前列,GDP含金量排名逐年提升,信息化发展跨入全国高水平地区,科教研资源丰富,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较好,但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1.整体建设如火如荼。
建设环境日益完善。
江苏省出台省级电子信息产业、智慧旅游、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规划,设立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等各类专项引导资金;依托高端人才资源成立江苏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联合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如物联网产业联盟已覆盖物流、交通、农业、环境、医护、家居、矿山安全等领域。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速。
提出“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等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云计算资源充沛,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常州、徐州、扬州及淮安等地均在建设云计算中心;率先建成覆盖全省所有地市的省级智慧城市群综合接入平台,镇江着手打造服务全国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产业蓬勃发展。
2012年,江苏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6%,跃居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519亿元,云计算产业达550亿元;智能电网、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和产业基地不断涌现,目前已有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18家国家级物联网研发机构及5个智能电网产业园。
试点示范及智慧应用迅速展开。
无锡等9个城区入选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南京等7个城市成为国家旅游局国家智慧旅游试点;扬州和常州是国家工信部智慧城市试点;泰州和徐州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智慧应用已在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个人及家庭领域展开。
居民消费需求日趋旺盛。
2012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达到63%,城镇人口数量日益壮大;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350.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329.1万户,网民数量居全国第二达3952万,IPTV用户全国第一共416万;全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信和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长。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05•【字号】苏政办发[2013]152号•【施行日期】2013.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5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8月5日江苏省“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篇发展背景与规划目标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发展趋势第二章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二篇发展重点第三章基本公共教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四章基本医疗卫生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五章就业与社会保险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六章社会救助与福利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七章人口与家庭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八章基本住房保障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四节保障政策第九章公共文化体育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一章基本公共交通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第一节重点任务第二节主要标准第三节保障工程第三篇实施保障第十三章机制创新第一节财政保障机制第二节服务供给机制第三节管理运行机制第四节监督检查机制第五节城乡统筹机制第六节区域协调机制第十四章组织实施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与绩效评价第二节推动法制化第三节注重规划宣传与检查评估序言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能够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与家庭、住房、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解决⽅案易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第1章前⾔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物联⽹、互联⽹、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段,对城市居民⽣活⼯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个更美好的⽣活和⼯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个更⾼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智慧城市的核⼼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态系统和城市产业⽣态系统。
根据党的⼗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城市“⼗⼆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提升城市城市管理与服务⽔平,促进产业升级,提⾼市民⽣活品质,加快实现城市“⼗⼆五”规划发展⽬标,特制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
对城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标任务、基础设施、应⽤推进、产业带动等进⾏全⾯、系统的科学规划。
1.1规划背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业化、电⽓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的重⼤举措。
“举全城之⼒,集全民之智,加快建设智慧创新、富裕和谐、⽣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性⼈⽂绿都”,将打造“⼈⽂绿都、智慧城市”作为“⼗⼆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先进智能技术⼴泛应⽤,建成“⽆线城市”,提⾼社会信息化⽔平和市民⽣活品质。
1.2规划依据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6、《中共市委市⼈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7、《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8、2012年7⽉发布的《“⼗⼆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9、《市政府关于进⼀步做好“⼗⼆五”规划编制有关⼯作的通知》10、《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民卡项⽬建设的意见》11、《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的意见》12、《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建设的意见》13、《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绿都⽽奋⽃》1.3规划落地1、⾸先是国家政策⼤⼒⽀持使得智能城市试点真实落地●经过地⽅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 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建设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分为⼀星、⼆星和三星。
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时间: 2012-12-05 发表评论>>中国网12月5日讯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今日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四个条件,试点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以下是全文:一、总则第一条?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二、申报第五条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二)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三)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第七条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具体内容:1.基本概况。
包括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等。
“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
“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兴起,并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
智慧城市的构建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智慧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旅游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提供智能旅游服务和精细化的管理,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阶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慧旅游成为可能,各个城市纷纷加大对智慧旅游的推动力度。
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智慧旅游体系。
智慧旅游体系包括信息平台、智能终端、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信息平台是智慧旅游体系的基础。
信息平台包括旅游信息资源库、旅游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
旅游信息资源库是指对旅游景区、旅游设施、旅游线路等相关信息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和管理,并建立数据库。
旅游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是指将各类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游客发布和共享,方便游客获取各类旅游信息。
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智慧旅游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旅游信息的统一、共享和整合至关重要。
其次,智能终端是智慧旅游体系的关键。
智能终端是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交通出行卡、智能导航等终端设备,向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通过智能终端,游客可以实时获取周边旅游景点、餐馆、酒店等信息,并进行预订和支付。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透露,住建部将在3个月内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约为50个,首批为90个。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可达800亿元。
年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上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并附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及试点指标体系》,之后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经过3年至5年的创建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根据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对这些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指标体系共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四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保障体系、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与数据库、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功能提升、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产业规划、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十一项指标。
三级指标具体为每一个项目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要达到的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过程,评价“智慧城市”的指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决策和应急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面向领导的决策信息服务、综合和专项应急指挥等方面,“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领导获取的信息更加直观、全面、有效、实时,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及时有效。
第二,城市运行综合能力。
这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方面,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城市运行状态信息,支持业务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对公众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经济活力与产业竞争力。
这主要包括工业运行、绿色农业、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旅游、信用等方面,经济发展各主管部门以更加智慧的手段,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营造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规定
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时间: 2012-12-05中国网12月5日讯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今日发布《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四个条件,试点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以下是全文:一、总则第一条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二、申报第五条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二)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三)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
第七条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南京市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明清时代的政治中心,如今已经成为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之一。
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南京市一直都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南京市政府定于2024年发布了《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旨在推动南京市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总体目标《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南京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力争2024年南京市GDP总量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2.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宜商环境;3.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4.社会民生: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5.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
二、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产业升级: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3.金融支持: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企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4.城市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5.人才引进: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6.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四、风险挑战在实施《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过程中,南京市也将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下行压力: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南京市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产业发展面临挑战;2.人口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京市将面临人口问题,如户籍制度改革、人口老龄化等问题;3.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4.国际竞争:作为国际化都市,南京市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
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蔡建芬、杨根成、康文峰、丁园、俞建刚、葛洪、厉晔
14
军用载重车及非道路性研究报告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黄建国、李薛、周建峰、赵金明、张迪、
魏星
15
南京源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C5分离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张芪、汪瑾璇
22
江苏省城乡供水“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林国峰、朱建国、黄富民、黄咏洲、王磊、赵成
23
无锡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10~2020)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伟、蒋岚岚、沈晓铃、张万里、蔡丹新、洪征、陈皓
24
高速公路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27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20000m3n /h轻烃回收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京金凌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张茵、吕程、朱留琴、曾维、徐丽梅、陈静、方海振
28
江苏省旅游镇(村)规划研究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吴弋、刘小钊、吕龙、贾莲莲
29
北部湾国际物流商贸项目黄屋屯特产集散中心概念规划设计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陈慧、王丰、苏少林、许二宁、任光裕、
戴源、郁建生
20
中国电信IMS网新建工程(江苏)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叶心诗、袁源、张艳、肖朋广、高宇、
冯小芳、刘海涛
21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2012-2014年采购与物流规划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战培志、李自生、谢旸、王鸿宇、成燕、
11
阜宁兴化泰州高速公路(建湖至泰州段)规划研究
用智慧谋划“智慧城市”
中国信息界
2 1 年第1 2 00 —期
总第1 7 1 8 3 — 3 期
用智慧谋划 “ 慧城 市’ 智 ’
姚万华 ( 江苏省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 江苏 南京 2 0 1) 103
摘 要 :2 0 年初 ,I 09 B M出于 自身产业转型和推销 软件 与服 务的商业 目的 ,提 出 “ 慧的城市在 中国突破 ”的战略 , 智 并相继与十 多个省 市签署 了 “ 智慧城市”共建 协议 ,一时间 “ 慧地球 ”、 “ 智 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 注甚至热切追捧 。 目前 ,正是各地编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 十二五 ”规划 的时候 ,很 多地方政府 或经济管理部 门把 “ 智慧城市”列入规划前期 研 究的重点课题之 中,有 的甚至 已经着手编制 “ 慧城市 ”专项规 划。本文就 “ 慧城 智 智 市”规划和推进过程 中应 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特别是 如何 用我们 自己的智 慧谋划好城 市信息化 问题提 出5 点建议 。 关键词 :城 市信 息化 智慧 问题 建 议
明确城市信息化的战略取 向
“ 认识 决定 成 败 ” 。谋 划城 市 信息 化 的首 要任 务 是解 决 认 识 问题 ,特别是 要明确 城市 信息化 的战略取 向 。与发达 国家相 比 ,我 们在城 市信息 化推进 战略上存 在 明显的差 异 。发达国 家信息 化的战 略重点 ,主要放在 “ 三争 ”上 ,即 “ 争核 心技术和 产业 ” 、 “ 争经 济 转型 ”和 “ 应 用水 平 ” ,而我 们 主要 还 处在 信 息技 术 应 用层 争 面 ,刚开 始向经济 转型 ,信息 化的核 心技术 和产业 这个牛 鼻子 基本 上 牵在发 达国家手 中 。因此 ,谋划城 市信 息化也好 ,推进 “ 慧城 智 市 ”也好 ,必须在 国家发 展战 略指导 下实施 ,重点放 在争核 心 技术 和 产业 、争 经济转 型 、争 应用水 平和争 国家 安全等 “ 四争 ”上 ,坚 持 “ 以我 为主” 的发展战 略 ,把 信息技 术 的 自主创新 和发展 放在 首 要 位置 ,提 高信息 化安全 可控能 力 。
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作者:孔繁玉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03期摘要:南京智慧城市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计划冒进、大数据危机、法律监督等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问题原因,并进一步探索解决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方法,结合地方特点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智慧城市;地缘优势一、南京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先“智慧”带动后“智慧”的思路是否行得通,在研究“十二五”规划中,明显看出政府对于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比较模糊,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整体性,也缺乏长远性。
其次,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的矛盾,南京也同其他城市一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担心信息安全而固步自封,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同时,信息安全也是对政府执政的一大考验,斯诺登现象不能再重演。
再次,立法监督的薄弱无法保护市民的权益。
政府执政透明化、公开化是一种措施,加强政府监督机制才是治本。
最后,政府部门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在研究中发现,南京市政府并没有成立明确的部门,分别负责计划制定、监督、实现等等,同时政府部门在运作时缺乏互相的交流合作而导致的降低工作效率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二、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原因首先,城市管理者忙于短期内创收,城市管理者的任期较短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难题,涉及到上面阐述的智慧规划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性。
其次,政府部门内部分工和合作并没有良好的运转,碎片化是我们在政府内部必须消除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应该体现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政府的工作应该是没有死角的。
最后,缺乏智慧人才与运转资金。
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需要复合型人才,智慧城市的研究缺乏智慧的人才,同时,资金问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
三、南京智慧城市建设中问题解决的途径1.统筹规划实现总体目标无论是智慧的地球还是智慧城市,智慧在于对于建设有总体的思想,周密的计划和完备的机构。
同时,完备的机构建设,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也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
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出一股强劲的崛起和推进风潮。
据报道,我国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
资总规模约5000 亿元,将撬动2 万亿产业机会。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0 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地方都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预计到2015 年底,将有70% 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和技术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到规划设计与
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建
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必须建设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这就必然地形成一系列
的新型产业和业态,比如顶端的各种云及云制造;中端如智能水务、智慧电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安居;微端的各种应用系统,如各种智能金融、智慧安防、智能楼宇、智能仓储、智能穿戴设备,等等。
台
湾电子制造企业前几年已经完成了智慧型自动化系统迭代,实现了企业生产的
智慧预测,为美国知名企业所借重;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都是综合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的范例。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构建普惠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建设智慧医院、新
型的养老产业、便捷以及越来越一体化的新型金融体系、新型的教育业态和文
化消费业态,等等,这些都是信息化对传统业态的支撑、融合、衍化中的再升华。
比如上海市经信委正在尝试推动的智慧路灯,就是对若干道路管理系统和
城市便民系统的一种功能与形态的整合,既解决城市标牌标示过多的问题,也。
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前言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的科技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今天,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布了《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1. 规划背景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和经济大省,江苏省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江苏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旨在加快推进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规划目标《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升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加强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纳国际创新资源。
3. 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任务:3.1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江苏省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前沿技术的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3.2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江苏省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江苏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但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江苏省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其向高端制造、绿色制造转型。
3.4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只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发挥作用。
江苏省将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一、前言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内容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依据 (2)二、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2)(一)发展基础 (2)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2、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 (3)3、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3)4、科教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 (3)(二)面临形势 (3)1、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4)2、国家宏观政策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4)3、城市发展新趋势对“智慧南京”建设提出内在需求 (4)4、青奥会举办为“智慧南京”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4)5、体制机制和信息安全是“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挑战 (5)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总体架构 (5)(一)指导思想 (5)(二)主要目标 (5)1、基础设施 (5)2、产业发展 (6)3、电子政务 (6)4、电子商务 (6)5、电子服务 (6)(三)总体架构 (6)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7)(一)完善智慧基础设施 (7)(二)构建智慧应用体系 (8)1、电子政务应用 (8)2、电子商务应用 (9)3、电子服务应用 (10)4、重点工程 (10)(1)“政务数据中心” (11)(2)“市民卡” (11)(3)“车辆智能卡” (11)(4)“智慧医疗” (12)(5)“智能交通” (12)(6)“数字管网” (12)(7)“应急指挥” (12)(8)“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13)(9)“智慧环保” (13)(10)“电子口岸” (13)(11)“智慧旅游” (14)(12)“智慧社区” (14)(三)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14)1、智能工业 (14)2、智能农业 (15)3、智慧产业 (16)4、产业基地建设 (17)(1)麒麟科技创新园 (17)(2)中国(南京)软件谷 (17)(3)无线谷 (17)(4)液晶谷 (18)(5)射频谷 (18)(6)智能电网基地 (18)(7)智能物流基地 (19)(四)着力打造“智慧青奥” (19)1、着力建设“智慧青奥城” (19)2、全力保障各项赛事活动 (19)3、营造智慧人文环境 (20)五、保障机制 (20)(一)组织领导机制 (21)(二)政策支持机制 (21)(三)决策咨询机制 (21)(四)开放合作机制 (21)(五)标准法规机制 (22)(六)信息安全机制 (22)(七)人才保障机制 (22)一、前言(一)规划背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2006年,我市在紧密跟踪世界智能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进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南京特色发展道路,完成了《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未来发展》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初步设想。
2007年,在我市举办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高层论坛上,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随着“智慧地球”新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200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三个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智慧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将其作为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并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确立领先优势的关键战略举措。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快建设智慧创新、富裕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将打造“人文绿都、智慧南京”作为“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智慧南京”,推进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建成“无线城市”,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
(二)规划内容智慧城市,是网络宽带化、管理智能化、产业高端化和应用普及化的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本规划立足南京实际,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五年“智慧南京”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对我市未来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谋划,力求通过高水平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和制度设计,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成为引领“智慧南京”发展的行动纲领。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是2011年-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四)规划依据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宁委发〔2009〕37号)7、《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10〕173号)8、《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民卡项目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08〕200号)9、《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宁政发〔2010〕65号)10、《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10〕237号)11、《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宁委发〔2011〕36号)12、《关于以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1〕39号)13、《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二、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南京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个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的融合,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着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信息化建设在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乡统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成为国家“两化融合先行试验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过“十一五”建设,南京市已建成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干线传输网络,规模、容量、技术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已建成拥有100多万公里光缆、500G出口链路的城域网。
实现城区20M接入,农村8M全覆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010年电信业务总量131.04亿元,互联网用户达153.87万户,其中宽带用户达150.77万户。
全面建成以光纤骨干网为主的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79.5万户,入户率达到93%以上,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108万户。
无线宽带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南京电信为主体全面推进公众无线接入网络建设,全市WIFI热点已超过1800个,政府机关和宾馆等窗口单位已经率先实现无线宽带接入,主城内休闲场所、商务楼宇等热点区域实现无线宽带基本覆盖。
同时,积极推进无线宽带行业专网建设,试验网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覆盖了包括建邺区在内约155平方公里的面积,并开展了移动警务、应急指挥等应用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技术特点和应用模式已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
2、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全市具有行政权力的53个政府部门和13个区县均建成权力阳光业务系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全事项上网、全信息覆盖、全过程监控;综合政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实现用户、系统、信息三者之间的协同;城市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开始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治安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另外,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施了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市、区、街道三级网络服务体系。
3、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南京的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并驾齐驱,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两化融合”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围绕发展“五大产品群”、培育“九条优势产品链”,切实推进以“液晶谷”、“无线谷”为引导的信息产业“二十大工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450.4亿元。
软件业也占了我省的半壁江山,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3%。
4、科教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南京拥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十一五”期间,南京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驻宁高等院校调整相应专业和学科设置,增加信息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专业,积极与国际专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培养出大量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市外各类专门人才,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信息主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二)面临形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特别是“物联网”、“感知中国”等新概念新理论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已逐步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1、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有效支撑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这些都为实现对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各种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和分析,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国家宏观政策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上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