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于树立教育的正确取向。

本研究就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1.了解某中学的德育工作现状;2.探究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改进和完善某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某中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以便全面了解该校的德育现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面向学生,另一份面向教师与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意见;2.针对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访谈,与校领导和德育主任交流,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某中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工作现状1.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展顺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2.德育课程设置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3.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逐步提高。

2.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繁文缛节化;2.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缺乏有效衔接;3.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

3. 研究结论1.德育工作应该重视目标导向、系统性和科学性;2.应加强德育工作的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3.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明确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2.探索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3.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4.重视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完善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六、结语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中学的德育工作,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结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

它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

目前.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实际上.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本课题具有鲜明.突出的行为与实践特色.即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寻找学科中德育因素及具体问题。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探讨音乐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融合德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德育内容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们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因此,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并使其与学科知识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被广泛关注和探索。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有关德育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传统上,音乐被视为一门纯艺术学科,主要关注技巧和表演。

然而,仅仅追求技能和表现完美是不够的。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因此,将德育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互补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3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并分析德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和资源配备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分享,探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本研究对推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开拓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新视角,并使德育成为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家校协作机制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最后,本研究还将对未来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深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实施融合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最终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第2章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1 教学内容及方法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在学校,应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家庭应以身教为先,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

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倡导公德、责任、友善等共同的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德育水平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法,并报告其实施效果。

二、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各类道德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

通过家校联合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进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社会环境营造:1. 公德倡导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地基本情况我校承担,这一课题地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地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地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地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地始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地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地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研究》地科研课题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地契机.我校把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地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课题地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地管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地学科德育渗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年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研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地理论依据根据党地“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地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地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地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地职责”,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地教育性决定地.课堂是学校德育地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地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科渗透德育地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地必然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课题研究地内容、原则和方法(一)课题研究地内容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研究,探讨德育与育人地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遵循地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则,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地进行德育研究、渗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地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地德育因素,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地内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零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活多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则,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课题研究地方法、途径(一)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达到德育教育地目地.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地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地、深层次地,个别隐蔽地,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地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地德育渗透,创设适合学生接受地情境,再辅之合理地点拨,激发学生地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地成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董志杰老师能够挖掘课文中地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渗透地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地德育因素地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地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地标题中点拨渗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渗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渗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渗透显现,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白金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地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瑞清老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地故事和英雄人物地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地了解激发学生地民族自豪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忠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地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地形象、惊心动魄地情景和各具特色地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地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地优势,渗透德育教育.试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教材内在地教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地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地结构与机能相适应地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地变化和社会地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地能力,培养健康地心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渗透灵活生动.例如,古人发明地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地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地帮凶;古人发明地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以消除学生地逆反心里,受到较好地效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在丰富多彩地课外活动中渗透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渗透地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地准则,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地一项内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地国旗下演讲,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地教育,陶冶学生地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地热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办庆祝“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地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辨别真假地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办“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地爱国热情,扎实搞好民族精神传承教育.九月二十八日为弘扬民族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地时代旋律,学校团委举办唱响红色,宣扬红色地高潮红歌大合唱比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地热忱,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教育.、以社会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广大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周年地变化,在国庆节当天,号召全体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地讲话,以此激发学生地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组织地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班团会、班主任会、班级活动课,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学生地思想道德水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联系册、致家长地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地情况,反馈学生在校地学习、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地子女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地温暖,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校园广播、政治课、班团会、校会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研究成果和结论课题实验地两年中,课题组地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总结,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地劳动,取得了几大成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对课题地深入研究与推广实验,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地新局面,全校各学科掀起了渗透德育地热潮()通过该实验课题地展开,学校教师对学生地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正确地认识,把学生地德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更高地高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育,体罚和变相体罚地现象不再在校园内出现了,取而代之地是师生间和谐亲密地师生情.()通过该课题地深入研究,学校内学生严重地违纪现象不见了,校园内学生和睦相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创造校园良好地学习氛围.校风已得到根本性地扭转,学生能够做到进入楼里自觉排队,上下楼梯自觉排队.学生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改善,自觉学习地学生多了,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地学习风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悟到,这一课题地实验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地塑造.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注重经验地积累,把自己在教学中地体会写成教学论文,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地目地.如:白金侠《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柴亚娟《浅谈初中生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董志杰《浅谈新课标下地语文课德育渗透》、李占云《关于在中学无力教学中渗透德育地问题探讨》梁凤莲《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王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王英婷《生物学中地德育渗透特点王玉华初中无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张丽《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地德育渗透》、张玉珍《历史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等多篇论文.在此期间,白永祥获得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喀左县优秀团干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一节;优秀团队辅导员、南哨镇优秀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县优秀课一节;白金侠获得辽宁省优秀课一节;刘景学、王玉华、王春荣分别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孙瑞清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在喀左县“民族团结杯”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忠平荣获县级优秀课一节、县级优秀论文一篇,课题地实施,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地迅速成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班级八年一班和八年四班不仅在文明礼仪和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一定地效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得到提高,八年一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地优秀率为,提高了.八年四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地优秀率为,提高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学生地德育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于年月和年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本次共下发问卷份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每一个题.在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针对七年级地学生.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填写方法、人生价值、日常行为、父母影响、亲情关系、法制素质等方面设计了个题目.现从中挑选了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量遵纪守法地行为习惯和判别是非地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树立了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可见,在我们地日常地传道授业中,将知识地传授与德育渗透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是事半功倍地效果,德育渗透为课堂插上了理想地翅膀,学生借此翱翔与知识地天空.通过问卷更使我们坚定了信心,让德育渗透走进学生地内心,并在前进地道路上时时总结、时时创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地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德育工作地认识,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到了经验,坚定了信念,同时也增强了德育工作地能力.在出经验、出成果地同时,一大批德育骨干和科研型干部、教师也涌现出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大批家长与学生也积极投入课题活动,并为课题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本课题地研究,再次证明了科研培师、科研育人确实是一条有效地途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结了经验,推动了工作.德育地本质是实践地.本课题研究,就注意各班主任在多年德育工作中积累地实践经验,突出自己地特点和亮点.通过课题研究,帮助他们总结概括、探索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体现出德育特色.通过本课题地研究,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学校地德育工作.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地加强与改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地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校开展地实验课题,学生地成长与变化,得到了家长地好评.我校教师在推广实验地进程中,广大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把这些感性地经验不断上升为理性地经验,学校教师写出了一篇篇关于德育地论文,并频频发表.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地德育论文,有十五人地几十篇都获得了不同等次地奖项,极大地巩固了实验成果.有两个教师被评为“实验先进个人”.通过该课题地深入推广与实验研究,我校教师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品德教育,全面贯彻了教书育人地思想,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地教育思想.端正了学生地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地合格人才,对学生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地“重中之重”.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我们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教育学生,要使学生成才,则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欲成才,先成人”讲地就是这个道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问题分析与思考经过几年地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地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地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地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地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地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地具体实验地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地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地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地问题和建议由于研究人员地水平和时间所限,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如:、各学科地德育渗透还不够到位,个别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几句简单地德育地话达不到应有地德育效果.、德育内容和方法单一,重说教,轻实践地现象还存在.、德育资料缺乏、德育地活动缺少创意地现象还存在.针对以上存在地问题,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建议:(一)、加强班主任地德育教育力度,结合本班地实际,从小事出发,用身边地事教育身边地人,重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组织各科任课老师学习德育知识,加强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使德育地渗透教育,真正地融入每一节课地教学中.(三)、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家访、开家长会等多渠道与家长联系,与社会沟通,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教育地合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今后我们必将以百倍地精神,和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态度,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地"对话"去打动学生地心弦,真正地关爱学生地成长!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地场所,更是师生“对话”地乐园、学生精神地家园,培养学生德育地沃土,这是我们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追求地一种高境界.在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市、县领导批评指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广东省xx市xxx艺术学校课题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课题组邮编:电子邮箱:一课题立项的基本情况(一)、我校承担的课题名称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效能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放眼世界,随着为挽救道德危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学校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反思的深入,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取向是:强调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基础性与重要性,采取不同措施强化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

尤其,现代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种教育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

其中,家庭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英美发达国家,家长、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一些做法与我们从事的研究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从运行模式的层面开展研究还缺乏研究,特别是缺乏相对少年儿童整体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可借鉴的经验,这也是本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所在。

经过多年的运转,德育三结合教育体系构建虽初有一定成效,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某些负面影响的矛盾严重制约其发展,社会诸多部门联合成立的活动机构,也仅仅停留在纸上或重大活动的表面上,并未深入孩子们心中,缺乏活力与协调,难以形成德育的合力。

国内对此有关的课题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很多例子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利依据。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当前形势下,如何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体系,提高合力效能,并使其真正长期发挥效益。

重点是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育人途径通过互动和整合,建立未成年人成长跟踪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个有活力的、走进儿童世界的、整体的、有机联系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根基。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教育叙事之德育教育结题报告

教育叙事之德育教育结题报告

德育教育结题报告【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清新县太平镇初级中学许卓洪二0一一年七月我校承担的德育课题《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于2009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审核后批准立项,三年多的时间里,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待进生现状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多渠道的尝试,在全校上下实施了“转化待进生”工程,现已摸索出一套待进生的转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近三年来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汇报如下:一、课题理论界定我们选择《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是出于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最大限度转化待进生的考虑。

所谓“待进生”,是指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较差,思想及日常表现比较落后,行为习惯不好,发展相对滞后,学习有困难,但需要通过教育者不断耐心细致做工作方可进步转化的学生。

所谓“思想转化”,就是主要包括学习困难、厌学逃学、挫折适应、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和情绪冲动等方面的思想问题的转化。

我校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清远市清新县太平镇,是一所农村初中,部分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

学校周围环境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

除了社会原因外,待进生往往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或其父母离异,或其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其家庭学习环境不好,因此,在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想介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学校教育工作者也由于对待进生的思想问题重视不够,容易将其与其他家庭子女等同视之,或不闻不问,使其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正,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存在歧视待进生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一击。

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帮助、关爱这些待进生。

因此,我们确立《农村中学待进生思想转化问题的研究》为我校德育教育科研课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挖掘待进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从而丰富我国的有关教育理论,为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待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在小学阶段,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
品德,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学德育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希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小学生在道德素养、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

因此,我们着重关注了这些方面,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

其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分析成功
的德育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比如,我们发现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等等。

最后,我们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我们在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研讨会,邀请了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并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这次研究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学德育课题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
识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才能够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前言德育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方面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德育的实施与评估两个方面对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实施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将友爱、诚信、勤奋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德育教育活动需要定期计划和组织,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方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此外,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2.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营造出一种良性、积极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们愿意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

此外,还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保证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3. 推动德育教育创新随着教育方式的更新,德育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创新,提供更多元、更具想象力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享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评估德育教育德育教育需要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针对德育教育的评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制定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评估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

需要根据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估标准的制定,并在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时告知他们,并根据标准进行提醒和督促。

2. 定期进行评估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的评估是保障其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的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同时也应该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评估结果。

3. 进行综合评估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不应该仅从单个要素进行考虑,更应该进行综合的评估。

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教育活动的反馈情况、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学生成长的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全面体现德育教育的成效。

改进建议针对目前学校德育教育实施的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改进建议:1. 加大德育教育宣传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深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供德育工作的全套完整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

2. 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褪色,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养,成为当前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套全面的德育工作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在问卷调查阶段,我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验证德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方案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德育工作全套完整方案:5.1 德育目标本方案的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5.2 德育措施本方案的德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德育课程,完善德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德育平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机会;•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德育课题结题材料

德育课题结题材料

德育课题结题材料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单调、方法陈旧、评价单一等,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德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 目的: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意义:为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内容:研究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分析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证研究。

四、研究过程与实施1. 过程:确定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

2. 实施: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成果与分析1. 提出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为先。

2. 构建德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强调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3. 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

4. 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5. 建立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六、德育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我们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某中学开展“德育银行”活动,将学生的道德行为量化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某小学开设“德育课堂”,采用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水平;某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德育实践项目,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

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

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

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

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

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课题方案(一)课题组人员组成与分析课题组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葛洪金老师任组长、由校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华土木老师、校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薛安全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陈小祥、负责各年段的年段长倪瑞祥、何大江、张建平为核心组。

并得到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张彬教授、周恩来生前卫士高振普将军、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女士、周恩来侄孙周国镇教授的指导,在总课题负责人潘守理校长的主持之下进行。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处室、各班主任、全体教师、及广大学生的支持和响应。

并得到了上虞市教体局、上虞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二)研究目标、德育内涵、及过程方法1、研究目标:⑴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并构建适应新世纪德育工作要求,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学校德育途径及操作模式。

⑵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素养的培养,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道德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标。

⑶通过研究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过程及方法根据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研究计划,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0.6—2000.9):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00.9—2002.12):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分别于2001、2002年举行两次阶段成果汇报。

(3)总结阶段(2002.12—2003.3):课题组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归纳法、理论演绎法以及分工协作研究等方法。

四、实施过程:(一)开展“知周学周”活动,实施理想人格激励教育的探索。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先于“据于德”,提示了人性提升的价值根基与方向在于“道”。

没有“道”的“德”是肤浅的。

信仰不仅是支撑人生大厦的顶梁柱;它对道德人格的构建有论证、聚合、与升华的作用。

周恩来总理的崇高人格魅力,源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自2000年3月开始,学校开始用周恩来同志的崇高人格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新探索。

为更好的把握周恩来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精髓,2000年3月4日,课题组核心成员赴南京参加由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中学、中国科大附中发起的全国首届“周班”、“邓班”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

参加了由北京、上海、云南、西藏等省市的18个大中小学组成的“周恩来班”、“邓颖超班”联谊会。

2001年3月,学校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具体形象理想教育。

这是以具体人物的所作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了周恩来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了周总理的生平,为他的革命事迹所感动,激发了敬佩、仰慕之情。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敲开了中学生的理想之门。

第二,综合形象理想教育。

这是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初步概括性的理想。

这一阶段要非常重视学生进行严格的自我修养,重视学生学习周恩来的品格,逐渐形成笼统的理想,在个别的场合能把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

第三,概括性理想教育。

使学生能清晰地意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目标的理想。

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周恩来的人格特征中,蕴含着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整体人格美。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为我们春晖学子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的具体做法是紧紧抓住知事、明理、动情、导行四个环节。

首先通过播放周恩来系列影视片,组织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赴绍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举办“知周、学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精神。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撰写影评和读后感、出刊编报、召开主题班会、讲恩来故事及演讲比赛等形式,使之上升到“明理”、“动情”阶段,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周恩来同志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坚忍不拔的心理人格、聪慧高超的智能人格、崇高新颖的审美人格。

并不断汲取周恩来同志伟大的人格力量,把周恩来的理想人格内化到自身的精神世界中去,最后外显为“为中华之崛起”的实际行动。

同学们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校园文明岗,自觉开展“扶贫济因送温暖、敬老助残献爱心”活动,积极争做奉献标兵、创新能手和百名优秀学子。

春晖园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随着“知周学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各班的热烈响应,掀起了一个争创“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的热潮,三个年级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高一争创活动全面铺开,高二命名“周恩来班”,高三命名“周恩来团支部”。

各班的争创活动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形势教育相结合、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班团活动相结合、与校史校情教育相结合。

高二(2)班在借争创之机,结合学校的“四自校风”,提出了“静、净、勤、竟、劲”的“五字班风”,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二(8)班的在争创过程中提出了“近、进、比、学、化”“五大行动”:近——走近周恩来,了解周恩来;进——初步体悟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比——自我教育阶段;学——争创“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化——把学中所得内化为个体的人格内涵。

这样的计划贴近学生实际,符合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指导工作实践。

争创活动的成效正越来越多的外显为全校师生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无私奉献的爱心行动。

(二)开展淬砺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磨练。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早期春晖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曾在春晖兼舍务主任的匡互生先生,他经常以一句“吃得菜根,百事可做”教导学生。

到五、六十年代已形成了肩挑铺盖米袋,脚穿草鞋布履、长途跋涉来校上学的“草鞋精神”、“霉干菜精神”。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为更好推进学校的人格教育,潘守理校长提出了淬砺教育的思想,就是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锻炼和刻苦磨练,它具有主体性,一定的强迫性,实践性的特点。

吃苦耐劳教育是实施淬砺教育的必要准备。

每届高一学生到校,学校即对他们进行“知我春晖,爱我春晖”的始业专题教育,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陈列室和校内十大德育基地,开设专题讲座,收看校情专题片,学习了解春晖先贤的“草鞋精神”、“霉干菜精神”,培养学生的春晖情结。

为了使学生对春晖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办学特色有更强烈的认同,我们以多渠道,多方式地与结对扶贫学校——泰顺四中、岭南乡中加强联系,组织学生或参观访问,或结对助学,或相互座谈,以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