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教案
2019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word优质教案12
2019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word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2019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这一章节中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小说《曹操献刀》情节结构,理解作者对人物性格刻画,以及探讨小说背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曹操献刀》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小说兴趣。
3. 通过对小说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背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重点:掌握小说情节结构,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曹操献刀》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曹操献刀原因和过程。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 教师讲解小说背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在小说中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性格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刻画,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小说情节结构图2. 人物性格特点列表3. 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曹操献刀原因及过程。
b. 选取小说中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2. 答案:a. 曹操献刀原因:为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曹操决定献刀以示诚意。
过程:曹操三次献刀,经历曲折,最终成功。
b. 人物性格特点答案示例:曹操勇敢、果断、机智、有远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较为深入,但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其他故事,解曹操一生,提高学生历史文化素养。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曹操献刀》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曹操献刀》,了解三国时期曹操的背景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曹操献刀》一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曹操献刀》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回答问题:“你听说过曹操吗?”“你知道曹操的历史形象是怎样的?”“你对曹操有什么印象?”并请学生简单说明。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教师分发课文,学生们自主阅读,并在边读边思的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心中认为最有特色的地方。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找到的特色之处。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一个个搞笑情节,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步骤三:分析与鉴赏(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曹操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如:惯于使用谎言、爱面子、自负、喜欢钻研科学等。
2.学生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教师分享自己的见解,结合历史背景对曹操形象的构建加以解读。
步骤四:仿写活动(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仿写活动,题目为《我献刀》。
2.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提取共同特色,进行交流讨论。
步骤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们在本堂课中的发言和思考,对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曹操献刀》的主题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教师给予简要解读。
3.老师宣布本节课的作业:根据今天的学习,写一篇《曹操献刀》的读后感。
四、教学延伸:1.邀请学校的历史老师或家长来讲解曹操的历史背景和形象,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三国历史的文章或小说,扩大他们知识面和阅读兴趣。
3.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性演讲或剧本创作,以展示他们对文学鉴赏的能力和创作才华。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勇于追求真理,培养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及作者罗贯中。
(2)引发学生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兴趣,为学生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象征意义和寓意。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文本:《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片段。
2. 图片:与《曹操献刀》相关的历史人物、场景的图片。
3. 视频:关于《曹操献刀》的影视作品片段。
4. 资料:关于曹操和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历史小说《曹操献刀》。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小说情节概述、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讲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2. 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语言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兴趣。
2. 情节概述:教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4. 语言特色讲解:讲解小说中的成语、典故、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其含义和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2. 小说情节概述3. 人物形象分析曹操董卓4. 语言特色成语典故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曹操、董卓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一个成语或典故,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曹操:机智、勇敢、果断;董卓:残暴、昏庸、刚愎自用。
(2)成语“献刀”表示献媚取宠,揭示了曹操的性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基本到位,但对人物形象分析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2. 语言特色讲解3. 作业设计一、人物形象分析1. 外貌描写:课文中对曹操、董卓的外貌进行了详细描述,如曹操的“姿容俊美”和董卓的“形容枯槁”。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曹操献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二选修册中的《曹操献刀》教材,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学习《曹操献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意义。
2.学习诗歌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应用。
3.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并加以评价和表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背景和《曹操献刀》的分析。
具体地,课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政治、社会背景以及《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曹操献刀》。
第二部分:学习诗歌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介绍《曹操献刀》的结构和特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以话应诗”的艺术编写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诗句,学生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图,把握《曹操献刀》的艺术技巧。
第三部分: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曹操献刀》的深入分析,找出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了解古代诗歌中贵族的生活、情感和精神氛围。
2. 教学方法本教案教学方法多样、灵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欣赏水平。
(1)辅助教学工具与教学零组件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翻译软件、预拉幕和投影仪等设备,让学习更加直观、形象。
应用教学零组件对课本外的学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加强,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興趣、好奇心。
(2)对话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借助形式各样的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寻求共同答案而且彼此了解道更加深刻,这些互动以及讲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激发了学生的专注和学习热情。
《曹操献刀》教案范本
《曹操献刀》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五章节,详细内容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曹操献刀》。
该片段描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勇与果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及主要人物,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机智、勇敢、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重点:体会曹操的智勇与果敢,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国演义》原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演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代,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突出其智勇与果敢。
3.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故事中的精彩描述,进行阅读理解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曹操的智勇表现。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曹操、董卓情节概述:曹操为救父献刀2. 曹操形象:智勇、果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关于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曹操人物形象。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培养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改编或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事背景的导入2. 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3. 阅读理解分析的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故事背景的导入1. 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作者及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三国时代的整体认识。
2024年《曹操献刀》标准教案
2024年《曹操献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三国演义》选读部分,具体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董卓对曹操的试探;曹操机智应对,取得董卓信任;曹操借献刀之机,刺杀董卓的经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董卓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曹操献刀》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人物形象:曹操、董卓、吕布等。
3. 故事情节:献刀、试探、应对、刺杀。
4. 主题思想:爱国情怀、英勇智慧、忠诚勇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人物形象、情节分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观看与三国相关的影视剧,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曹操献刀学习教案
曹操献刀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操献刀》。
课文讲述了曹操献刀给董卓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领略英雄人物的风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及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特别是“曹操、董卓、献刀”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历史人物图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曹操献刀的动机和意义。
4.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5. 情景再现: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体验。
6. 课堂练习: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曹操献刀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曹操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历史,领略了英雄人物的风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情景再现和合作探究,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拓展:深入了解曹操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对比其他历史人物,探讨其优缺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课文内容《曹操献刀》的故事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讲述了曹操为刺杀董卓而献刀的故事。
这一内容涉及到古代政治斗争和英雄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中的三条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正确发音,流利地读出文本,更要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文中的情感色彩,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曹操献刀新课标教案
曹操献刀新课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历史故事章节,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感受古代英雄的气概,同时学习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感受到忠诚、勇敢、智慧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难点:曹操献刀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外资料、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曹操为什么要献刀?b. 献刀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哪些品质?c. 叙事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有哪些?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七、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a. 历史背景b. 曹操献刀的原因c. 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曹操献刀的故事,写一篇叙事类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题目:忠诚的见证——曹操献刀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曹操献刀的故事。
曹操献刀,是因为他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当时,曹操担任兖州牧,驻守宛城。
宛城守将张绣因母亲被曹操所杀,心怀怨恨,投降了袁绍。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曹操深知形势危急,于是决定献刀。
曹操献刀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他先将刀藏于靴中,然后主动请缨,前往袁绍营中。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矛盾冲突的把握。
2. 对古代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曹操献刀》原文。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古代文学知识。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曹操献刀》原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矛盾冲突。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探讨故事主题。
4. 课堂讲解:(1)解析故事中的古代文学知识、表达技巧。
(2)讲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曹操献刀》中的精彩片段。
(2)推荐相关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1)熟读《曹操献刀》原文。
(2)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曹操献刀》为例,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异同。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选修语文《曹操献刀》教案
选修语文《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语文课程中《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曹操献刀》。
具体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一节,分析其背后的智谋与勇气;对董卓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曹操此举对其个人命运及三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2. 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献刀背后的智谋与勇气,理解董卓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曹操献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智谋和勇气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过程中的智谋和勇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事件对个人命运及三国历史的影响,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人物:曹操、董卓3. 情节概括:曹操献刀,董卓性格分析,事件影响4. 重点语句:文章中的精彩描述和重要论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在《曹操献刀》中的智谋与勇气,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智谋和勇气的理解。
2. 答案示例:曹操在《曹操献刀》中展现了极高的智谋和勇气。
他在危急关头,巧妙地利用董卓的贪婪,成功救出父亲。
这让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具备智谋和勇气,面对困难时,善于运用智慧,勇敢应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提高文学素养。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曹操献刀》的内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及意义。
2.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曹操献刀背后的深层含义。
2.理解曹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想一想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献刀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曹操献刀的看法,认为曹操献刀的动机是什么?四、分析曹操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曹操的语句,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曹操献刀的背景及动机。
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献刀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分析课文描写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曹操献刀的语句,分析描写手法。
三、课堂练习1.根据曹操献刀的故事,编写一段关于曹操的短文。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布置作业: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其他故事,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曹操献刀的故事及曹操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献刀背后的历史背景。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曹操献刀背后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分析曹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曹操性格复杂性的语句,进行分析。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曹操的人物分析短文。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曹操献刀的故事及曹操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献刀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二、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人物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
三、课堂练习1.根据曹操献刀的故事,编写一段关于其他人物的短文。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成语故事》中的《曹操献刀》一文。
详细内容为:文章讲述了曹操为救国而献刀给董卓,并借机刺杀董卓的故事,展示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智勇双全,学习他为国为民的英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为国为民的英勇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成语故事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语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查阅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曹操为什么要献刀给董卓?他为什么要借机刺杀董卓?4. 例题讲解(1)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2)理解曹操为国为民的英勇精神。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成语造句。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曹操的认识。
(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成语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曹操献刀→ 刺杀董卓智勇双全→ 为国为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成语造句。
(2)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他为了救国,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的宝刀。
(2)示例:我认为曹操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为了国家,勇敢地刺杀董卓,表现出英勇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曹操献刀学习教案
曹操献刀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历史》第七章《三国时期》第一节《曹操献刀》。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献刀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理解其时代意义。
2. 通过曹操献刀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锐洞察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献刀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重点: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曹操献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曹操献刀事件的兴趣,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献刀?献刀的背景是什么?”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曹操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曹操,你会献刀吗?”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事件,讲解相关习题。
a. 曹操献刀的背景是什么?b. 曹操献刀的过程是怎样的?c. 曹操献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a. 背景: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曹操实力壮大,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b. 过程:曹操以献刀为名,实则试探刘备,最终双方达成共识。
c. 影响:曹操献刀事件加强了曹操与刘备的关系,为后来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
d. 历史意义:曹操献刀事件展示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远见,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曹操献刀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意义。
b. 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曹操、刘备的性格特点,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2. 答案:a. 曹操献刀背景: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曹操实力壮大,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过程:曹操以献刀为名,实则试探刘备,最终双方达成共识。
影响:曹操献刀事件加强了曹操与刘备的关系,为后来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曹操献刀事件展示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远见,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历史》第七章《三国时期》第一节“曹操献刀”,内容主要包括:曹操与董卓的关系、曹操献刀的原因、献刀过程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曹操与董卓的关系,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
2. 掌握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分析曹操献刀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
重点:曹操与董卓的关系,曹操献刀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1)曹操与董卓的关系董卓进京后,曹操曾一度投靠董卓,因其勇猛善战,受到董卓的赏识。
(2)曹操献刀的原因董卓荒淫无度,专权乱政,曹操看准时机,决定献刀以表忠心,实则趁机刺杀董卓。
(3)曹操献刀的过程曹操以献刀为名,接近董卓,趁机将其刺杀。
(4)曹操献刀的影响董卓死后,天下大乱,曹操趁机崛起,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曹操、董卓等角色,再现曹操献刀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4. 例题讲解:以曹操献刀为背景,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曹操与董卓的关系2. 曹操献刀的原因3. 曹操献刀的过程4. 曹操献刀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曹操与董卓的关系。
(2)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其影响。
2. 答案:(1)曹操曾投靠董卓,因其勇猛善战,受到董卓的赏识。
(2)曹操献刀的原因:董卓荒淫无度,专权乱政,曹操看准时机,决定献刀以表忠心,实则趁机刺杀董卓。
影响:董卓死后,天下大乱,曹操趁机崛起,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曹操献刀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小说鉴赏》第二单元《三国演义》章节,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节。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把握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体会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熟练复述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艺术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国演义》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曹操为什么要献刀?(2)曹操献刀的过程是怎样的?(3)曹操献刀的结果如何?(1)曹操:机智、勇敢、果断、权谋(2)刘备:仁爱、宽厚、谨慎、忠诚(3)关羽:忠诚、勇猛、义气、谦逊(1)小说中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2)小说中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展示人物性格的?(1)请简要概括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
(2)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6.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了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掌握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及艺术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
(2)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2. 答案:(1)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曹操刺杀董卓未果,献刀给董卓,趁机逃脱,后与刘备、关羽结义,共同对抗董卓。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小说欣赏》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英勇事迹。
内容包括对小说背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鉴赏能力;3. 掌握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曹操献刀》原文、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曹操献刀》。
2. 新课内容:让学生阅读原文,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及结果,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讲解古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人物:曹操、董卓3. 叙事手法:顺叙、倒叙、插叙4. 修辞技巧:比喻、夸张、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献刀》中的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对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2.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人物性格和修辞手法;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曹操献刀》的原文阅读与赏析,通过曹操献刀这一事件,了解三国时期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理解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忠诚、智谋、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曹操献刀事件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
难点:对曹操献刀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品质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赏析: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性格特点,讨论曹操献刀的原因及意义。
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曹操、刘备、关羽的性格特点。
答案:曹操:机智、勇敢、果断;刘备:仁爱、宽容、明智;关羽:忠诚、勇敢、正直。
练习:简要概括曹操献刀事件的过程及其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曹操献刀事件,谈谈你对忠诚、智谋、勇敢等品质的认识。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2. 拓展延伸: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与曹操、刘备、关羽相关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曹操献刀事件,让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人物性格特点及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品质。
课后,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相关故事,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勇才华以及古代官场的权谋斗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古代官场风气。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感受古代小说的魅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勇双全、忠诚勇敢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曹操献刀》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预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官场的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官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检查:让学生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梗概,检查预习情况。
3. 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详细讲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官场风气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作文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背景曹操献刀原因人物性格分析官场风气揭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谈谈你对忠诚、智慧、勇敢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主备人:周强审核人:梁艳【教材分析】《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分别代表两大主题的小说,并对后代小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授此文时,应当先介绍一下两大主题小说的常识,并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两大主题小说的概貌有进一步的探究。
此外,节选部分是对曹操这一人物解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时,还可抓住此文的虚与实的特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手法上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1、必修(5)“名着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着。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5、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品读名着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单元介绍(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点拨: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2、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此环节广开言路,主要是把讨论的自由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做评论)二、了解《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
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在他看来,刘备是汉室宗亲,理所当然要继承大统,当然要歌颂;而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篡夺了刘汉政权,必须反对。
这种把天下看成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的观念,无疑是错误和落后的。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还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原因。
小说中的刘备宽仁爱民、知人善任、待上以诚、讲求义气,这一形象实际上成了封建时代贤明君王的化身。
曹操则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虽也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但更多表现的则是他的奸诈残忍。
这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暴君。
这样,《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愿望。
《三国演义》通过记叙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几十个,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善于描写战争是它的独特成就。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例如「官渡之战」、「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关公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作者不但深悉统治集团的政治矛盾和利害冲突,重视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在战争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也通晓军事艺术,熟知奇谋异策,因而能够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战争场景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之处。
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总之,《三国演义》描绘战争的高超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相当杰出的。
《三国演义》几百年来一直有着广大的读者群,这部典范性的历史小说,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一代地不断阅读,得到各个阶层人民的共同喜爱。
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也远播海外,被译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大洲。
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着名的一部"。
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
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内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
这部小说常读常新。
少年时阅读可能是看热闹,故事多变有趣;年轻时阅读可能对小说中种种人物性格的描写以及他们的为人之道感兴趣;年纪再大一些的人可能多注意人物命运描写以及各方实权人物斗智斗力、巧弄权谋方面。
小说在运筹帷幄、星移斗转、奇峰对插、锦屏对峙的多种描写后面,显示了先人的无限智慧,以致今天的外国企业家要把它当案头的必备之物,而将其智谋用到经营中了。
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它一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三、解读文本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曹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1、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内容。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2、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曹操,说他是“古今来奸雄第一人”,那用奸雄二字形容曹操恰当吗奸与雄看似茅盾的两方面是如何在曹操身上体现的呢作者又是如何塑造曹操这一形象呢那好,现在我们结合具体课文描写来分析。
我们有四个小组分别对应课文四个情节,思考一下,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曹操形象,从中又能表现曹操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1)借刀: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2)献刀A操径入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善度势情(心理描写)C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3)路遇陈宫操言:“我是客商---”奸诈,狡猾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有大志(语言描写)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有感召力(侧面烘托)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错杀伯奢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多疑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在杀伯奢的情节中则反映曹操奸枭的一面。
3、总结因此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曹操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的形象。
(因此用奸雄来形容曹操还是恰当的)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