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精品文案范文

合集下载

精选-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范文资料

精选-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范文资料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自去年10月份区划以来,为了实现看古城南京到老城,看现代化南京到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增多,将对建设、繁荣新城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区划前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就建设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和对策。

一、区划后我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随着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区成为相当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地。

原鼓楼区江东地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划入我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量规模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我区流动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区划后达近7万人,随着奥体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增加。

仅奥体中心施工队就有个,多建筑工人。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卖、种菜、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城里人不愿干的苦、累、脏、险等行业。

从流动来源地看,具有地域性。

我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省内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其他地区占20。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

外来人口居住周期不确定,居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居住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暂住地看,具有边远性。

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大多居住在工地工棚、和民房。

这样,就引发私房出租户的大量增加,如滨江地区原来只有400多出租户,现在猛增到20xx多户,从年龄层次看,具有壮年性。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绝对优势,为80以上。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淌人口治理的考虑和对策自去年10月份区划以来,为了实现看古城南京到老城,看现代化南京到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淌人口。

流淌人口的增多,将对建设、繁荣新城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社会治安、都市治理、打算生育等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刻,对区划前后流淌人口变化事情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就建设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怎么强化流淌人口治理谈些认识和对策。

一、区划后我区流淌人口的基本现状随着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流淌人口大量涌入,我区成为相当典型的流淌人口聚拢地。

原鼓楼区江东地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地区流淌人口聚拢地划入我区后,流淌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事情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量规模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我区流淌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区划后达近7万人,随着奥体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造全面开工,流淌人口还会增加。

仅奥体中心施工队就有个,多建造工人。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造、收旧、贩卖、种菜、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城里人别愿干的苦、累、脏、险等行业。

从流淌来源地看,具有地域性。

我区流淌人口要紧来自于省内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其他地区占20。

从滞留时刻看,具有别确定性。

外来人口居住周期别确定,居住时刻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居住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暂住地看,具有边远性。

流淌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大多居住在工地工棚、和民房。

如此,就引发私房出租户的大量增加,如滨江地区原来惟独400多出租户,如今猛增到20xx多户,从年龄层次看,具有壮年性。

在流淌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青年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绝对优势,为80以上。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总结报告模板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总结报告模板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自去年10月份区划以来,为了实现看古城南京到老城,看现代化南京到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增多,将对建设、繁荣新城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区划前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就建设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和对策。

一、区划后我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随着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区成为相当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地。

原鼓楼区江东地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划入我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量规模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我区流动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区划后达近7万人,随着奥体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增加。

仅奥体中心施工队就有个,多建筑工人。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卖、种菜、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城里人不愿干的苦、累、脏、险等行业。

从流动来源地看,具有地域性。

我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省内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其他地区占20%。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

外来人口居住周期不确定,居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居住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暂住地看,具有边远性。

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大多居住在工地工棚、和民房。

这样,就引发私房出租户的大量增加,如滨江地区原来只有400多出租户,现在猛增到20XX多户,从年龄层次看,具有壮年性。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绝对优势,为80%以上。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理工作的思考XX县公安安局户政科郭维华近年年来,随着潢川经济的迅猛猛发展,人口流动愈来愈频频繁,XX县域经济繁荣的的同时,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口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日日益彰显。

公安派出所作为为流动人口管理的前沿阵地地,必须及时掌握和分析流流动人口现状,有效解决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以适应当前新形势势发展的需要。

在此,笔者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人口管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自己己的几点看法。

一、当前前潢川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状分析(一)流动人口的的复杂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的难度。

XX县XX省东南南部,XX市中部,有豫南南“小苏州”之美称。

京九九、宁西铁路,京深和沪陕陕高速,国道312和1006干线,京九、乌沪两条条光缆和西气东输两条支线线均经过潢川,形成了五个个黄金“十字交叉”,人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四通八达,给流动人口底底数的掌握、检查管理、打打击防范等方面都带来极大大的困难和压力。

(二))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还不够够健全。

当前,潢川流动人人口管理基本上还是公安一一家孤军奋战,尚未形成常常规性、全局性的管理合力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的工作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起来,流动人口信息不畅、、管理不力的现象比较突出出。

(三)流动人口违法法犯罪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据统计,XX县XX年注注册登记流动人员60799人。

流动人员违法犯罪大大量出现,许多案件都是流流动人员所为。

从近年来的的刑事发案规律来看,外来来人口作案占总发案比例一一直很高,特别是侵财型案案件非常突出。

原因主要在在于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不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自己;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不平衡带来的生活差异,容容易诱发不良心理、物欲冲冲动,极易违法犯罪。

事实实上,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由由于就业技能较差,往往是是为了生计,才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缺乏经费保障。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作者:龚桢梽陈磊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0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劳动力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较2000年增加了1.1亿。

大规模人口流动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区域差距普遍存在的背景下,也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乃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重视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根本要求,也是“十二五”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人口流动的现状与问题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总量上依然保持活跃。

受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外在推力的共同作用,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60%估算,预计平均每年还将有1000—1200万左右农村转移劳动力要进入城市,进一步推高流动人口总量。

二是结构上趋于多元。

从年龄看,年轻人仍是流动人口的主体,40岁以上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配偶和子女随迁数量明显增多;从受教育程度看,2010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高于全国9.0年的平均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0.43年,且初中和专科以上比重有所增加。

三是流向上加速分化。

相比2005年,跨省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比例下降了3.2%,而回流到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增长了1.0%和2.2%,且省内就地就近流动人口增长了3.5%,中、西部地区就业吸纳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时间上日益稳定。

有近70%与家人共同流动,在流入地居住超过1、3、5、10年的分别达到79.5%、53.2%、36.7%和14.1%,超过半数成为“流而不动”的常住居民,人口流动正由“候鸟式”向“定居式”转变。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的过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制定明确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明确流动人口的权利和义务。

政策应使流动人口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政策还应包括流动人口的落户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以确保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2. 健全流动人口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流动人口的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全面记录和管理。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的数量、来源地、居住地等基本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精准管理。

3.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设施建设: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就业等。

特别是要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服务。

4.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信用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和惩处。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5. 加强流动人口安全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犯罪预防和打击力度。

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中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排查和打击,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

综上所述,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的过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共同合作,确保流动人口能够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充分融入和发展。

只有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南京现代化标志区的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思考作者:郭云涛来源:《决策探索》2011年第14期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到2010年底我国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达到2.6亿多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数量会进一步增加,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将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质量,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笔者认为,搞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建立由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流动人口管理的专门机构,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适当扩大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功能,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这种管理模式,在北京市和深圳市已经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管理这支流动人口庞大的队伍,需要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要由传统的以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执政、社区依法自治、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

特别是要注重发挥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优势,有步骤、有条件地引导企业和村居,成立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自治组织,创设流动人口的利益表达平台和与政府的沟通渠道,选配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外来人员为教育和管理骨干,通过流动人口重乡情的特点,采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模式,使流动人口容易接受,要加强流动人群内部的信息沟通、促进相互交往,切实做到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政府要从宏观上解决流动人口在劳资关系协调、维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大事难事。

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建立健全流入地和流出地责任落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的形成。

三、构建流动人口全国信息服务平台要由权威部门牵头,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

尤其是在社区层面,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实现服务和管理平台共享,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与思考陈永军[内容摘要]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的大量、无序流动使得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能力呈不断弱化趋势,给流入地的治安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改变这种流动人口管理的不和谐现状,必须通过有效方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方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谋求更好的发展,人们习惯上把这部分人称作流动人口。

其中,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务工经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目前他们多是以“外来民工”或是“进城农民”的身份出现的,并已演化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种新生社会群体。

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流动人口聚集的城郊结合部普遍出现了外来人口多于(甚至数倍于)地方常住人口的现象(1)。

例如,在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常住人口有5万余人,但流动人口却有10万余人,是常住人口的2倍,而且人员来自天南地北。

流动人口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交流、繁荣和活跃市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在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的关键环节,也是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可靠保障。

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对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现状目前,我国共有流动人口1.4亿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单位用工,这类人组织化程度高,易于管理:第二类是建筑用工,组织化程度也较高;第三类是社会用工,如外地来的保姆、装修工等;第四类是游动人口,如拾破烂的、无业人员等,这类人的组织化程度低,最难管理。

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

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形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产业大军。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可编辑).doc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可编辑).doc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可编辑)南京现代标志区建设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河西新城作为XX“一城三区”城市扩展布局中的新城市中心和现代标志区,在XX 城市化进程和滨河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河西新城建设的全面加快,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做好这些人员的管理工作,维护该地区的稳定,已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地区”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此,我们对河西建业新区流动人口进行了专项调查,探讨如何在建设XX现代标志区的过程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I 、流动人口的现状和功能自原XX江东区、XXX、XXX建业区以来,流动人口成倍增长。

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有所扩大。

在此之前,建业区的流动人口保持在1万人左右。

分割后,随着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的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将激增。

就职业而言,它是广泛的。

除了雨润和其他工业集中的劳动力,他们大部分从事建筑、回收、贩运、种植、加工、餐饮、服务、垃圾收集、旅游医药等职业。

从人员来源来看,是区域性的。

它主要来自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苏北以外的省份,其中河南籍占安徽籍,占苏北不足xx年,超过一至两年,超过xx年。

从年龄层次来看,他们都是中青年。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年仅占20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一半以上。

就文化结构而言,它是不适应的。

在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教育水平与高中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低于大多数人。

大部分人员只能从事体力职业,远远不能满足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对于流动人口,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态度,看到他们在推动XX新城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们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许多重点项目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缓解了城市中一些危险工作缺乏劳动力的矛盾,即痛苦、疲劳、肮脏、杂七杂八、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作用。

大部分流动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弥补了城市发展中社会服务网点的不足,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最新范文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最新范文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

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一)素质低能化。

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

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

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

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

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

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

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

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

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

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

xx市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精品

xx市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精品

XX市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流动人口的管控一直是社会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也是影响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从根本上规范暂住人口管理,XX市认真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坚持管理、服务、防范、打击“四位一体”,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管控水平。

今年以来,全市外来人员犯罪同比减少12%,流窜犯罪同比下降4.8%。

创新管理模式,在强化效能上下功夫实行“一卡式”管理模式,牢牢把握“行”这一重要命脉。

在外来用工较多的园区、矿区,积极推行“一卡式”管理模式,即:在对新进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信息进行登记后,为其办理“一卡通”,该卡既是务工人员的工资卡,又是工人进出企业大门、食堂、宿舍的通行卡。

目前已经推行“一卡式”106套,牢牢掌握和控制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活动轨迹,有效规范了其日常行为。

实行“社区式”管理模式,牢牢把握“数”这一基础支撑。

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租赁房屋普查登记工作的实施方案》和《XX市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 先居民区、后内部单位的总体步骤,迅速组建了由90个社区民警任组长的登记、采集小组,选择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区,在村(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警务室设立信息采集点,对社区内的零散流动人口进行“拾遗补漏”。

实行“旅馆式”管理模式,牢牢把握“房”这一根本环节。

紧紧抓住出租房屋这个管理重点,对全市出租户按照村(居)、组等自然地理位置统计编制出租户门牌,标注出租房的室号,并逐一对应至每位承租人。

对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村(居)安装了信息采集客户端,由村(居)治保组织对承租人信息进行采集录入,然后转换传输至公安后台,解决了过去底数不清、信息不准、情况不明的问题,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应采尽采、应录尽录”的工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通过会议、谈心、调研等方法,加强对社区民警和房屋出租人的培训教育,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上下功夫,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做到流动人口管理属地化、流动人口管理轨迹化,达到了“来知原籍”、“行知去向”、“静知诉求”、“动知轨迹”的管理要求。

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批流动人口进入汕头市务工经商,对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在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抓试点推广,建章立制,开展集中清查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目前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还存在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解决。

一、当前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2003年初以来,国家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先后取消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收费和租赁房屋的审核登记,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等,给以初步形成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带来了极大冲击,同时受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和法律依据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问题。

1、工作经费来源和供给渠道无法保障,难以供养管理队伍。

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搞好此项工作,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经费。

我市在2001年的试点工作期间,原先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出租屋治安管理费和流动人口暂住证费的提成款。

但随着收费政策取消之后,经费来源无法保障,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2、现行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管理难度增大。

目前,适应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大都沿用了十几二十几年,旧有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社会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有些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特别是国家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和一些政策性收费之后,相关的配套措施又未能及时跟上,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

3、一些干部群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部门协调管理有待加强。

主要是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广,法难责众;整顿和规范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会涉及群众利益,吃力不讨好。

同时,由于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国土规划、税务、工商、计生、劳动社保等多个部门,而这些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行使管理权限,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管房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房,客观上造成管理脱节,难以形成合力。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自去年10月份区划以来,为了实现看古城南京到老城,看现代化南京到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增多,将对建设、繁荣新城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区划前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就建设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和对策。

一、区划后我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随着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区成为相当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地。

原鼓楼区江东地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划入我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量规模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我区流动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区划后达近7万人,随着奥体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增加。

仅奥体中心施工队就有个,多建筑工人。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卖、种菜、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城里人不愿干的苦、累、脏、险等行业。

从流动来源地看,具有地域性。

我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省内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其他地区占20。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

外来人口居住周期不确定,居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居住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暂住地看,具有边远性。

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大多居住在工地工棚、和民房。

这样,就引发私房出租户的大量增加,如滨江地区原来只有400多出租户,现在猛增到2000多户,从年龄层次看,具有壮年性。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绝对优势,为80以上。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第一篇: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近年来,随着佛山市南海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2002年底全区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达100多万人。

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004年,南海区共破获犯罪刑事案件7507宗,其中流动人口作案6926宗,占92.3%;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047名,其中流动人口4284人,占84.9%。

流动人口犯罪占犯罪总数的高比重,表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003年底,国家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废除了无业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取消了公安机关对出租屋登记的审核、清查等管理措施,南海区建立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的流动人口管理“黄岐模式”随即废止。

此后,全区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率不断下降,2003年5月该区共办理暂住证98万多份,2005年5月仅办理55万多份;大量无业人员聚积,刑事案件高发,出租屋脱管漏管现象严重,部分出租屋成为犯罪分子藏污纳垢的场所。

无业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主要体现在“五个造成”:(一)限制式管理模式造成政府服务缺位。

南海区现有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是典型的限制式管理,这种模式将流动人口假想为可能影响社会安宁的不安定因素,潜意识地将流动人口当作对立面,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流入地政府的管制约束,而无法感受到期望的服务与帮助,流动人口处于一种得不到政府服务的状态。

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常常是向同乡组织、亲友甚至带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寻求本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帮助。

(二)管理资源不足造成脱管漏管。

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规定较多,但支持管理活动的资源却严重不足。

政府既没有在法定条件下管理流动人口的专门机构和专门力量,也缺乏经费支持。

流动人口大都由综治部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临时机构、雇请临时户口协管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主体的合法性得不到法律认可。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共5则范文)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共5则范文)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共5则范文)第一篇: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共)对松江区泗泾镇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在他们给泗泾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泗泾镇的人口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此,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维护泗泾镇治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分布状况泗泾镇的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四川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特点一是数量大、增长快,2006年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是53000余人,而截止2007年年底,泗泾镇的外来流动人口将近65000人,同比增长22%;其二是文化素质偏低,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建筑民工、个体经营者居多,以建筑民工为例,小学文化程度占85%以上;其三是结构年轻化,18岁至35岁之间占70%;其四是性别比例差异大,男性多于女性,在建筑民工中男性达99%;其五是滞留时间短,且季节性往返比较突出,有其规律性。

二、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现状“流动人口”是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特别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所共同面临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一)现泗泾人口分布泗泾镇位于松江区东北部。

全镇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总面积约0.7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约占12.6%,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截止2007年底实有居民人口80000余人,其中常住户口20000余人,外来流动人员60000余人。

******1000002005年2006年2007年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单位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更需要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公安、宣传、组织、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把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当作份内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保领导、力量、工作三到位。

报告总结-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

报告总结-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的一城三区城市扩张布局中,作为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标志区的河西新城,对的城市化进程和沿江开发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河西新城的建设全面加快,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搞好这部分人员的管理,维护地区的稳定,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对河西建邺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了专题调研,拟就在建设现代化标志区的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及作用现状原江东部分地区、、建邺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规模总量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建邺区流动人口保持在5万人左右,区划后达10万多人,随着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激增。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运、种植、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职业。

从人员来源看,具有地域性。

主要来自于省内的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

从居住地点看,具有边远性。

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居所多为工地工棚和简易民房。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

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年龄层次看,具有青壮年性。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仅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80以上。

从文化结构看,具有不适应性。

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到10,多数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型职业,远不适应新城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用对于流动人口,我们应该具有一个客观、正确的态度,看到他们对新城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他们是城市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许多重点工程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缓解了城市中一些苦、累、脏、杂、险工种劳动力缺乏的矛盾;二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新罗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高速推进,商贸与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人口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剧,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口,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

本文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就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谈点粗浅想法。

一、正确认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便民利民为民等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出台,取消了暂住人口管理费和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旧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有效建立健全,从而导致面对人口流动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公安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出许多滞后,不能相适应的情况。

(一)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管理缺乏必要依据。

现行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法规是95年上半年颁布的《福建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和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由于时隔近10年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法规制定的有关条款已不符合当前治安形势,不适应管理实际需要,导致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依法行政困难,管理手段和力度不大。

同时由于出租房屋治安核准制度被取消,而《治安处罚法》涉及出租房屋管理的内容不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私有房屋出租人、单位、行业场所等对流动人口管理责任意识淡薄。

管理措施处于空缺和涣散状态,直接导致难以对出租房屋实施严密有效的管理。

(二)管理合力没有形成,综合治理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一决策,各部门密切配合。

但实践中仅靠公安机关一家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上难以共享,政策上难以统一,公安机关花费大量精力掌握的基础信息对社会管理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协调部门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就目前我区情况看,只有教育部门一家对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提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外来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就托时,必须出具辖区公安机关办理的暂住证,这一规定对流动人员主动办证有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其他部门则尚未推出相关举措予以配合,管理合力没有完全形成。

XXXX年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可编辑)现代河西新城建设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与对策自上月划区以来,为了实现“南京XX老城,南京现代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增加将对建设繁荣的新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会给社会保障+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活动中一个更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专门调查了划区前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并就如何在建设现代标志区的过程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谈了一些认识和对策。

随着河西新城建设的全面启动,1 、后我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已成为一个相当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场所。

原鼓楼区江东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区流动人口聚集区自移交我区以来已翻了一番。

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规模来看,它有一个增长率。

在分裂之前,我们地区的流动人口保持在1万左右。

除此之外,这个数字达到了近10,000。

随着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筑的全面建设,流动人口将会增加。

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施工队就有一名以上的施工工人。

就职业而言,它是广泛的。

除了雨润和其他工业集中劳动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事的行业如建筑、回收、销售、种植蔬菜、加工、餐饮、服务、捡垃圾、旅游医生和其他行业的城市居民不愿意做、累、脏、保险。

从流动的来源来看,它是区域性的。

我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苏北以外地区,其中河南占安徽,苏北占其他地区。

停留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流动人口的生活周期是不确定的。

那些活不到一年的人占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那些活超过两年的人占大约两年的时间。

从临时住所来看,它很偏僻。

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环境恶劣、缺乏卫生设施的郊区。

他们大多数住在工棚和住宅里。

这导致私人租赁家庭大量增加。

例如,在滨江地区,过去拥有一户以上的家庭数量已飙升至一户以上。

从年龄层次来看,它是黄金年龄。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年轻人占18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2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自去年10月份区划以来,为了实现看古城南京到老城,看现代化南京到河西的目标,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加快,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增多,将对建设、繁荣新城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给社会治安、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区划前后流动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就建设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和对策。

一、区划后我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随着河西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区成为相当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地。

原鼓楼区江东地区、雨花台区沙洲、双闸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划入我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

基本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总量规模看,具有增幅性。

区划前,我区流动人口保持在3万人左右,区划后达近7万人,随着奥体中心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增加。

仅奥体中心施工队就有个,多建筑工人。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

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卖、种菜、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城里人不愿干的苦、累、脏、险等行业。

从流动来源地看,具有地域性。

我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省内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其他地区占20。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

外来人口居住周期不确定,居住时间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居住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暂住地看,具有边远性。

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大多居住在工地工棚、和民房。

这样,就引发私房出租户的大量增加,如滨江地区原来只有400多出租户,现在猛增到20xx多户,从年龄层次看,具有壮年性。

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绝对优势,为80以上。

从文化结构看,具有不适应性。

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的比例不到10。

由于文化程度低,带来求职难,只能从事体力型职业。

二、流动人口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对于流动人口,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客观的、全面的态度,看到其积极作用:一是他们是城市建设、生产劳动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许多重点工程,特别是当前建设河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缓解了城市中一些苦、累、脏、险工种劳动力缺乏的矛盾;二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流动人口大多都是从事第三产业,有力地强化了城市供应,弥补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服务行业网点的不足,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要;三是带来了项目引进、资金流入和人才的吸纳。

现在许多企业都是外地来我区落户,投资经营,从而为我区的经济注入活力;四是沟通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

扩大了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繁荣,增加财政收入。

因此,从根本上说,流动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开发,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充分肯定流动人口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也给我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带来了诸多新问题:1、加大了城市设施的压力。

区划后我区处在建设发展中,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还有待于完善,仅仅能够维持常住人口正常需求,7万流动人口聚集到我区,他们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生活服务、供电、供水、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都带来很大压力,有些方面处在超负荷运转。

2、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

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流窜犯罪分子也夹杂其中,伺机作案,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一是犯罪率居高不下。

我区今年1?2月共发刑事案件226起,同比下降30.7,但流动人口作案比重加大,占整个刑事案件57.3;二是侵财型犯罪突出。

遇上机会就下手,顺手牵羊、撬门扭锁,捞得着就捞,捞不着就跑,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侵财性案件占流动人口作案达90左右。

去年12月22日凌晨,江东村积余二队一门面房发生抢劫案,4名外来犯罪分子,持械撬门入室,打伤事主一家3口,抢劫人民币76000元;三是犯罪的恶性程度加剧。

杀人、抢劫、强奸、流氓伤害案件等暴力性案件绝大多数是流动人口作案,今年破获的3起杀人案件,都是流动人口所为,手段凶狠残忍。

如2月15日积善村发生一女青年被杀案,被杀女青年及杀人凶手都是外来人口。

四是结伙犯罪现象突出。

流动人口过去多以单个犯罪形式出现,随着人数增多,加上他们家乡和宗族观念很强,常以亲友、同乡、同业为纽带结成帮伙,更多地进行有组织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

去年12月份,我区破获发生在东林村穿电信制服,化装成电工专业人员,携带专用工具结伙偷盗电缆案件,此案带破电信电缆被盗割案件10余起,抓获16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湖北现代化河西新城建设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第2页籍人。

3、登记办证难度加大。

由于职业不稳定,进出流动性大,居住高度分散,给登记办证工作带来难度。

流动人口受居住条件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他们居住处和职业经常发生变化,很不稳定,加之施工单位人员进出频繁,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

如河北三队原来掌握流动人口只有1000多人,进行“滚动式”整治管理后,流动人口达到4000多人,翻了4倍。

4、聚居地藏污纳垢现象突出。

房屋出租混乱无序,许多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居民、村民为谋取私利,乱搭乱建简易出租房,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三难”:掌握控制难、调查了解难、登记办证难。

不仅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很差,成为城市脏乱差的死角,而且没有约束房主履行管理义务的有效措施,许多私房成了不法分子落脚、结伙的场所,成了卖淫嫖娼、赌博涉毒、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制假贩黄、非法游医的窝点。

如2月份,滨江派出所接到积余村96号承租人,举报居住在该处的20岁女青年偷盗其20xx元及手机,破案时还查出她自去年10月以来,多次在暂住地进行卖淫的违法事实。

5、监督约束力严重失控。

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区成了无党团组织,无行政管理的“自由王国”,坏人影响好人,好人变成了坏人。

人不在一个组织中生活,任其所为,必然释放出极大的负效应,正气被压制,邪气逐渐上升。

6、给计划生育带来很大难度。

流动人口青壮年居多,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占流动人口妇女总数80以上,许多没有流出地的生育状况证明,加之流动性大、居住分散,对其生育状况很难如实掌握,超生、逃生现象屡有发生。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难到位”:首先,认识难到位。

许多部门和单位对流动人口工作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没有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和促进精神文明的大局来认识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不能适时调整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被动应付,满足于现状。

其次,协调难到位。

对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往往涉及公安、市容、工商、文化、计生、房产、卫生等许多部门,但在有的地方对流动人口是重收费轻管理,甚至是只收费不管理,各职能部门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执法的工作合力。

一些非法游医、制售假文凭、劣质食品加工点等虽经多次取缔,仍然屡禁不绝。

第三,教育难到位。

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于僻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又没经过专门的劳动技能培训,在城里求生谋职的难度大、困难多,而针对流动人口开展的法规教育、文化补习、技能培训等比较缺乏,不能使流动人口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四,服务难到位。

流动人口属社会的弱势群体,从事的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活,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引发刑事案件。

而根据民工的生存状态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法律援助、劳务中介与技能培训、房屋租赁、婚育、入托入学等方面,空白点较多,不能适应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政府部门应当肩负的保护、服务弱势群体的工作职责未能真正履行。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及措施人口流动即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即是一个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共性的问题,又是我区在建设南京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标志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必须要避其短扬其长,发挥积极因素,克服负面效应。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从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指导思想,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管理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和措施: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

要正确、全面地认识流动人口这一社会现象,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只看到管理的难度,忽视我们思想和工作的问题。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致富或投资创业是主流,更多的为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流动人口管理中,需要防止放任自流,又要克服因噎废食。

要在态度和感情上转变,变“反感”为理解,从对待“外来户”当成“自家人”,象对待常住人口一样来对待流动人口,激发他们为“第二故乡”作贡献的热情。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

流动人口现象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可能日益突出,必须正视现实,建立起一套由上至下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纳入各级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目前,我区建立了区、街、社(村)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

区、街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办公室由综治办、公安、劳动、市容、房产、计生、建设等7个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并协调到位,实行长期联合办公,街道流管办保持专职人员3人以上,社区,行政村建立了管理站,并层层签定了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按1:300的比例建立了协管员队伍。

在区统一要求和协调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加强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了工作有计划、协调有力度、管理有人抓、结果有讲评,避免重收费、轻管理,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的现象,凡是涉及到的部门都要做到全力配合,密切协同。

同时,本着“谁聘用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抓房东、房东抓,抓工头、工头抓,系统抓、抓系统,使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多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长效管理措施。

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计划做保证,才能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因此,我区先后制定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编印了《流动人口管理公示手册》、《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选编》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等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