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颂》简介

合集下载

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仇靖创作的隶书]

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仇靖创作的隶书]

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仇靖创作的隶书]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仇靖创作的隶书《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是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隶书书法作品。

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西狭颂》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篆额有“惠安西表”四字。

正文右侧刻有“邑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

颂在图之左,阴刻隶书20行,共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颂之左为题名,隶书竖行12行,计142字,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为民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政绩。

《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

《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基本信息中文名西狭颂别名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创作年代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书法内容《西狭颂》《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

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

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

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

其左是正文,后面是题名。

正文原文: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

天姿明敏,敦诗悦《礼》,膺禄美厚,继世郎吏,幼而宿卫;弱冠典城,有阿郑之化。

是以三剖符守,致黄龙、嘉禾、木连、甘露之瑞。

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朝中惟静,威仪抑抑,督邮、部职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趋教,无对会之事;徼外来庭,面缚二千馀人;年谷屡登,仓庚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

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是中国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描绘了西狭山的风光和景色,具有浓厚的禅意和写景色的情感。

名词解释:
1. 西狭:指中国地理上的一座山山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西狭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2. 颂:善诗歌赞美、颂扬事物之意。

在这里指白居易用诗歌赞美西狭山的作品。

3. 七言绝句:指每首诗的每个句子包含七个字,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群。

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形式之一,有着简练、明快的特点。

4. 禅意:禅宗思想中的宁静、超脱世俗的境界。

这里指白居易通过描绘西狭山的景色,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意境。

5. 描绘:用文字、笔触等手法生动地再现景物。

在这里指白居易通过描绘西狭山的风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壮丽与美丽。

赏析西狭颂

赏析西狭颂

赏析西狭颂汉灵帝建宁四年六月十三(公元171年8月2日)摩崖书刻,与《石门》《郙阁》一起被称为“东汉三颂”。

现仍在甘肃成县城西12公里的天井山栈道摩崖上(即今抛沙镇东营庄子村)。

《西狭颂》的称谓、内容及几个问题的辨正。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篆额为“惠安西表”四字而别称《惠安西表》,亦称《李翕颂》《李翕碑》;又因其具体位于海拔1125米的西狭(今称丰泉峡)中段之“青龙头”中下部的崖壁间而称之为《青龙头摩崖》或《西狭摩崖》;摩崖北濒响水河,东临黄龙潭,故也俗称《黄龙碑》。

《西狭颂》摩崖石面自然凹凸,通高3.15米,宽2.25米。

内容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主体部分)为颂文,高、宽均1.45米呈正方形,铭刻颂文20行,行14字~20字不等,计385字,字高3.6厘米~6.7厘米、宽5.2厘米~6.7厘米不等;记述李翕生平,称颂其率众修复西狭山道而造福于民、施行仁政、屡治祥瑞的政绩。

第二部分即额题篆书“惠安西表”四字,字高12厘米~16厘米,宽8.5厘米~9.5厘米;寓惠康安民之意。

第三部分为“五瑞图”及其题记,即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高1.1米、宽2.1米;图左题记2行,计26字。

第四部分为位于颂文左侧的题署,12行,计142字,记录参与建造者的郡县官员12人之名、字、职及籍贯。

第五部分为摩崖围侧所勒两宋、明、清以至现、当代士人官员、名家的历代题记30余则,其中右上侧为当代书画大师李可染所题“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勒铭。

《西狭颂》迄今已有1830多年的沧桑历史。

大抵宋以降,斯颂声名日起(宋以前尚未发现史乘载述),先后著录者四五十余,但多有讹谬,此有必要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简略辨正。

其一,关于李翕籍贯之讹。

对此,颂文首行内容“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句本已明确。

《水经注•漾水》注作“河阳”,当系刊误或校正失谨致;《汉书•高帝纪》师古注曰“阿阳”(西汉隶天水郡,东汉隶汉阳郡),《后汉书•隗嚣列传》李贤注亦认为,“本为河阳者误也”。

西狭颂景区介绍

西狭颂景区介绍

西狭颂景区介绍
西狭颂景区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这个地方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它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

西狭颂景区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

这里有蜿蜒的山脉、翠绿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漫步在山间小道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日落,尤其是在秋季,山间的红叶如火焰般绚烂,给人一种宛如仙境的感觉。

西狭颂景区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古老的寺庙、庙宇和古建筑群,见证了这个地方悠久的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狭寺,它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寺庙内有雄伟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画,深受信徒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还有一些古老的城墙和城门,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让人回想起古代的辉煌。

西狭颂景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

你可以参加徒步旅行、攀岩、摄影等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如果你喜欢水上活动,这里也有很多湖泊和河流供你玩水。

西狭颂景区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如当地特色菜肴、烧烤和小吃。

无论你喜欢辣的还是清淡的口味,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尝试当地的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还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西狭颂景区是一个拥有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的旅游胜地。

无论你是想远离喧嚣的城市,还是想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来西狭颂景区,你会发现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将给你带来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原创实用版】目录1.《西狭颂》简介2.《西狭颂》的创作背景3.《西狭颂》的艺术特点4.《西狭颂》的历史价值5.结论正文1.《西狭颂》简介《西狭颂》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颂词,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作。

全文共 16 行,126 字,以其优美的文字、独特的韵律和精湛的书法被誉为“三绝”。

《西狭颂》颂扬了东汉时期名将窦固的战功,描绘了窦固率领大军在西狭地区战胜匈奴的壮丽场面,展现了我国古代戍边将士的英勇风貌。

2.《西狭颂》的创作背景《西狭颂》创作于东汉永元四年(公元 92 年),当时,东汉边境屡遭匈奴侵扰,朝廷任命窦固为车骑将军,率领大军征讨匈奴。

在窦固的率领下,汉军在西狭地区大败匈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为了颂扬窦固的战功和汉军的英勇,蔡邕创作了《西狭颂》。

3.《西狭颂》的艺术特点《西狭颂》在文学、书法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学方面,蔡邕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赞美了窦固的英勇和汉军的战斗力。

韵律上,《西狭颂》采用了七言歌行体,使得整篇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书法方面,《西狭颂》是蔡邕的书法代表作,其笔法苍劲有力,结构优美,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4.《西狭颂》的历史价值《西狭颂》作为一篇颂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反映了东汉时期我国边疆的战争状况,展示了当时戍边将士的英勇精神,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西狭颂》的书法艺术对于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5.结论《西狭颂》以其优美的文字、独特的韵律和精湛的书法,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东汉时期戍边将士的英勇风貌,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临古系列:刘文华临《西狭颂》

名家临古系列:刘文华临《西狭颂》

名家临古系列:刘文华临《西狭颂》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刊名题写:王增军
东汉《西狭颂》原拓全貌
《西狭颂》是“汉三颂”之一。

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因颂文正中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故又名《惠安西表》。

正文之前的《黾池五瑞图》中有“黄龙”二字刻于题字之上,因而又俗称《黄龙碑》。

《西峡颂》全文刻在一块表面平整、崖体凹进的石壁上,纵220厘米,横340厘米,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较《石门颂》晚23年,早《郙阁颂》1年,大体都在东汉桓灵之际,正是汉隶趋于成熟的鼎盛时期。

《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

《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
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LIU WENHUA
刘文华
1955年生于北京。

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及中青展。

第四、五、六届全国展获奖,第四、七届中青展获奖。

80年代以来,开始参与国内外各种艺术展事及活动。

自80年代中期始,专职从事书法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

编写出版多种字帖、教材、教学光盘等。

作品被国家、各省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并为中南海、中央军委、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奥运场馆等单位、部门专题创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图说书法(四十七)

图说书法(四十七)

图说书法(四十七)
汉代摩崖石刻
《西狭颂》·《郙阁颂》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

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
隶书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字。

文字右边刻有黄龙、白鹿、嘉禾、甘露降、
木连理五瑞图;上有“惠安西表”篆书题额。

《西狭颂》结字高古,宽博
疏朗,用笔方圆兼施,极富变化,且带篆意;行气整肃,章法茂密,古逸
浑穆,宏伟壮观。

杨守敬评论:“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贵。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2年我带十余位台湾书画界朋友前往现场观摩,
朋友们被眼前前人的艺术成就折服,也为狭内层林尽染碧水清澈的美景惊叹,给当地博物馆留下了“人间仙境”的题词和几十首赞颂的诗词。

《郙阁颂》全称《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刻于东汉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在陕西略阳县旧栈道中。

《郙阁颂》隶书结体宽舒方整,行密
格满,多用圆笔,有篆意,体势亦雄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吾
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结体独
有遗意。

”平原是唐代颜真卿,说颜书的章法结体与《郙阁颂》相似。

《西狭颂》《郙阁颂》和前述《石门颂》同为汉代著名隶书摩崖石刻,因艺术价值甚高,被人们称为汉代“三颂”,在中国金石学、文化史、书
法史和交通史研究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

《西狭颂》《郙阁颂》都涉及到
武都太守李翕,碑文记载了当时的德政和李翕修建交通的功绩。

《西狭颂》

《西狭颂》

责任编辑吴欣阳E-mail:jsjyshufajiaoyu@
【观典赏析】汉代碑刻原石现存极少,《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是汉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不损,尤可宝贵。

《西狭颂》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为著名的汉隶范本。

虽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结体在篆隶之间,但仍是汉隶笔法。

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了书家落款的先河。

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粗犷雄强。

结字高古,不拘疏密,浑然天成。

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有浑厚气韵,气魄很大。

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清代徐树钧说:“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支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杨守敬评论:“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无可宝重。

”梁启超称其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日本书法家牛丸好一说其为“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

【作品概况】《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

摩崖石刻。

隶书。

东汉仇靖撰刻并书丹。

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记载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

宽340厘米,高220厘米,凡20行,
共383字。

《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同列为“汉三颂”。

39。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具体指代的是《诗经》中的
一篇篇名。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西狭颂》进行解释。

1. 《西狭颂》的文学意义:
《西狭颂》是《诗经》中的一篇颂歌,属于周代的文学作品。

它以赞美西狭地区(今河南省西部一带)的风景、风俗和人民为主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西狭颂》的历史背景:
《西狭颂》所处的时代是周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
元前6世纪之间。

西狭地区是周王朝的领土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靠
近都城,被视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西狭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
片地方的热爱和对周王朝的忠诚。

3. 《西狭颂》的艺术特点:
《西狭颂》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文
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土地的情感。

通过描绘西狭地区的山川、植物、动物和人民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风貌的关注。

同时,诗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西狭颂》的主题和内涵:
《西狭颂》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西狭地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诗篇中融入了对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君臣关系的思考。

同时,作品中也透露出对周王朝的忠诚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总之,作为《诗经》中的一篇篇名,《西狭颂》是一首赞美西狭地区的古代颂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对周王朝的忠诚。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幽谷瑰宝《西狭颂》

幽谷瑰宝《西狭颂》

幽谷瑰宝《西狭颂》作者:封立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22期在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壁立着一方驰名海内外的东汉摩崖石刻,这就是我国汉代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东汉三颂”中保存最完整的《西狭颂》。

《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刻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大小约7厘米见方,颂文后有阳刻小字题名12行,共144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

碑文除了记叙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卓越政绩外,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的德政。

同时,碑文还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祟造云。

下有不测之溪,厄窄促迫,财容车骑。

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随坠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

”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情形。

《西狭颂》碑文的右侧刻着黄龙、白鹿、嘉禾、甘露和木连理五种图像,称为《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期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

碑刻的四周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绪以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访古题刻。

崖壁右侧还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写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

《西狭颂》所颂扬的武都郡太守李翕,字伯都,是东汉汉阳郡阿阳(今甘肃静宁)人,他“天资明敏,敦诗悦礼”,少年时在皇宫中值宿警卫,20岁时执掌“典城”,后来到渑池担任县令。

在任上率领当地民众在略阳嘉陵江边的悬崖上凿石架木,修建了当时有名的险路崤山之道,为渑池通往关中打通了道路。

东汉建宁3年(170年),李翕出任武都郡太守,到任后他了解到本郡西狭道是通往梁州、益州(今四川)的重要通道。

西狭颂完整高清拓本

西狭颂完整高清拓本

西狭颂完整高清拓本《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

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

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

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五瑞图》是对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对西狭碑文的生动补充,是了解和研究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宝贵遗迹。

其左是正文,后面是题名。

正文分表文和颂词,凡20行,共383字,每字5至6厘米见方,为汉代隶书。

《西狭颂》碑文四周有诸多历代文人的镌刻,已成摩崖颂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辨认者有14方,以宋代为多,有7方,明代1方,清代4方,民国2方。

在西狭沟中,还有耿勋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

沟口存有李可染《西峡颂》碑题。

《西狭颂》是摩崖刻石,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为东汉仇靖所书。

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有浑厚气韵,气魄很大。

《西峡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曾掀起《西峡颂》研究热。

它在中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研究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海内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为著名的汉隶范本。

结字亦多带长方形,不拘疏密,浑然天成。

因是摩崖刻,字迹显得粗犷雄强。

但临写者对其笔画的疏密,部首间的比例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结构就嫌松散,流于粗野而失汉隶结体紧密的风韵。

历代书家对《西狭颂》极为推崇。

文隽所著《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

西狭颂

西狭颂

《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212厘米,总宽298厘米,正文隶书,20行,385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12行,142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它与成县的吴挺碑、鸡峰山、苍龙岭、香水洞等古迹浑然一体。

《西狭颂》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所处的绝胜美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人。

宋代文人曾巩曾写下一篇《西狭颂》跋尾,其中这样描述道:“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

”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西狭颂》——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陈琳《西狭颂》研究的历史回顾《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成县县城以西十三公里的天井山峡谷中,刊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由当时“从史位”的下辨道(今成县)人仇靖撰文并书丹。

摩崖石刻其上为篆额“惠安西表”,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等“五瑞”石刻。

其左是隶书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内容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出身、才能、政绩及率众开辟、整修峡中道路的事迹和评价。

后有隶书阴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记录了当时参与该工程的武都郡下辨道一干官员的姓名及身份。

《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被书法界称为“汉三颂”。

在此峡谷中,还有汉代耿勋碑及宋、明、清、民国摩崖石刻20多处,由此形成了以《西狭颂》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

1962年,《西狭颂》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形成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时空,隐于深山人未识,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瞩目。

北宋至今,《西狭颂》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宋代至清代中期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其《集古录》中载入《西狭颂》摩崖的有关信息,这是古人有关《西狭颂》的最早记载。

同时期的曾巩,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西狭颂》的学者。

南宋、明清尤其是清一代的金石学家在著述中多有论及。

随着宋代《西狭颂》的拓印刊行,清朝诸多著名书法家皆精心临习,滋养书艺。

这一阶段,对《西狭颂》的研究,侧重于金石学、书法等方面。

同时,对其文学价值,也有了一定研究和客观评价。

清代书法家陈奕禧《金石遗文录》载:“汉德、子长奇思横出,制为雄文,运兹妙笔,君臣懿德,并传来骥。

”清人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赞曰:“碑文斐然可颂,书亦方正挺健,出于汉德、子长之手,二仇盖皆深于文学者。

”更兼访者不绝,两宋、明、清各代题记遍布《西狭颂》左右,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摩崖石刻群。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西狭颂》名词解释
摘要:
1.《西狭颂》背景介绍
2.《西狭颂》内容概述
3.《西狭颂》的历史价值
4.《西狭颂》的艺术特点
5.《西狭颂》的影响和传承
正文:
《西狭颂》是我国古代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名篇,由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创作于公元185 年。

这篇文章以颂扬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平定凉州地区叛乱的事迹为主线,通过描绘战争场面、歌颂英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民族大义的忧虑和关切。

《西狭颂》正文分为五段,分别叙述了皇甫嵩奉命出征、勇冠三军、荡平叛乱、安抚百姓和荣归故里的过程。

文章开篇简要介绍了战争的背景,即凉州地区爆发叛乱,人民遭受战乱之苦。

随后,作者通过对皇甫嵩领军出征、临危受命、战斗中屡建奇功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英勇果断、智勇双全的形象。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皇甫嵩平定叛乱后,致力于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整顿边防的政绩,充分体现了他的爱民之心和忠诚于国家的品质。

最后,皇甫嵩荣归故里,受到百姓的拥戴和朝廷的嘉奖,使文章达到高潮。

《西狭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东汉末年凉州战争的真实情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内外困境。

同时,这篇文章也是蔡邕个人情感和思想的
体现,展示了他的政治观点和民族意识。

从艺术角度来看,《西狭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行文优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汉赋的典范之作。

《西狭颂》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十分深远。

自东汉末年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这篇辞赋进行研究和模仿,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品。

隶书范本之《西狭颂》

隶书范本之《西狭颂》

隶书范本之《西狭颂》
西狭颂》建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

在今甘肃成县。

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系摩崖石刻。

宽 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

每字约4厘米见方。

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

碑文主要叙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为民造福之德政。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

它是“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一字不损。

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多带长方形,不拘疏密,浑然天成。

因是摩崖刻,字迹显得粗犷雄强。

它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

但是它用笔本身的撇、点、捺和横画蚕头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隶书笔法。

但临写者对其笔画的疏密,部首间的比例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结构就嫌松散,流于粗野而失汉隶结体紧密的风韵。

杨守敬评:“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徐树钧《保鸭斋题跋》说:“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汉隶《西狭颂》的艺术风格及临写要点浅析

汉隶《西狭颂》的艺术风格及临写要点浅析

汉隶《西狭颂》的艺术风格及临写要点浅析《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此碑是我国东汉晚期著名的摩崖石刻,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于甘肃成县无井山。

《西狭颂》拓片(局部)正文为隶书,共20行,每行20字,由著名书法家仇靖所书。

石刻的内容是颂扬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栈道的政绩。

清杨守敬评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西狭颂》古朴端庄,寓巧于拙,是汉隶中的上品,其具有以下风格。

1字形方整,结构疏朗隶书的字形大体有两类,一为扁阔形,多横向取势,另一种为正方形。

《西狭颂》基本属于后者。

从碑帖中可以看出,一些结构较扁的字如“山”“之”等,在此碑中都相对增高放宽;有些本来应伸展的笔画又适当收缩。

这样的结字处理都体现了《西狭颂》字体方正的特点。

除此之外,波画也是隶书中最具代表性的笔画,而且是作为一个字的主笔,所以许多隶书在处理此笔画时都极尽夸张。

而《西狭颂》一扫这种习气,每到收笔尽处,往往是收而不发,含蓄收笔,很少有明显的展露,因而造成一种中宫均匀疏朗、外形方正雄浑之态。

不少字都是撑满四方,使整个字四角充实,如“崖”“缘”二字。

2笔画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此碑中方笔与圆笔并用,转笔和折笔并用,但总体看来方笔为多。

采用方笔折时,多内圆外方,有时外边缘几乎成直角,状如刀切,骨力外露,如“阁”“两”二字的折;采用圆笔折时,婉转遒劲,筋力十足,如“为”字的最后一折。

再有就是起笔收笔处,也可见方圆交替的运用。

3吸收了篆书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些字作篆书,有些是偏旁部首作篆书,还明显地保留着从篆书演变过来的痕迹,然而通篇看来,却不显生硬,反而增添了一丝古拙苍劲之美。

此外,行笔时线条圆转,中锋运笔,再加上起笔收笔的圆笔藏锋,更增加了它的篆书韵味。

笔画交叉处由于刻碑年代的原因,有外拓的感觉,笔画边缘的斑驳起伏,也给《西狭颂》平添了篆刻金石之美。

4笔法变化丰富,和谐而自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

---------------------------------------------------------------最新资料推荐------------------------------------------------------ 《西狭颂》和注释及其临摹与创作《西狭颂》及其临摹与创作金丹一、《西狭颂》背景简介《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

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当时应称为《惠安西表》。

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 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

总高 212 厘米,总宽 298 厘米,正文隶书, 20 行,385 字。

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

后有小字题名 12 行, 142 字。

《西狭颂》刻石今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

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

其文字考释,见于宋人曾巩《南丰集》、洪适《隶释》、《隶续》,清人顾蔼吉《隶辨》、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今人郭荣章《汉三颂摩崖考释与评介》等。

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

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

1 / 25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

故此刻石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

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

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

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

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峡颂》简介
介绍者 王小东
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
碑多 有 绝 题处 耿 壁 。勋上 沟碑, 口、古 存桃栈 有花道 李碑足 可等迹 染摩犹 《崖存 西石。 峡刻沿 颂二途 》十还 • 10 171
接峙 底 一 书 法 体 迹 记 “ (称 成 ,, 飞 潭 法 有 清 。 载 惠 黄 公县 悬一 出 , 界 力 晰 是 武 安 龙 里西 崖泓 , 水 和 , , 古 都 西 年碑 处狭 中 因 呈 史 为 笔 代 太 表 )。 鱼颂 流 名 黄 学 书 触 摩 守 ” ,刻 窍摩 , 黄 色 界 法 遒 崖 李 篆 是于 峡崖 群 龙 , 享 之 劲 石 翕 额 汉东 中石 潭 潭 相 有 瑰 , 刻 率 , 代汉 天刻 如 。 传 盛 宝 结 碑 众 全 书建 井位 珠 这 有 誉 , 构 之 开 是 法宁 山于 , 里 黄 。 在 美 珍 天 汉 三四 下成 短 青 龙 碑 国 观 品 井 隶 颂年 ,县 瀑 山 自 下 内 , , 道 真 之 俗西 相对潭有外刀字政迹一

பைடு நூலகம்峡风景区正门标志性建筑
西峡文化节掠影
小树在迎接你们
冬 日 风 采
曾经的回忆
西 峡 奇 冰
穿 越 水 帘 洞
遥 望 黄 龙 碑
黄 龙 碑
庐 山 真 面 目
怀 英

山核桃制成的艺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