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技术说课材料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创新点讲解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教材的三、七两课,对固体占据空间以及空气的特征已有所涉及。
教材中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领空间。
对于空气的特征,学生也已经了解。
本单元的起始课又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实验,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二、学情分析:基于本届学生正好接触过一年级的科学,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对固体可以“占领”某一部分有了初步感知。
但是,对于什么叫“占据”什么叫“空间”,他们的认知是没有的,特别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就更加不形象化了。
在技能上,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体验过固体在盒子里的不同放法,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因此,基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理解“占据”、“空间”两个词语,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三、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间”与“占据”的内涵;2. 了解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能用“关键词”叙述、示意图绘制等方法提高现象与结果的精准描述。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说课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石家庄市八一小学史磊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认识空气》的第二课时《空气占据空间》。
下面我将围绕实验中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三年级教材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来进行展开。
本单元与之前所学的水单元同属于地球与宇宙中地球的物质这一范畴。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几个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探究活动。
本课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三组实验进行探究,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为学习《风》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前两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科学知识目标:能意识到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重点难点为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本课教材设计比较开放,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材料与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采用纸团实验和漏斗实验,这两种实验方法在学生操作以及现象的呈现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纸团实验,学生经常忽视让水没过杯底,或者不能垂直将杯子从水中移出,或者没有擦干杯子的外壁,取纸团时可能会使其变湿,影响了实验效果。
漏斗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向瓶中漏入一部分水后,才会停止漏水。
这种现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对本课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七年级科学我国的空间技术PPT精品课件
24
地球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
地球
拉出引导伞
拉出减速伞
作用:减速
拉出主伞
作用:进一步 减速
返回舱降落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4
火箭发射
程序转弯 原因:改变方向
抛逃逸塔 原因:减轻重量
抛助推器
原因:减轻重量
助推器
整流罩分离 原因:减轻重量
船箭分离
宇火 宙箭 飞 船
原因:火箭 的任务完成, 飞船进入太 空。
地球
展开帆板
作用:将帆 板上的太阳 能电池对准 太阳。
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
地球
返回过程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神舟六号
• 宇宙飞船 •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特点:一次使用
航天飞机
特点:重复使用
神舟六号 火箭 作用:将神舟六号送入太空
逃逸救生塔:点火120秒后抛弃
神
舟
推进舱水
回
号
舱
的
结
构
轨道舱:内置多种仪 器和设备
返回舱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 费俊龙和聂海胜
发射和返回过程
发射过程
准备工作
《探索宇宙》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探索宇宙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对宇宙、月球、太阳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很艰难的。
所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3.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4.学习航天精神,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四.说教法学法:1、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归纳知识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好,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航天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索宇宙》吧。
“浩瀚星辰繁如锦”,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只能通过肉眼观察世界。
面对宇宙的奇妙景象,人们通过编神话故事来寄托他们的向往与追求。
科学空间材料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间材料的基本概念,培养对空间材料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空间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空间材料的基本概念。
2. 空间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1. 空间材料的特性。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空间材料(如:海绵、泡沫、纸盒、塑料瓶等)。
3. 实验器材(如:剪刀、胶水、尺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空间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材料的名称。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材料是如何制成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空间材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间材料的特性。
2. 通过课件展示空间材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材料的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空间材料进行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
四、交流分享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总结空间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空间材料有哪些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空间材料的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空间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课件展示空间材料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材料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空间材料,设计一个生活用品。
2. 学生根据设计,制作生活用品。
四、交流分享1. 各组展示制作的生活用品,教师点评。
2. 学生总结空间材料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空间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有创意的生活用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科学空间材料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间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特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掌握空间材料的识别方法。
(3)能够运用空间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和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空间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特性。
(2)掌握空间材料的识别方法。
2. 教学难点:(1)运用空间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和设计。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各种空间材料实物或图片;(3)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生活中的空间材料;(2)收集关于空间材料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各种空间材料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间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空间材料种类,如塑料、金属、木材、玻璃等,并介绍其基本特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空间材料的质地、硬度、颜色等特性。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间材料的识别方法。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空间材料制作,如制作环保袋、装饰品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间材料的种类、特性及识别方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空间材料,了解其用途。
2. 设计一款利用空间材料制作的环保产品,并撰写制作过程。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常见的空间材料,如塑料、金属、木材、玻璃等。
空间认知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认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教学重点:- 空间认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空间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难点:- 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空间认知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 空间认知练习材料,如拼图、立体模型等。
- 小组合作表格,用于记录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空间认知问题,如地图导航、立体图形识别等,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什么是空间认知?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介绍空间认知的定义:空间认知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关系、方位、距离等信息的感知、记忆、理解和使用能力。
2.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空间认知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医学影像分析等。
3. 讲解空间认知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操作四个方面。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空间认知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2. 拼图练习:发放拼图,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拼图,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空间认知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分享在上一节课的拼图练习中的感受和体会。
二、深入探究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立体模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的组装。
2. 模型分析:让学生观察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模型的特点。
三、总结提升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说明模型的空间结构特点。
2. 教师总结空间认知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3. 提问:如何培养和提高空间认知能力?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空间认知的更多知识。
科学空间教案幼儿园
科学空间教案幼儿园背景在现代教育中,我们越来越注重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视。
科学是一种观察和实验的系统性方法,幼儿园不仅应着重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还要关注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探索。
通过科学空间教案,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获得在未来生活中的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的技能。
目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在孩子们栖息的地方教他们”。
科学空间教案可以提供一个吸引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己找寻答案。
这样的课程可以通过结合游戏和教学来达到目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空间教案有以下优点:1.支持孩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提供学习科学的实践经验。
3.提供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教案设计以下是如何设计科学空间教案的方法:步骤 1:确定主题确定主题是设计教案的第一步。
幼儿园的科学空间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设计,这样能够确保孩子对学习主题的感兴趣。
主题可以是有关天气、植物、动物、土壤、空气等等。
步骤 2:制定明确的目标在确定主题之后,下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应该与主题密切相关并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设定目标有助于教师了解他们的教学目的,并且可以评估孩子是否已经完成了预期的学习。
步骤 3:准备材料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包括有关主题的图书、生动的声音和视觉教具、小组活动和观察实验等。
步骤 4: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询问问题、发现答案和探索知识。
教师应该促进孩子们组成小组进行合作,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并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分享他们的想法。
步骤 5:总结与评估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找出幼儿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他们的学习状况如何。
教师可以用一些测评工具来衡量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论幼儿园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科学学习。
通过科学空间教案,孩子们可以自己去探索,提高自己的探索技巧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鼓励幼儿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并在课程结束之前回顾与总结。
学科教学中的空间探索与太空科学 - 教案
教案学科教学中的空间探索与太空科学教案1引言1.1教学背景与目的1.1.1介绍空间探索与太空科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1.2阐述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和认识1.1.3明确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1.1.4解释课程如何结合理论与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2教学对象与预期成果1.2.1描述目标学生群体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1.2.2预期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掌握基本的太空科学知识1.2.3期望学生通过课程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4描述学生将如何通过项目实践深入理解空间探索的概念1.3教学资源与环境1.3.1列出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材料等1.3.2描述教室布局和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1.3.3说明如何利用线上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1.3.4讲解如何创造一个互动和探索的学习环境2知识点讲解2.1太空科学基础概念2.1.1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行星特征2.1.2解释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2.1.3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等2.1.4分析太空探索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意义2.2空间探索技术2.2.1详细介绍火箭发射原理和太空探测器的工作机制2.2.2讲解人类如何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生活和实验2.2.3分析火星探测和其他行星任务的最新进展2.2.4探讨未来太空旅行和殖民的可能性2.3太空科学与地球的关系2.3.1解释太空环境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3.2讲解地球资源枯竭与太空资源开发的关联2.3.3分析太空科技如何帮助解决地球上的问题2.3.4探讨太空科学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教学内容3.1太空探索历史案例研究3.1.1详细回顾阿波罗登月计划和其历史意义3.1.2分析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3.1.3讲解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3.1.4探讨太空竞赛对国际关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3.2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2.1介绍GPS和其他卫星技术如何改善日常生活3.2.2讲解太空科技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中的作用3.2.3分析太空材料和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3.2.4探讨太空食品和生命保障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3太空探索的未来趋势3.3.1预测未来太空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如火星殖民等3.3.2分析私营企业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和挑战3.3.3探讨太空旅行对旅游业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3.3.4讨论太空科学如何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4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让学生掌握太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1.2使学生理解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影响4.1.3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4.1.4让学生了解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2技能目标4.2.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的能力4.2.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2.4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项目设计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4.3.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3.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5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太空科学中复杂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5.1.2太空探索技术的原理和运作机制的掌握5.1.3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分析5.1.4学生对太空探索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5.2教学重点5.2.1太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5.2.2太空探索技术的原理和运作机制的讲解5.2.3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讲解和分析5.2.4太空探索历史的讲解和分析5.3教学策略5.3.1采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5.3.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太空探索技术5.3.3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3.4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6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6.1.2太空探索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模型6.1.3教学PPT和教材6.1.4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望远镜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太空探索相关的书籍和资料6.2.3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所需的材料和工具6.2.4太空探索相关的游戏和软件7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太空探索案例或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1.2通过多媒体展示太空探索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7.1.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7.1.4通过提问或讨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7.2教学活动7.2.1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讲解太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7.2.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太空探索技术7.2.3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2.4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7.3.1通过提问或讨论,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7.3.3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7.3.4布置作业或项目任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八、板书设计1.1太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行星特征1.1.2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等1.1.3太空探索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意义1.2太空探索技术1.2.1火箭发射原理和太空探测器的工作机制1.2.2国际空间站的生活和实验1.2.3火星探测和其他行星任务的最新进展1.2.4未来太空旅行和殖民的可能性1.3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1GPS和其他卫星技术如何改善日常生活1.3.2太空科技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中的作用1.3.3太空材料和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3.4太空食品和生命保障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九、作业设计2.1太空探索历史案例分析2.1.1分析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历史意义2.1.2探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2.1.3讲解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2.1.4探讨太空竞赛对国际关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2.2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1调查GPS和其他卫星技术如何改善日常生活2.2.2分析太空科技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中的作用2.2.3探讨太空材料和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2.2.4调查太空食品和生命保障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3太空探索的未来趋势2.3.1预测未来太空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如火星殖民等2.3.2分析私营企业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和挑战2.3.3探讨太空旅行对旅游业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2.3.4讨论太空科学如何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1教学反思3.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1.2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3.1.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3.1.4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2拓展延伸3.2.1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太空科学3.2.2组织实地考察或参观,如天文馆或太空科技展览3.2.3邀请专家或宇航员进行讲座和交流,增加学生的见识和启发3.2.4开展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重点关注环节:1.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太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太空探索技术。
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说课稿《寻找空气》范文
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说课稿《寻找空气》范文一、说教材1、《寻找空气》是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一节课,包括了孩子们对空气的认知和实验探究。
2、教学目标根据中班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存在,能够从观察现象中得知空气的存在;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空气的存在;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还比较有限,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创设法和探究学法,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道具和实验材料,如气球、吹风机、瓶子等,以及相应的图片和实验记录表,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我会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风、云、树叶摇动等,然后问他们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这样激发孩子们对空气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入今天的课题:寻找空气。
环节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
我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实验活动,比如用吹风机吹气球、用吸管吹水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空气的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记录实验结果。
环节三、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观察感受。
然后,我会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空气是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它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环节四、延伸拓展,应用实践。
为了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会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用气球演示物体浮力、用吹风机吹蜡烛等,让他们亲身经历空气的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探索宇宙说课稿范文
探索宇宙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讲的课程内容是《探索宇宙》。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探索宇宙》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与天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课程。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宇宙的概念,掌握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宇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科学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观察实验法,引导探索法;学法是启发式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视觉材料,如宇宙图片、天体望远镜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宇宙的奇妙之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活动”。
本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给学生展示一张宇宙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你们觉得宇宙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这样的展示和问题引导,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观察实验,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星星的闪烁、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等。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到宇宙的奇妙之处,并进行探索和思考。
我将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一起探究宇宙中的不同星体。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星体,进行研究,再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星体。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环节四、展示成果,总结学习内容。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还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
但是,他们对于空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将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空间认知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科学》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掌握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空间认知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
2. 空间方位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难点:1. 空间方位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迷宫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出口。
2.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方位?3. 引出课题:空间认知。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如空间、方位、距离等。
2. 通过实例讲解空间方位的识别方法,如使用指南针、观察太阳位置等。
3.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间方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空间认知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空间认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空间认知?空间方位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主题:空间方位的运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空间方位的运用方法,如利用地图、地图软件等。
2.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间方位知识进行户外探险。
3. 教师演示户外探险活动,如寻找隐藏的物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空间方位的运用方法。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空间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空间认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空间认知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空气占据空间说课
4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且空气占据空间 大小是可以改变。
教学难点
用实验探究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且空气 占据空间大小是可以改变。
5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探究实验课,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观察法、 实验法、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 探究过程,主动能动地获取知识,内化概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变化; 2. 能解释和举例生活中空气被压缩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2.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方法,进行观察; 3.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小学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
5 说教法学法
6 说教学过程
7 说预期效果
1
说教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节。
学生在1—4节中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在第5 节证明空气是存在的,将水和空气进行初步对比, 对空气特性有感性认识。而在第6、7节,是空气 的空间、重量概念理解,逐步认识空气是一种物 质,将感性认识上升物质概念。
塞
物质概念的一次升华。
塞
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 水平考虑,这是一个
大的挑战。因此,对
学生的解释只要表示
出组成空气粒子的间
距发生变化就可以了。
空气和水在注射器内推拉的变化动画
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抽 象的难点,我选择具 体生动的动画。在动 画中,学生可以清晰 发现针筒内空气粒子 的间距在下压和上拉 的变化,引出空气能 被压缩的特点,形象 生动,符合三年级学 生心理特点。
物理学与空间科学教学教案
添加标题
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作业布置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批改:教师及时批改,指出 错误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提 交电子版或纸质版作业
作业反馈:教师给予学生反馈, 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06
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 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评估他 们的参与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 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法在物理学与空间科学教学 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加深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讨论法
定义: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03
教学内容
物理学基础知识
力学:运动、力、 牛顿定律等基本 概念和原理
热学:热量、温 度、热力学定律 等基本概念和原 理
电学:电荷、电 流、电压、电阻 等基本概念和原 理
光学:光、折射 、反射、干涉等 基本概念和原理
空间科学基本概念
空间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空间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定义:通过口头 语言向学生传授 知识、发展智力 的方法
特点:教师主导, 知识系统,适合 大量传授知识
适用范围:适用 于各个学科和不 同阶段的学生
注意事项:要注 重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
实验法
定义: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 录数据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 教学方法。
《空间科学技术》导学案
《空间科学技术》导学案空间科学技术导学案一、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空间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导学案旨在介绍空间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空间科学技术的定义空间科学技术是指应用于航天、天文学、地球科学、宇宙探索等领域的科技手段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发射与控制、航天测控与遥感技术、空间天文观测以及航天器与人类生活的相关技术等。
三、空间科学技术的历史1. 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人类航天时代。
当时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开启了航天技术的新纪元。
随之后的几十年间,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成功实施了阿波罗登月任务,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现代的航天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人类甚至已经开始探索火星等其他星球。
2. 太空科学研究的突破太空科学研究的突破为人类对宇宙的深入了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发射和运行航天器,人类不仅可以观测和研究太阳系内的各种天体,还可以探索宇宙深处。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运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宇宙起源、黑洞和星系等的重要数据。
太空科学研究的突破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还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四、空间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1. 通信与导航空间科学技术在通信和导航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的轨道布置以及地球站网络的建设使得全球通信和定位变得更加便捷和可靠。
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气象预测与地球观测空间科学技术在气象预测和地球观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卫星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气象变化进行准确预测,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例如森林覆盖率、冰川融化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学空间材料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空间材料的种类、特性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空间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空间材料的用途。
教学难点:1. 对空间材料特性的理解。
2. 对空间材料用途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具等。
2. 学生:观察记录表、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空间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空间材料的种类,如塑料、玻璃、金属、陶瓷等。
2. 介绍每种材料的特性,如塑料具有可塑性、玻璃具有透明性、金属具有导电性等。
3. 分析空间材料的用途,如塑料用于制作玩具、玻璃用于制作窗户、金属用于制作电器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间材料的种类、特性和用途。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空间材料?它们有什么特性?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空间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塑料制成的手机壳、玻璃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空间材料的应用原理。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空间材料?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空间材料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 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间材料的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改进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改进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为了引入本次活动,我们先播放了动画《乌鸦喝水》。
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占据空间”这个抽象概念。
原实验的方法是将一团纸巾放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入水中,通过观察纸巾是否湿来证明空气占据了空间。
但是这个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很难清楚地看到空气的流动,实验过程中还会浪费材料并不够卫生。
因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新的实验方法是用塑料瓶对着乒乓球竖直压入水底,然后让乒乓球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这个实验方法更加直观,也更加有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拿开橡皮泥,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水占据了空气原来的空间,乒乓球也随之上升。
堵住小孔,乒乓球停止上升,拿开橡皮泥,乒乓球又继续上升。
这说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拧瓶盖的方法,让瓶内的空气一点点跑出来,也能使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同样,将瓶盖取下来,用嘴往瓶子里吹空气,也能让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
吹入的空气把水赶走,乒乓球随着下降,停止吹气,水进入瓶内,乒乓球跟着上升。
如果吸瓶内的空气,还可以让乒乓球停在比水槽的水面更高的位置。
以上实验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被替换的现象非常明显。
这些实验变静为动,直观易懂,更加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不会把手甚至衣袖弄湿,操作简单又卫生。
这些实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我又增加了一组演示实验。
在实验装置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密封效果。
同时因为装置中,玻璃器皿多,学生实验时,要轻拿轻放,小心使用。
实验一:如果在一个瓶中装满水,再通过漏斗向里面注水,漏斗中的水肯定不能再流进瓶中,因为已经有水占据了瓶中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P
ln
M0 M
v为终速, vP喷气速度, M0为原始质量, M为所剩质量。 多级火箭接力办法:在火箭垂直发射时,让最下面一级先 工作,完成任务后脱离,接着启动上面一级,进一步提高速
度。 v m v 0 v P 1 lN 1 n v P 2 lN 2 n v P n lN n n
vP1vP2 vP3 250m0s-1 N1N2 N3 6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
“东方号”系列火箭是世界上 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
包括“卫星号”、“月球号” 、“东方号”、“上升号”、 “闪电号”、“联盟号”、“ 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 又构成“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是 前苏联专为航天任务设计的 大型运载器。在“能源号” 重型火箭投入使用以前,该 型号是前苏联运载能力最大 的运载火箭。
器 专用设备舱(专用系统) 内
部 可根据不同任务的需
系 要,换装不同科研或
统 简 介
应用方面的有效载荷。 既有利于卫星的总装 和测试,又便于利用 航天飞机对卫星进行
空中维修和更新。
航天器现阶段采用的三种电源
(带动所携带的各种设备)
太阳能电池
(多用于不载人的航天器)
化学能电池(载人航天器上
通常用燃料电池,有时则为燃 料电池与太阳电池的组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冯·布劳恩作 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1956年, 任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
他先后研制成“红石”、“丘比特” 、“潘兴式”导弹。其中“丘比特”C 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的关键保障。
1970年,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 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 尔航天中心主任。在两年任期内,布 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 今后10年的研究规划。1977年6月16日 与世长辞。
(1)人造卫星
年第
一颗
人造
卫星
法国监视雷达发现数十颗身 1970年第一个观测X射线的小型天文卫星
“质子号”系列共有三种型 号:二级型、三级型和四级 型。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 箭由洲际弹道导弹“大 力神2”发展而来。
包括“大力神2”、“大 力神3”、“大力神34” 、“大力神4”、“商业 大力神3”子系列火箭。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 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 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 多级火箭。
核能电池 (美国的深空探测
器“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用 了小型的核反应堆提供电源)
航天器基本上是无动力的,依靠运载火箭,通常为第二级 火箭提供的初速来运动。运载火箭在燃料耗尽后就自动分离, 向地球下落;航天器或者进入绕地球轨道,或者在给以一定动 量情况下,继续飞向太空目的地。
各种宇航器简介
1957
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 方面的理论研究,三年后点燃了 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 燃料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能 够工作。
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 箭 , 1926 年 3 月 16 日 在 马 萨 诸 塞 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 一枚液体火箭。
航天之路的先驱——赫尔曼·奥伯特
德国火箭专家,现代航天学奠基 人之一。1894年6月25日生于罗马尼 亚赫尔曼施塔特。于1938年在维也纳 工程军院从事火箭研究,后又在德累 斯顿大学研制液体火箭的燃料泵,但 他的主要兴趣在固体火箭方面。1940 年加入德国籍,1941年到佩内明德研 究中心参与V-2火箭的研制工作。
1883年,他就在《外层空间》一书中, 发展了反作用推进理论,第一个从理论上 证明,火箭能在空间真空环境工作。
1903年,他发表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 宇宙空间》的论文,推导出发射火箭运动 必须遵循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他 还提出了多级火箭构造设想,指出了液体 火箭是最合适的运载工具。
“火箭实验创始者”--罗伯特·戈达德
中国于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我 国有“长征”号(CZ)系列运载火箭。1990年4月7日, 中国CZ-3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 星。长征火箭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卫星的行列,至 今已将27颗外国卫星发射上天。
导弹之父-冯·布劳恩及V-2火箭
生于1912年,德国贵族后裔。受德国 科学家赫尔曼·奥博特影响,专注于 火箭制造。
要实现航天活动,就要建立庞大的以航天器为核心的 航天系统。它由特定的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探测 器),运载工具(火箭、航天飞机),航天发射场, 地面测控网(地面站、船),地面应用站网及其他有 关系统组成,它是一个大系统工程。
空间技术的主要内容:运载器、航天器、发射与测控 技术
进入第四环境需要克服的难关:
vm250ln0631344m0s-1 足 以 发 射 人 造 地
四、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代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发展起来,先驱者 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美 国人戈达德和德国奥伯特。
“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 是世界上公认的宇宙航行理论奠基人,在 他的一生中,对宇宙航行的所有基本问题 都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正确的 结论。
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并在那里进行探测、研究、开发、利用 等活动的一门高度综合性技术。
空间技术 ≈ 航天技术?
空间技术:涵盖航天技术和航宇技术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主要还是在太阳系内从事活动,
因此,当今把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视为同义词已得到公认。
第1节 概述
一、概念
(三)空间技术:铺向通天路
第九章 空间科学技术
主要内容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运载器技术 第3节 航天器技术 第4节 发射与测控技术 第5节 我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 第6节 空间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万户——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 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 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 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 为此献出了生命。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前苏联俘虏部分德国 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V-2火箭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 础上,1947年前苏联仿制V-2火箭成功。1948年自行设计了 P-1火箭,1950年和1955年又先后研制成P-2和P-3火箭,经 过改装的P-7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现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前苏联由于 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东方”号、“联盟 ”号、“宇宙” 号、“质子”号、“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 运载火箭,可将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我国我1国98149年704年月发8日射发的射第的一第颗一人颗静 止轨造道地通球信卫卫星星““东东方方红红一二号号””
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6公里 处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航天器的设计要求标准化和星体结构的积木化
航天器分成两个舱:
航 标准化公用舱(保障系统) 天 具有电源、推进、姿控、通信与数据处理等多种基本功能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 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 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 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 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 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 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 为“万户山”。
第1节 概述
一、概念
(一)空间:人类的第四环境
人类逐步扩展的活动范围: 从陆地海洋大气层(稠密空间)外层空间 人类的第一环境:陆地 人类的第二环境:海洋 人类的第三环境:大气层 人类的第四环境:外层空间
五、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俘虏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 缴获了100余枚V-2火箭。美国陆军在布劳恩的帮助下于 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究 “红石”弹道导 弹,1954年制定人造卫星计划,1958年2月1日“丘比特 ”C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为发射多种 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 “先锋”号、“丘诺” 号 、“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和“土星”号等运载火箭 。
2
r
r
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16.65千米/秒,航 天器脱离太阳引力 场飞出太阳系。
二、运载器
运载器是将动能和势能传递给航天器,使其进入预定轨 道的运载工具。 分类:
多级运载火箭——一次使用的多级火箭。 空间运输系统——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器(如航天 飞机)。 运载火箭的组成: 动力系统; 控制系统; 结构系统。
外层空间简称空间,又称宇宙空间,即地球大气层以外 的空间区域。通常把离地球表面100—120km以上的区域 称为外层空间——第四环境可到达无穷远的宇宙深空。
第1节 概述
一、概念
(三)空间技术:铺向通天路
空间科学技术:由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两个部分组成。 空间技术:它是研究如何使空间飞行器(又称航天器)飞离大
他的贡献主要在理论方面,他的 经典著作《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于 1923年出版。1929年经过修改和充实 改名《通向航天之路》。
五、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
1942年10月发射成功V-2火箭(A4型),飞行高度85公里, 飞行距离190公里。V-2火箭的发射成功,把航天先驱者的理 论变成现实,是现代火箭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二、运载器
多级火箭的结构形式
二、运载器
有按不同飞行任务,运载火箭分三类:
(1) 探空火箭: 携带仪器射向高空进行大气测量 (2) 弹道式导弹: 携带各种弹头打击敌方目标 (3) 卫星(宇宙飞船)运载器: 把卫星或飞船送上轨道
“东方号”系列火箭
中国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外形
三、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