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
金 流指 标 , V ) 强 对 现 金 流 的控 制 ; 三 , 基 层 指 标 中引 入 以E AJ I 第 在
非 财务 因素 , 将业绩评价 、 资本决策和员工激励相结合 ; 四, 第 整个 体 系涉及到企业 内部 经营环境和外部资本 、 市场环境 。 V 为核 以E A 心, 构建层次 丰富的指标体系 , 帮助企业深入认识E A V 的驱动因素
对 主 干 和二 级 指标 进 行 修 复 、 验 和补 充 , 真 实 地 反 映财 务 质 量 。 检 更
综上所述 , V 为核心的财 务分析指标体系 , 以E A 继承 和发扬 了
传统杜邦分析体 系因素分析法 、 树形结构 、 三大力分析及 主干核心 指标等优点 , 并克 服了其局 限性 。 一 , 第 引入能衡量价值 的核心 指 标, 通过E A的驱 动因素系统反映价值创造 的过程 ; V 第二 , 引入现
向, 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
但E A V 真正 的驱动 因素不是来源 于财务层面 ,因而基层 分析指标 的 日标就是 以财务因素带动非财务因素的考量 ,具体 到创造E A V 的企业各部门 , 渗透到影, E A  ̄ V 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人员 , 把内部
F二级指标到三级指标的转换 , h 主要根据报表之 间的勾稽关系和指 标之 间的变形换算 。 现金为王是不二法则 。 企业经营失败最终都必 然表现为资金链的断裂和现金流的枯竭 。 企业在经营中不可忽视现
和整体把握价值创造的过程 , 发现毁损E A的根源 , 用E A V 利 V 的指
标信息做 出正确决策 ,带动企业财务管理等一切 活动以E A V 为导
模块的联系 , 使之成为相互作用和相互联 系的完整系统。 、 、 面 点 线 结合 , 构成 整体 。 值得强调 的是 , 企业 的品牌 、 管理能力 、 创新能力 等 内部积累的无形资产 , 有确定 的价值但没有反 映在报表上 , 也将 它们量 化为E A的驱动 因素进 行充分考量 。通过基层 分析指标 , V EA V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 能在企业 的各个部 门进行操作 , 激励 管理 层、 员工增强企业责任感 , 产生有利于价值创造 的行 为 , 创造 更多 的E A。 善管理 、 V 改 提高生产率 、 注重产品质量 、 加快技术创新 、 发 展人才 、 培养品牌 、 扩展销售渠道 、 完善供应链 、 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经营行 为都是提高E A V 的具体活动。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引言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并评估企业的绩效。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指标选择不合理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

过多或过少的指标都会影响到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些企业评价体系中存在指标过多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难以把握核心指标,影响决策的精准性。

另一些企业评价体系中指标过少,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选择指标,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以反映企业的整体绩效。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业态和行业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评价。

同时,需要重视核心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问题二:指标权重不合理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决定了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然而,一些企业对指标权重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评价结果的偏离。

一方面,一些指标被赋予过高的权重,导致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被忽视;另一方面,一些指标被赋予过低的权重,导致其对绩效评价的贡献不足。

解决方案:企业应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可以借鉴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专家判断和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指标的权重。

同时,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合理分配各个指标的权重。

问题三:数据质量不高企业业绩评价的准确性依赖于所使用的数据质量。

一些企业在评价过程中,使用的数据质量不高,包括数据来源不清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对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注重数据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需要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并建立起有效的数据采集机制。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思考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思考

会计园地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本文介绍了不同时期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演变和各种业绩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变(一)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传统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报表数据、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既可以利用单一指标或某一类指标分析与评价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如利用负债权益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可以利用多类指标综合评价企业业绩。

杜邦分析法是传统企业业绩评价的典型代表。

它是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以权益报酬率为主线,利用各种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财务指标细化分析和评估,发现和查出公司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正和防范。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明和便于操作,缺点是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不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同时,该方法只对企业过去的业绩进行评价,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盈利水平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方法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组成。

平衡记分卡模型既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考核,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根据企业制定的战略,设计适当的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其主要创新是将供应商纳入平衡计分卡,使供应商、企业内部经营、客户三位一体成为利益共同体。

同时,在平衡计分卡纳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一因素,指出企业要实现的目标,应该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平衡记分卡模型在强调财务指标的同时,也强调市场、内部管理和企业成长等因素在企业绩效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企业将长期战略与短期策略结合起来,促使经营者实现管理的长期与短期协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短期目标相统一。

如何理解业绩评价体系

如何理解业绩评价体系

如何理解业绩评价体系?一、业绩评价体系内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Performance -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

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当前净利润指标为主的体系。

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以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的核心。

首先,净利润为核心的经营标杆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其次,目前的盈利数据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2.没有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

我国对现金流量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在业绩评价中,由于习惯于盈利数据,现金流量指标往往被忽视。

在大量使用盈利指标的同时而忽视了现金流量容易导致“质量低劣”的、缺乏现金流入的会计利润。

3.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会计收益的计算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利息费用),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

还容易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三、基于EV A的业绩评价体系EV A是企业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

EV 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EV A业绩评价体系与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比较1、财务管理考核指标的比较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中,企业净利润包括使用权益资本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说,税后净利润中未扣除因使用权益资本成本而产生的成本,企业会任意使用留存收益,这样做没有有效的保护股东的利益。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及完善措施的探讨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及完善措施的探讨

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行为的规范 。 国的证券市场 是一个非常 务 、 我 业务单元 、 业务流程 , 而且对员工个人均可设计相应的均衡
年轻 的市场 , 与西方发 达国家 的证 券市场相 比, 市场 行为还不 记 分卡 。均衡记分卡对经营业绩的评价是基于企业战略的制订 够规范 。 一个结构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将有利 于会计信息 实施 的评价 过程 。平衡记分卡 既考核 了企业过去 的绩效 , 又评 的真实展示 , 从而使 更多的社 会经济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流 向 估 了企业 未来 的发 展潜力和 竞争 实力 。 () v 3 E A评价 法 。E A V
对 申请贷款 的企业进 行信用评价 是银行信贷 管理 中的头等大 扭 曲进行调整 的基 础上 出现 的 EA是一种 比会 计利润 更准确 V 事 , 中之重。企业信用评估与企业业绩评价不能等 同, 重 但企业 地测定管理者经营绩效 的指标和方法 。 其二,V EA将股 东利益和 信用评价实 际上就是 以银行为评价主体的企业业绩评价。企业 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 , 避免 了所有者 与经 营者之间的讨价 业绩评价 体系的完善 与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 意味着企业 信用评 还价 , 克服了经营者的利润 粉饰行 为。以 EA为基础的绩效评 Y 定模式的完 善与发展 。每一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都会给 价体系 明确地表明,V EA增值得越多,经营者的收入也就越高。
效益好 的企业 , 形成社会经 济资源 的有效分配 , 培育 出更加理 (c n m c au A d d 即经济增加值 , E oo iV le d e ) 是指一 定时期的企业税
性 的证券市场。同时, 业绩评价的行为导向作用也表 明, 一个结 后 净利润 与投入 资本 的资金成本 的差额 , 于衡量企业财富 的 用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摘要: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就要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加以合理利用,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不足之处以及完善业绩评价体系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思考企业的业绩评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方法和指标对企业某一时期内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价值判断。

业绩评价作为财务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伴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传统业绩考核体系产生,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是实物量考核阶段,这具体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作为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的管理办法,使得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的阶段。

在此阶段,政府不仅无偿拨付国有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统一调拨劳务,还通过计划来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格,并负责销售产品,所以利润全部上缴、实行统收统支是当时的财务特点。

时间证明,以政府为主导是我实物量考核有很多的弊端:首先这种严约束、无激励并且政企不分的考核方法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造成了争项目、争资源的恶性竞争在国有企业之间愈演愈烈;最后,由于不计成本的生产,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第二是政府放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的阶段。

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扭转国有企业缺乏经自主营权的局面,便把放权让利的改革提到行程中,并开始逐步实施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对承包制加以实行,呼吁企业在一定的利润基数的基础上承包项目,若能够超额完成工程,超出的部分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留成。

这样,为了使政企不分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在放权让利的基础上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但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改革速度没有跟上,结果没有能达到目的。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无 形 资 产作 为 国有 企 业 投 资决 策 的
重点 , 改变 企 业 的 资产 结 构 , 以 知 将 识 产 权 为基 础 的专 利权 、 商标 权 、 商
( ) 务 指 标 与 非 财 务 指 标 一 财
相 结 合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系 统 中 最 常 用
的 评 价 指 标 是 财 务 评 价 指 标 。 这 些 数据 易于 取得 , 且 较 为规范 , 并 有 利 于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的 顺 利 进 行 。 非 财 务 指 标 注 重 从 企 业 整 体 角 度 评 价 ,与 公 司 的长 期 战 略 有 着 更 密 切 的联 系 ,可 以 更 好 地 衡
维普资讯


我 国 国 有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指
是 一 种 免 费 资 本 的幻 觉 , 以 不 计 可 成 本 、 心 所 欲 地 使 用 , 成 企 业 随 造 的 经 营 者 根 本 不 重 视 资 本 的 有 效 使 用 ,容 易 造 成 资 本 结 构 不 合 理 ,
者 可 能 会 特 别 重 视 短 期 经 营 效 果 , 在 长 期 价 值 创 造 方 面 投 资 过 少 . 视 了企业 的长期 发展 战略 , 忽
来 改 变 财 务 指 标 。 这 种 以 牺 牲 未 来 增 长 机 会 为 代 价 而 换 来 的 当 前 会 计 利 润 的 增 长 , 对 公 司 将 来 的
高 效 发 展 道 路 , 要 求 我 们 提 高 资 金 的 使 用 效 率 。 而 传 统 的 业 绩 评
降 低 了 公 平 性 ,挫 伤 了 劳 动 者 的 积 极 性 。 由 于 企 业 经 营 者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掌 握 着 企 业 的 会 计 系 统 和

对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对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维普资讯

FI N c NA
I 垒塾
实 与 g实 宽 H 目
对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的探讨
口 林 风 华
( 福建 日报 报业 集 团. 建 福 福州 3 00 5 03)
擒 曩 : 文 分 析 了 以 套 计 利 润 为 基 础 的 业 蜻 评 价 指 标 的 缺 陆 . 出 应 将 烃 沸 增 加 值 ( VA) 标 蚋 入 企 本 提 E 指 业业 靖评 价指 标体 系 . 时也 指 出了 E A 业蜻 评价 系晓 的局 限性 。 同 ! V 关 ■ 词 : 计 利 润 ; 基 础 业 聩 : 经 济 增 加 值 ; 评 价 指 标 套
过立 法措 施 . { 推 行 使用 支 票 ; 用黑 名 单形 式 和取 消 强 l j 1 I 运
计、 轰询 和分 析 为一体 , 联结 各 级 人民 银 行和 各级 金融 机 构 . 终 实现 金 国联 网 . 最 实时 监 控本 系 统 大额现 金 支 付情 况 . 持和 保 障 商 业 银 行 有 效 控 制 大额 现 盒 支付 . 范 支 防 现 金 支 付风 险 。 同时 . 与公 安 . 务 、 税 工商 、 国家 安 全等 部 门 的 网络 系统 进 行对 接 . 正在 遇 f 违 规 支取 现金 、 真 } ; I J 反冼
( 中央 银行 婴 适 当下 孜再 贴现 权 利 . 4) 引导 票据 贴现 业 务 的开 展。通 过对 再贴 现票 据 的选 择 . 现中 央银 行 的 体
量 减 少使 用现 金结 算方 式 . 多地采 用非现 金 结算 更 与式 。
( 开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 的现 金管 理 电 子 系统 . 支 取 、 控 、 3) 融 监 统

关于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探讨

关于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探讨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探讨引言评价企业内部管理的业绩是一项关键任务,它有助于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制定策略、规划和组织资源、决策和监督执行等活动,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1.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性1.1 提高管理效率评价企业内部管理业绩可以帮助识别出管理不善、低效的领域,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透明的评价体系,管理层和员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1.2 实现战略目标评价企业内部管理业绩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照,确保管理活动的方向与目标的一致性。

如果发现管理活动与战略目标存在差异,将有助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实现战略目标。

1.3 增进员工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建立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

员工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好的绩效评价和奖励,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方法2.1 定量指标评价定量指标评价是基于数值数据的评价方法。

通过制定明确的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可以设置销售额、盈利率、生产效率等指标来评估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绩效表现。

2.2 定性指标评价定性指标评价是基于主观判断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员工、管理层和团队的行为、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绩效。

例如,可以通过员工调查、管理层评估和360度反馈等方法来评估员工和管理层的绩效。

2.3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定量指标评价和定性指标评价的优点,以达到更全面的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使用多种数据和信息来源,包括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员工反馈和客户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3. 实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关键要素3.1 明确评价目标在实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要素。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

, 三 、 我国 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 国企 业 现 行 财 :
() 1 现行 的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不 完 整 我 国 现行 的企 业 经 营 业 绩 评 价 体 系 尽 管 较 为 完 整 .但 : 种 一 事 后 评 价 .总指 标 体 系的 设 置 缺 乏 科 学 性 ,某 些 指 标 计量 , 不 完 t z 善 。 本 指 标 与 评 议 指 标 没 能有 机 结 合 . 不 能 全 面 剖 析 企 业 业 绩 基 已 状 况 。 在 如 今激 烈 的市 场 竞 争 中 ,企 业 的 成 长 性 和 企 业 的 市场 价 值。 同样 是 投 资 者 与 经 营 者所 共 同 关心 的 问题 。
四、 完善我 国企 业业绩评 价的措施
() 1 完善 企 业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完善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指标 体 系 ,要 使 其 既体 现 出 资人 对 企 业 的 共性 要求 . 照 顾 不 同的 评 价 主 体 、 同企 业 及 企 业 各 成 长 阶段 的 又 不 个 性 特点 。 共 性 指 标 和 个 性 指 标 结 合 起 来 。 评 价 指 标 的结 构 进 把 对 行必 要 调 整 和扩 充 。然 后 , 吸 收 平 衡 计 分 卡 优 点 基 础 上 , 财 务 在 把 指 标 拓 展 分 析 到 为 实 现 财 务 目标 所 需 的 各 种 非 财 务 指 标 中去 , 最 终 建 立 一 个 财 务 指 标 与 非 财 务 指 标 有 机 结 合 的适 应 外 部 评 价 的企 业 经 营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有 效 地 克 服 单 一 财 务 指 标 所 导 致 的企 业行为短期化 、 业绩 静 态 化 、 价 片 面化 。 评 ( 统 一 指 标 计 算 方 法 2) 为 了客 观 地 评 价 企 业 财 务 状 况 ,也 为 了能 在 不 同企 业 之 间 进 行 比较 , 项 指 标 的 计 算 必 须 统 一 , 时其 统 一 标 准 应 能 客 观 反 映 各 同 和充 分 说 明该 项 指 标 的含 义 , 强 指 标 的 可 操 作 性 。 增 ( 增 强 企 业 动 态 经 济 状 况 分 析 3)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不 应 该 仅 仅 只是 考 虑 对 历 史 数 据 的 静 态 分 析 . 应 包 括 反 映 企业 动 态 经 营状 况 的指 标 , 样 才 能 更 加 还 这 客 观 评 价 企 业 的 真 实 财 务 状 况 。 比如 说 应 该 考 虑 或 有 事 项 预 计 损 益 和 日后 事 项 损 益 等 项 目对 绩 效 评 价 的影 响 。 ( ) 高 会 计 信 息 的 质 量 4提 以企 业 作 为 独 立 的 市 场 主 体 为 出发 点 。 强 企 业 的 内部 监 督 , 加 健 全 内部 控 制 . 立 科 学 的公 司 治理 结 构 和组 织 管 理 机 制 , 化 企 建 强 业 内部 管 理 与 内部 控 制 的科 学 化 和 有 效 果 性 。认 真 对 待 注 册 会 计 师 等 第 三 方 的 审 计 , 大 对 会 计 信 息失 真 的法 律 处 罚 力 度 , 力 实 加 努 现 会 计 信 息 的 真 实 有 效 ,将 会 计 失 真 现 象 带 给 业 绩 评 价 的 影 响 降 到最低。 企 业 业绩 评 价 问 题 是 管 理 领 域 的 一 个 重 大课 题 。 企业 的 业绩 评 价 应 该 站 在 企 业 战 略 的 高 度 , 企 业 的战 略 目标 服 务 。 守 一 定 为 遵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原 则 . 机 结 合 财 务 指 标 和非 财 务 指 标 , 有 反应 关 键 成 功 因 素 . 现 企 业 的长 期 发 展 能 力 。 体

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来提高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围绕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展开讨论,探讨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定义及作用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根据组织目标,制定的衡量员工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的标准体系。

包括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贡献,以及业务成果等多个方面,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提升绩效,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企业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记录,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通过定期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对照组织的目标以及个人的工作任务,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自我检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2. 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绩效评价体系是极好的激励手段,通过及时公开和表彰优秀员工的工作表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组织的业绩目标。

3. 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评价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分析员工的优劣势,根据不同人才的实际能力和特长,优化企业资源分配,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二、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方法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组织目标、员工定位、任务分配和评价标准等,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打造。

以下为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方法:1. 明确组织目标和员工定位企业应该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前,先明确自身的组织目标,根据业务要求和市场环境,确定员工的定位和角色。

同时,可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将员工分为不同的层级,明确各层级对组织目标的贡献和责任。

2. 分析岗位任务和评价标准企业应该对各个岗位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岗位的任务和职责。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已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历程和主要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通过对不同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将试图找出最适合当前企业发展需要的评价模型和方法。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系,以期为企业实现全面、科学的业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企业实践案例,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本文将总结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克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为企业实现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指导。

财务学理论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核心基础。

财务学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财务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关系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关系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企业的业绩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非财务业绩指标在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如何有效结合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首先回顾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分析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各自的特点及其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矛盾与冲突。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合理地将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以构建一个既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又能有效指导日常运营的业绩评价体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解,也有助于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发展。

二、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概述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评价框架。

财务业绩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财务数据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以及增长潜力。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收入、利润、成本、现金流等传统财务指标,以及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更为综合的指标。

这些财务指标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参考。

然而,仅仅依赖财务业绩指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是不足够的。

因为财务指标往往只能反映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而无法全面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优势。

因此,非财务业绩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

非财务业绩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地位、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方面,这些方面虽然不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现行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现行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管 理 水 平 才 能 带 来 较 好 的企 业 业 绩 。 第 四,企业经营战略。企 业经营 战略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企业 的发展和努力方 向,对企业的业绩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 总 的来 说 ,影 响 企 业 业 绩 的 因 素有 很 多 方 面 ,在 建立 企 业 业绩 评 价 体 系 时这 些 因 素 都 要 充分 考 虑 , 既要 考虑 最 终 影 响 企 业 经 营 成 果 和 管 理状 况 的 直接 因素 , 也 要 深入分析多方面的潜在 因素。

【 关键词】 企业 ;业绩评价 ;问题 ;对策
第 三 ,企 业 所 处 的 经济 运 动 大 环 境 。 企 业 所 处 的 经 济 运 行 大环 境 主 要 是企 业 所 处 的外部经济环境 ,具体来说包括企业所 在 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状况 、 通货膨胀因素 、 行业所处的物价水平和竞争程度及 行业 发 展前景等。 2 影响企业业绩的 内部因素 企业的业绩不仅受到 以上外部因素 的 影响 , 内部 因素 也制 约 着 它 的 发展 。 约 企 制 业 业 绩 的 内 部 因素 主 要 有 : 第一 ,企业 的组织结构与形式。企业 的 内部组织结构的设 立依 据是企业 的资本
要 组成部 分,做好企业的业绩评价工作
不 仅可 以为企业提供 准确 的决策依据 ,
而且 有 助 于促 进 企业 改善 经 营 管理 ,提 高经济效益和市场 竞争力。本文主要介 绍 了影 响 企业 业 绩 的主 要 因素 ,总 结 了 现行 企业业 绩评 价体 系中存在 的问题 , 并努 力探 寻 完善业绩评价 体 系的对 策, 希 望对 企业 的长远 发展 业业 绩 的好 坏 主 要 是 由企 业 自身 来 决 定 ,但 是 也 与 所 在 地 区 的 经 济 发展 政 策 和市场形势密切相关 ,受到各种 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 因此 , 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主要 有 外 部 因 素和 内部 因素 两 大 类 。 1 、影响企业业绩的外部 因素 影响企业业绩的外部 因素也就是影响 企业业绩的外部环境 。企业要维持生存和 发展并取得 良好 的经济效益 ,保持复杂 多 变 的外部环境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 件。 影响企业业绩的外部环境 因素主要有: 第一 ,体制性 因素。体制性因素主要 是指采 用何 种经 济体制及 企业管理体 制 。 不 同的经济体制 ( 如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 ) 及企业管理体制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 影响。 第 二 ,政 策 及 法 律 性 因 素 。 国 家 制 定 的企业管理或是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政策及 法 律 会 对 企 业 业 绩 产 生 影 响 。 这 些 政 策 和

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

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

道, 使用 历 史成 本的会 计计 量 要结 合不 同 的 计 量 单位 , 计 计 量 可 以被 修 正 , 显 会 以 示 当期 的事 项 将 怎 样影 响未 来 的 现 金 流 量 , 而在 实 务上 , 种修 正 可 能 是 个 难 然 这
题。
币指 标 计 量 ) 二 是 盈利 能 力的 可 持 续性 ; ( 康性 指标 ) 三是 盈禾 能 力的 增长 潜 力 健 ; ( 值驱 动 因素 等 ) 价值 在 本质 上是 依据 价 。 历 史和 当前的 表现 来预 见未 来 , 而非 财 务 指 标 的 重 要性 在 于 对 盈 利 的 可 持续 性 和
出了 巨 大贡 献 , 而 随 着 生产 的 发 展 , 然 也 日益 暴 露 出它 的 局 限 性 。
素 , 视 非 财 务指 标 的 不 可 直 接 计 价 因 忽 素 。 而 , 竞争 环 境 需 要 经理 进 行 经 营 然 当
业 业 绩 评 价 体 系 的 缺 陷
我 国的 企 业 经 营业 绩 评 价 体 系 多 年 来 一 直 是 以现 行 会 计 准 则和 会 计 制 度 计 算 的净 利 润 指 标 为 主 , 括 总 资产 收 益 包 率 、 资 产收 益 率 、 资收 益 率 等 指 标在 净 投 内的体 系 。 进入 上 世纪 9 O年代 以 来 , 国 我 有 关 部 门先 后 制 定 了 几套 企 业 考核 评 价
对 于这 一 行程 的指 导和 评价 , 统 方 法无 传
能 为 力。
增长 潜 力给 出 估计 依据 , 并且 给 出 当前盈
利性 的侧 面验 证 。
效果并 不 令人 满意 。 传统 的 以财 务指标 为
主 的企 业 业 绩评 价 体 系不 适 应现 代 企 业 发展的 要求 。 1 .责 任 会 计 系 统 的 不 适 应 。 准 成 标 本制 度 和责 任 会 计 系 统 是传 统 制 造 业 企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摘要】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发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企业应重视长期发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并确保评价指标科学有效,对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关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有效改进,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改进、短期利润、长期发展、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有效性、建议、长期发展、评价标准、科学有效性、指标、企业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效益。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过于重视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过于重视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少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润表现,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偏向短期利益的评价方式会导致企业在追求短期收益的同时忽略了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主管评价的主观性和偏见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有些领导可能会对某些员工或部门持有偏见,给予不公正的评价,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和员工的积极性。

对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探析

对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探析

对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探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真实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这两大重要管理思想在企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预算管理难度的加深,考核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通过预算,对本单位的财务、实物和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控制开支情况,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

为了更好的执行预算管理,就必须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相挂钩。

这样引导企业以提高效益为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基于预算管理这一视角出发,结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探讨两者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一、企业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的内涵(一)企业预算管理企业预算管理是全面的管理行为,以企业战略作为出发点,在企业管理层的指导下,通过预算对企业各部门业务、投资、筹资进行全面均衡的分配和规划,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的利润目标。

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筹资管理等。

企业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财务行为,而是各部门各司其责、合作配合的全面管理。

(二)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是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一系列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分析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社会实践中,它是管理部门的重要工具,是以业绩效果作为评价依据的价值衡量体系。

二、基于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业绩预算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作为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全流程的一种手段,是把经营目标、预算编制执行、业绩跟踪评价连贯起来,衔接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形成环形管理流程。

具体来讲,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和业绩的提高相结合的预算系统。

将预算管理用于企业的业绩评价,要从预算编制环节就互相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预算考核的原则1、预算编制与预算考核的目标一致如果编制与考核的目标不一致,会造成很大影响。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1 企 业业绩 评价 体 系 的优 点 . 该


国 内外 企业业绩 评价方 法及分析
( 采 取 了 多层 次 指 标 体 系 和 多 因 1)
素 分析 方 法从 四个方 面三源自个 层次 全 方位 地 评价 企 业 的效 益 。三层 次 指 标实 现 了 多 因素互 补 和逐 级递 进修 正 ,解决 了以
次 ,共 计 3 2项 指 标 构 成 。初 步 形 成 了
财 务 指 标 与 非财 务 指 标 相 结 合 的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如 表 各
1所 示 。
论界 和企 业 界讨 论 的热 点 ,也 越 来 越 受
到企 业管 理者 的重 视 。
随 着信 息技 术 的 高速 发 展 ,经 济全 球 化 进程 加 快 , 业 所处 的经 济 环境 、 企 竞
争 态势 、 理 模式 、 织 结 构 、 益相 关 管 组 利 者需 求 处在 不 断 的发展 变 化 之 中 ,企 业
金 效 绩 评 价 体 系 。 重 点 是 评 价 企 业 资 本 效 益状 况 、 产 经 营 状 况 、 债 能 力 资 偿
陷 使 得 成 本 的 确 定 不 准 确 ;对 现 金 流
往 评 价指 标单 一 、 析简 单 的缺 陷 , 使 分 促
轻 变 化的 ,我 国传 统 财务 企 业 业绩 评 价 经 局 部 , 整体 。
历 了三个 阶段 。
企 业 管理 者 关注 企业 全 局 ,以净资 产 收
益 率 为核 心指 标 ,有 效地 推 动企 业 加 强
经 营 管理 , 提高 经济 效益 。 ( 运 用统 一 发 布 的 行 业 动 态 评 价 2) 标准 。 以统 一 的 评 价 标 准作 基 准 , 于 便 企 业 在 行 业 内和 不 同 规 模 间 比较 , 实 真 反 映 企 业 的主 观 努 力 程 度 , 定 自身 在 确 同 行 业 、 区域 、 同 同规 模 企 业 中 的 水 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2 0 F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04 4 1(0 90 — 2 — 2 10 — 9 42 0 )7 2 0 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企业 内部 控制工作 日趋 重要。新《 会计 法》 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 制度 , 内部控 制这一管理手段 正逐渐 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内容与重点工作 。但是 , 由于我 国企业 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 , 内部控制工作普遍较为薄弱 , 笔者认为 , 在完善企 业内部控制方 面应着重做好 以下几项工作 。 以会计控制为核心 。 逐步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 在制定 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 , 首先 , 要在现 有法律规范 的基础上 。 政 府有关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 、 示范指导 的服务职能 , 颁布企业 内部控 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 准 ,作为企业制定 内部控制措施 的依 据; 各企业以统一的 内部控制规范 为指 导 , 根据 自身 战略发展和管理需 要建立企业 内部控制框架 , 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 ; 次, 在内 其 要 部控制具体 的目标和 内容上 , 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 略。以会计 控制为核心 , 逐步健全多 目标 、 多层次 的内部控制整体 框架 ; 最后 , 要在 企业实际操作过程 中, 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对于会计核算混乱 、 管理基础 1作薄弱的企业 , : 应该从定岗定员 、 明确岗位职责 、 完善 内部牵制制度着 手, 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 内部控 制制度 , 到财产管理制 度健 做 全、 会计信息真实 , 在此基础 上, 步按效 益性要求建立 内部控制框架 ; 逐 内部牵制 、 班组核算 、 责任 中心管理 、 预算管理等基础:作做得较好 的企 【 业则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 内部 控制框架 。企业 还应强调弹性设 汁, 适时地对 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和调整 , 以适应快速 变化经济环境 的需
《 经济师)0 9 ) 0 年第 7 2 期
● 企 业 研 究
会、 监事会 、 公司经理 的也必须 按照《 司章程 》 公 中规定 的权利和 义务行 事, 特别应 当注意一股独大 , 超越公司法规定 的权利行事 , 侵害其他 中小 股东的权利 和经济利益 。 五、 认真做好公司 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地质勘查单位改制后设立的公司制企业 , 所有权结构发生 了本质性 的变化 , 认真作好公司 的财务核算工作 , 准确核算公司的经营成果 , 于 对 避免 出现股东纠纷 , 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等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作好财务核算 工作 , 质勘查单位改 制后设立 的公司制企业 , 地

运行 负责。 因此 , 司可下设 内部审计机构专门负责内控工作 , 公 这样能够 形成 以董事会 为中心相互 制约 、 相互联系 的内控系统 , 即股 东会通过监 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 , 董事会通过 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他管理者实
施 内控 。

要。
二 、 善公 司治 理 结 构 。 化 以董 事 会 为 中 心 的 内控 组 织 完 强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通过 一系列制度 安排对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
程 度 、 备 磨 损 程 度 各 方 面 的 因 素 ; 后 服 务 设 售 的 评 价 可 以考 虑 反 映 时 间 、 诉 次 数 、 货 数 投 退 量 等 方 面 。 ( ) 客 评 价 指 标 。 顾 客 的 满 意 与 2顾

21 — 9
● 企 业 研 究
《 经济 ̄ 20 年第 7 09 期
完 善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工 作 的 几 点 思 考
●陈晓 红
摘 要: 会计 法》 新《 明确规 定各 单位应建立健 全 内部控 制制度 . 内 部控 制这一 管理手段 正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内容与重点工作 。 但是 , 由于我 国企业的 内部控制起步较晚 , 内部 控制工作普遍较 为薄弱。 文章认 为, 完善企业 内部控制应着重做好几项工作 : 计控制 为核心 . 以会 逐步健全 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 完善公 司治理结构 , 强化 以董事会为 中心 的 内控 组 织 ; 善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机 制 , 高 企业 员 工 素 质 ; 大 监 督 力 改 提 加 度, 确保 内部控制 的有效 实施 , 并就此展 开论述。
三、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高企业员工素质 提 首先 , 要转变观念 , 立以人 为本 的管理思想 。 确 以人为本 的观念反映 到企业 内部控制中 , 就是以人 的发展作 为出发点来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活 动 的各项 内容, 从而创造 良好的环境氛 嗣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 创造性 。其 次 , 要在企业中大胆引入竞争 和激励 机制 , 通过绩 效评价体 系、 科学培训计划 以及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来吸引人才 、 发展人才 , 尤其要加强会计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 为 内部控制营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 加大监督力度 , 确保内部控 制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是对企 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 制度是否合规 、 合理 、 有效 进行独立评 价的机构 , 它是内部控制 的一部 分 , 也是监督 内部 控制其他 各环节 的主要力量 。因此 , 应设 立由非 经理人 员组成并能制约经营者的 内部审计机构 , 使其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 门, 直接受董事会领导 , 以确 保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不再局 限于监督企 业 的内部控 制是否被执行 , 而是通过独立 的检查和评价活 动, 针对内部 控制 中存 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 , 出切 实可行 的建议 和措施 , 提 促进 管理 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企业 的综合实力 。同时还应借助政 府和社会的外部审计力量以实现对内控 的双重监督 。 外部审计部 门应统 标 准、 职责明确 、 加强沟通 、 相互配合 , 从而构筑强有 力的外部监督系 统, 对企业 内部控制进行独立 、 客观 、 正的评 价。 公 这样 , 内外双重压力 在 下. 企业 内部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付诸 实施 。 ( 作者 单位 : 金华 市万胜房地产有限公 司 浙江金华 3 10 ) 20 0 ( 责编 : 贾伟 )
必须认真全面的制定 出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 ,并按照 《 司法》 公 和 《 司章程》 公 的相关规定 , 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特别应 当注意 的 是, 对于属 于应 当由股东 会决议批 准的公 司年 度财务预算 方案 、 决算方 案 , 司利润分 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方案 , 司增 加或者减少 注册资本 以 公 公 及 发行 公司债券等项 决议 , 必须严格按 照规定 , 由公司股东 大会决议通 过后 , 财务部 门才能按决议 行事。 ( 作者单位: 华北地 质勘 查局 第四地质大队 河北秦皇岛 06 0 ) 6 0 0 ( 责编 : 贾伟 )
关键 词 制衡 , 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 目标 。而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 为确 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 提高会计 信息质量 、 实现经营管理 目标 、 完成受托 责任而建立和实施 的一系列具 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公司治理结构是实行 内部控制的环境 , 而内 部控制则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手段 。 现代企业需要 完善 的公司治理结 构, 公司治理的实现更 需要内部控制 。我 国《 公司法》 规定董事会在公司 管理 中居于核 心地 位 , 董事会应该对公 司内部控制的建立 、 善和有效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