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插嘴”的利及弊

合集下载

面对学生插嘴,处之有道

面对学生插嘴,处之有道

面对学生插嘴,处之有道上课插嘴,是一种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主体可能是差生、后进生,也有可能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因其消极程度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师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化“插嘴”为教学的“契机”。

面对意料之外的学生“插嘴”,身为老师的我们,适当如何处理?是活泼、愉悦的讨论式课堂,还是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呢?这两种教学景观,我们不难选择。

一、“插嘴”——新课程的产物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插嘴”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此可知,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是教学景观中一簇火苗,可能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更可能燃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免于束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

二、学生“插嘴”的几种类型课堂上,学生一“插嘴”,教师们是几度欢喜,几度愁。

可欢喜的是,这种“插嘴”是学生灵感的突发性迸发,教师们理应为之喝彩;可愁的是,无关紧要的“打岔”,倘若扰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耽误了教学进程怎么办?1、恶意的“插嘴”。

这种类型的“插嘴”将打扰上课的连续性、打断教师的思路、影响其它同学的正常听课环境、对插话同学本身也不好,使插话的同学养成无组织、无纪律的坏毛病。

2、无关紧要的“打岔”。

这类学生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关注课堂外的变化,并随口而出,有可能会引来教师及学生的尴尬。

3、善意的“插嘴”。

这是学生直觉、顿悟、灵感而产生的创造性思维。

身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应明白学生插嘴的潜意识,若是善意的可先待他说完教师再解释,因为这样的学生在你的解释下很容易开发其潜能,再在私下里与他详细讲解课堂秩序,这样学生的潜能将得到及时与充分的开发。

课堂上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插嘴”现象

课堂上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插嘴”现象

课堂上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插嘴”现象“学生插嘴”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

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同学会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学生的嘴。

这两种现象常常令老师尴尬,大都会采用“白眼”、“训斥”,我对此现象却另有一番看法。

一、赏识“学生插嘴”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现象。

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就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多给予赏识。

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乐,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

小学生更是如此,往往你的一句话,会点燃他心中的火焰,会改变他的一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

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允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发现或表达。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意识到,有时不和谐的插嘴会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畅所欲言,从中不仅唤起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尊重“学生插嘴”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相互尊重的关系,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课堂上理所当然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议,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辩,结果让他们自己去得。

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懂得课堂上学生插嘴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过于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插嘴”激励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童年的内心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地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下,能克服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的信心。

正确对待学生的“上课插嘴”

正确对待学生的“上课插嘴”

正确对待学生的“上课插嘴”
正确对待学生的“上课插嘴”
“愿你能改正上课插嘴的毛病!”我们常看到老师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上课认真专心听,不要讲话!”我们常听到家长这样教导孩子。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诚恳地向孩子提出了建议与希望,出发点固然是好的,要求也一点儿都不过分。

其实,上课插嘴有时亦是一件好事。

一、“插嘴”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许多教学民主的教师,有时颇赏识爱插嘴的学生。

他们的插嘴很可能成为课堂的润滑剂,一句幽默、幼稚、天真的话会引起大家的会心微笑或哄堂大笑,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和谐。

童心最可贵,他们会毫无顾忌地插嘴,直截了当地指出老师读错的音、写错的字、说错的话,讲错的知识。

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出差错。

学生的`插嘴,有时能帮助老师或同学及时纠正错误,这怎么不是件好事呢?在教学民主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学得轻松愉快。

二、“插嘴”能发展求异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

只有求异,才能创新,而学生的插嘴常常体现了求异思维、创新精神。

学生脱口而出的插嘴常有:“这道题还有第三种解法”,“这个操作步骤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我不同意这样分段”,“我有另外的做法”……插嘴使教学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大家能够各抒已见,引发争论,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

学生的插嘴当然也常有不当、错误的时候,但这也是及时反馈的信息,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思维,便于更好的教学。

对于上课插嘴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以怎样的方法去引导,以怎样的情感去潜移默化。

“学生插嘴”让我欢喜、让我忧

“学生插嘴”让我欢喜、让我忧

“学生插嘴”让我欢喜、让我忧杨超2018.11.20 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1、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2、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面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们,我时常体验着忧虑和欢喜。

记得我在上初二物理中的"密度"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复习了"质量"和"体积"的部分知识后,我问:面对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怎样区别它们?同学们思考后非常涌跃地回答:"颜色、软硬、味道、大小……"学生沉静了一会儿,突然一个学生冒出一句:看它能不能烧?这是一个平常不是很爱学习但不爱说话的男生,我想了想问到:你能站起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吗?他很快说出:木头和石头。

我很高兴地表扬说:A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大家给点掌声。

现在我要追问:若我手上拿两块大小、颜色等都非常相近的铁块和铝合金块(同时出示实验用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合金块)我们能区别吗?不少同学马上想到"比重量",正要进入新课,这时一个声音响起:看它们谁更冰凉。

我注意到那是B同学,他是一个较顽皮的男生回答后还有些得意,我就让他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谁更冰?他摸了又摸最后低下头说:差不多。

我趁机总结到:这种想法是可取的,但能不能什么都靠人的主观感觉呢?现在请大家一起做一个实验,并完成下表:材料质量(克)体积(厘米3)特点铝合金1 铝合金2 铁块1 铁块2学生完成实验后发现:1、铝合金1和铁块1;铝合金2和铁块2的体积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且比铝大;2、铝合金1和铝合金2;铁块1和铁块2的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但它们的比值非常相近。

插嘴,演绎课堂的精彩

插嘴,演绎课堂的精彩

插嘴,演绎课堂的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有的事情。

面对插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他们认为这样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扰乱师生的思维。

我认为,插嘴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

学生的插嘴,蕴含了许多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我在听我校一位教师在授完《詹天佑》一文时说:“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一个调皮的学生突然插了一句:“How nice!”引起哄堂大笑,那位老师因势利导说:“是啊,看到这样的工程,外宾们当然会说‘How nice’,但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个同学理直气壮地说:“当时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欺压,内有地形的险要,而詹天佑凭着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克服了重重困难,詹天佑真行!中国人真行!”刚说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一处教学难点就在这种平等、愉悦的气氛中解决了。

“课堂插嘴”现象分析

“课堂插嘴”现象分析

“课堂插嘴”现象分析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类课堂形式也逐渐出现。

虽然每一种教学方式各有优劣,但无论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是现代的互动式教学,都无法完全避免一种被称为“课堂插嘴”的现象。

所谓“课堂插嘴”,就是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不按规则提问或者抛出各种话题,从而打乱了课堂秩序的一种行为。

本文将从课堂插嘴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堂插嘴现象的产生原因1.学生自身行为习惯与心理状态学生是课堂插嘴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较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养成了在课堂上讨论话题或提问的习惯,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思想交流的欲望。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针对自己感兴趣或是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得到答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掌握适当的提问技巧和预测问题的合理性等问题,以至于产生一些课堂插嘴的现象。

此外,在学生的心理状态中也存在着“我必须说话”的冲动。

学生处在一个自我意识显著提升的年龄段,要满足他们面对各种情况快速适应和应对的自我认知需要,自行提问或发言成为实现这种目的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且,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学生因赶作业而心情不佳而在课堂上表现得焦躁,而另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兴趣而对课堂不感兴趣,长时间讲课会让他们觉得无聊从而忍不住插嘴。

2.教师讲课形式和带课能力教师讲课方式亦是课堂插嘴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对于某些课程而言,讲课方式较老套,教师未及时引领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挂念和思考的时候就可能会忍不住插嘴。

同时,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插嘴行为的一个因素。

一些教师教育经验丰富、对学生的精准掌握和引导甚至突出自我控制的设计可以避免课堂插嘴现象的发生。

但是,若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语言不清、教学力度不足,以及学生类型不能够捕捉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信息,就会让的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反馈,因而导致产生课堂插嘴现象。

学生上课插嘴 老师批评语

学生上课插嘴 老师批评语

学生上课插嘴老师批评语1.孩子上课老插嘴,说明孩子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

但说其思维活跃,并不代表思维有高度、有深度、有准确度。

上课好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浅表化,回答出来的问题常常错的多,正确的少。

2.从家长的角度讲,也是如此,也许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不可过分对孩子进行压抑和否定,关键要做好教育引导。

要引导孩子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其它同学的意见,想好了再说,老师让说的时候再说,对问题有疑问尽量不说,等到下课后单独和老师交流,以此训练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准确度。

3.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上课爱插嘴的孩子,课任教师都不太喜欢。

因为他们的课堂上七嘴八舌,往往会打断教师讲课的思路,影响学习进度。

但作为教师,也不可随意打击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正因为这类孩子思维活跃,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长点,当这类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上课插嘴老师批评语4.孩子上课老插嘴,说明孩子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

但说其思维活跃,并不代表思维有高度、有深度、有准确度。

上课好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浅表化,回答出来的问题常常错的多,正确的少。

5.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上课爱插嘴的孩子,课任教师都不太喜欢。

因为他们的课堂上七嘴八舌,往往会打断教师讲课的思路,影响学习进度。

但作为教师,也不可随意打击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正因为这类孩子思维活跃,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长点,当这类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6.从家长的角度讲,也是如此,也许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不可过分对孩子进行压抑和否定,关键要做好教育引导。

要引导孩子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其它同学的意见,想好了再说,老师让说的时候再说,对问题有疑问尽量不说,等到下课后单独和老师交流,以此训练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准确度。

课堂因学生“插嘴”而精彩

课堂因学生“插嘴”而精彩

课堂因学生“插嘴”而精彩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正当你在专心讲课,学生用心听讲的时候,会有个别学生忽然站起来向你提问;或者你正在说什么,他就随便插话。

这种现象常常令老师尴尬,难免会对“插嘴”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予以惩罚。

笔者认为,学生“插嘴”现象固然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课堂会因学生的“插嘴”而变得更加精彩。

学生“插嘴”现象的积极效应为什么老师这样反感学生“插嘴”呢?主要理由是“扰乱”了老师对课堂的“控制”。

学校纪律是很严格的: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准东张西望,不准交头插耳;老师提问后,学生必须举手发言,绝对不准擅自说话。

这许许多多的已为人们所习惯了的“不准”,往往使课堂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其实,我们应当多从积极方面来看待和处理学生课堂上的“插嘴”现象。

(一)从学生方面看,“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

课堂教学要“活”,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爱“插嘴”,说明他们是注意听讲,心思在课堂上。

从另一层面讲,学生“插嘴”插得好,说明他不仅听讲了,而且还积极思考。

并且,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见解并及时与他人沟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从教师方面看,“插嘴”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应变性。

学生的“插嘴”有利于课内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因为学生的“插嘴”及时地反馈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迅速地判断出哪些学生听懂了,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哪些学生误解了,哪些学生不仅听懂了,而且还有创造行思考等,从而根据学生“插嘴”所反映出的情况,掌握教学尺度,调整教学进度,灵活处理、补救、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插嘴”中产生许多灵感,创设出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拓展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从教学效果看,“插嘴”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小学生课堂频繁插嘴现象

浅谈小学生课堂频繁插嘴现象

浅谈小学生课堂频繁插嘴现象
“这个问题谁知道呢?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每当这个问题抛出来,伴随着孩子们举手,我还没来得及点名,教室里就会冒出来几句“老师,我知道,是······”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在我们班上演着,每次我都会强调“回答问题先举手”的要求,甚至我有时候还会厉声斥责孩子,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在苦恼之余,也静下心仔细想想,他们还是一年级的孩子啊!
其实,无论是在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上课插嘴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教师,在责备之余,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并努力去帮助孩子改善。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较小,生理上,自我控制力发展还不够均衡,所以总会有部分孩子的自控力发展较迟缓,因此,课堂上容易激动便把答案脱口而出了。

其次,心理上,孩子内心渴望“存在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孩子感受到在插嘴后,教师立马就把关注准一到他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以插嘴的方式赢得教师的关注。

再者,思维方式上,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当呈现一个直观的事物或问题时,他们的直接反应是说出来。

诚然,孩子之所以会犯很多错误,正是因为他只是个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我们能做的是理解和帮助,理解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允许适度的错误。

另外,作为低年级教师,课堂上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呈现一些直观的图片进行教学,课堂进行到中后段可以组织孩子放松一下,做个简单的活动操,另外,低年级教师的口头表达也要区别于中高年级,语言要贴近儿童,声调更需要抑扬顿挫,姿态尽可能地儿童化一些。

相信在我们的宽容和帮助下,每个孩子都会茁壮成长,扬起快乐的脸庞,自信地大步向前迈进!。

别小看了课堂上的插嘴声

别小看了课堂上的插嘴声

别小看了课堂上的插嘴声摘要: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在下面插嘴的现象,学生插嘴难免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程序,一般情况下是令人反感的,可能多数教师都曾经或多次批评插嘴的学生。

这种做法很武断,是不明智的,该文由案例出发,通过对实际课堂的体验,引出了关于“课堂上的插嘴声”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插嘴声兴趣调控力一、“插嘴”让课堂插出了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学生插嘴,从正面来思考,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首先,突然插嘴,证明学生上课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其次,插嘴表明了学生有胆量,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见解。

即使脱口而出的话不尽完美,但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只有敢问、敢试、敢说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再次,班中有这样敢于插嘴的学生,对推动班级学生的整体思维动向、调节师生间的学习氛围也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下面这个案例,就能充分体现这三个方面。

案例一:自然课上教师执教《两栖动物》一课时,教师正想安排学生看标本,这时,调皮的学生大声喊:“老师,我有一样东西!”接着他拿出了两只竹节虫。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只给学生看过竹节虫的标本,师生都没见过活的竹节虫。

这虽然与正在进行的课程的内容无关,但教师想到下面课文中有《昆虫》一课,正好可以提前让学生们感受一下。

于是非常高兴地让这个插嘴的学生讲一讲,他是如何捉到竹节虫的。

学生们立即表现出刚才上课时没有过的兴趣,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插嘴学生解释说:“这是昨天,爸爸带着我到奶奶家的院子里捉到的,非常的多。

”学生们一个个非常兴奋,教师于是趁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捉昆虫:“捉一些你认为是昆虫的虫子来!”“老师,那这两只竹节虫怎么办呢?用什么来喂养他,让他生活呢?”教师本打算让学生制作成标本,但学生非常难过地说:“太残忍了!我们还是上完课把它们放回大自然中吧!”直到下课后,学生们还议论纷纷,兴趣盎然。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 上海市东格致中学在课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貌似平淡无奇、按教育理论的眼光看来极为平常的现象,在岁末年初却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文汇报》、《解放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成为千年之交教育界的一大话题。

那么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对教育来说提出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呢?一、“上课插嘴”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反映了人们对以往教学的不满,也反映了人们对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期盼。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确在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不仅是那些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不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成绩好一些的学生也对之甚有微词。

笔者曾对华东师范大学某系96-99级本科生作过这样的调查,请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比中西不同的教育传统下的课堂教学,描述出自己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中哪些方面是可嘉之处?结果,这些成绩不俗的莘莘学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自己曾接受的教育经历予以指斥,丝毫没有对中学课堂的留恋。

在问及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时,他们大多认为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终日由教师包办代替一切是病症所在。

这样的调查也许因样本的局限无法作为判断的根据,但的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中小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如果一种教育的结果是让人们逃避课堂,逃避教育,那么这种教育一旦失去了外在的“诱饵”(如考试升学),就难以为继了。

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

走进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课桌椅整齐地呈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的“恩准”,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或支使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更多地是“教”。

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这种带有“驯兽”或“克隆”色彩的教育,学生若不逃避反而倒不正常了。

谈小学生上课插嘴

谈小学生上课插嘴

谈小学生上课“插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个惯例:大人说话小孩听,认为小孩子插嘴是不礼貌的。

对于老师来说,每个老师都希望上课的时候,学生认真倾听自己传授知识。

可是课堂上老师正讲得入情入境,学生正听的入神,会有学生时常回廊不定的冒出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干扰了教学秩序。

这是每个从事过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都遇到过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不断插话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为了显示老师的威信,有些老师会当面呵斥学生。

而呵斥只能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换来暂时尴尬的安静,下次类似的情景同样会出现,因为你还没有满足孩子插话所要获得东西;二是会让孩子觉得很伤心,他还太小,不能理解什么时候可以说话,什么时候不可以。

而有的老师,这时候会对学生所有的行为置之不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插嘴”。

其一,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世界就是为他而存在的,他无法忍受老师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

因此,当老师上课时,他就通过插嘴的方式提醒老师重视自己的存在,以把老师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其二,学生对老师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其三,老师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学生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针对学生不同的插嘴类型,老师应“因事制宜”。

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老师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

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老师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是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老师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不过,学生说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学生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

课堂上鼓励学生“插嘴”是好事

课堂上鼓励学生“插嘴”是好事

课堂上鼓励学生“插嘴”是好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插嘴”,对于学生的“插嘴”我从来不批评、制止,反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插嘴”,因为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件好事。

我发现上课喜欢“插嘴”的学生,往往是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的学生。

同时,“插嘴”也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

学生“插嘴”是其展示自己个性的一种途径,此时学生的自我展示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也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一、课堂上鼓励学生“插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寻宝人,使学生体验发现宝藏的成功与快乐。

在学生“插嘴”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大胆发言的积极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培养学生创造的胆量。

有时面对学生幼稚的插话会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但正是这种笑声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有时学生的“插嘴”是在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我认为她的理解有问题”“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新意”“这个故事我早就听过了”……对此,我从不制止,反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插嘴”,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去获取知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插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

我常在课堂上结合身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时刚讲了开头,就有学生“插嘴”或者把手高高地举起站起来说。

我便借机鼓励学生:“太好了,请你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讲给大家听吧。

随笔2---学生“上课插嘴”的意义

随笔2---学生“上课插嘴”的意义

学生“上课插嘴”的意义
上课允许学生“插嘴”,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

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而不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地思考而不考虑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 培养" 过程,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应只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课堂教学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启发、引导学生“上课插嘴”,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长的欢乐。

“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放”是为了“收”,这里的“收”是指收获。

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性教学的根本目的。

插嘴是好是坏

插嘴是好是坏

插嘴是好是坏
要说插嘴好不好,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好,先别这么早下结论,让我们听听甲乙两方的辩论再说
甲方观点:插嘴好
1、说明这个同学非常想回答问题,老师一时没请到,属于急于回答问题的。

2、插嘴是上课思想集中,积极思索的表现。

往往这些同学有思想,反应快,属于脱口而出。

3、插嘴有时也能插到点子上,从而启发别的同学,使他们茅塞顿开,利于激活课堂气氛。

4、如果十分重要、非说不可,完全可以插嘴。

5、乙方观点:插嘴不好
6、插嘴会打断别人的思考。

往往插不到点子上,老师同学的思路被“拔苗助长了”,属于自私的表现。

7、平时无人听课时插嘴利会使老师恼火,甚至会中断课堂教学。

有人听课时会使老师尴尬,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8、剥夺别人享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成为旁听生,坐享其成,懒得去思考。

9、插嘴是不礼貌的行为,属于自控力差,思考得不够深入,往往一知半解。

10、看来,插嘴弊大于利,同学嫌你烦,老师没法讲课,自己还常被批评,一定为此感到苦恼。

但是对插嘴现象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其实插嘴的人通常得不到老师重视,没机会回答,但很想说才会插嘴。

如果老师能多关注一下这类同学,提问的时候,目光不仅落在举<。

学生上课插嘴我见

学生上课插嘴我见

“学生上课插嘴”之我见“这几个学生老是改不掉上课爱插嘴的毛病,真烦人!”伴随着怨气声,新来的李老师走进了办公室……这种现象给了我们多少困惑、多少思考、甚至担心!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现象也屡屡发生。

我认为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一、“学生插嘴”的好处喜欢插嘴的学生一般都是思维比较活跃的孩子,他们好表现自己会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时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的宽松、融合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合情合理。

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一种教学景观,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首先,“学生插嘴”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既可培养教师的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在教学中要双向交流,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时,学生突然说句意想不到的话,而且往往提出的问题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这种现象将考验教师的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插嘴,使课堂教学更多地表现出了开放性,要求教师所具备的知识面与知识深度更高了。

其次,允许“插嘴”给了学生引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新课程下的课堂学生没有太多约束,在这种情景下所产生的“插嘴”,是真实的、积极的,是应该表扬的。

二、如何解决“学生插嘴”在课堂中,有时学生插嘴是好的,有时也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无理取闹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解决:第一,如果学生插嘴的回答正好是老师试图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停下讲课,学生等待,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并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真实坦率地面对一切,然后带领全班同学讨论、评价、总结,往往许多有创意的观点就产生了。

对学生课堂插嘴的思考

对学生课堂插嘴的思考

对学生课堂插嘴的思考可以把课堂上学生出声打断或影响教师思路,导致教学进程发生暂时停顿甚至转向的现象称之为课堂插嘴。

笔者上百度搜索了一下“课堂插嘴”,找到相关结果约1,040,000个,知网上有关插嘴的文献共搜到168篇。

说明教师遭遇课堂上课堂插嘴的现象起来越普遍,引起教师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学生在课堂插嘴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出于“表现”,以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有纪律观念相对淡薄,平时已养成习惯;有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不考虑是否合适的;有对学习内容无兴趣,偶尔宣泄下枯燥情绪的;有学习目的和态度不正确,感觉被孤立后故意捣乱的;有信息化教学方式导致知识传递方式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引起的;有学习过程感到疑难而插嘴提问;有随新课程推进,教师观念更新,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插嘴的;有对学习内容有感受,情不自禁的……虽然课堂插嘴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有其教育教学价值。

1、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反映其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人受了两千年之专制政治之压迫,几乎每个人一当了权便会仗权凌人。

”“校长对于教师,老师对于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要不得的独裁作用,他们有意无意的,也难免是一个独裁者”。

独裁意识形成的课堂局面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默然无言;教师扬扬洒洒一堆板书,学生匆匆忙忙一面笔记;老师提审般问,学生受审似答;教师神采风扬,学生无精打采……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养成了顺从式的学习风格,这是我国中小学课堂的通病。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感慨:“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如果说教师的学科思维是专家型的,那大部分学生的学科思维是初学者或未入门型,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当的差距。

长期灌输式的教学,使教师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难以自觉,这让教师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难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学生插嘴

学生插嘴

直抵心灵教育故事“学生插嘴”“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两种现象常令教师头疼琢磨不透,不知如何处理?有时即便处理也处理不妥,一般会采用“白眼”、“训斥”。

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或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这样的课堂即将面临沉寂,缺乏活力和生气,严重违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对此现象我有另一种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

分析: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

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3)、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

“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上课“插嘴”的利与弊
鹿苑镇古城小学张艳婷
【内容摘要】
结合学生实际,从各方面分别来分析有关学生上课“插嘴”的利与弊,针对不同的特征,作为教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其中重点说明了“上课插嘴”有利的地方。

【关键词】
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气氛;创造能力
学生上课“插嘴”,这可能是所有老师上课都会碰到的一种现象,只是各班的情况轻重不同而已。

我现在所带的这个班就是这样一个很鲜明的事例。

这个班是我去年一直带上来的,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都非常熟悉。

这个班的学生特点很鲜明,他们可爱、天真、活泼、好学,但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课喜欢“插嘴”,爱讲话。

学校老师都知道,还曾经为了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说实话刚开始接这个班真的很不习惯,学生上课非常的“活跃”可以说是没有纪律性可言,尤其是讲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是兴奋到不行。

而且大家似乎都很来劲,一个人喊大部分都跟着起哄。

还有就是,当让他们练习的时候,做完之后不是举手来让老师帮他看,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你身边,以至于课堂纪律非常不好。

曾经试过很多方法试图改变,纠正他们的习惯。

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学生上课插嘴并不全部都没有用的,很多时候,他们的“插嘴”反而给
这节课带来了亮点。

一、学生“上课插嘴”的“利”
在我们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这节课时就是这样:
[片段]
我请大家用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计算:
125×48
(学生埋头练习,我在巡视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情况。

完成后拿出其中一位同学做的来演示。


125×48=125×(40+8)
=125×40 + 125×8
=5000+1000
=6000
师:这位同学算对了,你们是这样算的吗?是的请举手。

生:是!(自豪地回答,纷纷举手。

只是最后的一位男同学看看大家、又看看自己的本子,没有举手。


师:(满意地)同学们学得真好!王鑫同学(没举手的),你可要向大家学习呀!
师:(继续往下讲课)同学们,我们再来看……
(那位同学突然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算法!(其他同学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他,紧紧注视着他,他的脸“唰”的一下子涨红了。


师:(迟疑了一下,然后用鼓励的语气)哦?你有不用的想法?
那请大胆说吧!
生:刚才那道题,我认为,这样算更简便;把48分成8乘6,然后用125乘8再乘6.
师:请你把自己的算式拿出来给大家看。

(提示)125×48=125×8×6
=1000×6
=6000
(其他同学马上窃窃私语:“他那种算法果然比我们做的简便!”“他把48拆开后,用了前面学习的乘法结合律。

”)师:王鑫同学的算法确实简便,而且正确,刚才老师错怪他了。

以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锻炼我们思维的活跃性!王鑫同学好样的!(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道题目的。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很多问题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教师也无法回避他们对问题的各种见解,尽管他们有时有些“过分”但教师不是、也不能做问题的选定者。

这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就不能以主人的身份出现,而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思维的活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嘴”,这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

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而不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地思考而不考虑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况且作为学生,他既然能够“插嘴”,只要是和课堂有关联的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因为至少能够说明他是在认真听讲,并且去动脑思考了,作为老师应该高兴。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会影响到其一生。

同时,我们不可否认,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正因为如此,教学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

教学如果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会使课堂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发挥。

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我们要打破过去传统教学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学,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同时它又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况且学生“上课插嘴”,可以说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出”我们教案设计中的失误。

让学生“上课插嘴”,其实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作,可反馈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能使课堂教学效果超越预定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抱着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心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练习,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别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

针对前面我说的学生练习时的“乱跑”毛病,我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其实有时候没必要那么刻板,某种情况下“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放”是为了“收”,而“收”是指收获。

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练习就是对你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巩固的过程,只要学生喜欢,愿意学习,达到了我们巩固练习的目的,这就够了。

而且我发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学习效果更好。

二、学生“上课插嘴”的“弊”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上课“插嘴”的内容都是和课堂有关的,有些人就纯粹是为了说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还有人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打断别人。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及时予以制止以及教育。

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不能以牺牲比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不该插嘴的时候插嘴,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这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别人,进而明辨是非、用于改错。

很多时候,这些不相干的“插嘴”对于这节课的影响是很大的。

首先,它会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

其次,它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听讲。

小学生自制力差,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很容易就会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当出现一些他们平时经常听到的一些“玩笑话”更是很跟风,这样一来要想再次注意力集中回到课堂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会影响到前面的知识的学习。

最后,它还会影响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某些热爱学习,注重课堂效率的同学来讲,上课的这样一个小插曲无疑对他的这节课影响是很大的,这样就很容易迁怒于那个“插嘴”的人,久而久之,是很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的。

总之,最为教师,面对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状况,我们应该正确处理,正确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不足的,及时的给予纠正和教育。

这同时对于教师在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更加严格和高一层次的要求。

同时,还要恰当的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深入到他们中去,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体验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鼓足勇气战胜困难,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人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教师如能热爱学生、融入学生,帮助学生,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自会积极的参与,学习效果也会更加好。

【参考文献】
1、杂志《教育与管理》
2、相关教育网站,如中华论文网,教育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