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数下册江苏版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1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Q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了分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教学例1。
1 .出示例1。
2 .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3 .小组活动。
4 .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5 .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也可以看作单位“1”。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6 .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二)概括分数的意义Q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1 .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平均分,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2,结合例1的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三)分数单位的意义Q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在小组中说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工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1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数字里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数码之间的相互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1.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明确方法。
如果学生把小数点对齐,则可让他们联系已有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讨论中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如果学生把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则可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发现错误,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在讨论中明确: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而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并不一定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适当指导学生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
这类题目是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难点。
难在哪里?一是难在写出的竖式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矛盾。
如3.4-2.65,列出的竖式中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的百分数有“5”。
面对这一与已有认知相矛盾的情境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二是计算过程往往涉及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学生计算减法的难点。
教学时着重应抓住两个环节。
第一,启发学生想到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
以计算3.4-2.65为例,列出竖式后可以提示:这道题要从哪一位算起?百分位上要算几减几?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也可以先把题中的3.4元和2.65元先分别改写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以帮助学生在计算小数减法时打开思路。
第二,学生在被减数末尾添0后,要进一步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
至于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计算上述例子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也可提示:整数可以看作特殊的小数,其小数点可补在个位的右下角。
3.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笔算加、减法的要求有所降低,由此可推知:小数加减法也应限定在相应的范围内,如,9.6+18.4可看作两位数加三位数,25-5.6可看作三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计算的难度,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 P 47-48 例1 、试一试、练一练、 P50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刻行动起来,组织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抗震救灾的捐款中,同学们捐款了吗?捐了多少元?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例11、师:在听到灾区的情况后,许多同学还购买了学习用品,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出示场景图)(1)这是同学们购买文具的画面。
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师整理问题,)(3)该如何列式呢?(4)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2、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1)师:猜猜看,小明和小丽大约用了多少元?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准确计算出来吗?试试看。
(2)列好后,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同时指一学生板演)(3)汇报交流。
校对黑板学生竖式。
你做的与这相同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引导时注意突出: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末位对齐不行吗?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3、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用刚才的方法,同学们能计算出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吗?试试看。
生独立完成。
(同时指一板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也要把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感悟到了什么?(二)试一试这里还有同学们刚才提出的几道问题,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吗?指名板演。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教案是教师上课的直接根据,只有认真备课,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上课的质量才有保证。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知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换的方法,知道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进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摸索、合作交换的能力,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
你能打开密码锁吗?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
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进程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落后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觉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现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摸索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进程,印象深入】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师:所以依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第44~46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页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
第51~5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编排的三道思考题都与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直接有关,对理解分数意义和发展数感十分有益。
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
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一个集合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
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
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集合,“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
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
其次是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学假分数。
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
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这一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十九十九的努力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每天练一练。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 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48页。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
(3分钟左右)1.口算:46+37=0.5+0.4=0.8+0.2=150+60=0.7-0.4=1-0.3=学生对照答案,同桌互批。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时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提醒学生小数点对齐。
2.计算:6.3 4.8+4.5-2.1集体校对,指出同桌错在哪里。
二、自学例1。
(15分钟左右)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尝试用竖式解答。
(你遇到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补充问题: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钱?导学要点:让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
然后再进行计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一起说说计算方法。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一)适应练习。
第48页试一试,2题。
点拨: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计算时应自觉化简。
(二)口答练习。
练习八第1题,口算。
校对得数,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注意分析错题。
(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五班级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和统计学问,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肯定的简洁分析和推断力量,但同学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大事,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化地理解和运用。
一起看看最新苏教版五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欢送查阅!最新苏教版五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分,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例如1的天平图,让同学观看。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生疏天平不生疏天平的同学生疏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假犹如学能主动列出等式,告知同学: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同学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假犹如学不能列出等式,那么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例如2的天平图,引导同学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知同学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看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争辩和沟通: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根底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认真观看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沟通。
要告知同学,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同学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示同学们留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最新苏教版五班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教案第 四 单元 课题 分数的意义 第 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程序:一、板块①教学例题1 先学作业1.先用分数分别表示例1图中的涂色部分,再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再想想比比,完成下表:【试试做做】1. 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 )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 )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右图中,用分数表示上面的涂色部分是( ),它的分数单位( ) 左图中,用分数表示上面的涂色部分是( ),它的分数单位( )学情预判:部分学生有遗忘,需要复习。
在分数意义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对单位“1”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面对具体情境中的魔个分数时,他们往往很难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后教预设1.【想想悟悟】认识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二次备课(2)比较: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根据表预习作业中的表格交流。
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从一个整体的角度看,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
(3)抽象分数意义①我们研究分数时是就是把这些单个的物体或一个整体看成单位“1”来平均分,得到分数。
②出示:我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5。
读一读,想想这个1/5是怎么得到的?如果去掉了文字,只剩下1/5,这个1/5可能是怎么得到的?(可能平均分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得到)我们有好多种方法表示1/5,怎么说才全面呢?其实在数学上,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把它称为单位“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包括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法则以及应用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对齐。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小数点的对齐和小数位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话题。
例如,妈妈去超市买了2.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发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小数点的对齐和小数位的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者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图,说说图中两个彩带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常会说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4倍。
(2)教师追问:那么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3)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指名回答是怎样想的。
教师追问:把谁看作单位“1”?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
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5)教师小结。
我们在思考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时,是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那么我们就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4141412.拓展延伸。
(1)如果去掉红彩带的一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表述: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2)如果黄彩带增加二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3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3)根据上题的图,如果问题换成“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几分之几?”答案还一样吗?(把黄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红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4份,红彩带的长就是黄彩带的)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3143341.完成“练一练”。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四、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
§4-1 《小数加法和减法》(新授)主备人:洪薛主备研讨人:宗和杰、巫海燕审核人:许娟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8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一、温顾预习(一)复习1.直接写得数。
0.5+0.3 = 0.5-0.3 = 2 .6+0 .2 = 2.6-0.2= 0.7元 - 0.2元=()元 2 .1元 + 2 .9元=()元反馈:这里的2 .1元 + 2 .9元计算结果是多少?化简根据是什么?(二)预习认真阅读教科书第48页例1,思考:1.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你觉得和整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二、课堂助学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全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大小的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
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5、3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进一步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全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全套教案小数的加法。
小数的减法。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而正确地按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培养会学的能力。
2.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在本册中,教材结合各单元内容适当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断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供教师参考。
1小数加、减法2课时2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1课时小数加、减法(一)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能够初步进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投影仪,课件。
苏教版改版后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第48~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材第52~54页(例3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5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
看图理解题意。
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再算一算。
看图后,说说题意。
重点理解两个猴子搬的一大筐28个桃子是什么意思。
解答交流订正。
P45(1)
P47(1)
课后感受
这节课主要是完成一些练习,同学们对P46(6)特别感兴趣。这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看着题目,做题的兴趣就来了。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2、验证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2、教学例题(1)
3、教学例题(2)
三、练习
1、P49(1)
2、P50(2)
3、编题练习
今天,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卡片练习
2、夺卡片游戏
3、完成P46想想做做4和P48想想做做4
四、布置作业
出示情景图。(只出现三种玩具,问题不出示)
(1)先引导学生看图,选择两种你喜欢的玩具提一个问题。(学生能提出用加法和减法做的两个问题)
学生提问后,出示问题,并要求列式解答。
说说是怎样算的。
(2)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三、布置作业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
P45(2)
P47(2)
直接填表。
集体订正。
直接填表。
集体订正。
看图理解题意。
(1)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
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
(2)再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
这个问题分2个小问题讨论,先思考小明怎样走近,组织交流;再思考小红怎样走近,组织交流。最后,再讨论小明和小红谁走的路近。
两道减法算式呢?
(3)小结。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先算出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两个数的差。
(1)同桌两人拿出数字卡片。(两位数)
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和。谁算得快,卡片归谁。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2)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差。谁算得快,卡片归谁。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直接写得数。
授课日期10月21日
教案(序号31)
课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5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0月13日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教案(序号29)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1)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5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13日
教学目标
能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重难点
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的条件,也可以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验,说个条件再编。
教学目标
在练习中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和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本题练习
二、综合题
1、完成P46(3)
2、完成P48(3)
3、完成P46(6)
4、完成P46(7)
5、完成P48(6)
6、完成P48(7)
课后感受
这是我参加98届-03届汇教的一份教案。现在上完课看这份教案还是偏重了老师的教,重点还是在学生怎样做这类题。顾老师指出,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感悟要求最后的问题有一个条件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个条件,才能求出最后的问题。可以增加补条件这类题。如小汽车12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辆?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4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完成P46(5)、P48(5)
由于这一届学生二年级学的是人教版教材,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所以可以直接要求解答。
课后感受
由于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学过,所以直接解答例题。在练习形式上,力求有趣,有效。
授课日期10月20日
教案(序号30)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5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