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也奠定了苏联的建立基础。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建立的关系。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人民生活困苦,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战争不利局势,国内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二、革命的爆发与领导者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
临时政府取代了沙皇专制体制,但并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
拉赫曼诺夫等社会主义者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列宁成为革命的核心领导者。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1917年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力夺取政权的行动,也被称为十月武装起义。
列宁领导的革命力量很快占领了关键地点,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
四、苏联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一个由工人、农民和士兵组成的新政府。
1917年12月,俄国全体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正式宣布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标志着苏联的建立。
五、革命的影响与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的建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新的挑战,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其次,苏联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
再次,苏联成为全球反帝斗争的旗帜,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苏联建设与发展苏联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内外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苏联逐渐成为世界上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苏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集权主义倾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七、苏联的终结虽然苏联在建国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苏联最终在1991年解体。
苏联的终结标志着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节点。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
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广东省徐闻中学 许长国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1917年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武 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俄国退出第一世界大战。《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918年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困难。苏维埃 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苏维埃 政权的巩固。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 计划的成就。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①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指 示,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总指挥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 尼宫 ,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④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 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 ②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 种。 ④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 莫斯科 ⑤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加强红军的建设,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 打败外国武装干涉 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
图片Βιβλιοθήκη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具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 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苏联的成立
时间:——1922年 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之一,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俄国,也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苏联的领导下,这个原本落后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一、革命的背景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它的远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个时候,俄国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都非常艰难,压迫与剥削严重。
同时,俄国也面临着政治上的腐败和不幸的参与一战,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困境。
这一系列的危机使得人民对沙皇制度和贵族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二、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是在二月革命之后发生的,二月革命导致了沙皇政权的垮台并建立了临时政府。
然而,由于临时政府的政策并没有真正满足人民的期望,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旧有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他们号召工人和士兵参与到暴力推翻现有政权的行动中。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苏联领导下,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俄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其次,苏联积极推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对国内外的革命运动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最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劳动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结语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尼古拉·列宾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地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场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将以时间轴的方式,详细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主义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标志着俄国的政权从临时政府向苏维埃政权过渡。
这场革命让俄国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灵感源泉。
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授权,此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俄国的政治权力。
列宾成为了苏维埃政权的首领。
1918年苏维埃政权正式宣布成立,改组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俄苏维埃政府。
同时,布尔什维克党更名为俄罗斯共产党。
列宾成为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结束了俄国在一战中的参战状态。
然而,由于签订条约时的不利条件,俄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1918年7月列宾在一次暗杀企图中受伤,但幸存下来。
这次暗杀企图使列宾更加坚定了实施革命事业的决心。
1918年7月至1922年1月俄国内战爆发,红军与白军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激烈战斗。
最终,红军获得胜利,使苏维埃政权稳固下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统治。
1919年至1920年列宾发表了《控制从命令到公共服务》和《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进一步指导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2年俄国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中亚五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列宾成为联邦政府主席。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参考课件
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辨一辨: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之处? 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有相同之处吗?
2021/3/10
授课:XXX
13
3、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是如何形成的?在经济 方面有何主要特征?发挥过什么作用?有何弊端?
战争结束后,授引课:发XX了X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1
2、新经济政策实施于何时?为什么要以这一政策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一政策的 实质是什么?起过怎样的作用?
时间:1921年3月,28年斯大林统治时期被逐渐取消
为什么:内战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二十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21/3/10
授课:XXX
主要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恢复自由贸易 ④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作用:提高民众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21/3/10
有利于稳定授政课:治XX形X 势
12
辨一辨: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主要不同?
授课:XXX
4
2、《四月提纲》发表于何时?发表者是谁?发表的背 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归纳总结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明确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识记“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认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4、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5.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理解改革的道路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专题讲解】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事件”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通过武装起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成熟。
【特别提醒】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要与巴黎公社革命作比较,巴黎公社革命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归纳】可从对俄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不仅表现在革命后苏维埃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表现在俄国成为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表现在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26 苏联模式——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主题26苏联模式——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
2.租让制: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苏联模式: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
该模式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赢得二战的胜利,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后成为苏联长期缓慢发展和走向解体的根源。
4.农业集体化: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提供原料和资金,1929年苏联实施的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大规模的公有制经济,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化建设。
1.俄国发展落后,经济上是农业国,政治上是沙皇专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反动统治力量薄弱。
2.俄国革命力量强大,有强大的工农联盟,有成熟的列宁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用革命方式解决各种现实矛盾的社会力量。
3.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4.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5.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
6.列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7.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
8.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一、革命发生和取得成功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客观原因2.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原因4.《四月提纲》——-理论指导二、经过1、二月革命(191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经过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七月流血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
3、十月革命的胜利时间:1917、11 彼得格勒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政权:苏维埃政权。
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政府:人民委员会4、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对内发布《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外交上:对外发布《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三、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先例。
②走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
③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四、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③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五、苏联的成立与解体成立:1922年,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1991年标志:独联体的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十四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社’,超越生产力水平 系来扩大生产 经济:恢复发展/政治 政治: 巩固了新生政权/不是向社’ 巩固了新生政权 不是向社’ 不是向社 经济:恢复发展 政治: 政权巩固/理论 向社’ 理论: 政权巩固 理论:向社’ 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渡的正确途径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体制)
1、背景: 、背景: 世纪30年代中期 2 、体制确立: 20世纪 年代中期 体制确立: 世纪 单一的公有制 3、主要表现: ①所有制形式: 、主要表现: 所有制形式: ②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调节手段: ③调节手段: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④管理手段: 行政手段 管理手段: 4、原因: 根本: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经济结构所决定 、原因: 根本: 客观: 客观: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的环境 5、评价: 、评价: 1)积极:实现工业化;欧一世二 )积极: 实现工业化; 2)消极 ) 超越生产力水平:比例失调;压抑积极性; 超越生产力水平:比例失调;压抑积极性;埋下隐患
评价
工 业 化 宣 传 画
农 业 集 体 化 宣 传 画
三、斯大林模式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第聂伯河发电站
回答: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确立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体制下,苏联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其确立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体制下,苏联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体验高考
4.(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 题)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 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 .( 年高考北京文综 年 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 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 内容。当然, 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 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段历史。
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俄历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是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负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人民对现有政权失去信心。
布尔什维克党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他们提出了“和平、土地、工厂”的口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土地国有化、取消对外债务、实行劳动保障制度等,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时,苏联政府还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苏联成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经济问题。
苏联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需要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计划经济、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这些措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其次是社会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贫困、文盲、疾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联政府实行了全民教育、普及医疗卫生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最后是国际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封锁。
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如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卫了苏联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政府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第15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导入环节出示两幅图片,第一幅是1957年当时苏联政府赠送给毛泽东的一幅油画,油画的主要内容是列宁宣告苏维埃的成立;第二幅是莫斯科电影厂的一个电影片头,反映的是莫斯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的雕塑。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莫斯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雕塑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图像史料,帮助学生回忆建构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1.出示时间轴,呈现的是俄国1917-1937年的历史大事记。
根据时间轴,将俄国1917-1937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你将如何划分?给出你的理由。
2.出示史料1917年俄国二月历史大事记3月8日,9万群众集会涅瓦大街;3月9日,20万群众集会涅瓦大街;3月10日,彼得格勒工人总罢工;3月11日晚,600名士兵起义;3月12日晨,10200名士兵起义;3月12日午,25700名士兵起义;3月12日晚,66700名士兵起义。
3月15日午夜,沙皇签署退位宣言。
罗曼诺夫王朝崩溃!俄国沙皇体制终结!1.二月革命倒沙皇。
(板书)2.《四月提纲》指方向(板书)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的平均工资;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3.七月事件抛幻想(板书)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却于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上前线。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
这一事件即是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成为了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学习一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一、背景与十月革命苏联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正是俄国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沙皇专制的国家,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深受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
同时,俄国正面临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和战争疲劳,这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农民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场革命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全球无产阶级的梦想与希望。
二、共产主义建设与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迎来了共产主义建设的时代。
列宁、斯大林等领导者奠定了共产主义的基础,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共产主义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农民的土地共产主义化,并进行工业现代化与农业集体化。
在加强国家集权的同时,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调控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
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了许多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合作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时,苏联提倡劳动者的学习和进步,推行全民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
三、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在工业化方面,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社会领域,苏联实现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广泛覆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共产主义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计划经济的运作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集体化的农业政策也引发了农民的不满与抵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此外,由于苏联长期处于国际孤立状态,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也加剧了经济发展上的困难。
四、共产主义思想的衰落与后果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在持续发展了几十年后,逐渐陷入了困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奠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革命过程以及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分析和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沙俄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国家,民主和自由被压制,工人和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的影响下,俄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无论是普列汉诺夫的《什么是做》还是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任务》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俄国革命的必要性。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发动了武装暴动,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这个革命意义重大,标志着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战争、经济困难、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但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苏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经济方面,通过国家集体农庄化以及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突破,工业化进程迅速。
苏联在军事科研技术、航天工程、重工业等领域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教育文化方面,苏联重视教育普及,并且发展了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苏联成为了全球科学研究与文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文学作品。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局限和挑战。
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集权过度、缺乏民主、腐败等问题。
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此外,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无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建设成就仍然被世界所肯定。
苏联的劳动人民从一个封建农民到工人阶级,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社会主义强国,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显著的政治事件之一,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它的影响至今仍持续存在。
本文将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一、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其背景出发。
首先,沙皇制度的崩溃导致了俄国社会的剧变,使工人和农民认识到了当前体制的严重问题。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俄国经济,造成了国内物资短缺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最后,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传播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俄国的发展。
二、经济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经济的改革。
布尔什维克政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国有化、工厂和企业的国有化以及实施五年计划等。
土地国有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并鼓励集体农庄的建立。
工厂和企业的国有化则确保了生产手段的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奠定了基础。
而实施五年计划则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化进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工业化进程。
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工厂、铁路和设备,加强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和集体农庄的建设使苏联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这些工业化措施推动了苏联经济快速增长,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国之一。
四、教育、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得益于对教育、文化和科技的重视。
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大力发展科技研究,促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成长。
在文化领域,苏联鼓励并支持当时苏联的杰出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创作,形成了众多经典作品。
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展现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通过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苏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变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当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制度下的专制统治。
由于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压迫和剥削让工人阶级和农民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个动荡时期崭露头角。
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核心领导人,他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决断的领导风格而闻名。
他通过《十月革命与党的任务》等重要著作,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论基础。
布尔什维克党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壮大,并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
三、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建设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一条新路。
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后立即开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和工人自治等重要措施,旨在铲除阶级剥削,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
然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在建设初期,俄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战争与饥荒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社会动荡。
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采取严格的集中管理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四、斯大林时期的变革和挑战在斯大林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一方面,通过五年计划和大规模的工业化,俄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农业集体化导致了许多农民的抗议和反抗,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斯大林时期也是一段充满恐怖和镇压的时期。
政治迫害、集体化进程中的人为饥荒以及大规模的劳动营系统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社会和政治的压抑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五、后苏联时期的崩解与转型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理想受到严重冲击。
随着经济上的困境和国家的衰落,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逐渐丧失。
里根时代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制裁也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的实力。
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俄国革命与中...
1
2.政策:(1)苏俄十月革命后,把大工业收归国 有,一切企业由工人监督;后又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进行直接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实践;俄共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
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 兴办的企业,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 产,恢复发展经济。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2)中国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党和人民政府合理
调整工商业,并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生 产改革,提高工人积极性,使经济得到恢复。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资本主义企业公
2
私合营,实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差异:苏俄虽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部分恢复资本 主义,但其基本做法是没收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对资
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
渡。
3
【练一练】
法斯认为:“否认当前世界格局中美国是独一无
二的超级力量,这是盲目的;但由此便认为世界 对美国霸权只能言听计从,这也是不现实的。” 这句话是说 (B ) A.当今尚未出现与美国军事力量匹敌的军事力量
B.多极化作为世界格局的一种趋势,不可阻挡
C.美国一味推行“单边主义”,从不重视多边合作 D.五大中心力量的多极化格局形成了 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B.市场经济制度的广泛建立
C.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D.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4
解析
冷战时期,美苏严重对立,苏联和其他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工业化方针和有计划经济建设
⑴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why
①现实因素:仍是落后农业国 ②国际环境: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 族独立 ⑵成就:P11 ⑶问题 P11四点
思考:中苏两国工业化的有哪些相似性?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施五年计划 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以服务工业化
5、农业集体化运动
①经济:垄断组织产生→帝义 ②政治:矛盾尖锐,薄弱的环节 ③直因:一战加剧矛盾激化 ④阶级、组织、群众基础等条件成熟 ⑤列宁的正确领导
2、进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任务: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⑵《四月提纲》指方向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义革命转变 内容1921)
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是什么?这一政策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⑴背景:国际、国内(P4) ⑵目的:应付战争、巩固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 ⑶内容 ⑷特点:
①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②强制性
⑸评价: 积极:巩固了…… 局限: ①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②造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③触犯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结构
考点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原因、过程、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考点二 新经济政策(1921---192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1936年)
(一)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⑴背景: 战时共义政策的弊端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⑵目的: ①解决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
②恢复发展经济,奠定社义经济基础,逐步向社义过渡
⑶内容:
⑷特点:
新在哪里?
①管理体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②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⑸实质: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整,俄、美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两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 各是什么?这两次改革是怎样体现相互借鉴的?
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⑵实质: 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 俄借鉴了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美借鉴了宏观调控(计划)
思考: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何特点?从中 有何认识?(导练146) 特点(1)理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2)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 (3)阶段:民主革命和社义革命紧密相连 ⑷方式:由设想和平到运用暴力夺权
认识:(1)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僵死教条化; (2)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要根据国情选择革命和建设道路。
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⑶七月流血抛幻想
影 响: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表明无 产阶级和平夺取政权的失败
⑷十月革命现曙光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建立苏维埃政权 巩固措施:政、经、对外(P3)
3、影响
P4 ⑴对俄: ⑵对世界: ①对世界格局 ②推动国际社义运动高涨(表现何在?) ③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⑶对人类历史进程:
⑵评价:
积极: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消极: (1)违背农民的意愿,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造成农村发展长期的滞后; (3)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实质是犯了“左”倾错误。
思考:苏俄(联)农业政策的变化中,可得到什 么启示?
(三)斯大林模式 1、确立的原因: ① 受帝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 ② 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专制思想残余 ③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④ 个人因素 2、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P12 4、评价:
⑹评价:
①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 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⑺启示: 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市场经济不是资义所特有,要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关注民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的美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和调
单元一
十月革命~大危机前的世界 (1917~1929)
阶段特征: 政治:革命高潮(俄十月革命;资国;殖~) 经济:①苏联社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建立~体制 ②资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短暂的稳定繁荣时期 国际关系: ①凡~华体系,调整帝义在东西方的关系 ②资义与社义竞争共存
此时的中国:
革命新曙光、大革命、国共开始对峙
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资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政治:城乡的政治力量对比不同
㈡十月革命后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政策
1、十月革命后,将……收归国有,没收……(P3)
作用: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4、工业化政策(1925年起) 5、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起)
⑴原因: 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材料一:“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 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 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 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 %,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