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化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解析版(复习必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参考解析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
A. 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种B.8种C.9种D.10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一共有9种,分别为1,2-二氯丁烷;1,3-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1,1-二氯丁烷;2,2-二氯丁烷;2,3-二氯丁烷;1,1-二氯-2-甲基丙烷;1,2-二氯-2-甲基丙烷;1,3-二氯-2-甲基丙烷。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23年北京奥运会地"祥云"火炬所用燃料地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地叙述中错误地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地一种产品2.(5分)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地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地CH 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3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3.(5分)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错误地是(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Si、C、Ge地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地主要化合价是+4和+24.(5分)物质地量浓度相同地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地pH=12.则原溶液地物质地量浓度为( )A.0.01 mol•L﹣1B.0.017 mol•L﹣1C.0.05 mol•L﹣1D.0.50 mol•L﹣15.(5分)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地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几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地是( )A .逸出气体地体积,a 电极地小于b 电极地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6.(5分)(2008•全国理综Ⅱ,11)某元素地一种同位素X 地质量数为A,含N 个中子,它与1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g H m X 中所含质子地物质地量是( )A .(A ﹣N +m )mol B .(A ﹣N )mol C .(A ﹣N )mol D .(A ﹣N +m )mol 7.(5分)(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在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地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B .N 2、SO 2、H 2O 、NH 3C .N 2、SO 2、NH 3、H 2OD .H 2O 、NH 3、SO 2、N 28.(5分)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 )+H 2(g )⇌CO (g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地物质地量见下表物质物质地量实验CO 2H 2CO H 2O甲a mol a mol 0mol 0mol 乙2a mol a mol 0mol0mol丙0mol 0mola mol a mol 丁 a mol 0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 )地大小顺序是( )A .乙=丁>丙=甲B .乙>丁>甲>丙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二、非选择题9.(15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地△H表示生成1mol产物地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地热化学方程式是: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地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地分解率为α2,α2 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现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地△H 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地△H 4 △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10.(15分)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地五种,Q地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地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X、Y与Z不同族,Y和Z地离子与Ar原子地电子结构相同且Y地原子序数小于Z.(1)Q地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晶体,俗名叫 ;(2)R地氢化物分子地空间构型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地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地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 ;(3)X地常见氢化物地空间构型是 ;它地另一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地成分,其电子式是 ;(4)Q分别与Y、Z形成地共价化合物地化学式是 和 ;Q与Y形成地分子地电子式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11.(13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所得溶液呈碱性;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地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地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地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地结论与理由.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⑤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地离子是 .12.(17分)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1)B和C均为有支链地有机化合物,B地结构简式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地结构简式为 .(2)G 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地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地结构简式 .(3)写出:⑤地化学方程式是 .⑨地化学方程式是 .(4)①地反应类型是 ,④地反应类型是 ,⑦地反应类型是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地H地同分异构体地结构简式为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解析与试卷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23年北京奥运会地"祥云"火炬所用燃料地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地叙述中错误地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地一种产品【考点】I3:烷烃及其命名.【专题】534:有机物地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地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D、属于石油分馏地产物,是液化石油气地成分之一.【解答】解:A、烷烃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应呈锯齿形,丙烷呈角形,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B、丙烷等烷烃在光照地条件下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C、烷烃中碳个数越多沸点越高,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丁烷沸点高,更易液化,故C错误;D、丙烷属于石油分馏地产物,是液化石油气地成分之一,故D正确。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A说法错误;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说法正确;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说法正确;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故选A。
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NaClB. KCl、MgSO4C. KCl、CaCO3D. MgSO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3,排除C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和MgSO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3.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 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答案】C【解析】A .海水酸化,H +浓度增大,平衡H ++2-3CO ⇌-3HCO 正向移动,2-3CO 浓度减小,-3HCO 浓度增大,A 正确;B .海水酸化,2-3CO 浓度减小,导致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aCO 3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B 正确;C .CO 2引起海水酸化的原理为:CO 2+H 2O ⇌H 2CO 3⇌H ++-3HCO ,-3HCO ⇌H ++2-3CO ,导致H +浓度增大,C错误;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从而减少CO 2的排放,减弱海水酸化,从而改善珊瑚礁的生存环境,D 正确; 答案选C 。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学科第I 卷(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7、 【答案】A【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425CuSO H O ⋅,故A 错。
湿法炼铜原理为CuSO 4+Fe=FeSO 4+Cu ,故B 、D 均对。
“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浓缩结晶的过程,故C 对。
8、 【答案】B【解析】由①可知,固体中不含碳酸钙;由②可知,固体中含KCl ;由③可知,固体中含MgSO 4,故选B 。
9、 【答案】C【解析】海水酸化,会发生反应H + + CO 32- == HCO 3-,CO 32-浓度减小,HCO 3-浓度增大,A 对。
珊瑚礁主要成分为CaCO 3,海水酸化可消耗CO 32-,促进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珊瑚礁减少,故B 正确。
CO 2引起海洋酸化,原理为H 2CO 3⇌H ++ HCO 3-,C 错。
太阳能、氢能为清洁能源,不会产生CO 2,不会引起海水酸化,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D 正确。
10、 【答案】D【解析】MPy 的芳香同分异构体只有苯胺(也叫氨基苯)一种,A 错误。
EPy 分子中含有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 错。
VPy 的结构与乙烯不相似,不是乙烯的同系物,C 错。
反应②为醇的消去生成烯,D 对。
11、 【答案】C【解析】OH -在过程中存在消耗与生成,参与了该催化循环,A 正确。
该过程生成了H 2,H 2为清洁燃料,B 对。
该反应只有CO 2的生成,没有消耗,C 错。
该循环中,Fe 的成键数目有4、5、6的变化,D 对。
12、 【答案】C【解析】通电时,Ag 作阳极,失电子生成Ag +,进入WO 3薄膜中(电致变色层),W 元素化合价降低,总反应为xAg + WO 3 = AgxWO 3,故A 、B 、D 对,C 错。
13、 【答案】D【解析】由物质结构及成键数目可推知,W 为H ,Z 为Na ;Y 原子可成三个键,故为N ;总原子序数之和为24,故X 为B 。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35.5 Fe 56一、选择题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2CO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清洁燃料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 研发催化剂将2CO还原为甲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清洁燃料,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 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故选C。
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全国2卷参考版)(答案解析)
【精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全国2卷参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3.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4.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5.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6.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二、原理综合题8.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020届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 化学卷(二)(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二)(分值: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Na 23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泥、水玻璃、水晶均属于硅酸盐产品B .防晒霜能够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中蛋白质的盐析C .利用肥皂水处理蚊虫叮咬,主要是利用肥皂水的弱碱性D .食品包装盒中的生石灰或铁粉,都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C [水泥、水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硅酸盐产品,但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A 错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不是盐析,应注意防晒,B 错误;铁在食品包装盒中起到了吸收氧气的作用即抗氧化作用,生石灰不能与氧气反应,可以作干燥剂,不能作抗氧化剂,D 错误。
]2.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运用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由2Cu +O 2=====△2CuO 可推出同族的硫也可发生反应Cu +S=====△CuSB .Na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K 、Ca 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 .Fe 3O 4可表示为FeO ·Fe 2O 3,则Pb 3O 4可表示为PbO ·Pb 2O 3D .CO 2与Na 2O 2反应只生成Na 2CO 3和O 2,则SO 2与Na 2O 2反应只生成Na 2SO 3和O 2B [S 的氧化性较弱,与Cu 反应生成Cu 2S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S=====△Cu 2S ,A 项错误;Na 、K 、Ca 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B 项正确;Pb 的常见化合价有+2、+4,故Pb 3O 4可表示为2PbO ·PbO 2,不能表示为PbO ·Pb 2O 3,C 项错误;SO2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D项错误。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新课标ii,解析版)
新课标2卷理综化学部分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 c(H+)= c(OH-)+c( 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 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参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 热效应为△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 2>△H 3 B 、△H 1<△H 3C 、△H 1+△H 3 =△H 2D 、△H 1+△H 2 >△H 326.(13分)在容积为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2NO 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 、因铵根离子水解,其数量小于0.1N A ,A 错误;B 、2.4gMg 为0.1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为0.2N A ,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 ,C 错误;D 、正确。
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 、b 、c 、d 分别为O 、Na 或Mg 、Al 、S 。
A 、原子半径b >c >d >a ,A 错误;B 、B 正确;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是弱碱,C 错误;D 、S 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 错误。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氧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参考答案】A。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考点:考查干燥剂的有关判断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4H22O5D.C14H10O5【答案】A考点:考查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9038Sr+13654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羧酸,即分子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所以有机物有4种,答案选B。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新课标Ⅱ卷,含解析)
2020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新课标Ⅱ卷,含分析)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化性及环境友善。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P2O5不行用作食品干燥剂A.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加工后拥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考点:考察干燥剂的有关判断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整水解可获得1molA .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D.C14H10O5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答案】A考点:考察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9.原子序数挨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构造与氦相-+的电子层构造同样。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元素的非金属性序次为c>b>aA.a和其余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d和其余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考点:考察元素推测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L-1--2-离子数之和为N的NaHCO溶液中HCO和CO333AC.钠在空气中焚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足焚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U发生裂变反响:235U+1n90Sr+136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A 92920385400N 【答案】C考点: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不含量立体异构)NaHCO3溶液反响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分析】试题剖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响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羧酸,即分子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所以有机物有4种,答案选B。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二) 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菽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上述涉及的“灰”作用是A .蒸馏B .吸附C .洗涤D .过滤 【答案】B【解析】“烧草为灰”,这里的灰类似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海水中的食盐,B 项正确。
8.某化学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罝探究苯与液溴的反应已知:MnO 2+2NaBr+2H 2SO 4====△Br 2↑+MnSO 4+Na 2SO 4+2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A 的作用是除去HBr 中的溴蒸气B .装置B 的作用是检验Br −C .可以用装置C 制取氯气D .待装置D 反应一段时间后抽出铁丝反应会终止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苯与液溴的反应。
装置A 中CCl 4可以溶解溴蒸气,所以可以除去HBr中的溴蒸气,A 项正确;装置B 的中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检验Br −,B 项正确;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是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所以可用装置C 制取Cl 2,C 项正确;装置D 反应一段时间后铁丝与溴单质反应生成溴化铁,溴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抽出铁丝反应不会终止,D 项错误。
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新课标II卷)(答案解析)
【精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新课标II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B. C.D.4.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7.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二、工业流程题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解析
(4)根据题中所给信息,NaClO2 反应歧化反应,产物之一为 ClO2,故另一种产物为 NaCl,因此 x
1mol ,
x=1.25mol。由于反应物中有 Na2CO3 和 NaHSO4,故二者可以反应放出气体 NaHCO3+NaHSO4=Na2SO4+H2O+CO2↑。 (5)ClO-与 Cl-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Cl-+ClO-+2H+=H2O+Cl2↑。 (6)假设需要 Cl2 的质量为 a,则总 NaOH 溶液的质量为(1000-a),参与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1000-a)×30%-
则成胆矾”是蒸发浓缩结晶的过程,故 C 对。 8、 【答案】B 【解析】由①可知,固体中不含碳酸钙;由②可知,固体中含 KCl;由③可知,固体中含 MgSO4,故选 B。 9、 【答案】C 【解析】海水酸化,会发生反应 H+ + CO32- == HCO3-,CO32-浓度减小,HCO3-浓度增大,A 对。珊瑚礁主要成分为 CaCO3,海水酸化可消耗 CO32-,促进 CaCO3 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珊瑚礁减少,故 B 正确。CO2 引起海洋酸化, 原理为 H2CO3⇌H++ HCO3-,C 错。太阳能、氢能为清洁能源,不会产生 CO2,不会引起海水酸化,可改善珊瑚的生 存环境,D 正确。 10、 【答案】D 【解析】MPy 的芳香同分异构体只有苯胺(也叫氨基苯)一种,A 错误。EPy 分子中含有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 共平面,B 错。VPy 的结构与乙烯不相似,不是乙烯的同系物,C 错。反应②为醇的消去生成烯,D 对。 11、 【答案】C 【解析】OH-在过程中存在消耗与生成,参与了该催化循环,A 正确。该过程生成了 H2,H2 为清洁燃料,B 对。该 反应只有 CO2 的生成,没有消耗,C 错。该循环中,Fe 的成键数目有 4、5、6 的变化,D 对。 12、 【答案】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2020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27.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使人体对钙的汲取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取过多【答案】C【名师点睛】考察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构成的差异,蛋白质主要有碳、氢、氧、氮三种元素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本题着重基础知识的累积。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L 14溶液中,NH4的数目为N A NHClB.与H2SO4完整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C.标准情况下,2和O2的混淆气体中分子数为N AD.H2和I2于密闭容器中充足反响后,其分子总数为N A【答案】D+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HO++数目小于,故A 【分析】A、NH NH NH·HO+H,所以NH442324A错误;B、为,与硫酸完整反响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所以转移电子数为为,故B错误;C、N和O都是分子构成,标准情况下,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A22子数都为,故C错误;D、H+I22HI,反响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响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A2为,分子数为A,故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门,主要从物质构造、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响等角度考察,本题相对照较简单,只需仔细、仔细就能做对,平常多注意这方面的累积。
9.a,b,c,d为原子序数挨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同样;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同样;d与a同族,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考察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依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所以平常中夯实基础知识是重点,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巧运用,审清题意如能否是最高价等。
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全国II)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 正确;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 C .蛋白质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 正确; 【答案】C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 g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0.1 mo l H 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解析】A.N H4+能够发生水解,故NH 4+的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 g M g与H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 A;D. H2 + I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D9.a 、b 、c 、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 >b>aﻩﻩﻩﻩﻩB.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ﻩﻩ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O,d 与a 同族,故d 为S,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为Al,则b 为Na 或Mg ; A.原子半径b>c>d>a ,故A 错误;B .4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 正确;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 错误; D.O 2的氧化性强于S,故D 错误;【答案】B10.【解析】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正确;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性不同,故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错误;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 l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 错误; 【答案】A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化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答案A【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 答案D【解析】CaCO 3与CO 2反应生成Ca(HCO 3)2,再加入NaHCO 3是没有现象的,A 项错;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 3,无CO 2气体放出,B 项错;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其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 反应时,放出的CO 2多,C 项错;D 项,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 + CO 2 + H 2O =2NaHCO 3↓,由于NaHCO 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高考真题——化学(全国Ⅱ卷)解析版化学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可看成是丁烷C4H10中的两个H原子被两个Cl原子取代,C4H10有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3)CH3两种,正丁烷中2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有6种结构,异丁烷中2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有3种结构,共有9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答案A【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 2 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 答案D【解析】CaCO 3与CO 2反应生成Ca(HCO 3)2,再加入NaHCO 3是没有现象的,A 项错;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 3,无CO 2气体放出,B 项错;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其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 反应时,放出的CO 2多,C 项错;D 项,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 + CO 2 + H 2O =2NaHCO 3↓,由于NaHCO 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答案D【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 项错。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①②⑤⑥③B. ④①②⑥⑤③C. ①④②⑥③⑤D. ①④②③⑥⑤ 答案C【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
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知,因H 2CO 3>苯酚>HCO 3-,所以对应的盐,其碱性为:碳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pH 顺序相反,故C 项正确。
11. 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 -571.6KJ · mol -1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 -890KJ · mol -1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B【解析】设H 2、CH 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mol 。
则x + y =5,571.6x/2 + 890y = 3695,解得x=1.25mol; y=3.75mol ,两者比为1:3,故选B 项。
12、 1 mol HO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A .5 molB .4 molC .3 molD .2 mol 答案A【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有机物的酯基与NaOH 水解时,生成羧酸钠,—OC — O—OCCH 3O此外生成的酚还要继续消耗NaOH,故需要5molNaOH,A项正确。
13.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B【解析】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
2Fe2+ + Cl22Fe3+ + 2Cl-,2Br-+ Cl2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当x/a ≤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
当x/a ≥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27. (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t/min X/mol Y/mol Z/mol0 1.00 1.00 0.00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9 0.55 0.10 0.90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 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aX + bY cZ开始 1.00 1.00 0转化 0.45 0.9 0.9平衡 0.55 0.1 0.9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2Y2Z。
(3)根据图像可知在3min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min。
(4)X的转化率等于0.45。
(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1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
在2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3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28. (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③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 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时在D 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D 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⑧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和有关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试剂的选择。
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为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判断试管A 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氨气要使用碱石灰。
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水和氨气生成氨水留在了D 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
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检验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
29. (15分)现有A 、B 、C 、D 、E 、F 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2223,,,,,K Ag Ca Ba Fe Al ++++++,阴离子有2233431,,,,,C OH CH COO NO SO CO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10.1mol L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 测得溶液A 、C 、E 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 向B 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 溶液中滴加32()Ba NO 溶液,无明显现象;④ 向F 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