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现象999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拼音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送sòng东dōng阳yáng马mǎ生shēng序xù》余yú幼yòu时shí即jí嗜shì学xué。

家jiā贫pín ,无wú从cóng致zhì书shū以yǐ观guān ,每měi假jiǎ借jiè于yú藏cáng书shū之zhī家jiā,手shǒu自zì笔bǐ录lù,计jì日rì以yǐ还huán 。

天tiān大dà寒hán ,砚yàn冰bīng坚jiān ,手shǒu指zhǐ不bù可kě屈qū伸shēn ,弗fú之zhī怠dài 。

录lù毕bì,走zǒu送sòng之zhī,不bù敢gǎn稍shāo逾yú约yuē。

以yǐ是shì人rén多duō以yǐ书shū假jiǎ余yú,余yú因yīn得de遍biàn观guān群qún书shū。

既jì加jiā冠guān ,益yì慕mù圣shèng贤xián之zhī道dào ,又yòu患huàn无w ú硕shuò师shī、名míng人rén与yǔ游yóu ,尝cháng趋q ū百bǎi里lǐ外wài ,从cóng乡xiāng之zhī先xiān达dá执zhí经jīng叩kòu问wèn 。

先xiān达dá德dé隆lóng望wàng尊z ūn ,门mén人rén弟dì子zǐ填tián其qí室shì,未wèi尝cháng稍shāo降jiàng辞cí色sè。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赏析这是一篇赠序。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洪武十年(1377)致仕。

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

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后辈的身分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就文章的内容而言,作者主要以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

作者简洁生动地叙述早年的经历:幼时酷爱学习,但因家境贫寒,无书可读,只得向人借阅。

借到书,即使在严冬季节,也要自己动手抄录;为了取信于藏书之家,到期一定归还,可见得书之难。

年长以后,仰慕圣贤的道统,渴望名师指点,且又并非容易的事;为了求师,不顾穷冬烈风,负箧曳屣,奔走于深山巨谷之中,以致足肤皲裂。

生活上,自己也甘于贫苦,自得其乐。

这些典型事例全面地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地克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笔墨酣畅,说理透彻,为下文的对比蓄满了气势。

接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太学生的优越条件: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教授相伴,有丰富藏书。

这样,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结论只有一个: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确凿的事实,强烈的对比,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完成了所要揭示的主旨。

此后,又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和宗旨。

就文章的写法而言,除全篇主体结构进行对比之外,在具体记叙的'过程中,又处处予以对比。

在记叙自己勤苦求学生活时,以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作对比。

譬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写求学时,不辞劳苦,困难愈大愈见其志坚;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緼袍敝衣作对比;在记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时,又以客观条件的优越与主观上的努力与否作对比作者以鲜明的对照,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序翻译注释翻译: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

因为家⾥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家去借,亲⼿抄录,计算着⽇期按时送还。

冬天天⽓⼗分寒冷,砚⾥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译⽂我年幼时就⾮常爱好读书。

家⾥贫穷,⽆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家求借,亲⼿抄录,计算着⽇期按时送还。

冬天⾮常寒冷,砚台⾥的墨汁都结了冰,⼿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师和名⼈交往,曾经赶到数百⾥以外,拿着经书向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望重,门⼈弟⼦挤满了他的屋⼦,他的⾔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侧着⽿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个字反驳;等到他⾼兴了,则⼜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在深⼭峡⾕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尺深,脚上的⽪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拿着热⽔为我洗浴,⽤被⼦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寄居在旅店⾥,旅店⽼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都穿着华丽的⾐服,戴着⽤红⾊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腰间挂着⽩⽟环,左边佩戴宝⼑,右边挂着⾹囊,光彩鲜明,像神仙⼀样;我却穿着破旧的⾐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羡慕的⼼。

因为⼼中有⾜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

我求学的⾟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

如今我虽已年⽼,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于君⼦的⾏列中,承受着天⼦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呢?如今的学⽣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和夏天的葛⾐,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当他们的⽼师,没有询问⽽不告诉,求教⽽⽆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不必再像我这样⽤⼿抄录,从别⼈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送东阳马生序 全面归纳文言现象(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送东阳马生序 全面归纳文言现象(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文言现象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与之论辨
通“辩”,辩驳
古今异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古义:借 今义:不真实的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录毕,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余立侍左右: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余 立侍(于)左右”
寓逆旅 :“寓”后面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 “寓(于)逆旅”
倒装句: 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弗怠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每 于藏书之家假借”)
弗之怠
代词,指“抄书”这件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当余之从师也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状元成才路 句子独立性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把
以 计日以还 以衾拥覆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用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久而乃和
表顺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至 礼愈至 至舍
形容词,周到 动词,到、到达
从乡之先达状执元成才路 经叩问 向 从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
的食物
手自笔录
名词作动词,动手; 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 衣服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宾语“余”,正常语 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年幼时就特别爱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中的墨汁结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抄写完毕,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此)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自己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都不知道。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役拿了热水给我洗濯,用被子给我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囊,浑身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做了官,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上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的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的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给予他们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和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凡是所应该有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才能看到。

送东阳马生序注解

送东阳马生序注解

送东阳马生序注解《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马欢所作的一篇记述明英宗即位时候的文章。

文章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混乱与动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注解:1. 东阳: 指东阳县,位于今浙江省南部,是马欢的故乡。

2. 马生序: 标题中的“马生”指的是马欢自己,而“序”则表示文章是马欢所写的序文。

3. 干戈: 指战争中使用的兵器。

4. 既旋踵踏破铁靴的: 表示眼下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连铁靴都已经磨破了。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洞庭之湖则忧其吴: 这是文章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之情。

庙堂与洞庭分别指宫廷和湖泊,形容作者所处的高位和故乡的和平都不能令其宁静。

6. 鼠疫: 指鼠疫,一种传染病,当时是中国南方流行的一种疾病。

7. 诛求: 表示追求个人的私利和权势。

8. 陟岵: 指冒险攀登高处,比喻冒险行事。

9. 自纳: 表示自承受。

10. 成衣: 表示做好的衣服。

11. 萧条: 指经济不景气,物价低落。

12. 高丽: 指高丽国,即朝鲜。

13. 任朝野之变幻,靡有恃: 表示任凭朝野的变幻,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14. 米贵而无人米: 输出寸银: 表示大米价格昂贵,而没有人卖大米,于是大家只能花费大价钱来购买。

15. 亲朋好友,尽去马匹: 表示为了维持生活,连亲朋好友都将家中所有的马匹卖掉。

16. 诚恐干戈: 表示真的担心战争爆发。

17.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歌以咏志指的是以歌声来鼓励自己,激发斗志。

以上是对《东阳马生序》的简要注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由明代文学家宋濂
所写,用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章通过作者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文章表现了宋濂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他虚心的学习态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老师的严厉和“我”的恭敬形成对比,生活的艰难和求学意志的坚定形成对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还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具体生动。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的同时还穿插议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文章的另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这些对比使得文章的结论显得鲜明,很有说服力。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送东阳马生序》写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超全面】文言现象

《送东阳马生序》【超全面】文言现象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重点积累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与之论辨
同“辩”,辩驳
◆古今异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古义:借 今义:不真实的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录毕,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尝趋百里外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 今义:达到,实现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遗失
◆一词多义
走送之
代词,指“书”
之 益慕圣贤之道 结构助词,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从 从乡之先达状执元成才路 经叩问 介词,向
当余之从师也
动词,跟从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主人日再食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
美的食物
手自笔录
名词用作动词,动手;名词用作状 语,用笔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 的衣服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宾语“余”,正常语 序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余立侍左右 [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应为 “余立侍(于)左右”]
寓逆旅 [“寓”后面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 应为“寓(于)逆旅”]
倒装句: 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弗之怠
代词,指“抄书”这件事 状元成才路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篇1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3、重点字词解释:(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爱好.。

(2)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3)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4)弗之怠:怠,懈怠,不放松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5)走送之:走,跑。

(6)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9)执经叩问:叩问,求教。

叩,问.。

(10)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1)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15)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16)礼愈至:至,周到。

(17)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18)俟其欣悦:俟等待,等。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穷冬:严冬。

(21)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2)至舍:舍,学舍,书舍。

(23)僵劲:僵硬.。

(24)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导读: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时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抄录,数着日子到时候归还。

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成年之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们挤满了整个屋子,(对待学生)不曾略微把话说的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候遇前辈训斥、呵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等到他高兴后,才再度向他请教。

所以我即使愚笨,最后也有所收获。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的峡谷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

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现在各个学生在太学里读书,每天有朝廷供给的公粮,每年有父母寄来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坐在大房子里面读诗书,没有奔波的辛劳;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解答,要求得不到满足了;凡是该有的书,都搜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读得到。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赏析
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明确,但作者不是板着面孔空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而这种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又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

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上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勾连很紧。

从年轻时读书、求师、求学的经历写起,逐层道来,最后过渡到主题。

叙述经历,选取的是跟题旨有关的事情,因而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

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后写马君则。

写自己引出了写太学生,写太学生又引出了作为太学生之一的马君则。

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

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

因而,全文的结构紧密,最后推出题旨就显得水到渠成。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赏析】。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的一篇诗文,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名利荣辱的思考。

本文将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篇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龚自珍,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动盪。

这篇作品以马生序的主角形象展开,通过马生的一生来叙说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人生传奇。

首先,作品开头以“余城北徐公居士归园田庐,将以赋闲暇,默收藏之。

又恐旧物喧然,余咏斯文”为引言,抒发了作者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展望。

这一部分彰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尘世的不满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其次,作品逐渐转入对时局的批判与对社会现象的叙述。

作者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将现实与自己幻想的理想乡进行对比。

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陋,揭露了人情冷暖的不公和名利之争的虚无。

在叙述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作者借马生这一形象,带领读者领略尘世的凡俗。

他描述了马生少年时的朝阳街,繁华喧嚣,商贾云集,人们为名利竞争不休,他们纷纷追求权势、金钱而忽视了道德和人情。

进入第三部分,作者通过马生的遭遇来反击危害社会的黑暗势力。

在马生升官过程中,他的同道揭发他勾结宦官,腐化风俗。

作者以此揭示了人们身处权力之下时所面临的考验和危机。

第四部分作者则以写马生的墓志铭作结,表达了对马生一生的赞颂和对功名利禄的深思。

他指出了功名之路的痛苦与险阻,呼吁人们能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

通过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名利荣辱的思考。

通过马生的形象和事迹,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人间纷争的无奈与悲凉,呼吁人们能坚守自己的信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既有文学审美价值又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作品,它通过马生这一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让读者思考名利之间的取舍,以及人生的真正追求。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送东阳马生序》是唐代文学家陈陶所作,主要描写了当时东阳马氏
宗族掌握着实权的情景,以及陈陶对于官僚腐败、社会阶级差距等问题的
忧虑和批评。

本文以东阳马氏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
的社会状况,反思了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逐,并呼吁人们重视品德修养,追求真正的仁义道德。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的详细解析。

文章开篇即指出“马”字之本义是“德”,强调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
品德修养,而不是追逐权力和地位。

马生这一人物形象寓意着仁义和道德,他是以“振作立名于天下”的德行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然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马氏家族逐渐变得贪婪和腐败,忘记了起家时的初心。

总体来说,《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对东阳马氏家族的兴衰描写,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崩溃,并呼吁人们重视品德修养,追求真正的仁义道德。

它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佳作。

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段文言现象

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段文言现象

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段文言现象
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所著的一篇序文,以其铿锵有力的文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这篇伟大的文论作品中,最后一段却出现了一些文言现象,这些现象不仅违背了文章的整体风格,也影响了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接受。

文言现象一:使用繁琐的词汇
在送东阳马生序的最后一段中,文徵明使用了一些繁琐的词汇,如“维垣”、“翊朝”等,这些词汇虽然在古代文言中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这些词汇的使用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阅读障碍,使得整个文章的流畅度降低。

文言现象二:过多使用虚词
在送东阳马生序的最后一段中,文徵明过多地使用了一些虚词,如“然则”、“乃”等,这些虚词在文言中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

这些虚词的使用使得文章显得啰嗦冗长,缺乏简洁明了的表达。

文言现象三:句式结构复杂
在送东阳马生序的最后一段中,文徵明采用了一些复杂的句式结构,如长句、倒装句等,这些句式结构在文言中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这些句式结构的使用使得文章的阅读难度增加,读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为了改善以上文言现象,我们应该在翻译和阅读这篇文章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可以使用更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文徵明原文中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括号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伟大的文论作品,然而在最后一段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效果。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这些文言现象,以保持文章的流畅度和易读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徵明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总结
1.通假字: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译: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译: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

2.古今异义:
①走(录毕,走送了):古:跑;今:表行走。

②汤(媵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借;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奔,快走;今:表趋向。

3.一词多义:
①以:(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与朱元思书)信。

③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④其:(俟其欣悦)他;(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⑤至:(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⑥若:(烨然若神人)好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⑦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⑧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副词,特意,故意。

⑨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

⑩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卑)名词,本资,资质。

4.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④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⑤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①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②(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省略主语)
译:(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③寓(于)逆旅。

(省略介词)译:我寄居在旅店里。

倒装句: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