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合集下载

高职财经类专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财经类专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财经类专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作者:哈申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4期高职财经类专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哈申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在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高职财经类专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推动高职财经类专业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高效应用。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高职;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6-0-01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高职财经类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高职财经类专业要全面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稳定学校的发展,加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合作企业规模较小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一般都以本专业为主进行选择,这样一来高职学生的选择范围就受到了限制,一般都是选择规模相对来说较小的民营性质企业,这种小型企业对学生的招聘人数也有一定限制。

财经类专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增加了其就业难度。

实习期的学生对于企业来说只能是一种负担,学生在实习期很难胜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只能处理打杂事务,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利于学校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2.教学资源的落后要想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在对教材的使用上,依旧使用本科教材,这些理论性过强的专业知识不利于高职学生吸收接纳。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人才的实用型要求就是人才的实际动手技能,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存在先天的不足,而企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十分有必要,文章就校企合作当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能力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重新调整的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内在特质,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基层人才的需求服务,因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融入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融入对学生真实环境的岗位锻炼,就会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律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升级对新进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求也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

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

只有深化合作力度,开发有效的合作路径,明确办学思想,校企合作才能向深度发展,才能适应企业随经济形势而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实状况(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校企合作的加深1.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经济联系也不断加深,竞争在不断加剧。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经济链中,我国主要就业途径是处在最低端的简单制造业,虽然换来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速度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要遭遇瓶颈,中国制造必然向中国创造转变。

特别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的制造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造的产品甚至我们整个以制造为主的产业类型,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因而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经济必须调整结构,不断升级,加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

最新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模式创新与探索-精品

最新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模式创新与探索-精品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模式创新与探索摘要: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富民金融学院为例,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方面分析总结校企互动协同创新实践模式的具体做法。

实践证明,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了该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践模式;战略联盟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2012年部在制定关于全面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作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2014-2020年的现代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特色道路。

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及正在研究制定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将从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强化落实现有鼓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

因此,“校企协同、深度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鹿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的富民金融学院,在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校企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协同概念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哈肯(Haken)于1971年提出,他认为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而校企协同创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1],要求校企双方或多方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各自要素联合开展创新活动,以达致共同的目标。

何郁冰[2](2012)提出针对“战略一知识一组织”三重互动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了初步的校企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首先,战略协同是基础。

校企双方要在和价值观上、信任和交流愿景上、风险和利益观念上达成协同,找准“利益一风险”的均衡点,建设战略性伙伴关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2011-11-17 14:29:00作者:易鑫樊曜来源:中国教育报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中小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放大、倍增、传递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拍即合——企业、行业、政府与学校“两情相悦”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1997年,23岁的徐伟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浙江省金华市,接手了父辈的家族企业——皇冠集团。

和父辈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不一样,他选择每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国际化的视野让徐伟强对企业有了更为远大的规划,他不想如同父辈一样,把企业的发展简单地局限于电动工具制造。

“金华的民营企业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不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结局只能是倒闭。

”徐伟强说。

事实上,皇冠在这个踌躇满志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手上确实走出了金华,走出了浙江。

短短十几年时间,皇冠已经由一个中小型的电动工具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工具行业名列前茅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并改名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

但徐伟强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真正的问题是新时代下经营思维、工作精神、管理方法的彻底转变,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徐伟强说。

于是,在壮大企业之余,徐伟强开始苦苦思索,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国际化管理模式探索、产业知识更新、相关人才培养的平台。

与此同时,金华民营企业的另外一匹黑马——众泰控股集团的掌门人吴建中,与徐伟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人才供应机制?在国外,吴建中见过企业办大学的例子,但众泰并没有成熟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校企合作的方案范文

校企合作的方案范文

校企合作的方案范文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在制定校企合作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和目标设定:企业和高校都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

双方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合作意向表达等方式,明确合作需求和共同目标。

2.合作范围和方式:双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领域和方式。

合作可以包括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

合作方式可以是项目合作、实习就业基地合作、产学研基地合作等形式。

4.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高校和企业都拥有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平衡。

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合作期间资源使用的方式和约定,确保双方合作的正常进行和共同受益。

5.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共享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问题。

高校和企业在合作项目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和商业机密需要明确归属和保护方式,同时也需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约定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共享。

6.人才培养与交流:校企合作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双方可以通过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也可以进行人才交流和培训,提升双方的技术水平。

7.评估与反馈机制:需要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双方可以及时调整合作方案,使合作更加顺利和有效。

校企合作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制定,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合作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合作双方需要建立起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校企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摘要:金融业的发展对高校的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校企联合办学是金融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72-02一、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高校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经济活动润滑剂的金融业的市场化也在加速推进。

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经不适应快节奏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尽快改革这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的灌输式的纯粹课堂教育模式,积极引入各种能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校企合作办学),使得高校能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会外语、善交往、能合作,符合金融学发展潮流,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由此可以缓解地方高校的招生压力。

地方高校的招生比较集中,而生源又在不断缩小,只有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有发展的前途。

2.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输入适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金融业是个以货币为经营对象,以财经、营销、法律和计算机等综合知识为经营的手段,风险性、竞争性和市场性极强的行业。

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是该行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面对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我国的金融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加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而通过盲目的市场招聘获得的人才,往往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培训,这无疑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发展。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摘要: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而建立起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包括机构运行的主体、内容及保障,因此本文从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建开放式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及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等方面来构成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

关键词:高职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而建立起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本文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为例, 探讨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的运行机制。

一、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院理事会的领导下,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系领导、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9名成员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两名,采用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由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主要是培养为各类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培养从事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和保险、个人理财、风险资产管理及金融创新工具操作等具体业务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全部来源于以上金融企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为: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在师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相互共享,为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项目实践和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方便;指导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进行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探索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新模式,满足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二、共建开放式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机制(一)深化以银行、保险企业为依托的人才共育机制首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分析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共同分析就业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其次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订单班。

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竞 争。 通过校企合作 , 学校可 以直接培养 出符 合企业岗位需 性 、 阶段性 的, 表现 为只顾 眼前 问题 的解决 , 只有在需要落实 求 的人才 ,毕业生毕业到 岗后可 以尽快上 手 ,成为熟练劳动 就业 、 共建实 践基 地 、 顶 岗实 习等 事项 时 , 相关人员才进行沟
力, 大大缩减企业人才塑造 的时间。 此外 , 学校教学资源 , 包括 通 , 目的性 和指 向性单一 , 校企 双方 参与合作 的人员互相接触 教室 、 活动场地 、 实验室 、 师资 , 都可 以为企 业提 供职工职业资 不 多 , 能够相 互了解更少 , 不可能持续 有效地开展互动合作 ,
减少学校教学的盲 目性 。
2 4 教 书 育人 ・ 高教 论坛 2 0 1 3 1 1
学方面的合作 。 合作形式难 以深入 。 从上述 的合作形式可 以看到 , 校企合
理 论 研 讨
作仍停 留于一些浅层次的合作 , 尚未达到真正校企合作的内涵
和要求 。 诸如一些较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 的制定 、 课程设置 、 合作 教学等都没有开展 , 这就形成 了有“ 合” 无“ 作” 的局面。
( 三) 校 企合作 办学 实现 “ 双 赢”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有 效提高教学质 量 ,学生普遍 具有 良好 的职业素质 。通过顶 岗实习使学生尽 快适应工作 岗
位, 成 为有效 的劳动生产 力 , 降低 了企业 生产 的劳动力成本 ;
业 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 , 对人才需求较多 , 因此合作意愿 最
论联 系实际 , 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 业进行过短期 的职工培训 。
( 二) 校 企联合 办学是 企业 生存发展 的 内在 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间 的竞争实 际上是人才和技术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索和实践了校企合作模式,总结了其优势和挑战,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创新。

在展望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实践建议。

未来,该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金融行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该研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创新、发展趋势、实践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普及,校企合作已成为金融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金融行业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率。

目前,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变化和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金融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增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的更好对接需求。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可以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金融危机后关于校企合作的思考

金融危机后关于校企合作的思考

金融危机后关于校企合作的思考[摘要] 在金融危机过去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所以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更新校企合作理念、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完善学校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来促进和完善校企合作。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一、前言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559万,2009年有611万。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及就业压力已提前到了学校的在读学生。

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在金融危机过去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既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又能促进学生就业,一举两得。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向互利”或“多方受惠”;校企合作的精髓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育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上;合作的成败关键是看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经济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实现“成功就业”,能否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对于企业来说,可利用学校成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可以直接挑选优秀人才以充实企业人才资源,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竞争力。

可见,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不仅对合作双方有利、对学生就业有利,还对国家、社会有利。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校企合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和富有成果,合作的道路坎坷,现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发觉,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但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却很少。

1.企业方面(1)用人观念上的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浅析

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浅析

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浅析作者:程涵溢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现阶段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过去我们常常把高等职业教育理解为“缩减版”的本科教育。

但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本科教育存在着较大区别。

后者主要是培养理论型,科研型人才,而后者则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金融专业是高职院校最常见的专业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本文专门讨论这个课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校企合作浅析在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当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下面我们具体进行分析。

1.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所面临的社会形势金融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因而它的课程设置,与外界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也是分不开的。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1.1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方针,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不断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民营企业所需的审批程序被日益简化,对民营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可以预见的是在将来,金融人才将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2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说是在信息技术尤其是自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所诞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格局,它对于既往的经济格局来说是产生了很大的变革的。

通过互联网+的经济结构,金融市场的运作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这就等于是开创了金融业的新纪元。

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下,对于金融人才自然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2.1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根据前文的阐释,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 校企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 校企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目录第一部分综述 (3)一、xx银行简介 (4)二、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6)三、金融服务优惠政策 (6)四、金融服务保障措施及承诺 (7)第二部分金融服务整体方案 (9)一、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业务 (9)二、代收代付业务 (11)三、资金融通业务 (12)四、银行卡业务 (14)五、个人信贷业务 (16)六、保险代理业务 (17)七、理财业务 (18)八、职业年金服务 (18)九、其他服务 (18)第三部分服务渠道与服务保障 (209)一、服务渠道 (20)1、自助服务设备 (20)2、xx客户服务中心 (20)3、网上银行 (20)4、网点柜台 (20)二、服务保障 (20)1、成立农行金融服务小组 (20)特别措施:“绿色通道” (21)2、配备高级客户经理负责与贵校的业务联系 (21)3、账户需求 (22)4、融资合作 (22)5、校园服务与宣传 (22)6、校办企业服务 (22)第一部分综述xx银行秉承为国家、社会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宗旨,始终致力于加快发展的步伐,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强化,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制建设逐步健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开发并推出了具有国内同业领先水平的现金管理平台、网上银行等一批新产品,特别是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信贷管理决策系统的迅速推广,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基于上述xx银行在城乡网络、资金实力、产品创新、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以及XX大学多年来作为国内最高学府和国际知名高校的良好声誉,xx银行有能力也非常愿意与贵校强强联手,开展银校合作。

xx银行深切期望能与贵校达成共识,全面、独家介入贵校各项金融服务,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互享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校园建设、校办企业、银行卡、校园卡、个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合作,支持XX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促进XX大学教育事业、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国有商业银行与高等学府长期业务合作的新模式、新领域。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本文通过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含义、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在结合我院校企合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对策。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人才共育的“双赢”模式。

其形式是多方参与、产学研结合,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高职院校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其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行业和企业的变化。

它的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单元,是其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专业教学标准的设计体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校企合作。

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最终还得由行业企业来评判。

校企合作既是我国现在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战略,更能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既促进解决学生就业,又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人才共育,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我院校企合作基本情况:现有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1)“订单班”模式: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一订单班”,商贸旅游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通程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安排到对应企业;(2)“工作室”模式: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的“多迪工作室”企业提供设备,带着学生开发相关软件;(3)“校中店”模式,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都市丽人班”,学校与都市丽人公司合作,开设了“都市丽人连锁店”完全按照连锁店经营模式让临近毕业和实习的学生进行经营与管理。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 校企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 校企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高校金融服务方案目录第一部分综述 (3)一、xx银行简介 (4)二、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6)三、金融服务优惠政策 (6)四、金融服务保障措施及承诺 (7)第二部分金融服务整体方案 (9)一、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业务 (9)二、代收代付业务 (11)三、资金融通业务 (12)四、银行卡业务 (14)五、个人信贷业务 (16)六、保险代理业务 (17)七、理财业务 (18)八、职业年金服务 (18)九、其他服务 (18)第三部分服务渠道与服务保障 (209)一、服务渠道 (20)1、自助服务设备 (20)2、xx客户服务中心 (20)3、网上银行 (20)4、网点柜台 (20)二、服务保障 (20)1、成立农行金融服务小组 (20)特别措施:“绿色通道” (21)2、配备高级客户经理负责与贵校的业务联系 (21)3、账户需求 (22)4、融资合作 (22)5、校园服务与宣传 (22)6、校办企业服务 (22)第一部分综述xx银行秉承为国家、社会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宗旨,始终致力于加快发展的步伐,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强化,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制建设逐步健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开发并推出了具有国内同业领先水平的现金管理平台、网上银行等一批新产品,特别是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信贷管理决策系统的迅速推广,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基于上述xx银行在城乡网络、资金实力、产品创新、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以及XX大学多年来作为国内最高学府和国际知名高校的良好声誉,xx银行有能力也非常愿意与贵校强强联手,开展银校合作。

xx银行深切期望能与贵校达成共识,全面、独家介入贵校各项金融服务,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互享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校园建设、校办企业、银行卡、校园卡、个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合作,支持XX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促进XX大学教育事业、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国有商业银行与高等学府长期业务合作的新模式、新领域。

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金融专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共建开发微课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践机会、校外专家讲座等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旨在通过改革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行业的需要,促使其就业,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输送实务型人才。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创新,现代人才培育模式与互联网信息化密切结合,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自主性,因此开展金融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改善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以及创新能力,为推进浙江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改革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行业的需要,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输送实务型人才。

一、高职金融专业课堂教学现状1.授课方法单一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综合性非常强,学生要深入理解课程中提及的知识点,仅凭理论教学远远不够。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讲,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且教师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从而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

2.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完善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流于形式,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很难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脱离实践训练;教学内容,如应用案例比较滞后,与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严重脱节,使得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对实际行业规范和流程不够熟悉,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总而言之,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校企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金融重点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金融重点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文化视野金融重点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张 慧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摘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政策要点的重中之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首先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剖析其含义,再从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金融重点专业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其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最后总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带来的启示,针对职业教育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327-02一、引言1996年《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各级部门部署多项行动配合国家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包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要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2015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底,国办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赋予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意义。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预示着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顺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由此也可见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在进行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关体制、机制及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简介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实行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这就是校企合作的含义。

产教融合实质上是生产和教育培训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作者:张树斌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4期
摘要: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金融高职办学欲凸显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金融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必选模式
1.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恰好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

2.校企合作的内涵与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一致的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者是出于共同的出发点。

3.校企合作是解决阻碍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瓶颈的良方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不单纯是就教育谈教育,而是基于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的现实所强调的。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已经成为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瓶颈之一。

校企合作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在职业教育中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难题的一剂良方,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企业配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订,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
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对高职院校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

三、金融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适用模式的选择
(一)金融类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
对于校企合作,各高职学院都十分重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比较容易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平台,而经济类的院校中特别是金融类别的院校的校企合作一直处在朦胧状态。

在摸索中似乎形式多样,如学院内建立专业实训室、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与金融机构开展订单班、组织学生到金
融机构实习等。

但是往往停留在一纸协议上,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质没有体现,也没形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究其原因如下:
1.校方原因,具体表现在:①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

没有研究策划,以随机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必然是模式单一,合作层次较低。

②师资职业能力和水平较低。

大多高职院校是由大专院校转型而来,师资的专业理论有余而实践能力薄弱,教学模式摆脱不掉传统教学方式。

③经费缺乏。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始终制约着学校和企业的融合。

2.企业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①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外界合作的谨慎性,使寻求岗位锻炼的在校师生很难深入其中。

②金融企业在社会中的职业优越感使其在人才选拔上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放在低的位置,主观上缺乏合作意愿。

③市场经济之初的金融企业在人才层次的配备上还缺乏理性,盲目网络高层次人才或许产生的低效率还没有被认知。

正是由于校企双方的原因,严重制约了学院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制约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金融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努力方向——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我认为目前适合金融高职院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导性战略。

金融类高职教育发展的近十年时间,对校企合作也做了诸多积极的探索偿试,总结以往的校企合作的经验教训,选择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具体实施方案是:
1.完善和规范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统筹和研究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

学院应成立由主管教学院长挂帅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再成立以高职研究中心牵头的由专业骨干组成专门研究机构,聘请政府、企业的领导及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参加我们的组织,不断探讨新形势、研究新课题,开展对外的交流,要拿出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校企合作的新理念、新办法。

借助政府的力量走市场化校企合作之路
二是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行家的作用。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订。

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有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具体现场教学工作,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指导。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2.将多元的协议式校企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第一,与企业签订协议,将企业作为学院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应设法取得企业的大力支持,创造条件,争取使学生能在毕业前有机会到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走向岗位、适应岗位。

第二,学院为企业实行“订单式”教育。

即企业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向学校“下订单”,“买断”毕业生。

学院与企业在某个专业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部分教学实习也由企业承担。

学院应对每份“订单”设置一定的淘汰率,使学生学有动力,增强竞争意识,也确保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3.提高校方在企业中的地位
第一,发挥不学院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学院应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行业背景、学生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促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第二,学院积极建立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体。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指导,承担企业员工内部培训。

第三,在办学过程中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办学中坚持从技能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

4.拓宽校企合作广度,探究深度,实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第一,学院和企业高度信任和融合。

学院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

第二,多元合作,资源共享。

一方面,争取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向学院投资,建立利益资源共享关系。

向学院提供技术、设备甚至是资金的支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岗位,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经营操作过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职业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

金融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摸索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的道路,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特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靳润奇,陈鸿雁,赵立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高耀彬,陕荣善.产学一体: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中国教育报,2007,(3,12).
作者简介:张树斌,男,1968年,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