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中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为企业和社会输出应用性人才,而校企合作是把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合作、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且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鉴于此,本文对校企合作的定义、模式、课程设置、问题、对策和国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国际上又称“合作教育”。它有多种内涵,不同的人对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罗能认为校企合作是一

种“教育模式”(1),魏葳认为是一种“ 办学理念”(2),而李忠华等人把它理解为一种人才的“培养模式”(3)或“ 实践性教育模式”(4),陈洪浅则把它理解为“ 一种产教结合的途径”(5),耿洁把它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践、零距离对接、产学研一体、订单式培养”(6)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理解。具体来说,对校企合作的理解有以下两种:(一)直接定义:如孙宏伟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人才》中把校企合作定义为“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它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7〕,又如王震把校企合作理解为“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教育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8〕这些定义通过对培养目标和重点的阐述,清晰明了的指出什么是“校企合作”。

(二)综合定义,如李新生指出:“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9〕,又如:“校企合

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9〕 即校企合作和相关的概念相联系进行定义,综合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也是现阶段引用较多的定义。

在直接定义中,研究者侧重强调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导作用,即学校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如何进行课程设置等内容。而在综合定义中则重点强调能把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但两种定义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了校企合作的目标,并且指明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二关于校企合作的模式。

人们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模式,通过归纳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程度。如黄亚妮的“ 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10〕;如胡常胜的“ 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和深层次合作模式”,又如刘晓明、杨如顺的〔11〕“校办产业(企业)模式、行业(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12〕。黄亚妮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指出,“目前我国多数学校的人才培养以‘企业配合模式’为主导,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还相距甚远”〔10〕。

(二)根据办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主导作用的不同。有刘晚明等人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13〕,还有傅新民的“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支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14〕。

(三)其他模式有,傅新民把它归类为9 或8 个模式;1、在名称上,有人把它称为“ 零距离对接”式,“ 捆绑式”,“ 产、学、研一体式”,或“ 三对准、四贯通式”或“ 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对于“ 高职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并且积极探索和追寻校企的紧密合作,这种理论观念和

热情单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名词( 诸如“ 订单式”、“ 捆绑式”、“ 零距离”等等)。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操作指南》中把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概括为9 种〔15〕(1)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 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 2+1”模式,即“ 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3)是“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4)是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即“ 从学生的输入输出而言是完整的‘ 订单’式教育服务,从教育本身而言是双向输入优质‘ 资产’,……从国家社会而言是强调联手、优势互补,双向提供发展后劲,……”的模式;(5)是“ 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室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6)是双定生模式,其特点是“ 招生即能就业”,“ 完全‘以销定产’”,“ 培养需要结合”,“‘ 出口’ 决定‘ 进口’”,“ 实行人性管理”;(7)是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 “ 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8)是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即“ 紧紧把住了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条线”的模式;九是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即“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 办学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的模式。从总体来看,校企合作模式是现阶段专家学者研究最多,探讨最深的一个方面。

三.课程设置。

邓春姊提出设立“实训课程”,通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后,编写教材,从而创立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模拟工作,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立实训基地〔16〕。还有学者陈联提出了设立“纳德勒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处。它们都注重企业、岗位、个人需求,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个性化培训。〔17〕还有学者王健, 刘利等认为[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