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_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摇篮,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就备受热议。

其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无疑是实现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

它是指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到工程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其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实践技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深入实施。

在职业教育中,学校注重实践性,侧重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一门职业技能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和理解所学的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始终感受到所学对现实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注重学习创新,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加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在为实践生产和社会服务提供人力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校科技服务与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总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

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的模式。

具体的培养模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两个阶段,其中实习阶段在企业进行。

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时,企业派遣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

导师能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工作环境中。

3.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提供实践培训课程。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操作,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4. 企业定向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特定职业的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就根据企业需求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的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立即适应企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和行业动态,提前了解职业发展路径,有助于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人才进一步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尤其是与企业合作的高职院校成为企业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分析,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基本概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高职院校在协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方面的校企合作,包括实习、就业、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教育实践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况。

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

2、加强产学研合作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可以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进步。

3、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就业率是每位高职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就业与职业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支持和服务,开拓就业渠道。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提升职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也有诸多挑战。

1、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统一校企合作要想实现共赢,需要双方对教育理念和方法达成一致。

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缺乏协同和协作的意识,不能达成一致,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2、资源整合难度大高职院校和企业所涉及的资源属于不同的性质,如何对资源进行整合是一大难题。

同时,校企合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资源整合难度更大,影响了合作效益。

3、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和企业所注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也容易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校方重视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企业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和技能培养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让其具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合作模式1. 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实施载体,通过共同投入经费、设备、人力等资源,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开展科研、实验和项目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2. 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等,学生作为项目成员参与能够亲身体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设立校企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设立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基地中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培养模式1. 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导入企业项目将企业的项目导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3. 进行校企合作实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训。

通过实训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优势与挑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 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任务和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2. 提高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依托行业、企业,由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并由校企政共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职教集团搭建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性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应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内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其中,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则是要促成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效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1.我国现代社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产学研结合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才队伍。

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力量之一。

2.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1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所需人才,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意义、实施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程技术和学科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职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让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而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为学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

1.培养人才,符合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从实践出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才。

在学习期间,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能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毕业后切实地解决具体问题做好了准备。

2.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出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成熟、技能更加熟练。

3.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提高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能力,快速转换成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 high质人才。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特 色 。 工 学 结 合 体 现 了职 业 教 育 坚 持 以服 务 为 宗 旨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向行 业 、 业 面 企 办学 . 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 同点 . 找 注 重探 索校企 合作持续 发 展运行 机制 . 建 立 学校 和 企 业 之间 长期 稳 定 的合 作关 系 , 以实 现 互 惠互 利 、 作 共 赢 。 校 企 可 合 合 作 与工 学结 合 目标 是 一 致 的 .那 就 是 有 利 于学 生 身 心 健 康 .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有 利 于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力 、 岗位 职 业 能 力 和 就 业 能力 的提 高 。
构建“ 企合作、 校 工学结合” 人才 培 养 方 案
育 管 理 的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人 才培 养 模 式要 根 据 不 同专 业 和 校
企 实 际 需要 .采 取 灵 活 多样 的形 式 可
以为 学 校 提 供 实 训 岗 位 、 训 设 备 、 训 实 实 场 所 等 条 件 . 分 实 现 校 企 双 向互 动 . 充 实 现 校 企 资 源互 补 、 源 共 享 的 双赢 局 面 。 资
进 、 研 开 发 和技 术 指 导 的 支 持 , 业 可 科 企
企 合作 、 学结合 ” 人才 培养模式 。 工 的 逐
步 建 立 和 完 善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运 行 和
管 理 机 制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基 于 工 作 过
合作 、 学 结合 ” 才培养模 式的要 求 , 工 人 要积极推行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 位顶 岗 实 习 . 成前 期 以 学校 培 养 为 主 体 . 期 形 后 以企 业 培 养 和 训 练 为 渠 道 .校企 共 同 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下面将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施与实践。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提供实践实训场地和设备,并提供实际项目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能力。

再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就业周期。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够快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和时间。

同时,企业在校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施岗位培训,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推荐。

最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到学校就读和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在企业或行业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来学习和掌握专 业知识和技能。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管理与评价机制
学生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遵守企业规 定和学校要求。
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校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和社会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培养 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升高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 工培训等服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协助实践教学
起源与发展
起源:20世纪70 年代,德国“双 元制”职业教育 模式
发展历程:从德 国到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 逐步推广
引入中国:20世 纪90年代,高等 职业教育开始引 入工学结合培养 模式
现状与趋势:目 前已经成为高等 职业教育的主流 模式,未来将继 续深化改革与发 展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 式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概述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讲义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讲义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讲义一、背景介绍(200字)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校企合作中提供实践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200字)1.联合培养双赢: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而企业则能通过参与学生培养,提前吸纳和培养合适的人才,减少用工风险和成本。

2.实践能力提升: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这种实践经验将使学生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并提高工作效率。

3.产学研结合促创新: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科技研发和创新。

企业通常具有前沿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享资源和成果。

这种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400字)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该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合作机会,如实习、毕业实践、就业对接等。

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不同企业的需求,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2.安排实习和实践环节:学校应该将实习和实践环节纳入课程体系,安排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训、实验等。

企业可以提供合适的实践场所和导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3.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学校应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可以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4.设立实际项目: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重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更快速地融入职场。

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探讨其优势、挑战及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实战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引入到课堂中,将学生培养成真正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在企业中参与实际工作,提前接触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适应了企业的工作节奏,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更能够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 模式推行难度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需要解决师资配合、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2. 招聘条件限制企业在招聘时对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相对会更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定的挑战,也需要学校在教学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3. 企业资源限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资金相对匮乏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也是一定的挑战,需要逐步解决和克服。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生物 、高端 装备制 造 、新 能源 、新 材 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 战略性新 兴产业 , 并 为其发展 做 出了规划 。科学 技术 的 日新 月异也 展现 出对高 级技术 技能人 才的迫切需求 。
我 国高 等职业 技术 学院 大部分 由各 类 传 统教 育学校 转化 而来 ,其办 学定 位 与高等 职业教 育 的社会定 位有 很大 差 距 ,其 教育理 念 、实践 教学 、技术 设 备 、资金等 因素较 难满 足高 职教育 转 型 的需 求 。特 别是 随着 经济 的迅速 发
数 的逐 年增加 ,大学 生 的就业形 势也 日渐严 峻 ,高 职院校 学生 面临 着 巨大 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 , “ 企业 用工荒 、 学 生就业 难” 成为热 点话题 。用人单
也 为企业培 养 了大 量富 有创新 性 、理 论 与实践俱 佳 的实用型 人才 ,能够 推
动企业技术与管理 的进步。

校 企 合 作 工 学结 合 的 必 要性
( 一)订单式教学 订单 式教 学 ,是 由企 业 和高 职 院
校 企合 作工 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在高 职院校 的应用 不仅 是必要 的 ,也 是非 常迫切 的 。从 实践 来看 ,学 生在
地 区和珠 江三 角洲 ,经营领 域 主要 在 高 新技 术产业 范 围。另外 ,我 国 已正
了符合 标准 的人力 资源 ,从 而实现 了 高职学 校与企业 的双赢。 校 企合 作是 当前 国内外高 等职 业 院校重 要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之一 。在 科
划 ,共 同参 与人才 培养 的全 过程 ,在
满 足市 场需 求 和 双方 互 惠 的基 础 上 ,
企业兼 职教 师与学 校相应 专业 专任 教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企业实践和学校的学习结合起来完成学业。

教育部长袁贵仁2010年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的办法。

新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证。

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校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工学结合的实践效果,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任务,如何应对挑战是每个职校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地实现教学的转化,才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深入发展。

1 教师的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观念现代化,就是教师不断地学习现代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现代教学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职校教师首先要明确校企合作育人是合作宗旨,并且要信守这一宗旨,离开这一宗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影响着教改的进程。

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讨论政策文件,才能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教师通过身体力行,才能深刻领会校企合作的内涵。

教师到企业经过实践的锻炼,才能真正做到工与学结合,实现“工”与“学”的科学安排及有效衔接,才能拓宽教学思路,提高业务水平。

2 教师能力的一体化教师能力的一体化就是教师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于一身。

教师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验实习,还能指导企业生产。

这是职业属性规定的,职业教师有别于其他类型教师,其特殊性表现在“职业活动对象具有多样性、职业活动目标具有多重性、职业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职业环境具有多元性”,这就要求职业教师能说会做,提高专业化素质。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 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 ⑶、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 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
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 。
③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④深层次长效合作模式的构建
(四)创新程度与应用价值
1、创新观点
①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做。在教学过程中,
将岗位工作项目列入正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学习和
真实工作结合起来。
②企业以大局为重,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资,积极改
变竞争的模式,将岗位工作项目与人才投资结合起来,让
学生将学习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
⑹、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分步走”战略以及到 2015年的初级发展目标
二、社会背景
⑴、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
校一头热的状况;
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
⑷、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07号《关于企业支付学生
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
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期报酬,准
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⑸、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 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市场与人才接轨,从而填补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鸿沟,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分别找到 突破的方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学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一种日益突出的趋势。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学校必须重视并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推荐等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具有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办学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双方合作成果有限。

2. 师资力量不足。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需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实践机会不足。

由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或机会有限,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4. 就业推荐效果不佳。

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就业推荐机制存在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5. 企业需求不明确。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

三、发展趋势1. 深度合作。

学校与企业将加强深度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2. 质量提升。

学校将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 实践创新。

学校将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实践教学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5. 产学共赢。

学校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向,实现产学共赢。

四、实施路径要想有效实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 企合 作 办 学 要 加 强 对 全 院 校 企 合 作 工 作 的 统 筹 管 理 、 调 指 导 和 检 查 评 估 , 、 两 级 专 业 指导 委 员 会 要 切 协 院 系 实履 行 在 专业 建设 和人 才培 养 的研 究 、 导 、 询 、 务 等 指 咨 服 职 能 , 系 ( )研 究 室 应 有 相 应 的 人 员 负 责 校 企 合 作 工 各 院 、 作 , 工负责 , 方位推进. 分 全 在课 程改 革 、 生 实 践 、 术 革 学 技
朱峥 嵘 , பைடு நூலகம் 国 安
( 樊职 业技 术 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 樊 襄 41 2) 4 0 1
[ 摘 要] 企 合 作 的 关键 是 在 办 学模 式 层 面 学 院与 企 业 的 携 手 共 建 . 点在 于 办 学 体 制 机 制 的 创 新 . 校 重 工 学结合 的本 质 特 征 是 通 过 培 养 目标 与 就 业 岗位 相 结合 , 学 内容 与 工 作 任 务 相 结 合 、 习过 程 与 工 作 过 程 相 教 学 结合 , 习 环境 与 工作 环 境 相 结合 . 高人 才 培 养质 量 . 学 提 [ 关键 词] 高职 教 育 ; 企 合 作 ; 学结 合 校 工 l o]O 3 6 /.sn 1 O — 6 7 . 0 00 . 3 - il . 9 9ji .O 8 0 22 1. 3 0 6 d s [ 图分 类号 3 7 0 中 G 1 [ 献标识码3 文 A [ 章 编 号 3 0 8 6 7 《00 O 一 O O — 0 文 10 - 0 22 1 )3 l 6 2
享 、 赢共 进 的 新 机 制. 共
1 2 3 建 立 动 态发 展 的 更 新 机 制. 主 动 融 入 行 业 .. 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一种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教育与产业的融合。

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校企合作则强调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并能够提前接触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作场地等,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

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教育目标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学生在与企业合作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和实际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与沟通,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不完全一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这对于一些资源欠缺的高职院校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与企业合作

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与企业合作

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与企业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工学人才培养成为了各大学校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确保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分析其对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影响。

1.合作模式的优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带来许多优势。

首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实践经验对于工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其次,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坚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变迁,学校很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而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学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领先的技术和知识,增加就业机会。

最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获得实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对于合作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更高,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2.合作模式的具体案例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与企业合作有许多具体案例。

以某工科大学为例,该校与本地一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首先,双方共同研究了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经验,共同制定了一套适合于该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多门课程,企业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与其实际工作相关的,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并获得实践经验。

学校还与企业联合举办就业招聘会,为学生搭建了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

3.合作模式的对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影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10.014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赖华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 要: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FHB07290088)的子课题《搞好工学交替,提高高职教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平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Analysis on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LAI Hua-qing(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Abstract: V 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learning mode combining the productive labor with social practice; putting it a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riving for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guid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form.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为引领和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明确指出示范院校要“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具体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应尽可能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企业、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项目开发中提高能力,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中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2、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共同培养。

高职院校一般拥有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和规范的教育服务体系,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缺乏生产性实践场所特别是与产品制造技术同步发展的大型设施、设备。

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希望学校参与其生产技术应用性课收稿日期:2009-11-21作者简介:赖华清(1964-),男,副教授,从事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职教探索与研究 2010.015题的研究的同时,为其提供能零距离上岗的学生作为企业员工的补充。

企业拥有的生产线和施工现场成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企业的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训。

另外,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参与企业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既服务了企业,也提高了“双师”素质。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迅速而准确地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采用整合的能力观。

通过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模块,编写相应的实用教材。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完成一项企业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来安排“一体化”教学,不仅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非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种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以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行“专业+订单企业”“专业+院(系)办产业十合作企业”等“院(系)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教学时间季节交替紧密协作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三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体系。

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索并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重点。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采取自建、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创新“系企一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产学一体”的、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需要的系办产业。

紧紧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全部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验。

3、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系企一体”的模式优势,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大量聘请合作办学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和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

通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到合作办学企业顶岗实践、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等形式,着力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

4、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完善职责分开、权责明确、自我发展、依法管理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两级工作职责,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开放、流动的现代人事工作机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政策。

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要做到专业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学生就业与产业发展对接,“教、学、职教探索与研究 2010.016做”合一,招生——培养——就业相统筹。

1、建立校企合作的双赢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专业人才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把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建成具备经济功能的企业、公司等专业实体,成为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组织,即把专业办成教学实体、经济实体和管理实体,实行教学、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

2、充分发挥订单培养模式中企业的积极性。

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目的是为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疲软,人才相对过剩是普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有较大的挑选余地,从企业角度出发去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培养的热情不是很高。

相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寻求订单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却很高。

在合作双方积极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开展大规模订单培养,具有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订单培养方案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挺身定做”“量体裁衣”,针对性较强,一旦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就会给订单学生的就业与转岗带来一定困难。

3、统筹与协调“工学交替”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

在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校与企业生产的统筹和协调,要做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但企业的施工进展往往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另外,在企业的生产施工高峰期,企业不希望用新的实习学生来替换那些已经掌握技能的员工。

怎样实现企业的施工进度与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索的内容。

[参考文献][1] 聂伟,杜侦.“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2] 程有娥,林海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完善工学交替育人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21)[责任编辑:宋建军]论点摘编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的地区分布曲创、许真臻在《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之间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政府进行的公共教育支出具有缩小这种差异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