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以营销专业为例
袁月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严重影响校企合作进程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08)0920268202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校为满足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实现教育对象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实现企业借用高校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再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可以满足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得到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以充实自己员工队伍的需求,企业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的需求。
虽然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校企合作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所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高职层次营销专业的岗位群分布较广,而且大多数岗位都需要直接与人或机构打交道,由于人或机构需求的差异性非常大,相同的营销手段对不同的人或机构产生的营销效果必然不同,所以对于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很难用标准化的指标来衡量,企业在考核营销人员的业绩时往往通过其完成交换的成绩来衡量。这就要求高校在为该层次营销专业提供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为达到促进交换的实现而形成的一套系统有效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和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客观地了解同层次各兄弟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情况,寻找适合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规律和经验,发现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职层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提供支持,本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专业负责人、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企业高管人员、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学生等,调查方法以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为主。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校企合作已经硕果累累,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高职院校各类人群广泛的肯定,几乎所有被调查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都与企业进行了合作,但目前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与企业之间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而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学校比较少。况且协议的内容多为松散式的合作意愿,缺乏实质性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合作协议签订的时间是在该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估之前。
校企合作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有关各方的关注,高职层次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1 校企合作动因存在着偏差
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能动关系,任何一方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都会影响着这种合作效果和深度。
动因是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动因决定了行动的目标。校企合作的动因由两部分组成,即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主要取决于学校和企业各自对自身发展、社会贡献价值和作用的认识程度,具体来说高校追求的是教学效益最大化,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外部动因涉及到彼此对对方的要求、彼此资源的扩充、发展空间和发展规律等多个方面。内部动因直接影响着合作的目标及其实现。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目前具体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检验和锻炼。
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并不完全是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有些学校的合作动因不是来源于市场,而是来源于上级的检查。于是在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于上级检查时的指标要求,而合作的动因尤其是内部动因并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合作的效果和深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 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目标市场不明确
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的目标市场应该是那些与学
—
8
6
2
—
校或可能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因此合作的关键应该是寻找哪些企业能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在哪方面开展合作,尤其是深层次的合作。深层次的合作并不在于技术、科研难度有多大,而是指这种合作能够锻炼和强化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否与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有较大的关联性,这种合作对于营销专业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界定,即有些学校并不清楚哪类企业能够在哪些方面与之合作。
本课题组在与一位企业高管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一家非常有知名度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熟人与一家高科技企业接洽,这家高科技企业是从事软件开发的。学院希望该企业能成为其校企合作中的一员,哪怕是挂块校企合作的牌子都可以,当时那家企业的老总明确地表示拒绝,用这位老总的话说“挂浙大的牌子可以,挂工大(浙江工业大学)的牌子我还要考虑考虑”。其言辞看似有些狂妄,但实际上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企业与高校合作,企业看中了高校什么资源?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与各类层次、各类专业的学校合作。
高新技术企业与本科院校,尤其是与知名高校合作,企业能够享受到高校的学科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教育场地优势、科研场地优势等带来的好处,有利于企业自身品牌的建立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在对人才的“教育”上,而不是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上。
从上面的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高职院校在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时缺乏明确的目的市场界定,就不可能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平等的身份去寻找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合作企业,这样的校企合作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我们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高科技企业对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合作不太感兴趣;制造类企业由于营销人员岗位有限,且相关岗位的营销人员须具备对其产品和行业的相关知识,所以对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合作兴趣不大;而商贸类企业和一些营销中介类企业却存在着这方面的需求。一些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与企业的这种合作处于“低层次”的合作,但这恰恰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特点所决定的,且这种合作状况还会维持很长的时间。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群分布较广,而且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初只能是在这些层次的岗位上就业,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应该好高鹜远,而应该脚踏实地。
3 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深化缺乏制度保证
校企合作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证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保证应该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不但要明确校企合作工作的承担者,也需要明确承担者的权利与义务。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顺利的院校往往都拥有一定的制度保证,而表现平平的高校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校把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和期望都寄托在一线教师的身上,所以在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时就会得出一线教师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没有紧迫感、不愿意与企业接触等结论,而很少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因此也难以寻找出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就营销专业学生调研技能的训练而言,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其合作方主要是调研服务公司和一般企业的市场部,校企合作工作的承担者需要开发这类市场,需要与这些企业沟通(包括什么时候有调研项目、学生能参与的程度、需要的学生人数、如何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培训、如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的安全和权益如何保证等),需要跟踪维护与这些企业的关系等,做这些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需要一线教师承担此责,但不算教师的工作量,仅仅是义务劳动,那么这种校企合作能走多远呢?有一位接受访问的营销专业的教师曾经形象地描述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尴尬状态是“带着镣铐的舞者”。
第二,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校企合作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必要及时的指导。
校企合作既然是一种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那么要更有效地达到培养的目的,就应该对参与合作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通过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的走访,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参与合作项目都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合作项目达到了解市场、检验自己能力、发现自己不足的目的,在劳务报酬与锻炼机会之间,他们首选锻炼机会;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合作项目的目的是因为其学习时间不紧凑,不想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
“你认为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和兼职有区别吗?”的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有区别,区别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项目有老师的指导,校企合作项目与自己的专业比较吻合,合作方违约给学生带来的风险较小等。
学生对“指导范围”的期望非常广,有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有沟通方面的,有观念认识方面的,有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这就对校方指导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得到指导多的学生,重复参与合作项目的热情也越高。
校企合作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要从根本上深化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就必须明确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思路,只有如此,校企合作才会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袁月秋,季黎.关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北方经贸,2007,(1).
[2]袁月秋,王俊.浙江省企业对营销人员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3).
[3]雷体翠.论校企合作中的资源交换[J].石油教育,2006,(1).
—
9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