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合集下载

陈志武:改革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陈志武:改革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陈志武:改革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盛洪:大家好,谢谢大家来参加双周论坛,时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利用这个两周一次的机会搞一个叫做“改革三十年”的系列论坛。

我们主要是请天则所的理事和学术委员来做演讲,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个主题。

之前已经有吴敬琏,樊纲和周其仁做了演讲,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陈志武教授,陈志武教授现在是我们天则所的学术委员,同时他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陈教授主要的研究经济学,尤其侧重在金融领域,同时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呵国有企业很有研究。

今天陈教授的演讲题目叫做改革三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具体的内容就不猜测了,但是一定非常精彩,现在就请陈志武教授来做演讲,有请。

陈志武:谢谢盛教授,茅教授和王教授给我这么好的机会。

我来天则所已经好几次,对天则所非常欣赏。

天则所这些年对中国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方方面面的发展贡献非常大,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做天则所的学术委员,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为天则多做一些事。

今天本来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什么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在我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模式和路径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之前,我会先花几分钟谈一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理解上面有哪些方面内容是我认为不应该包括的。

我们之前讲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针对政府管制来讲的,但是中国过去的市场化远不止如此,而是包括方方面面。

因为整个社会能够根据家庭的血缘关系,友情关系所能实现的经济交易在过去三十年中迅速被市场行为所取代。

在座的有些朋友也知道我对社会变迁的问题也比较感兴趣,跟盛教授的兴趣有重叠的地方。

我们看一下在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会发现,政府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甚至在价格确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小,更重要的变化是家庭和友情网络所起到的促进交易的作用迅速削弱,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网的组织和市场之前的替代作用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更多的由家庭,家族能够实现的交易功能,保险功能,保障功能,互助的功能正在被市场化,货币化所带来的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所取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出版发展历史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出版发展历史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出版发展历史与启示【摘要】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尤其是期刊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产业结构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期刊业来介绍我国出版产业的历史沿革及结构变化特征。

【关键词】出版业;期刊;发展历史;出版结构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刊出版发展历史出版业指营利性的、经常性的出版事业:非营利性的出版,或无须由自己核算的委托出版,不称为出版业。

在我国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版物的生产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出版物生产水平的发展,又要受其生产方式的制约。

因此,可以按出版物的产生及生产方式的不同把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出版的起源、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机械印刷出版时期、现代技术制作出版时期。

各个时期的出版业,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不同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出版业较1949年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大体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65年),(2)受破坏摧残阶段(1966-1976年),(3)恢复繁荣阶段(1977年至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余年,中国出版又从质量到规模均取得了空前的发展[1],本文着重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1977年至今的30余年,是中国出版业飞速发展并引起世人瞩目的30余年。

在这30余年中,我国出版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图1~3为这个时期我国出版产业的一些主要数据变化情况。

1978年,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总印张为271.6亿印张,到2001年增长为1446.36亿印张,年均增长7.5%。

我们把出版总印张各年数据给予数学处理,并参照朱晓峰、刘拥军所设计的数学模型[2],可得出期刊出版总印张增长曲线(见图4),对之求导,又可得出期刊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见图5)。

通过以上几个图表,我们明显地可以得出,这30余年中,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在“变”与“不变”中创新发展—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王求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的变化全面而深刻。

30年间,中国广播从大喇叭响遍全国、占据辉煌之巅,到被电视等媒体挤压、陷入低谷,再到艰难爬坡、重整河山,广播的生命轨迹映照着社会的媒介取向,也体现了广播人不断革新观念、勇于突破的努力。

30年来,中国广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世界广播发展规律之路。

探索媒介规律发挥独特优长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提坚持“自己走路”方针,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强调“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中国广播摈弃文革中“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错误定位和“读报台”“抄报台”的模糊属性,开始尊重新闻规律、尊重广播规律的大胆实践。

1. 广播语态发生革命性改变。

文革时期广播内容风格单调、套话空话连篇。

随着改革开放,广播界也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广播的调门降了下来。

个体身份、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话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脱下居高临下教化的外衣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递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的功能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现出来;中国广播的语态革命是广播人重新认识广播的特质、重新确定广播的角色定位、革新传播理念之后的集中表达。

2. 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广播理解的深入和对广播特性的把握,广播节目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节目类型划分不断遭遇新兴节目样态冲击。

以新闻节目为例。

从前是以播音员播报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录音新闻、现场直播、记者口头播报、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多点连线直播、新闻谈话、深度调查等,最有广播特色的“音响”在节目中充分运用,多种声音元素充盈广播。

促进节目样态翻新的是广播人理念的更新: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听众“是什么”,还要告诉听众“为什么”,要用真实声音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2]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2]

感受巨变礼赞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述评1978年开始,由邓小平倡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这过去的30年,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

迄今为止,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壮阔、持久和深刻的改革运动,从总体上来看,进行顺利,成果巨大,影响深远势头经久不衰。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运动的成就,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和领导改革的中国共产党,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扬和高度评价。

中国当代的这场伟大改革已获得成功!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幸运。

一、改革前后两重天——为什么要改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处于什么状态呢?先看城里人。

工人是领导阶级,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进厂的工人,转正后的工资一律是二级工的标准——42.5元,这还是多少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托人说情才能够谋到的一份工作。

当时没有自谋生路的可能,因为私有制或个体所有制被严格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

马路上是绝对没有摊贩的,打零工的机会也是没有的。

工厂里普遍人浮于事,大家干活没有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基本上都拿二级工的工资。

收入分配是极其平等的,可又是极不公平的,因为贡献多的人事实上被懒人“剥削”了。

物资供应越来越差,凭证、凭票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就是没有货。

百货商店橱窗里的东西都是陈列品,都是非卖品。

售货员靠聊天打发日子。

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青年人结婚时盼的是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那时生活苦,没有人会想着去赚钱,现在人们一天到晚忙赚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教学文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教学文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到今年整整30年。

与此同时,我国报刊发行也经历了30年的改革历程。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创新路径如何?这都是报刊发行人不得不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30年来报刊发行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所走过的路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阶段是“我们来了”,即上世纪80年代,部分报业改革先行者开创了自办发行路径,率先摆脱了邮发的控制。

这当中的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1985年洛阳日报社首开自办发行之先河,第一家地市级报社踏上自办发行之路。

二是1987年扬子晚报社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批发零售模式,第一家省级晚报开始自办发行。

三是1987年天津日报社摆脱邮局控制,第一家省(市)级党报开始自办发行。

在上世纪80年代,各地自办发行的报纸大约50家,虽然取得了局部的初步胜利,但自办发行的力量尚小,采取自办发行的报纸并未取得发行量的重大突破,邮发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占据发行市场的控制权。

直到1990年,还有邮政部门的研究者在《中国邮政》上发表文章称:“邮发是唯一合法有效的发行模式”,试图消灭自办发行。

当时报纸要么自办发行,要么邮发,两者势不两立,敌对情绪很强。

第二阶段是“我们赢了”,即上世纪90年代,自办发行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并在市场上赢得重大胜利。

这当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有三个:一是1990年广州日报社摆脱邮局开始自办发行,并逐步动摇了以邮发模式在市场上领先的《羊城晚报》的霸主地位,第一家副省级城市党报的自办发行获得成功。

二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办,在与邮局协商无果后大胆自办发行,并以“敲门发行”的模式,迅速打垮了采取邮发的《成都晚报》,第一家省级都市报发行取得成功。

三是1997年南方都市报创办后采取自办发行,在广州这样一个“饱和竞争的险恶环境中”赢得胜利,第一家新型都市报自办发行成功。

报刊发行业变革轨迹与经验反思

报刊发行业变革轨迹与经验反思

报刊发行业变革轨迹与经验反思回顾新中国60余年来我国报刊发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报刊发行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实现了四轮创新,取得了四大突破。

第一次是打破了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利益隔阂,实现了私有制发行向公有制发行的转变;第二次是冲破了“邮发”的垄断局面,自办发行取得了合法地位;第三次是冲破了观念和体制上的束缚,引入营销理念,进行公司制改造,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发行体系;第四次是引入“整合营销”和“物流配送”理念,实现了“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的转变,报刊发行改革渐趋成熟。

一、报刊发行的第一次变革:由私营发行向公营发行的转型旧中国报刊发行是多元化的格局,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是邮政的官办发行体系,二是报刊社自营的自办发行体系,三是民间报贩的个体发行体系。

实际上,旧中国邮政发行力量薄弱,所发行的报刊数量较小;旧中国多数市场化的报纸属于私营,报社的自办发行亦属于私营系列。

因而,旧中国的报刊发行是以私营为主的发行体系。

解放初,为适应公有制改造的形势,全国报刊发行体系掀起公有化浪潮。

新中国的邮发体制发端于中共早期的苏区革命运动。

1932年,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

当时在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及其他报刊,均交邮政人员传发,由此开始了邮局发行报刊的雏形体制。

1942年2月,山东解放区将战邮总局、党委交通科与报刊社的发行部门合并,成立了邮、交、发三位一体的战时邮政机构,邮政除收寄邮件外还收订和发送报刊,实行“邮发合一”体制。

随后,晋察冀等解放区也实行了邮发合一体制。

1949年 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全国邮政会议。

两会都提出了继承山东等老解放区的经验,实行“邮发合一”的建议。

1950年,经政务院批准,确定了我国的报纸交邮局发行的“邮发合一”方针。

1950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社率先与邮政总局签订协议,自当年3月1日起《人民日报》交邮局发行。

1953年1月,中央又决定将新华书店和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的定期出版的杂志全部交邮局发行。

改革开放30年征文回眸30年改革开放成果与不足

改革开放30年征文回眸30年改革开放成果与不足

改革开放30年征文回眸30年改革开放成果与不足中国人的年龄有“虚岁”和“周岁”之分,计算虚岁是一种“国粹”,计算周岁则是一种“舶来品”。

虚岁的解法是人一出生就算一岁,而周岁则是以人出生计算以后的实际天数来计算的,有一年才算一岁。

因此,虚岁一般都比周岁多两年。

有人说,人的年龄按结婚年龄虚岁计算比按周岁计算更科学、更合理,其理由是虚岁将母亲“十月怀胎”的时间也计算掉下去了,一个人的生命源于其人母体怀孕那一刻开始的。

对于这种熟识和解释,我深表赞同。

盘点三十年的改革大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欣喜。

概而言之:1977年,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体制作出进行根本改革,重新恢复了原来通过考试录取取录大学新生的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一体化了党的工作重点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1981年,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如春潮浩荡般地开始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并急遽取得卓著成效;1984年,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尽管这场改革开始不久就夭折了,但毕竟是对传统政治体制的第一次猛烈冲击;2021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全面落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命题,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前进方向了方向,挽救了改革开放几乎被“左”祸回潮背弃的危险命运,揭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篇章;2021年,党的十五大实现了所有制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开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探索。

就总体而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普及教育的实践进程,比较顺利,成效明显;2021年,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了实质性推进,同时,村民专业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施行农村基层将民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法,尽管有明显的缺陷,甚至还有些“开倒车”的嫌疑,但毕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十多年实践探索的法律化结晶,标志着仍不尽如人意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初步重新制定。

改革开放30年书业经营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书业经营的回顾与思考

( ) 二 从编辑 、 出版到销售各环节的
方 面 , 进 外 国 图 书 版权 , 国 内 翻 市场活力 大增 。过去 , 引 在 长期实行严格控
般都有从业人员 5 以上 ,普遍多于 译 、 0人 出版、 销售 , 或直接进 口外 国图书在 制出版社选题政策 , 每年 出版社所有选 西方 国家的出版社 。 同时出版社仍有依 国内销售 ; 另一方面 , 向国外 出售 中文 题必须层层上报至各级党委宣传部 , 获 靠 国家资助的心态 , 运作 中不注重实效 图书和版权。 数有远见 出版社开始与 准后方可编辑 出版 。 上世纪 9 0年代起 , 少
大 变化 。
急剧扩大。以前“ 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的
市场化变化 前 景
二、 改革 开放 3 0年 书业经营市场
( ) 济 市 场 化 对 旧 的 出 版 体 系 一 经
关 键 词 : 革开 放 改 书 出版 业
市场 经 济 图 传统娱乐方式 的密纹唱片已基本消失 。 化 演 变 动 因
( ) 版社 间 的竞 争 、 擦 和整 四 出 摩
合 。改革开放前 , 出版社 间并无多少矛 构成强烈 冲击。改革开放前 , 出版社一


改革 开 放 3 0年 书 业 在 市 场 经 盾 。中央级出版社彼此分工 , 事业 单位 ”仿 照行 政单位管 理。 , 各走各 的 直是 “
济条件下经营发 生的主要变化
种利 润支配方式 给了 出版 社很大经 济
( ) 五 图书发行方式与手段的转变。 自主 权 ,大 大 激 发 了 出版 社 经 营 积 极
达 1 种 ,9 7年增 加 到 1 种 , 改革开放前 , 0万 19 2万 集中在 大中城市 的书店公 性 。 有些 出版社甚至将经济收入指标层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报刊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报刊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 王晓东
作者机构: 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36-37页
主题词: 报刊发展;改革开放;回顾与反思;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农”;农业改革;经历
摘要: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经整整30年了。

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三农”经历了曲折跌宕的轮回之路,与之相应,我国农村报刊的发展也
随“三农”的兴衰经历了30年的曲折历程。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三农”兴则农报兴,“三农”衰则农报衰,我国农村报刊的发展与“三农”经历了相似的三个阶段:繁荣发展期,农村报刊在农业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吴锋
【期刊名称】《中国出版》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一、30年来报刊发行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所走过的路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吴锋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回顾与反思 [J], 孙晓莉
2.近30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J], 马永全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J], 吴锋
4.变革深度决定发行路径——三十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 [J], 吴锋
5.30年来陆羽《茶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叶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

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中国成功地融入国际社会,迎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其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

然而,在不同阶段的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也要不断调整和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市场秩序和规则的顺利运行。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市场失灵和滥用。

再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要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最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呼唤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全球化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走上了与世界接轨的道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然而,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以及积极迎接全球化挑战。

改革开放30年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改革开放30年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22
面加大了力度。2008 年 3 月 1 闻在吸引受众方面具有不可低估 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
日的南方日报,在头版上刊登了 的作用。
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 一些真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一幅
加强舆论监 督。 党报在新闻 情实感、人文关怀;少一些抽象
仰天 长笑、非常 人性化的大 照 业务改革中,做好舆论监督的文 道理,多一些具体细节 、鲜活事
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舆论监督,以百姓最信赖最贴心
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路还
在这一方面,党报责无旁贷。党 的朋友身份从事舆论监督,以促 很长,未来的机遇与挑 战并存。
报报道内容的改革创新,要旨在 成问题的妥善解决为目的开展 如 何 更 好 地 将 党 报 做 大 做 强 ,
于紧扣百姓的利益点。河南日报 舆论监督。宁夏日报针对“老赖”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关心的内容;针对受众的接受心 透水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 了上述报道的姊妹篇— ——《西人
理,重视编排新闻的可读性。这 一起由媒体 记者首先揭 露 出 来 东行记》,记录西部人士东行所
是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对受众需 的重大事故。近年来,党报更加 获得的感悟。两组报道写得生动
求和受众的尊重,包含着以人为 注重对矿难、自然灾害 、社会群 鲜活,虽没有 为西部大开 发 开
20
论 深度 坛 NEWS&WRITING
2009·02
早期成果,当时大量出现在党报 的版面上。
第二个阶段是从 1992 年确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中 共十六大召开。在第二个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 的 产 生 ,成 为 中 国 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 的成果。对于党报的改革发展 而言,上述思想理论无疑是重 要指针。江泽民提出的舆论导 向等重要命题,成为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中的重要内容。除此 以外,对党报改革发展构成影 响 的 重 要 因 素 还 有 :(1)市 场 经 济体制的确立。在邓小平的倡 导之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由此,社会生活 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刻 的变化。时隔不久,新闻传媒也 都 程 度 不 等 地 进 入 了 市 场 ,党 报与市场发生了更多联系。它 们必须直面市场和在市场上以 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受众。即使 认定党报的读者“是各级领导 者 、决 策 者 ,各 层 面 的 管 理 者 、 投 资 者 和 研 究 者 ,是 公 务 员 、商 人和专业人士”,面对 这些受到 市场经济熏陶的受众,党报的 办报理念和报道方式也无法不 发生变化。(2)党报处于激烈的 媒体竞争之中。竞争既存在于 同质媒体中,也存在于异质媒体 中,已经成为常态。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及以后,随着都市报的 兴起和第四媒体的崛起,党报 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党报的 读者出现了第二次分流。而竞 争的激烈,也使党报的影响力 和 竞 争 力 受 到 严 峻 挑 战 。(3) 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由此登上了与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更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发展的成效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发展的成效及特点

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 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此后,报纸开始逐步的市场化 运 作, 首先表 现为广 告经 营活动 的开 展 。1 7 年 1 2 9 9 月 8 日,上海 的 ( 《 解放 日报》率先刊 登 了 “ 文革 ”后 中国大 陆
第 一则广告 ,广告 的刊登推 动了报业 的市场化 进程 。8 年 O 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18 年,报刊提 95
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和整个行业内开始迅速普及开 了。
2 集 团化建 设 阶段 .
上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我 国报业 已经 发展为 国 民经 济 O 中令 人 瞩 目的新兴产 业,报 业市场火 体完成 ,报业之 间的
19年开始就已经陆陆续续有报纸关联企业通过改制直接 96 上市,或通过借壳方式间接上市,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通 过 参股方式 进入报 业产业 。第一个 尝试资本运 作的是 成 都商报 ,通过博瑞传播借壳成功上市,其后是 《 广州 日 报 和 ( 京青 年报 ( 北 ,还有 多 家报业 广泛 吸引 资本 的参
市场化管理运作。在中央主管部门停批报业集团一年多之 后 ,到 20 年 1 月 2 04 1 8日,贵州 日 报报 业集 团宣 布挂牌成
立 ,成为 第 4 0家报 业集 团。鉴 于 国家不再批 办行 政性报 业 集团 的背景 ,我 国报 业集 团 的阵容 ,到此 已基 本成形 ,
出自办发行,变革原有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标志报业 开始 引入产 业化经营 。18 年 ,国家科委编 制的我 国信 息 97 产 业投入产 出表将 “ 新闻事业 ”纳入 了 “ 中国信息商业 化


改革 开放 以来中 国报 业的 发展历 程
报业集 团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2009年,距离改革开放1978年已有31周年。

30年前,濒临经济崩溃边缘的中国现实迫使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同民众“杀出一条血路来”,由农村开始,在全国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体制性革命。

30年后,中国已改变过去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迸发出令世界瞠目的活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经济政治实力高速发展的三十年。

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

经济是和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的。

普京就曾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30年的改革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我们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话语权也更强了。

如由西方发达国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问题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要求吸收中国参加,就证明了我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极大地提高的三十年。

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

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五光十色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我国报业30年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作者:郑保卫祁涛来源:《今传媒》2009年第02期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报业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30年中,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报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报业市场得到了扩展,报业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报业实力不断增强,整个报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与日俱增。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报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教训,例如舆论误导,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的存在和蔓延,导致新闻品质受损,影响力受到冲击,公信力出现下降趋势。

同时,就经营和管理的情况看,目前我国报业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等问题。

当然,无论是成绩、经验还是问题、教训,都会给我们以启示。

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艺术1996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了舆论导向的“祸福论”。

2008 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则用“利误论”来阐释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①”两代国家领导人,同样是考察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对报纸工作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报纸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报纸宣传工作的突出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努力做到趋福避祸、兴利除弊,努力使新闻舆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社会舆论引导到符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上来,引导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引导到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营的回顾与反思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到今年整整30年。

与此同时,我国报刊发行也经历了30年的改革历程。

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创新路径如何?这都是报刊发行人不得不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30年来报刊发行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发行所走过的路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阶段是“我们来了”,即上世纪80年代,部分报业改革先行者开创了自办发行路径,率先摆脱了邮发的控制。

这当中的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1985年洛阳日报社首开自办发行之先河,第一家地市级报社踏上自办发行之路。

二是1987年扬子晚报社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批发零售模式,第一家省级晚报开始自办发行。

三是1987年天津日报社摆脱邮局控制,第一家省(市)级党报开始自办发行。

在上世纪80年代,各地自办发行的报纸大约50家,虽然取得了局部的初步胜利,但自办发行的力量尚小,采取自办发行的报纸并未取得发行量的重大突破,邮发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占据发行市场的控制权。

直到1990年,还有邮政部门的研究者在《中国邮政》上发表文章称:“邮发是唯一合法有效的发行模式”,试图消灭自办发行。

当时报纸要么自办发行,要么邮发,两者势不两立,敌对情绪很强。

第二阶段是“我们赢了”,即上世纪90年代,自办发行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并在市场上赢得重大胜利。

这当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有三个:一是1990年广州日报社摆脱邮局开始自办发行,并逐步动摇了以邮发模式在市场上领先的《羊城晚报》的霸主地位,第一家副省级城市党报的自办发行获得成功。

二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办,在与邮局协商无果后大胆自办发行,并以“敲门发行”的模式,迅速打垮了采取邮发的《成都晚报》,第一家省级都市报发行取得成功。

三是1997年南方都市报创办后采取自办发行,在广州这样一个“饱和竞争的险恶环境中”赢得胜利,第一家新型都市报自办发行成功。

上世纪90年代,自办发行以不到邮发1/3的投入,创造了比邮发多出3倍的效益,赢得了效益。

自办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原始的手段培育和拓展了读者市场,使得读者数量出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井喷式增长,赢得了读者;在自办发行的带动下,报社广告收入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某种程度上,印刷报纸几乎等于印刷钞票,赢得了广告。

因而,自办发行的胜利是标志性的,也是全局性的,也正由于自办发行力量的壮大,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邮发丢掉了大份额的市场,不得不采取守势,并与自办发行开始“和平共处”,部分地区出现了邮发与自办发行的合作。

第三阶段是“我们烦了”,即进入新世纪的最近几年,自办发行遭遇成本提升、基层队伍不稳定和同质化竞争日益惨烈等重重困境。

这种尴尬局面主要表现为:第一,读者审美疲劳加剧,自2005年起全国大城市的都市报发行数量已无明显增长,纸质报纸发行进入战略防御新时代。

第二,“敲门发行”不灵了,尤其是在城市新社区建设一日千里的新形势下,推销式的原始发行已经全然没有市场,有人感叹现在的“敲门”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精明市民不买账,一阵骂声出墙来”。

第三,发行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行的赠品和回扣越来越高,发行投入和广告回报之间的正比关系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发行成本被进一步挤压。

第四,“低价发行”不通了,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报刊发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发行成本攀升;新闻纸大幅涨价导致发行成本的跳涨;国际油价的快速走高导致物流成本大增。

这三大变化彻底改写了传统报刊发行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依靠低价甚至免费赠送来扩大发行市场的模式再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国内报刊发行的症结自办发行之所以出现上述重重困境,根源在于自办发行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报刊自办发行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六大怪”来形容:——“低价发行成公害”,中国内地同类报纸的销售价格是香港地区的1/8,台湾地区的1/12,日本的1/12,美国的1/7,以色列的1/30,是全球报纸销售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报纸不如礼实在”,报纸发行中的赠品促销现象长期存在,有的报刊的赠品价值甚至超过报纸本身的价值;——“发行真相久不开”,报纸发行量稽查制度难以落实,虚报发行量长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长期存在,未能形成规范的发行市场;——“员工社保老耍赖”,报刊社作为国家的舆论监督部门,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为己任,但一些媒体未能给基层发行员投社保基金,发行员不断上访、投诉,造成国家政策执行的“灯下黑”现象;——“摊派发行也不赖”,报刊自办发行仍然没有按照完全市场化的规则做事,依靠行政部门权力发行的现象依旧存在;——“招聘广告天天晒”,由于自办发行员工资待遇低,发行员招聘非常困难,不少报社发行部门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总结自办发行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低价发行帮助了我们但也拖住了我们,赠品促销方便了我们但也牵制了我们,行政管理模式保护了我们但也限制了我们。

报刊自办发行急需进一步深度变革。

三、新形势下报刊发行的因应策略自办发行今后的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除了体制改革这一具有全局意义的举措之外,还有4件事是必须做的。

⒈渠道的再整合市场竞争发展到今天,我们特别强调合作的价值。

这里讲一个新版的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第一次,由于兔子骄傲轻敌,在赛程中睡着,导致了失败;第二次,由于乌龟运用智慧蜷缩起来滚下山去,乌龟赢了;第三次,乌龟特意选择要过一条河,结果兔子早早跑到河边,却想不出过河的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晚到的乌龟洋洋自得地游过河去,兔子又一次失败了。

后来乌龟再次提出加赛一场,但兔子再也不同意了,经过两者的再三商量才开始了第四次比赛:双方友好地走到一起,在陆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河里,乌龟背着兔子游,结果很快就一齐到达了比赛终点。

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龟兔第四次比赛的启示在于:以合作代替对抗,以竞合代替竞争,以“绿色发行”代替“血色发行”,共同开创和谐报刊发行市场,推进报刊发行渠道的深层次整合。

自办发行的渠道整合有四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同传统的邮发渠道合作共赢,自办发行可以利用邮发渠道,邮发在有的地方也可以利用自办发行的渠道;二是同社会发行力量,包括民营发行商合作,提升在局部地区的发行力量;三是跳出“自给自足”的封闭观念,从行业合作的角度,与全国各地的自办发行渠道合作,使自办发行从“地方割据”提升到“全国联网”的水平;四是同一家报业集团内部的多家报社发行部要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内耗。

⒉终端的再延伸随着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升,发行渠道不再是邮政专有,也不是报刊社专有,民营资本以及外资都可以进入发行市场。

因此,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终端为王”,谁控制了终端谁就赢得了发行的主动权。

当前,报刊发行的终端日益多样化和立体化,具体来说有四种终端值得重视:一是征订终端。

在城市,报刊发行的征订终端要逐步向新建社区和新兴郊区延伸;在农村,尤其是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征订站要向乡镇、农村乃至农户延伸。

由于中心城市报刊发行已接近饱和,未来的发行主战场将逐步向城市周边和乡村转移。

二是零售终端。

国外报刊发行的演变表明,零售终端有从报刊亭向大中型店面转移的趋势。

在巩固报刊亭销售的同时,采取连锁、特许、加盟等方式,扩展零售网点,如从2005年起,《南方日报》以“高度?悦读、品位?生活”为推广口号,广邀合作商家,通过整合南方报业的品牌、读者及网络资源优势和商家的销售渠道优势,在广州中心城区各主干道、成熟社区广建文化驿站网点,为读者提供专业、便利和舒适的书报刊购买和阅读服务。

随着零售加盟店的扩充,报纸的零售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是新型阅报栏终端。

我国报社历来重视阅报栏建设。

最近,一些报社利用电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阅报栏,它既可张贴报纸,又可发布多幅广告。

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阅报栏通过进一步扩大报纸和广告的受众范围,使新闻内容和报纸广告在突破了传统报纸作为室内传播媒介的局限,从而使报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户外媒体的优势,是今后发行终端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是展示终端。

有针对性地在酒店、机场、高档社区等“三高”读者密集的地方,广泛设立报纸展示架,供读者免费阅读,提高报纸的“曝光率”,借以提升报纸的品牌形象。

⒊数字技术的再提升今后的发行产业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打造以读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平台。

这当中主要牵涉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数字化描述”,用数字技术描述发行业务的全部过程,建设全面描述和跟踪发行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加工整理,实现数据库的商业价值。

二是“数字化促销”,开发网络会员服务系统,落实网上促销,吸引网上订阅。

三是“数字化阅读”,拓展数字阅读项目,落实手机、电子纸等“多媒体发行”。

四是“数字化支付”,从国外报纸发行来看,发行的数字化建设必须建构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系统。

国内信用卡的普及在不断加快,报社可与银行的信用卡系统合作,开发出一套便捷的电子支付系统,方便读者订阅。

⒋发行价值链的再造当代报业发行是“大市场,大投入,大回报”的时代,不仅建设发行渠道和终端需要巨额的费用,维护渠道和终端的正常运行同样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

因而,必须把报刊发行的业务做宽做透,充分利用发行渠道和终端网络开展广泛的增值服务项目。

报刊发行的产业链延伸包含四个层次:一层延伸是开展报纸发行的相关业务,尤其是代理外报外刊,可以直接创造效益;二层延伸是向商务配送领域进军,例如与电器商场合作配送电器商品;三层延伸是向废旧回收、家政、票务、快递、安装等社会化服务业务拓展;四层延伸是向简单加工或包装等业务挺进,例如开展矿泉水或“生日报”的生产销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