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阶段练习一
政治经济与社会练习题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 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C、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 D、没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使用价值 、
下列消费行为符合求实心理的是( 下列消费行为符合求实心理的是( ) A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便效仿 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便效仿 B只要有价格便宜的就买 只要有价格便宜的就买 C选购商品时一定要与众不同 选购商品时一定要与众不同 D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 】 A 市场经济的主体 B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C 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过合股方式融合而产生 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 要是通过【 要是通过【 】来实现 A 国家行政命令 B 计划经济 C 价格、供求、竞争 价格、供求、 D 国家宏观调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 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 优惠些? 售货员答“不要发票就优惠。 优惠些?”,售货员答“不要发票就优惠。” 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合法凭证、 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合法凭证、是 计算税收的依据,商店不开发票( 计算税收的依据,商店不开发票( ) A、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是骗税行为, B、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 C、消费者得到实惠,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消费者得到实惠, D、是偷税的表现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据有关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料显示,全国至少有几万家“洗牛奶浴,啤酒浴” 料显示,全国至少有几万家“洗牛奶浴,啤酒浴”的 高档消费场所,每年要洗出几百万亿的人民币。 高档消费场所,每年要洗出几百万亿的人民币。对于 这种高档消费,国家应该( 这种高档消费,国家应该( ) A取缔这些高档消费,通过法律坚决打击 取缔这些高档消费, 取缔这些高档消费 B保护正当消费,只要自己有钱,过度消费未尝不可 保护正当消费, 保护正当消费 只要自己有钱, C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提倡适度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D个人的消费与社会无关,与国家无关 个人的消费与社会无关, 个人的消费与社会无关
政治经济学习题(1)
政治经济学习题(1)第四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节练习题《导论》⼀、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产B、⽣产⼒C、⽣产关系D、商品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产⼒B、上层建筑C、⽣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3、社会⽣产⼒发展⽔平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能B、劳动对象的状况C、劳动资料的状况D、⽣产⼯具的状况⼆、多项选择题1、⽣产⼒的基本要素有: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物质资料E、科学技术2、⽣产关系是:A、在⽣产中结成的⼈们之间的相互关系B、在⽣产中结成的⼈与⾃然之间的关系C、劳动者与⽣产资料之间的关系D、⼈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E、以⽣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劳动价值论》⼀、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是:A、⾃给⾃⾜的经济形式B、为他⼈⽽⽣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产和商品流通D、不存在社会分⼯的经济形式2、市场经济是:A、市场调节价格的经济B、市场调节流通的经济C、市场发挥作⽤的经济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的商品经济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使⽤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定的数量⽐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A、价值量相等B、效⽤相同C、都是商品的⾃然属性D、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5、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A、商品B、货币C、使⽤价值D、价值6、两种不同的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取决于:A、效⽤B、价值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7、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般等价物C、带来剩余价值D、特殊等价物8、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A、社会主义条件下B、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C、纸币流通条件下D、⾦属货币流通条件下9、货币作为贮藏⼿段的作⽤是:A、防⽌通货膨胀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发调节⾦属货币流通量10、⾦和银所以能固定地充当⼀般等价物是因为:A、它们天然是货币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C、⼈们协商的结果D、聪明⼈的发明创造11、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A、可以是观念上的B、必须是现实的C、必须是⾦属货币D、只能是纸币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盾是:A、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B、城乡之间的⽭盾C、体⼒劳动和脑⼒劳动之间的⽭盾D、⼯农之间的⽭盾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按劳分配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D、按需分配规律⼆、多项选择题1、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分⼯的存在B、伴随私有制的产⽣,⽣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随⽣产⼒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D、劳动者共同占有⽣产资料和劳动产品E、社会化⼤⽣产的出现2、商品的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定的社会⽣产关系的体现E、价格的表现形式3、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的价值形式C、⼀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E、发达价值形式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A、它和劳动⽣产率的⾼低成正⽐B、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C、它和劳动⽣产率⾼低成反⽐D、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E、它和⾃然资源利⽤情况成反⽐5、货币作为⽀付⼿段⽤于⽀付:A、地租B、租⾦C、利息D、⼯资E、债务6、世界货币的职能是:A、国际⽀付⼿段B、国际购买⼿段C、社会财富代表从⼀国转移到另⼀国D、国际馈赠⼿段E、国际价值符号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值量由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E、价值量与劳动⽣产率基本⼀致第⼆节练习题《剩余价值⽣产》⼀、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使⽤价值⽣产过程的统⼀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产资料B、劳动资料C、劳动⼒D、货币3、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作为流通⼿段B、能否作为⽀付⼿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4、资本的总公式是:A、G—W—G'B、G—W—GC、W—G—WD、W—G—W'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是:A、劳动者有⼈⾝⾃由B、存在商品经济C、劳动⼒成为商品D、在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基础上产⽣了货币6、绝对剩余价值⽣产是:A、个别资本家⾸先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产率提⾼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作⽇的结果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绝对延长⼯作⽇的结果B、提⾼⼯⼈劳动强度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劳动⽣产率提⾼的结果8、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劳动⽣产率的⽬的是为了: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价值9、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的劳动报酬D、可变资本10、资本主义⼯作⽇是指:A、⼯⼈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B、⼯⼈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C、⼯⼈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D、⼯⼈⽣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1、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是:A、⽣产⼒决定论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论D、⼈⼝论12、⼆战后,资本家提⾼对⼯⼈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A、延长劳动时间B、提⾼劳动强度C、压低⼯⼈⼯资D、提⾼劳动⽣产率13、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的必要劳动B、⼯⼈的剩余劳动C、绝对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资的⾼低B、⼯⼈劳动时间的长短C、⼯⼈劳动强度的⼤⼩D、剩余价值率的⾼低1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产⽆政府状态规律D、⽣产关系⼀定要适合⽣产⼒性质规律⼆、多项选择题1、劳动⼒的价值包括:A、维持⾃⾝⽣存必须的⽣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须的⽣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全⾯发展必须的⽣产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产资料的价值E、劳动者掌握⼀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2、劳动⼒的使⽤价值:A、是⼤于⾃⾝价值的源泉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C、是扩⼤再⽣产的直接源泉D、是价值的源泉E、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C、劳动者的使⽤价值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E、劳动⼒的价值属于资本家4、资本主义⽣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产出使⽤价值B、⽣产出劳动⼒价值C、⽣产出剩余价值D、⽣产出货币价值E、转移了⽣产资料的价值5、资本是:A、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反映⼀定历史条件下的⽣产关系C、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D、⼀个历史范畴E、⼀个永恒范畴6、⼚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物:A、本⾝不是资本B、作为剥削⼯⼈的⼿段时是资本C、作为⽣产要素时才是资本D、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E、作为活劳动的“吸附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7、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B、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C、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D、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E、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8、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降低劳动⼒价值C、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活资料的价值D、提⾼⽣产⽣活资料部门的劳动⽣产率E、提⾼社会劳动⽣产率9、不变资本包括:A、⼚房B、机器设备C、⼯具D、原材料E、辅助材料10、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低B、⽣产资料数量的多少C、⼯⼈⼈数的多少D、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E、⽣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1、相对剩余价值⽣产的实现是通过: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降低劳动⼒价值C、降低⽣活资料价值D、降低⼯⼈实际⼯资E、提⾼劳动⽣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产⽅法基本上相同B、前者是个别企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后者是整个社会提⾼劳动⽣产率的结果C、前者归个别资本家占有,后者归整体资本家阶级占有D、前者是个别资本家提⾼劳动⽣产率的动机,后者是许多资本家追求前者的结果E、其源泉都是雇佣⼯⼈的剩余劳动13、超额剩余价值:A、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B、是个别企业采⽤新技术产⽣的C、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灭D、采⽤更新技术的企业还会获得E、是暂时的14、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法有:A、增加⼯⼈⼈数B、压低⼯⼈⼯资C、延长⼯作⽇D、提⾼劳动强度E、提⾼劳动⽣产率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揭⽰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了整个资产阶级和⽆产阶级的对⽴E、为揭⽰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资本积累》⼀、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再⽣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产B、扩⼤再⽣产C、物质资料再⽣产D、劳动⼒再⽣产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提⾼对⼯⼈的剥削程度D、⽤暴⼒迫使⽣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3、资本有机构成提⾼的前提是:A、社会资本增加B、个别资本增⼤C、相对⼈⼝过剩D、⽆产阶级贫困化4、资本技术构成的内容是指: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例B、由技术⽔平决定的⽣产资料数量和劳动⼒数量的⽐例C、机器设备数量与劳动⼒数量的⽐例D、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5、资本集中的两个有⼒的杠杆是:A、竞争和剩余价值B、竞争和信⽤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D、剩余价值和扩⼤再⽣产6、相对过剩⼈⼝产⽣的直接原因在于: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有机构成提⾼D、资本过剩7、资本积聚是通过:A、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资本,扩⼤个别资本总额B、⼤资本吞并中⼩资本,扩⼤个别资本的规模C、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个别资本的规模D、组织股份公司,扩⼤个别资本的规模⼆、多项选择题1、资本积累和扩⼤再⽣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资本家的意志决定的B、价值规律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E、社会进步规律决定的2、扩⼤再⽣产的形式是:A、物质资料再⽣产B、⽣产关系再⽣产C、物质资料再⽣产和⽣产关系再⽣产的统⼀D、内涵的扩⼤再⽣产E、外延的扩⼤再⽣产3、资本有机构成提⾼的直接后果是:A、单个资本增⼤B、科学技术的进步C、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少D、⽣产资料⽣产的优先增长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4、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原始积累E、机器设备的⼤量积累5、促使资本集中的最强有⼒的杠杆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主义竞争D、资本主义垄断E、资本主义信⽤6、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是:A、对⼯⼈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产率⽔平C、所⽤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D、资本有机构成的⾼低E、预付资本量的⼤⼩7、资本积累的结果必然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B、相对过剩⼈⼝的形成C、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长D、⽆产阶级贫困化E、资本主义的灭亡8、资本集中的主要⽅式是:A、⼤资本吞并中⼩资本B、资本积累C、资本积聚D、组织股份公司E、提⾼剥削程度9、相对过剩⼈⼝的形式主要是:A、流动的形式B、固定的形式C、潜在的形式D、现实的形式E、停滞的形式10、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相对过剩⼈⼝:A、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资本主义⽣产发展不同时期对劳动⼒的需求B、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的剥削C、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产的发展D、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就业问题E、有利于提⾼资本主义⼈⼝素质11、简单再⽣产和扩⼤再⽣产的关系是:A、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基础B、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出发点C、简单再⽣产是扩⼤再⽣产的组成部分D、扩⼤再⽣产是简单再⽣产的延续和发展E、扩⼤再⽣产是简单再⽣产的简单相加资本的运动⼀、单项选择题1、对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流通阶段B、⽣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2、产业资本循环的⼀般公式是:A、G—W…P…W′—G′B、W…P…W′—G′—WC、P…W′—G—W…PD、W′—G—W…P…W′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阶段:A、只要购买到⽣产资料就⾏B、只要购买到劳动⼒就⾏C、只要购买到⽣产资料和劳动⼒就⾏D、不仅要购买到⽣产资料和劳动⼒,⽽且两者在质上要适应,在量上要符合⼀定⽐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政治经济学-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一)
政治经济学-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一)(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基础不包括______∙ A.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B.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C.资本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D.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答案为D。
2.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出一国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是______∙ A.国际分工∙ B.生产国际化∙ C.资本国际化∙ D.经济全球化(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国际分工是指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出一国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答案为A。
3.国际分工萌芽于______∙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 D.封建社会(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国际分工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
答案为B。
4.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国际分工是______∙ A.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宗主国与生产原材料和农业品的殖民地之间的国际分工∙ B.科研与生产的分工∙ C.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D.高新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英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些国家建立了机器大工业,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逐步建立了对落后国家的殖民统治,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宗主国与生产原材料和农业品的殖民地之间的国际分工。
高一下册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下册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及答案在期末的时候,对于高一政治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本文库一起来做份高一下册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一下册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意,A、B、C、D均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2.某品牌汽车在德国设计,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
这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B.市场的全球化C.资金的全球化D.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答案] A[解析] 本题较为基础,题干涉及的是生产领域的经济全球化。
3.某投资机构可以在30分钟内把资金撤出美国股市而进入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
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B.资本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技术的全球化[答案] B[解析] 本题较为基础,题干涉及的是资本领域的经济全球化。
4.跨国公司奔走全球,寻找"最有利的生产条件、最有利的销售市场",其目的是( )A.促进国际分工B.推动经济全球化C.合理配置资源D.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答案] D[解析] 跨国公司为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故D符合题意。
5.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全球化是大势,但在不同的体制里,全球化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全球化最不可能结出的果实的是(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受益[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不可能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及答案
)
பைடு நூலகம்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及答案.txt 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22,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 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23,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D.经济相互依赖 24,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日益下降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 25,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和平与发展 26,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 A.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B.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 C.穷国越来越穷,富国愈来愈富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统治地位 27,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D.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28,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9,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不干涉内政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 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31,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 3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 ) A.各国平等裁军 B.不干涉内政 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3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 ) A.和平战略 B.解放战略 C.遏制战略 D.缓和战略 34,美国最先提出遏制战略理论的是( ) A.亨利·基辛格 B.兹·布热津斯基 C.乔治·凯南 D.卡尔·多伊奇 35,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D ) A.杜鲁门政府 B.尼克松政府 C.里根政府 D.卡特政府 36,西方国家中提出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 ) A.美国肯尼迪政府 B.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C.法国戴高乐政府 D.西德勃兰特政府 37,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的是( C ) A.英国撒切尔政府 B.法国戴高乐政府 C.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D.西德科尔政府 38,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 A.布鲁塞尔条约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39,突出表明西欧对南北问题采取较为开明立场的是( ) A.福田主义 B.洛美协定 C.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D.第四点计划 40,1989年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 ) A.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停止核军备竞赛 B.扩大自由国家大家庭,把苏联势力推回本土 C.以实力为后盾,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 D.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西方社会体系 41,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是( ) A.超越遏制战略 B.世界新秩序战略 C.接触战略 D.参与和扩展战略 42,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 ) 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4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 第 2 页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专练100题(1)-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专(解析版)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00题(1)---2023届高考政治选择题专练(解析版)1.(2023·安徽·统考一模)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中,成员国认为,中亚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成员国呼吁国际社会发挥联合国的中心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全面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加强全球反恐合作。
这表明()①反恐是上合组织的重要合作领域②上合组织主要代表中亚国家的利益③联合国宪章是当代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④上合组织是联合国的重要组成机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上合成员国呼吁国际社会发挥联合国的中心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全面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加强全球反恐合作,表明反恐是上合组织的重要合作领域,联合国宪章是当代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上合组织致力于让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并不是主要代表中亚国家的利益,②说法错误。
④:上合组织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而不是联合国的重要组成机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安徽·统考一模)近年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建立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中心,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合作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计划”等项目。
在上述合作中,需要着重强调的有()①反对零和博弈,反对搞双重标准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③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④反对保护主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而不是反对零和博弈和搞双重标准,①排除。
②③: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建立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中心,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和实施多个项目,说明中国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故②③符合题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一)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A.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B.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D.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2.“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A.杜勒斯B.肯尼迪C.尼克松D.杜鲁门3.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4.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是在()A.50年代B.战后初期C.70年代初D.80年代中期5.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东方国家的发展D.发达国家的发展6.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A.田中角荣 B.中曾根C.桥本龙太郎 D.海部俊树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C.安全问题 D.裁军问题8.被称为“议会之母”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9.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战略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10.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B.推动经济全球化C.促进各国经济合作D.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
11.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1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3.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A.叶利钦B.普京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15.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是()A.中国B.南斯拉夫C.捷克斯洛伐克D.匈牙利16.下面列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哪个是依靠自己力量取得政权的()A.波兰 B.罗马尼亚 C.中国 D.民主德国17.1991年12月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决定成立独联体,所签署的重要文件是():A.阿拉木图宣言B.明斯克协议C.俄白联盟宣言D.新联盟条约18.在欧洲地区,美国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中东欧、独联体、波罗的海等地的20多个国家成为北约的()A.“和平伙伴关系”国B.“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C.“战略同盟”D.“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B.西藏问题C.台湾问题D.知识产权问题20.中国同当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六国全部实现了建交和复交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3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C.为美国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2.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确立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原则B.决定组建联合国C.讨论关于波兰边界的划分问题,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E.讨论有关对日作战的问题3.两极格局的重要特点有()A.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B.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C.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对抗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D.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4.联合国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推动核军控和裁军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建立世界政府D.推动非殖民化5.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D.树立新安全观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为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包括()A.科技革命的作用B.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C.殖民剥削D.和平的国际环境E.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料和能源供应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E.八国集团8.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是()A.万隆会议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C.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召开E.产油国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9.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A.西哈努克B.铁托C.尼赫鲁D.纳赛尔10.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是()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B.对外长期搞霸权主义C.车臣分裂主义活动D.总统与议会的尖锐矛盾E.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发展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1
课后练习题(1)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B、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购买、生产、销售D、人、财、物3、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产品的分配方式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生产力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5、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6、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7、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8、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终建立的标志为()A、《哲学的贫困》B、《反杜林论》C、《资本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产品B、社会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生产力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劳动12、分配、交换同生产、消费的关系是()A、分配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交换不是B、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不是C、分配、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D、生产、消费是联系分配和交换的中间环节13、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14、劳动资料是指()A、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B、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劳动者用以维护生存的一切物品D、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1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为()A、科学抽象法B、唯物辩证法C、历史与逻辑统一法D、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二、判断题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 A )。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石油输出国组织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B )。
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D、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B )。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D、所有国家一律平等4、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D )。
A、杜鲁门政府B、尼克松政府C、里根政府D、卡特政府5、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 B )。
A、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B、世界经济两极格局并存C、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欧三足鼎立6、20世纪70 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C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B、美苏互有攻守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7、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D )。
A、强权政治,霸权主义B、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C、穷国越来越穷,富国愈来愈富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统治地位8、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两者相互对立的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两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C、无矛盾,完全一致D、无联系,平行发展9、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C )。
A、开罗会议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D、卢萨卡会议10、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是( B )。
A、对美“一边倒”B、经济外交C、多边自主外交D、争做政治大国1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D )。
A、1990年12月B、1991年8月C、1991年12月D、1992年2月12、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C )。
A、人权问题B、最惠国待遇问题C、知识产权问题D、台湾问题13、周恩来提出的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最早是在( C )。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综合练习⼀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词最龙是(C)使⽤的。
A.亚⾥⼠多德B.⾊诺芬C.孟克列饮D.马克惠2. 对待西⽅经济的科学态度应该是(B)A肯定和赞同B.批判和借鉴C.继承和发扬D.否定和反对3.⽣产资料指的是(B)A.劳动资料和劳动⼯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产⼯具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段4,⽣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的是(A)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能⼒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D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者成为商品D.劳动⼒成为商品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A.⽣产商品的同⼀劳动过程的两个⽅⾯B.⽣产商品的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C.⽣产商品的两种不同劳动D.⽣产商品的两次劳动过程7.在私有制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A)是商品⽣产的基本⽭盾。
A.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盾D.使⽤价值和价值的⽭盾8.以下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是(D )。
A.价值尺度和贮藏⼿段B.贮藏⼿段和⽀付⼿段C.⽀付⼿段和流通⼿段D.价值尺度和流通⼿段9.( A)是资本主义⽣产的直接⽬的和决定动机。
A剩余价值的⽣产B.价值的⽣产C.获取⾼额利润D.获得超额利润10.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B)A.⼆者相等B.利润率⼩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于剩余价值率D.⼆者没有关系11.劳动⼒商品的最⼤特点是(B)A.它的价值的特殊性B.它的使⽤价值的特殊性C.它的价值增值⽅式的特殊性D.它的价值规定的特殊性12.马克思创⽴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其根本关键在于(C)A发现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区别B.发现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C.发现了劳动⼒和劳动的区别D.发现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13.(A)是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经济规律A.⽆限地追求剩余价值B.⽆限地追求超额剩余价值C.⽆限地追求⾼额利润D.⽆限地满⾜私⼈的贪欲14.资本主义⼯资是(B)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对劳动者的劳动量的衡量⽅式D.对劳动者耗费的劳动的补偿形式15.资本主义基本⽭盾是( A)。
西工大作业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业集
第一章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面性战略意义的问题是_______。
(A)时代主题(B)时代潮流(C)时代趋势(D)时代特征答案A2: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
(A)发达国家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发达国家的和平(D)发展中国家的和平答案B3: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向多极化格局转变的主要推动力是_______。
(A)政治因素(B)社会因索(C)军事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C二.多选题1: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有_______。
(A)两大阵营的分化(B)第三世界的形成(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D)三个世界格局(E)两大阵营的形成答案ABCD三.简答题1:什么是时代主题?答案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政策和对外战略必须考虑的前提和基础。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答案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即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世界发展向题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世界发展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4: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案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1)坚定不移地反对簕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
(3)加大世界维和力量,促进和发展世界和平运动。
(4)健全和完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是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两极格局的对峙是以美苏为中心,两大集团、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它反映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
6: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答案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世界格局主要反映国际各种力量对比及其配置结构的客观状况,而国际秩序则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主体依据—定目标所建立的国际行为机制。
国际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位于日内瓦?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联合国D. 世界贸易组织2.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由哪个协定建立的?A. 夏洛特敦协定B. 霍姆斯协定C. 佛吉尔协定D. 布莱顿伍兹协定3.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哪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文件?A. G20B. 东盟C. OPECD. OECD4. 以下哪个国际机构主要负责提供发展中国家资金援助?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亚洲开发银行D. 世界贸易组织5. “全球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哪个世纪?A. 19世纪B. 20世纪C. 21世纪D. 18世纪二、判断题1.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这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加深。
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大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4.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重要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外汇等方面的问题。
三、简答题1.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3. 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 论述“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
5. 分析“产业国”和“生产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作用。
四、论述题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与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请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在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资本体系中,货币的职能有()。
A:国际流通手段B:国际支付手段C:国际价值尺度D:国际贮藏手段答案:ABCD2.国际关系的传统内涵是国际政治关系,但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A:对B:错答案:A3.近代国际关系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曾经称霸世界的国家有()。
A:葡萄牙B:西班牙C:比利时D:荷兰答案:ABCD4.资本主义产生前,国家是唯一的国际社会行为者。
()A:错B:对答案:B5.近代国际关系的特征有()。
A:国际关系行为者日益增多,行为日益多样化B:国家间关系出现了相互依存的趋势C:经济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D: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答案:ABCD6.近代国际关系在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列强角逐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A:对B:错答案:A7.古代国家间关系的特点有()A:地区性B:必然性C:偶然性D:幼稚性答案:ACD8.狄德罗曾经说过: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A:错B:对答案:A9.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加入俄罗斯的时间是()?A:1945B:1991C:2014D:2016答案:C10.《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在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三者叠加而成的课程。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在1957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系统分为六种模式的作者是()。
A:约瑟夫•奈B:莫顿•卡普兰C:罗伯特•哈克雄D:查尔斯•麦克莱兰答案:B2.根据美国学者莫顿•卡普兰提出的国际系统模式,战后初期正在形成中的两极格局属于()。
A:松散的两极系统B:牢固的两极系统C:均势系统D:全球性国际政治系统答案:A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所处的阶段是()。
A:战争阶段B:尖锐矛盾阶段C:对峙阶段D:均势阶段答案:D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包括()。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3版)》选择题及大题参考答案全
第一章章后练习一、单选题1.世界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A )。
A.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50年2. 世界经济是在( C )。
A. 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B.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C.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D. 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3.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B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B.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C.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D.市场经济稳定性较差4.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中,有( C )。
A.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7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C.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D.80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5.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指( B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C. 非洲统一组织D.东南亚联盟6.世界第一个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C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东南亚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非洲统一组织7.世界银行的前身是( B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D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9.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是( B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布雷顿森林定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D.关贸总协定二、多选题1. 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有(BCDE )。
A.贸易制度B.世界市场C.世界货币D.国际分工E.资本国际化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形成激烈动荡和低速发展,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ABC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C.长期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的弊端D.欧洲共同体的诞生4.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新的特点有( ACD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P1关贸总协定P6布雷顿森林体系P1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马歇尔计划P13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
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
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综合国力P34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
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被动员和利用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我们所称的综合国力,一般指的是各类国家战略资源之总和;而国家战略资源一般指的是某一类战略资源。
二、问答题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P26-382、经济全球化对及其影响。
P26-32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的联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章后练习一、单选题1.世界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A )。
A.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50年2. 世界经济是在( C )。
A. 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B.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C.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D. 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3.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B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B.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C.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D.市场经济稳定性较差4.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中,有( C )。
A.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7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C.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D.80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5.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指( B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C. 非洲统一组织D.东南亚联盟6.世界第一个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C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东南亚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非洲统一组织7.世界银行的前身是( B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D )。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9.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是( B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布雷顿森林定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D.关贸总协定第二章章后练习一、单选题1.世界政治基本形成的时期是( C )A.殖民主义扩张 B.第一次产业革命C.第二次产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2.两极格局的基础是( D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威斯特伐里亚体系C.维也纳体系 D.雅尔塔体系3.揭开冷战的序幕是指( B )。
A.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B.邱吉尔的“铁幕演说”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4.冷战的开始的标志是( C )A.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B.邱吉尔的“铁幕演说”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5.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 A )A.马歇尔计划B.尤里卡计划C.道奇路线D.第四点计划6.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的第一次直接交锋是在(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阶段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848年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B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第一部
纲领性的著作。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世界的权力》
2.最早提出和平共处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国对外关系政策的是( C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列宁
D.甘地
3.( A )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最高层次,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
本特点。
A. 时代
B.格局
C.形势
D.模式
4.国际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这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变化是循
着一定的规律而展开和进行的。
揭示这一规律的是( B ),这一规律也被人们称作“合力论”。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C+E+M)×(S+W),C代表的是:( C )。
5.克莱因公式中,P
P
A.经济能力
B.战略意图
C.人口和领土构成的基本实体
D.军事能力
6.克莱因公式中,P
=(C+E+M)×(S+W),W代表的是:( B )。
P
A.经济能力
B.实现战略的意志
C.人口和领土构成的基本实体
D.军事能力
7.1648年的( C )和会是以政府间讨论的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第一次尝试,同时
它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产生。
A.巴黎
B.乌得勒支
C.威斯特伐利亚
D.维也纳
8.世界上最早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C )。
A.国际联盟
B.欧洲协调
C.美洲国家共和国联盟
D.欧洲国家共和国联盟
9.到2006年7月为止,联合国已从51个创始国扩大到( D )个成员国。
A.189
B.190
C.191
D.192
10.在《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开始接纳各成员国签字之后于( A )正式生
效,从而宣告了联合国的成立。
A.10月24日
B.9月5日
C.10月25日
D.10月30日
11.国际法院设立在( C ),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
A.苏黎世
B.日内瓦
C.海牙
D.鹿特丹
12.冲突后缔造和平这一维和行动新战略中的新概念是联合国秘书长( A )提出的。
A.加利
B.瓦尔德海姆
C.德奎利亚尔
D.安南
13.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D )。
A.秘书处
B.缔约国大会
C.安全理事会
D.部长会议
14.非洲统一组织于( B )年成立。
A.1961
B.1963
C.2000
D.2002
15.在( C )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首次以正式的成员身份参加。
A.1996
B.1995
C.1997
D.1998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当今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不断增多,以下属于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是(ABCDE)。
A. 主权国家
B. 国家集团
C. 国际组织
D. 跨国公司
E. 世界政党
=(C+E+M)×(S+W),属于物质因素的有( AE )。
2.克莱因公式中,P
P
A. C、E和M
B. S和W
C. C、E和S
D. M和W
E. C和E
3.一般来讲,评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时,属于有形因素的是(ACE)。
A. 经济实力
B. 领导素质
C. 军事实力
D. 政治制度
E. 地理条件
4.1992年后,联合国扩大了的维和行动新战略由预防性外交、(CDE)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有机组成。
A.派驻维和部队
B.部署观察团
C.冲突后缔造和平
D.建立和平
E.维持和平
5.南方共同市场是由巴西、(BDE)等国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A.玻利维亚
B.乌拉圭
C.秘鲁
D.巴拉圭
E.阿根廷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答: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认为,经济与政治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的相互关系无疑也是这样。
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是一种互动的辨证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是世界政治发展变化的终极动因,世界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政治反过来也会影响世界经济,或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或阻碍,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
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当然,经济是第一位的,是国家,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基本条件;各国间的经济关系是各类国际关系的纽带;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当
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战略的原因。
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性质,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世界政治的
2.简述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
3.简述当代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
四、论述题(本题24分)
如何理解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