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普通高等教育)
题目中俄关系
学院工学院
专业名称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指导教师张宁
摘要: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俄关系国际形势中俄军演共同发展
目录
题目中俄关系 (1)
(一) 中俄关系 (3)
(二) 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3)
(三) 中俄关系之路 (4)
(四) 中俄两国学者共识 (7)
(五) 结论 (8)
(一)中俄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二)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各个方面。俄罗斯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些无需更多介绍。在经济方面,15年来,俄罗斯经济经历了从危机到复苏的过程。2000年以来,由于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和国际石油市场行情很好,俄罗斯经济连年增长。到2006年底,俄罗斯经济已经基本上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GDP 总量超过10000亿美元。照这样发展,俄罗斯国民的工资和收入水平在2007年将达到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六年前,俄外债累计高达1584亿美元,约占其GDP的87%,基本上是一个破产的国家。在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复兴的过程中,国际石油市场行情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并且也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为中俄更广阔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使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和活跃。
(三)中俄关系之路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从历史到如今的中俄关系之路。
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从全球性战略关系的演变来看中俄关系的发展,从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改革各自的进程及其互动来分析两国关系,以及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之相互影响来考察两国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各自侧重不同的层面,第一个方面侧重政府间外交关系;第二个方面侧重政治家及党派的交往,以及两国国内政治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第三个方面侧重中俄接壤地区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民间的往来。
过去六年来,中国—苏联以及后来的中国—俄国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苏联(俄国)国内发生的一连串重大变化,是中俄两国关系相应变动的主要原因。继戈巴乔夫推动苏联的政治改革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世界的两极格局结束,中国在美苏对抗的格局中游刃自如的情势也一去不复返了。几年来,中俄两国一直在致力于重建它们的战略关系。那么,俄国会不会向西方“一面倒”,使得中国遭到某种程度的孤立?或者相反,中俄可不可能重新建立紧密的联盟,来与西方世界抗衡?如果两者都不是,两国之间将会存在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关系呢?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无疑为这种战略关系所左右。
俄国初步的民主化已经在社会中扎根,连俄国共产党都不愿意向民主制度宣战,它深知苏共的政治体制已经失去民心,只好转向西欧式社会民主党的经济社会主义口号,来争取选票。至于俄国的自由派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则更是对共产党的统治深恶痛绝,而以成功地推动民主化、并享有民主化成果感到自豪。但是,俄国社会只是较多地批判了斯大林主义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政治经济政策,并没有对七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以及维持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深刻的反思。因此,现在俄国的民主化不会伴随意识形态上的“非共产主义化”,在俄国不会出现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
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