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创业课程设置刍议

合集下载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一、以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为主导,丰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占据了整个课程课时量的大部分,是有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的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校最好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士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

针对创新创业教材的选定,务必坚持理论加实践的标准,教材内容不能仅限于创新创业理论,必须有以创新创业实际案例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目前虽然在所有高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高校依然未充分重视,比如在授课时间上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为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1.高标准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为真正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也使更多学生增强了创新创业意识。

然而,纵观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部分学校只是形式上的應付,没有真正用心实施,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条件,各高校务必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系统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浓厚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进行的,加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战略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不知不觉中关注创新创业。

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载体和平台,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比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校园文化节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和创业的收获。

三、多方面融合,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模式1.在专业课程中灌输创新创业理论基于创新创业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可以界定专业课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而创新创业课程是专业课的有效补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创业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的职业发展方向。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等。

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优化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一、现状分析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零散,存在重复冗余的情况。

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通识教育中,但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学生学习了一些零散的创业知识,但不具备完整的创业思维和能力。

一些创业教育课程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2.内容陈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创业领域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领域,一些传统的创业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3.实践性不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创业是一个需要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仅凭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优化建议1.整合课程,提升系统性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可以考虑整合创业教育课程,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跨学科的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整合课程,可以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整合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2.更新内容,契合市场需求针对内容陈旧的问题,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需要与市场需求实时契合,更新课程内容,引入一些新颖的创业理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成功创业者来讲授课程、组织创业比赛等方式,使课程内容保持新鲜和接地气。

3.加强实践,提升操作性为了解决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提升课程的操作性。

可以设置创业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操作和实践,学习创业技能和积累经验。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战能力。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优化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优化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

一方面,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也推动着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需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设置:1. 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基础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高校应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

2. 增加创新创业课程。

高校应增加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

实践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机会,如创业实训、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4. 建立跨学科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高校应建立跨学科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业人才,促进创新发展。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需要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1.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有的学校设置了大量的创业基础课程,但缺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有的学校则设置了大量的创业案例课程,但缺少理论性和体系性的课程。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却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创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但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无法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情况脱节。

3. 教学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缺乏开放式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却缺乏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导致知行脱节。

以上问题表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1. 课程设置的整合与创新应该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整合与创新,构建起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创业案例课程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

2. 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践性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一、课程实践性要求高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创业的各个方面,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例如真实的
商业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商业计划书制定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真正具备从事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二、课程覆盖范围广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具备广泛的课程覆盖范围,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知识,包括创业
市场分析、创新创业理论、商业计划书、创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加入
一些企业家的讲座、学生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创业实践者,从中获取实践经
验和创业启示。

三、课程教学策略新颖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因此教
学方法也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型。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和亲身实践等方式,增强
学生主动探究和参与感。

四、评估方式灵活多样
高校创业教育还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将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估方式已经
不再适用,可以采用论文、商业计划书、PPT展示等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增加学
生的动力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师专业背景强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

此外,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并且能够为学生
提供创业创新的指导和建议,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展有效的优化研究,逐步构建科学、实践丰富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基础。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创业风潮也越来越盛行。

许多人都在尝试着通过创业来实现财富自由。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了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课程设置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和对创业的认识。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以创业理论和案例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专业性。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在实践中学习到真正有效的创业技能。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1.创意产生和筛选。

创意是创业的起点,高校应该在课程中加入有关创意产生和筛选的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如何激发创意、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评估创意的可行性等。

2.商业计划书撰写。

商业计划书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

通过学习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创业的成功率。

3.投融资的运作。

在创业的过程中,投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校应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有关投融资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制定融资计划、如何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做好融资谈判等。

二、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应该采用一些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实践教学。

对于创业教育的培养来说,实践教学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学习创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创业过程中的不同问题。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创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理论中实现对创业的认识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创业者的研究,发现创业中的通用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创业技能。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的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高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品质。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2.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设置,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现状分析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内容单一、缺乏实践环节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这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学生参与度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参与度不高。

同时,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优化策略1. 完善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结构上,应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随着创业浪潮的兴起,高校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许多高校开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

课程内容应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计划书撰写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实践环节。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应包括实践项目、创业比赛等实践性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业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经验。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与社会资源对接。

创业教育需要借助外部资源的支持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高校可以与企业、创业园区、创投机构等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创业支持等机会。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学生可以接触到创业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评估和改进。

创业教育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改进的过程,需要实时监测和评估教学效果。

高校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创业能力的提升程度。

高校还应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收集创业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实践环节、与社会资源对接以及评估和改进,高校可以搭建起一个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创业梦想提供坚实的支持。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

浅 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王世运张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创新创业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快速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本文针对高校创新与创业课程的设置与融合问题,提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策略,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设置策略1.引言“十二五”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国民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一需求下,我国从政策、体制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201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资助相关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或实践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提出走中国创新、实施创新发展(随后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理念创新、协、绿、开放、(在这五大理念,创新创新国家的要,这体了我国经济发展方,明了我国培培创新(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创新”,并提出要大学生创业体系(后,国家在制相关经济改革与发展创新与创业;在学术研究方面,创新创业等教育体系的要研究,2018年9180,国下发《关创新创业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

随后对创新创业培了相关业的培方(创新创业体一的,相对等发国家在一的差距,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实施、等关 (2.存在的问题(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不成系统。

创新创业课程是以培开创性创业基本素的,本一种实用教育;它的体系包括意识培、能力提高和环境认知、实践等三个层次(对照国内现有的业教学国家准,的体,与创新创业第一层意识培相关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与创新创业第二层能力提境认知直接相关的f :无;与创新创业第三层次实践直接关的:无。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学术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国内很多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院校办学的,但是依托的资源有限,经费投入有限,独立院校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明显比母体学院欠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投入上更是少之又少,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落后于一本、二本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明显失衡。

第一,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当前,很多独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培养目标非常模糊,有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认知,没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素养,有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只看重学生的外在素质培养,而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的整体素养,导致高校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不够科学,课程偏重创新创业的外在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内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达不到教育效果。

第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综观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大多都是就业指导课或者职业规划系列的内容,课时一般在24-40个课时之间,而这些课程中涉及到创新创业内容的一般都只有几个课时,缺少独立、标准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融合性低,两者之间融合程度不高,彼此发展不能相辅相成,专业课中很少有与专业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再次,创新创业课程偏重理论的传输,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少,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其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

大部分独立学院担任就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来校任教,教师缺少就业和创业的经验,创新创业课效果差。

第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没有系统性,只有少数的理论知识课程,且都是基础认知性的课程,没有很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人们在职场中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学校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设置之中。

本文将探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设置这些课程。

一、创新创业意义的介绍创新创业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创业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度,帮助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对于社会来说,创新创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创新创业精神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任务包括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部分。

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创业教育则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选择和策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应与现实社会结合,与企业、创业者等资源进行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可以采用个人报告、团队演示、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对就业市场的依赖。

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推动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创业行业中。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变得非常重要。

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提高自我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创业教育。

1.传授基础知识传授基础知识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创业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此外,科技、市场和营销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还应该学习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专利、金融和财务等内容,对于他们将来的创业过程非常有帮助。

2.案例分享和分析通过“案例分享”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成败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少犯错误。

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没有进行创业的经历,但是了解到旁人的创业故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创业,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们更多不同的思维方式。

3.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创业教育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传授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

4.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提高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如何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创业尝试。

5.实际操作和实训实际操作和实训是高校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参加实训,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创业过程中真正的挑战。

在实训中,学生将面临各种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创新来解决。

此外,实训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中的模拟经验。

总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创业环境。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随着创业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如何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课程内容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多实践案例和实操环节。

可以开设创业营销课程,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市场分析来制定创业营销策略;可以组织创业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创业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也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通常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合作性。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的另一个方向是引入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项目驱动学习等。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创业案例和成功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驱动学习,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培养模式是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通常是一次性的培训,缺乏持续性和实践的机会。

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是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平台。

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投融资的支持;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和论坛,邀请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分享经验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创业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与培训,让学生获取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启发创业的灵感,让学生们具备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建设一套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创业计划课程和创业综合实践课程四个层次。

基础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它包括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法律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理论支持。

实践课程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演讲等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市场意识和商业实践技能。

创业计划课程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实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和创业能力。

创业综合实践课程则是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体现,如企业实践、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孵化等,可以通过外部导师指导和实践组织的形式,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敢于尝试和创造的勇气。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前提,需要整理出包括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创业计划课程和创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

2. 教育教学管理赋能高校创业教育还需要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教学团队建设、设施设备和市场营销等,赋能高校创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 创业导师制度建立创业导师是指由企业成功人士、创业家担任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需要创立完善的创业导师制度,在招募、保障、考核、奖励等方面设定相应的规则和流程。

4. 创业比赛和项目孵化创业比赛和项目孵化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落地环节,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估应该站在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角度,采用优质教育标准、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比例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方法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方法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方法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方法创新进行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1. 创新思维课程:开设创新思维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该课程可以包括创新思维方法、创新工具的使用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 创业导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包括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融资等方面的内容。

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为他们将来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3. 创业实践课程:通过创业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实际操作过程。

这种课程可以以实验室实践、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形式进行,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并从中汲取经验。

4. 创新创业案例研究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并从中汲取经验。

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行业和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创新除了课程设置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也需要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建议:1. 专业导师指导: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

导师可以是企业家、创业导师或相关领域专家,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

2. 团队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创业项目、创新竞赛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给予指导和评估。

3. 创业实训基地: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场地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产品开发等活动,从而提高创业的实践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随着创业热潮的逐渐兴起,高校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单一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研究。

1.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培养,往往只在创业基础课程上停留,缺乏实际应用性和专业性。

课程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缺乏多元化的、创新性的课程设计。

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2.缺乏实践环节一个好的创业教育必须是实践性很强的,但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都缺乏充分的实践环节。

大多数课程仅仅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学习很难形成有效的创业能力。

3.缺少教师的创业背景教师的创业经验和背景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和背景,限制了他们教授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开设多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创业教育课程。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探索意识。

桥梁尺度的学生应该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积极参与到实际创业项目中,如创业比赛、社团创业、创新工坊等。

通过实际的创业经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掌握和应用创业技能。

3.招聘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教师招聘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教师是高校创业教育优化的关键之一。

这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实践案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三、总结高校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和教师的创业背景等。

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开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创业教育课程,并注重实践环节和招聘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教师,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优化和升级。

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近年来,创业教育在高校中逐渐兴起,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更多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各大学纷纷推行创业教育,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本文将探讨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与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大学生在创业教育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掌握商业运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将来的创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可以从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以及创业孵化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

1. 课程设置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创业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两个方面。

创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创业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市场分析与判断能力,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创业实践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可以设置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实验、创业竞赛等实践性课程。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参与,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活动除了课程设置,创业教育还需要有一系列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创业讲座、创业导师制度等。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感受企业的经营环境;创业讲座则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导师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创业方向。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随着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高校创业教育在国内逐渐被引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然而,如何优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使之更加适应实际需要并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者和教育机构的共同问题。

第一,明确定位,确立目标。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精神,使其可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创新和创业,在创业中获得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以便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结合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市场营销、融资、商业计划书撰写及创业成功心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应有所不同,并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的设置应当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反映创业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与教材。

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可以使用讲座、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

同时,教材的多样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文献、网络资源等教材。

第四,开展工作坊与实践教学。

创业教育需要实际的实践支持。

工作坊可以提供一种实践教育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创业规律的理解,提高创业技能和实战经验。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市场聚会、商业计划书制作和商业模拟等活动,进行深入实践。

第五,加强评估和反馈。

为了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必须对课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和反馈。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方案。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人交流及实践考核等。

总之,优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全面的创业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环节,才能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搞好,并为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开辟一条新道路。

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高校本科生来说越发重要。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逐渐开始关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

一、课程设置1.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至关重要。

这些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新管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

2.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

这些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意竞赛、创业实践项目和企业实习等活动,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成功的企业家或创业者。

导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二、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教学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实践导向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课堂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项目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技能。

2. 跨学科教学创新创业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领域,因此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多学科的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界合作能力。

三、评估与激励机制1. 综合评估体系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成果。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表现、实践项目成果、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和创业成功等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构建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构建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 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等多个学科领域。

课程设置应该突破学科限制,引入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提供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弹性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关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1. 初级阶段课程设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等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能力。

2. 中级阶段课程设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可以设置一些深入的专业课程,如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创业风险管理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高级阶段课程设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如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等课程,以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创业课程设置刍议Ξ郑 颖1,赵冬梅2(1.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摘 要: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模式对大学生的创业发展非常重要。

本科院校应该对创业课程定位于兼顾学生的短期就业与终身受益、共性需求和个性差异、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在此基础上设置并存的两种创业课程模式:普及型创业课程和专业性创业课程。

关键词:创业课程;本科院校;设置中图分类号:G 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Ο413X (2009)12Ο0045Ο04 随着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在校园的兴起,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我国的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设置创业课程,是培养企业家的捷径,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动力。

正如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 )曾说:“企业家精神并不神秘,它不是模式,更与基因无关,它是一门学科。

像任何的学科一样,它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依靠创业课程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合在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构建实施培养创业人才的课程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业课程的内涵和分类(一)课程及创业课程的内涵创业课程这一概念建立在课程概念的基础之上。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指“跑道”、“进程”、“人生的历程”。

后转意为教育术语,指学习者在既定目标、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路径”。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与前者相比,广义课程既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既包括课堂内的,也包括课堂外的;它不仅指各门学科,而且指让学生为学习目的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狭义课程是指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顺序的总和,包括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

(二)创业课程分类对于广义课程分类,以中南大学肖云龙为代表,他认为按照课程形态广义课程可分为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概念,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学习创业基础理论的学科课程、提供创业演练的实践课程和强化创业意识的活动课程三类。

隐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简洁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

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四类:学科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

创业课程按照狭义上的课程概念,主要指学科理论课程(又称理论课程),所谓学科理论课程就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学科中选择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形成的课程组合。

但是,由于创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将教学活动最终转化为创业实践活动,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特殊性Ξ收稿日期:2009Ο10Ο13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规划办立项课题(HB09BSH014)作者简介:郑 颖(1973Ο),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赵冬梅(1972Ο),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2009年12月第11卷/第12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 OURNA L OF HE BEI NORM A L UNI 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Dec.2009Vol.11No.12和实践性,近年来理论界把实践课程引入了创业课程,作为狭义的创业课程形式之一,因此,从大课程论的角度,狭义的创业课程包括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科理论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奠定基础,其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必修课和选修课。

创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以“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方式体会创业知识的学以致用,更有助于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思想品质,其从性质上分为见习、演练和实践等。

本文所论述的创业课程是狭义课程的概念。

二、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定位创业课程的定位是创业课程设置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本科院校创业课程设置应定位于以下三方面:(一)教育目的为短期就业与终身受益相结合创业课程的设置,是在现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人们就业需要,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

从此意义出发,创业课程要尽量满足大学生近期就业的需要,通过创业课程的教育实施能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课程设置的深刻意义,认识到培养具有开拓性的创业型人才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创业课程教育力图改变大学生传统的依靠被动就业、岗位就业和岗位维持的就业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现代就业意识———从被动就业走向积极创业,认识到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

同时,实施创业课程教育让学生懂得就业岗位不仅仅只限于现存的、等量的投资所创造的岗位,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首创、冒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教给他们一种新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是他们走向社会创造财富的根本资源,可以使大学生从中学习而终身受用。

创业课程实施目标是短期阶段性就业教育,更是走向创业教育受用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始末的终身性受益教育。

其中的帮助会伴随创业者的创业及其事业发展而一直持续。

(二)教育内容为共性素质教育与个性差异化教育相结合本科院校的各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某些方面的共性特点,如存在一些共性的目标追求、共性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共性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创业课程教育,按照大学生共性的规律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品质和创新开拓的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根据大学生共同特点实施创业素质教育是创业课程实施的共同目标。

但共性之中包含着个性,在创业课程这个共同目标下,包含了实施对象专业的不同和个性特点各有差异的现实。

而这种差异也造成了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层次、目标定位和教育基础等方面的不同。

所以,在创业课程实施中,要想有效的达成创业教育目标,就要重视和尊重这些差异。

要依据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实施灵活富有弹性的创业课程教育。

这种创业课程教育既要满足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类学生的需求,也要满足想开办企业一类学生的需要;创业课程教育既尊重学生的共性,实施共性素质教育,又要根据差异,灵活实施个性专业化教育。

(三)教育模式为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创业课程教育首先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启蒙教育,是以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为主要目的的创业教育。

实施创业课程教育要开阔思路,形成面向所有学生的大就业教育观念。

正如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所言: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课程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创业课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系统实施[1]。

同时,对少数创业潜质突出、创新能力比较强,创业愿望强烈的学生,对他们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是精英教育,旨在培养企业家必备的专业性素质。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商业交往技能以及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信心的课程和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行为做准备,为受教育者创办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点,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将把握时机,获得创业的成功。

这种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教育模式无论对自主创业者,还是对岗位就业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本科院校创业课程设置内容和设置模式本科创业教育要实现以上定位目标,应该建立普及性课程与专业性课程两种模式并重的并列式课程设置模式。

(一)普及性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模式这类课程的设置是面向全校各类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共性素质教育,直接目标不是要求其创业,而是创业启蒙教育,只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变革,为他们在工作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为其走上创业之路的可能做准备。

・64・在这一模式中,学校增设公共必修课《创业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衔接课,在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开设。

为了便于个别咨询与指导,应采用小班形式开课。

结课时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考核,创业计划书应体现《创业学》的基本思路,类似于职业生涯规划书,与其他全校公共必修课同等学时,可获得同等的学分。

《创业学》围绕创业过程中所包含的几个阶段开展教学,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准备、创业管理等,内容应包含几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创业的意义、创业的过程以及如何识别商机,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抓住商机。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创业基本理论。

第三部分阐述创业者所具备的职业素质。

第四部分是《创业学》的核心部分,分析创办新企业的资源需求,主要是预测启动资金需求,介绍企业融资渠道和获得风险投资的谈判策略,内容集中在风险投资基金上。

第五部分介绍企业的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第六部分分析创业法律环境和创业中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第七部分讲述新创企业的管理以及清算,即介绍新企业募股、上市和清算事宜,制定利润计划。

第八部分描述新创企业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二)专业性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模式本科院校在面向各类专业的学生开展共性素质教育的同时,可以为有志于创业并具备明显创业潜质的少数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精英教育。

这类创业课程实施的特点是依托于学校和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设置专门管理部门创业指导中心,开设专业性的创业课程系列模块,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专业性的创业教学与实践,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创业理论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式的结构,创业理论课程有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务三类课程。

其中创业精神表现为课程形式有《创业心理学》《创业道德学》。

创业知识表现为课程形式有《创业设计学》《创业环境学》《创业投资与财务》《创业管理学》《创业营销学》《创业法学》《商务礼仪》等,创业实务表现为课程形式是《创业流程与实务》[2]。

创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采用高度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在生动、活泼、趣味中完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中案例教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通过精选创业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成功人士成长历程,使学生了解创业者早期的创业基点和创业过程,并对成功和遇挫的关键点做出点评,使学生学习榜样的同时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并吸取失败的教训。

也可以精选创业计划大赛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学习创业准备知识以及创业的具体操作程序等,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激发创业热情,为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3]。

创业实践性课程是通过见习、实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演练等形式完成,最主要的是创业演练法,学生通过创业演练来学习、体验与参与创业的过程[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