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识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识天气逐渐转凉,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只有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还包括埃可病毒、EV-A71,这些统称为肠道病毒家族。
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起病急骤,病程为1周左右。
二、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1.发烧:发病急,反反复复高热,体温可达39-40℃,发热可持续2-6天,有些孩子可因为高热出现热性惊厥,少数幼儿会因为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反复发热。
2.咽痛:幼儿易因咽部疼痛而哭闹、拒绝进食、不愿意喝水、流涎、呕吐等症状。
3.口腔粘膜: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三、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四、如何护理和预防1.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患病幼儿的舒适度。
可以温水擦浴。
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
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温馨提醒: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2.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3.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疱疹性咽峡炎的健康教育
疱疹性咽峡炎的健康教育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热、口腔溃疡等。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疱疹性咽峡炎,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健康教育信息。
1.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口腔分泌物传播。
因此,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2. 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措施之一。
在接触口腔分泌物后,务必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
另外,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子等个人物品。
3. 注意口腔卫生:患者需要保持口腔的清洁。
每天刷牙2-3次,使用软毛刷和温和的牙膏,注意刷洗舌苔和口腔内侧。
另外,经常漱口可以减少病毒在口腔中的滞留。
4.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热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溃疡,加重症状。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5.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缓解咽痛和预防脱水。
6. 避免接触病人和公共场所:如果患者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应避免接触他人,特别是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年幼儿童、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
同样地,患者也要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播的风险。
请患者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高热、严重咽痛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的采取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集中场所。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一、注意个人卫生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必要加强个人卫生的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重要时刻要洗手。
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卫生
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保持幼儿园的室内卫生非常重要。
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三、饮食卫生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不要让孩子随便吃路边摊或者买不干净的食品。
四、避免接触病毒患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患者传播。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有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要避免孩子接触感染病毒的人或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
方。
五、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卫生、提高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和及时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疱疹性咽峡炎的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咽峡部疱疹和咽痛。
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中容易发生流行。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疫情,降低其传播风险。
2. 提高师生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
3. 确保疫情得到有效处理,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三、预案范围适用于幼儿园、学校、医疗机构等可能发生疱疹性咽峡炎的单位。
四、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防控小组:由校医、保健老师、班主任等组成,负责疫情监测、病例报告、隔离观察、消毒防疫等工作。
3. 宣传小组:由学校宣传部门、教师等组成,负责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工作。
五、疫情监测与报告1. 日常监测:学校每天对师生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
2. 病例报告:发现疱疹性咽峡炎疑似病例后,立即报告上级卫生部门,并做好记录。
3. 隔离观察: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观察,等待确诊结果。
六、病例处理1. 确诊病例:确诊后,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2. 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师生应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3. 消毒防疫:对病例所在班级、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七、宣传教育1. 普及知识: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普及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知识。
2. 增强意识:提高师生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警惕性,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3. 舆论引导: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恐慌情绪。
八、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2. 提高免疫力:鼓励师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3. 注意保暖:尤其在春秋季节,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 饮食卫生:保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疱疹性咽峡炎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喉部疱疹、吞咽疼痛等,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春夏季为高发季节,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为确保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儿童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疫情,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 保障受影响儿童的健康,减少疾病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疱疹性咽峡炎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防控工作。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报告、隔离观察、消毒处理等工作。
3. 设立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制度,每日对师生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2.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向疾控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3. 疫情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接触史等。
五、病例处理1. 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3. 病例隔离期间,应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消毒隔离区域。
六、消毒处理1. 对病例居住环境、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
2. 使用有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3. 确保消毒工作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七、宣传教育1.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及家长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对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八、预防措施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4.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5.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告家长书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儿童家长:
随着夏秋季节的到来,手足口病和疱疹咽峡炎已经开始在我们的区域流行。
最近,我们的园所发生了一些疑似或确诊为疱疹性咽炎的病例。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重症病例。
但是,该病的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呼吸道、粪-口途径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周围儿童。
为了保障我们园所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一)疱疹性咽炎的治疗:
1.一旦儿童发现疑似疱疹性咽炎或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并积极治疗;
2.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温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增强抵抗力;
3.避免食用煎、炸等油腻食品,尤其是避免食用过热的食物;
4.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
二)疱疹性咽炎的预防:
1.在疾病流行期(3-10月)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尽量避免与患儿接触;
3.保持家庭和个人卫生,重点是手部卫生;
4.经常开窗通风;
5.尽量避免玩沙子和泥土,以免感染肠道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传染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传染措施近这段时间,除了手足口病之外,一种名为“疱疹性咽颊炎”的婴幼儿传染性疾病也让家长们操碎了心。
疱疹性咽颊炎与大家熟知的手足口病一样,也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疱疹性咽颊炎初期同样表现为高热突起,宝宝嗓子长水疱,之后水疱破损成为溃疡,最后慢慢痊愈,整个病程大概需要两周时间,而这两周时间对宝宝来说很难熬,尤其是溃疡期,宝宝疼的不吃不喝最难受,不止宝宝遭罪,父母也心疼。
疱疹性咽峡炎以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非常强,以空气为介质散发或传播。
夏秋季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它的主要侵袭对象为一至七岁儿童。
这种疾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最为常见。
当然,一部分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定期开窗通风,清洗暴晒被褥。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如果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就容易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
一旦进入宝宝呼吸道就会引起疾病发生。
所以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也要经常清洗和暴晒宝宝衣服和被褥,从而减少病毒滋生。
煮沸宝宝玩具和餐具,另外,宝宝玩具和餐具很容易滋生病毒和细菌,宝妈们可以采用开水煮沸的方式给宝宝玩具、餐具进行消毒,但一定不要用消毒剂,一方面消毒剂腐蚀性太强,据说20分钟就能彻底溶解头发,另一方面消毒剂污染残留已引发多起中毒事件,对宝宝有极大危害。
紫外线杀菌灯杀菌效果最佳,当然,这些常规方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却无法彻底杀死病毒,所以尽量使用目前杀菌效果最好,也是最安全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消毒。
饮食防治指导1.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
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2.为防止继发感染,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一定注意口腔卫生。
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
3.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防治手册
目录 一、定义 ............................................... 2 二、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 2 2.1出现疱疹的位置不同 ............................. 2 2.2发病风险不同 三、宝宝不幸“中招” 3. 1注意隔离..・・ 3. 2观察病情.... 3. 3注意护理.... 3.4注意消毒....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 4. 1接种疫苗.... 5. 2加强防御.・・・ 五、温馨提示 ......................................... 3 如何护理 ........................ 3 ................................ 3 ................................ 4 ................................. 4 ................................ 5 疱疹性咽颊炎 .................... 6 ................................ 6 ................................ 7 .. (8)一、定义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二、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
虽然两者都会在口腔内出现小水疱和溃疡,但仍有不同之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2.1出现疱疹的位置不同(2)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除了口腔内会出现疱疹, 还可能会发展到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疹。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一)幼儿手足口传染病及防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学龄前幼儿普遍易感,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全年可见,5-7月份为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感染。
1、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需要注意。
✧发病1~2天后,幼儿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因此,不少幼儿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后果会比较严重。
2、手足口病的护理: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如无并发症,患儿1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已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老师可告知家长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
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若臀部有皮疹,要随时保持臀部的清洁。
3、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隔离。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清洁,切断传染途径。
一旦有幼儿疑似或确诊为手足口病,及时在家隔离,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养成习惯。
幼儿园及家里都要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洁,勤通风换气、勤洗晒衣物。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
使用七步洗手法有效的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消毒。
班级出现患儿对其个人生活用品及班级的各种玩具、桌椅、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措施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措施疱疹性咽峡炎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好发于夏秋季节,由肠道病毒引起,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为了预防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1. 向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普及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
3. 定期向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发送健康提示,提醒他们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1. 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加强幼儿园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定期清洗和消毒幼儿园的玩具和设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三、加强幼儿健康管理1. 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加强对幼儿的体温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四、加强幼儿园的防控措施1. 加强幼儿园的门禁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
2. 加强幼儿园的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和安全。
3. 加强幼儿园的药品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五、加强家园合作1. 建立家园联系机制,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疫情情况。
2.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工作,如协助幼儿园进行消毒、提供健康信息等。
3. 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的传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幼儿的健康。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一、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A组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3-10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二、临床症状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预后良好.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异同一相同点1.病原体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2.临床特征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可出现口腔内疱疹及溃疡表现.3.流行病学特征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可能出现散发或聚集性疫情.二不同点1.疹子分布部位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口腔疱疹,但手、足、臀等部位并无疹子分布,而手足口病则有.2.传染性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手足口病要小,后者更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3.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症状较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要轻一些.4.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要点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应积极落实晨午检、病例隔离、清洗消毒、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一病例隔离对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医疗机构不应开具复课证明,以免造成疫情扩散.二预防控制措施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并立即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2.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4.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6.发生疫情时,应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必要时采用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做好玩具、桌椅、门把手物体表面的清洗剂消毒工作及晨检.三班级停课标准目前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纳入我国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尚无具体的疾病防控工作指引或规范.因此,建议参照手足口病停课标准执行,即: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四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环境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五宣传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手足口病防控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症状包括口腔、手掌、脚底出现疱疹、溃疡等。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了解,并采取防控措施。
一、认识手足口病1.病因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经口、鼻等途径传播。
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食物、饮水传播。
3.感染症状手足口病的感染会出现口腔、手掌、脚底出现疱疹、溃疡等症状。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环境卫生实行日常清洁消毒、定期通风等措施,保持幼儿园内环境清洁卫生。
2.改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勤更衣、不共用毛巾等良好卫生习惯。
3.限制患儿活动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应停留在家中进行治疗,不宜到幼儿园等公共场所活动。
4.加强教育宣传教育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染途径,切勿用含有柯萨奇病毒的物品食物接触幼儿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
5.班级隔离如果确诊有手足口病病例,应迅速隔离患儿,予以治疗并进行全面消毒。
三、应急措施1.识别病人幼儿园教师需要及时识别出手足口病,对可能感染的儿童进行防控。
2.隔离治疗如果有病人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3.宣传教育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幼儿园应及时向家长和其他幼儿园宣传教育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醒家长及时检查自己的孩子,最大程度避免疫情恶化。
四、家长防控手足口病的方法1.劝告孩子勤洗手建议家长每天3-5次帮助幼儿洗手,教育孩子勤洗手,并注意儿童的手卫生习惯,避免污染。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家长可以定期进行房屋通风、消毒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洁。
3.消毒家居用品应选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涤剂、清洁剂,对家居用品(包括玩具、牙刷等)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
4.每天测量孩子体温家长应每天测量孩子的体温,发现孩子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存在手足口病疫情。
幼儿园防治传染病告家长书
幼儿园防治传染病告家长书各位家长朋友:您好!近日我园出现了疱疹性咽颊炎病例,园部已向街道卫生院防保科上报,患儿已隔离治疗,密接幼儿已居家隔离。
为了幼儿的健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现将疱疹性咽颊炎防治基本知识告知大家,请家长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病毒疹、口腔疱疹)基本知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病毒疹、口腔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它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可防、可治、可控,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患儿感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发热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哭闹、拒食、流口水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二、患者家庭护理要点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等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做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三、家长配合的工作1.每天早晚检查孩子有无发热、头痛等不适,口腔是否有红疹、水疱,如有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为了全体幼儿的健康,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上有类似水痘症状,请尽快就医,确诊后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3.患儿隔离期间,尽可能避免与健康幼儿接触。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PPT课件
立即前往重症定点收治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6
疱疹性咽峡炎 VS 手足口病 相似与区别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7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8
(二)各环节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手部卫生习惯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9
谢谢!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1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 触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 经水感染。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2
手足口病临床分类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3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4
➢居家观察如何早期发现重症指征: ➢“二摸”: ➢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 ➢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 ➢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 ➢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15
1、怀疑感染手足口病后,该怎么办?
及时前往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医(二级以上公立 医院均为手足口定点医院)
20
No Image
.
21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2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 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
疤。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5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6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7
以人为本,. 关爱健康
手足口病史上最全防控攻略
手足口病史上最全防控攻略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9-10月两个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一般病程10天左右。
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上),食欲不振、疲倦伴有头痛,咽喉痛、咳嗽,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疱疹,痛感明显,伴有流涎,拒食,这些疱疹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注意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分)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部分病例无发热。
此外,感染CA6型别的手足口病康复期部分患儿手部会有脱皮、脱甲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简称疱咽)也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其致病病原与手足口病病原有交叉,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4型(CA4)、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两种疾病的病原体均易被含氯消毒剂杀灭。
疱咽一般不会有皮疹症状,但婴幼儿发热温度可能更高,而且口腔咽峡部疱疹症状更严重;且其传播途径、传染力等同于手足口病,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流行。
手足口病通过这些途径传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高发季节,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如何治疗:患儿一般在1-2周内可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多数患者只需对症治疗,极少数患者可有并发症,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所以早发现,及时就医很重要。
此外做到以下几点:1、多喝水,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西红柿、苹果等蔬菜水果;2、用淡盐水擦拭口腔或漱口;3、保障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口怎么回事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口怎么回事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在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可能会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在患上这种疾病后,患儿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等症状,但如果家长在不注意防范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可能会变成手足口病,那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口怎么回事呢?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是什么?一、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口怎么回事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并都是由于小孩的胃肠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引发的,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如果患儿的免疫力低下,就很有可能会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会从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
二、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发病症状不同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患者仅会在口腔及咽峡部位出现疱疹,并且会有轻微地流口水症状,但如果是患上了手足口病,患者不仅会在口腔内出现水泡,同时,在手部和足部都会有水泡出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在臀部也会出现水泡,另一方面,手足口患儿会有严重的流口水症状。
病情的严重性不同手足口病的病情较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严重,发病的时间更长,更加难以治愈,并且其传染性更强。
三、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处理1、隔离处理。
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患者应该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
2、消毒杀菌。
在日常生活中,患儿的生活用品需要勤换洗,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及时降温。
由于患儿在患病后,会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降温,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4、定期服用药物。
在患病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药物,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康复。
四、疱疹性咽峡炎怎么预防1、注意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自身的卫生状况,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2、避免人多的公众场合。
在疾病的高发季,尽量避免前往人多的公众场合,以免受到传染。
3、注意饮食。
在饮食方面,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4、积极锻炼身体。
积极锻炼身体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的几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 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疱疹性咽峡炎VS 手足口病
区别点
咽峡炎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手足口病的少数 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 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 致死亡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 经水感染。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手足口病临床分类
手足口病临床分类 普通病例 重症病例健康
居家观察如何早期发现重症指征: “二摸”: 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 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 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 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1、怀疑感染手足口病后,该怎么办?
及时前往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医(二级以上公立 医院均为手足口定点医院) 立即前往重症定点收治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
2、出现重症早期识别指征,该怎么办?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相似点 都是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手 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B组;埃可病毒和 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 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 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
手足口病与 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 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疫情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 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 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B组;埃可病毒和 肠道病毒71型(EV71)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传染源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 触传播。
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飞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