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些国家在其中一领域中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率。

根据绝对优势原则,国家间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价值差为零。

如果贸易出口多于进口,就会出现顺差;如果贸易进口多于出口,就会出现逆差。

4.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受到供求关系、利率水平、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

5.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直接或间接消除贸易壁垒,促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

它们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7.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处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交换的方式。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也存在其他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等。

8.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和金融工具的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投资、公司融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

9.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差额、外债等方面的差异。

全球经济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

10.国际发展援助:国际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关系,为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作者xxxx------------------------------------------日期xxxx1、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机会成本)当Pc/Pw=2 或1/2是什么情况?如何生产?(1)当Pc/Pw=1/2时,在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 =1/2=PC/PW,即PC/ aLC=PW/ aLW。

因而,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在外国,a*LC/a*LW=2> PC/PW=1/2,即PW / a*LW >PC/ a*LC,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

(2)当Pc/Pw=2时,在本国,奶酪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1/2<PC/PW=2,即PW/ aLW< PC/ aLC。

则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

而在外国,a*LC/a*LW= PC/PW=2,此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外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3)若aLC/aLW< PC/PW< a*LC/a*LW,即1/2<Pc/Pw<2,要专门分工: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

补充:(理解)图 2-3: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首先, RS 曲线表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 时,世界的奶酪供给将为零。

其次,当奶酪的相对价格等于本国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时,即PC/PW=aLC/aLW ,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国际收支平衡: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内涵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基本编写原则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含义、判断、原因及调节◆汇率和外汇市场:理解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式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外汇资产收益的决定因素(公式)掌握外汇市场均衡的利率平价条件(公式)掌握利率和预期对当前汇率的影响(结合图形掌握)◆货币、利率与汇率:理解个人货币需求、货币总需求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短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掌握长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了解汇率超调的基本内涵◆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全面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一价定律)掌握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上的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含费雪效应)了解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掌握超越购买力平价的长期汇率一般模型(含实际汇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决定长期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利差的决定和实际利率平价条件◆产出与短期汇率:掌握短期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DD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短期资产市场均衡的条件(AA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均衡决定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和永久性变动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项目的关系(XX曲线)◆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解汇率制度的基本内涵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含义理解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理解各国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因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历程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机制、对一国内外均衡实现的影响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政策选择及崩溃了解各国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向更灵活汇率制的变化趋势◆最优货币区实践及理论:全面了解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历程(建立、执行和未来发展)掌握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内容。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和模式。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产品寻租理论等。

2.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两种力量。

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限制,鼓励各国自由贸易。

研究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国际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之一3.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而国际货币体系是管理全球货币关系的制度。

国际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形成和波动原因,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作用。

4.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经济学关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包括跨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

研究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如何影响资本流动。

5.国际组织和协议: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组织和协议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方面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两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们在推动全球贸易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它探讨了贫困、不平等、技术转移、外国援助等与发展经济有关的课题。

7.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也涉及到研究和制定国际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金融政策来影响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学研究这些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总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经济关系的学科,它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等核心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国际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一般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微观经济学是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

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微观经济学是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经济学是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2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问题)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机会成本(简称OC):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直线。

★生产可能曲线:表示在一定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一国能够生产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等可能曲线是直线★有相互需求理论可以得出,国际交换比例越靠近对方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越靠近本国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越少★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H-O定理:在需求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会增加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由于丰裕要素报酬的增长超过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幅度,丰裕要素提供者的福利得到改善。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贸易可以使各国依据其相对成本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效率。

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贸易可以基于生产者的绝对成本优势,提高国家的福利水平。

要素禀赋理论则关注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新贸易理论则针对特定产品的不同,解释贸易的模式和动因。

2.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金融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市场和利率平价理论等。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全球货币体系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如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如资本的跨国流动和国际投资。

外汇市场研究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和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则解释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和利率的平衡。

3.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是指各国为了达到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政策。

常见的国际经济政策包括贸易政策、外汇政策、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贸易政策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政策。

外汇政策涉及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和管理。

投资政策则指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间接投资进行的限制和管理。

产业政策则是国家针对特定产业或产业部门进行的政策干预。

4.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指的是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合作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关系、金融关系、投资关系和政策协调等。

贸易关系涉及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包括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金融关系则包括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国际支付和汇率的管理。

投资关系涉及各国间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政策协调是指各国之间为了达成共同目标,对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合作。

国际经济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上述仅列举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从整体上看,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包括三个层面: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证层面。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因素比较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解释了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2.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进口限制、补贴等。

贸易协定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签订的贸易合作协议,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

3.国际经济均衡:国际经济均衡描述了国际贸易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

国际经济均衡模型包括货币市场均衡模型、物价调整模型等。

4.国际汇率:国际汇率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国际汇率决定了货币的相对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利率、通胀等。

5.国际投资:国际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在国外直接投资企业或项目,间接投资则是通过购买外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进行的投资。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跨国生产和国际分工,推动了全球贸易和资金流动。

7.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支付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和支付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债券和股票等。

9.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关注贫穷和不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10.国际经济危机:国际经济危机是指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严重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

国际经济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都会带来巨大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以上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广阔复杂的领域,涵盖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和参与国际经济活动都非常重要。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1.贸易理论: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各国共同受益。

重要的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2.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包括国际贸易的规则和限制。

关税是一种常见的贸易限制措施,即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其他贸易政策包括配额、补贴等。

贸易政策对经济有直接影响,因此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3.汇率:汇率指的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是两种常见的汇率制度。

汇率的波动会对国际贸易、外国投资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4.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国家之间的金融交流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

重要的国际金融知识点包括国际汇率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行为。

5.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它们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合资企业或收购等方式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从而参与国际贸易。

6.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UN)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国际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们的任务包括促进贸易自由化、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

7.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贫困和不平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国际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国际贫困和不平等:国际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和不平等。

国际组织和政府通过行动计划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9.跨国劳动力流动:跨国劳动力流动对国际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在其他国家就业,劳动者必须面对移民政策、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挑战。

10.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

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货币贬值、国际投资减少等后果。

这些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第二章绝对优势理论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 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基本观点:当两国都拥有各自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时,互利贸易就可以产生了。

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贸易模式: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利得:分工改善了的劳动生产率政策主张:自由贸易政策概念: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本绝对地高/低于另一国。

绝对优势来源:自然禀赋优势或获得性优势适用范围:非常一小部分的贸易,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比较优势原理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观点:一个国家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但只要在劳动投入相对量上有所不同,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

贸易基础:比较优势。

贸易利益来源: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政策主张:贸易改善了两国福利,自由贸易政策需求相似理论:两国需求结构越相似,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章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完全使用其所有资源,并利用最优技术,可能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社会或国家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作用:决定一国的偏好与需求情况,用来反映福利水平高低特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不相交的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斜率是负的,其绝对值即边际消费替代率(MRS)边际替代率(MRS):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额外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它由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点的斜率决定,并随一国对该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下降。

边际转换率(MRT):一国要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这是商品的机会成本的另一种说法,由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生产点的斜率给出。

递增的机会成本:一国要生产额外的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的递增。

国际经济学重点内容

国际经济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①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的同时也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率配置;条件②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完全竞争条件下,二者利益一致);条件③保证生产和消费均衡同时达到。

结论:——在封闭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是重合的(市场出清)。

结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结论: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论<基本观点〉: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贸易基础:各国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贸易模式: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比较优势论<基本观点>: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贸易起因: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封闭条件下的均衡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封闭下的相对价格等于PPF的斜率。

即,pA=ay/ax ,贸易模式:一国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相对价格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A、B两国过剩供求给曲线交点贸易利益:贸易后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国各自的福利水平;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主要观点:认为,一国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指以各国生产成本和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在两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个商品的生产上出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总获益。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3、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指由于生产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4、机会成本: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5、一般均衡分析: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6、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7、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8、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11、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12、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14、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第1章略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

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重点最终版汇总.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单选15*1分 多选5*3分 判断说明5*2分 简答5*6分 论述2*15分一、二、三、五章1.代表性人物及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P1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P5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英国和葡萄牙),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酒和布);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P11内容: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4)埃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H —O 理论)P14内容: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 重点

国际经济学  重点

绝对优势1.绝对优势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存在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2.绝对优势(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比较优势学说1.比较优势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存在相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虽然都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但程度存在差别。

2.比较优势(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比较优势(利益)学说是对绝对优势(利益)学说的发展。

比较优势(利益)学说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而非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而非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世界总的福利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这比绝对优势(利益)学说更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

此比值上升意味着贸易条件改善,此比值下降意味着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的情形。

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拥有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要素禀赋与要素数量无关→相对概念.K/L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要素的比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李嘉图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

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三、要素禀赋定义: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K/L)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定义:指生产某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重叠需求定义: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结论: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重叠需求运用范围: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产品周期、初始期: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

产品周期、成长期: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

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周期、成熟期: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和评价:内容: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如果一国在另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种产品来说处于绝对劣势,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应该生产这种产品,本国所需应从对方国家进口,这样的结果对于参加贸易的双方都是有利的。

评价:亚当。

斯密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喝非科学的成分。

1:优势:首先,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其次,他关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开创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先河。

2:局限: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只片面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喝国际贸易能够获利。

而未说明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都占有绝对优势时,是否还可以通过国际分工获得利益。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和评价:内容: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效率较低,即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仍有可能存在互利贸易,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就是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这一原理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其核心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评价:1:贡献a:比较成本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的标准b:从历史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起了巨大作用。

2:局限: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和政策上的争议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

三:分工所得和交易所得:交易所得:指的是贸易后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缩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化。

分工所得:指因专业化生产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化它等于贸易的总利益减去分工所得。

四:提供曲线、贸易条件的意义:提供曲线:有时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反映了一国为进口其需要的某一产品而愿意出口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出口贸易时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就是一国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当比率上升时,意味着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了,该国在贸易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反之,则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该国在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减少。

由于现实生活重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种类很所,而价格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这种贸易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五:要素禀赋理论的概念、内容及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定理:概念:a: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b: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的c:要素价格的差异是要素供给的不同决定的内容:一个劳动丰裕型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价格云等理论定理:国际分工与贸易会导致贸易各国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六:里昂xi夫之谜及其解释:内容:为检验H-O理论,Leontief利用美国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劳动与资本的含量。

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LeontiefParadox。

解释:1:1947年数据离二战太近,无代表性。

2:要素种类:不仅有L和K两大类,还有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等。

3:要素异质:美国劳动力与其他国家劳动力素质差距大。

4:贸易壁垒:美国对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严密保护,从而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

5:Leontief 是对进出口的K/L比率进行比较,更恰当的方法是对生产和消费的K/L比率进行比较。

6:发生了要素密集度颠倒。

7:各国需求偏好不同,这种偏好强烈的影响贸易模式。

8:新H-O模型:用产品质量解释国际贸易。

七: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哪些?主要观点:1: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与生产过程无关。

2:把货币(金银)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3: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一国所得必为他国所失。

4: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奖出限入,力争顺差,增加国家财富。

政策主张:1:严格管制金银货币。

2:实行对外贸易垄断,独占殖民地的贸易与航运。

3:限制进口。

4:促进出口。

5: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本国的幼弱工业。

6:英国的《谷物法》限制粮食的进口。

八:保护贸易理论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政策主张、主要观点?批评: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的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2:自由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家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义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杀了国家和国家的存在-------------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不是目的。

政策主张:保护的对象是本国受到国外强有力竞争的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保护期限最大不应超过30年,以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为主要手段,保护的程度应随本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行业而定。

主要观点:1:属于经济方面的论据a:保护和增进就业机会--------凯恩斯,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输出失业,增加国内需求和就业机会。

B:改善贸易条件-------最优关税。

C:以关税分享外国的垄断利润。

D: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形成稳定的经济结构,减少对外依赖的脆弱性。

E:增加政府收入。

F:为修正经济失常现象而征收关税。

G:因反对不公平贸易而采取保护政策。

主要有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反对倾销和补贴,把关税作为报复和谈判的手段。

2:属于非经济方面的论据:a:保障国家安全。

B:调整社会收入分配。

C:保护国民身体健康。

九: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的内容和评价:内容:1:世界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个部分。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经济。

评价:积极:1:为发展中国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2:维发展中国家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重建新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

3:为拉美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消极:1: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分析是不。

2: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割断了国内外的关系,使发展国家工业豪无竞争力,反而更加落后。

十:产业内贸易内容:分工依据:1: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贸易比重越高。

2:规模经济专主与大规模生产某种产品可使单位成本降低,而为了满足消费者消费多样化,产业内贸易成为必然。

3:历史性偶然因素。

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以及利益分配:从整个社会福利提高的来源看,贸易利益体现在1:规模经济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使得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2;是国际贸易带来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满足。

贸易利益的另一种来源:不完全竞争贸易下贸易能改变独家垄断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促使资源更合理的配置。

十一:战略性贸易理论、管理贸易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特点:战略性贸易理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某些行业的企业可以获得长期超额利润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可能促使某些行业的企业战胜外国对手取得成功,提出“适当对外国竞争产品征收关税、给予本国企业生产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有利于一国贸易利益。

管理贸易理论观点:管理贸易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

被称为“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或“不断装饰的保护贸易”。

管理贸易理论的基本特点:1:以立法形式使贸易管理法律化、制度化。

2:在不放弃多边协调的同时,更多地采用单边管理、双边协调。

3:管理措施以非关税为主,行政部门拥有越来越大的载重权。

4:跨国公司在管理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十二:产品生产周期理论的内容和特点A:产品创新阶段、B.产品成熟阶段、C.产品标准化阶段、D.产品衰退阶段图中,T表示时间,纵轴由原点以上表示美国的生产及出口,原点以下表示欧洲、日本的生产及出口;横轴代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T0——T1是新产品阶段,美国自产自销,T1——T2是产品成熟阶段,美国开始出口,并且出口量快速增长;T2——T3是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生命开始标准化,由技术密集型专为资本密集型,美国出口速度减缓,到T3点出口停止,国内产量也变的很小,同时欧洲、日本开始逐渐取代美国的地位;在T以后,欧洲、日本生产扩大化,开始向美国出口,美国生产日渐萎缩停止,成为纯进口国十三:对外政策的目的: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3:优化产业结构。

4:积累发展资金。

5:维护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

十四:进口关税的主要种类及其内容a按征收的对象分: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按征收目的分:财政关税/保护关税b按待遇等级分:普通税/最惠国待遇税/普惠税/特惠税/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普通税:仅有个别国家对极少数(非建交)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这种税率,大多数国家作为优惠税减税的基础最惠税:适用于签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的商品交流普惠税:(GSP)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特惠税:对某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c按征税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选择税十五: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及其内容A.进口配税: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事先作出规定,在限额内可以进口,超过限额的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制度 B.进口许可证:商品的进口事先要由进口商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申请,经过申请批准并发给进口许可证,方可进口 B.自愿出口限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政府或行业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的出口数量或金额 C.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国家通过法令和政策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货D.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指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是把某些商品的出口或进口垄断权给予某个垄断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