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讲解

合集下载

tcp通信流程

tcp通信流程

tcp通信流程TCP通信流程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通信中。

本文将介绍TCP通信的流程,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整个过程。

1. 建立连接在TCP通信中,建立连接是第一步。

通信双方将进行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表示接收到了请求。

最后,客户端再次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确保连接建立成功。

2. 数据传输一旦连接建立成功,通信双方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TCP使用滑动窗口的机制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大小分割成多个报文段,并按顺序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报文段后,会发送确认报文段给发送方,表示已经正确接收到数据。

如果发送方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收到确认报文段,会重新发送之前发送的报文段。

3. 流量控制TCP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以避免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

接收方通过发送确认报文段的方式告诉发送方自己的接收窗口大小。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接收窗口大小来控制发送速率,保证发送的数据不会超过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4.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TCP保证网络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TCP通过一系列的算法来检测网络的拥塞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当网络拥塞时,TCP会减少发送的数据量,以减轻网络负担。

而当网络畅通时,TCP会逐渐增加发送的数据量,以提高传输效率。

5. 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通信双方需要关闭连接。

关闭连接同样需要进行三次握手。

首先,一方发送一个关闭连接的请求报文段。

接收方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表示已经准备好关闭连接。

最后,发送方再次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表示同意关闭连接。

这样,连接就成功关闭了。

总结起来,TCP通信流程可以分为建立连接、数据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关闭连接五个阶段。

通过这些机制,TCP能够在不可靠的网络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无论是在网页浏览、文件下载还是视频传输中,TCP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体验。

tCp流程

tCp流程

tCp流程TCP流程(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流的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TCP流程主要包括: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

建立连接:1.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同步)标志的数据包到服务器,请求建立连接。

2.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送一个带有SYN和ACK(确认)标志的数据包给客户端,表示同意建立连接。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数据包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器,表示连接成功建立。

4.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后,连接建立完成,双方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1. 数据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分割成合适的数据包,并加上序列号发送给接收端。

2. 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接收端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给发送端,表示收到了数据。

4. 发送端收到ACK后,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5. 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ACK或者收到了ACK超时的错误信息,需要重新发送数据包。

连接终止:1. 当发送端传输完所有的数据后,发送一个带有FIN(结束)标志的数据包给接收端。

2. 接收端收到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给发送端,表示接收到了结束请求。

3. 接收端关闭接收通道,不再接收数据,但仍然可以发送数据。

4. 发送端收到ACK后,关闭发送通道,并且等待接收端传来的数据完全接收完毕后才关闭连接。

5. 接收端将剩余的数据都接收完毕后,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数据包给发送端。

6. 发送端收到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给接收端,表示接收到了结束请求。

7. 接收端收到ACK后,关闭连接,终止传输。

TCP流程通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的过程,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其中,连接的建立和终止通过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完成,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分割数据包、重新排序和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tcpip协议工作原理及讲解

tcpip协议工作原理及讲解

tcpip协议工作原理及讲解
嘿呀!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呢!
首先哇,咱们得知道TCP/IP 协议到底是啥呀?哎呀呀,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组让咱们的电脑、手机等等设备能够在网络上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规则和标准呢!
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1. 当咱们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呀,比如说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上传一张照片,数据会被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

哇塞,这些数据包可神奇啦!2. 然后呢,每个数据包都会被加上一些头部信息,就像是给它们贴上了标签,告诉网络这些数据包要去哪里,从哪里来。

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3. 接下来,这些数据包就会通过网络中的各种线路和设备,朝着目标地址前进。

这一路上,它们可能会经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等,就像是在一个复杂的迷宫里穿梭!
再说说接收数据的时候吧。

4. 当接收方收到这些数据包的时候,会按照顺序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还原成咱们最初发送的完整数据。

哇,是不是很神奇?5. 如果有数据包丢失或者损坏了,TCP/IP 协议还会负责重新请求发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哎呀呀,这可太贴心啦!
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真的是超级复杂但又超级重要呢!它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在网上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哇,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它,我们的网络世界可就乱套啦!你说是不是呀?
总之呢,TCP/IP 协议就像是网络世界的交通规则和导航系统,
指引着数据在网络中准确、快速地传输。

哎呀呀,这么厉害的东西,咱们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呀!。

tcp握手协议过程

tcp握手协议过程

tcp握手协议过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

在使用TCP协议进行通信时,首先会进行握手过程,以确保双方能够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通道。

TCP握手过程通常被称为三次握手,由客户端和服务器共同完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客户端与服务器在握手过程中的行为。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握手过程开始时,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SYN(同步序列编号)标志的数据包。

SYN标志表示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并附带一个随机的初始序列号,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SYN+ACK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发送一个带有SYN和ACK (确认序列编号)标志的数据包给客户端。

SYN标志表示服务器已经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ACK标志表示服务器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并附带一个随机的初始序列号。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ACK最后,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数据包,确认服务器的确认,并附带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

完成了三次握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了。

在握手过程中,每一次握手都是双方确认对方的身份,并建立起可靠的通信路径。

TCP握手协议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目的:1. 确保通信双方的可靠性:通过三次握手,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能够确认对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可靠的通信连接。

2. 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到达服务器:如果只进行两次握手,当客户端发送完SYN后失效,而服务器没有收到请求,将会一直等待,导致资源浪费。

通过第三次握手,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3. 防止已建立的连接请求又发送给服务器:如果一个已经建立起连接的请求又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会产生错误。

通过三次握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 确保通信双方的序列号同步:通过初始的序列号交换,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在正式传输数据之前能够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序列编号,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有序性。

packetsender发送tcp用法

packetsender发送tcp用法

packetsender发送tcp用法【实用版】目录1.介绍 TCP 协议和 packetsender2.packetsender 发送 TCP 数据的方法3.示例:使用 packetsender 发送 TCP 数据正文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TCP 协议负责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以保证数据包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传输和接收。

packetsender 是一个用于发送网络数据包的 Python 库,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实现 TCP 数据的发送。

要使用 packetsender 发送 TCP 数据,首先需要导入所需的库,然后创建一个 TCP 套接字。

接下来,通过该套接字对象,我们可以使用send() 方法发送数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pythonimport socketimport packetsender# 创建一个 TCP 套接字tcp_socket = packetsender.TCPSocket("127.0.0.1", 12345)# 连接到服务器tcp_socket.connect()# 发送数据tcp_socket.send("Hello, TCP!")# 关闭套接字tcp_socket.close()```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导入了 socket 和 packetsender 库。

接着,我们使用 packetsender.TCPSocket() 函数创建了一个 TCP 套接字,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目标 IP 地址和目标端口。

然后,我们使用 connect() 方法连接到服务器。

连接成功后,我们使用 send() 方法发送了一个字符串"Hello, TCP!"。

最后,我们使用 close() 方法关闭了套接字。

简述tcp协议可靠传输实现方式

简述tcp协议可靠传输实现方式

简述tcp协议可靠传输实现方式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
靠的传输协议。

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实现可靠传输,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实现方式:
1. 序列号和确认机制:TCP协议通过给每个传输的数据包分
配一个序列号,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会发送一个确认序列号,发送方根据这个确认序列号来确认数据是否被有效接收。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消息,则会重新发送数据。

2. 超时重传: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消息,就会认为数据包丢失,然后会重传数据包。

发送方会根据网络情况动态调整超时时间,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3. 流量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技术控制数据流量,接收方
会告知发送方它的接收窗口大小,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窗口大小控制发送速率,以避免发送过多的数据导致对方无法及时处理。

4. 拥塞控制:TCP通过拥塞窗口算法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当网络发生拥塞时,发送方会减小发送速率以避免拥堵情况进一步恶化。

拥塞控制是TCP协议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它通过一些算法如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恢复等来实现。

5. 错误校验和重传:TCP在数据包头部添加了一个校验和字段,接收方可以通过校验和来检测有无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如果发现错误,接收方会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

这些方式相互协作,使得TCP协议能够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工作原理

tcp工作原理

tcp工作原理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之前,TCP需要先建立连接。

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三次握手来完成的。

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SYN)报文,服务器收到后回复一个确认(ACK)和同样的连接请求报文(SYN),最后,客户端再回复一个确认(ACK)报文。

这样,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2. 数据传输:连接建立后,数据可以被传输。

TCP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称为TCP报文段。

每个报文段都有一个序号,用于确保数据在接收端的有序性。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控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发送方会根据接收方的确认信息来动态地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以适应网络的状况。

3. 校验和和确认:在传输过程中,TCP会对每个报文段进行校验和计算,并将该校验和添加到报文段的首部。

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段后,会对校验和进行验证,以检测是否有数据损坏。

如果接收方正确接收到了数据,则会发送一个确认(ACK)报文段给发送方,告知已成功接收。

4. 连接的终止:当数据传输完成后,连接可以被终止。

在连接的终止过程中,需要进行四次握手来完成。

首先,一方发送一个连接终止请求(FIN)报文给对方,对方收到后回复一个确认(ACK)报文。

然后,对方再发送一个连接终止请求(FIN)报文给第一方,第一方收到后也回复一个确认(ACK)报文。

这样,连接就终止了。

总结起来,TCP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校验和和确认、连接终止等步骤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通过序号和滑动窗口机制,TCP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可靠性。

同时,TCP还可以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以适应不同网络条件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tcp累计确认机制

tcp累计确认机制

tcp累计确认机制
TCP累计确认机制指的是TCP在接收到连续的有序数据包时,只发送一个确认段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包的机制。

在TCP中,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是通过序号来标识的。

发送
方每发送一个数据包,就会为该数据包指定一个序列号。

而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包后,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来确认已经收到的数据包。

累计确认机制的原理如下:
1. 当接收方收到一个有序的数据包时,它会将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写入确认段中,并发送给发送方。

2. 在接收方发送确认段之前,它会检查自己缓冲区中的数据,看是否有连续的有序数据包。

如果有连续的数据包,它会将这些数据包的末尾的序列号写入确认段中。

3. 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送的确认段时,它会检查确认段中的序列号,确认收到的数据包中该序列号之前的数据包都已经成功发送到接收方。

4. 发送方在收到确认段后,会将出现在确认段中的序列号之前的数据包从发送缓冲区中移除,以此来实现滑动窗口的效果。

通过累计确认机制,TCP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接收方
只需要发送一个确认段来确认接收到的数据包,就可以确认之前连续的数据包都已经成功传输。

这样可以减少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开销,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TCP如何传输数据交互式传输

TCP如何传输数据交互式传输

TCP如何传输数据交互式传输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机制,以实现交互式数据传输。

TCP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交互式传输:1.建立连接:在进行数据交互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一个TCP连接。

建立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进行三次握手来确认连接。

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a.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同步)报文,表明发送方想要建立连接。

b.接收方收到SYN报文后,向发送方发送一个SYN+ACK(同步+确认)报文,表示接收到请求,并准备好建立连接。

c.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SYN+ACK报文后,再向接收方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表示连接已建立。

2.数据传输:在连接建立完成后,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TCP通过特定的传输窗口进行数据传输,传输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情况和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发送方将待发送的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每次传输只发送一个数据块,并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报文。

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报文给发送方,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它会重新发送数据。

3.保证可靠性:TCP通过多种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首先,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后,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报文,如果接收方没有发送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数据。

其次,TCP使用序列号和确认号来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发送方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序列号,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号给发送方,以表示已经收到该数据。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它会重新发送数据。

最后,TCP还使用校验和来检测数据是否在传输过程中被错误修改。

4.连接终止:在数据交互完成后,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选择关闭TCP 连接。

关闭连接需要双方协同工作,分为四个步骤:a.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FIN(连接终止)报文,表示发送方希望关闭连接。

b.接收方收到FIN报文后,发送一个ACK报文,表示接收到请求。

c.如果接收方也希望关闭连接,它会发送一个FIN报文给发送方。

(十)细说TCP确认机制

(十)细说TCP确认机制

(十)细说TCP确认机制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并且能够自动调整传输速率,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TCP的确认机制。

TCP的确认机制是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号来实现的。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并附带一个确认号,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会返回一个确认包,确认号就是接收方期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发送方收到确认包后,就知道该数据包已经成功发送,并可以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包,就会认为该数据包丢失,并重新发送。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接收方会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窗口大小,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窗口大小来确定发送的数据量。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移动窗口,同时发送确认包,告诉发送方自己接收的数据量,以及期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发送方收到确认包后,会根据确认号调整发送窗口的位置。

在TCP的确认机制中,还引入了超时重传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网络延迟等问题。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包后会启动一个计时器,如果在计时器到期之前没有收到确认包,就会认为数据包丢失,会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为了避免网络中的重复数据包导致重复发送,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接收方只会接受和期望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

接收方收到重复的数据包时会丢弃,不会发送重复的确认包。

TCP的确认机制还包括选择确认和累积确认两种方式。

选择确认是指接收方可以选择性地确认接收到的数据包,而不是每个数据包都确认。

接收方可以根据需要确认多个数据包或单个数据包。

累积确认是指接收方只确认连续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最高序列号,而不是每个数据包都确认。

接收方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大小来决定确认的数据包数量。

TCP的确认机制在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延迟。

每个数据包都需要等待确认包才能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这会导致传输速率的下降。

tcp的工作原理

tcp的工作原理

tcp的工作原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传输层协议,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连接建立:在TCP通信开始之前,客户端和服务器需要建立一个连接。

连接建立时,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特殊的请求,称为SYN(同步)包,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发送一个ACK(确认)包作为响应,并返回一个SYN+ACK包给客户端。

最后,客户端再发送一个ACK包,表示连接已成功建立。

2. 数据传输: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在TCP中,数据被拆分成称为数据段的小块。

发送方将数据段分割成合适的大小,并为每个数据段分配一个序列号。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段后,会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

如果接收方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发送方将重新发送该数据段。

3. 数据确认:在TCP通信中,数据的确认非常重要。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段后,需要等待接收方发送一个ACK包来确认接收。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它会假设数据丢失,并重新发送该数据段。

这确保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4. 连接终止:TCP连接的终止是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完成的。

当一方想要关闭连接时,它发送一个FIN包告知对方它要关闭连接。

接收方收到FIN包后,发送一个ACK作为确认,并告诉发送方它也准备关闭连接。

最后,发送方发送一个FIN包作为确认。

接收方收到该FIN包后,确认连接已关闭。

总结起来,TCP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数据确认和连接终止。

通过使用序列号和确认机制,TCP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同时,它还具有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机制,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和稳定性。

解释三报文握手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解释三报文握手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三报文握手建立TCP连接的过程在计算机网络中,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这个过程确保了通信双方之间的稳定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解释三报文握手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1. 概述三报文握手是指在建立TCP连接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三个数据包。

这些数据包分别称为SYN(Synchronize)数据包、SYN+ACK(Synchronize Acknowledgment)数据包和ACK(Acknowledgment)数据包。

2. 握手过程下面将详细描述三报文握手的过程:步骤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数据包当客户端希望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时,它会发送一个SYN数据包。

这个数据包中包含一个随机生成的初始序列号(ISN),用于标识客户端发送的每个字节。

步骤2:服务器收到SYN数据包并返回SYN+ACK数据包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SYN数据包后,它会发送一个SYN+ACK数据包作为响应。

这个响应中同时确认了客户端发送的初始序列号,并附带了服务器生成的初始序列号。

步骤3:客户端收到SYN+ACK数据包并发送ACK数据包当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SYN+ACK数据包后,它会发送一个ACK数据包作为确认。

这个数据包中确认了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并且还可以携带一些其他信息,如请求的资源等。

完成握手:TCP连接建立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ACK数据包后,三次握手完成,TCP连接成功建立。

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3. 握手过程分析三次握手是为了确保双方都具备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力,并且可以相互确认对方的初始序列号。

下面分析每个步骤的目的和细节:步骤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数据包在这一步中,客户端发送一个SYN数据包给服务器。

这个SYN数据包中携带了一个初始序列号(ISN),用于标识客户端发送的每个字节。

客户端还会设置一个初始状态位(Sequence Number)为1,表示该报文段中有有效负载。

tcpip工作原理

tcpip工作原理

tcpip工作原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也被称为网络通信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它提供了Internet的传输控制和数据包传递所必需的两个主要协议的组合。

TCP协议负责运输数据,而IP协议负责路由数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TCP/IP的工作原理。

步骤一:建立连接在TCP/IP中,传输层的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

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要建立一个连接。

这个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1.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带有SYN(同步)标记的数据包,表示请求连接;2.接收方接收到请求后,向发送方发送带有ACK(确认)和SYN标记的数据包;3.发送方接收到确认后再向接收方发送带有ACK标记的数据包,表示连接已建立。

步骤二:数据传输连接建立后,发送方可以向接收方传输数据。

传输的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带有序列号和确认号。

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回复确认信息。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就会重发数据包。

当接收方收到数据包时,会检查它的序列号是否正确,如果序列号正确,则回复一个包含期望的下一个序列号的确认信息。

步骤三: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和接收方要关闭连接。

关连接的过程也是通过三次握手完成的。

1.发送方发送一个带有FIN(结束)标记的数据包,表示希望关闭连接;2.接收方收到结束请求后,回复一个ACK标记的数据包,表示已经收到请求;3.接收方再发送一个带有FIN标记的数据包,请求关闭连接;4.发送方收到请求后,回复一个ACK标记的数据包。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已经关闭了连接。

总结:TCP/IP协议非常复杂,但也是互联网中通信最基本的协议之一。

TCP协议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而IP协议负责路由数据。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关闭连接是TCP/IP协议中最重要的三个步骤。

了解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互联网的运作方式非常重要。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它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建立连接: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连接之前,发送方先发送一个SYN(同步)包给接收方,接收方返回一个SYN-ACK(同步-确认)包给发送方,最后发送方再发送一个ACK (确认)包给接收方,完成连接的建立。

2. 可靠传输:在建立连接后,发送方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进行传输,并且为每个数据块分配一个序号,接收方将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确认。

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它将重新发送该数据块,直到接收到确认。

3. 拥塞控制:TCP通过拥塞控制算法来避免网络拥塞。

发送方会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来调整发送速率,当网络拥塞时会减少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数据丢失和延迟。

4. 差错恢复:当发生数据包的丢失或损坏时,TCP协议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恢复数据。

发送方会根据接收方的确认来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接收方则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来进行重组和恢复数据。

5. 断开连接:当发送方或接收方完成数据传输后,它们可以发出一个FIN(结束)包来关闭连接。

对方接收到FIN包后,返
回一个ACK包作为确认,然后发送方再返回一个ACK包给对方进行确认。

最终连接关闭。

这就是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通过建立连接、可靠传输、拥塞控制、差错恢复和断开连接等机制,TCP能够在不可靠的网络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发送1m报文

tcp发送1m报文

tcp发送1m报文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TCP发送1M报文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细节和原理。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发送1M 报文的过程中,TCP首先将报文分割成多个小的数据包(也称为数据段),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目标主机。

这些数据段在发送前会被封装成TCP报文段,其中包含了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等信息。

在发送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一个TCP连接。

这个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首先,发送方发送一个SYN(同步)数据包给接收方,表示它想要建立连接。

接收方收到后,回复一个SYN-ACK(同步-确认)数据包,表示它同意建立连接。

最后,发送方再回复一个ACK(确认)数据包,表示连接已建立。

这样,发送方和接收方就建立了一个可靠的连接,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传输数据时,TCP使用了滑动窗口的机制来确保可靠性。

发送方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段后,依次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发送一个确认(ACK)数据包给发送方,表示已经收到数据。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它会重新发送未收到确认的数据段。

这样,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丢包或错误,TCP也可以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在发送1M报文时,TCP将1M的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段,然后依次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将这些数据段按顺序组装成完整的报文。

由于TCP的可靠性机制,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网络拥塞或错误,数据也可以得到正确传输。

总结来说,TCP发送1M报文的过程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段,并借助滑动窗口和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的可靠性机制使得数据可以安全地传输,而三次握手的过程确保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TCP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了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使用方法介绍

TCP使用方法介绍

TCP使用方法介绍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它是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协议之一,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小块,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机器。

接收机器接收到这些小块,并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TCP的使用方法,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等。

一、连接建立1.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Synchronize)包,请求建立连接。

2. 服务器确认连接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后,会发送一个SYN+ACK(Synchronize+Acknowledgment)包作为确认,并告诉客户端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3. 客户端确认连接请求: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发送一个ACK(Acknowledgment)包作为确认,表示连接建立成功。

此时,连接建立完毕,双方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二、数据传输1.数据分割:发送方根据TCP的最大传输单元(MSS)将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小块。

每个小块称为一个TCP段。

2.TCP段封装:发送方为每个TCP段添加TCP头部,其中包含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序列号、确认号等信息。

3.数据传输:发送方将TCP段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TCP段后,检查和确认段是否有错误,并将正确的段按序列号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4.确认和超时重传:接收方收到正确的TCP段后,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包,将会重传丢失的TCP 段。

三、连接终止1. 客户端发送连接终止请求:当客户端完成数据传输后,发送一个FIN(Finish)包给服务器,请求断开连接。

2.服务器确认连接终止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FIN包后,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表示已经接收到了客户端的断开连接请求。

3.服务器发送连接终止请求:服务器发送一个FIN包给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

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

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

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之一,它定义了网络通信中的规则和流程。

TCP/IP协议包括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IP。

在TCP/IP协议中,IP协议主要负责网络寻址和路由,并将数据包传输到目标主机,而TCP协议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目标应用程序。

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1.IP寻址和路由:在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IP寻址和路由。

每个主机连接到互联网时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用来标识主机的身份。

当一个主机发送数据包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主机的IP地址,并通过本地网络的路由器进行路由,将数据包传递给目标主机。

2.数据分组:数据在TCP/IP协议中被分割为一系列的数据包(也称为数据报),每个数据包包含一部分数据和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如源和目标IP地址、序号、校验和等。

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传输介质(如以太网、无线网络等)进行传输。

3.数据包传输:在数据包传输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首先将建立一个TCP连接。

这个过程包括三次握手,即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同步)数据包,接收方收到后回复一个SYN+ACK(同步+确认)数据包,最后发送方再回复一个ACK(确认)数据包。

通过这个握手过程,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

4.可靠数据传输:TCP协议通过序号、确认号和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包按序号发送给接收方,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确认号将被设置为下一个期望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号。

如果发送方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它会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

这个机制保证了数据的有序和可靠传输。

5.数据重组和重组: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它会重新组装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上层的应用程序。

在接收方发现数据包丢失或损坏时,它会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

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数据。

它对数据分割、传输顺序、丢包、拥塞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

因此,TCP协议非常适合用于文件传输。

1.建立连接:发送方(客户端)首先向接收方(服务器)发送一个特殊的请求,即SYN包,该请求用于建立连接。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向发送方发送一个SYN-ACK包,确认连接的建立。

发送方再发送一个ACK包,确认收到服务器的确认。

这个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2.传输数据:连接建立后,发送方将文件拆分为数据包,并将其按顺序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根据数据包的顺序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文件。

如果发送方发送了一个数据包,但没有及时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数据包,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TCP的拥塞控制机制,它可以根据网络状况来动态调整发送数据包的速率,确保网络的稳定性。

3.关闭连接:在文件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特殊的请求,即FIN包,表示关闭连接。

接收方收到FIN包后,向发送方发送一个ACK包进行确认。

发送方再发送一个FIN包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后再发送一个ACK包进行确认。

这个过程称为四次挥手。

然而,正是因为TCP协议在可靠性和流量控制方面的强大能力,导致了它的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TCP协议会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确认和重传,这样会增加传输的延迟。

对于大文件的传输,TCP协议可能会造成网络拥塞,导致传输速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如使用分段传输、窗口大小调整、数据压缩等技术。

此外,还可以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相比TCP,UD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和流控制机制,但传输速度更快。

因此,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

总结起来,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但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TCP/IP协议是一组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

它由两个协议组成: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它为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提供了可靠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下面是关于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详细介绍。

TCP/IP协议是一个层次化的协议栈,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底层,它与底层硬件设备(如网卡)进行通信。

它主要负责将数据从主机转发到网络或从网络接收到主机。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接口层将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并添加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信息。

2.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不同主机和路由器。

网络层使用IP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同时,它还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3.传输层:传输层提供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它使用TCP协议和UDP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并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UDP协议则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数据传输,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4.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上层,它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等。

这些协议通过TCP/IP协议栈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各种功能,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发送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TCP/I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数据分割、数据重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还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标识主机和应用程序,以实现数据的正确路由和传递。

总的来说,TCP/IP协议是一套功能完善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提供了可靠性、有序性和高效性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是互联网的基础,使得不同主机和应用程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lwip tcp包处理流程

lwip tcp包处理流程

lwip tcp包处理流程lwIP(轻量级IP)是一个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源TCP/IP协议栈。

它被设计为可移植且具有较小的内存占用,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设备。

lwIP实现了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以及网络层的IP协议。

在lwIP中,TCP包的处理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接收数据包:首先,lwIP需要从硬件层接收到TCP包。

硬件层可以是以太网、Wi-Fi、蓝牙等的驱动程序。

接收到TCP包后,硬件层会通过设备适配层将数据包传递给lwIP协议栈。

2.处理数据包头部:lwIP会解析TCP包的头部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序号、确认号等。

根据这些信息,lwIP可以确定TCP包的接收方是哪个连接。

3.查找TCP连接:在接收到TCP包后,lwIP需要查找该包所属的TCP连接。

如果连接已经存在,lwIP将继续处理该连接的数据包。

如果连接不存在,lwIP会将TCP包丢弃,或者根据需要创建新的连接。

4.状态机处理:处理TCP连接的核心是状态机。

lwIP根据RFC 793中提供的TCP 状态机定义,管理TCP连接的状态转换。

在不同的状态下,lwIP将根据接收到的TCP包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发送ACK确认包、处理数据、重传数据等。

5.处理数据:如果接收到的TCP包携带有有效数据,lwIP会将数据复制到缓冲区中,以便应用程序读取。

6.发送ACK确认包:当lwIP接收到一个新的TCP包,它将发送一个ACK(确认)包给发送方。

ACK包的确认号等于接收到的TCP包的序号加上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这样,发送方可以根据ACK包进行传输速度的控制。

7.处理应用程序请求:lwIP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有效数据提供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处理数据,如解析HTTP请求、处理文件等。

8.发送数据:当应用程序需要发送数据时,它将调用lwIP的发送接口。

lwIP将数据复制到缓冲区中,并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

9.重传机制:如果发送方发送的TCP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方的ACK确认,lwIP将触发重传机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X发送和接受TCP数据包1.设计题目与要求1.1设计题目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1.2技术要求本设计的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并发送给目的主机。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SendTCP source_ip source_port dest_ip dest_port,其中SendTCP是程序名,source_ip为源端IP地址,source_port为源端口号,dest_ip 为目的地址,dest_port为目的端口号。

2)其他的TCP头部参数请自行设定。

3)数据字段为“This is my homework of network,I am happy!”。

4)成功发送后在屏幕上输出“send OK”。

2.总的设计思想及系统平台、语言、工具等2.1工作环境软件:Microsoft Visual C++ 6.0;硬件:PC机一台。

2.2设计思想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发送一个TCP数据包,可以利用原始套接字来完成这个工作。

整个程序由初始化原始套接字和发送TCP数据包两个部分组成。

2.2.1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并设置IP头选项SOCKET sock;sock = 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或者:sock=WSASoc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NULL,0,WSA_FLAG_OVERLAPPED);这里,我们设置了SOCK_RAW标志,表示我们声明的是一个原始套接字类型。

为使用发送接收超时设置,必须将标志位置位置为WSA_FLAG_OVERLAPPED。

在本课程设计中,发送TCP包时隐藏了自己的IP地址,因此我们要自己填充IP头,设置IP头操作选项。

其中flag设置为ture,并设定IP_HDRINCL 选项,表明自己来构造IP头。

注意,如果设置IP_HDRINCL 选项,那么必须具有administrator权限,要不就必须修改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修改键:DisableRawSecurity(类型为DWORD),把值修改为1。

如果没有,就添加。

BOOL Flag=TRUE;setsockopt(sock, IPPROTO_IP, IP_HDRINCL, (char *)&Flag, sizeof(Flag));int timeout=1000;setsockopt(sock, SOL_SOCKET,SO_SNDTIMEO,(char*)&timeout, sizeof(timeout));在这里我们使用基本套接字SOL_SOCKET,设置SO_SNDTIMEO表示使用发送超时设置,超时时间设置为1000ms。

2.2.2构造IP头和TCP头这里,IP头和TCP头以及TCP伪部的构造请参考下面它们的数据结构。

2.2.3计算校验和的子函数在填充数据包的过程中,需要调用计算校验和的函数checksum两次,分别用于校验IP头和TCP头部(加上伪头部),其实现代码如下: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unsigned long cksum=0;while(size >1){cksum+=*buffer++;size -=sizeof(USHORT);}if(size ){cksum += *(UCHAR*)buffer;}cksum = (cksum >> 16) + (cksum & 0xffff);cksum += (cksum >>16);return (USHORT)(~cksum);}3.数据结构与模块说明(功能与流程图)3.1数据结构typedef struct _iphdr //定义IP首部{UCHAR h_lenver;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U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U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USHORT ident; //16位标识U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U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 TTLUCHAR proto; //8位协议 (TCP, UDP 或其他) U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ULONG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ULONG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IP_HEADER;typedef struct psd_hdr //定义TCP伪首部{ULONG saddr; //源地址ULONG daddr; //目的地址UCHAR mbz; //没用UCHAR ptcl;//协议类型USHORT tcpl; //TCP长度}PSD_HEADER;typedef struct _tcphdr //定义TCP首部{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ULONG th_seq; //32位序列号ULONG th_ack; //32位确认号U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UCHAR th_flag; //6位标志位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TCP_HEADER;4.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ws2tcpip.h> #include <time.h>#include <windows.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lib.h>#include <iostream.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define IPVER 4 //IP协议预定#define MAX_BUFF_LEN 65500 //发送缓冲区最大值typedef struct ip_hdr //定义IP首部{UCHAR h_verlen;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U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 U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USHORT ident; //16位标识U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U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 TTLUCHAR proto; //8位协议 (TCP, UDP 或其他) U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ULONG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ULONG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IP_HEADER;typedef struct tsd_hdr //定义TCP伪首部{ULONG saddr; //源地址ULONG daddr; //目的地址UCHAR mbz; //没用UCHAR ptcl; //协议类型USHORT tcpl; //TCP长度}PSD_HEADER;typedef struct tcp_hdr //定义TCP首部{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ULONG th_seq; //32位序列号ULONG th_ack; //32位确认号U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UCHAR th_flag; //6位标志位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TCP_HEADER;//CheckSum:计算校验和的子函数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unsigned long cksum=0;while(size >1){cksum+=*buffer++;size -=sizeof(USHORT);}if(size){cksum += *(UCHAR*)buffer;}cksum = (cksum >> 16) + (cksum & 0xffff);cksum += (cksum >>16);return (USHORT)(~cksum);}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WSADATA WSAData;SOCKET sock;IP_HEADER ipHeader;TCP_HEADER tcpHeader;PSD_HEADER psdHeader;char Sendto_Buff[MAX_BUFF_LEN]; //发送缓冲区unsigned short check_Buff[MAX_BUFF_LEN]; //检验和缓冲区const char tcp_send_data[]="This is my homework of networt,I am happy!";BOOL flag;int rect,nTimeOver;if (argc!= 5){printf("Useage: SendTcp soruce_ip source_port dest_ip dest_port \n");return false;}if (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0){printf("WSAStartup Error!\n");return false;}if((sock=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RAW,NULL,0,WSA_FLAG_OVERLAPPED))==INVALID_SOCKET){printf("Socket Setup Error!\n");return false;}flag=true;if(setsockopt(sock,IPPROTO_IP,IP_HDRINCL,(char*)&flag,sizeof(flag))== SOCKET_ERROR){printf("setsockopt IP_HDRINCL error!\n");return false;}nTimeOver=1000;if (setsockopt(sock, SOL_SOCKET, SO_SNDTIMEO, (char*)&nTimeOver, sizeof(nTimeOver))==SOCKET_ERROR){printf("setsockopt SO_SNDTIMEO error!\n");return false;}//填充IP首部ipHeader.h_verlen=(IPVER<<4 | sizeof(ipHeader)/sizeof(unsigned long));ipHeader.tos=(UCHAR)0;ipHeader.total_len=htons(sizeof(ipHeader)+sizeof(tcpHeader)+sizeof(tc p_send_data));ipHeader.ident=0; //16位标识ipHeader.frag_and_flags=0; //3位标志位ipHeader.ttl=128; //8位生存时间ipHeader.proto=IPPROTO_UDP; //协议类型ipHeader.checksum=0; //检验和暂时为0ipHeader.sourceIP=inet_addr(argv[1]); //32位源IP地址ipHeader.destIP=inet_addr(argv[3]); //32位目的IP地址//计算IP头部检验和memset(check_Buff,0,MAX_BUFF_LEN);memcpy(check_Buff,&ipHeader,sizeof(IP_HEADER));ipHeader.checksum=checksum(check_Buff,sizeof(IP_HEADER));//构造TCP伪首部psdHeader.saddr=ipHeader.sourceIP;psdHeader.daddr=ipHeader.destIP;psdHeader.mbz=0;psdHeader.ptcl=ipHeader.proto;psdHeader.tcpl=htons(sizeof(TCP_HEADER)+sizeof(tcp_send_data));//填充TCP首部tcpHeader.th_dport=htons(atoi(argv[4])); //16位目的端口号tcpHeader.th_sport=htons(atoi(argv[2])); //16位源端口号tcpHeader.th_seq=0; //SYN序列号tcpHeader.th_ack=0; //ACK序列号置为0//TCP长度和保留位tcpHeader.th_lenres=(sizeof(tcpHeader)/sizeof(unsignedlong)<<4|0);tcpHeader.th_flag=2; //修改这里来实现不同的标志位探测,2是SYN,1是//FIN,16是ACK探测等等tcpHeader.th_win=htons((unsigned short)16384); //窗口大小tcpHeader.th_urp=0; //偏移大小tcpHeader.th_sum=0; //检验和暂时填为0//计算TCP校验和//memset(check_Buff,0,MAX_BUFF_LEN);/*memcpy(check_Buff,&psdHeader,sizeof(psdHeader));memcpy(check_Buff+sizeof(psdHeader),&tcpHeader,sizeof(tcpHeader)); memcpy(check_Buff+sizeof(PSD_HEADER)+sizeof(TCP_HEADER),tcp_send_data,sizeof(tcp_send_data));*/tcpHeader.th_sum=checksum(check_Buff,sizeof(PSD_HEADER)+sizeof(TCP_HEADER)+sizeof(tcp_send_data));//填充发送缓冲区/*memset(Sendto_Buff,0,MAX_BUFF_LEN);memcpy(Sendto_Buff,&ipHeader,sizeof(IP_HEADER));memcpy(Sendto_Buff+sizeof(IP_HEADER),&tcpHeader,sizeof(TCP_HEADER));memcpy(Sendto_Buff+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 tcp_send_data,sizeof(tcp_send_data));*/int datasize=sizeof(IP_HEADER)+sizeof(TCP_HEADER)+sizeof(tcp_send_data);//发送数据报的目的地址SOCKADDR_IN dest;memset(&dest,0,sizeof(dest));dest.sin_family=AF_INET;dest.sin_addr.s_addr=inet_addr(argv[3]);dest.sin_port=htons(atoi(argv[4]));rect=sendto(sock,Sendto_Buff,datasize, 0,(struct sockaddr*)&dest, sizeof(dest));if (rect==SOCKET_ERROR){printf("send error!:%d\n",WSAGetLastError());return false;}elseprintf("send ok!\n");closesocket(sock);WSACleanup();return 1;}5.运行结果与运行情况在Microsoft Visual C++ 6.0下编写源程序,然后调试成功后运行,生成可执行文件123.ex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