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三章 3.1 3.1.1 课时达标检测
高一数学 课时跟踪检测(全一册) 苏教版必修
高一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全一册)苏教版必修课时跟踪检测一棱柱棱锥和棱台课时跟踪检测二圆柱圆锥圆台和球课时跟踪检测三直观图画法课时跟踪检测四平面的基本性质课时跟踪检测五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六直线与平面平行课时跟踪检测七直线与平面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八两平面平行课时跟踪检测九两平面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直线的斜率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两条直线的平行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两条直线的垂直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两条直线的交点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点到直线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圆的标准方程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圆的一般方程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空间直角坐标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课时跟踪检测(一)棱柱、棱锥和棱台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关于如图所示的4个几何体,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②是棱柱B.只有②④是棱柱C.只有①②是棱柱D.只有①②④是棱柱解析:选D 解决这类问题,要紧扣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图①②④满足棱柱的定义,正确;图③不满足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不正确.2.下面结论是棱台具备的性质的是( )①两底面相似;②侧面都是梯形;③侧棱都相等;④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用棱台的定义可知选B.3.下面图形中,为棱锥的是( )A.①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解析:选 C 根据棱锥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可以判断,①②是棱锥,③不是棱锥,④是棱锥.故选C.4.下列图形中,不能折成三棱柱的是( )解析:选C C中,两个底面均在上面,因此不能折成三棱柱,其余均能折为三棱柱.5.一个棱锥的各条棱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解析:选D 若满足条件的棱锥是六棱锥,则它的六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侧面的顶角都是60°,其和为360°,则顶点在底面内,与棱锥的定义相矛盾.6.一个棱柱至少有__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________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________条侧棱.答案:5 4 37.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 cm2.解析:将两个长方体侧面积最小的两个面重合在一起,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此时,所得的新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 cm,4 cm,3 cm,表面积的最大值为2×(10×4+3×4+3×10)=164.答案:1648.如图,三棱台ABCA′B′C′,沿A′BC截去三棱锥A′ABC,则剩余部分是________.解析:在图中截去三棱锥A′ABC后,剩余的是以BCC′B′为底面,A′为顶点的四棱锥.答案:四棱锥A′BCC′B′9.如图,观察并分别判断①中的三棱镜,②中的螺杆头部模型有多少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分别有几对.解:图①中有1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只有这1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图②中有4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只有1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10.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里面装有少量水,现在将容器绕着其底部的一条棱倾斜,在倾斜的过程中.(1)水面的形状不断变化,可能是矩形,也可能变成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对吗?(2)水的形状也不断变化,可以是棱柱,也可能变为棱台或棱锥,对吗?(3)如果倾斜时,不是绕着底部的一条棱,而是绕着其底部的一个顶点,上面的第(1)题和第(2)题对不对?解:(1)不对;水面的形状是矩形,不可能是其他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2)不对;此几何体是棱柱,水比较少时,是三棱柱,水多时,可能是四棱柱,或五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或棱锥.(3)用任意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其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因而水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水的形状可以是棱锥,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B .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C .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 .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根据棱柱的定义可知D 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B .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C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 .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选项A 错误,反例如图1;一个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如三棱锥有4个面,不存在有3个面的多面体,所以选项B 错误;选项C 错误,反例如图2,上、下底面是全等的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它不是正方体;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 正确.3.用一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某棱锥,截得的棱台上、下底面面积比为1∶4,截去的棱锥的高是3 cm,则棱台的高是( )A .12 cmB .9 cmC .6 cmD .3 cm解析:选D 设原棱锥的高为h cm,依题意可得⎝ ⎛⎭⎪⎫3h 2=14,解得h =6,所以棱台的高为6-3=3(cm).4.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 .20条B .15条C .12条D .10条解析:选D 由题意,知五棱柱的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所以五棱柱共有对角线2×5=10(条).故选D.5.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则可以组成的平面图形或几何体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上,若取A,B,C,D四个顶点,可得矩形;若取D,A,C,D1四个顶点,可得③中所述几何体;若取A,C,D1,B1四个顶点,可得④中所述几何体;若取D,D1,A,B四个顶点,可得⑤中所述几何体.故填①③④⑤.答案:①③④⑤6.如图,M是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 cm.解析:由题意,若以BC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2 cm,3 cm,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cm.若以BB1为轴展开,则A,M两点连成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1,4,故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7 cm.故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13 cm.答案:137.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3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解:(1)这是一个上、下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四个侧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2)这是一个六棱锥,其中六边形面是底面,其余的三角形面是侧面.(3)这是一个三棱台,其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面是底面,其余三个梯形面是侧面.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若正方形边长为2a ,则每个面的三角形面积为多少?解:(1)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S △PEF =12a 2,S △DPF =S △DPE =12×2a ×a =a 2, S △DEF =32a 2. 课时跟踪检测(二)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有下列四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圆柱的母线与轴垂直B .圆锥的母线长等于底面圆直径C .圆台的母线与轴平行D .球的直径必过球心解析:选D A :圆柱的母线与轴平行;B :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圆的直径不具有任何关系;C :圆台的母线延长线与轴相交.故D 正确.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有( )A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B .圆柱、球和圆锥C .球、圆柱和圆台D .棱柱、棱锥、圆锥和球解析:选B 根据题中图形可知,(1)是球,(2)是圆柱,(3)是圆锥,(4)不是圆台,故应选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②圆锥中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③分别以矩形(非正方形)的长和宽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得到的两个几何体是两个不同的圆柱.A .0B .1C.2 D.3解析:选C ①中,必须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故①说法错误;显然②③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的有2个.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列哪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 )解析:选A 由题图知平面图应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构成,故A正确.5.一个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旋转360°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一个圆锥B.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C.两个圆锥D.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答案:C6.将一个直角梯形绕其较短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圆柱被挖去一个圆锥后所剩的几何体7.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是1∶3,这个截面把圆锥的母线分为两段的比是________.解析:∵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为1∶3,故小圆锥与大圆锥的相似比为1∶3,故小圆锥与大圆锥的母线长之比为1∶3,故小圆锥与所得圆台的母线长比为1∶(3-1).答案:1∶(3-1)8.将边长为4 cm和8 cm的矩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____cm2.解析:当以4 cm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则8=2πr,∴2r=8π.∴S轴截面=4×8π=32π(cm)2.当以8 cm为母线长时,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则2πR=4,2R=4π.∴S轴截面=8×4π=32π(cm)2.综上,圆锥的轴截面面积为32πcm 2. 答案:32π9.将长为4宽为3的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折起后A ,B ,C ,D 在同一个球面上吗?若在求出这个球的直径.解:因为对角线AC 是直角三角形ABC 和直角三角形ADC 的公共斜边,所以AC 的中点O 到四个点的距离相等,即O 为该球的球心.所以AC 为球的一条直径,由勾股定理得AC =42+32=5.10.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绕着CD 所在直线l 旋转,试画出立体图并指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①,过A ,B 分别作AO 1⊥CD ,BO 2⊥CD ,垂足分别为O 1,O 2,则Rt △CBO 2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几何体是圆锥,直角梯形O 1ABO 2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台,Rt△ADO 1绕l 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① ② 综上,所得几何体下面是一个圆锥,上面是一个圆台挖去了一个以圆台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如图②所示).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B .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最大的圆C .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正六棱锥D .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选D 须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才能得到圆锥和圆台,故A 错误;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最大的圆的直径的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故B错误;正六棱锥的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故C错误.故选D.2.若圆柱体被平面截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侧面展开图是( )解析:选D 结合几何体的实物图,从截面最低点开始高度增加缓慢,然后逐渐变快,最后增加逐渐变慢,不是均衡增加的,所以A、B、C错误.3.一个正方体内接于一个球,过球心作一截面,如下图所示,则截面的可能图形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 当截面平行于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时得③,当截面过正方体对角面时得②,当截面不平行于任何侧面也不过对角面时得①,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出④.4.已知半径为5的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周长分别为6π和8π,则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 )A.1 B.2C.1或7 D.2或6解析:选C 由截面的周长分别为6π和8π得两个截面半径分别为3和4,又球的半径为5,故圆心到两个截面的距离分别为4和3,故当两个截面在球心同一侧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4-3=1,当两个截面在球心两侧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4+3=7.5.如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圆锥的顶角(圆锥轴截面中两条母线的夹角)是________.解析:设底面半径为r,母线为l,则2πr=πl,∴l=2r.故两条母线的夹角为60°.答案:60°6.圆锥底面半径为1 cm,高为 2 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则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 cm.解析:圆锥的轴截面SEF、正方体对角面ACC 1A1如图.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cm,则AA1=x cm,A1C1=2x cm.作SO ⊥EF 于点O ,则SO = 2 cm,OE =1 cm.∵△EAA 1∽△ESO ,∴AA 1SO =EA 1EO ,即x 2=1-22x1.∴x =22,即该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22 cm. 答案:227.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6,在其中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1)用x 表示圆柱的轴截面面积S ;(2)当x 为何值时,S 最大?解:(1)如图,设内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 由已知得6-x 6=r2,∴r =6-x3,∴S =2×6-x3×x =-23x 2+4x (0<x <6).(2)当x =-42×⎝ ⎛⎭⎪⎫-23=3时,S 最大.8.如图所示,已知圆柱的高为80 cm,底面半径为10 cm,轴截面上有P ,Q 两点,且PA =40 cm,B 1Q =30 cm,若一只蚂蚁沿着侧面从P 点爬到Q 点,问: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长是多少?解:将圆柱侧面沿母线AA 1展开,得如图所示矩形.∴A 1B 1=12·2πr =πr =10π(cm).过点Q 作QS ⊥AA 1于点S ,在Rt △PQS 中,PS =80-40-30=10(cm),QS =A1B 1=10π(cm).∴PQ=PS2+QS2=10π2+1(cm).即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长是10π2+1 cm.课时跟踪检测(三)直观图画法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画直观图时,把Ox,Oy,Oz轴画成对应的O′x′,O′y′,O′z′,则∠x′O′y′与∠x′O′z′的度数分别为( ) A.90°,90°B.45°,90°C.135°,90° D.45°或135°,90°解析:选D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x′O′y′的度数应为45°或135°,∠x′O′z′指的是画立体图形时的横轴与纵轴的夹角,所以度数为90°.2.已知一个建筑物上部为四棱锥,下部为长方体,且四棱锥的底面与长方体的上底面尺寸一样,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0 m,5 m,10 m,四棱锥的高为8 m,如果按1∶500 的比例画出它的直观图,那么在直观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锥的高应分别为( ) A.4 cm,1 cm,2 cm,1.6 cmB.4 cm,0.5 cm,2 cm,0.8 cmC.4 cm,0.5 cm,2 cm,1.6 cmD.4 cm,0.5 cm,1 cm,0.8 cm解析:选C 直观图中长、宽、高应分别按原尺寸的1500,11 000,1500计算,最后单位转化为 cm.3.利用斜二测画法画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可能是下面的( )解析:选C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且边长不相等,故选C项.4.如右图所示的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D′是△A′B′C′中B′C′边的中点,且A′D′平行于y′轴,那么A′B′,A′D′,A′C′三条线段对应原图形中线段AB,AD,AC中( )A.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CB.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BC.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DD.最长的是AD,最短的是AC解析:选C 因为A′D′∥y′轴,所以在△ABC中,AD⊥BC,又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D是BC中点,所以AB=AC>AD.5.水平放置的△ABC ,有一边在水平线上,用斜二测画法作出的直观图是正三角形A ′B ′C ′,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任意三角形解析:选C 将△A ′B ′C ′还原,由斜二测画法知,△ABC 为钝角三角形. 6.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矩形的直观图是矩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线线相交、相对线线平行关系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答案:①②7.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O ′C ′=3,B ′C ′∥x ′轴,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在直观图中,设B ′C ′与y ′轴的交点为D ′,则易得O ′D ′=32,所以原平面图形为一边长为6,高为62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其面积为6×62=36 2.答案:36 28.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ABCD ,其中,AD =AD ′=1,BC =B ′C ′=1+2,AB =2,即S 梯形ABCD =(1+1+2)2×2=2+ 2.答案:2+ 29.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CD ,AB =4 cm,CD =2 cm,∠DAB =30°,AD =3 cm,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1)如图(a)所示,在梯形ABCD 中,以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点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b)所示,画出对应的x ′轴,y ′轴,使∠x ′O ′y ′=45°.(2)在图(a)中,过D 点作DE ⊥x 轴,垂足为E .在x ′轴上取A ′B ′=AB =4 cm,A ′E ′=AE =3×32≈2.598 (cm);过点E ′作E ′D ′∥y ′轴,使E ′D ′=12ED ,再过点D ′作D ′C ′∥x ′轴,且使D ′C ′=DC =2 cm.(3)连结A ′D ′,B ′C ′,并擦去x ′轴与y ′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c)所示,则四边形A ′B ′C ′D ′就是所求作的直观图.10.已知底面是正六边形,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六棱锥.请画出它的直观图. 解:作法:(1)画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①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取AD 所在直线为x 轴,对称轴MN 所在直线为y 轴,两轴交于点O .画相应的x ′轴和y ′轴、z ′轴,三轴交于点O ′,使∠x ′O ′y ′=45°,∠x ′O ′z ′=90°.②以O ′为中点,在x ′轴上取A ′D ′=AD ,在y ′轴上取M ′N ′=12MN ,以N ′为中点画B ′C ′,使B ′C ′∥O ′x ′,B ′C ′=BC ;再以M ′为中点画E ′F ′,使E ′F ′∥O ′x ′,E ′F ′=EF .③连结A ′B ′,C ′D ′,D ′E ′,F ′A ′,得到正六边形ABCDEF 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 ′B ′C ′D ′E ′F ′.(2)画六棱锥的顶点.在O ′z ′上截取点P ,使PO ′=PO .(3)成图,连结PA ′,PB ′,PC ′,PD ′,PE ′,PF ′,并擦去辅助线,改被遮挡部分为虚线,即得六棱锥P ABCDEF 的直观图六棱锥P A ′B ′C ′D ′E ′F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中B ′O ′=C ′O ′=1,A ′O ′=32,那么原△ABC 是一个( )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 .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解析:选A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原则,得BC =B ′C ′=2,OA =2A ′O ′=2×32=3,AO ⊥BC ,∴AB =AC =BC =2,∴△ABC 是等边三角形. 2.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AB 边平行于y 轴,BC ,AD 平行于x 轴.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 2 cm 2,则原平面图形A ′B ′C ′D ′的面积为( )A .4 cm 2B .4 2 cm 2C .8 cm 2D .8 2 cm 2解析:选C 依题意,可知∠BAD =45°,则原平面图形A ′B ′C ′D ′为直角梯形,上、下底边分别为B ′C ′,A ′D ′,且长度分别与BC ,AD 相等,高为A ′B ′,且长度为梯形ABCD 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 2.3.如图是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ABO 的直观图,已知O ′B ′=4,A ′B ′∥y ′ 轴,且△ABO 的面积为16,过A ′作A ′C ′⊥x ′轴,则A ′C ′的长为( )A .2 2 B. 2 C .16 2D .1解析:选A 因为A ′B ′∥y ′轴,所以在△ABO 中,AB ⊥OB .又△ABO 的面积为16,所以12AB ·OB =16.所以AB =8,所以A ′B ′=4.如图,作A ′C ′⊥O ′B ′于点C ′,所以B ′C ′=A ′C ′,所以A ′C ′的长为4sin 45°=2 2.4.已知两个圆锥,底面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 2 cm,另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3 cm,则其直观图中这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A .2 cmB .3 cmC .2.5 cmD .5 cm解析:选D 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即圆锥的高,故两顶点间距离为2+3=5 cm,在直观图中与z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仍为5 cm.5.有一个长为5,宽为4 的矩形,则其直观图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由于该矩形的面积为S =5×4=20,所以由公式S ′=24S ,得其直观图的面积为S ′=24S =5 2. 答案:5 26.水平放置的△ABC 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 ′C ′=3,B ′C ′=2,则AB 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解析:由直观图知,原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AC =A ′C ′=3,BC=2B′C′=4,计算得AB=5,所求中线长为2.5.答案:2.57.在水平位置的平面M内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如图,其中对角线A′C′在水平位置,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四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出其面积.解:四边形ABCD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A′C′为水平位置,∴四边形ABCD中,DA⊥AC.∵DA=2D′A′=2,AC=A′C′=2,∴S四边形ABCD=AC·AD=2 2.8.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 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请画出原来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并求原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在x轴上取OA=O′A′=1 cm;在y轴上取OB=2O′B′=2 2 cm;在过点B的x轴的平行线上取BC=B′C′=1 cm.连结O,A,B,C各点,即得到了原图形.由作法可知,OABC为平行四边形,OC=OB2+BC2=8+1=3 cm,∴平行四边形OABC的周长为(3+1)×2=8 cm,面积为S=1×22=2 2 cm2.课时跟踪检测(四)平面的基本性质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如果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α,M∈a,N∈b,M∈l,N∈l,则( )A.l⊂αB.l⊄αC.l∩α=M D.l∩α=N解析:选A ∵M∈a,a⊂α,∴M∈α,同理,N∈α,又M∈l,N∈l,故l⊂α.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是平面图形;②梯形是平面图形;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④圆是平面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C 根据公理1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3.已知直线m⊂平面α,P∉m,Q∈m,则( )A.P∉α,Q∈αB.P∈α,Q∉αC.P∉α,Q∉αD.Q∈α解析:选D 因为Q∈m,m⊂α,所以Q∈α.因为P∉m,所以有可能P∈α,也可能有P∉α.4.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 )A.没有其他公共点B.仅有这一个公共点C.仅有两个公共点D.有无数个公共点解析:选D 根据公理2可知,两个平面若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经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故选D.5.若直线l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 )A.直线l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B.直线l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C.直线l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D.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解析:选D 由已知得直线l⊄α,故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6.过同一点的4条直线中,任意3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这4条直线确定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设四条直线为a,b,c,d,则这四条直线中每两条都确定一个平面,因此,a与b,a 与c,a与d,b与c,b与d,c与d都分别确定一个平面,共6个平面.答案:67.已知α,β是不同的平面,l,m,n是不同的直线,P为空间中一点.若α∩β=l,m⊂α,n⊂β,m∩n=P,则点P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解析:因为m⊂α,n⊂β,m∩n=P,所以P∈α且P∈β.又α∩β=l,所以点P在直线l上,所以P∈l.答案:P∈l8.空间有四个点,如果其中任意三个点不共线,则经过其中三个点的平面有________个.解析:用平面四边形和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判断,经过其中三个点的平面有1或4个.答案:1或4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由点A,O,C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解:(1)不正确.因为点A,O,C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能确定一个平面.(2)正确.因为点A,B1,C1不共线,所以可确定一个平面.又因为AD∥B1C1,所以点D∈平面AB1C1.所以由点A,C1,B1确定的平面为平面ADC1B1.10.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l.设梯形ABCD中,AD∥BC,且AB⊂α,CD⊂β,求证:AB,CD,l共点(相交于一点).证明:∵在梯形ABCD中,AD∥BC,∴AB,CD是梯形ABCD的两条腰.∴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设AB∩CD=M.又∵AB⊂α,CD⊂β,∴M∈α,且M∈β.∴M∈α∩β.又∵α∩β=l,∴M∈l,即AB,CD,l共点.层级二应试能力达标1.能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A.空间三个点B.一个点和一条直线C.无数个点D.两条相交直线解析:选D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面,A,B,C条件不能保证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故不正确.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A∈l,A∈α,B∈l,B∈α⇒l⊂αB.A∈α,A∈β,B∈α,B∈β⇒α∩β=ABC.l⊄α,A∈l⇒A∉αD.A,B,C∈α,A,B,C∈β,且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解析:选C 当l⊄α,A∈l时,也有可能A∈α,如l∩α=A,故C错.3.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P∈β且P∉l,M∈α,N∈α,又MN∩l=R,M,N,P三点确定的平面记为γ,则β∩γ是( )A.直线MP B.直线NPC.直线PR D.直线MR解析:选C 因为MN⊂γ,R∈MN,所以R∈γ.又α∩β=l,MN∩l=R,所以R∈β.又P ∈β,P∈γ,所以P,R均为平面γ与β的公共点,所以β∩γ=PR.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在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GH,EF交于一点P,则( )A.P一定在直线BD上B.P一定在直线AC上C.P在直线AC或BD上D.P既不在直线BD上,也不在AC上解析:选B 由题意知GH⊂平面ADC.因为GH,EF交于一点P,所以P∈平面ADC.同理,P ∈平面ABC.因为平面ABC∩平面ADC=AC,由公理2可知点P一定在直线AC上.5.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可以确定________个平面.解析: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则只能确定一个平面;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共点,则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答案:1或36.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将空间分成________个部分.解析:三个平面两两相交(1)若交于同一条直线,则将空间分成6个部分;(2)若交于三条交线①三条交线交于一点,则将空间分成8个部分;②若三条交线互相平行,则将空间分成7个部分;所以,三个这样的平面将空间分成6或7或8个部分.答案:6或7或87. 如图,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解:延长AC,BD交于T, 连结ST,∵T∈AC,AC⊂平面SAC,。
黑龙江大庆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黑龙江大庆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铅笔长16( ) 旗杆高10( )一个小朋友体重约30( ) 跑50米大约用8( )第(2)题180秒=( )分 2千米=( )米5000千克=( )吨 40毫米=( )厘米第(3)题2吨-5千克=( )千克 3分15秒=( )秒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虎鲸的体重约8( );铅笔粗7( );一个鸡蛋约重50( );课桌高约7( )。
第(5)题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1)爸爸的体重大约是75( ).(2)一块硬币大约重1( ).(3)一头大象的重量是3( ).第(6)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
(2)一根筷子的长度大约是2( )。
(3)一头蓝鲸的体重约是120( )。
(4)跑100米用了16( )。
第(7)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走1分钟大约120( ) 钢笔大约长14( ) 东东高125( )上一节课40( ) 动车1小时大约能走300( )第(8)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张课桌的高度是7( );一块橡皮的长是30( );一个西瓜的质量是4(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是6( );刷牙大约需要5( );读一首古诗大约需要40( )。
第(9)题在括号里填上“>”“<”或“=”。
8毫米( )2厘米 150分( )3时 1吨( )1000克1千米( )980米 4时( )24分 8000克( )8吨2厘米4毫米( )24毫米 30秒( )3分第(10)题8000千克=( )吨 1千克-500克=( )克5000克=( )千克 2吨-500千克=( )千克1400千克-400千克=( )吨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重500()的白糖.A.吨B.千克C.克第(2)题百果园上周卖出230千克水果,本周卖出370千克水果,下周再卖出()水果,这三周卖出的水果正好是1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1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12小题可能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的得0分;共37分)1.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电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3.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均发光且L1比L2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知两灯在电路中是并联的关系B.电路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C.干电池对外电路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两个小灯泡串联的是()5.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物图中,闭合所有开关,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
现将一根导线接到两电路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如果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则L1、L2被短路B.在乙图中,闭合S1、断开S2,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则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C.在乙图中,闭合S1、S2,将导线接到电动机两端,则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D.在甲图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则L1、L2不发光6.高铁轨道中的螺丝会因振动而松动,为此小明设计了报警电路。
其原理如下:将螺丝(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可当作导线)连接在电路中,发生松动时,它与导线间的连接被断开,灯L亮起,以及时提醒工人修理。
以下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S1、S2后,只有L2发光,故障可能是() A.干路部分电线断了B.L1被短路了C.S1被短路了D.L1与灯座接触不良8.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的方向,甲、乙、丙、丁四处分别接有电源、电灯、电铃和开关中的一种,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湖北省十堰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湖北省十堰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车长约13( ) 载重量大约为15( ) 1小时大约能行驶80( )第(2)题120分=( )时 4700千克-700千克=( )吨1厘米-7毫米=( )毫米 1吨-200千克=( )千克950米+1050米=( )千米 40厘米=( )分米=( )毫米第(3)题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1支铅笔长( )厘米。
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汽车每小时行驶120( )②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
③小明跑完60米需要14( )。
④一座桥的承重约为20( )。
第(5)题6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3米=( )厘米 2000毫米=( )厘米第(6)题3分20秒=( )秒 100分=( )时( )分60厘米=( )分米=( )毫米1千米80米=( )米 2吨330千克=( )千克第(7)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一幢楼高32( )火车每小时行120( ) 一只大象重约6( )第(8)题6分=( )秒 5时15分=( )分 ( )千米+200米=8200米3吨=( )千克 1千米-500米=( )米 5吨-500千克=( )千克第(9)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块玻璃厚8______。
(2)一把椅子高约5______。
(3)一头大象约重3______。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248______。
第(10)题3分30秒=( )秒 2分=( )秒5000米=( )千米 2700千克-700千克=( )吨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课桌高8()。
第三章 3.2 3.1.1 第一课时 古典概型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返回
[导入新知] 基本事件及古典概型的概念 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特 点
任 何 两 个 基 本 事 件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 互斥的 是 ; 件只有 有限个 ; 任何事件(除不可能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事件)都可以表示 相等 _________. 成 基本事件的和 .
返回
返回
基本事件的计数问题
[例 1] (1)4 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 1,2,3,4,从这 4
张卡片中随机抽取 2 张,则取出的 2 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 为奇数的所有基本事件数为( A.2 C.4 B. 3 D.6 )
[解析]
[答案]
用列举法列举出“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可能
结果为:(1,2),(1,4),(2,3),(3,4),共 4 种可能.
返回
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导入新知] 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 对于任何事件 A,P(A)=
返回
[化解疑难] 频率的计算公式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异同 名称 不同点 频率计算中的 m,n 均随随机试验的 频率 变化而变化,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 都计算 多,它们的比值逐渐趋近于概率值 m 古典概型 是一个定值,对同一个随机事件而 n 的概率 言,m,n 都不会变化 了一个 m 比值 n 相同点
返回
[解] (1)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的所有点. 试 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 因此, 尽管每一个试验 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这个试验也不是古典概型. (2)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 11 个,但是命中 10 环,命中 9 环,„,命中 1 环和命中 0 环(即不命中)的 出现不是等可能的,这个试验也不是古典概型.
2023秋高分突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课时达标讲练测
2023秋高分突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课时达标讲练测古人云:“精确的知识产生无穷的力量。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会掌握物理这门科学,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还对将来的学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2023秋高分突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课时达标讲练测。
第一课时:物理学与科学方法首先,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掌握科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与归纳等步骤。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来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科学问题,进一步进行假设和推理。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我们的假设。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进行归纳,这样才能获得可靠的科学结论。
第二课时:物体的天平称重物体的天平称重实验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天平。
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工具,它根据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判断物体的质量大小。
在进行天平称重实验时,首先将两个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然后逐渐调整天平两端的质量,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通过天平的平衡状态,我们可以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并且可以比较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与标准物体的质量差异。
第三课时:物理量和单位在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物体的特征进行量化描述。
而这种量化描述所涉及到的性质,我们称之为物理量。
物理量可以用数值表达,并且需要配合单位来进行完整的描述。
物理量的种类繁多,例如长度、质量、速度、力等等。
对于每种物理量,我们都有相应的单位去度量它们。
比如长度,我们可以使用米(m)作为单位;质量可以使用千克(kg)作为单位。
物理量与单位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确保我们对物理现象的描述更加准确和精确。
第四课时:弹簧的压缩和伸长弹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具有弹力、拉力和压力等特性。
安徽省黄山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安徽省黄山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支牙膏长15( )。
(2)一箱香蕉重12( )。
(3)一张床长2( )。
(4)张华跑200米大约需要45( )。
(5)慈利县城到张家界大峡谷的距离大约是60( )。
第(2)题小的物体用厘米尺来量( ) ( ) ( ) ( )( )cm( )mm第(3)题一根绳子,捆绑货物用去25分米,还剩下75分米,这根绳子原来长( )分米,合( )米。
第(4)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上一节数学课40( ) 爸爸每天工作8(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2( ) 一只鸡重2( )小明跑50米用了12( ) 课桌高约80( )第(5)题长( )厘米( )毫米;长( )厘米( )毫米。
第(6)题我会换算.(1)3千米50米= ( )米.(2)2千米600米= ( )米.(3)7千米200米= ( )米.(4)3千米= ( )米.第(7)题1时=( )分;3米=( )分米;1时35分=( )分。
第(8)题填空3厘米5毫米=()毫米10千米=()米100毫米=()分米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第(9)题6分米=______厘米=_____毫米 27分米=______厘米=_____毫米12分米=______厘米=_____毫米 2分米=______厘米=_____毫米第(10)题在括号填上“>”“<”或“=”。
4时( )400分 7008千克( )7吨 8分米( )50厘米3分7秒( )180秒 6吨( )5吨520千克 5千米( )5000米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一个游泳池的长度是100米,游()个来回恰好是1千米。
人教版数学高一-必修1教师用书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_3.1函数与方程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提出问题]如图为函数f(x)在[-4,4]上的图象:问题1:根据函数的图象,你能否得出方程f(x)=0的根的个数?提示:方程f(x)=0的根即为函数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由图可知,方程有3个根,即x=-3,-1,2.问题2: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对应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提示:方程的根是使函数值等于零的自变量值,也就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导入新知]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y=f(x),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2.方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方程f(x)=0有实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化解疑难]函数零点的本质(1)函数的零点的本质是方程f(x)=0的实数根,因此,函数的零点不是点,而是一个实数.例如函数f(x)=x+1,当f(x)=x+1=0时,仅有一个实数根x=-1,所以函数f(x)=x+1有一个零点-1,由此可见函数f(x)=x+1的零点是一个实数-1,而不是一个点.(2)函数是否有零点是针对方程是否有实数根而言的,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函数没有零点.函数零点的判断[提出问题]函数f (x )=x 2-4x +3图象如图.问题1:函数的零点是什么? 提示:1,3.问题2:判断f (0)·f (2)与f (2)·f (4)的符号. 提示:∵f (0)=3,f (2)=-1,f (4)=3, ∴f (0)·f (2)<0,f (2)·f (4)<0. [导入新知]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化解疑难]对函数零点存在性的探究(1)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如函数y =1x.(2)当函数y =f (x )同时满足:①函数的图象在[a ,b ]上是连续曲线;②f (a )·f (b )<0.则可判定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但是不能明确说明有几个.(3)当函数y =f (x )的图象在[a ,b ]上是连续的曲线,但是不满足f (a )·f (b )<0时,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可能存在零点,也可能不存在零点.求函数的零点[例1] (1)(1)f (x )=x +3x ;(2)f (x )=x 2+2x +4;(3)f (x )=2x -3;(4)f (x )=1-log 3x .[解] (1)令x +3x =0,解得x =-3,所以函数f (x )=x +3x 的零点是x =-3.(2)令x 2+2x +4=0,由于Δ=22-4×1×4=-12<0, 所以方程x 2+2x +4=0无实数根,所以函数f (x )=x 2+2x +4不存在零点. (3)令2x -3=0,解得x =log 23. 所以函数f (x )=2x -3的零点是x =log 23. (4)令1-log 3x =0,解得x =3, 所以函数f (x )=1-log 3x 的零点是x =3. [类题通法]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f (x )的零点时,通常转化为解方程f (x )=0,若方程f (x )=0有实数根,则函数f (x )存在零点,该方程的根就是函数f (x )的零点;否则,函数f (x )不存在零点.[活学活用]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存在零点,如果存在,请求出. (1)f (x )=-x 2-4x -4; (2)f (x )=x -1x 2-4x +3x -3;(3)f (x )=4x +5; (4)f (x )=log 3(x +1).解:(1)令-x 2-4x -4=0,解得x =-2,所以函数的零点为x =-2. (2)令x -1x 2-4x +3x -3=0,解得x =1,所以函数的零点为x =1.(3)令4x +5=0,则4x =-5<0,即方程4x +5=0无实数根,所以函数不存在零点. (4)令log 3(x +1)=0,解得x =0,所以函数的零点为x =0. 3.1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判断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例2] (1)x -3 -2 -1 0 1 2 3 4 y6m-4-6-6-4n6不求a ,b ,c 的值,判断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所在的区间是( ) A .(-3,-1)和(2,4) B .(-3,-1)和(-1,1) C .(-1,1)和(1,2) D .(-∞,-3)和(4,+∞)(2)函数f (x )=lg x -9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 .(6,7)B .(7,8)C .(8,9)D .(9,10)[解析] (1)利用f (a )f (b )<0,则f (x )=0在(a ,b )内有根来判定.∵f (-3)=6>0,f (-1)=-4<0,∴在(-3,-1)内必有根,又由f (2)=-4<0,f (4)=6>0,∴在(2,4)内必有根.故选A.(2)∵f (6)=lg 6-96=lg 6-32<0,f (7)=lg 7-97<0,f (8)=lg 8-98<0,f (9)=lg 9-1<0,f (10)=lg 10-910>0,∴f (9)·f (10)<0.∴f (x )=lg x -9x 的零点的大致区间为(9,10).[答案] (1)A (2)D [类题通法]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方法确定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时,通常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转化为判断区间两端点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是否相反.[活学活用]若x 0是方程⎝⎛⎭⎫12x =x 13的解,则x 0属于区间( ) A.⎝⎛⎭⎫23,1 B.⎝⎛⎭⎫12,23 C.⎝⎛⎭⎫13,12D.⎝⎛⎭⎫0,13 解析:选C 构造函数f (x )=⎝⎛⎭⎫12x -x 13,则函数f (x )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又f (0)=⎝⎛⎭⎫120-0>0,f ⎝⎛⎭⎫13=⎝⎛⎭⎫1213-⎝⎛⎭⎫1313>0,f ⎝⎛⎭⎫12=⎝⎛⎭⎫1212-⎝⎛⎭⎫1213<0,f ⎝⎛⎭⎫23=⎝⎛⎭⎫1223-⎝⎛⎭⎫2313<0,所以f ⎝⎛⎭⎫13·f ⎝⎛⎭⎫12<0,故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13,12,即方程⎝⎛⎭⎫12x =x 13的解x 0属于区间⎝⎛⎭⎫13,12.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例3] (1)函数f (x )=ln x -1x -1的零点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2)判断函数f (x )=2x +lg(x +1)-2的零点个数.(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ln x 与y =1x -1的图象,如图所示,函数y=ln x 与y =1x -1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函数f (x )=ln x -1x -1的零点个数为2.[答案] C(2)[解] 法一:∵f (0)=1+0-2=-1<0, f (2)=4+lg 3-2>0,∴f (x )在(0,2)上必定存在零点,又f (x )=2x +lg(x +1)-2在(0,+∞)上为增函数, 故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法二: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h (x )=2-2x 和g (x )=lg(x +1)的草图.由图象知g (x )=lg(x +1)的图象和h (x )=2-2x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f (x )=2x +lg(x +1)-2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类题通法]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法一:直接求出函数的零点进行判断; 法二:结合函数图象进行判断;法三:借助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判断.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在区间(a ,b )上单调,满足f (a )·f (b )<0,则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如图所示.[活学活用]判断函数f (x )=x -3+ln x 的零点个数. 解:法一:令f (x )=x -3+ln x =0, 则ln x =3-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 =ln x 与y =-x +3的图象,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函数y =ln x ,y =-x +3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即函数f (x )=x -3+ln x 只有一个零点. 法二:因为f (3)=ln 3>0, f (2)=-1+ln 2=ln 2e<0,所以f (3)·f (2)<0,说明函数f (x )=x -3+ln x 在区间(2,3)内有零点.又f (x )=x -3+ln x 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原函数只有一个零点.10.因函数图象不连续造成判断失误[典例] 函数f (x )=x +1x 的零点个数为( )A .0B .1C .2D .3[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0},当x >0时,f (x )>0;当x <0时,f (x )<0,所以函数没有零点,故选A.[答案] A [易错防范]1.函数的定义域决定了函数的一切性质,分析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必须先求出定义域,通过作图,可知函数f (x )=x +1x的图象不是连续的.若忽视该特征,易由f (-1)<0,f (1)>0,得出错误的答案B.2.零点存在性定理成立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二是f (a )·f (b )<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那么就不能使用该定理.[活学活用]函数f (x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个数为( )A .0B .1C .2D .3解析:选C 当x ≤0时,令x 2+2x -3=0,解得x =-3; 当x >0时,令-2+ln x =0,解得x =e 2,所以函数f (x )=⎩⎪⎨⎪⎧x 2+2x -3,x ≤0-2+ln x ,x >0有2个零点.[随堂即时演练]1.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中没有零点的是( )解析:选A 观察图象可知A 中图象表示的函数没有零点. 2.函数f (x )=e x +x -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2,-1) B .(-1,0) C .(0,1)D .(1,2)解析:选C 因为函数f (x )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又f (-2)=e -2-4<0,f (-1)=e -1-3<0,f (0)=-1<0,f (1)=e -1>0,f (2)=e 2>0,所以f (0)·f (1)<0,故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0,1).3.已知函数f (x )=x 2-ax -b 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函数g (x )=bx 2-ax -1的零点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方程x 2-ax -b =0的两根为2、3,∴⎩⎪⎨⎪⎧2+3=a ,2×3=-b , 即a =5,b =-6,∴方程bx 2-ax -1=-6x 2-5x -1=0的根为-12、-13,即为函数g (x )的零点.答案:-12,-134.方程ln x =8-2x 的实数根x ∈(k ,k +1),k ∈Z ,则k =________. 解析:令f (x )=ln x +2x -8,则f (x )在(0,+∞)上单调递增. ∵f (3)=ln 3-2<0,f (4)=ln 4>0, ∴零点在(3,4)上,∴k =3. 答案:35.求函数f (x )=log 2x -x +2的零点的个数. 解:令f (x )=0,即log 2x -x +2=0, 即log 2x =x -2. 令y 1=log 2x ,y 2=x -2.画出两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函数f (x )=log 2x -x +2有两个零点.[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有如下的x ,f (x )对应值表x12345 6 7f(x)136.13615.552-3.9210.88-52.488-232.06411.238由表可知函数f(x)存在零点的区间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D∵f(2)f(3)<0,f(3)f(4)<0,f(4)f(5)<0,f(6)f(7)<0,∴共有4个零点.2.方程0.9x-221x=0的实数解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选B设f(x)=0.9x-221x,则f(x)为减函数,值域为R,故有1个.3.函数y=x2+a存在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C.a≥0 D.a<0解析:选B函数y=x2+a存在零点,则x2=-a有解,所以a≤0.4.已知f(x)=(x-a)(x-b)-2,并且α,β是函数f(x)的两个零点,则实数a,b,α,β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a<α<b<βB.a<α<β<bC.α<a<b<βD.α<a<β<b解析:选C∵α,β是函数f(x)的两个零点,∴f(α)=f(β)=0.又f(x)=(x-a)(x-b)-2,∴f(a)=f(b)=-2<0.结合二次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a,b必在α,β之间,只有C满足.5.已知x0是函数f(x)=2x+11-x的一个零点.若x1∈(1,x0),x2∈(x0,+∞),则()A.f(x1)<0,f(x2)<0 B.f(x1)<0,f(x2)>0 C.f(x1)>0,f(x2)<0 D.f(x1)>0,f(x2)>0解析:选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和函数y=1x-1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函数y=2x和函数y=1x-1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即函数f (x )=2x +11-x只有一个零点x 0,且x 0>1.因为x 1∈(1,x 0),x 2∈(x 0,+∞),所以由函数图象可知,f (x 1)<0,f (x 2)>0. 二、填空题6.函数f (x )=ln x -x 2+2x +5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解析:令ln x -x 2+2x +5=0得ln x =x 2-2x -5,画图可得函数y =ln x 与函数y =x 2-2x -5的图象有2个交点,即函数f (x )的零点个数为2.答案:27.若f (x )=x +b 的零点在区间(0,1)内,则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f (x )=x +b 是增函数,又f (x )=x +b 的零点在区间(0,1)内,∴⎩⎪⎨⎪⎧f 0<0,f1>0.∴⎩⎪⎨⎪⎧b <0,1+b >0.∴-1<b <0. 答案:(-1,0)8.若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y =a x (a >0且a ≠1)与函数y =x +a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a <1时两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a >1时,因为函数y =a x (a >1)的图象过点(0,1),当直线y =x +a 与y 轴的交点(0,a )在(0,1)的上方时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a >1.答案:(1,+∞) 三、解答题9.已知函数f (x )=2x -x 2,问方程f (x )=0在区间[-1,0]内是否有解,为什么? 解:因为f (-1)=2-1-(-1)2=-12<0,f (0)=20-02=1>0,而函数f (x )=2x -x 2的图象是连续曲线,所以f (x )在区间[-1,0]内有零点,即方程f (x )=0在区间[-1,0]内有解.10.已知二次函数f (x )=x 2-2ax +4,在下列条件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零点均大于1;(2)一个零点大于1,一个零点小于1; (3)一个零点在(0,1)内,另一个零点在(6,8)内.解:(1)因为方程x 2-2ax +4=0的两根均大于1,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2a 2-16≥0,f 1=5-2a >0,a >1,解得2≤a <52.(2)因为方程x 2-2ax +4=0的一个根大于1,一个根小于1,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f(1)=5-2a<0,解得a>52.(3)因为方程x2-2ax+4=0的一个根在(0,1)内,另一个根在(6,8)内,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定理得⎩⎪⎨⎪⎧f0=4>0,f1=5-2a<0,f6=40-12a<0,f8=68-16a>0,解得103<a<174.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提出问题]在一档娱乐节目中,主持人让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猜某物品的价格,若猜中了,就把物品奖给选手.某次竞猜的物品为价格在1000元之内的一款手机,选手开始报价,选手说“800”,主持人说“高了”;选手说“400”,主持人说“低了”.问题1:如果是你,你知道接下来该如何竞猜吗?提示:应猜400与800的中间值600.问题2:通过这种方法能猜到具体价格吗?提示:能.[导入新知]1.二分法的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bisection).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第二步,求区间(a,b)的中点c.第三步,计算f(c):(1)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2)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3)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第四步,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第二至四步.[化解疑难]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图示二分法的概念[例1] (1)A .y =x +7 B .y =5x -1 C .y =log 3xD .y =⎝⎛⎭⎫12x-x(2)以下每个图象表示的函数都有零点,但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是( )[解析] (1)A × 解方程x +7=0,得x =-7B × 解方程5x -1=0,得x =0C × 解方程log 3x =1,得x =1 D√无法通过方程⎝⎛⎭⎫12x -x =0得到零点(2)根据二分法的思想,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连续不断,且f (a )·f (b )<0,即函数的零点是变号零点,才能将区间[a ,b ]一分为二,逐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对各图象分析可知,A ,B ,D 都符合条件,而选项C 不符合,图象经过零点时函数值不变号,因此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答案] (1)D (2)C [类题通法]二分法的适用条件判断一个函数能否用二分法求其零点的依据是:其图象在零点附近是连续不断的,且该零点为变号零点.因此,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方法仅对函数的变号零点适用,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不适用.[活学活用]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其中零点的个数与可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分别为()A.4,4B.3,4C.5,4 D.4,3解析:选D图象与x轴有4个交点,所以零点的个数为4;左右函数值异号的零点有3个,所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为3,故选D.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例2]求函数f(x[解]由于f(-2)=-1<0,f(-3)=4>0,故取区间(-3,-2)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列表如下:区间中点的值中点函数近似值(-3,-2)-2.5 1.25(-2.5,-2)-2.250.062 5(-2.25,-2)-2.125-0.484 4(-2.25,-2.125)-2.1875-0.214 8(-2.25,-2.187 5)-2.218 75-0.077 1由于|-2.25-(-2.187 5)|=0.062 5<0.1,所以函数的一个近似负零点可取-2.25.[类题通法]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应关注三点(1)要选好计算的初始区间,这个区间既要包含函数的零点,又要使其长度尽量小.(2)用列表法往往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3)根据给定的精确度,及时检验所得区间长度是否达到要求,以决定是停止计算还是继续计算.[活学活用]证明函数f (x )=2x +3x -6在区间[1,2]内有唯一零点,并求出这个零点(精确度0.1).解:由于f (1)=-1<0,f (2)=4>0,又函数f (x )在[1,2]内是增函数,所以函数在区间[1,2]内有唯一零点,不妨设为x 0,则x 0∈[1,2].下面用二分法求解.(a ,b ) (a ,b ) 的中点 f (a ) f (b ) f (a +b 2) (1,2) 1.5 f (1)<0 f (2)>0 f (1.5)>0 (1,1.5) 1.25 f (1)<0 f (1.5)>0 f (1.25)>0 (1,1.25) 1.125 f (1)<0 f (1.25)>0 f (1.125)<0 (1.125,1.25) 1.187 5f (1.125)<0f (1.25)>0f (1.187 5)<0因为|1.187 5-1.25|=0.062 5<0.1,所以函数f (x )=2x +3x -6的精确度为0.1的近似零点可取为1.25.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例3] [解] 令f (x )=2x 3+3x -3,经计算,f (0)=-3<0,f (1)=2>0,f (0)·f (1)<0, 所以函数f (x )在(0,1)内存在零点, 即方程2x 3+3x =3在(0,1)内有解. 取(0,1)的中点0.5,经计算f (0.5)<0, 又f (1)>0,所以方程2x 3+3x -3=0在(0.5,1)内有解.如此继续下去,得到方程的正实数根所在的区间,如表:(a ,b ) 中点c f (a ) f (b ) f ⎝⎛⎭⎫a +b 2(0,1) 0.5 f (0)<0 f (1)>0 f (0.5)<0 (0.5,1) 0.75 f (0.5)<0 f (1)>0 f (0.75)>0 (0.5,0.75) 0.625 f (0.5)<0 f (0.75)>0 f (0.625)<0 (0.625,0.75) 0.6875f (0.625)<0f (0.75)>0f (0.687 5)<0(0.687 5,0.75) |0.687 5-0.75|=0.062 5<0.1由于|0.6875-0.75|=0.0625<0.1,所以0.75可作为方程的一个正实数近似解. [类题通法]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应明确两点(1)根据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解的关系,求函数的零点与求相应方程的解是等价的.求方程f (x )=0的近似解,即按照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求解.(2)对于求形如f(x)=g(x)的方程的近似解,可以通过移项转化成求形如F(x)=f(x)-g(x)=0的方程的近似解,然后按照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求解.[活学活用]求方程lg x=3-x的近似解(精确度0.1).解:分别画函数y=lg x和y=3-x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处,函数值相等.因此,这个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lg x=3-x的解.由函数y=lg x与y=3-x的图象可以发现,方程lg x=3-x有唯一解,记为x1,并且这个解在区间(2,3)内.设f(x)=lg x+x-3,利用计算器计算得:f(2)<0,f(3)>0⇒x1∈(2,3);f(2.5)<0,f(3)>0⇒x1∈(2.5,3);f(2.5)<0,f(2.75)>0⇒x1∈(2.5,2.75);f(2.5)<0,f(2.625)>0⇒x1∈(2.5,2.625);f(2.562 5)<0,f(2.625)>0⇒x1∈(2.562 5,2.625);因为2.625-2.562 5=0.062 5<0.1,所以此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2.625.11.对精确度的理解不正确导致错误[典例]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1]内的近似解时,经计算,f(0.625)<0,f(0.75)>0,f(0.687 5)<0,即可得出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为________(精确度0.1).[解析]因为|0.75-0.687 5|=0.062 5<0.1,所以区间[0.687 5,0.75]内的任何一个值都可作为方程的近似解.[答案]0.75(答案不唯一)[易错防范]1.由于f(0.625)<0,f(0.75)>0,故在区间(0.625,0.75)内也存在零点,但|0.75-0.625|>0.1,所以不符合精确度0.1的要求,解决本题时极易忽视此条件而导致解题错误.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在计算到第几步时,区间(a n,b n)的长度应小于精确度.[活学活用]用二分法求函数f(x)=3x-x-4的一个零点,其参考数据如下:f(1.600 0)=0.200f(1.587 5)=0.133f(1.575 0)=0.067f(1.562 5)=0.003f(1.556 2)=-0.029f(1.550 0)=-0.060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f(1.562 5)·f(1.556 2)<0.而|1.562 5-1.556 2|=0.006 3<0.1.∴零点x0∈(1.556 2,1.562 5)可取零点为1.556 2(或1.562 5).答案:1.556 2或(1.562 5)[随堂即时演练]1.下列函数不宜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A.f(x)=x3-1B.f(x)=ln x+3C.f(x)=x2+22x+2 D.f(x)=-x2+4x-1解析:选C因为f(x)=x2+22x+2=(x+2)2≥0,不存在小于0的函数值,所以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2.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5的零点可以取的初始区间是()A.[-2,1] B.[-1,0]C.[0,1] D.[1,2]解析:选A∵f(-2)=-3<0,f(1)=6>0,f(-2)·f(1)<0,故可以取区间[-2,1]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A.3.已知二次函数f(x)=x2-x-6在区间[1,4]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且f(1)=-6<0,f(4)=6>0,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函数在[1,4]内有零点,用二分法求解时,取(1,4)的中点a,则f(a)=________.解析:显然(1,4)的中点为2.5,则f(a)=f(2.5)=2.52-2.5-6=-2.25.答案:-2.254.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数根时,取区间中点x0=2.5,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是________.解析:∵f(2)<0,f(2.5)>0,∴下一个有根区间是(2,2.5).答案:(2,2.5)5.求方程x2=2x+1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0.1).解:设f(x)=x2-2x-1.∵f(2)=-1<0,f(3)=2>0.∴在区间(2,3)内,方程x2-2x-1=0有一解,记为x0.取2与3的平均数2.5,∵f(2.5)=0.25>0,∴2<x0<2.5;再取2与2.5的平均数2.25,∵f (2.25)=-0.437 5<0, ∴2.25<x 0<2.5; 如此继续下去,有f (2.375)<0,f (2.5)>0⇒x 0∈(2.375,2.5); f (2.375)<0,f (2.437 5)>0⇒x 0∈(2.375,2.437 5). ∵|2.375-2.437 5|=0.062 5<0.1,∴方程x 2=2x +1的一个精确度为0.1的近似解可取为2.4375.[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函数f (x ),x ∈[a ,b ]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x 0∈[a ,b ]且满足f (x 0)=0,则x 0是f (x )的一个零点 B .若x 0是f (x )在[a ,b ]上的零点,则可以用二分法求x 0的近似值C .函数f (x )的零点是方程f (x )=0的根,但f (x )=0的根不一定是函数f (x )的零点D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都是近似解解析:选A 使用“二分法”必须满足“二分法”的使用条件B 不正确;f (x )=0的根也一定是函数f (x )的零点,C 不正确;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也可能是精确解,D 不正确,只有A 正确.2.用二分法求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函数f (x )在x ∈(1,2)内零点近似值的过程中得到f (1)<0,f (1.5)>0,f (1.25)<0,则函数的零点落在区间( )A .(1,1.25)B .(1.25,1.5)C .(1.5,2)D .不能确定解析:选B 因为f (1.5)>0,f (1.25)<0,所以f (1.5)·f (1.25)<0,则函数的零点落在区间(1.25,1.5). 3.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 (x )=x 3+3x -1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计算得f (0)<0,f (0.5)>0,可得其中一个零点x 0∈________,第二次应计算________.以上横线上应填的内容分别为( )A .(0,0.5),f (0.25)B .(0.1),f (0.25)C .(0.5,1),f (0.25)D .(0,0.5),f (0.125)解析:选A ∵f (0)<0,f (0.5)>0,∴f (0)·f (0.5)<0,故f (x )的一个零点x 0∈(0,0.5),利用二分法,则第二次应计算f ⎝⎛⎭⎫0+0.52=f (0.25).4.若函数f (x )=x 3+x 2-2x -2的一个零点(正数)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那么方程x 3+x 2-2x -2=0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0.04)为( ) A .1.5 B .1.25 C .1.375D .1.437 5解析:选D 由参考数据知,f (1.406 25)≈-0.054,f (1.437 5)≈0.162,即f (1.406 25)·f (1.437 5)<0,且1.437 5-1.406 25=0.031 25<0.04,所以方程的一个近似解可取为1.43 75,故选D.5.已知曲线y =(110)x 与y =x 的交点的横坐标是x 0,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12 C .(12,1)D .(1,2)解析:选A 设f (x )=(110)x -x ,则f (0)=1>0,f (12)=(110)12-12=0.1-0.25<0, f (1)=110-1<0,f (2)=(110)2-2<0,显然有f (0)·f (12)<0.二、填空题6.某方程有一无理根在区间D =(1,3)内,若用二分法求此根的近似值,将D 等分________次后,所得近似值可精确到0.1.解析:由3-12n <0.1,得2n -1>10,∴n -1≥4,即n ≥5.答案:57.在26枚崭新的金币中,有一枚外表与真金币完全相同的假币(质量小一点),现在只有一台天平,则应用二分法的思想,最多称________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解析:将26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则假币一定在质量小的那13枚金币里面;从这13枚金币中拿出1枚,然后将剩下的12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假币一定是拿出的那一枚,若不平衡,则假币一定在质量小的那6枚金币里面;将这6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则假币一定在质量小的那3枚金币里面;从这3枚金币中任拿出2枚,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一枚即是假币,若不平衡,则质量小的那一枚即是假币.综上可知,最多称4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 答案:48.某同学在借助计算器求“方程lg x =2-x 的近似解(精确到0.1)”时,设f (x )=lg x +x -2,算得f(1)<0,f(2)>0;在以下过程中,他用“二分法”又取了4个x的值,计算了其函数值的正负,并得出判断:方程的近似解是x≈1.8.那么他再取的x的4个值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次用二分法计算得区间(1.5,2),第二次得区间(1.75,2),第三次得区间(1.75,1.875),第四次得区间(1.75,1.812 5).答案:1.5,1.75,1.875,1.812 5三、解答题9.从上海到美国旧金山的海底电缆有15个接点,现某接点发生故障,需及时修理,为了尽快找出故障的发生点,一般最多需要检查多少个接点?解:先检查中间的1个接点,若正常,则可断定故障在其另一侧的7个接点中;然后检查这一段中间的1个接点,若仍正常,则可断定故障在其另一侧的3个接点中;最后只需检查这3个接点中间的1个,即可找出故障所在.故一般最多只需检查3个接点.10.判断函数f(x)=2x3-1的零点个数,并用二分法求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0.1).解:f(0)=-1<0,f(1)=1>0,即f(0)·f(1)<0,f(x)在(0,1)内有零点,又f(x)在(-∞,+∞)上是增函数,∴f(x)只有一个零点x0∈(0,1).取区间(0,1)的中点x1=0.5,f(0.5)=-0.75<0,∴f(0.5)·f(1)<0,即x0∈(0.5,1).取区间(0.5,1)的中点x2=0.75,f(0.75)=-0.156 25<0,∴f(0.75)·f(1)<0.即x0∈(0.75,1).取区间(0.75,1)的中点x3=0.875,f(0.875)≈0.34>0.∴f(0.75)·f(0.875)<0.即x0∈(0.75,0.875).取区间(0.75,0.875)的中点x4=0.812 5,f(0.812 5)=0.073>0.∴f(0.75)·f(0.812 5)<0,即x0∈(0.75,0.812 5),而|0.812 5-0.75|<0.1.所以,f(x)的零点的近似值可取为0.75.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模型[提出问题]观察如表给出的函数值:x 12345678910 f(x)=2x2481632641282565121024 2x+1-2x2481632641282565121024 g(x)=x2149162536496481100 (x+1)2-x23579111315171921h(x)=log2x 011.58522.32192.5852.80743 3.16993.3219log2(x+1)-log2x 10.5850.4150.32190.26310.22240.19260.16990.15200.1375问题1:函数f(x),g(x),h(x)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有什么共同的变化趋势?提示:函数f(x),g(x),h(x)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增大.问题2:函数f(x),g(x),h(x)增长的速度有什么不同?提示:各函数增长的速度不同,其中f(x)=2x增长的最快,其次是g(x)=x2,最慢的是h(x)=log2x.[导入新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增长差异一般地,在区间(0,+∞)上,尽管函数y=a x(a>1),y=log a x(a>1)和y=x n(n>0)都是增函数,但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同,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随着x的增大,y=a x(a>1)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超过并远远大于y=x n(n>0)的增长速度,而y=log a x(a>1)的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因此,总会存在一个x0,使得当x>x0时,就有log a x<x n<a x(a>1,n>0).[化解疑难]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增长趋势函数性质y=a x(a>1) y=log a x(a>1) y=x n(n>0) 在(0,+∞)上的增减性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增长的速度先慢后快先快后慢相对平稳图象的变化随着x的增大逐渐加快增大随着x的增大逐渐减慢增大随n值的不同而不同考查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例1]1234x 151015202530y1226101226401626901y2232102432768 1.05×106 3.36×107 1.07×109y32102030405060y42 4.322 5.322 5.907 6.322 6.644 6.907 关于[解析]从表格观察函数值y1,y2,y3,y4的增加值,哪个变量的增加值最大,则该变量关于x 呈指数函数变化.以爆炸式增长的变量呈指数函数变化.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四个变量y1,y2,y3,y4均是从2开始变化,变量y1,y2,y3,y4都是越来越大,但是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变量y2的增长速度最快,画出它们的图象(图略),可知变量y2关于x呈指数函数变化.故填y2.[答案]y2[类题通法]常见的函数模型及增长特点(1)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函数模型y=kx+b(k>0)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2)指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y=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增长速度急剧,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3)对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y=log 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速度平缓.(4)幂函数模型幂函数y =x n (n >0)的增长速度介于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之间. [活学活用]今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t 1.99 3.0 4.0 5.1 6.12 v1.54.047.51218.01现准备用下列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满足的规律,其中最接近的一个是( ) A .v =log 2t B .v =log 12tC .v =t 2-12D .v =2t -2解析:选C 从表格中看到此函数为单调增函数,排除B ,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排除A 和D ,选C.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模型的比较[例x 11(x 2,y 2),且x 1<x 2.(1)请指出图中曲线C 1,C 2分别对应的函数;(2)结合函数图象,判断f (6),g (6),f (2 011),g (2 011)的大小. [解] (1)C 1对应的函数为g (x )=x 3,C 2对应的函数为f (x )=2x .(2)∵f (1)>g (1),f (2)<g (2),f (9)<g (9),f (10)>g (10),∴1<x 1<2,9<x 2<10,∴x 1<6<x 2,2 011>x 2.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x 1<x <x 2时,f (x )<g (x ), ∴f (6)<g (6).当x >x 2时,f (x )>g (x ),∴f (2 011)>g (2 011). 又g (2 011)>g (6),∴f (2 011)>g (2 011)>g (6)>f (6). [类题通法]由图象判断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方法根据图象判断增长型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时,通常是观察函数图象上升得快慢,即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图象最“陡”的函数是指数函数;图象趋于平缓的函数是对数函数.[活学活用]函数f (x )=lg x ,g (x )=0.3x -1的图象如图所示.(1)试根据函数的增长差异指出曲线C 1,C 2分别对应的函数;(2)比较两函数的增长差异(以两图象交点为分界点,对f (x ),g (x )的大小进行比较).解:(1)C 1对应的函数为g (x )=0.3x -1,C 2对应的函数为f (x )=lg x .(2)当x <x 1时,g (x )>f (x );当x 1<x <x 2时,f (x )>g (x );当x >x 2时,g (x )>f (x );当x =x 1或x =x 2时,f (x )=g (x ).函数模型的选取[例3] 43万辆.已知该公司近三年的汽车生产量如下表所示:年份 2010 2011 2012 产量8(万)18(万)30(万)如果我们分别将2010、2011、2012、2013定义为第一、二、三、四年.现在你有两个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f (x )=ax 2+bx +c (a ≠0),指数函数模型g (x )=a ·b x +c (a ≠0,b >0,b ≠1),哪个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年销量y 与年份x 的关系?[解] 建立年销量y 与年份x 的函数,可知函数必过点(1,8),(2,18),(3,30). (1)构造二次函数模型f (x )=ax 2+bx +c (a ≠0), 将点坐标代入, 可得⎩⎪⎨⎪⎧a +b +c =8,4a +2b +c =18,9a +3b +c =30,解得a =1,b =7,c =0,则f (x )=x 2+7x ,故f (4)=44,与计划误差为1.(2)构造指数函数模型g (x )=a ·b x +c (a ≠0,b >0,b ≠1), 将点坐标代入,可得⎩⎪⎨⎪⎧ab +c =8,ab 2+c =18,ab 3+c =30,解得a =1253,b =65,c =-42,则g (x )=1253·⎝⎛⎭⎫65x -42,故g (4)=1253·⎝⎛⎭⎫654-42=44.4,与计划误差为1.4.由(1)(2)可得,f (x )=x 2+7x 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年销量y 与年份x 的关系. [类题通法]不同函数模型的选取标准不同的函数模型能刻画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变化规律: (1)线性函数增长模型适合于描述增长速度不变的变化规律;(2)指数函数增长模型适合于描述增长速度急剧的变化规律;(3)对数函数增长模型适合于描述增长速度平缓的变化规律;(4)幂函数增长模型适合于描述增长速度一般的变化规律.因此,需抓住题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恰当、准确地建立相应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活学活用]某学校为了实现100万元的生源利润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招生人员的奖励方案:在生源利润达到5万元时,按生源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随生源利润x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总数不超过3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0%.现有三个奖励模型:y=0.2x,y=log5x,y=1.02x,其中哪个模型符合该校的要求?解:借助工具作出函数y=3,y=0.2x,y=log5x,y=1.02x的图象(图略).观察图象可知,在区间[5,100]上,y=0.2x,y=1.02x的图象都有一部分在直线y=3的上方,只有y=log5x的图象始终在y=3和y=0.2x的下方,这说明只有按模型y=log5x进行奖励才符合学校的要求.12.搞错函数的变化规律而致误[典例]下列函数中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速度最快的是()A.y=1100ex B.y=100ln x C.y=x100D.y=100·2x [解析]指数爆炸式形如指数函数.又e>2,∴1100ex比100·2x增大速度快.[答案] A [易错防范]1.影响指数型函数增长速度的量是指数函数的底数,而并非其系数,本题易发生误认为100>1100,所以100·2x比1100ex增大速度快的错误结论.2.函数y=a·b x+c(b>0,且b≠1,a≠0)图象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底数b>1,a>0),常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活学活用]四人赛跑,假设他们跑过的路程f i(x)(其中i∈{1,2,3,4})和时间x(x>1)的函数关系分别是f1(x)=x2,f2(x)=4x,f3(x)=log2x,f4(x)=2x,如果他们一直跑下去,最终跑在最前面的人具有的函数关。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3单元《3.1圆柱》(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3.1圆柱一、填空题1.把450毫升水倒入一个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杯子里面,水面的高度是()厘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侧面积是150.7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把长2.4米的圆柱形钢材按1∶2∶3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这三段圆钢材中最长的一段比最短的一段体积多()立方厘米。
4.把一根4米长的圆柱体木料截成3段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12.56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如图,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
已知瓶内有240ml酒精。
当瓶子正放时,瓶内酒精的液面高6cm;当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3cm。
甘肃省白银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甘肃省白银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我们晚上要保证睡眠时间9( ) 我的课桌大约高7( )红绿灯间隔时间为30( ) 我的一步大约50( )辽宁舰的排水量约为55000( )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做一次深呼吸约用3( )。
动车组列车每小时行驶210( )。
一袋大米重25( )。
一头大象高约2( ),重约4( )。
第(3)题70毫米=( )厘米 3000米=( )千米5000千克=( )吨 5分10秒=( )秒第(4)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7厘米=________毫米 180秒=________分 2时20分=________分9000千克-________吨=5000千克 6分米+10厘米=________分米第(5)题一辆客车长约10( ),载重约4( ),每小时行驶80( ).第(6)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约长7( ),课桌约高7( ),数学书约厚7( )。
(2)1个书包约重4( ),40名同学的体重一共约重1( )。
第(7)题30厘米=( )分米=( )毫米 1千米-800米=( )米6吨60千克=( )千克 1分25秒+( )秒=2分第(8)题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作单位;2( )=200毫米。
第(9)题100毫米=( )分米 1分30秒=( )秒800米+200米=( )千米 1吨–700千克=( )千克第(10)题量一量,填一填。
( )厘米( )毫米=( )毫米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应该是()A.3800千克B.3吨9千克C.3吨900千克第(2)题沿着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50米,跑1千米,需要跑()。
【2020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第三单元课时练习(含答案)
3.三(2)班一共有( )人。
答案:
1.三(3) 31
2.三(3) 25
3.54
3.2 练习八
某地2015年和2016年6月份天气情况统计如下。
天数 天气
时间
晴
阴
多云
小雨
2015年6月
12
5
5
8
2016年6月
6
6
15
3
1.2015年6月,( )的天数最多,( )和( )的天数一样多。
2.2015年6月,晴的天数是2016年6月的( )倍,算式是( )。
3.2016年6月,多云的天数比2015年6月多云的天数多( )天。
答案:
1.晴 阴 多云
2.2 12÷6=2
3.1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单元课时练习(含答案)
3.1 复式统计表
三(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三(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8人;
三(3)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三(4)班有男生28人,女生30人。
人数班级
性别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男生
27
26
31
28
女生
29
பைடு நூலகம்28
25
30
1.( )班的男生最多,有( )人。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当堂检测及作业设计(附答案)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当堂检测及作业设计(附答案)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一、学习目标1.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会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当堂检测 A 组:1.关于频率和概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等于概率B.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C.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概率稳定在频率附近D.试验得到的频率与概率不可能相等 2.小明上学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绿灯的可能性大小都相同,小明经过每个路口都是绿灯的概率是( ) A .51B .41 C .31 D .21 3.学校将为片区学校展示“音乐、美术、体育”兴趣活动观摩.小明、小丽随机从三个场所选择一个担任志愿者服务,请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两人恰好选择同一场所的概率. B 组:4.一个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然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求两次摸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5的概率.三、课后作业 A 组:1.学校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安排给九年级两辆车,小明与小慧都可以从两辆车中任选一辆搭乘,则小明和小慧乘同一辆车的概率是( ) A .B .C .D .12.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至少有一枚硬币反面向上的概率是 .3.小颖有两件上衣,分别是红色和白色,有两条裤子,分别是黑色和白色,她随机拿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穿上,恰好是白色上衣和白色裤子的概率是多少?4.防疫期间,全市所有学校都严格落实测体温进校园的防控要求.某校开设了A 、B 、C 三个测温通道,某天早晨,该校小明和小丽两位同学将随机通过测温通道进入校园. (1)小明从A 测温通道通过的概率是 ;(2)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明和小丽从同一个测温通道通过的概率. B 组:5.小明从一定高度随机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他已经掷了两次硬币,结果都是“正面朝上”。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3章测试卷 圆的基本性质(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圆的基本性质班级学号得分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O的直径为10,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8,那么点P的位置( )A. 一定在⊙O的内部B. 一定在⊙O的外部C. 一定在⊙O上D. 不能确定2.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为( )A. 90°B. 108°C. 120°D. 150°3.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两点,若∠BCD=40°,则∠ABD的大小为( )A. 60°B. 50°C. 40°D. 20°4.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AE=1,则弦CD的长是( )A7 B. 7 C. 6 D. 85. 下列有关圆的一些结论:①与半径长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30°;②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与该圆半径相等;③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④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②④6. 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AB=22,则AB的长是( )A. πB.32π C. 2π D127.如图,已知 BC 是⊙O的直径,半径OA⊥BC,点D在劣弧AC上(不与点 A,点C重合),BD与OA交于点E,设∠AED=α,∠AOD=β,则( )A. 3α+β=180°B. 2α+β=180°C. 3α-β=90°D. 2α-β=90°8. 如图,在扇形 AOB中,∠AOB=90°,点C 是弧AB 的中点,点 D 在OB 上,点 E 在OB 的延长线上,当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π-2B. 2π—2C. π—4D. 2π-49. 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点I是△ABC角平分线的交点,∠AIC=124°,点 E 在AD 的延长线上,则∠CDE的度数为( )A. 56°B. 62°C. 68°D. 78°10. 如图,AB是半圆O 的直径,点 P 从点O 出发,沿OA→AB→BO(的路径匀速运动一周.设OP 的长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刻画s与t之间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如图,点 A,B,C在⊙O上,BC=6,∠BAC=30°,则⊙O的半径为 .12. 如图,在⊙O中,已知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那么圆心O到AB 的距离为 .1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以点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弧与BC 交于点E,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B=6,则扇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4.如图,在⊙O中,弦AB=1,点C在AB上移动,连结OC,过点C作CD⊥OC交⊙O于点D,则CD的最大值为 .15.如图,在半径2₂的圆形纸片中,剪一个圆心角为90°的最大扇形(阴影部分),则这个扇形面积为 .16. 如图所示,E,F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BC上的点,BE=CF,连结CE,DF.将△BCE绕着正方形的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DF的位置,则旋转了.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66分)17. (6分)已知扇形的半径为6cm,面积为10πcm²,求该扇形的弧长.18. (6分)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O,M也在格点上.(1)画出△ABC关于直线OM 对称的△A₁B₁C₁;(2)画出△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后所得的△A₂B₂C₂.19. (6分)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如图,一座拱桥在水面上方部分是.AB,拱桥在水面上的跨度AB为8米,拱桥AB与水面的最大距离为3米.(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所在圆的圆心O;(2)求拱桥 AB所在圆的半径.20.(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0°,,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连结DE,过点 B作BP 平行于DE,交⊙O于点P,连结OP,CP.(1)求证:BD=DC;(2)求∠BOP的度数.21.(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AE的中点,CD⊥AB于点D,交AE于点F,连结AC.求证:AF=CF.22.(10分)如图,A,P,B,C是⊙O上的四点,且满足∠BAC=∠APC=60°.(1) 试判断△ABC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为什么?(2)若⊙O的半径OD⊥BC于点E,BC=8,,求⊙O的半径长.23.(10分)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经过A,B,E三点的⊙O交BC 于点D,且.BD= DE.(1)求证:AB为⊙O的直径;(2)若AB=8,∠BAC=4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4.(12分)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AB∥OC.(1)求证:AC平分∠OAB;(2)如图,过点O作(OE⊥AB于点E,交AC于点 P.若AB=2,∠AOE=30°,求 PE的长.第3章测试卷 圆的基本性质1. B2. C3. B4. B5. C6. A7. D8. A9. C 10. C 11. 6 12. 3 13. 6π14 12 15. π 16. 9017. 解:由 S =12l ⋅R 得 l =2S R =2×106=103π(cm ).18. 解:(1)如图, △A₁B₁C₁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2)如图, △A₂B₂C₂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19. 解:(1)如图1所示,点 O 即为所求;(2)如图2 所示,取 AB 的中点D ,连结OD 交AB 于点 E,连结OA,则 OD ⊥AB,且AE=EB=4米,由题意得,DE=3米,设圆的半径为r 米,在 Rt△AEO 中, AE +EO²=OA²,即 4²+(r−3)²=r²,解得 r =256.即拱桥AB 所在圆的半径为 256米.20. (1)证明:如图,连结 AD.∵AB 为⊙O 的直径,∴∠ADB=90°,即 AD⊥BC,∵AB=AC,∴BD=CD. (2)解:∵∠BAC= 30°,AB= AC,∴ ∠ABC =12×(180∘−30∘)=75°.∵四边形 ABDE 为圆O 的内接四边形,∴∠EDC=∠BAC=30°.∵BP∥DE,∴∠PBC=∠EDC=30°,∴∠OBP=∠ABC--∠PBC=45°.∵OB =OP,∴∠OPB=∠OBP=45°,∴∠BOP =90°21. 证明:延长CD 交⊙O 于点 H,∵C 是 AE 的中点, ∴AC =CE ,∵CD ⊥AB,∴AC =AH ,∴CE =AH ,∴∠ACD=∠CAE,∴AF=CF.22. 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BAC=∠APC=60°,又∵∠APC=∠ABC,∴∠ABC=60°,∴∠ACB =180°−∠BAC−∠ABC =180°− 60°−60°=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连结OB,∵△ABC 为等边三角形,⊙O 为其外接圆,∴BO 平分∠ABC,∴∠OBC=30°,∵OD ⟂BC,∴BD =CD,BE =CE = 4,∠BOD =60∘,∴OE =433, OB =833.∴OO|的半径长 833.23. (1)证明:如图,连结.AD, ∵⌢BD =DE ,∴∠BAD =∠CAD.又∵AB = AC, ∴AD ⊥ BC, ∴∠ADB=90°,∴AB 为⊙O 的直径. (2)解:∵AB 为⊙O 的直径,∴O 在AB 上,如图,连结OE,∵AB=8,∠BAC=45°,∴∠AOE=∠BOE= ∴1∘∴AB =8,∴BO =EO =4,S 扇形AOE =90×π×42360 =4π,S BOE =12OB 2=12×16=8,∴S 阴影=S BOE24. (1)证明:∵AB∥OC,∴∠C=∠BAC.∵OA=OC,∴∠C=∠OAC,∴∠BAC=∠OAC,即AC 平分∠OAB. (2)解: COE⟂AB,∴AE =BE =12AB =1,又∵∠AOE 、30°,∠PEA=90°,∴∠OAE= 60∘,∴∠EAP =3∠OAE =30∘,∴PE =12PA.设PE=x,则 PA=2x,根据勾股定理得 x²+1²=(2x)²,解得 x =33,∴PE =33.。
江苏省镇江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江苏省镇江市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共10题)第(1)题表示较轻物体(如:一个果冻、一枚鸡蛋)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表示较重物体(如:一袋大米、一大桶水)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如:一头大象、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
第(2)题80厘米=( )分米2000米=( )千米4时=( )分4吨=( )千克第(3)题爸爸每分钟大约走100米,他步行20分钟,大约走( )千米.第(4)题6.31千米比631米短. (判断对错)第(5)题填空。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 8千米20米=( )米+( )米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 )厘米=( )分米=( )米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
(2)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
(3)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
(4)课桌的高大约是80( )。
(5)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6)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7)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 )做单位比较合适。
(8)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9)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 ),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第(7)题2吨-5千克=( )千克 3分15秒=( )秒第(8)题(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第(9)题1分40秒=( )秒 ( )千克=3000克5米=( )厘米 700千克+300千克=( )吨第(10)题4千米=( )米 6吨=( )千克75分米=( )米( )分米 2分20秒=( )秒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共5题)第(1)题下面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三章 习题课三 共点力平衡的三类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共点力平衡的三类问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热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 .2⎝⎛⎭⎫m -F gB .m -2F gC .2m -F gD .m -F g解析:选A 气球匀速下降时,受到向下的重力mg 、向上的浮力F 和向上的阻力F 阻,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mg =F +F 阻;气球匀速上升时,设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Δm ,则气球受到重力(m -Δm )g 、向上的浮力F 、向下的阻力F 阻′,同理可得(m -Δm )g +F 阻′=F ,又因为F 阻′=F 阻,联立解得Δm =2⎝⎛⎭⎫m -F g ,故A 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一根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拴一个重力为G的小球,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和大小都变化的力F ,使小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保持小球的位置不变,则力F 的最小值是( )A .G 2B .3G 2C .3G 3D .G解析:选A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力F 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为一定值,由此可知,当力F 与轻绳的拉力垂直时,力F 最小,此时F =G 2,A 正确。
3.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A 点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A .绳OA 的拉力逐渐增大B .绳OA 的拉力逐渐减小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D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绳OA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A、B、C错误,D正确。
4.[多选]用绳AO、BO悬挂一个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
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如图所示的位置逐渐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绳OA和绳OB上的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OA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B.OA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OB绳上的拉力逐渐增大D.OB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AD将AO绳、BO绳的拉力合成,其合力与重物的重力等大反向,逐渐改变OB绳上拉力的方向,使F 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得到多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A逐渐减小,且方向不变,而F B先减小后增大,且方向不断改变,当F B与F A垂直时,F B最小,故A、D正确。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1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0
3.3.1 & 3.3.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第一课时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提出问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问题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哪些? 提示: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问题2:在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都可表示为一直线,那么方程组的解说明什么? 提示:两直线的公共部分,即交点.问题3:若给出两直线y =x +1与y =3x -2,如何求其交点坐标? 提示:联立解方程组求方程组的解即可得. [导入新知]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2 [化解疑难] 两直线相交的条件(1)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依据解的个数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当方程组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 (2)设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l 1与l 2相交的条件是A 1B 2-A 2B 1≠0或A 1A 2≠B 1B 2(A 2,B 2≠0).(3)设两条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则l 1与l 2相交⇔k 1≠k 2.[提出问题]数轴上已知两点A ,B .问题1:如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提示:|AB |=|x A -x B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否用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求出任意两点间距离? 提示: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导入新知]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公式: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x 1-x 22+y 1-y 22.(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化解疑难]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1)此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也可写成|P 1P 2|= x 2-x 12+y 2-y 12.(2)当直线P 1P 2平行于x 轴时,|P 1P 2|=|x 2-x 1|. 当直线P 1P 2平行于y 轴时,|P 1P 2|=|y 2-y 1|. 当点P 1,P 2中有一个是原点时,|P 1P 2|=x 2+y 2.[例1] (1)l 1:5x +4y -2=0,l 2:2x +y +2=0; (2)l 1:2x -6y +3=0,l 2:y =13x +12;(3)l 1:2x -6y =0,l 2:y =13x +12.[解] (1)解方程组⎩⎪⎨⎪⎧5x +4y -2=0,2x +y +2=0,得⎩⎪⎨⎪⎧x =-103,y =143.所以l 1与l 2相交,且交点坐标为⎝ ⎛⎭⎪⎫-103,143. (2)解方程组⎩⎪⎨⎪⎧2x -6y +3=0, ①y =13x +12, ②②×6整理得2x -6y +3=0.因此,①和②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①和②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 (3)解方程组⎩⎪⎨⎪⎧2x -6y =0, ①y =13x +12, ②②×6-①得3=0,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l 1∥l 2. [类题通法]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是看两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1)解方程组的重要思想就是消元,先消去一个变量,代入另外一个方程能解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2)解题过程中注意对其中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3)最后把方程组解的情况还原为直线的位置关系. [活学活用]直线y =kx +3与直线y =1kx -5的交点在直线y =x 上,求k 的值.解:由题意可知,三条直线y =kx +3,y =1k x -5,y =x 交于一点.由⎩⎪⎨⎪⎧y =kx +3,y =x ,得x =y =31-k,代入y=1k x -5,得31-k =1k ·31-k -5,解得k =1或k =35.因为直线y =kx +3与直线y =1k x -5相交,所以k ≠1k ,即k ≠1,故k =35.[例2] 求证:不论m 为何实数,直线(m -1)x +(2m -1)y =m -5都过某一定点. [解] 证明:法一:取m =1时,直线方程为y =-4;取m =12时,直线方程为x =9.两直线的交点为P (9,-4),将点P 的坐标代入原方程左边=(m -1)×9+(2m -1)×(-4)=m -5. 故不论m 取何实数,点P (9,-4)总在直线(m -1)x +(2m -1)y =m -5上,即直线恒过点P (9,-4). 法二:原方程化为(x +2y -1)m +(-x -y +5)=0.若对任意m 都成立, 则有⎩⎪⎨⎪⎧x +2y -1=0,x +y -5=0,得⎩⎪⎨⎪⎧x =9,y =-4.所以不论m 为何实数,所给直线都过定点P (9,-4). [类题通法]解含有参数的直线恒过定点的问题(1)方法一:任给直线中的参数赋两个不同的值,得到两条不同的直线,然后验证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题目中含参数直线所过的定点,从而问题得解.(2)方法二:含有一个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若能整理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其中λ是参数,这就说明了它表示的直线必过定点,其定点可由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解得.若整理成y -y 0=k (x -x 0)的形式,则表示的所有直线必过定点(x 0,y 0).[活学活用]求过两直线2x -3y -3=0和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1=0平行的直线方程.解:法一:设所求直线为l ,因为直线l 过已知两直线的交点,因此直线l 的方程可设为2x -3y -3+λ(x +y +2)=0(其中λ为常数),即(λ+2)x +(λ-3)y +2λ-3=0. ①又直线l 与直线3x +y -1=0平行,所以-λ+2λ-3=-3且λ+23≠2λ-3-1,解得λ=112.将λ=112代入①,整理,得15x +5y +16=0,即为所求.法二:解方程组⎩⎪⎨⎪⎧2x -3y -3=0,x +y +2=0,得⎩⎪⎨⎪⎧x =-35,y =-75,所以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35,-75.又所求直线与直线3x +y -1=0平行,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3.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75=-3⎝ ⎛⎭⎪⎫x +35,即15x+5y +16=0.[例3] 已知点A (1,1),B (5,3),C (0,3),求证:△ABC 为直角三角形. [解] 证明:法一:∵|AB |=-2+-2=25,|AC |=-2+-2=5,又|BC |=-2+-2=5,∴|AB |2+|AC |2=|BC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法二:∵k AB =3-15-1=12,k AC =3-10-1=-2,∴k AB ·k AC =-1,∴AB ⊥AC ,∴△ABC 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类题通法]1.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1)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则|P 1P 2|=x 2-x 12+y 2-y 12.(2)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直接利用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求解. 2.解答本题还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活学活用]若点A (-3,4)与坐标轴上的点P 的距离等于5,试确定点P 的坐标. 解:若点P 在x 轴上,设点P 的坐标为(x,0),由点P 与点A 之间的距离等于5,得x +2+-2=5,解得x =0或x =-6,所以点P 的坐标为(0,0)或(-6,0);若点P 在y 轴上,设点P 的坐标为(0,y ),由点P 与点A 之间的距离等于5,得+2+y -2=5,解得y =0或y =8,所以点P 的坐标为(0,0)或(0,8).故所求的点P 有3个,坐标分别为(-6,0),(0,0),(0,8).8.两条直线相交求参数中的误区[典例] 若三条直线l 1:ax +y +1=0,l 2:x +ay +1=0,l 3:x +y +a =0能构成三角形,则a 应满足的条件是( )A .a =1或a =-2B .a ≠±1C .a ≠1且a ≠-2D .a ≠±1且a ≠-2[解析] 为使三条直线能构成三角形,需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①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由⎩⎪⎨⎪⎧x +ay +1=0,x +y +a =0,解得⎩⎪⎨⎪⎧x =-a -1,y =1,将l 2,l 3的交点(-a -1,1)代入l 1的方程解得a =1或a =-2*; ②若l 1∥l 2,则由a ×a -1×1=0,得a =±1**, 当a =1时,l 1与l 2重合;③若l 2∥l 3,则由1×1-a ×1=0,得a =1,当a =1时,l 2与l 3重合;④若l 1∥l 3,则由a ×1-1×1=0,得a =1, 当a =1时,l 1与l 3重合. 综上,当a =1时,三条直线重合;当a =-1时,l 1∥l 2;当a =-2时,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所以要使三条直线能构成三角形,需a ≠±1且a ≠-2. [答案] D [易错防范]*处,解题过程中,由a =1或a =-2得a ≠1且a ≠-2,此种错误是因只考虑了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不能构成三角形,而忽视了任意两条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也不能构成三角形.**处,若得到a ≠±1,只考虑了直线的斜率不相等的条件,而忽视了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也不能构成三角形. 解答此类问题由条件不易直接求参数,可考虑从反面入手,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掉某些情形.[成功破障]若直线y =2x +10,y =x +1,y =ax -2交于一点,则a 的值为( ) A.12 B .-12C.23 D .-23答案:C[随堂即时演练]1.直线3x +2y +6=0和2x +5y -7=0的交点的坐标为( ) A .(-4,-3) B .(4,3) C .(-4,3) D .(3,4)答案:C2.已知点A (-2,-1),B (a,3),且|AB |=5,则a 的值为( ) A .1 B .-5 C .1或-5 D .-1或5 答案:C3.若直线y =kx +3k -2与y =-14x +1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27,14.若p ,q 满足p -2q =1,直线px +3y +q =0必过一个定点,该定点坐标为________.答案:⎝ ⎛⎭⎪⎫-12,16 5.分别求经过两条直线2x +y -3=0和x -y =0的交点,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平行于直线l 1:4x -2y -7=0; (2)垂直于直线l 2:3x -2y +4=0. 答案:(1)2x -y -1=0 (2)2x +3y -5=0[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两直线2x +3y -k =0和x -ky +12=0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k 的值为( ) A .-24 B .6 C .±6 D .24答案:C2.一条平行于x 轴的线段长是5个单位,它的一个端点是A (2,1),则它的另一个端点是( ) A .(-3,1)或(7,1) B .(2,-3)或(2,7) C .(-3,1)或(5,1) D .(2,-3)或(2,5)答案:A3.过两直线3x +y -1=0与x +2y -7=0的交点且与第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x -3y +7=0 B .x -3y +13=0 C .3x -y +7=0 D .3x -y -5=0答案:B4.过点A (4,a )和点B (5,b )的直线与y =x +m 平行,则|AB |的值为( ) A .6 B. 2 C .2 D .不能确定答案:B5.方程(a -1)x -y +2a +1=0(a ∈R)所表示的直线( ) A .恒过定点(-2,3) B .恒过定点(2,3)C .恒过点(-2,3)和点(2,3)D .都是平行直线 答案:A 二、填空题6.已知在△ABC 中,A (-3,1),B (3,-3),C (1,7),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7.已知直线l 1:a 1x +b 1y +1=0和直线l 2:a 2x +b 2y +1=0都过点A (2,1),则过两点P 1(a 1,b 1),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答案:2x +y +1=08.在直线x -y +4=0上求一点P ,使它到点M (-2,-4),N (4,6)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 ⎛⎭⎪⎫-32,52 三、解答题9.若三条直线l 1:x -y =0,l 2:x +y -2=0,l 3:5x -ky -15=0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k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l 1∥l 3时知k ≠0且有5k=1,所以有k =5.②当l 2∥l 3时知k ≠0且有5k=-1,所以有k =-5.③当l 1,l 2,l 3三线交于一点时,解方程组⎩⎪⎨⎪⎧x -y =0,x +y -2=0,得⎩⎪⎨⎪⎧x =1,y =1,故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1,1).又l 3过点(1,1),所以有5×1-k -15=0, 所以有k =-10.综上可知,要使三条直线构成一个三角形,需有k ≠±5且k ≠-10.10.已知点A (1,-1),B (2,2),点P 在直线y =12x 上,求|PA |2+|PB |2取得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解:设P (2t ,t ),则|PA |2+|PB |2=(2t -1)2+(t +1)2+(2t -2)2+(t -2)2=10t 2-14t +10.当t =710时,|PA |2+|PB |2取得最小值,此时有P ⎝ ⎛⎭⎪⎫75,710,所以|PA |2+|PB |2取得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为⎝ ⎛⎭⎪⎫75,710.。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3 二倍角的正弦、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提出问题]问题1:在公式C (α+β),S (α+β)和T (α+β)中,若α=β,公式还成立吗? 提示:成立.问题2:在上述公式中,若α=β,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提示:cos 2α=cos 2α-sin 2α,sin 2α=2sin αcos α,tan 2α=2tan α1-tan 2α. [导入新知]二倍角公式[化解疑难] 细解“倍角公式”(1)要注意公式运用的前提是所含各三角函数有意义.(2)倍角公式中的“倍角”是相对的,对于两个角的比值等于2的情况都成立,如6α是3α的2倍,3α是3α2的2倍.这里蕴含着换元思想.这就是说,“倍”是相对而言的,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3)注意倍角公式的灵活运用,要会正用、逆用、变形用.[例1] (1)sin π12cos π12;(2)1-2sin 2750°;(3)2tan 150°1-tan 2150°;(4)1sin 10°-3cos 10°; (5)cos 20°cos 40°cos 80°.[解] (1)原式=2sin π12cos π122=sinπ62=14.(2)原式=cos(2×750°)=cos 1 500° =cos(4×360°+60°)=cos 60°=12.(3)原式=tan(2×150°)=tan 300°=tan(360°-60°)=-tan 60°=- 3. (4)原式=cos 10°-3sin 10°sin 10°cos 10°=2⎝ ⎛⎭⎪⎫12cos 10°-32sin 10°sin 10°cos 10°=4sin 30°cos 10°-cos 30°sin 10°2sin 10°cos 10°=4sin 20°sin 20°=4.(5)原式=2sin 20°·cos 20°·cos 40°·cos 80°2sin 20°=2sin 40°·cos 40°·cos 80°4sin 20°=2sin 80°·cos 80°8sin 20°=sin 160°8sin 20°=18.[类题通法] 化简求值的四个方向三角函数的化简有四个方向,即分别从“角”“函数名”“幂”“形”着手分析,消除差异.[活学活用]化简:(1)11-tan θ-11+tan θ;(2)2cos 2α-12tan ⎝ ⎛⎭⎪⎫π4-αsin 2⎝ ⎛⎭⎪⎫π4+α.答案:(1)tan 2θ (2)1[例2] (1)已知cos ⎝ ⎛⎭⎪⎫α+4=5,2≤α<2,求cos ⎝ ⎛⎭⎪⎫2α+π4的值;(2)已知α∈⎝ ⎛⎭⎪⎫-π2,π2,且sin 2α=sin ⎝⎛⎭⎪⎫α-π4,求α.[解] (1)∵π2≤α<3π2,∴3π4≤α+π4<7π4.∵cos ⎝ ⎛⎭⎪⎫α+π4>0,∴3π2<α+π4<7π4. ∴sin ⎝ ⎛⎭⎪⎫α+π4=-1-cos 2⎝⎛⎭⎪⎫α+π4=-1-⎝ ⎛⎭⎪⎫352=-45.∴cos 2α=sin2α+π2=2sin α+π4cos α+π4=2×-45×35=-2425,sin 2α=-cos ⎝ ⎛⎭⎪⎫2α+π2=1-2cos 2⎝⎛⎭⎪⎫α+π4=1-2×⎝ ⎛⎭⎪⎫352=725.∴cos ⎝ ⎛⎭⎪⎫2α+π4=22cos 2α-22sin 2α =22×⎝ ⎛⎭⎪⎫-2425-725=-31250. (2)∵sin 2α=-cos ⎝ ⎛⎭⎪⎫2α+π2=-⎣⎢⎡⎦⎥⎤2cos 2⎝⎛⎭⎪⎫α+π4-1,sin ⎝ ⎛⎭⎪⎫α-π4=-sin ⎝ ⎛⎭⎪⎫π4-α=-cos ⎣⎢⎡⎦⎥⎤π2-⎝ ⎛⎭⎪⎫π4-α=-cos ⎝ ⎛⎭⎪⎫π4+α, ∴原方程可化为1-2cos 2α+π4=-cos α+π4,解得cos ⎝ ⎛⎭⎪⎫α+π4=1或cos ⎝ ⎛⎭⎪⎫α+π4=-12.∵α∈⎝ ⎛⎭⎪⎫-π2,π2,∴α+π4∈⎝ ⎛⎭⎪⎫-π4,3π4,故α+π4=0或α+π4=2π3,即α=-π4或α=5π12.[类题通法]解决条件求值问题的方法条件求值问题,注意寻找已知式与未知式之间的联系,有两个观察方向:(1)有方向地将已知式或未知式化简,使关系明朗化;(2)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看是否适合相关公式的使用,注意常见角的变换和角之间的二倍关系.[活学活用]1.已知sin ⎝ ⎛⎭⎪⎫π4+αsin ⎝ ⎛⎭⎪⎫π4-α=16,α∈⎝ ⎛⎭⎪⎫π2,π,求sin 4α的值. 答案:-4292.已知sin 22α+sin 2αcos α-cos 2α=1,求锐角α. 答案:π6[例3] A 为锐角. (1)求角A 的大小;(2)求函数f (x )=cos 2x +4cos A sin x (x ∈R)的值域. [解] (1)由题意得a ·b =3sin A -cos A =1,2sin ⎝ ⎛⎭⎪⎫A -π6=1,sin ⎝⎛⎭⎪⎫A -π6=12.由A 为锐角得A -π6=π6,所以A =π3.(2)由(1)知cos A =12,所以f (x )=cos 2x +2sin x =1-2sin 2x +2sin x =-2⎝ ⎛⎭⎪⎫sin x -122+32.因为x ∈R ,所以sin x ∈[-1,1], 因此,当sin x =12时,f (x )有最大值32.当sin x =-1时,f (x )有最小值-3. 所以所求函数f (x )的值域是⎣⎢⎡⎦⎥⎤-3,32.[类题通法]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运用(1)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的变通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主要形式有: 2sin αcos α=sin 2α,sin αcos α=12sin 2α,cos α=sin 2α2sin α,cos 2α-sin 2α=cos 2α,2tan α1-tan 2α=tan 2α. (2)公式的变形用:公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思考时融会贯通,有目的地活用公式.主要形式有:1±sin 2α=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 1+cos 2α=2cos 2α,cos 2α=1+cos 2α2,sin 2α=1-cos 2α2.[活学活用](福建高考节选)已知函数f (x )=103sin x 2cos x2+10cos 2x2.(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a (a >0)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且函数g (x )的最大值为2.求函数g (x )的解析式.答案:(1)2π (2)g (x )=10sin x -89.二倍角的配凑问题[典例] 已知cos ⎝ ⎛⎭⎪⎫π4+x =35,求sin 2x -2sin 2x 1-tan x 的值.[解] 原式=2sin x cos x -2sin 2x1-sin x cos x=2sin x x -sin xcos x -sin xcos x=2sin x cos x =sin 2x .或原式=sin 2x -2sin x cos x ·sin xcos x1-tan x=sin 2x -sin 2x tan x1-tan x=sin 2x -tan x1-tan x=sin 2x .∵2x =2⎝⎛⎭⎪⎫x +π4-π2,∴sin 2x =sin ⎣⎢⎡⎦⎥⎤2⎝ ⎛⎭⎪⎫x +π4-π2 =-cos 2⎝ ⎛⎭⎪⎫x +π4. ∵cos ⎝⎛⎭⎪⎫x +π4=35,∴cos 2⎝ ⎛⎭⎪⎫x +π4=2cos 2⎝ ⎛⎭⎪⎫x +π4-1 =2×925-1=-725,∴原式=-⎝ ⎛⎭⎪⎫-725=725.[多维探究]1.解决上面典例要注意角“2x ”与“π4+x ”的变换方法,即sin 2x =-cos ⎝ ⎛⎭⎪⎫π2+2x =-cos ⎣⎢⎡⎦⎥⎤2⎝ ⎛⎭⎪⎫π4+x ;常见的此类变换,还有: (1)sin 2x =cos ⎝ ⎛⎭⎪⎫π2-2x =cos ⎣⎢⎡⎦⎥⎤2⎝ ⎛⎭⎪⎫π4-x ;(2)cos 2x =sin ⎝ ⎛⎭⎪⎫π2-2x =sin ⎣⎢⎡⎦⎥⎤2⎝ ⎛⎭⎪⎫π4-x ;(3)cos 2x =sin ⎝⎛⎭⎪⎫π2+2x =sin ⎣⎢⎡⎦⎥⎤2⎝ ⎛⎭⎪⎫π4+x .2.倍角公式中的“倍角”是相对的.对于两个角的比值等于2的情况都成立,如8α是4α的二倍角,3α是3α2 的二倍角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有时二倍角关系不是很明显,需要结合条件和结论中的函数名和角的关系去发现.[活学活用]1.若sin ⎝ ⎛⎭⎪⎫π6-α=13,则cos ⎝ ⎛⎭⎪⎫2π3+2α=________.答案:-792.计算:cos 2π7·cos 4π7·cos 6π7=________.答案:183.计算:sin 10°sin 30°sin 50°sin 70°=________. 答案:1164.求值:+3-cos 20°cos 80°1-cos 20°.答案: 2[随堂即时演练]1.下列各式中,值为32的是( ) A .2sin 15°cos 15° B .cos 215°-sin 215° C .2sin 215° D .sin 215°+cos 215°答案:B2.化简1+sin 100°-1-sin 100°=( ) A .-2cos 50° B .2cos 50° C .-2sin 50° D .2sin 50°答案:B3.已知α∈⎝ ⎛⎭⎪⎫π2,π,sin α=55,则tan 2α=________. 答案:-434.函数f (x )=2cos 2⎝ ⎛⎭⎪⎫x -π4-1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 答案:π5.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54, 求sin ⎝⎛⎭⎪⎫α+π4sin 2α+cos 2α+1的值. 答案:- 2[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 1.若sin ⎝⎛⎭⎪⎫3π2-x =35,则cos 2x 的值为( )A .-725 B.1425C .-1625 D.1925答案:A2.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2,则tan 2α=( )A .-34 B.34C .-43 D.43答案:B3.设-3π<α<-5π2,化简1-α-π2的结果是( )A .sin α2B .cos α2C .-cos α2D .-sin α2答案:C4.若α∈⎝ ⎛⎭⎪⎫0,π2,且sin 2α+cos 2α=14,则tan α的值等于( )A.22 B.33C. 2D. 3 答案:D 5.若θ∈⎣⎢⎡⎦⎥⎤π4,π2,sin 2θ=378,则sin θ=( )A.35B.45C.74 D.34答案:D 二、填空题6.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1- 27.已知α∈⎝ ⎛⎭⎪⎫0,π2,sin α=35,则1cos 2α+tan 2α=________. 答案:78.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余弦为23,那么这个三角形顶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答案:459三、解答题9.已知α为锐角,且tan ⎝ ⎛⎭⎪⎫π4+α=2. (1)求tan α的值;(2)求sin 2αcos α-sin αcos 2α的值.解:(1)tan ⎝⎛⎭⎪⎫π4+α=1+tan α1-tan α,所以1+tan α1-tan α=2,1+tan α=2-2tan α,所以tan α=13.(2)sin 2αcos α-sin αcos 2α=2sin αcos 2α-sin αcos 2α=sin α2α-cos 2α=sin αcos 2αcos 2α=sin α.因为tan α=13,所以cos α=3sin α,又sin 2α+cos 2α=1,所以sin 2α=110,又α为锐角,所以sin α=1010, 所以sin 2αcos α-sin αcos 2α=1010.10.已知函数f (x )=23sin x cos x +2cos 2x -1(x ∈R).若f (x 0)=65,x 0∈⎣⎢⎡⎦⎥⎤π4,π2,求cos 2x 0的值.解:∵f (x )=23sin x cos x +2cos 2x -1 =3(2sin x cos x )+(2cos 2x -1) =3sin 2x +cos 2x =2sin ⎝ ⎛⎭⎪⎫2x +π6, ∴sin ⎝⎛⎭⎪⎫2x 0+π6=35.又∵x 0∈⎣⎢⎡⎦⎥⎤π4,π2,∴2x 0+π6∈⎣⎢⎡⎦⎥⎤2π3,7π6.∴cos ⎝⎛⎭⎪⎫2x 0+π6=-1-sin 2⎝⎛⎭⎪⎫2x 0+π6=-45.∴cos 2x 0=cos ⎣⎢⎡⎦⎥⎤⎝ ⎛⎭⎪⎫2x 0+π6-π6=cos ⎝ ⎛⎭⎪⎫2x 0+π6cos π6+sin ⎝ ⎛⎭⎪⎫2x 0+π6sin π6=-45×32+35×12=3-4310.11.设函数f (x )=53cos 2x +3sin 2x -4sin x cos x . (1)求f ⎝⎛⎭⎪⎫5π12;(2)若f (α)=53,α∈⎝ ⎛⎭⎪⎫π2,π,求角α. 解:f (x )=53cos 2x +3sin 2x -4sin x cos x =53cos 2x +53sin 2x -2sin 2x -43sin 2x =53-2sin 2x -23(1-cos 2x ) =33-2sin 2x +23cos 2x =33-4⎝ ⎛⎭⎪⎫sin 2x ×12-cos 2x ×32=33-4⎝ ⎛⎭⎪⎫sin 2x cos π3-cos 2x sin π3 =33-4sin ⎝ ⎛⎭⎪⎫2x -π3, (1)f ⎝⎛⎭⎪⎫5π12=33-4sin ⎝ ⎛⎭⎪⎫5π6-π3=33-4sin π2=33-4.(2)由f (α)=53,得sin ⎝⎛⎭⎪⎫2α-π3=-32, 由α∈⎝ ⎛⎭⎪⎫π2,π, 得2α-π3∈⎝ ⎛⎭⎪⎫2π3,5π3, ∴2α-π3=4π3,α=5π6.。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3单元课时练及答案(精选)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填空题。
(1)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和是()。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64,被减数是()。
(3)减法是()的逆运算。
(4)两个加数的和是579,其中一个加数是278,另一个加数是()。
(5)被减数是354,差是79,减数是()。
2.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
(1)476-168=308308+()=476476-()=168(2)256+128=384384-()=128384-()=256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错写成27,这时得到的差是309。
正确的差是多少?参考答案1.(1)90(2)214(3)加法(4)301(5)2752.(1)168308(2)2561283.解法一:309+27=336336-72=264答:正确的差是264。
解法二:72-27=45309-45=264答:正确的差是264。
第2课时练习一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7=50027+()=100573-()=170()-212=40()+173=300()-600=2002.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
(1)400-165=235235+()=400400-()=165(2)256+244=500500-()=244500-()=2563.计算,并验算。
119-59=173+169=257+160=475-180=4.滨海实验小学举行花式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0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
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参考答案1.153734032521278002.(1)165235(2)2562443.60342417295验算略4.240+215=455(秒)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用下面的三张数字卡片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6259002.填写下表。
因数8425因数2636积750180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零五网课课练答案
零五网课课练答案简介近年来,网络学习的火爆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
零五网课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高质量在线教育资源的平台,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针对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零五网课还提供了相应的课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零五网课各章节的课练答案,供学生参考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第一章:基础知识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关键词的是: A. 掌握 B. 理解 C. 重点 D. 熟悉答案:D多选题1.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A. 输入设备B. 正确输出设备C. 计算A. 提示设备 E. 外存储设备正确答案:A、B、C、D、E判断题1.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1 3 5 7 9。
for i in range(1, 10, 2):print(i, end=' ')答案:正确第二章:数据类型与运算符单选题1.下列运算符优先级最高的是: A. 加法运算符 B. 乘法运算符 C. 指数运算符 D. 赋值运算符答案:C多选题1.关于数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数字型数据可以分为整数型和浮点型 B. 字符型数据只能存储一个字符 C. 布尔型数据只有两个取值:True 和 False D. 列表是Python中的一种数据类型正确答案:A、C、D判断题1.下列代码段输出的结果是True。
print(5>2or7>10)答案:正确第三章:字符串单选题1.字符串属于()类型数据。
A. 数字型 B. 字符型 C. 布尔型 D. 列表型答案:B多选题1.下列关于字符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字符串可以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 B. 字符串是不可变数据类型,不支持修改操作 C. 字符串方法可以用于字符串的操作和处理 D. 字符串可以通过索引取出对应位置的字符正确答案:A、C、D判断题1.下列代码段输出的结果是12Hello。
str1 ='Hello'str2 ='12'print(str2 + str1)答案:正确第四章:列表单选题1.下列代码的输出结果是[1, 2,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30°;
③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
④直线的倾斜角α的集合{α|0°≤α<180°}与直线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A 若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则它们的斜率不存在,①错;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②错;所有垂直于y 轴的直线倾斜角均为0°,③错;不同的直线可以有相同的倾斜角,④错.
2.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y =( )
A .-32 B.32
C .-1
D .1 解析:选C tan 45°=k AB =y +34-2,即y +34-2
=1,所以y =-1. 3.如图,设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k 1,k 2,k 3的大
小关系为( )
A .k 1<k 2<k 3
B .k 1<k 3<k 2
C .k 2<k 1<k 3
D .k 3<k 2<k 1
解析:选A 根据“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可知选项A 正确.
4.经过两点A (2,1),B (1,m 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1<m <1
D .m >1或m <-1
解析:选C ∵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
∴斜率k =m 2-11-2
>0,∴-1<m <1. 5.(2012·广州高一检测)如果直线l 过点(1,2),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0,2]
C.⎣⎡⎦⎤0,12 D .(0,3]
解析:选B 过点(1,2)的斜率为非负且最大斜率为此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时,图象不过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6.已知a >0,若平面内三点A (1,-a ),B (2,a 2),C (3,a 3)共线,则a =________.
解析:若平面内三点共线,则k AB =k BC ,即a 2+a 2-1=a 3-a 2
3-2
,整理得a 2-2a -1=0,解得a =1+2,或a =1-2(舍去).
答案:1+ 2
7.如果直线l 1的倾斜角是150°,l 2⊥l 1,垂足为B .l 1,l 2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C ,A ,l 3平分∠BAC ,则l 3的倾斜角为________.
解析:因为直线l 1的倾斜角为150°,所以∠BCA =30°,所以l 3的倾斜角为12
×(90°-30°)=30°.
答案:30°
8.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6,当1≤x ≤3时,y -1x -2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y -1x -2
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2,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因为点M 在函数x +2y =6的图象上,且1≤x ≤3,所以可设该线段为AB ,且A ⎝⎛⎭⎫1,52,B ⎝⎛⎭
⎫3,32,由于k NA =-32,k NB =12,所以y -1x -2
的取值范围是⎝⎛⎦⎤-∞,-32∪⎣⎡⎭⎫12,+∞. 答案:⎝⎛⎦⎤-∞,-32∪⎣⎡⎭
⎫12,+∞
三、解答题
9.已知直线l 过点A (1,2),B (m,3),求直线l 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解:设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
当m =1时,斜率k 不存在,α=90°,
当m ≠1时,k =3-2m -1=1m -1
,
当m >1时,k =1m -1
>0,此时α为锐角,0°<α<90°, 当m <1时,k =1m -1
<0,此时α为钝角, 90°<α<180°.
所以α∈(0°,180°),k ∈(-∞,0)∪(0,+∞).
10.已知A (3,3),B (-4,2),C (0,-2),
(1)求直线AB 和AC 的斜率.
(2)若点D 在线段BC (包括端点)上移动时,求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 解:(1)由斜率公式可得直线AB 的斜率k AB =
2-3-4-3=17.直线AC 的斜率k AC =-2-30-3=53.故直线AB 的斜率为17,直线AC 的斜率为53
.
(2)如图所示,当D 由B 运动到C 时,直线AD 的斜率由k AB 增大到
k AC ,所以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17,53.。